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1、請問權利外觀理論,票據法第 14 善意取得和獨立性它們的要件

和適用上有什麼差異?

先解釋權利外觀理論:
甲× 乙 丙 丁
問題:丁要對甲請求給付票款,其依據?
當發票人發票行為無效時(可能是欠缺形式要件、實質要件或交付要件),此時
未創設票據權利,依李欽賢老師的理論,應該使用權利外觀理論來處理。因為善
意取得(票據法 14 條 1 項反面解釋)是在處理權利歸屬的問題,不含權利創設。
因此李老師另創權利外觀理論來處理上面這種問題。這個理論的根據是類推票
據法 14 條 1 項。

按照這個理論,如果1、甲有與因行為(其實就是票據行為)2、甲有具可歸責
性3、而票據權利人丁善意無過失,那麼甲就要對丙或丁負票據責任,就是要給
付票款的意思。

再解釋善意取得:
甲 乙 × 丙 丁

問題:丁要對甲請求給付票款,其依據?
這個例子是不是和上面的不一樣呢?因為甲的發票行為是有效的,只是後面的
背書行為有問題。這個時候其實是有創設票據權利(發票行為有效),只是移轉
過程出問題。李欽賢老師認為,這時候丁得否向甲請求給付票款,是權利歸屬問
題,也是善意取得(票據法 14 條 1 項反面)。

也就是說,當 1、票據權利人自無處分權人取得票據 2、以票據轉讓方法受讓票據


3、背書連續 4、執票人善意取得票據,外加 5、執票人受讓票據時有已存在的票據
權利,那麼就可以依 14 條 1 項反面解釋向甲請求給付票款。
權利外觀理論和善意取得的差別,懂了嗎?
最後是獨立性的問題:
上面的兩個案例都會牽涉獨立性:丁要對丙請求給付票款,其依據?
獨立性理論認為,票據債務人因為自己的票據行為(發票、背書、票據保證…
…)而負票據責任,不受前手票據行為瑕疵的影響。因此不論是上面的哪個案例
只要丙自己的背書有效,他就要負責,不受甲的發票或乙的背書瑕疵的影響。
做個結論:
1、 權例外觀:創設權利
2、 善意取的:權利歸屬
3、 獨立性:自己的票據責任不受前手票據行為瑕疵影響。
2 請問票據無效和票據行為無效是否相同?若不同的話,請問它們
有那些地方不一樣?以及它們的影響各為何?

簡單來說,票據無效是票據行為的一種。票據行為包含發票、背書、承兌、參加承
兌、保證,任何一種行為無效,都是票據行為無效。而其中發票行為無效,就是
票據無效。如果你在書上看到"執票人持有一張無效的票據"這樣的句子,指的
就是發票行為無效的票據。

3劉興善與王志誠老師所著的書中提及,”如因繼承,合併或普通
債權的轉讓方法而取得票據,不得主張善意取得”請問這裡的合併
和普通債權的轉讓方法是指什麼??

合併:執票人不一定是自然人,有可能是公司或其他法人,就拿公司來說,可
能會和其他公司合併。劉老師和王老師書上是說,假設有一家公司合併入其他公
司,其他公司會繼受原來那家公司的所有權利義務,當然包括持有的票據,這
時候這家存續的公司所享有的票據權利和原來的公司相同,不得主張善意取得
(其實也不得主張抗辯中斷)。如果這樣講很抽象,你想一下合併關係其實很像
繼承,有個人死了,有個人活著,活著的人繼受死者的權利義務,所以不能主
張善意取得、抗辯中斷。

普通債權的轉讓方法:其實指的就是按照民法的轉讓方法,換言之,就是「非以
票據行為」的方法來轉讓票據。我們的票據法不是有規定可以背書轉讓票據嗎?
背書是票據行為,被背書人受讓票據後可以享有抗辯中斷和善意取得等權利,
這些都是為了票據流通而設計的。如果是以非票據方法轉讓(例如:交付),那
麼應該回歸民法債權讓與的原則:沒有抗辯中斷,所以執票人繼受前手瑕疵
(民法 299 條 1 項),也沒有票據善意取得的優惠。

除了交付外,上票據法的課的時候比較常提到的還有:委任取款背書、期後背書
這些都不是票據行為,只能算是普通債權讓與的方法(民法的債權讓與方法),
所以受讓票據之人不能主張抗辯中斷(票據法 13 條),也不能主張善意取得
(票據法 14 條 1 項反面解釋)。
4關於票據行為的獨立性和無因性,我雖然知道它們的定義,但是
在處理實例題的時候,還是有點困難,不太清楚應如何處理,可不
可以請輔導員舉一些例子,幫我釐清觀念以及如何解題??

無因性:
     ×
甲 乙   丙 丁

假設乙基與買賣契約將一張票據轉讓給丙,比方說丙賣車給乙,乙轉讓一張自
己持有的票據替代替價金。如果嗣後他們之間的買賣契約因為錯誤或者詐欺還是
其他原因而無效(就是那些民法上使契約無效或撤銷的事由),那麼我們會問,
乙給丙的票據怎麼辦?

無因性理論在處理這個問題,這個理論認為,縱使乙丙的原因關係(買賣契
約)無效,票據轉讓仍然有效,乙的背書效力不受原因關係影響。這個理論也是
要促進票據流通,如果丁受讓票據時還要注意乙丙之間的原因關係(通常無法
得知),那麼他不會願意接受這張票子的。

獨立性:

甲 乙 × 丙 丁

類似的例子,但現在是乙的票據行為(背書)就無效了,丁能不能跟甲乙請求
票款,要看是否有善意取得的適用(剛剛第一個問題就講過了)。但是丁能不能
跟丙請求票款就看獨立性。如果丙的背書行為無瑕疵,他就要負責,不因前手行
為的瑕疵而受影響。

當然這個理論也是要促進票據流通。儘量讓票據債務有負責的人,這樣大家才願
意持有票據啊。

這樣懂了嗎?
無因性處理原因關係;獨立性處理前手的關係。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