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9

蘇格拉底的道德哲學

國防醫學院 通識中心
李開濟編撰

1
大綱

 1. 背景
 2. 被起訴公罪而判死刑
 3. 放棄逃亡的機會—對雅典忠誠
 4. 堅持追求真理—言行合一
 5. 特質分析與討論

2
Lysippus 雕塑
 名雕刻家
 Lysippus
 作

3
Socrates ( 470-399,B.C )

 父親是雅典的一位雕刻家。
 母親是助產士。
 他參加過 3 次戰爭︰西元前 432 年在希
臘北部的 Potidaea,Amphipolis 和西元
前 424 年希臘中部的 Delium.
 蘇格拉底是步兵,戰場上有戰功,但讓
給年輕貴族 Alcibiades 領受。
4
一貧如洗

 蘇格拉底在戰後結婚、生子,已年近五
十歲。
 他既認為天職在身,到處走動,逢人探
究智慧,一心獻身於真理的追尋,所以
不但沒時間參與公共事務(如祭典),
也未能賺錢養家,有時還湊錢為奴隸贖
身、接濟朋友。

5
西元前 399 年被提起公訴
 蘇格拉底被三個人控訴︰
 悲劇詩人 Meletus,
 皮革商人 Anytus, 家境富裕,兒子不肯繼承
家業而遷怒於蘇格拉底。
 詭辯演說家 Lycon ,因告發蘇格拉底而一夕
成名。
 罪名是︰
 不信神明、腐化年輕人、好管閒事。
 建議應該保持沉默,或處以死刑。
6
羅織罪名—公訴罪

 起訴狀內容如下︰
 『匹托斯區民 Meletus 的兒子 Meletus ,
宣誓以下此事︰我告發 Alopece 區民
Sophroniscus 的兒子 Socrates ,他
不承認國家所規定的眾神,引入其他的
神,蠱惑青年犯罪,我們要求將他判決
死刑,以整肅國法。』

7
得罪人的原因

 Meletus 聲稱︰
 「蘇格拉底作惡多端,
 好管閒事,凡事打破沙鍋問到底。顛倒
是非,尸位杏壇,混淆視聽,誤人子
弟。」
 這是因為蘇格拉底四處與人討論哲學而
引人窘迫。
8
問學的方法—辯證法
 蘇格拉底以承認自己無知開始,先向對
方請教問題,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
各行業出名人物回答問題。
 接著蘇格拉底再發問,這些問題形成矛
盾,致生尷尬,一旁的學生哈哈大笑,
造成結怨。
 問題多半是︰正義、勇敢、智慧、美、
善、友愛、德性…
9
四處問學的起因

 Chaerephon 是蘇格拉底的至交,曾經
到 Delohy 的阿波羅神妙請求神諭︰
 「有誰比蘇格拉底聰明?」
 此廟一年只有一個月接受信徒問事。
 廟中的女祭司 Pythia 回答︰
 「沒有人比蘇格拉底更聰明。」

10
對策—否證

 蘇格拉底感到懷疑,希望探測虛實。
 他假設︰只要找到一個人比他更聰明,
神諭自然不攻自破。
 這是否證的方法,於是他採取行動,四
處找人提問題、辯論、證明對方的意見
不是真理,令對方詞窮。

11
無知之知

 在問道的過程中,蘇格拉底發現︰這些
名人其實一無所知,卻虛有其名,假裝
聰明,其實是草包。
 這些名人自命不凡,一無所知,自以為
無所不知。
 蘇格拉底知道自己無知,有自知之明。
 這就是差別。
12
天命在身

 蘇格拉底認真的探求神諭真諦。
 他認為這是順應天命,
 為了貫徹天命,無視橫逆當前。
 他發現︰
 越是出名的人,越是愚蠢。名不見經傳
的人反而比較聰明。
 於是累積了許多人的怨恨。
13
美德高於一切

 「此生所言所行唯神是念,期望有益於
世道人心。
 我的一切所作所為都只是誘導各位,莫
以身家財產性命為念,應當以修心養性
為務。
 美德在身,其中有萬般善品。」

14
不願放棄天職

 「我順從的是天意,不是民意。
 只要我ㄧ息尚存,就會以實踐哲學之道
為念,以教誨哲學為務,
 逢人耳提面命,一本初衷。
 再三叮嚀。」

15
牛虻的職責
 「我並非為自己辯護,
 而是為了你們—奉勸各位莫忤逆天意。
 我是天神賜給你們的禮物。我是牛虻之
屬,稟承天意,降生在雅典,雅典城是
一匹名駒駿馬,體積碩大,懶散無比,
非大加鞭策,無法使他重振雄風。我就
是天神派遣來雅典的內之牛虻,夜以繼
日,緊盯你們不放。」
16
有風骨—決不降格以求
 「所以我要直言進諫,勸你們判我無
罪。」
 「我寧可憑藉法律與正義做後盾,也不
肯因死亡或牢獄之災就與人同流合
污。」
 「我雖命繫懸絲,求情之事卻不屑為之,
一個人活到我這個年紀,只要有點腦筋,
萬萬不該作踐自己。」
17
投票表決

 陪審團︰ 500 人
 蘇格拉底第一次答辯後,
 陪審團以黑白貝殼投票—有罪與無罪—
 280 ︰ 220 票。
 被告有罪。

18
不願付罰金

 經過第一輪投票,蘇格拉底只願意付罰
金一個金幣,他的朋友們願意幫他付 30
個金幣,
 蘇格拉底認為他無罪,根本不該受罰,
若是付罰金,無異於認罪。

19
刑罰

 希臘的刑罰共分四種︰
 死刑
 名譽刑—剝奪公民權
 財產刑
 驅逐出境

20
不願被驅逐出境

 「我這把年紀一旦浪跡天涯,四處亡命,
無容身之地,怎麼過活?
 不管我到什麼地方,年輕人都會蜂擁而
至,聚集在我四周。
 如果我接納他們,他們的家長和朋友也
一樣看不順眼,再把我驅逐出境。」

21
不能閉口,放棄天職

 蘇格拉底總是勸人反省自躬,鼓勵人不
離美德,
 他認為︰
 「渾渾噩噩的人生不值得活。
 獨善其身是違背天意的,
 我不能閉口。」

22
第二輪投票

 第二次答辯,
 產生第二輪投票,這是是為了決定刑罰
 投票結果是 300 ︰ 200 票
 被告判處死刑。

23
24
一個月後執行死刑

 蘇格拉底感到︰
 「生時有義、利之分,
 死有輕、重之別。
 我適得其所,
 從此得到解脫。」

25
鄰居 Crito 勸他逃亡

 在獄中一個月,好朋友 Crito 去探望他,


說︰
 「有人心甘情願要救你的命,花費不算
多,
 至於線民—他們不會需索無度—
 一筆小錢就可以打發了。」

26
 「你所到之地都會有人敬愛你,
 不獨雅典為然。
 你有機會死裡逃生,
 卻偏要一意孤行,
 這條命賠得太不值得了。」

27
拒絕逃亡越獄
 蘇格拉底說︰「越獄,違背雅典名譽,難道
不是棄守我們共同承認的正義原則?」
 「一旦城邦法律形同具文,任由百姓玩弄於
股掌,你以為政府還能維持下去嗎 ? 」
 「國家比祖先地位更高、更神聖。一旦我們
受到國家的制裁,我們不該怨天尤人。
 國家需要我們犧牲奉獻,應當義無反顧,不
該臨陣逃脫。」

28
做人不可自相矛盾

 「每一個雅典人都享有充分的自由,甚
至連遷徙移民,也沒有任何限制。一旦
接受城邦的司法與行政措施想留下來的
人,無異於全心認同城邦的制度,願意
接受城邦的管轄。」
 「同意服從命令,最後又不服從命令—
又無法說服別人,這就犯了錯誤。」

29
言行一致,表裡如一
 蘇格拉底說︰
 「破壞法律和腐化年輕人,中間只隔一
層紙。」
 「開口美德,閉口正義,主張雅典的法
律制度與民情風俗是人間至善,如今為
了苟延殘喘,卻不惜違背神聖的法律,
這是恬不知恥的行為,正義與美德的情
操哪兒去了 ? 」
30
回顧生前—死後

 「優先考慮正義之道,屆時冥判自會還
 我公道。」
 「死得光明磊落,不是為非作歹,而是
 無辜受害。」
 「慷慨赴義,我的冤屈不是源於法律,
 而是源於世人。」

31
32
33
毒藥

 Hemlock— 毒胡蘿蔔汁。
 使人長睡不醒,
 無痛而死。
 四肢逐漸失去知覺。

34
雅典人民的覺醒與後悔

 雅典演說家 Isocrates 述說當時的狀


況︰
 每當希臘悲劇作家 Euripides 的作品
《 Palamedes 》上演時,劇中只要一提
到蘇格拉底,觀眾們都留下眼淚,哀傷
不已。

35
三位原告惡有惡報

 史學家 Diodorus 記載︰當初控告蘇


格拉底的三個人,最後被雅典居民處以
死刑。
 Plutarch 敘述︰雅典居民痛恨這三位
提出控訴的人,在公共澡堂大家不願意
與他們共用浴池。在一切公共場所都被
排擠,直到懸樑自盡。

36
百姓懷念蘇格拉底

 哲學家 Diogenes Laertitus 詳述︰


 蘇格拉底死後不久,雅典法院判處詩人
原告 Meletus 死刑,放逐富翁
Anytus 和演說家 Lecon 至外地,當然
他們在外地依然受人瞧不起,懸樑自盡。
 雅典城以公款聘請雕刻家打造蘇格拉底
的青銅像,羅馬時期又再翻刻。

37
38
39
40
蘇格拉底的特質━理智主義

 1. 理智主義—知即德
 2. 把當時盛行天文學、物理學的學風拉
 回到人自身,重視道德哲學。
 3. 言行合一︰選我所愛、愛我所選、

41
生命永恆

 4. 提倡靈魂論—美德是永恆的幸福至
 善
 5. 目的論 :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目的,
 如射箭,必有一個目標。
 6. 有使命感、天命感。

42
討論—蘇格拉底這個人

 1. 如何避開官司 ?
 2. 如何在法庭全身而退 ?
 3. 如何堅持道德價值 ?

43
評論—城邦社會

 4. 對於雅典的民主制度作何看法 ?
 5. 對於蘇格拉底的個性與社會有何看
法?
 6. 民主制度是不是最好的制度 ?

44
價值觀

 價值有許多種類,原則上可分作精神與
物質二種類,細分則為︰
 宗教、文化、習俗、政治意識型態、
 種族、種姓…
 金錢、名聲、權勢、功名
 倫理、道德操守、
 真、善、美、精神恆存、心靈、幸福
45
幸福之道

 倫理是一種價值觀。
 實現價值需要付出代價。
 追尋自我的價值是一種安身立命之道,
也是幸福之道。

46
孟子—告子篇

 「生亦我所欲也,
 義亦我所欲也,
 二者不可得兼,
 舍生而取義者也。」
 求仁得仁,求義得義,
 捨身取義,斯無愧矣。

47
聖人亦有憎惡━面對厄難

 「死亦我所惡,
 所惡有甚於死者,
 故患有所不辟也。」
 西方哲人與東方聖人有相同的情懷。
 實現價值是需要勇氣的。
 遭逢災厄,勇敢面對,不逃避。

48
4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