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霹雳州教育厅及霹雳州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编写

《名家小说选》

鲁迅《孔乙己》
1.试评析孔乙己的主题思想。
《孔乙己》描写了旧社会的生活和平民百姓的状况。首先,小说控诉了封建文化和教育对读书人
的毒害,揭示旧社会读书人在社会转型中面对的悲惨处境。其次,小说还揭示了封建社会世态炎
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社会冷酷的态度,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当时科举制度虽已废除,却还存在着封建社会的余毒,并陆续培养出像孔乙己般的人。他们虽
然受过教育,但这种旧式教育只教他们如何考取功名,并没有教会他们生活技能。严苛的科举制
度使他们与社会严重脱轨,就连应对生活的知识也少得可怜。孔乙己就是一个例子,他满口古文
,却没有生活技能,平时只能替别人抄书换饭吃。
鲁迅写孔乙己,展现了当时社会上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希望能启发读者,思考当时的社会
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孔乙己》也揭示了世态炎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咸亨酒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文章
通过对该酒店格局的描写,交代了故事背景,还揭露了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咸亨酒
店显示了人们精神的麻木愚昧、冷酷无情。孔乙己的悲剧,正是当时中国“病态社会”及“不幸的人
们”的象征。

2.鲁镇的酒店有哪类客人?你认为孔乙己是属于哪一类客人?
鲁镇的酒店有两类客人,分别是“短衣帮”和“长衫帮”。“短衣帮”都是些出卖劳力干活劳动的下
层百姓,他们只能傍午傍晚散了工,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靠在柜台外站着喝,纵使能买点下
酒物,也无非是一碟盐煮笋或茴香豆之类,可见他们是贫穷的以群。“长衫帮”一般都是读书人,
只有他们才可以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从他们的阔绰和酒店的差别待
遇中可见“长衫帮”的社会地位是高于“短衣帮”的。
孔乙己是酒店里唯一一个穿着长衫却又站着喝酒的人。他虽以读书人自诩,但始终没有进学,
又好逸劳恶,以致没人再找他帮忙抄书,生活贫困潦倒,只能偶尔做些偷窃的事过活,还常被捉
到挨打。他的凄苦命运和生活是客人们的笑柄,不管是掌柜或客人都以取笑他为乐,再听他气得
说一些让人听不懂的“之乎者也”之类的话而哄笑,但客人们并不十分关心孔乙己,他们只把快乐
建立在孔乙己的痛苦上。

3.孔乙己是怎样的人?
孔乙己是个受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影响的贫困读书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常
夹杂着一些伤痕,有着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虽然接受过教育,但这种旧式教育只教他如何考
取功名,并没有教会他生活中的技能。因此,他平时只能替别人抄书以维持生计,可是他却好吃
懒做,因此再没人找他抄书。为了生活,他又有偷窃的恶习。但他在咸亨酒店里的品行比别人
都好,从不拖欠,偶尔没有现钱,在粉板上记账,不出一月一定还清。他又爱面子,尽管他已穷困
潦倒,他也不愿脱下长衫去干活劳动,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不时向别人卖弄学问,可见他
对自己读书人身份的骄傲与自恃。尽管如此,孔乙己还是有着人性善良的一面,对孩子尤其有爱
心,他本身没几个钱,买了茴香豆下酒,看见孩子们还会分给他们每人一颗。

4.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你从孔乙己身上读懂了什么?
学会放下身段

1
霹雳州教育厅及霹雳州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编写

孔乙己虽然未曾进学,却颇有几分清高,喜欢孤芳自赏,不肯脱下又破又脏的长衫,不愿以
自己的劳动去争取生存。
不可炫耀
孔乙己对自己认识几个无用的废字沾沾自喜,讲话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不可懒散
孔乙己一生穷愁潦倒,不会营生,再加上好喝懒做的劣性,使他的生活连温饱都得不到保障,
穷得“将要讨饭了”。
学会营生
孔乙己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惜只学了几个废字,不能学以致用,无法营生。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我们不能像他一样,应从实际出发,通过读书树立热爱劳动的观
念,不能好逸恶劳,要掌握一技之长,学习有用的知识。当然也一定不能丢弃像充满缺点与社会
格格不入的孔乙己身上幸存的善良。 

5.小说《孔乙己》中众人多次嘲笑孔乙己。他们为什么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
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小说有四处写到众人的哄笑,描写的实际上是众人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
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让他们很开心。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践踏由此可见一般。
封建秩序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在这样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下,民众的活力、热情、同情心都
被扼杀,变得麻木不仁,自私冷漠。在短衣帮的心目中也以为既然“学而优则仕”,那么连半个秀
才也捞不到的孔乙己当然是劣货,只值得奚落和取笑。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样在封建
秩序中处于倍受压迫的社会底层,同样可悲可怜,所以他们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
同情和帮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在他们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子的苦人和弱者,用众人的哄笑来贯穿这样
一个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这种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
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
聊的逗笑和取乐,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
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6. 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以哄笑声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

● 第一次写“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
声”这里突出“笑”字,既造成悬念,又笼住全文。在冷酷的氛围中突出“笑声”,显示这种“笑”声带着
冷酷的意味。
● 第二次是孔乙己第一次出场,酒客们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就是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
,勾画出这些人麻木不仁穷极无聊的嘴脸,笑声里蕴蓄着一股悲凉的意味。
● 酒客们还取笑孔乙己偷书,孔乙己自欺欺人的辩驳更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 第三次是酒客们取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孔乙己颓唐不安的模样和之乎者也的听不
懂的话又引起众人的哄笑。
文章着力渲染哄笑的声浪和快活的空气,笑声迭起,悲凉的意味也就更浓。
● 第四次是孔乙己分简香豆给孩子们吃,在年幼无知的孩子的面前才能得意忘形的乐一乐,于是
这。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分豆的动作和语言将孔乙己迂腐可笑得穷酸尽相。而孩子们的
笑则是天真无邪的笑。
2
霹雳州教育厅及霹雳州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编写


第五次是孔乙己第二次出场,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已经不成样子了,然而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
取笑孔乙己。这种笑声越发显得悲凉,毫无人性,更表现了当时社会人跟人的关系。冷漠无情到
令人窒息的地步。
  这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
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
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7.试简述咸亨酒店里的人对孔乙己的态度。
小伙计——“我”
● “我”对孔乙己抱着轻视的态度,认为孔乙己只不过是一个“讨饭的”。
● 对“我”来说,孔乙己只是为他沉闷的生活带来一些笑声而已,他把孔乙己当成取乐的对象。
● 当孔乙己要教“我”写字时,“我”的态度十分不屑,认为孔乙是“讨饭”的人,不配教他。
掌柜
● 掌柜把孔乙己当作取笑作乐的对象,他甚至没把孔乙己当作顾客来对待。
● 酒客取笑孔乙己,掌柜也不责备,看来他只把孔乙己当作娱人的小丑。
● 孔乙己长久每到咸亨酒店,掌柜偶尔想起他,也只是因为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
● 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用手爬到咸亨酒店,掌柜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到
了年关,掌柜取下粉笔时说的也是这句话;到了第二年端午,掌柜说的还是这句话。可见掌柜
对孔乙己在乎的是他的收入,不是孔乙己的死活,真的是贪婪、冷酷兼无情。
短衣帮
● 孔乙己虽然穿着长衫,但他不像其他长衫主顾那样有身份地位,而是和短衣帮一样站着喝酒,
于是短衣帮也轻贱起孔乙己来了。
● 他们喜欢拿孔乙己的伤疤和他的潦倒开玩笑,弄得孔乙己又狼狈又窘迫。
● 短衣帮也是低下层人士,也同样对孔乙己冷酷无情,加以讥笑。
● 当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掌柜和短衣帮谈起这件事,态度也是很无情,没有一句关心的话。
小孩子
● 亲近孔乙己也只是为了他手中的茴香豆,等他分完豆子,孩子们就一哄而散。
总结
● 咸亨酒店的人把快乐建立在孔乙己的痛苦上,显示出他们的冷漠无情。

8.孔乙己具有人性光辉的一面。试举例说明。

● 孔乙己虽然穷,但他还舍得把自己寥寥可数的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尽管每人只能分得一粒,
也足以表现出他的善良。
对“我”
● 孔乙己教“我”写“茴”字,小伙计认为孔乙己是“讨饭的”不配教他,把脸别了过去。孔乙己的态度
是很有耐心的,说话的语气是很恳切的,可见孔乙己主动教“我”写字是诚心诚意的,并非为了
炫耀自己。
● 当“我”懒洋洋说出“茴”字的写法时,孔乙己是那么地高兴,可是“我”却显得很不耐烦,“努着嘴走
远”。见此情景,孔乙己不生气,而是“叹一口气”,显露出他的极度惋惜。这点滴表现了孔乙己
的“我”的喜爱和耐心。
品行
● 孔乙己从不拖欠酒钱。
● 虽然有时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
总结
3
霹雳州教育厅及霹雳州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编写

● 孔乙己其实是闪烁着人性光辉的角色,总是给酒店带来笑声,使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巴金《哑了的三角琴》
1.谁是拉狄焦夫?他为什么会被关在监狱里?
拉狄焦夫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本来是一个西伯利亚的农民,年纪很轻,还不到三十岁,一对暗
黑的大眼,一头栗色的头发,样子一点也不凶恶。他热爱音乐,虽然完全没受过教育,却是个天
生的音乐家,他的歌喉和琴艺简直能媲美任何一位音乐家。然而他却在他村子出名漂亮的小家
女子,安娜和一个有钱的中年商人的婚礼上,用斧头把站在圣坛前的新娘、新郎都砍倒了。新娘
后来死了,新郎成了残废。他也不逃走,却丢了斧头让别人把他捉住。他永远不肯说明他犯罪的
原因,也不替自己辩护,之后被判了终身惩役罪,也不要求减刑。

2.《哑了的三角琴》表现了人们的追求真善美的天性,试分析之。
巴金以音乐为关键,表现了他对人性善的赞美与追求。小说中人物的爱和快乐,都是伴随着音
乐一起呈现在读者面前。音乐是大部分人们的生存动力,但是只要被关进监狱,自由被剥夺,也
同时意味着音乐,他们唯一生命的热情也被夺走了。如果说音乐是人性美的象征,那么监狱里的
囚人们都是失去了生命的光和热,只是一具行尸走肉的身躯。拉狄焦夫内心应该如死灰槁木一
样,但当典狱提到唱歌时,他的希望再度被点燃了,唱歌和音乐想必是他生命中仅剩的光辉。当
典狱毫不留情地夺走拉狄焦夫的三角琴和唱歌的权利,他为了捍卫自己生命中仅剩的光辉,做
出了无力的挣扎,结果却是悲哀的。这把三角琴的失去,使他回忆起他一生中所失去的一切美好
事物。短暂的快乐,却给拉狄焦夫带来了更巨大的痛苦。他追求人生的美和快乐,却落到这样的
一个下场。巴金通过描写拉狄焦夫这个人物,表现了一个人类历史中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
对美的追求,失去了这种追求,生活再也没有意义。

3.何以见得《哑了的三角琴》隐藏了作者父亲的遗憾和悲哀?
父亲一直把三角琴高高地挂在书房里,直到有一天三角琴被作者打碎了,父亲不得已向作者
透露和三角琴有关的一段回忆。拉狄焦夫曾向作者父母请求,到他的村子教堂里,点一支蜡烛
放在圣坛左边的圣母像前,并且做一次弥撒祝安娜的灵魂早升天堂。然而,他们始终没去那个村
子。后来,作者的母亲临终时还记得她对拉狄焦夫承诺,她希望作者父亲替她办到,要他好好保
存三角琴,以便时时记得那个诺言。可是不久后作者父亲离开了俄国,以后再没去过。这是他的
遗憾,而最后他含泪弹钢琴唱《长夜漫漫何时旦》时更透露了他的悲哀。

4.为什么作者父母的到来重新激发拉狄焦夫对生命的热诚?
拉狄焦夫在入狱前是一个热爱音乐的农民,监狱中却向来禁止囚人们唱歌,他入狱后内心就
如死灰槁木一样。作者父母的到来,使他有机会再次唱歌。他本来已忘却了的音乐所带来的快
乐和希望,在这刻再度被点燃。他很乐意唱歌,他知道这个机会千载难逢,而且转瞬即逝。为了
让他唱得更尽兴,他要求一把三角琴,和三天练习的时间。虽然文中并没有提到,但在这三天练
习的时间里,想必是拉狄焦夫入狱以来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因为音乐再度莅临他的生命。

商晚筠《痴女阿莲》
1.小镇的人怎么对待阿莲?
4
霹雳州教育厅及霹雳州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编写

小镇的人表面上对阿莲一番客气,暗地里却瞧不起她,不停地在背后贬低她,拿她来当话柄。
阿莲全名叫白莲,可大家背地里都喊她白痴莲,喊得她眉头紧蹙两眼恼怒又拿不出脾气来。人家
无意间拿她瞧,第一眼最先看的就是她那撑了好些年岁老是叫人感觉不对劲的肚皮,挺得约莫
五个八月大,不知情的人还当她是做了好几个孩子的好命妈妈。阿莲又爱学着那些孕妇一只手
总插着腰肚一只手前后摇摆地走路。一次,她母亲看不过眼,用鸡毛掸子冲她的肚皮打,阿莲竟
哭喊着母亲要打掉她的孩子。过后,白父母送她入院检查,确定只是穷紧张一场,倒又落了话柄
在护士小姐们嘴里,当笑话说开解愁。村里也没人愿意娶阿莲为妻,结果她闲搁在家里一转眼白
闲了二十八。小镇的人知道阿莲不精明,因此占她便宜。阿莲去杂货店买东西时,老生婆总是摆
出瞧不起她的脸色,故意卖贵给阿莲,还企图不找零钱。

2.简述阿莲的恋爱悲剧。
阿莲从弟弟阿定带回来的两个朋友中认识了阿炳。阿炳是个瘦瘦黑黑的年轻小伙子,有着一
副老实可靠的样子,阿莲的母亲越看越喜欢,便决定把他和阿莲撮合在一起。吃午餐的时候,她
硬把阿莲安排到阿定的两个朋友中间。阿定和朋友出门到瀑布去玩时,她还特意将阿莲打扮了
一番,叫她送咖啡到瀑布给阿定他们。但是阿莲打从心底不喜欢自己的这身打扮,再加上天气
炎热,脸上的妆不知不觉地掉光了,连花露水的味道也被汗水冲淡了,身上的狐臭也再也掩不
住。阿莲在瀑布时为防弄湿裙子,竟把裙裾高高拉起,露出了三角裤,被阿定看见后,气得赏了
她一耳光,赶她回去。阿炳送阿莲回家的时候,对阿莲表示了同情,并忘情地凝视着她,阿莲却
从他眼睛里看见了另一个白莲。她想要回阿炳眼里的“小白莲”,于是追着阿炳跑,阿炳却吓得越
走越快。

3.阿莲的母亲为什么安排阿莲认识男朋友?如何安排?结果如何?
瀑布村没有人家愿意将自家闺女留到二十五六岁不嫁人,何况阿莲快三十岁了又是一个智
障女,所以她的母亲操心,急着安排她认识男朋友。阿莲的母亲从阿定带回来的朋友中看中了黑
黑瘦瘦,看起来老实可靠的阿炳,于是她不断想办法撮合阿莲和阿炳。吃饭的时候,她刻意安排
阿莲坐在阿定的两个朋友中间,并阻止阿莲吃太多。之后,阿定带着朋友到瀑布去玩,阿莲的母
亲就乘机将阿莲打扮了一番,叫她送咖啡给在瀑布的阿定和朋友,以制造两人相处的机会。可惜
,阿莲母亲的希望最后还是落空了。

4.白莲的三个弟弟反映了马盖瀑布一般年轻人的心态,试评析之。
白莲的三个弟弟反映了马盖瀑布一般年轻人的状况。他们随着年岁增长懂得太多钞票的好
处,都想要多赚点钱,于是都离开村子,离开家人去找更好的工作。由于父亲那赚不多的果园没
出路,老大白荣甚至可以和父亲吵架,到星加坡驾驶卡车赚星币。老二白杨虽然离家赚钱,但还
是定期给一些家用以示孝敬。老三白定虽然也在外面赚钱,可是却染上抽烟和啤酒的恶习,对朋
友大方却对自己的家人吝啬,没给家用不说,还要每个月回来向父母讨钱。
白定也反映了年轻人的自我中心,他们不会为其他的人设想,一心只想到自己。白定带朋
友回家玩,吃午餐时,母亲责备阿莲不该吃太多,又给他的朋友夹菜,白定不满意,觉得失礼,竟
不顾母亲的面子发脾气怒道不吃了。母亲吩咐白莲出门送咖啡给在瀑布玩的白定和朋友后,白
定因嫌弃白莲丢脸而当中怒斥她和打她,他还要求母亲少让白莲出门丢脸。他们仨虽都是白莲
的弟弟,却都和其他人一样看不起姐姐,觉得她的言行举止可笑,她那像是怀孕的大肚皮更给他
们丢脸,不爱在别人面前提起她,都不拿她当亲姐姐看。

5. 阿莲心中有什么幻想?为什么她会产生这样的幻想?

5
霹雳州教育厅及霹雳州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编写

阿莲把自己想象成快乐的新嫁娘,且过得自得其乐。她的自得其乐是建筑在对异性的幻想和期
待之上。

● 在民风保守的村子里,没有人将自己的女儿留到二十五六岁还不许配给人家的。何况阿
莲在家白吃到三十岁还没有媒人上门探亲事。
● 她的父母为了她的婚事急得慌,四处托人做媒说亲,但始终没有结果。
● 虽然阿莲是一个智障的女孩,但她和常人一样,需要关怀,也有感情上的需要,同样对平
常人经历的结婚生子充满向往,同样有自尊心。

6.作者如何勾勒阿莲的形象?
请参考庄华兴《名家小说选》第111和112页(马来西亚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

莫言《卖白菜》

1.《卖白菜》生动地刻画了当地人的生活状况,举例说明。
作者和母亲一共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留下三棵本准备留着过年包饺子吃。
可惜,家里仍然因贫穷而没钱过年,于是母亲决定把剩下的白菜都卖了,以致作者那微小的,过
年想吃白菜饺子的愿望都无法满足。当作者母子俩背着装白菜的篓子,忍着寒冷要到集市卖白
菜,作者不小心把篓子跌落了,使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滚出来,母亲气得打骂儿子,因为那是可
以换钱的商品,却因作者的不小心而使白菜根折断了。
在集市上,一个老太太问了白菜的价钱嫌贵后,却蹲下来翻动那三棵白菜,把最小的白菜
从根上拽下来,又挑剔地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戳着白菜,还昧着良心嫌弃白菜卷的不
紧,试图减价。接着,她还把白菜上的干菜帮子全撕了,再让作者母亲秤白菜的重量,以减少重
量降低价格。秤重量时,老太太还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就怕会吃亏。作者算账时报了个数
字,老太太还用不信任的眼光盯着作者。付账时,老太太从肮脏的手绢里,手指沾了唾沫一张张
地数了,再把钱给作者母亲,她也一张张地点数。最后,作者多算人家一毛钱的事东窗事发,人
家干脆把白菜退回了。以上种种说明了《卖白菜》生动地刻画了当地人的贫穷的状况。

2.“我”为什么多算老太太一毛钱?结果如何?
老太太不仅摇头嫌价钱贵,拽断了最小的白菜的根,动手逐棵戳白菜,昧着良心嫌弃白菜卷的
不紧,还扯下了白菜上面干枯的菜帮子,她的举动让“我”感到厌恶,因此多算了老太太一毛钱。
结果东窗事发,老太太把白菜退回了,母亲对“我”感到失望,对“我”说他让母亲丢了脸,还掉了泪
,让“我”悔恨不已,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3.试描述老太太买白菜的过程。
老太太先是询问了白菜的价钱,作者的母亲回答后,她却嫌贵。但是老太太没走开,却蹲下来
,翻动着三棵白菜。她先把最小的白菜的根给拽下来,动手戳每棵白菜,又嫌白菜卷得不紧。接
着,老太太还扯下了白菜上面干枯的菜帮子。最后,白菜被撕得成了核,老太太才肯让作者母亲
秤白菜。

4.简介《卖白菜》的故事大纲。
作者生长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在临近春节的早上,因为家里没钱,母亲只好决定卖掉原本留着
过年包饺子的三棵白菜。作者虽然不太同意,但在贫穷面前,也只好低头。他们带着三棵白菜走
到了集市上,碰到一位极挑剔的老太太。她不仅拽断了白菜的根,动手逐棵戳白菜,嫌弃白菜卷

6
霹雳州教育厅及霹雳州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编写

得不紧,还扯下了白菜上面干枯的菜帮子。她的举动让作者觉得很反感。由于老太太不会算账,
作者母亲又偏头疼,于是让作者来算。因为生活贫穷,加上对老太太的厌恶,作者偷偷地多算了
一毛钱。后来,东窗事发,白菜被退回来,母亲对作者感到很失望,让作者悔恨不已。

5.在“我”心爱的白菜被卖掉的过程中,“我”的心理有几次的起伏与变化,试分析之。

故 事 情 节 “我” 的 心 情

母亲决心卖白菜 不舍

我不小心摔白菜 自责

老太太挑白菜 厌恶

我赌气卖白菜 气愤

白菜被老太太退回 沉痛

6.《卖白菜》作者母子如何细心地栽种白菜?
从夏到秋,从秋到冬,在一年的三个季节里,作者母子把一百零四棵白菜从娇嫩的芽苗,待弄成饱满
的大白菜,期间细心地撒种,间苗,除草,抓虫,施肥,浇水,收获,晾晒等工作。

最后三棵要卖的白菜,作者熟悉其中最小的一棵,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拐角的位置上。小
时被牛犊或孩子踩了一脚, 所以一直长得不旺。 作者发现它小和可怜,所以在浇水施肥时对它
格外照顾。 作者曾经背着母亲将一大把化肥撒在它的周围,但第二天它就打了 蔫 。幸好母亲赶
紧将它周围的土换了, 它才死里逃生。
当这棵白菜卷得十分饱满时,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珍贵的欣喜表情。

铁凝《哦,香雪》

1. 试分析《哦,香雪》中香雪的人物形象
小说《哦,香雪》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而在这个群体中,香雪又是
作者着力刻画的形象。香雪是台儿沟小山村十七岁的女孩子,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纯真无邪
,淳朴善良,坚毅执著,渴求科学文化,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
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所不
同的是,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
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
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
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
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香雪是台儿沟小
山村十七岁的女孩子,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纯真无邪,淳朴善良,坚毅执著,渴求科学文化,
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

7
霹雳州教育厅及霹雳州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编写

2. 试分析香雪和凤娇两个人物性格的共同点与个性。试举例说明。
两人的共同点:纯真,朴实,友爱,天真无邪,对现代文明充满渴望与追求。
香雪:外表柔弱娇小的香雪,性格文静腼腆,对新的生活痴痴向往,执著追求文明与知识。她是
纯净无瑕的、明净秀丽的、不掺杂质的、看人看生活的眼光一直是透明的、纯净的。她是充满美
好向往而又无限活泼生动的。香雪很想摆脱贫穷的生活。
凤娇:性格活泼,拥有大山女儿的爽朗、泼辣。她很爱讲话,无论是前往火车站的路上或是回家的路上,
她都一路叽叽喳喳。。她大胆直率多情,暗恋“北京话”想办法和他搭话,和他做买卖时,故意“磨磨蹭
蹭”等火车快开时,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期待他到来。她本身崇尚物质和虚荣,重视金圈圈、手表等。

3.一个铅笔盒,用了四十个鸡蛋,走了三十里山路,值得吗?为什么?
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
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
就象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
追求,就是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贫穷的迫切心情,还有山村姑娘的自爱
自尊。从她身上,显示了强烈的时代意义。

4.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课文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
细?
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
,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
,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
状的强烈愿望。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
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
垫作用。

5.文章结尾“哦,香雪!香雪!”反复咏叹“香雪”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结尾反复的咏叹,是台儿沟人们对香雪的赞颂和期待。赞颂了香雪勇于追求、不畏艰险,挑战
自我的美好品质,并相信在香雪邓年轻人的带领下,台儿沟能从贫穷落后逐步走向文明进步。人
们必定会改变精神面貌,获得平等地位。

6.《哦 ,香雪》体现进步与落后的对照,并以几件东西为意象,试评析之。
台儿沟人质朴纯洁,生活贫困落后,封闭保守。当火车开进之后,他们的生活被搞乱了。起初
是对火车观望议论,后来开始做起生意。火车象征时代发展的速度和现代化的步伐,它所带来的
现代气息改变了香雪,使她勇敢的追求文化知识。
自动铅笔盒是进步的标志,也象征知识,而拥有知识等于拥有力量,能上大学。对香雪来说,
她目前使用着的小木盒是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虽独一无二,却显得笨拙、陈旧,和自
动铅笔盒相比,显示了台儿沟多么贫困落后。

8
霹雳州教育厅及霹雳州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编写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