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7

劳动法基础理论

主讲人:付颖光
2022 年 8 月
第一章 第一节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外国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历史条件
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劳动法产生的
历史条件。
(二)劳动法产生过程
1. 劳工法规
加重剥削程度,不是现代意义的劳动法
2. 工厂立法
限制资本家对劳动者剥削程度为内容
英国 1802 年《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三)外国劳动法的发展
1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立法
( 1 )进一步缩短了劳动时间并扩大了适用范围
( 2 )增加了改善劳动条件的一些规定
( 3 )出现了工资保障法律 新西兰
( 4 )有了承认工会组织合法地位的法律 英国
( 5 )出现了社会保险法 德国
( 6 )出现了解决劳资纠纷的法律
(三)外国劳动法的发展
2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立法
( 1 )内容和范围进一步充实和扩大
( 2 )二战时期,曲折和反复过程
( 3 ) 20 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劳动法特点:
劳资关系相对缓和。
劳资关系以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
经济全球化对劳动法的发展形成冲击和挑战。
信息化造成结构性影响
二、我国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改革开放以后的劳动立法
1 劳动就业 2 劳动合同
3 职业培训 4 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5 工资 6 劳动安全和卫生
7 女职工劳动保护 8 未成年工劳动保护
9 企业职工奖惩 10 社会保险
11 工会和企业民主管理
12 劳动争议处理
二、我国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二)《劳动法》实施以后的劳动法制
1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2 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规定
3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4 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
5 工会法,集体合同规定
6 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最低工资规定
7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
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一)( 2021.1.1 )
三、国际劳动立法
国际劳工组织指定的与劳动者权益有关的最低标准。
世界上最早的两个国际劳动公约
1. 国际劳工组织的机构 1919.6
( 1 )国际劳工大会
( 2 )理事会
( 3 )国际劳工局
三、国际劳动立法
三、国际劳动立法
2. 国际劳工组织的宗旨、目标、基本原则和职责
国际劳动宪章 费城宣言
3. 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和内容
国际劳工公约和国际劳工建议书
核心公约
4. 我国批准的国际劳工公约
第二节 劳动法概述
一、劳动法的概念和特点
(一)劳动法的概念
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劳动法的特点
1. 私法与公法相兼容 劳动法从民法中分离出来
2. 自愿约定与强制标准相结合
3. 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统一
第二节 劳动法概述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一)劳动关系
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社会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
社会关系。 扩大的趋势
劳动是劳动关系的前提。
劳动具有双重属性:物质规定性和社会规定性。
劳动法上的劳动,具有特定含义
1. 从属性 2. 契约性
3. 职业性 4 有偿性
第二节 劳动法概述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一)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的特点:
1. 主体资格法定
2. 产生于社会化生产过程中
3. 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
4. 平等性和从属性相互交织
5. 以劳动的给付为主要内容
第二节 劳动法概述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一)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1. 当事人及其关系不同。从属性,人身隶属,业务从
属,经济附属。加入,支配管理关系。
2. 劳动过程中的关注点和要求不同。
3. 劳动风险责任承担的主体不同
4. 劳动报酬支付方式不同
列举,结合个案, 2005 规范性文件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 劳社部发〔 2005 〕 12 号 )
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
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 一 )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 二 ) 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
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
动;
( 三 )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二、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
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 一 ) 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 ( 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 ) 、缴纳各项
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 二 )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
证明身份的证件;
( 三 ) 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
招用记录;
( 四 ) 考勤记录;
( 五 )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 ( 一 ) 、 ( 三 ) 、 ( 四 ) 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
责任。
认定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

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工资发
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
险费的记录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
证、服务证等能证明身份的证

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
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考勤记录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第二节 劳动法概述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1. 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2. 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3. 劳动团体关系。
4. 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关系。

苏州 2019 案例 1 , 2 广东 2020 案例 2
第二节 劳动法概述
三、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主体上的适用范围
1. 企业。
2. 个体经济组织。
3. 民办非企业单位。
4. 事业单位。
5. 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
6. 会计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
地域上的适用范围
四、劳动法的理念,地位,作用
(一)理念
1. 人权理论和人权保障运动是影响劳动法的一种重要力量。
2. 保护劳动者,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劳动法的目的。
3.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劳动法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地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三)作用
1.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3. 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
4. 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第二节 劳动法概述
五、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1. 劳动自由原则。
人身性质,人自身发展需要,单方解除,禁止强迫劳动。
2. 劳动者权益保障原则。
倾斜配置,实质平等,人权性质。违约金,单方解除,无过
错责任原则,劳动基准,特殊劳动保护。
3. 劳动协调原则。
沟通,协商,谈判的机制,劳资政三方协调
机制
六、劳动法的渊源和体系
(一)劳动法的渊源
(二)劳动法的体系
1. 促进就业制度
2. 劳动合同制度
3. 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
4. 劳动基准制度: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
劳动安全与卫生;特殊劳动保护
5 社会保险制度 6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7 劳动监察制度 8 法律责任
第三节 劳动法律关系
一、概述
(一)法律关系: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形成的,以权利义务为
内容的社会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律规范对劳动关系调
整的结果。
(二)特点
1 主体之间的从属性
2 权利义务的强制性
3 客体相对单一性
4 具有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实现的特点
5 围绕劳动者的保护与劳动力的使用而展开
第三节 劳动法律关系
一、概述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个别和集体;标准和非标准
非标准劳动关系
1 双重劳动法律关系。认可
2 试用劳动法律关系。
3 劳务派遣法律关系
4 借用法律关系 最高院第一批 P9
5 非全日制劳动法律关系
第三节 劳动法律关系
一、概述
(四)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内容
客体:一种说法是劳动行为
另外一种说法 主要客体:劳动行为和劳动报酬
次要客体:劳动条件
第三节 劳动法律关系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劳动者
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
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是一致的
大学生兼职,高管,退休
(二)用人单位
用工主体资格,只承认组织用工,非法用人单位问题(对劳动
者保护,用人单位进行规制)
(三)其他主体
第三节 劳动法律关系
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权利
(一)劳动者的权利
1 个别劳动权
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权;劳动安全卫生权;
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险和福利权;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
2 集体劳动权
团结权;集体谈判权;集体争议权;民主参与权
(二)用人单位的权利
用工自主权;组织管理权;奖惩权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