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1- 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 :
五四運動
1919 年 5 月 4 日, 北京學生遊行示威, 抗議 :

中國在「巴黎和會」要求收回山東一切權益遭否決,

(一) 五四運動的背景 : 1919 年 觸發一場全國的愛國運動.

(A) 「新文化運動」展開 :

 民初軍閥混戰, 列強侵凌, 知識分子認為革新思想文化能振興國家 → 促成「新文化運動」.

 陳獨秀、胡適 等知識分子, 批判舊文化, 提倡民主和科學, 奠定「五四運動」的思想基礎.

 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鼓吹學術自由, 該校成為傳播新思想的中心.

2019 年是「五四運動」的 100 週年

(B) 山東問題 :

 日本藉口對德宣戰, 派兵攻佔山東 膠州灣及膠濟鐵路



閥  1915 年, 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款」,

國 ① 袁世凱為了得到日本支持他稱帝, 接受了大部份條款.

② 段祺瑞為了得到日本借款, 與日本簽訂《山東問題換文》, 「欣然同意」日本佔有山東權益.

→ 埋下「五四運動」伏線

(C) 「巴黎和會」受挫 :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中國以戰勝國身份參加 1919 年的「巴黎和會」,

由英、美、法、日、意主持

中國要求 : 日本要求 :

1. 廢除列強在華一切特權 1. 繼承德國在山東的權益

2. 收回山東一切權益 a. 英、法、意 偏幫日本


-2- 五四運動

3. 取消「二十一條款」 b. 日本出示段祺瑞「欣然同意」日本佔有山東權益的換文

c. 日本以退出和會脅迫列強

最終列強同意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權益.

外交失敗的消息 傳到中國後,舉國憤怒, 觸發「五四運動」.

中國在「巴黎和會」要求收回山東一切權益遭否決
(二) 五四運動的經過 :

導火線 : 【中國在「巴黎和會」要求收回山東一切權益遭否決】的消息傳到北京後, 民眾譁然.

1. 1919 年 5 月 4 日, 北京數千多名學生在天安門集會, 要求 : 參予與日談判或借款



~ 「外爭主權, 內除國賊」 ~ 取消「二十一條款」 ~ 懲辦賣國官員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


當 2. 集會後學生遊行示威, 途中有人闖入曹汝霖住宅縱火, 及毆傷在場的章宗祥.

3. 軍警鎮壓及逮捕學生.

4. 5 月 19 日, 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學生發起罷課.


5. 6 月初, 軍警在北京再逮捕近千名學生, 激起各地罷市、罷工, 抵制日貨.

6. 結果, 在人民的壓力下, 北洋政府釋放學生, 解除曹、陸、章三人的職務.



7. 6 月 28 日, 中國代表團也拒簽對德國的和約,史稱「五四運動」.

(三) 五四運動的影響 :

 外交走向自主 :

1. 中國拒簽對德國的和約 → 山東問題成為懸案
-3- 五四運動

2. 中國表明不再受列強擺布, 有助維護國家利益和尊嚴 → 使中國外交走向獨立自主.

 革新文化思想 :

1) 把「新文化運動」推向高潮

2)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傳, 促成中國共產黨成立.

 推動民眾覺醒 :

提高了人民的政治意識和愛國熱情, 促使他們積極投身政治運動, 為日後國民黨改組、

共產黨成立 及 北伐運動, 增加生力軍.


-4- 五四運動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