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中六华文古典文学教材:《一剪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剪梅》·李清照 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此后其父李格非在党争
中蒙冤,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这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
 
念之情,写下诸如《蝶恋花》(暖雨晴风被破冻)、《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 昼)等词篇, 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时,月满西楼。 在中国文学史上,妻子对远离的丈夫的思念之作,可谓史不绝书。这几乎是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 一种共同的文化现象,而又正反映了一种普遍的、共同的心理现象,揭示出我们
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 民族的女子多愁善感的心理特征。正因为这类情感具有普遍性,共性,李清照的
“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一剪梅》等词作揭示了它,这才使这类词篇产生了普遍意义,能够引起不同时
代的人们的相同的情感体验和共鸣。但是,问题又有另一面,车载斗量般的思妇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 之作,自《诗经》以来,能传世者又能有多少?只有用诗人、词人经过独特地感
受和体验出的情感表达出来,以个性另辟蹊径地揭示出心理共性,这才能获得典
头,却上心头。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
型价值。美学范畴的典型形象、典型情绪,所涵盖的正是这一意义。这首《一剪
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 ──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
梅》具备了上述 的审美特征,方能传世不朽,令九百载后的每个人不禁为之动
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容。
【赏析 I】 李清照,这位女性、女性词人、具有不同凡响的气质的女性词人,既有女性
此词首两句写红色的荷花开始凋谢了,素白的竹席也有些凉了,作者通过视 的一般心理特征,又有她独得天籁灵性的个性特征。这就使得她能在《一剪梅》
觉、嗅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作者接着写她再次划船去寻觅大自 中表现出双重的审美功能:精微前审美体验、精妙的审美传达。这就是我们把
然的美景,这似乎同过去相似,但一个“独”字却暗示了她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 握、赏析这首词的美学依据。
与过去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少女时代,她驾舟出游是没有孤独感的。结婚以后, 词一开篇;“红藕香残玉簟秋”,荷花叶已凋谢,显然是清秋季节了。这个
明城本应同她一道去领略水光山色,却因为外出而没有去,她这才感到孤独。景 “秋”字,是文词人情怀触发的景点,是缘景生情的契机。女词人把季节概念-
由情生,情由景发。过去她泛舟见到的是萍花、汀草、鸥鹭,而现在她盼望见到 “秋”(已经抽象化的概念),用具有感性色彩和具体特征的“红藕香残”和“雁字”
的却是相传能送信的鸿雁从云中出现。前秦窦滔妻苏若兰曾寄给她丈夫一首织锦 表达出来。因而,“秋”就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了。此为妙处之一。妙处之二
回文诗,后世锦书多指夫妻间往来的书信,清照所盼望的“锦书”显然是明诚来信 是,“香”是女词人得来的嗅觉感受。她很少对节候作判断性的说明,而是独特地
了。遗憾的是她一直等到月满西楼时才见到雁行掠过。征鸿是否为她带来了锦书 用感觉器官去进行感受,从“香残”的“残”中感知到凉秋降临了。这种感知方式与
呢?看来没有,于是便出现了下片的感叹。 众不同,颇有特色。而女词人用她感知方式(主要是嗅觉)所感知到的对象的属
换头一句以花落水流比喻青春易逝,光阴难驻。次两句写自己思念明诚,又 性,又起到了暗暗提示作用,暗示着“秋”的季节来临。妙处之三是,凉秋的“香
设想明诚思念自己;自己相思难熬,又设想明诚的困愁也不易排遣。身处异地, 残”景象和清飒氛围最容易激惹人们的愁清幽绪,这在古典诗词中例证甚多。它
两心相通,这就使清照所抒发的相思之情深入了一层。结句八字,“才下”与“却 说明了审美上的对象特征和心理意绪的对应同构关系。女词人并没有让自然景象
上”属对,“眉头”与“心头”重字,这就完美地表达了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由眉 淹没主体的心理意绪,使读者产生审美上的偏向,如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头过渡到心头是多么迅速、短暂。这种句式,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 而是把客体的自然物象作为引发情绪的媒介。既非意大境
阳向洛阳”差可比拟。 小,亦非境大意小,而是微衰的秋境和幽幽的秋思的两相契合。
“红藕香残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前四字与后三字皆为并列的主谓结 女词人淡淡地起笔,先勾勒季节特征,然后微微推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皆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轻”、“独”二字需加玩索。“轻”,言其悄悄,“独”,
为对偶句。它们都既工巧而又明白如话,这是本词语言运用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 标示己身一人。女词人为何要如此呢?他的这些行动是干嘛呢?词中可谓不着一
字,其意脉潜隐着。到“云中谁寄锦书来”,原先潜隐着的意脉开始显
豁,上升到表层意象。女词人眺望秋际云天,原来是企待着丈夫的“锦书来”,所
【赏析 2】 以。紧接着才有“雁字回时”一句。“雁字”可以是眼前实景,雁阵回归,嘹唳长空;
这首词是女词人的前期作品。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 亦可以是寄兴之景,因为鸿雁传书,已成为具有民族色彩的传统意象,含有象征
所言:“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即公元 1101 年。她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丽之 意义。当翘首企足、引领秋空,是为着等待丈夫的书信的意识,一旦成为显性意
情甚笃,有共同的志趣、爱好,常在假期中,“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 识时,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所包蕴的深意也就得到解释。“轻”即悄然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立才 编
1
中六华文古典文学教材:《一剪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独”即独自一人,是为着在一个幽静的环境里,在孑然只身中,去慢慢等待
那雁传的尺素(书信),去细细咀嚼那离别的伤情,去悄悄排遣那铭心的思念。 本词写词人与丈夫分别,在孤独中感物伤秋,泛舟遣怀时,唤起对
这种情绪只属于她,因而无需有人结伴同来,更不必张扬开去。一切只需在“轻” 丈夫的相思之愁。
中、“独”中,才会回味,咀嚼、体验、领略得到。唯其如 起句以眼前景点出初秋的季节。
此,方显出女词人思妇之情的独特,益见其情之深挚。上阕的煞尾处,突然跳成 “兰舟”二句,正写其寂寞无聊的情绪。“云中”一句,是说谁从远方
一个景象描述句:“月满西楼。”这一收煞,不但呼应了起着的“红藕香残”的景象, 捎来了音信。“谁”自然是指其所思念的丈夫。“谁寄”二字轻轻一问,却
而且组合成一个空间系列环境:红藕、兰舟、雁字、西楼。占据这空间一角的则 流露出无限的深情。
是满怀幽思的女词人。如果化为丹青,就是一幅绘画,产生出绘画美。“月满西 下句“雁字”上承“锦书”之意;至于雁儿到底带来了信息没有?下句
楼”,以空间感透视出时态感。“满”字显示出时间的推移,看来,女词人独上兰 不提,只旁出他意,以示收束。月照楼头,夜凉如水,字里行间不说空
舟,引领眺望,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了。她是那么深情、那么缱绻、那么执着,直
虚,却流露出空虚之情。
等待到“月满西楼”。这里汩汩(gN)流转的是女词人的情和意,于是前述的绘画
美便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美学层次上: 意境美。 下阕全用白描手法,不杂典故,表现出幽邃的绮怨,这也是真挚的
如果说,上阙更多的是从境中隐隐显显地造现出相思之意,那么,下阕则侧 感情所使然。这片三句,以花水比喻彼此的处境,贴切入微,人隔两地 ,
重于直宣情愫了。“花自飘零水自流”,是借眼前之景来抒发,暗合流水落花的伤 相思惹愁,这是使有情人最难消受的。最教人困恼的是,相思之情,无
感和无奈。“相思”的全词意脉径露纸面,上阕的一切描述汇聚、绾合到这 计可除。方勉强使得眉头不皱,心里头却又想念起来了。
里,为它下了注脚。“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表明这种情感属于同一性的范畴, 末三句从范仲淹词“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避回”脱换出来而造
“两处”即词人和丈夫在两处作同一的感受、感应。它又表用词人和丈夫的心灵感 诣尤工。
应是同一个节拍。正因为如此,这种“相思”,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这就和
难以数计的弃妇、思妇的相思之作,形成了显著区别;和唐诗、宋词中同类篇相
比较,有了它的个性、深度。正因为两心相印、两情相依,女词人的思念才会那
么深邈缠绵,难以排解。“此情无计可消除”,它是怎样地无法消除呢?“才下眉
头,却上心头。”这两句是绝妙好词! 从审美内容上分析这两句词,是女词人
对相思情的独特体验和捕捉。相思之情,特别是心心相印的思念情,是人类最普
遍的情感之一。它“剪不断,理还
乱”,一旦萌发,难以消遏;它铭心刻骨,像游丝一般地附着、粘着。它可以从
外在情态的“眉头”上消除,却又会不自禁地钻入“心头”。李清照对这种情感作了
独特、深细的体察和把握。
从美学结构上分析这两句词,词人一路写来,或融情于景,或景中寓情,意
象或隐或显,时露时藏,于结尾处猛然一甩,如群山的高峰、塔顶的装饰、爆亮
的灯蕊,给读者强烈的美感刺烈,使之震动、深思、通想,体验个中三昧。
女词人以她独特的方式感知到人类最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又以她独特的技
巧表达出这一情感,凝为审美的晶体,这首词就产生了永久的艺术魅力。任何能
够传世的作品都是在深、广、高的层次上个性化地传达出人类的普遍意识、情
感,从而唤起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土的人们的审美体验。

题目:试赏析李清照《一剪梅》一词。(2000 年)
全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
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
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立才 编
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