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yuwen tanjiu

语文探究
课文探微

《祝福》教学的切入点:
从剖析“我”开始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 尹军成

《祝福》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一篇传统课文。 想深刻理解《祝福》一文的主题,很有必要把
阅读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悲伤、迷茫、困 “我”摆上台面,对“我”进行剖析,这样会更符
惑、无奈、痛苦和失望且让人有一种窒息的感 合作者鲁迅的风格和写作的意图——
—“我的确
觉。 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
面对这样一篇情绪复杂、思想深沉的文 (鲁迅《写在〈坟〉后面》一文)。
我自己。”
章,许多老师都认为《祝福》不好教——
—源于人 细读《祝福》,
我们知道:
性,
源于时代。 (一)
“我”
不是我——
—我不是鲁迅
教学中,老师以什么样的方式、从哪个角 我虽然是“旁观者”
,但是“我”能够感受到
度来解读《祝福》才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的不仅是世风日下、人群冷漠、道德沦丧的现
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才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 状,更是弱势群体饱受折磨后的失望和无奈,
根据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学情可知,我决 而这种感受让“我”内心世界充满了深深的悲
定抓住文本中的“我”来引导学生认识人性,认 哀和痛苦。
识社会;了解时代,认识主题。毕竟,在以前的 (二)
“我”
就是我——
—鲁迅
教学中如《孔乙己》
《故乡》,学生已经能够接受 我是事件的见证者,看到世态炎凉,感受
或认识“我”
—一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
—— 人间冷暖;我是一个懦弱者,有悲天悯人的情
“见证者”
和“旁观者”
。 怀,没有“与人为善”的行动;我还是一个帮凶,
虽然没有参与到迫害抑或是冷落祥林嫂的行
一、
关注“我”
动中,但是我的冷漠和逃避最终让祥林嫂仅有
钱理群先生在《< 祝福 >:
“我”
的故事与祥 的那线希望都破灭了,我没有呐喊,但是我的
林嫂的故事》
(《语文学习》1993 年第 7 期)一文 沉默就是助纣为虐的表现。
中说到:
“《祝福》 有两个故事:
‘我’的同乡故
二、
剖析“我”
事,
‘我’讲述的‘他人’
—祥林嫂的故事,
—— 更
准确地说,小说讲述的是‘祥林嫂与鲁镇’
‘我 小说的解读有多种方法,有多个渠道,多
与鲁镇’
‘我与祥林嫂’三者之间复杂关系的故 个层次,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小说的阅读和
事。” 解读都离不开“人物、情节和环境”这些关键
钱老把“我”定位为故事的见证者和陈述 点。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情的分析,我决定从
者,并未直接对“我”做一个全面剖析。受钱老 “我”说起。为了把“我”说清说透(剖析),教学
的启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可知,我觉得要 我从“人”
中, 的心情和心态、
角色和本色说起。

61
2019 年第 7 期 总第 470 期
(一)
“我”
是一个多余的人 我相信读者有了同感。
我不是被遗弃,
就是被忘记。 作者踏上故土,本以为可以用自己的脚步
“我”是故乡的一个过客,我也是故乡的 重温熟悉的故土,让流浪的心情感受故乡的温
“异类”
。 情。可是,
回到故乡,
发现却找不到自己安身立
“我”是一个有故乡而没有家的人,所以我 命的地方,此时此刻,难免会有一种寄人篱下
看到的故乡“原貌”
(一切如旧),感受故乡的 的感觉——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
“味道”
(冷漠寡情),很熟悉也很可怕——
—时代 流浪。“我”虽然有栖息的地方,但是灵魂依然
发生了改变,但是家乡依然还停留在过去——
— 是无处安放,身处宅子,心有凄然之感,因为宅
人们依然“安然无恙”地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 子给我的感觉,依然是回到了过去,笼罩在过
性弱点依然在不经意中暴露。 去的氛围中,那么看到就是过去的一切——
—没
课文中写道“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 有变好,
只有恶化。
乡鲁镇的。虽说故乡,
然而已没有家,
所以只得 寄人篱下的感觉是什么样?是林黛玉进贾
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从这里可知,我是 府时候的步步留意时时小心,是“妆罢低眉问
“故乡一个多余的人”
—身无立锥之地。大家
—— 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的紧张。所以,
“我”身
想想看,作者虽然没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 处这个环境,有熟悉的感觉,但是没有暖人的
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
)的巨变,看 温情。
上去并没有成为故乡的陌生人,但是已经有了 “我”感受不到温情,更谈不上融入“祝福”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 的氛围,我孤单影只,终于成为孤独者,旁观
的陌生或恐慌。 者。我作为一个“识字的”都陷入如此落寞、无
“我”看到四叔后,一阵“寒暄”后,相对无 聊的尴尬境地,更何况是命途乖舛的底层妇
言的尴尬,足以再次让“我”感到一阵心惊、心 女?
寒。请大家注意,
“寒暄”
这一词,
“寒暄”
就是简 (二)
“我”
是一个旁观者
单的交谈,漫无目的甚至是百无聊赖的交谈, “我”
是一个百无聊赖的旁观者。我看到的
口头的询问因为缺少了真情的交流而让人觉 是热闹背后的冷漠,
道德背后的虚伪。
得无趣、无聊抑或是无情(尴尬)。因此我听到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用朱自
“胖了”
,听到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清的这句话来形容“我”的心境,颇为恰当。鲁
我知道,虽然没有指桑骂槐的讽刺和嘲讽,但 镇的人为了“祝福”
,“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
是四爷心怀不满的牢骚和怨气让“我”陷入了 着‘祝福’
”。他们致敬尽礼,迎接福神,可是我
尴尬的境地。 却无所事事。本来“我”
应该像他们一样成为生
“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活的主角,可是,
“ 我”却成为了一个“游手好
一个“剩”字写出了我的百无聊赖和寄人篱下 闲”的旁观者——
—这里再次说明“我”的孤独和
的尴尬。而在与四叔的交流中,我看到的是依 无聊。为了排除孤独和无聊,我只好以四处张
然是一个没有变化、因循守旧的村庄和保守顽 望来打发这个空闲时间,正是这个孤独而无聊
固的“老监生”
(辛亥革命的彻底性值得怀疑)。 的时间让我看清了热闹背后的冷漠,道德背后
随着情节的发展,事实证明,我已经成为了故 的虚伪。
乡一个多余的人——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 “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因为无聊和孤独而
没有。 更容易认识自己和看清世界。
“我”
的感觉,
读者是否感受到?读到这里,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看见了“瓦楞

62
2019 年第 7 期 总第 470 期
上已经雪白”
,看到“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 种看清,才让我有改变的冲动——
—在彷徨中呐
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 喊,
在逃避中改变。可惜,
一切的努力似乎淹没
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 在“人声鼎沸”的“祝福”中——
—我的那种欲救
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 《康熙字 而不能的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可见一斑。
典》,
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三)
“我”
是一个“识字人”
大家知道“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上联是 “我”是一个“识字人”
,可惜,没有担当、缺
“品节详明德行坚定”
。可是在与鲁四老爷的交 少坚韧、少了豁达、不具情怀,有的是软弱、怯
往中,
“我”感受不到他的通达和德行坚定。有 懦、
迷茫、
逃避。
的是老监生的威严、苛刻;伪道士的迂腐、固 “我”没有读书人的良知和同情心,
“我”始
执;
伪君子的虚伪、
冷漠。 终披着读书人的外衣,而没有把读书人的良知
看到了老宅子(房间)布置,想到现实的种 和同情心表现出来,因此“我”是一个软弱无能
种景况,
“我”看清了一个“老监生”
,不,是一群 的读书人。
“老监生”的真实面目——
—他们满嘴的仁义道 读书人,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
德,满肚子的男盗女娼;我还看出了一群愚昧 豪气;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心
善良的人,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行凶作恶,但是 境,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也是间接地“落井下石”
。鉴于此,所以我做出 普世情怀……在世人的眼中,读书人应该是知
一个断然的决定“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 识的化身,正义的代表。可是我,于此表现,似
了”
。因为,
我怕再与他们相处,
一种是害怕,
一 乎再次验证了明代曹学佺的一句话“仗义半从
种是良心的折磨。“我”这种备受煎熬的折磨, 屠狗辈,
负心都是读书人。”
是因为“我”
看清了世事真相。 陈平原教授曾写过 《学者的人间情怀》一
于是,做出了决定——
—总要做点什么,改 文,指出“读书人应学会在社会生活中作为普
变些什么。于是就有以下的文字: 通人凭良知和道德‘表态’
,而不过分追求‘发
“但我们自己是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贵贱, 言’
的姿态和效果”

有大小,
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
但也可以凌虐 可是,反观“我”
,竟然是一个像鲁镇众人
别人;
自己被人吃,
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 一样的人——
—对祥林嫂由同情变成冷漠,由冷
的制驭着,
不能动弹,
也不想动弹了。 漠演变成躲避。
因为自己各有奴使别人,吃掉别人的希 祥林嫂之问,问得我心惊肉跳,问得我原
望,便也就忘却自己同有被奴使被吃掉的将 形毕露,
问得我无地自容!祥林嫂之问,
将我打
来。于是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 回原形——
—暴露了“我”像鲁镇人一样的本性
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 同时也暴露了“我”
这个识字人的丑陋和软弱。
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 作为一个“识字人”
,面对祥林嫂精神迷茫
呼号遮掩,
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 的询问,需要我来解答和帮助的时候,
“我”竟
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 然模棱两可、答非所问——
—“我”很悚然,趁她
一直排下去。扫荡这些食人者,
掀掉这筵席,
毁 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
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鲁 的家中。
迅《灯下漫笔》
)。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
作为旁观者,我的无聊让我看清了这个吃 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这是
人的世道,也看清了一个真实的自我。正是这 对刘和珍式勇士的尊敬也是对自我的鞭策。

63
2019 年第 7 期 总第 470 期
可是,看到《祝福》一文的表现,
“我”发现, 性的堕落?悲矣!
我不是猛士,
而是懦夫。 德国作家、哲学家、爱国主义者,古典主义
文章通过“我”的眼睛,看到了世间的悲 哲学的主要代表人之一的费希特在《论学者的
凉——
— 使命》中说:
“你们都是最优秀的分子;如果最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 优秀的分子丧失了自己的力量,那又用什么去
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 感召呢?如果出类拔萃的人都腐化了,那还到
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 哪里去寻找道德善良呢?”
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经济要参》
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 杂志社执行副主编何玉兴曾撰文《最绝望的堕
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 落——
—写给中国知识分子》说道:
“最绝望的腐
了裂:
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败并不是官僚,而是知识分子。官僚的腐败只
作者在这里着重描写了祥林嫂的外貌、形 能误一个党派,一个朝代,而知识分子的腐败
象——
—惨状,不忍直视;悲情,不忍诉说。文章 却误国误民,流弊深远。最可怕的堕落也并不
写得触目惊心,
读者看得“惊心动魄”
。 是匪盗痞,而是知识分子。匪盗痞的堕落都只
此时此刻,让人读上去会产生一种惊悚后 能贻害一方百姓,坏一家之风气,而知识分子
的悲悯之情。可是,即使是这样,
“我只有惊悚 的堕落却败坏的是整个文化,是思想,是道德,
和悲悯,可是没有一点行动,反而是逃走——
— 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操守。知识分子的堕
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 落才是一个社会和一个民族彻底的和最后的
回四叔的家中,
心里很觉得不安逸。” 堕落。其他人的堕落好比大江大河局部的浑
遇到祥林嫂那样严肃认真地向“我”提问, 浊,
而知识分子的堕落,
则是水源浑了。”
使“我”措手不及,敷衍了事的回答之后,心里 说到这里,我们发现,
“ 我”的软弱、迷茫、
立刻产生了一连串的不安;但是随后又想“我” 逃避终于让“我”沦为了一个堕落者:终极关怀
明明“说不清”
,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 的缺失,道义立场的摇摆,社会良知的泯灭,忏
发生了什么事,于“我”已毫无关系了,
“说不清 悔意识的淡漠以及对人的极度冷漠。
是一句极有用的话。”给人“解决疑问”
,“用这 掩卷深思,
仰天长叹:
“我”
是谁?
‘说不清’
来作结束,
变事事逍遥自在了。”

—— 我不是我!
多么圆滑乖巧的一种应世手段啊!(选自孙绍 我还是我!
振先生《名作欣赏》1986 年第 4 期) 沈从文先生说:
“ 照‘我’思索,能理解
“我”逃走了,逃回了四叔的家中,做了和 ‘我’
;照‘我’
思索,
可认识‘人’
”。
四叔一样的人了。虽然没有落井下石,可是 受沈老语言的启发,我决定《祝福》的课堂
“我”
的沉默无异于把期盼者打入了地狱。 教学就从认识“我”
,剖析“我”开始,看清“我”
马丁·路德·金曾有言曰:
“ 历史将会记录 开始。
在这个社会转型期,却发现,最大的悲哀不是 看清了“我”
,也就看清《祝福》背后的些许
坏人的嚣张,
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 东西,这些“东西”恰恰就是认识世界的一些
“我”的软弱、迷茫、痛苦,
“ 我”的沉默、敷 “门道”

衍、
逃跑,
不正是“我”
的悲哀?不正是读书人人

64
2019 年第 7 期 总第 470 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