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7

 一、直言命题

 二、直接推理
 三、三段论
 四、直言命题的存在含义问题
 五、文恩图解法

1
直言命题的定义

◦一个主谓式命题,它断定了某个数量的对象具有或者不
具有某种性质,因此也叫做“性质命题”。其基本结构是

(量项)+主项+(联项)+谓项

◦如果直言命题的主项是普遍词项,用大写字母 S 表示;
如果主项是单称词项,即专名和摹状词,用小写字母 a 表
示。谓项始终用大写字母 P 表示。

2
 直言命题的类型
◦ 全称肯定命题:所有 S 都是 P 。
◦ 全称否定命题:所有 S 都不是 P 。
◦ 特称肯定命题:有的 S 是 P 。
◦ 特称否定命题:有的 S 不是 P 。
◦ 单称肯定命题: a 是 P 。
◦ 单称否定命题: a 不是 P 。

3
 当讨论直言命题推理时,单称命题常被当成全称命题的
特例。
 直言命题因此只剩下全称肯定、全称否定、特称肯定和
特称否定四种形式,它们被缩写为 SAP 、 SEP 、 SIP 、
SOP ,其中的 A 、 E 、 I 、 O 分别来自拉丁文 affirms
(肯定)和 nego (否定)中的元音字母,相应的这四
种直言命题亦被缩写为 A 、 E 、 I 、 O 。

4
 直言命题中主谓项的关系
◦ 直言命题的主项和谓项合称“词项”( term )。
◦ 词项各有内涵和外延。其内涵是该词项所指称的对象所具
有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词项的外延是该词项所表示或
指称的那个对象或对象的类别。
◦ 用欧拉图表示,两个词项的外延之间有并且只有以下五种
关系:

5
S P S P S P S P S P

同一关系 包含关系 包含于关系 交叉关系 全异关系

6
◦ 包含关系和包含于关系合称“种属关系”,其中外延大的
概念叫做“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叫做“种概念”。根
据种属关系,产生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定义形式,叫做“属
加种差定义”。

7
◦ 如果 S 和 P 之间没有共同的外延,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
于它们的属概念的外延,则称这两个概念之间是矛盾关系。
有矛盾关系的概念可以分成正概念和负概念。一般地,正
概念表示为 S ,相应的负概念表示为 S 。

8
◦ 如果 S 和 P 之间没有共同的外延,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
于它们的属概念的外延,例如“数学”和“物理学”相对
于“自然科学”,“大学生”与“小学生”相对于“学
生”,则它们之间是反对关系。

9
 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图示如下:

10
 直言命题间的对当关系
◦ 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是指有相同素材(即相同主项
和谓项)的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关系。如果没有相同的主谓
项 ,则无法比较它们的真假。

11
 根据此表, A 、 E 、 I、 O 之间有如下四种关系:

12
 反对关系
◦ 指 A 与 E 的关系,它们之间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于是,
若一个为真,则另一个必为假;若一个为假,则另一个真
假不定。

13
 矛盾关系
◦ 指 A 与 O 、 E 与 I的关系,它们之间既不能同真,也不能
同假,因而必有一真,也必有一假。于是,由一个为真,
就可以推出另一个为假;由一个为假,就可以推出另一个
为真。

14
 也可以用否定词、等值把矛盾关系表述如下:
◦ ( 1 ) SAPSOP
◦ ( 2 ) SEPSIP
◦ ( 3 ) SIPSEP
◦ ( 4 ) SOPSAP

15
 差等关系
◦ 亦称“从属关系”,指 A 与 I、 E 与 O 之间的关系。我们
可以把它概括为:如果全称命题真,则相应的特称命题真;
如果特称命题假,则相应的全称命题假;如果全称命题假,
则相应的特称命题真假不定;如果特称命题真,则相应的
全称命题真假不定。

16
 下反对关系
◦ 指 I与 O 的关系,它们之间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于是,
由一个为假,可以逻辑地推出另一个为真;但从一个为真,
不能确切地知道另一个的真假。

17
 对当方阵
SAP 反对关系 SEP

矛 系
差 关 差

等 等
关 盾 关 关
系 矛 系

SIP 下反对关系 SOP

18
 若考虑到单称命题与其他直言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
上述对当方阵应扩展成下图:

SAP 反对关系 SEP


系 差
关 矛 系 等
等 差 关 差 关
差 盾 系
a(某个 S) 等 等 a(某个 S)
是P 关 关 不是 P
差 盾 关
系 系
等 矛 系 系 关
关 等
系 差
SIP 下反对关系 SOP

19
 直言命题中词项的周延性
◦ 在直言命题中,若断定了一个词项的全部外延,则称它是
周延的,否则是不周延的。由此可知,直言命题中词项的
周延性有下述特点:

20
◦ ( 1 )只有直言命题的主项和谓项才有周延与否的问题,
离开直言命题的一个单独词项,无所谓周延和不周延。
◦ ( 2 )主、谓项的周延性是由直言命题的形式决定的,而
不是相对于直言命题所断定的对象本身的实际情况而言的。

21
 根据词项周延性的上述定义及其解释,我们有如下
结论:
◦ ( 1 )全称命题的主项都是周延的。
◦ ( 2 )特称命题的主项都是不周延的。
◦ ( 3 )肯定命题的谓项都是不周延的。
◦ ( 4 )否定命题的谓项都是周延的。

22
直接推理是从一个直言命题出发,推出一个直言命题
结论的推理。

23
 换质法
◦ 将一个直言命题由肯定变为否定,或者由否定变为肯定,
并且将其谓项变成其矛盾概念,由此得到一个与原直言命
题等值的直言命题,就是换质法。

24
 换质法有以下有效形式:
◦ ( 1 ) SAPSEP
◦ ( 2 ) SEPSAP
◦ ( 3 ) SIPSOP
◦ ( 4 ) SOPSIP

25
 换位法
◦ 将一个直言命题的主项和谓项互换位置,但让它的质保持
不变,原为肯定仍为肯定,原为否定仍为否定,并相应地
改变量项,由此得到一个新的直言命题,这就是换位法。

26
 换位法有以下有效形式:
◦ ( 1 ) SAP→PIS

◦ ( 2 ) SEP→PES

◦ ( 3 ) SIP→PIS

◦ ( 4 ) SOP 不能换位。

27
 换质位法
◦ 对一个直言命题先换质,再换位,由此得到一个新的直言
命题,这就是换质位法。换质位法是换质法和换位法的相
继运用,当然要分别遵守它们的程序和规则。

28
 换质位法有以下有效形式:
◦ ( 1 ) SAP→SEP→PES
◦ ( 2 ) SEP→SAP→PIS
◦ ( 3 ) SIP 不能换质位。
◦ ( 4 ) SOP→SIP→PIS

29
 换质法和换位法可以结合进行,只要在换质、换位时遵
守相应的规则即可。可以先换质,再换位,再换质,再
换位,……。
 如果从一个全称命题出发,经过连续的换质位,得到了
一个同质同量、以原命题谓项的矛盾概念为主项、以原
命题主项的矛盾概念为谓项的直言命题,这种方法被称
为“戾换法”。例如:
SAP→SEP→PES→PAS

30
 对当关系推理
 Ⅰ. 反对关系推理
◦ ( 1 ) SAP→SEP
◦ ( 2 ) SEP→SAP

31
 Ⅱ. 差等关系推理
◦ ( 3 ) SAP→SIP
◦ ( 4 ) SEP→SOP
◦ ( 5 ) SIP→SAP
◦ ( 6 ) SOP→SEP

32
 Ⅲ. 矛盾关系推理
◦ ( 7 ) SAP→SOP
◦ ( 8 ) SEP→SIP
◦ ( 9 ) SIP→SEP
◦ ( 10 ) SOP→SAP
◦ ( 11 ) SAP→SOP
◦ ( 12 ) SEP→SIP
◦ ( 13 ) SIP→SEP
◦ ( 14 ) SOP→SAP

33
 Ⅳ. 下反对关系
◦ ( 15 ) SIP→SOP
◦ ( 16 ) SOP→SIP

34
 Ⅴ. 关于单称命题与其他命题之间的推理
◦ ( 17 ) SAP→a 是 P
◦ ( 18 ) a 是 P→SIP

35
   三段论的定义
 三段论由三个直言命题构成,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
结论。它是由一个共同词项把两个直言命题连接起来,
得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作为结论的推理。其中,结论的
主项是小项(用 S 表示),含有小项的前提是小前提;
结论的谓项是大项(用 P 表示),含有大项的前提是大
前提;两个前提共有的词项叫做中项(用 M 表示)。

36
 三段论的格
 根据中项在前提中的不同位置,三段论分为四个不同的格:

37
 三段论的式
◦ 根据组成三段论的三个直言命题的质与量,三段论有不同
的式。例如,在“所有科学都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各门社
会科学都是科学,所以,各门社会科学也以追求真理为目
标”这个三段论中,大前提是 A 命题,小前提也是 A 命
题,结论还是 A 命题,因此该三段论是 AAA 式。

38
 三段论式的总数目
◦ 一个三段论,它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分别可能是
A 、 E 、 I、 O ,因此其可能的排列组合是: 4×4×4 = 64
个可能的式。三段论还有四个不同的格,中项在这些格中
的位置不同,也就是作为大前提和小前提的主谓项不同,
因此这些前提就是由有不同的主谓项的 A 、 E 、 I、 O 构
成的。于是,一个格共有 64 个可能的式,而三段论共有四
个不同的格,于是三段论总共有 64×4 = 256 个可能的式。

39
 三段论有效式的判定方法
◦ ( 1 )规则判定法:先给出三段论必须遵守的一些推理规则,根据
这些规则去判定一个具体的三段论是否有效。
◦ ( 2 )图解判定法,即用欧拉图和文恩图去判定一个三段论是否有
效。
◦ 如果使三段论的两个前提为真的欧拉图也一定使该三段论的结论为
真,则这个三段论就是有效的;反之,如果使三段论的两个前提为
真的欧拉图有可能使该三段论的结论为假,则它的结论就不是必然
得出的,该三段论因此也是无效的。
◦ ( 3 )公理演绎法:首先给出明显有效的三段论公理,再根据保持
有效性的推理规则,能够推出的三段论式就是有效的。

40
 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 ( 1 )在一个三段论中,有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词项。
◦ ( 2 )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
◦ ( 3 )在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 ( 4 )从两个否定前提推不出任何确定的结论。
◦ ( 5 )如果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那么结论是否定
的;如果结论是否定的,那么必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

41
 以上五条三段论规则是基本的,用它们就足以把有
效的三段论与无效的三段论区分开来。为明确和方
便起见,有时还从它们证明、推导出一些规则,例
如:
◦ ( 6 )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结论。

◦ ( 7 )如果两个前提中有一个特称,结论必然特称。

42
 根据三段论的一般规则,还可以证明有关三段论的
一些定理,例如:
◦ 定理 一个结论全称的正确三段论,其中项不能周延两次。

43
 三段论的特殊规则
  
 第一格规则:
◦ ( 1 )小前提必须肯定。
◦ ( 2 )大前提必须全称。

44
 第二格规则:
◦ ( 1 )两个前提必须有一个否定。
◦ ( 2 )大前提必须全称。

45
 第三格规则:
◦ ( 1 )小前提必须肯定。

◦ ( 2 )结论必须特称。

46
 第四格规则:
◦ ( 1 )如果大前提肯定,则小前提必须全称。

◦ ( 2 )如果小前提肯定,则结论必须特称。

◦ ( 3 )如果有一个前提否定,则大前提必须全称。

◦ ( 4 )如果大前提特称,则两个前提都必须肯定。

◦ ( 5 )如果小前提特称,则大前提必须否定。

47
 三段论的全部有效式

第一格 AAA , AAI , AII , EAE , EAO , EIO

第二格 AEE , AEO , AOO , EAE , EAO , EIO

第三格 AAI , AII , EAO , EIO , IAI , OAO

第四格 AAI , AEE , AEO , EAO , EIO , IAI

48
 三段论的化归
◦ 亚里士多德则试图把他的三段论发展成为一个公理系统。他把三段
论区分为三个格,共有 19 个有效式,其中第一格叫做“完善的
格”,其他两个格叫做“不完善的格”。他运用一套化归程序,即
利用包括对当关系、换质、换位推理,以及命题逻辑中所讲的反三
段论等在内的一些工具,试图把其他各格的有效三段论化归、还原
为第一格的三段论,后人进一步把全部有效式都化归、还原为第一
格的 AAA 式和 EAE 式。若把他的这套化归程序倒转过来,三段论
就可以被公理化。因此,亚氏三段论化归学说实际上是他试图把三
段论公理化的实践,当然其中不完善之处甚多。

49
 三段论的非标准形式
◦ 在日常思维中,所使用的三段论形式常常不标准,有时为
省略式,有时为复杂形式,如带证式三段论,复合式三段
论,连锁三段论,以及其他一些非标准形式。为了验证其
有效性,有时需要将它们化归为标准形式。

50
 传统词项逻辑有一个实质性的假定或预设,即直言命
题具有存在含义,其主项和谓项既不能是一个空类,也
不能是一个全类,而是指称由实存个体组成的一个非空
非全的类。所有与直言命题相关的推理,包括对当关系
及其推理、换质法、换位法、换质位法和三段论,都只
有在预先假定直言命题的存在含义的基础上才是有效的,
如果没有这个假定或预设,其中的很多推理关系不再成
立。

51
 当去掉直言命题的存在含义后,给传统的词项逻辑理论
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 A 和 E 不再具有上反对关系。
◦ I和 O 不再具有下反对关系。
◦ 全称命题和同质的特称命题之间的差等关系不再成立。
◦ 限量换位和连续的换质位(或换位质)不再有效。
◦ 由两个全称前提得出特称结论的 9 个三段论式不再成立。
◦ 即使允许使用空类和全类, A 与 O 、 E 与 I之间的矛盾关系仍
然成立。

52
 当去掉直言命题的存在含义后,三段论有效的充分
必要条件是:
◦ ( 1 )中项恰好周延一次;
◦ ( 2 )大项和小项在前提和结论中的周延情况应相同;
◦ ( 3 )前提和结论中的否定命题数量相同。由此可以导出
一条规则:
◦ ( 4 )前提和结论中的特称命题数目相同。三段论的有效
式是 15 个。

53
   文恩( John Venn,1834 ~ 1923 )图是对欧拉图
的改进,用两个相互交叉的圆圈表示直言命题主谓
项关系:

54
 包括这两个圆圈在内的整个空间代表论域,用∪表示;两个
圆圈把∪划分成为四部分: 1 为 SP , 2 为 SP , 3 为 SP ,
4 为 SP 。如果再在文恩图的某个区域划上阴影,则表示
该区域没有元素,是一个空类;如果在某个区域写上加号
“+”,则表示该区域有元素,不是空类。我们用 Φ表示
空类,则某个区域如 SP 是空类,也可表示为一个等式: SP
= Φ。某个区域不是空类,则表示为一个不等式,例如
SP≠ Φ。于是, SAP 表示为 SP = Φ; SEP 表示为 SP =
Φ; SIP 表示为 SP≠ Φ; SOP 表示为 SP≠ Φ。
 文恩图没有假定直言命题具有存在含义。

55
 可以用文恩图去验证任一三段论是否有效。由于三
段论有三个词项,我们需要三个相互交叠的圆圈:

56
 用文恩图验证任一三段论是不是有效的三段论时,其步
骤如下:
◦ 1 .画三个相互重叠的圆圈,分别代表大项、中项、小项;
◦ 2 .图解两个前提时,如果有一个是全称前提,另一个是特称前
提,应先图解全称前提;在图解特称前提时,要注意表示某部
分不空的记号“+”所放的位置,假如不能确定应放在线的哪
一边时,就把它放在线上。
◦ 3 .然后检查该文恩图,看两个前提的图解是否包含了结论的图
解;如果包含了结论的图解,该三段论就是有效的,否则就是
无效的。

5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