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9

现代文教学

先看看视频

用心观看,再说出你的
观后感。
作者简介
贾平凹 wā ,原名贾平娃,中国当
代著名作家,长篇小说《废
都》, 1988 年以长篇小说《浮躁》
获美国飞马文学奖。作品被翻译成
英法、日、韩文版及港台版本。

陕西丹凤人, 1952 年出生,著有小


说集、散文集、诗集近 30 部,
默读
课文第六页。
作者先写丑石的什么,
在写丑石的什么?


思考 作者是从几方面展示
这块石头的丑呢?
黑黝黝的卧在那里
外形丑陋: ,
垒山墙极不规则;
牛似的模样;
錾开懒得花力气;
压铺台阶也不行;
丑石 无用 洗石磨石质太细;
的 不细腻,不可以“刻字雕花”

“丑
不光滑,不可以“浣纱捶布”
” ; 没有人理会它;
孩子们讨厌它;
爬上它望月却摔破了膝盖;
槐荫不庇覆它,花儿也不在它那
没有
生长,荒草繁衍,
人爱
锈上绿苔、黑斑
第四自然段是写丑石
的“丑”还是“美”?

还是写它的丑,因为连孩子爬上去望
月,都要摔下来。

遗憾 讨厌
这块丑石后来怎样了呢?

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课文的
第六自然段
“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
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
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
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
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
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
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
了。”

下面,我们来理解这短话。
1. 你怎样理解“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中的“拉
直”作用呢?
眼光是无形的东西,拉直将无形化为有形,表达生
动、形象。作用是活灵活现地写出了科学家那种
意外的惊喜和全神贯注的神情。
2. 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
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
说明石头珍贵稀少,是无价之宝。
3.“ 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中
的“小心翼翼”说明了什么?
说明人们对这块丑石是非常爱护、珍惜的,与我
们对丑石的态度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我和奶奶为什么“脸红”

我们请另一名同学来
读读课文的 7-15 自然
段。

“ 我”和奶奶误解了
这块丑石,不能正确
分辨美与丑,感到惭
愧。
丑石美吗?美在什么地方?
说这是一块陨石…是一件了不起的东
西。
丑石的
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
“美 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
光明,向往,憧憬

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怎样理解“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1. 事物丑到极处,没什么可相比的,这便成
了它独特的个性,这种个性也是一种美。

2. 本文要说明什么是真正的美。丑石虽有补
天发热闪光的经历,却又默默无闻,不以
外貌取悦于人,不屈于误解与寂寞,这才
是真正的美。

丑和美是相对的
总结
《丑石》托物寄意、抒写作者
对生活哲理体验的散文。作者
通过对一块“丑石”的描述,从人
们对“丑石”认识的变化,表达了
作者不以貌取人,以形识物的思
想,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认
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该
透过现象看本质。”
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遗憾

写 讨厌、咒骂、嫌弃 抑
作 惊奇

赞美


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丑石的“伟大”在文中至什么?

不屈于误解、
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课文教会了我们
1. 表面上平谈无奇,不代表自身没有价值。

2.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
睛。

3.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4. 内在美重于外在的美。

5. 一样东西存在于世上,必有它的存在价值。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