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文言文常見虛詞列表——代詞

甲、人稱代詞
(一) 第一人稱代詞
代詞 意義 例子
余 我 《童趣》:「余憶童趣時,能張目對日。」
吾 我 《論語》:「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
予 我 《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污泥而不染。」
我 我 《論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自 我,可譯為自己 《孫權勸學》:「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二) 第二人稱代詞
代詞 意義 例子
女/ 你、你們 《論語》:「由,誨女知之乎。」

子 你 《惠子相梁》:「莊子來,欲代子相。」
若 你 《史記.陳涉世家》:「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君 您,表示對對方尊 《與友期行》:「待君久不至,已去。」

你 你 《朝天子.詠喇叭》:「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
聲價。」
爾 你、你們、你的、 《賣油翁》:「爾安敢輕吾射?」
你們的

(三) 第三人稱代詞
代詞 意義 例子
彼 他、他們 《曹劌論戰》:「彼竭我盈,故克之。」
之 他、他們 《曹劌論戰》:「公與之乘,戰於長勺。」
其 1. 代人:他的、他 《論語》:「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們的
2. 代物、代事:它、 《說虎》:「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
它們、它的、它們

1
乙、指示代詞
代詞 意義 例子
此 這、這些 《童趣》:「此皆幼時閒情也。」
是 這、此 《口技》:「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
夫 那、那個 《岳陽樓記》:「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然 1. 常用來指代上文 《公輸》:「然胡不已乎?」
所提到的情況,有
「這樣」的意思
2. 由代詞演化作詞 《世說新語.詠雪》:「公欣然曰:『白雪紛紛可所
尾,常常附在動詞、 似』」
副詞、象聲詞、形
容詞等後面,可譯
為「……的樣子」
爾 1. 這樣、如此 《飲酒(其五)》:「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2. 同「然」第 2 個 《觀潮》:「倏爾黃煙四起。」
意義
斯 這 《陋室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之 指代前面已出現的 《論語》:「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
人、事、物 於我哉?」
焉 用在動詞之後,作 《傷仲永》:「復到舅家,問焉。」
賓語之用,相當於
「之」
茲 此 《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
莫 沒有一個人 《鄒忌諷齊王納諫》:「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或 1. 有人 《傷仲永》:「或以錢幣乞之。」
2. 有的 《山市》:「或憑或立,不一狀。」
3. 有時 《三峽》:「或王命急宣。」
者 位於動詞、名詞之 《論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
後,可譯為「…… 者。」
的」或「……的人
(事、物)」
所 1. 通常位於動詞前 《木蘭辭》:「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面,與動詞組成詞
組,可以不譯

2
2. 與「以」合成 《出師表》:「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
「所以」一詞,表 也。」
示方法、手段或原

這 指代比較近的人或 《朝天子.詠喇叭》:「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
事物 那家。」
那 指代比較遠的人或 《朝天子.詠喇叭》:「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
事物 那家。」

丙、疑問代詞
代詞 意義 例子
何 1. 甚麼 《木蘭辭》:「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2. 怎麼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長夜沾濕何由徹!」
3. 為什麼 《孟子》:「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4. 怎麼樣 《愚公移山》:「其如土石何?」
安 1. 怎麼、哪裡,表 《木蘭辭》:「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示反問
2. 哪裡 《行路難(其一)》:「多歧路,今安在?」
誰 與今意義相同 《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
洛城。」
孰 誰 《孫權勸學》:「卿言多務,孰若孤?」
焉 哪裡、怎麼 《湖心亭看雪》:「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
此人!』」
胡 為什麼 《公輸》:「胡不見我於王?」
惡 怎麼 《滿井遊記》:「余之遊將自此始,惡能無紀?」
那 1. 怎麼、為什麼 《觀書有感》:「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
來。」
2. 通「哪」 《卜算子.送鮑浩然峙淅東》:「欲問行人去那邊?
眉眼盈盈處。」
哪 甚麼、怎麼 《朝天子.詠喇叭》:「哪裡去辨甚麼真共假?」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