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分析汉乐府《焦仲卿妻》的艺术特色,

并讨论主要人物性格特征
开头结尾抒情因素强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兼现实主义

•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可意识到故事性质
• 起一种提摄作用,造成缠绵哀怨的气氛,引出正文,给人的感受
特别深刻
•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 用双飞鸟、连理枝的优美幻想来表现对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清的祝
福,诗人爱憎分明,充分肯定他们对封建礼教所做的斗争,他们
的精魂化为鸳鸯,象征他们的反抗精神是胜利的
• 这种想象是美丽、浪漫的,充分表明人民群众对这对夫妇的深切
同情,寄托了了人民群众对追求幸福的愿望和信心因而富有现实
意义
情节紧凑曲折,富有戏剧性

• 整篇诗歌叙述的是焦仲卿和刘兰芝凄美的爱情故事
• 开头简单的说明兰芝的智慧和勤劳,让读者深刻认识到她后来的
被遣是出于焦母的迫害,而她确实是“无偏斜”、“无罪过”的
• 紧接着揭示兰芝与焦母之间的矛盾,围绕这一矛盾写了一系列紧
张的场面,焦仲卿代兰芝向母哀求,阿母蛮横呵责,焦仲卿在委
曲求全的情况下让兰芝回娘家,谁知才脱虎口又入狼窝,新的矛
盾冲突又出现,县令太守求亲,阿兄冷酷逼嫁,把兰芝推到矛盾
斗争顶端,她决定用死来抵抗
• 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让冲突达到了顶端,焦仲卿
听闻兰芝死后亦随她一起去
具有批判性

• 它通过描写一对本来生活得很好的青年夫妇被封建礼教逼迫得生生拆散,最
后不得不走上殉情之路的故事
• 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本质与巨大罪恶
• 通过焦氏夫妇的婚姻悲剧,暴露了封建礼教及其所支持的封建家长制的罪恶

人物形象鲜明

•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说
明了刘兰芝坚贞不屈的形象
•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把焦母的顽固刻
画得入木三分
• “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
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凸显刘兄的蛮横无理
人物语言

• 全诗有三十次对话,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主要作用,而且这种对话,
声情毕肖,符合人物的各自身份。
• 如兰芝对仲卿诉说自己在焦家的委屈时,用语极为含蓄,表现出她
不能不诉,又不愿诉尽的复杂心情。在诉说中声泪並作,闻之凄然。
• 兰芝临去辞谢阿婆时说的话,宛言卑词,于忍辱中显示出永不妥协
的屈强性格, 使人不难看出,表面服从封建礼教,骨子里决不服从。
• 对小姑说的话,声声是泪,句句肝胆照人;对婆婆的话全是理性之
言, 又不见泪痕。对小姑的话,全是感情之言,对比鲜明,表现
兰芝为人深沉、善良、 纯洁,自己不幸,竟还体贴别人。
• 和仲卿最后一次见面时说的话,句句斩钉截铁,表示了必死的决心,
是她反抗的个性的最后完成。
人物语言

• 再如焦母对儿子说的话:“悟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飞无
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己失恩义,会不相从许。”活画了冷酷无情
的“家长”形象,表现出骄纵专横的性格

• 再如刘兄说的:“作计何不量”的一番话,也是富有个性特征的,表
现出其残忍而又贪财自私的市侩气息。
性格倔强
• 兰芝临去辞谢阿婆时说的话,宛言卑词,于忍辱中显示出永不妥协的性格
刘兰芝
• 表面服从封建礼教,但骨子里绝不服从
• 在凶暴的家长焦姆和刘兄面前,一点也不唯唯诺诺,俯首贴耳,一点也不流露出
可怜的奴才相,表现出人格的尊严和不可侮

重情义、善良

• 敬重婆婆,敬爱姑姑

• 兰芝面对小姑说的话,声声是泪,句句肝胆照人,对小姑的话全是感情之言
• 自己不幸,竟还体贴别人如此入微


勤劳 格
• “ 鸡鸣入机缄穿,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聪明 征
•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甲五弹笙模,十六诵诗书”
焦仲卿

懦弱
•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 在焦母说要休刘兰芝时虽然焦仲卿有试图向母亲求情,但焦母
仍旧硬要休掉刘兰芝,焦仲卿就跟焦母说加入休掉刘兰芝就终
身不娶,焦母听了大发雷霆,焦仲卿默默不敢作声,不敢违抗
母亲的命令
• 在母亲的逼迫下,他只好让自己深爱的妻子离开
不相信自己的妻子
•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
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 得知刘兰芝要再嫁给太守家的儿子,焦仲卿请假去到兰芝的家说了
这一番话,把自己的妻子形容成蒲苇,一直会随意改变自己的心意,
而把自己说成是磐石
• 他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以自我为中心,不曾想到刘兰芝也是
在自己兄长的逼迫下做了这个决定,就如他自己不敢反抗母亲一样
具有叛逆精神
• 仲卿的性格不如兰芝坚强,在孝道观念的钳制下,他不敢彻底
反抗自己的母亲,只得忍辱负重,但他跟兰芝一样是始终忠于
爱情的
• 一开始当焦母要遣回兰芝时, 他就明确表示“今若遣此妇,终老
不复取!”
• 之后与兰芝暂别又郑重声明“誓不相隔卿”、“声誓天不相负”
• 最后终于不顾焦母的劝告,违背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
建礼教,自尽于庭树。
• 这位始终忠于爱情,最终“为妇死,而“令母在后单”的人物,跟
兰芝一样在骨髓中是充满着叛逆精神的
焦母
蛮横
• 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专
断孤行
•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 焦母对于仲卿固然存有母子的真爱,但由于她把儿媳当作牛马
奴婢,看不惯她可贵的刚强性格,虽然儿媳善良、勤劳而富于
教养,而且和儿子的爱情深厚,也因自己的不喜,逼令儿子出

• 随便就说刘兰芝无礼节,硬要焦仲卿休掉自己的妻子
• 为了达到自己的意愿,对于亲生儿子仲卿使用了一些手段、一
方面是威胁— “糙床便大怒:小子何所畏,何敢助妇语”,一
方面是利诱—“东家有资女… … 阿母为汝求… …”
刘兰芝的哥哥

残忍、贪财、自私
• “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 刘兄不管自己妹妹是否会得到幸福,只是一味地说嫁给太守的儿子就
能享受荣华富贵,会比嫁给焦仲卿更好
• 可以清楚地看到压迫者(刘兄)利己主义的趋炎附势的丑恶灵魂
• 虽然焦母、刘兄代表着封建家长蛮横专断的形象,但到后来
的时候他们也发现了自己的错误
• 他们认为自己下的决定都是为了自己的亲人好,当然不乏
自己的自私在里面,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这样做伤害了他们,
发现的时候他们都失去了最爱的人
• 在诗歌中有提到“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如果他们
到最后还是蛮横专断,就不会把焦仲卿和刘兰芝合葬在一

谢谢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