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报告十五

语用学的概念
组员:刘明丰、吴汶刚、林芷妘、陈思甜
讲师:邓微鄄讲师
语用学

• 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
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

• 最初由西方语言哲学家们展开,他们在关注哲学问题
时,发现语言符号的意义及其实现在具体的语境中与人
的因素紧密相关,而且对哲学命题及思考能产生直接或
间接的影响。
• 于是相继对言语行为、指称、预设、含义等进行了概括性研
究,希望借此研究为哲学研究的发展提供帮助。

• 研究语境中的语言意义,即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

• 关注的是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而不是语言的结
构。
1. 言语行为理论
• 使用语言符号进行交际以传达意义或意图并获得一定效果的行
为,是人们对语言的直接使用行为。
• 言语行为理论是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来的。
• 他认为,语句有两层意义:
命题意义 施为意义
• 语句字面上的意义 • 语句在听话者方面产生的效果
• 是对客观事物的表达 • 发言人通过言语手段,做出陈
述、警告、命令等行为
例子:
• 教师进入会议室时,感觉有点冷,于是对学生说了句:
这里好冷啊!
• 教师说这句话的目的是向学生发出某种信息,这个信息就是语言
行动。
• 它可能是一种“陈述”(说明房间冷)或“邀请”(请大家换去
别处进行会议)。
此概念提出使人们认识到,要真正理解话语,只靠句子结构分析,靠逻
辑-语义分析,只求确定句子的真假意义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话语本身
就是一种行为。
2. 语境
• 是言语行为过程中对话双方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情感或推
导、分析理解话语含义时所依赖的各种因素。
• 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的知识两个方面。
• 指使用语言的环境,是言语行为的条件,对语言的使用有制约作
用。
• 这个因素在语用意义的研究中非常重要,离开了语境,便无所谓
语用意义了。
语境是言语片段依赖的对象
• 言语行为只有同语境结合,才能成为使用的言语,否则只是抽象
的表达式。
• 例如:“明天她去那里。”
• 这句话如果缺乏具体语境
• “ 明天”是哪一天?“她”指谁?“那里”是什么地方?

• 当语言片段进入交际领域后,就和具体语境结合在一起,这时所
表达的就是具体的意义了。
• 各个成分在具体的语境里,所指都是很明确的。
语境对言语片段有制约作用
生成作用 确定作用 补足作用
• 言语的真实意义要 • 语句意义不单存在 • 语境可对句子的省
在语境的参与下才 于语言形式之中, 略部分给予补足。
能获得。 而存在于使用中。
• 字面意义无法用来 • 词有多义性,语境
进行正常交际。 可以决定一个词在
某种情景下所要表
达的意义。
3. 语用原则
• 总体上制约话语实施者在特定语境中合理选择语言手段
有效实现话语意图的原则。

• 从现有研究结果看,语用学一般将它们归纳为合作原则
以及为补救该原则而提出的礼貌原则,还有幽默原则、
克制原则等。

• 这里集中介绍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及其相关内容。
合作原则
•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 H . P . Grice )认为,为了保证
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 正常语言交流不是一系列毫无关联的话语的组合,说话人
是互相合作的。

• 谈话双方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双方话语都能互相理
解,共同配合。
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
量的准则:语言
质的准则:指在
信息不多也不少
语言行为中努力
,包含需要的信
说真话。
息,不超出。

关系准则:交际
方式准则:所说
双方所说的话要
的话要清楚明白
有关联,要切题
,避免晦涩。

礼貌原则
•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无论在哪一个语言集团中都存
在的,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 遵从礼貌原则时,要根据语境的要求,即根据谈话的不
同内容、谈话的不同对象和谈话的不同场合,考虑谈话
双方的受益和受损程度,确定相应的表达礼貌的语言手
段。
礼貌原则的六条准则
得 谦
体 • 减少表达有损于 逊 • 减少对自己的表
准 他人的观点。 准 扬。

则 一

概 • 减少表达利己的 致 • 减少自己与别人在
准 观点。 准 观点上的不一致。

则 同

• 减少自己与他人
誉 • 减少表达对他人 情 在感情上的对立
准 的贬损。 准 。
则 则
谢谢大家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