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林凌玉

PISMP SEM 8 BC/PJ/KH


AMBILAN JAN 2011 鲁迅《祝福》读后感

近日,读了鲁迅《彷徨》中的《祝福》一文,对鲁迅的文章又增添了几
分认识。这是我第二次详读《祝福》的文章,因课业的需要,所以更加深入的
去了解的《祝福》。

鲁迅在《祝福》这篇文章里用“我”的眼光,把祥林嫂这个人物活生生
地表现出来,把世态的苍凉,封建的思想暴露无遗。《祝福》一开始用一种很
悲凉的手法渲染气氛,写那漫天飘舞的雪花,让人们满目疮痍,感到荒凉和痛
苦。然后鲁迅慢慢地用祥林嫂的死引出她一生的悲剧。鲁迅的叙述很自然,把
祥林嫂由逃走——打工——被绑走——再嫁——失夫失儿——再打工——遭唾
弃这些遭遇完整地表达出来,没有丝毫的拘束。鲁迅没有在文中对祥林嫂表示
同情,但是却能在叙述中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使大家同情祥林嫂,这表现了
他深刻的文学造诣,我想这种文中写作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也是《祝福》
一文中的其中一个优点。

我认为文中最精彩之处是文中的题目“祝福”,文章里写的是祥林嫂的
悲剧,而文章为什么不叫“祥林嫂”、“祥林嫂的悲剧”或者“祥林嫂之死”
呢?文章写的是悲剧,却用了“祝福”一词,祝福本是带有很好的寓意,这正
是鲁迅最高明的地方,简单地“祝福”两个字,把悲愤和希望都表现出来,引
人深省,这也是《祝福》一文中的第二个优点。

文章是表现生活的,而鲁迅的《祝福》是揭示生活,把当时的社会的黑
暗愚昧展示给读者。祥林嫂第二个丈夫死了后,她回到鲁家打工,主人并没有
关心她,而是在意她的表现比不上以前了,而且还认为她是个克星,在祭祀的
时候不让她碰供品。祥林嫂用自己全部的积蓄捐了门槛,但是却没有改变大家
对她的看法,而她自己也过不了自己这一关,迅速衰老,自己首先在精神上把
自己杀死了。祥林嫂死在大年夜,但是却没有人把她当人看待,只是说她死了。

当我看完这篇文章的时候,突然觉得很压抑,心里对祥林嫂的同情油然
而生。我想,这就是鲁迅的精神力量吧。鲁迅用笔和黑暗做斗争,用文章来解
放人们的思想,鲁迅堪称中国精神领域界的教父,这篇文章通过祥林嫂这个人
物揭示了封建时代社会吃人、礼教吃人的本质。这也是这篇文章的第三个优点,
文章不直接写出对当时社会的批评,而是使用了婉转的方式以一个妇人的悲催
林凌玉
PISMP SEM 8 BC/PJ/KH
AMBILAN JAN 2011 鲁迅《祝福》读后感
遭遇,让人看出当时社会的病态。

有人说,鲁迅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不这样认为,因为仅仅就是从《祝福》
上面说来,鲁迅还是离我们很近的。离我们远的只是那封建的社会和愚昧的人
们。

鲁迅很善于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悲凉的氛围。《祝福》这篇文章运
用了倒叙手法来叙述故事情节。开头便写了鲁镇新年送社爆竹的震耳欲聋。这
里的景物描写预示着鲁镇正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悦气氛,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
,这与沦落为乞丐的祥林嫂在这合家团圆的日子孤苦无依的死于祝福之夜的街
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添了浓重的悲剧气氛。

对于“祝福”过程的详细描述说明了这一节日对鲁镇人来说是非常重要
的。鲁镇的每一丝空气,每一个地方都充斥着忙碌的气息,人人都在忙碌着,
似乎不该有人无事可做。只除了祥林嫂。同时在这一习俗中也能看出男女地位
的高低尊卑。每年为“祝福”作准备,女人们总是最忙碌的,她们干的也只是
一些粗活,拜的只能是男人,因为女人拜祖先、拜福神是不吉利的,是对祖先
的大不敬,由此可见当时女人的地位是多么的低下。这似乎都在预示着主人公
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的必然性。

小说通过表现人物性格中自私、冷漠的一面,来揭示祥林嫂所处社会环
境的冷酷无情。鲁四老爷、婆婆、大伯以及鲁镇其他的人也都表现出了对祥林
嫂不幸遭遇的冷漠的一面。祥林嫂正是在封建宗法礼教制度枷锁的控制之下,
在人们的漠视之中,在热闹的祝福之夜带着对鬼神的恐惧,孤独的走向她生命
的终点。鲁迅通过对热闹的自然环境的渲染以及对冷漠的社会环境的刻画揭示
了祥林嫂这一悲剧人物形象的悲剧命运形成的必然结果。

《祝福》文章中的人物祥林嫂,并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说人物。她是
一个无比深刻的艺术典型,是旧中国被侮辱和被迫害的广大劳动妇女的化身。
祥林嫂的悲剧,正是当时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真实而生动的
写照。

作者写《祝福》这篇文章的意图是要通过祥林嫂的一批判当时的封建思
想。纵观祥林嫂的悲惨一生,我深刻地体会了当时的社会受封建思想的毒之深。
林凌玉
PISMP SEM 8 BC/PJ/KH
AMBILAN JAN 2011 鲁迅《祝福》读后感
由于封建“夫权”,祥林嫂被婆婆绑架回去并转卖给了深山里的贺老六,只为
了筹到小叔子八十千的财礼。虽然祥林嫂从一开始极力反抗,但最后还是只能
妥协并和贺老六在一起度过了两年的时光。但很快的,贺老六因为得了伤寒逝
世。心爱的儿子阿毛不久也被狼给叼去。这使得祥林嫂唯一的生命支柱轰然倒
塌,仅有的一点希望也变成了绝望。由于阿毛之死,祥林嫂再也不是名正言顺
的贺家人,所以祥林嫂的大伯趁火打劫,前来收屋。这从里可以得知祥林嫂是
被封建的“族权”赶出深山。祥林嫂失去了丈夫和儿子,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
不得又倒鲁镇投靠鲁家当佣人。她的命运在一次面临悲惨的转折。

祥林嫂的过去经历,在鲁四老爷心目中,以成了“不干不净”“伤风败
俗”的人,被无情剥夺了参与“祭祀”的权利。正当她困惑不解的时候,又被
受到封建“神权”的进一步打击。祥林嫂听信柳妈的话,支取历来积存的全部
钱,捐了门槛,她内心舒畅,坦然的回到鲁家去,本以为一切会好转。但是回
去鲁家后四嫂仍不让她祭祀。祥林嫂变得精神失常,最后便死去。

祥林嫂,这个悲剧的化身,历尽了尘世间所有的痛苦,带着满心的屈辱
与伤害,终是离开了我们。为什么说是“终”? 她的死,是偶然中的一个必然
。即便她没有寻死的意愿,即便她还有生存下去的意念,她还是会被社会中那
只无情的,黑暗的手所杀害。我不知道祥林嫂最终是死于何种原因,我只能揣
测 祥林嫂在生活中受尽苦难,历尽嘲讽,在封建礼教冷血的狞笑中步履艰难地
走着。这时候,死亡对她来说,已不再是恐惧。在现实的痛楚里,死对她来说
更像是一种解脱。

时光飞转,如今已不再是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黑暗社会了。在当今
这个提倡“人人平等”“民主自立”的社会主义下,却还是“隐藏”着许许多
多不同概念的“祥林嫂”。

在20世纪20年代,正处于新旧文化的交替时期,虽然封建帝制早已荡然
无存,但封建礼教却仍然根深蒂固。因此,作者想借祥林嫂这个典型人物。来
呼吁人们解放思想,推翻封建礼教,腐朽的事物总是要灭亡的,20年后,封建
思想终于被伟大的马列主义所取代,由封建思想组成的监牢也永远的随之崩塌
,这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的黑暗现状,对如今生活在没有思想压迫的法制社会当
中的我们,是有深远意义的,它告诉我们要更加要珍惜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
林凌玉
PISMP SEM 8 BC/PJ/KH
AMBILAN JAN 2011 鲁迅《祝福》读后感
再次,我认为我们应该庆幸,庆幸自己生活在现在这个年代,没有封建
的毒害,现实中祥林嫂的命运不会重演,品古论今,我们应该引以为鉴,让这
个社会朝想更光明的方向发展。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