You are on page 1of 3

眩晕病(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

发布时间:2020-08-07 17:22   来源:   浏览次数:1290
眩晕病(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9 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2008 年 8 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2002 年 5 月)。
(1)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
等。
    (2) 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
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年修订版)》。
A、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 和(或)平均
舒张压(DBP)≧90mmHg;
B、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 4 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
  1、阴虚阳亢证:眩晕、急躁易怒、失眠、面红、目赤、头痛、腰酸、膝软、五
心烦热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苔:舌尖边红苔黄。脉象:脉弦或数。
  2、痰浊上扰证:眩晕、头重如裹、昏蒙、胸闷、呕吐痰涎、纳少、恶心、脘腹
痞满,多寐、神疲、头痛。舌淡,苔白腻。脉象:濡滑。  
  3、气血亏虚证:眩晕动则加剧,遇劳加重。头痛隐隐、神疲乏力、面色少华、
懒言、心悸、失眠、尿频或溲赤、便秘或便溏。舌苔:舌淡,苔薄白。脉象:脉细
弱。
  4、气虚血瘀证: 眩晕。头痛如刺、气短、乏力、面色黧黑、口唇紫黯、肌肤甲
错、健忘,心悸失眠,耳鸣耳聋。舌苔: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象:脉细涩。
  5、肾精不足证:眩晕日久不愈、腰膝酸软。耳鸣、五心烦热、失眠、夜尿频;
或面色白、颜面或双下肢水肿、夜尿多、形寒肢冷、记忆力减退。舌苔: 舌红少苔
或舌淡苔白。脉象:脉细数或脉沉细弱。
二、治疗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 18 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
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标本兼治,强调
长期治疗时应以治本为主。
(一)中药汤剂
1、阴虚阳亢证
    治法:滋阴潜阳,清火熄风。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常用药:天麻,石决明、钩藤平肝潜阳熄风;牛
膝、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黄芩、山栀,菊花清肝泻火;白芍柔肝滋阴。
2、痰湿上扰证
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常用药:半夏,陈皮健脾燥湿化痰;白术、
苡仁、茯苓健脾化湿;天麻化痰熄风,止头眩。
3、气血亏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常用药:党参,白术、黄芪益气健脾;当归、熟地、
龙眼肉、大枣补血生血养心;茯苓、炒扁豆补中健脾;远志、枣仁养血安
神。
4、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
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常用药:黄芪补气健脾;地龙、当归、川芎、赤
芍、桃仁、红花等活血通络。
5、肾精不足证:
治法:滋阴补肾或温阳补肾。
代表方:左归丸或右归丸加减。
左归丸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常用药:熟地滋肾益精;山萸肉养肝滋肾;山
药补脾滋肾;枸杞补肾益精;龟板胶、鹿角胶峻补精髓;菟丝子、川牛膝益
肝肾、强腰膝。
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补髓,常用药:附子、肉桂、鹿角胶培补肾阳、温里
祛寒;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滋阴益肾,养肝补脾,填精补髓;菟丝
子、杜仲补肝肾,健腰膝;当归养血活血。
(二)中成药
步长脑心通:4 粒,3 次/日,口服。功能:益气活血。适用于气虚血瘀者。
银杏叶片:1 片,3 次/日,口服。功能:改善脑循环。
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功能滋养肝肾,每次 6-8 粒,日三次,1 个
月为一个疗程。
金匮肾气丸、金水宝胶囊:功能温补肾阳,金匮肾气丸每次每次 6-8 粒,金水宝胶
囊每次 3 粒,日三次,1 个月为一个疗程。
(三)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1、活血化瘀类: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红花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等
2、其它:天麻素注射液等
(四)中医特色疗法
1、穴位贴敷:降压贴:每晚睡前贴于双足涌泉穴,晨起除去,7 日为 1 疗程。
眩晕Ⅰ号贴(痰湿上扰证):贴于神阙穴,
贴敷 24 小时或遵医嘱,7 天为 1 疗程。可与
Ⅱ号贴配合使用,5 天 1 疗程。
眩晕Ⅱ号贴(肝阳上亢证):贴于双足涌泉
穴,贴敷 12 小时或遵医嘱,7 天为 1 疗程。
可与Ⅰ号贴配合使用,5 天 1 疗程。
2、耳穴埋豆:
  (1)高血压: 主穴:神门、肝、肾、心、脑、降压沟
                配穴:内分泌、大肠、肺、太阳穴等
  (2)眩晕:主穴:心、肝、肾上腺、皮质下、神门
             配穴:高血压加降压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加内分泌,颈
椎病加颈
3、穴位注射:
  针剂:丹参注射液
  取穴:肾俞、足三里
  方法: 将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 用 10ml 无菌注射器及 5 号长针
头, 消毒后, 将上述药物吸入针筒, 分别快速垂直刺入肾俞 25mm、足三里
50mm, 进针得气后, 回抽无血, 将药液注入, 每穴注射 2ml, 起针后用无菌棉
球按压片刻以防出血。治疗隔日 1 次,治疗 1 个月。
4、百笑灸:取穴中脘、足三里、凤池、气海、关元、三阴交、悬钟、肾腧、
照海等,每日施灸 1 次,选穴 3-6 个,15 天为 1 个疗程。
5、中药熏洗:科室自制高血压方:化痰祛湿、滋阴潜阳、引血下行。
6、拔罐疗法: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足三里。重点多取背部及
下肢部。
7、针灸治疗:
阴虚阳亢证:治法:取肝、胆两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处方: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
痰湿上扰证:治法:以胃经、脾经穴为主,针用泻法,可灸。
处方:中脘、内关、丰隆、解溪。
气血亏虚证:治法:以脾、肾两经穴为主,用补法、可灸。
处方:百会、气海、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针用补法,
加灸。
气虚血瘀证:治法:以肝经、胆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处方:太冲、合谷、风池、血海、膈俞、膻中、太阳等。
肾精不足证:治法:以督脉、肾经穴为主。针用补法,可灸。
处方:太溪、悬钟、三阴交、百会、肾俞。
8、膏方:科室经验方,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尤其注意辨清虚实。偏实者以熄风、
潜阳、清热、化痰为法,偏虚者注重补益气血、滋养肝肾、益气健脾。
 
(四)养生调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