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9

《岳陽樓記》 --- 范仲


作者簡介

范仲淹( 989—1052 年),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
、軍事家、文學家。死後謚“文正”,世稱“範文正公”。

兩歲喪父,和母親隨繼父(為小官吏)四處遷徙。

26 歲登進士第,因敢於直言強諫,屢遭貶斥,久不被重用。

慶曆元年( 1041 年),任陜西經略安撫副使,採取屯田固守
策略,鞏固邊防,使西夏不敢進犯,當時邊塞流行著“軍中有
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的話。

慶曆三年( 1043 年),任參知政事,提出十項政治改革方案
,為守舊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鄧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


文章和詩詞俱脫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範
文正公文集》傳世。
題解

宋仁宗慶歷六年 (1046 年 ),作者罷相後出
任鄧州 (河南鄧縣 )時所作。

岳陽樓是湖南著名古跡,建於唐玄宗開元
四年 (716 年 ),很多著名才士登臨賦詠。

「記」是一種文學體裁,一般以記敘事情
的經過為主。

本文合記敘、寫景、抒情、議論為一體,
兼以駢散相間之筆法書寫,詞采華茂,寓
意深遠,是千古傳誦的名篇。
第一段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
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
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謫守:謫,貶官。守,動詞,原為任太守之意,此指任知州。
越明年:第二年。越,語氣詞,無意義。
政通人和:政事通達,人民和樂。
百廢具興:一切廢弛的政事,都全部興辦。
增其舊制:擴大它舊有的規模。其,它,此指岳陽樓。
屬:通「囑」,請託。
作記的原因
時間:慶曆四年春天

事情:滕子京被貶謫到巴陵郡任太守
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興辦各種原本荒廢
了的事務

重修岳陽樓,擴大規模,刻上唐代和時人
的詩

第一段段旨:指出撰寫本文的原因。
作記:滕子京囑咐作者撰文記述修建岳陽樓的事
第二段 (1/2)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
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
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勝狀:勝景、美景。
銜遠山:銜,口中含著東西。此指洞庭湖中有君山。
吞長江:吞,吸納。吸納長江的流水。
橫無際涯:即廣大無邊。東西為橫,廣闊也稱橫。際涯,邊岸。
朝暉夕陰:早上陽光燦爛,傍晚昏暗陰沉。
大觀:指雄偉壯麗的景象。
備矣:已經很完備了。矣,語氣詞。
第二段 (2/2)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北通:向北通往。
南極:向南抵達。
遷客騷人:貶謫遠方的官吏與多愁善感的文人。
遷,貶謫。騷,憂愁。
屈原作《離騷》,離騷,即遭遇憂愁的意思。
後世因以騷人為詩人或失意文人的代稱。
岳陽樓的勝景
巴陵郡的勝景:集中在洞庭湖
在岳陽樓看到的景物:
 遠處的山巒 前人已詳細描述
 長江壯闊的水勢
失意文人看到這些景色
 廣闊無邊的洞庭湖
景色變化:  有所觸動
早晨、傍晚、晴天、陰天
 各有不同

第二段段旨:總寫在岳陽樓上所見洞庭湖的景色。
第三段 (1/2)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
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
冥冥,虎嘯猿啼;

若夫:連詞,作轉折用,承接上文,另提一事,相當於「至於」。
霪雨霏霏:久雨綿密不斷。霪雨,久雨。霏霏,細雨綿密的樣子。
濁浪排空:形容渾濁的浪濤洶湧激盪,衝向空中。排,推擠。
檣傾楫摧:桅杆傾倒,船槳折斷。檣,桅杆。楫,船槳。
薄暮冥冥:傍晚時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樣子。
第三段 (2/2)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
,感極而悲者矣!

去國懷鄉:離開京城,懷念故鄉。去,離開。國,指國都。
憂讒畏譏:擔心受到毀謗,害怕受到諷刺。讒,讒言。譏,誹謗

蕭然:蕭條淒涼的樣子。
覽物之悲
雨勢:大雨連綿,連月不放晴
風勢:風大而寒冷,風聲不斷
水面:濁浪湧向天空
天象:山岳形迹隱藏起來
陸地:太陽和星星的光輝都隱藏起來
人事:商人和旅客不敢前行,船隻損毀
動物:老虎吼叫,猿猴悲啼
第三段段旨:描寫天氣惡劣時所見的景象,遷客
騷人因而觸法悲傷的心情。
第四段 (1/2)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沈璧
,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至若:作用與「若夫」相似。
岸芷汀蘭: 岸上的香芷,汀中的蘭草。芷、蘭,皆香草。
浮光躍金:月光照在浮動的水面,如同閃爍的金光。
靜影沉璧:月影映入平靜的水中,如同下沉的璧玉。
第四段 (2/2)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
,其喜洋洋者矣!

寵辱偕忘:得失榮辱全都忘記。偕,通「皆」,指全部。

把酒臨風:舉杯迎風。
覽物之喜
天氣:春風和煦,陽光明媚
天象:霧氣全消,皎潔的月亮普照千里
水面:波濤平靜,湖光和水色連成一片碧綠
浮動着金光,月亮的倒影像沉在水底的玉璧
陸地:岸上、沙洲上的白芷和蘭花長得青葱茂盛,香氣濃郁
人事:漁人互相唱和,非常快樂
動物:沙鷗散聚,魚兒暢泳

第四段段旨:描寫天氣晴朗時所見的景象,遷客
騷人因而觸法喜樂的心情。
第五段 (1/2)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
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
憂,退亦憂;

二者:指第二段所提的遷客、騷人。
為:指感物而悲和覽物而喜的兩種心情表現。
不以物喜:不因外在環境的美惡而悲喜。
不以己悲:不因個人的窮達而哀樂。
居廟堂之高:指在朝為官,高居要職。廟堂,此指朝廷。
處江湖之遠:指在野為民,遠離朝廷。江湖,此指民間。
第五段 (2/2)
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矣!”噫!微斯人,吾誰與
歸?

先天下之憂而憂:天下人還未憂慮之前,自己就先憂慮
後天下之樂而樂:天下人都已經喜樂了,自己才喜樂。
微:無、沒有。
斯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憂後樂的仁人。
吾誰與歸:即「吾歸與誰」。與、歸,歸附、依從,引申有
「效法」之意。
作者的感想
跟前述兩種人不同:不會因景物和自己的際遇而悲喜

身處朝廷高位:擔憂百姓

身處民間:擔憂國君 : 的 人
願望 德高尚 抱負
憂樂的時候: 代品 共同
法古 們有
在天下人擔憂前先擔憂 • 效 與他
希望

在天下人都快樂後才快樂

第五段段旨:揭示主旨,表達出作者時刻憂國憂民,
以天下為己任的個人理想。
內容分析
《岳陽樓記》


作 岳陽樓的勝景
岳陽樓的勝景 作


記 者


的 的

原 覽
覽 覽

原 物 感

因 物
物 物 想
因 之 之 想
之 之

悲 喜

內容分析
部分 段落 內容大意

一 1 段 概述寫作本文的原因。
第 _______  

描寫洞庭湖壯觀的景色,以及
二 2 - 4 段 遷客騷人因而觸發的悲喜
第 _______  
心情。

三 5 段
第 _______
揭示主旨,表達作者時刻都憂國
 
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理想。
內容分析
作者寫「古仁人」的特點前,先寫「二者」的
表現,這是甚麼寫作手法?試加以說明。
 寫作手法:襯托 / 反襯。
 說明:文中先寫「二者」因景色轉變、個人際遇得失而
高興或悲傷;然後寫「古仁人」不會因優美的景色而喜
悅,也不會因自己的際遇而悲傷,他們無論在任何處境
,都憂國憂民,在世人未憂慮時已先憂慮,在世人都感
到快樂後才快樂。作者寫「二者」等一般人跟「古仁人
」的分別,藉此反襯「古仁人」境界之高。
技巧分析
《岳陽樓記》


結 句
句 景
景 借
借 修


構 式
式 物
物 景
景 辭


嚴 整
整 描
描 抒
抒 手


謹 齊
齊 寫
寫 情
情 法

結構嚴謹
記事
第 1 段:作記的原因
第 2 段:總寫洞庭湖的景色,涵蓋下文的各種景物 寫景
第 3 、 4 段:
 分寫登岳陽樓時連日下雨及風和日麗所見的景物 抒情
 以及因而興起的感受
第 5 段:引出嚮慕古代仁人的抱負 提出論點

效果:全文過渡流暢自然,結構嚴謹。
句式整齊

本文大量運用四字句,句子整齊,讀起來富節奏感。

 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 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景物描寫
感官描寫手法 動靜結合手法

視覺描寫 靜態描寫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靜影沉璧

聽覺描寫 動態描寫
陰風怒號 濁浪排空

虎嘯猿啼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漁歌互答 浮光躍金
借景抒情
覽物之悲
 在連日大雨、濁浪滔天的日子登樓
 景色淒涼冷落
 使人內心充滿憂慮和哀傷

覽物之喜
 在風和日麗的日子登樓
 景色使人心曠神怡
 內心充滿喜悅,忘記榮辱
修辭手法
擬人
銜遠山,吞長江。

暗喻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對偶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修辭手法
反問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微斯人,吾誰與歸?

設問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
修辭手法
借代 反襯
檣傾楫摧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

錦鱗游泳 者之為。

疊字 ( 以因景色而感傷、感懷身
浩浩湯湯 世及因景色而喜悅、忘卻榮
霪雨霏霏 辱的人,反襯古代仁人的境
薄暮冥冥 界更高,無論在任何處境,
都憂國憂民。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