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3

課題七國共第二合作與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

中三級 中 史科 63 P.1
七七事變
1937 年 7 月 7 日
P.2
七七事變
1937 年 7 月 7 日
日軍在北平西南宛平縣盧溝橋附近
進行軍事演習。晚上,藉口一名日
軍失蹤,要進入城內搜查。中國駐
軍拒絕,日軍向中國軍開槍,中國
駐軍還擊,史稱七七事變。
P.3
P.4
中國廿九路軍奮起抵抗
與日軍多番爭奪盧溝橋

P.5
你認為中國政府對此事會有何反應?

共赴國難
1937
P.6
1937 年 7 月 15 日 中共發表《共赴國難宣言》,提

為實現孫中山先生三民主
義而奮鬥,取消推翻政府之一切行
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的政策,
取消蘇維埃政府以期全國政權之一
統,取消紅軍之番號及名義,改編
為國民革命軍,接受國民政府軍事
委員會之統轄,共負抗日之責。
P.7
1937 年 7 月 16 日 蔣介石在廬山發表對日抗戰講

我們只有犧牲到底,
抗戰到底,
唯有犧牲的決心,
才能博得最後的勝利!

國民政府宣佈總動員令,實行全面抗戰。
P.8
9 月 22 日,國民政府承認中共的合法地位,把中共西北紅
軍改編為八路軍,由朱德、彭德懷任正副總司令,南方
紅軍游擊隊編為新四軍,由項英、葉挺任正副軍長。

P.9
國共第二次合作開始

中國全面抗日
P.10
54 P.11
中國全面對
中國 日本
抗戰,正式展開。

P.12
抗戰時中日軍力對比
中日軍力
• 日本 • 中國
• 人口 105,000,000 • 人口 450,000,000
• 兵員 8,860,000 • 兵員 14,049,000
從這些數據,你能對中日雙
• 海軍 1,900,000 噸 • 海軍 110,000 噸
方的軍力作一比較嗎?
• 空軍 2,700 輛 • 空軍 305 輛
• 裝備:先進坦克、 • 裝備:大刀、步
大炮、機槍 槍、機槍、大炮
P.13
抗戰時中日軍力對比
中日軍力
4500
中國
4000 日本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人口(十萬) 兵員(萬) 海軍 空軍
P.14
抗戰第一階段
戰略退守
1937 年 7 月 ─ 1938 年 1
2月
P.15
戰爭前期日方戰略 以壓倒性優勢軍力
速戰速決 三個月內亡中國

日軍揚言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
對中國強攻,以圖速戰速決。
P.16
戰爭前期中方戰略
戰略退守保存實力
以空間換取時間
積小勝為大勝 一面抗戰一面擴軍
一面抗戰

中國軍隊在戰場上奮戰,堅守領土,
在敵不過日軍強攻時,作暫
時退卻。
P.17
1. 平 津 失 陷
2. 八一三淞滬會
戰 P.18
日軍猛烈的炮火下,廿九軍堅守一個月後撤出平津。

P.19
日軍佔北平

平津失陷:
1937 年 7 月 30 日 日軍佔天

1937 年 8 月 4 日 日軍佔北

P.20
天津、北平失陷,河北不久亦被日軍佔領。

日軍下一個目標是上海和南京 P.21
鎮江
南京


河 吳淞
上海
1937 年 8 月 13 日
乍浦
日軍攻上海

杭州

淞滬地區無險可守,日軍優勢武器能充分發揮。P.22
在淞滬之戰中, 10 月 26 日,中國中路軍主力從閘
北退守蘇州河南岸,謝晉元團長領
謝晉元 800 壯士孤軍守
四行倉庫,成功掩護大軍撤走,擊退日軍多次進攻。
女學生楊惠敏冒死把國旗送進四行倉庫給 800 壯

楊惠敏

謝晉元團長 P.23
1937 年 8 月 28 日 日機炸上海南站。
候車婦孺二百多名被炸死,傷者不計其數。
這張照片迅即傳遍全球。

P.24
國軍投入 60 萬士兵,苦戰三個多月,傷亡 30 萬,於 11 月 9 日撤
退。

6萬
估計淞滬戰役日軍傷亡 P.25
1937 年 11 月 20 日 國民政府遷都
重慶

平型關

重慶

P.26
南京大屠殺
1937 年 12 月 13 日 - 1938 年 2 月

P.27
1937 年 12 月 12 日 日軍以飛機大炮攻破南京

P.28
1937 年 12 月 12 日 日軍攻入南京後,進行大屠殺,
殺 死 超 過 30 萬 人。

P.29
台兒莊大捷
1938 年 3

P.30
日軍從華北及華中兩線入侵

台兒莊

P.31
1938 年 3 月 國軍在台兒莊與日軍激戰,殲滅日軍三萬多
台兒莊
人。

P.32
但勝利之後,國軍仍要退卻。

1938 年 10 月武漢失陷
1938 年冬廣州失陷

武漢

廣州

P.33
抗日前期的成果
1. 打破日軍三月滅亡中國的狂言,
挫日軍銳氣。取得少量戰役勝利。
2. 成功地發起全民抗日。
3. 戰略退守,成功保留實力,
伺機反攻。
P.34
抗戰第二階段
持久作戰
1938 年 12 月─ 1941 年 1
2月
P.35
日本
以華制華 中國
以戰養戰 艱苦撐持
扶植傀儡 積極擴軍
搶掠軍需 善用地勢伺機突擊
以敵人後方為前方

戰爭中期
雙方戰略 P.36
1939 年 2 月 日軍佔領海南

1939 年 3 月 日軍佔領南昌

南昌

海南島 P.37
1939 年 9 月 第一次長沙會
戰,
日軍死傷四萬餘。
1941 年 9 月 第二次長沙會
戰,
日軍死傷八萬餘。

長沙

P.38
國軍退守西部山區,艱苦撐持,利用地理條件,
突擊日軍,並在日軍佔領區廣泛發動游擊戰。

敵人的後方是
我們的前方

P.39
日軍被中國軍隊牽制著,不想退,亦不能進。

日本有何策略?

P.40
汪精衛與他的追隨者在南京建立偽國民政府

1940 年 3 月 30 日 P.41
他是誰?

日本首相 日本政府決定
東條英機
給予閣下全力
協助和支持!

P.42
汪精衛的行為受到舉國唾罵,幫不了日軍。
汪精衛

浙江民眾給他夫婦造跪像

P.43
日本封鎖
1. 中國沿海
2. 西南通道
(英)a. 滇緬公路
(法)b. 滇越鐵路

P.44
孤軍作戰 !

P.45
抗戰第三階段
戰略反攻
1941 年 12 月 ─ 1945 年
8月
P.46
中國
•參與同盟,爭取外援。
•艱苦抗戰,伺機反攻。

日本
•在中國無法進、不能退。
•參與軸心國 ( 德、意、日 ) ,
打開局面。 P.47
日本偷襲珍珠港,引起太平洋戰爭。

1941 年 12 月 8 日 P.48
中國參加同盟國,蔣介石成為盟軍在中國戰區統帥。

與英、美在亞洲並肩作戰,且得到美國的援助。

P.49
1941 年 12 月 第三次長沙會
戰,日軍死傷五萬餘。

長沙

P.50
中、英、美三國首腦在開羅會議
石蔣 爾邱 福 羅 齡宋
介 吉 斯 美

1943 年 11 月 22 日 P.51
中國軍隊展開反攻,收復了部份失地,
日軍的優勢已不能維持。

P.52
德國宣佈向盟軍投降,歐洲戰爭結束。

1945 年 5 月 8 日 P.53
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限令日本投降
《波茨坦公告》

1945 年 7 月 26 日

但日本仍作最後掙扎!
P.54
1945 年 8
月 6 日和 9
日,美國
先後在日
本的廣島和
長崎投下
原子彈。 P.55
1945 年 8 月 14 日


條皇 我國願意接受

件仁
《波茨坦公告》




P.56
P.57
日本代表把降書交予中國代表

何應欽 岡村寧次

P.58
中國軍隊陸逐接收被日軍佔領的國土

P.59
勝利成果
除了支援了盟軍,結束第二次世
界大戰外,還有:

P.60
1. 中國收復被日軍所侵佔的領土

東三省、台灣、澎湖重回祖國懷抱

P.61
2. 鴉片戰爭以來的不平等條約全部廢除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中國對德宣戰,
已取消德國在華特權。

蘇聯十月革命成功,主動宣佈廢棄在華特權

1942 年中國與美英等國同盟,美英宣佈撤消
不平等條約,僅英國保留新界、九龍、香港的管治權

3. 中國的國際地位提高
(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 )
P.62
中國抗戰勝利的原因
1. 生死存亡,奮勇抗

2. 戰略得宜,牽制日

3. 國共合作,一致抗

4. 盟國援助,擊潰日

P.6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