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5

第5章 汇率制度与外汇管制

5.1 汇率制度
 汇率制度( Exchange Rate System or E
xchange Rate Regime )是指一国货币
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做的
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 传统上,按照汇率变动的幅度,汇率制
度可分为固定汇率制(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和浮动汇率制(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
5.1.1 固定汇率制

 固定汇率制是指汇率受平价的制约,只能围绕
平价在很窄的范围内波动的汇率制度。
 金本位下的固定汇率制的特点是:固定汇率制
是自发形成的;两国货币之间的中心汇率是按
两国本位币含金量决定的金平价之比(即铸币
平价)自行确定的;金本位下的“三自原则”
(自由兑换、自由融毁铸造、自由输出入)能
自动保证汇率的波动不超过黄金输送点。
 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的特点是:固定
汇率制是通过国际间的协议(布雷顿森林协
议)人为建立起来的;各国货币当局通过规定
虚设的金平价制定中心汇率;现实汇率则通过
外汇干预、外汇管制或国内经济政策等措施被
维持在人为规定的狭小范围内波动;各国货币
的金平价可以有条件的调整,当一国国际收支
出现根本性不平衡时,金平价经 IMF 的核准可
予以变更。因而,纸币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又
被称为“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制”( Adjustable P
egging System )。
5.1.2 浮动汇率制
 所谓浮动汇率制就是一国货币不再规定
金平价,不再规定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
的中心汇率,不再规定现实汇率的波动
幅度,货币当局也不再承担维持汇率波
动界限的义务的一种汇率制度。
 1 .按照政府是否进行干预划分,浮动汇率制可
分为自由浮动( Free Floating )和管理浮动( M
anaged Floating )。
自由浮动又称为清洁浮动( Cl
ean Floating ),是指政府对外汇市场不加任何
干预,完全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来决
定并自由涨落的汇率制度。
管理浮
动又称为肮脏浮动( Dirty Floating ),是指政府
对外汇市场进行或明或暗的程度不同的干预,以
使市场汇率朝有利于本国的方向发展。
 2 .按照汇率浮动方式划分,浮动汇率之可分为单独浮动、联合
浮动和盯住汇率制度。
 1 )单独浮动( Independent Floating ),是指一国货币不与其
他国家货币发生固定联系,其汇率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化而自
动调整。
 2 )联合浮动( Joint Floating ),又称共同浮动、集体浮动,
是指参加联合浮动的国家集团内部成员间的货币实行固定比价,
并规定波动幅度,各有关成员有义务维持该比价,而对集团外部
国家的货币则采取同升共降的浮动汇率。
 3 )盯住汇率制度( Pegged Exchange Rate ),即一国货币与
某一种或多种货币按固定的汇率挂钩,并随该货币的汇率变化而
浮动。
5.1.3 其他汇率制度

 1 .爬行盯住制
 爬行盯住制是指汇率可以做经常的、小
幅度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 其特点是: 1 )实行国负有维持某种平价的
义务,这使得它类似于固定汇率制; 2 )这一
平价又可以进行经常、小幅调整(如 2%-3
% ),这又使得它与一般的可调整的盯住汇率
不同,因为后者的平价调整较为少见,且幅度
一般较大。
 2 .汇率目标区制
 汇率目标区泛指将汇率浮动限制在一定区域内
的汇率制度,如中心汇率的上下 10% 。
 其特点主要有:( 1 )货币当局在一定时期内
对汇率波幅制定出明确的界限;( 2 )汇率在
规定的幅度内波动,货币当局可不与干预;
( 3 )货币当局根据情况可采取必要措施(如
货币政策等)以维持汇率波动的界限;( 4 )
目标区内汇率允许变动的范围一般较大。
 根据目标区区域的幅度、调整的频率、
公开程度以及对目标区进行维持的程度,
目标区可分为严格的目标区和宽松的目
标区两种类型。前者的目标区域较小、
极少变动、目标区域公开,政府负有较
大的维持目标区的义务;后者的目标区
域较大、经常进行调整、目标区域保密,
政府只是有限度的将货币政策用于对汇
率目标区的维持。
 3 .货币局制
 货币局制是指一国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本
国货币与某一外国货币(通常为一主要
可自由兑换货币)保持固定的兑换率,
并且对本国货币的发行做特殊要求以保
证履行这一法定的汇率制度。
5.1.4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
制的比较
 固定汇率制的主要优缺点。
 固定汇率制的主要优点:汇率保持相
对的稳定,使国际贸易的成本与利润核
算以及国际间债权债务的清偿,均有可
靠的依据,从而可以减少涉外经济主体
从事国际经济交易的汇率风险,并有利
于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 固定汇率制的主要缺点:
 1 )汇率基本不能发挥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的功能。
 2 )固定汇率制有可能以牺牲内部均衡为
代价。
 3 )会削弱国内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 4 )易引起国际汇率制度的不稳。
2. 浮动汇率制的主要优缺点。
 浮动汇率制的主要优点:
 1 )国际收支平衡不需以牺牲国内经济为
代价。
 2 )保证本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 3 )防止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
 4 )减少对外汇储备的需要。
 浮动汇率制的主要缺点:
 1 )汇率缺乏稳定性,给国际贸易和投资
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 2 )加剧了外汇市场的投机活动。
 3 )使一国更具通货膨胀倾向。
IMF 会员国汇率安排情况统计( 1991 ~ 1998 )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年份 汇率安排
钉住货币 2
美元 4 24 21 23 22 21 20 20
法国法郎 14 14 14 14 14 14 15 15
其他货币 4 6 8 8 8 9 11 12
SDRs 6 5 4 4 3 2 3 4
其他组合货币 33 29 26 21 19 20 17 14
与单一货币对 4 4 4 4 4 4 4 4
应的有限灵活
合作性安排 10 9 9 10 10 12 12 13
根据一组指数调整 5 3 4 3 2 2 __ __
有管理的浮动 27 23 29 33 44 45 46 54
独立浮动 29 44 56 58 54 52 53 46
合计 156 161 175 178 180 181 181 182
5.2 外汇管制

5.2.1 外汇管制的产生和发展
 外汇管制(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or
Foreign Exchange Restriction ) 是 一 个
国家为防止资金的外流(或内流)、改
善国际收支、维持本币汇率、维护本国
经济利益,通过立法授权有关管理当局
对外汇的收、支、存、兑等经济活动进
行管制的政策措施。
5.2.2 外汇管制的机构与对象

 1 . 外汇管制的机构
 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一般是由政府授
权给中央银行,或者是成立专门的管理
机构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外汇管制的政
策、法令和规章制度,并根据外汇供求
状况及经济发展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调节全部或部分外汇收支活动。
2. 外汇管制的对象

 1 )对物。这是指哪些东西受到外汇管制,主要
包括外币现钞和铸币、外币有价证券(如政府债
券、公司债券、股票、银行存单等)、外币支付
凭证(如汇票、本票、支票、旅行信用证等)以
及贵重金属(如黄金、白银等)。另外,本币现
钞的携出和携入国境,也属于外汇管制的范围。
 2 )对人。指需受外汇管制约束的自然人和法人。

 3 )对地区。是指外汇管制的地域范围。
5.2.3 外汇管制的类型
1 . 1. 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
这种类型的国家对国际收支的所有项目,包括贸易收支、
非贸易收支、资本项目收支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
 2 .实行部分外汇管制

 这种类型的国家和地区对经常项目下的贸易收支和非

贸易收支原则上不加管制,但对资本项目的收支则仍
加以程度不同的管制。
 3 .名义上取消外汇管制

 这种类型的国家和地区对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基本上

不加管制。
5.2.4 外汇管制的内容
 外汇管制主要是从数量管制和价格管制
两方面入手的。数量管制就是对外汇交
易的数量进行限制,包括对贸易外汇收
支、非贸易外汇收支、资本输出入、黄
金和现钞输出入的管制。价格管制主要
是针对汇率的管制。
1. 对贸易外汇的管制
 1 )对出口收汇的管制。一般实行出口结汇制
度,即要求出口商将其出口所获外汇收入要按
照官方汇率在一定时间内结售给外汇指定银行,
以保证外汇由国家集中掌握。
 2 )对进口付汇的管制。除对进口外汇进行核
批手续外,有些国家还采取一些其他措施,如
进口预存款制( Advance Import Deposit );
要求进口商获得外国提供的一定数额的出口信
贷;对进口所需外汇征收一定的外汇税;提高
或降低开出信用证的佣金额以控制进口,等等
2. 对非贸易外汇的管制
 非贸易外汇收支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与贸
易有关的运输费、保险费、佣金;与资本输出
入有关的股息、利息、专利费、许可证费、特
许权使用费、技术劳务费等;与文化交流有关
的版权费、稿费、奖学金、留学生费用等;与
外交有关的驻外机构经费;旅游费和赡家汇款
等。对非贸易外汇收支的管制,一般发达国家
较松,发展中国家较严;对非居民管制较松,
对居民管制较严。
 3. 对资本输出入的管制
 各国具体情况不同,对资本输出入管制的目的不同,
因而采取的措施也不相同。
 4. 对黄金和现钞输出入的管制
 5. 对汇率的管制,包括间接管制和直接管制。
 间接管制实际上就是一国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即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进或抛出外汇,影响市
场的供求状况,从而使汇率稳定在一定水平上或避
免汇率过度的上涨(或下跌)。
 直接管制是国家直接规定各项外汇收支结算时
的汇率,即采取多种汇率制或称复汇率制( M
ultiple Rate System )。其具体形式有三种:
 1 )法定的差别汇率。一国根据不同的需要规
定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汇率,如对进出口贸
易结算规定一个汇率(即贸易汇率),对非贸
易和资本流动规定一个汇率(即金融汇率)。
 2 )外汇转移证制度( Exchange Surrender Certi
ficate )。这是复汇率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 3 )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相结合。
5.2.5 外汇管制的目的
 1. 改善国际收支,增加其外汇储备
 2. 稳定汇率,保持国内物价稳定
 3. 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 外汇管制的弊端 :
 1 )妨碍国际经济交易的正常进行。
 2 )无助于国际收支问题的根本解决。
 3 )造成外汇黑市猖獗。
 4 )容易导致行政费用加大,且助长官僚、腐
败之风,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
5.3 货币可兑换问题
 5.3.1 货币可兑换的基本概念
 如果一种货币的任何持有者能够自由的按照市场汇率(无论是
固定的或可变的)将该货币兑换为世界主要国际货币,则该货
币被认为是“完全可兑换的( fully convertible )”。
 1. 按国际收支的项目划分,货币可兑换可以分为经常项目可兑
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
 1 ) 经常项目可兑换是指对经常项目外汇支付和转移的汇兑不
加以限制的兑换。
 2 )资本项目可兑换
 所谓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指对资本流入和流出的兑换均无限制。
1997 年末对资本项目交易管制的国家数目
总计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IMF 成员国数量 184 157 27
控制:资本市场证券 127 112 15
货币市场工具 111 102 9
集体投资证券 102 97 5
衍生工具和其他工具 82 77 5
商业贷款 110 107 3
金融贷款 114 112 3
抵押贷款额度 88 86 2
直接投资 143 126 17
直接投资兑现 54 54 0
不动产交易 128 115 13
私人资本流动 64 61 3
有关专项准备:
对商业银行和其他信贷机构 152 137 15
对机构投资者 68 54 14
 2 .按货币交易的对象划分,货币可兑换可分
为内部可兑换和外部可兑换。
 货币外部可兑换是指当某一货币持有者可以根
据本国立法规定和管理当局的规定完全自由的
按照市场汇率将其持有的货币兑换成其他资产,
那么其持有的货币完全可兑换。货币内部可兑
换是指居民在同一税收和补贴条件下可以获得、
交易和保留以外汇标价的某些国内资产的合法
权利。
 3 .根据进行货币兑换的主体分,货币
可兑换可分为企业用汇的可兑换和个人
用汇的可兑换。一般而言,企业用汇的
可兑换比个人用汇可兑换更容易实现。
5.3.2 货币可兑换的条件
 1 .健康的宏观经济形势。
 2 .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
 3 .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
 4 .高效稳健的金融监管。
 5 .健全的微观经济主体。
 6 .适当的汇率制度与汇率水平。
 7 .良好的国际收支和对外债务状况及较充裕
的国际储备。
5.4 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和
外汇管理

5.4.1 人民币汇率制度
1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
本情况
 1 )人民币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
 2 )现行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
汇率制。
 3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前一营业日外汇市场形成的加权平均汇
率,公布人民币对美元、港元、日元三种货币的基准汇率,市
场外汇买卖美元可在基准汇率上下 3‰ 的幅度内浮动,港元、
日元在基准汇率上下 1% 的幅度内浮动。
 4 )外汇指定银行按规定自行确定挂牌汇率,对客户买卖外汇。

 5 )外汇指定银行除公布人民币汇价外,还公布人民币对外币
现钞价。
 6 )现行人民币汇率共有 25 种(按中国银行公布的牌价)。
2. 人民币汇率的演变
 1 )第一阶段: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49 年初
—— 1952 年底)。这一阶段的人民币汇率变
化频繁,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
 2 )第二阶段:从我国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1953 年初—— 1973
年初)。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稳定。
 3 )第三阶段: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到我国
制定贸易内部结算价之前( 1973 年初—— 198
0 年底)。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不断上调。
 4 )第四阶段:我国官方牌价与贸易内部结算价
并存的时期( 1981 年 1 月 1 日—— 1984 年 12 月
31 日)。这一时期,人民币实际上是双重汇率。
5 )第五阶段:从取消贸易内部结算价到 1994 年
外汇体制改革前( 1985 年 1 月 1 日—— 1993 年
12 月 31 日)。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是不断下
调的。
6 )第六阶段:人民币实行浮动汇率制( 1994 年—
— )。这一阶段,人民币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
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5.4.2 我国的外汇管理
 1 .我国外汇管理的基本情况
 我国外汇管理的基本方针是集中管理、分散经营。所谓集
中管理,是指所有外汇政策和法规由国家统一制定,人民币
汇价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公布,举借外债由国家统一编制计
划;分散经营是指国际结算、外汇贷款、外汇买卖等外汇业
务由国家授权的外汇指定银行办理。
 我国外汇管理的主管机构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其主要职能
是制定外汇管理的政策和法规,监督和管理经营外汇业务的
金融机构,同时对外汇投资、外债和外汇储备进行管理。
 我国的外汇管理也分为对人和对物的管理两个方面。
“人”主要是指国内居民以及非居民;“物”主要是指外汇
及贵金属等。
2. 我国外汇管理的演变
 1 )第一阶段: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49 年—— 1952 年)
 2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1953 年—— 1979 年)
 3 )第三阶段: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 1979 年—— 1993 年)
 ( 1 )建立专门的外汇管理机构
 ( 2 )颁布了一系列外汇管理的法令条例,做到依法管理外汇。
 ( 3 )实行外汇额度留成制度 。
 ( 4 )建立了外汇调剂市场。
 ( 5 )建立了外债管理体制和外债统计监测系统。
 ( 6 )建立了多种金融并存的外汇金融体系。
 4 )第四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1994 年——)
 ( 1 )从 1994 年 1 月 1 日起,实现人民币官方汇率和
外汇市场调剂价并轨,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
率制。
 ( 2 )取消外汇留成,实行外汇收入结汇制。
 ( 3 )取消计划批汇制,实行银行售汇制。
 ( 4 )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保持
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 ( 5 )取消外国货币在我国境内计价、结算和流通。
 ( 6 )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国家主要运用经济、
法律手段实现对外汇和国际收支的宏观调控。
5.4.3 人民币可兑换问题
 1 .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进程
 1 ) 1994 年外汇体制改革,人民币实现
经常项目的部分可兑换
 2 ) 1996 年外汇体制改革,人民币实现
经常项目可兑换
2 .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意

 1 )有利于我国与国际社会进行政治上交往,塑造我国良好
的对外开放形象,进一步增加人们对人民币币值稳定的信心。

 2 )有利于改善外商投资和经营环境,为外国投资者的合法
收益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减少外商投资的汇兑风险,增强
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从而有利于我国更好的利用外资。
 3 )有利于我国对外经济和文化交往,促进我国进一步融入
世界经济的主流;同时,取消对经常项目交易兑换的限制,
减少了审批环节,从而有利于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
效率,为我国更多的参加对外经济交往创造条件。
 4 )有利于我国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深化改革和建
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内市场机制,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建设的步伐。
 3. 向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过渡
 我国目前正处于向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
换过渡的阶段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