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9

摘 要

识字是掌握各种知识的基础,是开展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
成为小学教学最重要的任务,识字教学问题也是小学语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一个
关键问题。当前在识字教学中应当遵循识字规律,改进识字教学方法,培养学生
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是低年级语文教师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现在的识字教学不能合理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减轻学生负担、提高
教学效率,而现在的素质教育强调以学为主,以教为辅,整体结构上不仅要充分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探求获
取知识的全过程,学会学习,掌握科学方法。怎样化难为易,有效提高低年级识
字教学的效果,探求出提高识字质量的方法,使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是本文的主
要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及文献、观察,个案分析、叙事研究的方法,
借鉴认知心理学和汉字教学理论,在论述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内容、特点和
作用的基础上,针对笔者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困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
精神,在笔者所在单位开展了关于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践研究,通过研
究计划的设定、计划的实施、研究的反思共进行了两轮的识字教学课,面向课堂
教学中呈现出的实质问题展开研究,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在下学低年级识字
教学中要将各种识字方法结合与汉字学知识相结合,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关注学
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将识字教学与文化传承良好地契合,不失为提高课堂教
学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希望本文能为小学语文教师实施低年级识字课堂教学时提供一定的帮助,为
相关课题研究与加强学科教学提供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低年级 识字教学 行动研究


Abstract

Literacy is the foundation to master all knowledge and the foundation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of other subjects, Therefore, literacy instruc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of primary education. The problem of literacy is most urgent to solve
in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Current literacy teaching should follow the law,
improve literacy teaching methods, train literacy skill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iteracy which are the main task of low-grade language teachers.
Literacy teaching are not individualized, unreasonable, reduced the burden of
students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But now the quality education is mostly
based on students, teaching is in second place. The structure of teaching should
play leading role of teachers, and fully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engage
students in explor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acquiring knowledge, learning how to learn
and master the scientific method, making difficult things easy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low-grade literacy teaching, explore the metho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teracy.
Students can learn efficiently and actively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n this paper, using action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observation, case studies,
narrative research methods, learn from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the Chinese theory
of teaching literacy, discussing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content, features
and functions, focusing on literacy teaching junior confusion, combined with the basic
spirit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research about primary language literacy
teaching practice carried out in author’s school, through the research setting, plan,
reflect on the study conducted two round of literacy teaching courses, presenting a
study in the substance .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more than a year, in the next academic
year, low-grade literacy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combine a variety of literacy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of characters, combining with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concerning learner autonomy literacy training, to form an excellent base in literacy
education and cultural heritage , which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I hope the paper can provide certain help for implement of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ers when they carry out literacy teaching in lower grades and provid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enhance related project.

Key Words: primary language literacy; primary Grades; literacy education; action
research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引 言 ...........................................................1
一、小学识字教学的基本理论 .........................................5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5
(二)识字教学的理论基础 ........................................5
1.认知心理学.................................................5
2.汉字教学理论...............................................5
(三)识字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6
1.字音.......................................................6
2.字形.......................................................6
3.字义.......................................................7
(四)识字教学的作用与功能 ......................................7
1.识字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7
2.识字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7
3.识字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8
4.识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8
5.识字教学有利于学习继承传统文化.............................8
(五)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特点 ..................................8
1.识字过程情境化.............................................8
2.识字手段趣味化.............................................9
3.识字方式生活化............................................10
二、行动研究设计 ..................................................11
(一)行动研究的基本理解 .......................................11
(二)明确行动研究的目标 .......................................12
(三)制定研究的过程 ...........................................12
三、行动方案的实施 ................................................14
(一)揭示识字教学问题 .........................................14
1.教学目标不明确............................................14
2.只关注识字任务,忽视教材钻研.............................14
3.缺少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15
(二)确定主体教学方法 .........................................16
(三)进入课堂教学阶段(第一轮) ...............................17
1.阶段工作现状..............................................17
2.阶段中的思考..............................................17
(四)确立改进目标 .............................................18
1.汉字文化的渗透............................................18
2.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19
(五)进入课堂教学阶段(第二轮) ...............................20
1.阶段工作现状..............................................20
2.阶段中的变化和调整........................................20
3.课堂的反思与再改进........................................21
四、研究结果 ......................................................22
(一)学生的成长 ...............................................22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2
2.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23
(二)教师的发展 ...............................................23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23
2.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24
3.教师专业知识的增强........................................24
4.教师研究意识的形成........................................25
五、反 思 ........................................................26
(一)识字教学方法应坚持以人为本 ...............................26
(二)识字教学应注意阶段性和连续性 .............................26
结 语 ..........................................................28
参考文献 ..........................................................29
附 录 ..........................................................31
后 记 ..........................................................32
引 言

(一)问题的缘起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
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的
形成,需要知识的启蒙,文明的教化,高尚情趣的审美滋养,是一个综合学习体验与实
践的过程。识字,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完成的任务,是基础的基础,工具的工具,特别
是在低年级段,所以识字教学的优劣关系到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甚至对
他们的终身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识字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和
最先进行的步骤。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许多专家学者为了找寻有效的识字方法,
根据戴汝潜的“我国小学识字教学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的统计,建国以来我国小学识
字教学方法已经形成多样化格局,充分说明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识字教学方法的多元
化,反映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上的改进和创新。然而,任何一种识字方法都可能
有其适用的对象和阶段,未必适合与小学教学的各个阶段。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是,虽
然这些识字方法广泛地应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许多语文教师对识字方法缺少实
质、深入的理解,过于关注识字的数量与速度;教学目标单一;识字方法缺乏科学性;
不顾学生的年龄认知发展实际,识字效果不能保持;忽视了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识字
兴趣、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学生自主识字意识较差等,使得识字教学方法失去了实际教
学意义。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
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
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
识字质量呢?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尽管关于识字教学各种理论在新形势下尤其在新课
程改革背景下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事实上很多研究不能很好地为实际教学服务,导致识
字教学实践指导上的理论基础薄弱,缺少根据学生年段特点识字教学方法研究的针对
性。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文将根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结合笔者在本校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情况,针对识字方法的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探
索研究,希望本研究对同行们的实际教学能提供一些帮助。

(二)研究意义
1.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
1
点。”从这一句话,我们能体会到识字教学的意义和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小学阶段的
识字量是最大的,大约要学会常用汉字 2500 个左右。要求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
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这 2500 个汉字,在低年级就要会认 950 个,会写 350
个。这样大量的识字任务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识字教学作为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
学方法、评价方法、教材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为:
(1)教学目标。
《课标》提出了四个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
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提出了“三维”目标整体推进的要求。落实在识字教学第一学段
上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 1600—1800 个,其中 800—1000
个会写;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2)教学要求。
《课标》要求识字与写字分两条线走,即认写分流,要先认后写、多认少写。“认”
和“写”各自有独立的要求。无论是“会认字”还是“会写字”的数量都有增加,尤其
是“会认字”大幅度增加,给师生的“教”和“学”极大的挑战。以一年级上册为例,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一年级上册要求学会 100 个生字。而课标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期要求
学生能认 400 个生字,会写 100 个生字。课标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要求会认 345 个
生字,会写 160 个生字。由此可见,无论是哪种版本的课标实验教材,识字教学的要求
都比九年义务教育的教材高得多。
(3)教学内容。
《课标》要求“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 1600—1800 个,其中 800—1000
个会写。”占六年识字总量的百分之五十还多。两年要求认 1600~1800 个常用汉字,
这是建国以来历次教学大纲所不多见的。新教材注重学生大量识字, 仅一、二两册教材
就分别要求认识 350 个、487 个生字,共计 837 个,能够帮助学生顺利阅读和口语交际,
通过阅读可以增强语感,提高表达能力,还可以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
(4)教学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带有较大的灌输式教学倾向,而新教材带有浓厚的启发式特点,它
要求学生一开始学母语就要学会观察、揣摩、使用的方法,通过老师的启发,达到认识、
实践、拓展的目的。《课标》要求识字教学要采取灵活的方法,倡导在活动和游戏中进
行。识字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识记汉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
相应的教学方法。现行的一二年级教材中有许多的象形字,在辨析字义时,宜将音、形、
义三者结合起来整体把握,加强组词、造句练习,在多种语言环境中比较字义的差别,
以求得对字义的全面准确的理解。
(5)评价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在作业设计和学期考核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新教材在作业设计
和学期考核上关注“三维”目标的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检测也侧重于实践性、运用
2
性,重在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
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识字的目的是为了正确的听说读写运用。为此,学
生不仅要分别识它形、音、义三个因素本身,尤其字形内部结构关系,还要建立形、音、
义之间的统一联系,评价识字能力也必须从形、音、义的结合上全面评价。新课程倡导
教学评价的主体的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以及学生和
教师的互动评价等等,使评价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

2.识字教学的现实需要
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识字教学的“极端”重要性,体现在
实际教学操作上,就是把“识字教学重点放在低年级”作为全面提高识字教学质效的重
要突破口。这次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宏观调控思路是“小学低段侧重解决识字问题,小
学中段侧重解决阅读问题,小学高段侧重解决写作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因为
只有识字量大了,才可能大量阅读,只有阅读量大了,才可能质量表达。21 世纪,在信
息时代,及早阅读对学好各门课程,对主动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
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进行识字教学的实践研究,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一二年级识字量要求达到 1800 个。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
望。要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大量汉字,在这些汉字中有不少同音字、形近字,而识字教
学又要增量不增负,这就是教师在识字教学要面对的问题。低年级识字教学面对的是年
龄幼小的儿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一打开课本就是
大量的、抽象的汉字,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如何使学生将这些比较枯燥的字,认得清,
记得牢,而且能正确运用呢?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低年级识字教学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也
存在着许多弊端,如:在教学过程中为单纯追求识字量而进行机械识记,方法单一,枯燥乏
味的教学使学生对识字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心情,导致训字效率低下。封闭的课堂教学进
行的“少慢差费”现象严重,难以满足读写的需要,制约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并且课堂
教学效率较差,根本不能适应当前知识的需要。近年来,全国各地对识字教学方面的研究
非常重视,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缺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研究。
是不是该打开一扇紧闭的窗子,让他们看一看窗外广阔的识字天空呢?
因此,本研究对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一有利于教师正确认
识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出多样化的符合学生口味的识
字教学方式。二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识字教学的难点、重点,灵活运用“收”、
“放”技巧 ,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三有利于教师转变工作态度,真正把教学看
作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再是沉重的责任和负担,在教学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保持永恒的发自内心的热情而不是一时强装出来的激情。四有利
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探寻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真正实现识字教学的“教师轻松、
学生愉快”。

3
(三)研究方法
在行动研究中,获得经验及资料的方法一般视研究的问题而定,并没有特定的方式,
根据本研究在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的需要采用了方法有:行动研究法、文献法、观察法、
个案分析法、叙事研究法等。

1.行动研究法
本研究由笔者与我校 14 名语文教师共同组成的研究小组。在此之前笔者所在学校
已经开始了小课题的研究,当笔者所在学校的领导了解到本次研究的意图之后,根据学
校小课题课题研究的情况,协调了以上具有多年低年级教学经验,在识字教学中深有见
地,并且热衷于课堂教学改革的优秀教师组成了本次研究小组。本研究中的课堂观察、
教学片断及反思都是在征得研究小组老师及其他师生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

2.文献法
本文研究之初综合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借鉴了汉语言文字学,现代认知心理学和
教学论等相关学科理论,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比较分析与提炼,来进一步提高本研究内
涵的认识。

3.观察法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直接和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之一,在本研究中笔者既是本研究的参与者,也是研究者,与研究伙伴在课堂教学中共
同交流和体验,共同研究。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主要为研究伙伴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课
堂生活以及相关的教研组评课活动等。

4.个案分析法
个案研究法是各类学科中最基本的一种研究方法,它通过对某一个体作系统详尽的
深度分析,从而为整理研究提供丰富的经验材料或是提供佐证,使研究建立在可靠的实
证研究的基础上,具有可操作性。

5.叙事研究法
本次研究是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下进行的一次实践性的研究,因为教学过程具有情境
性、独特性,只有立足真实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常规的教学情境的描述、解释、自我反
思、判断分析,方能在细微处捕捉到真实。为了将本次研究中识字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
中相融合的冲突及调整过程的一系列的行为的描述和解释更为真实、具体地呈现。以描
述性的语言理性地描述整个行动研究的过程,同时对教育案例的分析和不断反思,在行
动实践中的不断检验来调整研究的方案。

4
一、小学识字教学的基本理论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识字,识字教学?心理学认为:“所谓识字就是意味着汉字的音、形、义三
个基本要素之间统一联系的形成。只有把音形义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统一起来,才能收到
良好的效果。而儿童在建立音形义联系的过程中往往依赖于简单的直接联想和智慧性的
间接联想。
”识字教学是一种认知活动,就是使字的音、形、义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建立,
最终学生形成独立的识字能牢固的联系的认知过程。低年级识字教学主要是结合“六书”
理论,抓住具体的语言环境,开展语文活动课,扎实写字教学,并以写促识,让学生投
入到识字教学中,提高识字量,学会识字方法,学习运用汉字为主要内容。

(二)识字教学的理论基础
我们认为,理性的识字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建立在两个相互依存的基础上,一个是
对一种文字 本身及学科结构的认识,一个是对学习者认知过程的认知。两者的结合也
就是教学认识的最佳途径,教学认知越深入,方法上就越符合客观规律。

1.认知心理学
认知结构是个体在学习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事物规律的认知模式。任何一个
观念,除非把它“放进构造得很好的模式里面,否则就会忘记”,也就是说,一个人“学
到的观念越是基本,几乎归结为定义,则这些观念对新问题的适用性就越宽广。
”心理
学告诉我们,认识的过程是通过感觉、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对客观现实和外
界事物予以反映和揭示的认识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基本上依赖于感觉和感知,并
靠自我认识和比较,逐步形成和积累对事物认识的过程。儿童认知汉字遵循着字音——
字形——字义的顺序进行的,人的语言活动中的言语理解是通过语音信号或语音形式建
立与之相对应的语义联系的过程。小学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
具体到抽象,而由于他们其自身年龄的关系,对事物的认识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
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2.汉字学理论
识字教学的内容是汉字,汉字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的表意文字,其特点是以象形为基
础,以表意为主体而达音形义的统一。汉字是表义文字体系,这种体系凭借汉语语素的
意义来构成自己的个体字符,属于形义同意的符号系统。汉字自身的规律是在个体字符

5
形体类聚中存在并显现的。字形是汉字的本体,而音与义是它从语言那里承负来的,完
整的识字过程,就是把汉字的形体和词语的音义全面联系起来。
成功的识字教学法必须体现汉字本身特有的规律,与该文字的特点、体系相适应。
小学识字教学需要汉字学理论的科学指导也就是说,任何一种识字教学方法都应遵循汉
字学理论的基本原理。
汉字学有传统的汉字学和现代汉字学,我国古代产生了研究汉字结构的“六书”理
论,在传统汉字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所谓“六书”,就是古代人研究了大量汉字后得
出的汉字产生的六种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由于现代汉字形
体的历史演变和解放后的简化汉字,现代运用的许多汉字已经不能用传统的理论来解
释,现代汉字学是从汉字字形的角度,提出了“新六书”说,此外王宁先生根据构件的
组合情况和构件在构件中的功能,从历代汉字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出 11 中构形模式。
汉字数量众多,小学阶段要学习 2500 个汉字,如果一个个地学习和记忆,肯定是
一个繁重的任务,并且效果和质量也不会好,由于汉字其最本质的特征——因义构形,
使汉字成为一个有序的系统,是由有限的具体构字功能的基础部件按照一定的结构模式
组合而成的符号系统。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笔画和构件。现代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
笔画组成构件,构件在构成整字。笔画是汉字最小的结构单位,构件时汉字基本的结构
单位。偏旁和构件一样,都是介于笔画和整字之间的构字单位,偏旁是对会意字、形声
字中表义或表音成分的分析,而构件时对现代汉字内部结构系统分析的结果。部首是具
有字形归类作用的构件。在教学过程中,亦可将汉字进行笔画和构件的演示,使学生较
快的掌握汉字的字形,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和效率。
虽然在汉字学理论在传统和现代有不同的观点,但在小学识字教学中采用传统的
“六书”理论解释汉字基本也没有什么问题,而在运用汉字学理论指导小学识字教学时,
就要有所权衡。

(三)识字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汉语识字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识记汉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有
相应的学习要求。

1.字音
对于生字的读音,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能准确地拼读音节,三要能准确地拼写音节。
在学习字音时,要多读。教师要先范读、领读,学生听读、跟读,然后过渡到学生独立
识读,对于同音字、多音字,要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同时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教师给予必要的辨析和讲解,联系字形、字义的学习,或者同音辨形析义,或者同形辨
音析义,将单个字的读音放在词、句中辨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析。

2.字形

6
对于生字的字形,一是明晰汉字结构,二是弄清字的笔顺,三是了解构造特点,四
是字形书写正确,努力做到端正、整洁、美观。分析生字字形时,教师要讲清汉字方块
特点以及偏旁、部首组合汉字的造字特点。必要时结合具体生字的学习,了解一些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方面的知识,对一些典型的汉字进行拆分,了解其构造特
点,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汉字的了解。

3.字义
对于生字的字义,一是明确生字的基本义、常用义,二是了解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的意思。在辨析字义时,宜将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整体把握,加强组词、造句练习,
在多种语言环境中比较字义的差别,以求得对字义的全面准确的理解。

(四)识字教学的作用与功能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它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文化素质养成和提
高的第一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还关系到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发展他们的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1.识字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和外化形式,而识字教学是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语言积累的过
程,语言可以促进思想的传达和交流,因而语言能力的发展成为思维能力发展的强有力
的刺激力量。拿识记字形来说,学生利用偏旁部首和独体字来分析合体字时,从整体到
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不但便于学生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加快识字的速度,而且能
够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再有,学生对字义的掌握,一般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一义
到多义,从已知到未知,从理解到运用,这都需要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发展了他们的
思维能力。

2.识字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即将汉字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比较顺畅地进行
语言表达。如果学生识字量不足,书面语言就无法得到完满的表达,口头语言也就无法
从书面语言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比如,教学“游”字时,教师一边讲故事,一边在黑板
上逐一写出笔画让学生观察:一个小孩子(子)戴着一顶游泳帽(人),在方形的水池
里游泳。又比如,教学“呆”字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并说出:“一个人张大嘴巴(口),
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是在发呆呀!”这两个实例说明: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引
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揭示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字形、字义的关系,运用形象语言把一个
个抽象的汉字描述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或一段段动听的小故事,有助于使学生在识字的
同时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

7
3.识字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
比如,学“山”字,有人看到它“两岸青山相对出”,有人看到它“五千仞岳上摩
天”;学“水”字,有人听到的是“泉眼无声惜细流”,有人听到的是“浪淘风簸自天
涯”;学“鸣”字,有人说这是“子规夜半犹啼血”,有人说这是“两个黄鹂鸣翠柳”;
对于一个“花”字,伤心的人会说“感时花溅泪”,憔悴的人会说“人比黄花瘦”,健
康的人会说“人面桃花相映红”。这是因为汉字有形象、有色彩、有气味,她赋予了我
们非常宽广的联想、发现、创新的空间。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一个象形字,就是一幅
画;一个会意字,就是一段故事;一个指事字,图文并茂;一个形声字,音像惧备。识
字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去感悟汉字,让他们在和古人的不谋而合中跨越时空去解读一
笔一画的合理、简洁和绝妙,用今天多样的社会文化生活去印证、诠释她的丰韵、博大
和深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力。

4.识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
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是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要内容,识字教学的成功与否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书写习惯的优劣。

5.识字教学有利于学习继承传统文化
在识字教学中,适当讲授汉字字形、构造、造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可以使学生体
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激发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传统文化不
断发扬光大。

(五)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特点
1.识字过程情境化
情境化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
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
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
动。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识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摆在首位,注重学生识字的
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识字的情感作为一种自觉行为。
当学生处在情趣化教学中,便会出现思维异常活跃,情感特别丰富,使他们的身心
上了“一条高速公路”,识字教学效率就达到了最优化。根据低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规
律, 适合创设生动的情境,开展妙趣横生的游戏和活动进行识字教学,让学生以积极的
情趣参与,将生活情境贯穿于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快乐学习。
例:在教学第一册上《汉字家园 1③》
“日、月、水、山、石、田、土”等结构比较
简单的简化了的象形字,教学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上课伊始,教师播放轻松愉快的
音乐,让学生在“红日圆圆,月牙弯弯,河水清清……”这首欢快的旋律中渐渐舒展身
心,集中注意力。然后,教师适当提问,如“同学们有没有见过太阳、月亮、河水……”,
“是什么样子的?”等等,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可播放一段录像:圆圆的太阳光芒

8
四射,弯弯的月亮如一只金色的小船,飘飘荡荡,小溪流的水哗哗地响着,有时还跃出
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小鱼……让学生在欣赏中加深对日、月、水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大胆地展开想象,把课上听到的、看到的,勇敢地说出
来。例如围绕“水”这一自然景物,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想象,或者把它具体
到奔涌不息的长江黄河、浩瀚苍茫的大海,让学生感受到动人心魄的力量;或者把它具
体到山间潺潺的溪流,汩汩的清泉,体验到水的清纯活泼;可以化为瀑布、露珠,让学
生领会到水的淋漓酣畅、活泼跳荡的情景。

2.识字手段趣味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
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
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
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低年级学生虽然有意注意在发展,但占优势的还是无意注意,表现为注意力不稳定,
不持久,容易被新鲜的刺激吸引,常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在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地有选择地运用各种游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以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
(1)游戏识字
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
愿意接受的。”游戏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活动。在游戏中,学生能通过自身积极、主动
的探索与直接动手操作,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智力和能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
点及汉字的构字规律,选择、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趣味盎然的游戏识字活动,是提高识
字效率的有效途径。
例:我们设计的“寻宝游戏”,教师将基本的汉字输入电脑,让学生寻找偏旁或部
件与基本字构成新的生字,如“仓”可以引出“苍、枪、抢”
,“工”可以引出“江、红、
虹、扛”等,谁找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块象征智慧的宝石。再如:我们通过“看电影”
这一游戏来复习学过的汉字。每人发给一张电影票对号入座(同图片相应的小字卡),
每部电影的片名就是要巩固的汉字,根据片名展开联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树”
——松树——一棵挺拔的松树——我们学校的门口有一棵挺拔的松树。
(2)猜字谜识字
儿童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
例:第一册上《汉字家园 1》⑤一课“风”字时,笔者根据字的意义编成字谜,让
学生去猜,去读。谜面编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当学生猜出答案后,兴趣盎然期待再次猜谜。接着教“雨”字时再顺势启发:“谁能给
这个字出一个谜面?”根据自己对雨的认识,很容易地说出了:“千条线,万条线,落
到水里看不见”的字谜。
(3)讲汉字故事
9
“汉字不是僵硬的无生命符号,而是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性格的精灵。”每一个汉字
都有着一个优美的故事,每一个方块字,都散发着奇妙多姿的形象之美。
白的故事
明代才子祝枝山的家里有一个花园。春天到来时,园中牡丹盛开,五色俱全。有一
天祝枝山邀了许多好友前来赏花。并且要大家从各色牡丹花中各选一株,然后评点花中
之魁。一时间众说纷纭,有的说红的,有的说紫的,有的说黄的。可是只有唐伯虎赏而
不言。大家都知道他评花的高手,要他发表高见。唐伯虎微微一笑说:
“百无一是。”大
家听了很愕然,都认为唐伯虎过于狂妄,出言不逊,在这姹紫嫣红之中竟没有一株他看
得上眼的牡丹花。但只有主人祝枝山听了恍然大悟说:“高见!高见!花中自无一是。

其时唐伯虎与祝枝山之言是一个谜,你能揭开这个谜吗?

3.识字方式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
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这句话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外延是和生活相等的,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可以进行语文
学习。识字更不能是单纯的围绕课文进行,而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他们已有
的生活经验,把识字面扩展到他们所接触的广阔的生活空间。
生活既学校,一切知识来源于生活。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
很多汉字: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超市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
汉字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也不失为一个课外延伸的好办
法。如:一开学就把新生的姓名打印出来张贴在墙上,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
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
家中购买物品的包装袋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娃哈哈”、“达能”饼干、“光明”
牛奶、“雕牌”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
啊!把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无形中淡化了学生意识、学习意识,强化
了主体意识、生活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识字愿望。
如在教学《让我们更强壮》一课时,除了书中介绍的体育运动项目之外,发动学生
到操场、社区去认识了解更多体育运动项目,搜集体育运动的图片,然后在班级搞一次
“体育运动知多少”的展示活动。孩子们通过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向全班同学汇报;在
教学《十二月菜》一课时,让学生自己从家里带蔬菜到学校的课桌上展示(请家长事先
把带来的蔬菜贴上标签),然后组织学生参观,认真记住各种蔬菜的名称。把枯燥的识
字教学融于生活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一些本来少见、复杂的字学生也
能轻而易举地记住了;在教学《动物世界》一课时,带学生到附近的动物园参观。在动
物园里,老师对着动物,指导学生自由自在地识字,学生把认识的字都高兴地告诉老师,
这样的生字教学就迎刃而解了。在课后活动中,又举行小宠物会,让学生把自己喜欢动
物照片、图片带到班级来展示、介绍,通过交流动物的特点、习性,学生可以认识更多
字。
10
二、行动研究设计

(一)行动研究的基本理解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由教师或与专家及研究人员
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所强调的参与者就是研究者,诊断与治疗并重、思想与行动相互为用。

一般认为最早提出“行动研究”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库特·勒温,他认为行
动研究是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智慧与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某一事实的一种方
法。
美国学者凯米斯从教育的角度对行动研究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定义,行动研究是有社
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实
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性研究。
行动研究出现在 20 世纪 40 年代在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中,50 年代在教育领域运用,
在国外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一种教师研究和专业成长的方式,由于它可以提高实践研究者
的研究意识及研究者的参与意识,是当前英语国家中小学教师和校长们最常用的研究方
法之一,填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他们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四
个环节。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计划是以大量事实和调查资料为前提,形成研
究者对问题的认识,然后综合有关理论和方法,作出研究计划。行动是第二个环节,即
按照目的和计划行动。考察是第三个环节,主要是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
者特点的考察。反思是第四环节,包括整理和描述,即对观察到的与实施计划有关的各
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描述出研究过程和结果,然后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评价,
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解释,调整下一步行动计划和工作构想。
将行动研究介绍到教育领域的美国学者柯雷(M.Corey)提出,行动研究可分为 5
个步骤:
(1)明确问题
(2)确立解决这个问题的行动目标和过程
(3)按设计行动,对行动做记录和收集资料,以确定目标实现的程度
(4)资料整理,概括出行动与目标之间关系的一般原则
(5)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这些原则
研究过程的循环往复的特点,是由行动研究之改善实务的取向决定的,综合各种观
点,确定了本次的研究过程的步骤:
(1)发现问题
(2)初步文献研究,界定并分析问题
11
(3)拟定初步行动方案
(4)深入文献探讨
(5)分析问题并修正方案
(6)实施行动方案
(7)行动过程中反思
(8)发现问题修正、调整
(9)再实施
(10) 对整个行动研究进行反思
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并不是构建的系统理论,而是解决现实具体问题,促进教师的专
业发展水平,协调同伴互助的学习关系,强化教师的研究意识,促进教学方法的革新、
增进学生学习成效,对于教育整体效能的提升有实质帮助功能。
我国对行动研究有两种综合定义,1、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
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
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2、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
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
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教育领域受到研究者的青睐,主要是行动研究用于教育具有下列优点:
1.运用层次广泛,从学生、班级、学校不同对象和课程、教学、评价不同层面。
2.带动教师的专业发展。相对于专业的理论性研究,行动研究以教师为主体,贴近
教育现实问题,更加适合教师自身的工作特点、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它倡导的教师就
是研究者,更促使教师通过持续的学习和研究提升素质,带动专业发展。
3.促进教育方式的改进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行动研究是字研究中采取改革行动,在
行动中实施研究,兼具研究和改进的功能,对学校教育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改进,在改进
的过程中将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育研究活动一体化,教师得到了发展,学生得以成长,
学校整体教育发展和氛围也随之改变。

(二)明确行动研究的目标
1.近期目标:改进教师的识字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识字教学质量。
2.长期目标:通过开展行动研究,在行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
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通过教师群体间的合作与研讨,培养教师
间的合作意识与协作精神;最终形成良好的校园反思文化和科研氛围。

(三)制定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2008 年 9 月
内容:1.搜集、梳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2.揭示识字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
12
任务:
1.搜集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相关材料,凭借自己的经验,以所教教材为例,梳理
出在识字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2.识字教学现状的自我描述:教龄、教授一二年级课程的时间、自己惯常的所使用
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满意或成功的地方、学生课堂反映、识
字效果等。
3.收集整理自己和同事的科学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不需多选,但要说明原因)
4.共同观看优秀特级教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课堂录像
5.交流优秀教师的识字教学对自己有什么启示是什么,对自己的教学有什么帮助。
第二阶段——2008 年 10 月
内容:设计并讲授识字课例(第一轮)
任务:
1.在前期研究识字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选定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制做课件。
具体步骤:
(1)教师集体研讨,确定有价值的识字教学选题
(2)教师按主题、年级分组。小组成员均就本组主题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自定。
(3)组内交流设计方案,择优选定教师上课,同时在组内,教师采用集体备课方式,
完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
(4)分别在一、二年组进行“同课异构”组内研讨课,邀请教学领导参加。
(5)进行教学反思。自评、互评,教学领导参与评课。
2.进行第一轮授课
3.撰写教学案例。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识字教学设计,充分备课,上课后,对识字
教学过程情况进行自评、同行互评及领导评价,综合意见重新设计教学。在设计中有意
识的体现教育教学理念,将无意识的教学行为转化为意识明确的个人教学思想。
第三阶段——2008 年 11 月
内容:设计并讲授识字课例(第二轮)
任务:
1.上课教师在反思的基础上,重新设计识字教学方案,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的
修改。
2.分一、二年组研讨教学设计,相互提出意见,完善上课教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
3.领导对教学设计给予指导意见。
4.进行第二轮授课
5.比较两轮识字教学情况,进行自评、互评,领导参与评课。
6.撰写教学案例。对第二轮识字教学进行个人与集体的评价与反思,对前后两轮的
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情况、识字效果进行比较,试图从中总结出原来没有意识到的教育
教学问题。

13
三、行动方案的实施

(一)揭示识字教学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遵循“识写分流”、
“多识少写”的识字原则,
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字的认识量。一年级上册会认 329 个,会写 154 个;一年级下册会认
428 个,回写 263 个;二年级上册会认字 428 个,会写 263 个;二年级下册会认 424 个,
会写 286 个。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无论是课程改革的管理者还是实施者,不管是教师还
是学生,从理念到行为,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研究组教师座谈交流,
就目前低年级识字教学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新课标对低年级识字量作大幅度的上调,提出了“识写分流、识多写少、大量诵读、
优化写字”措施。识写分流,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体现了“课
标”在识字上对学生要求的层次性:确保下限,上不封顶。强调“多识”有利于学生尽
早、尽快、尽可能地多地识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
之外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这无论对发展孩子的情感和思维,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
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一些语文课中,首先就是要确立要求明确、定位准确的教学目标。教师都想在 40
分钟内尽可能体现新课程的标准,似乎不这样做就不能显示自己对新课标的领悟,一节
课的教学目标变得缺乏重点,多而杂乱,使一节课变得不知所为。生字没学好就进行形
式多样的练习,如一字组多词,换偏旁组词等。生字卡片在学生眼前一晃而过,就转入
课文的讲授,要求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这样
的课堂教学本末倒置,没有轻重,看不出识字、读书的重点,结果字没学会,书没读好。
因此,在教学中确立教学目标时要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作为一
个整体来考虑,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系列策略自然就会应运而生。这样才能指引我们有
效的教学,给学生更多自由的天空,才是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2.只关注识字任务,忽视教材钻研
艰巨的识字任务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教学的难点。由于教材要求
的识字量大,识字偏难,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了适应“以考定教”的要求 ,
教师不得不在教学过程中要赶进度,完成教材内容的教学,一味关注识字数量,忽视识
字与阅读的关系,有时候明明知道在某个方面的教学做得不够扎实、做得不够深入,也
无暇顾及。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年龄在 6—8 岁左右,活泼好奇、好动好玩、自制力差、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学习目的不明确 ,没有学习自觉性 ,完全是在兴趣的驱使和教
14
师的约束下学习,由于课内没有主动的学习、课外不能及时的巩固 ,造成了“似是而
非”的学习状态,所以学生对学过的汉字“易忘”、
“易混”、
“易错”,不能达到“课标”
的“四会”要求,而教材中生字的复现率低,也就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了隐患。
课标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纲领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依据。它详
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标等。在解读教材时应以课标为依据,以课标的要
求为目的,认真研读课标是教师正确进行教材解读的前提。只有全面熟悉教材,吃透教
材,掌握了教材的技能体系,要实现的目标,才有利于分析、处理教材。教师熟悉了教
材的体系结构和目标定位,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前后照应、整合内容、反复渗透,才能在
教学过程中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地完成教学内容。

3.缺少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标》中提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育学生热爱祖
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
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
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
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学生独立识字的方法不多,能力不强,识字的方法不够多样,
学生思维只局限在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比如: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学生学习生
字的方法比较单一。综合训练要比只抓抄写和默写生字效果好得多,且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识字能力和读写能力。一般可采用朗读、复述、用词造句、说话、写话、课外阅读等
方法,来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字词,识字与写字应该相结合。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识字,即与阅读相结合。识了字,就要让学生认真读书,多读书,并将学到的识字的好
习惯带到课外,不仅培养了识字的能力而且还增加了阅读量。《课标》需要我们确立正
确观念,改变在知识形成过程中传统师生观的影响,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
应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其作用是在教学目标的总框架要求下,通过课
堂的平台,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学习、研究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自主获取、自主
建构、自主发展,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体。学生的识字能力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其自主学
习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地发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
基础。
由于以上的原因 ,造成了识字的教学活动单调枯燥、形式单一;为识字而识字,
把识字与语文教学所追求的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相分离,教学过程不遵循学生年龄
特点,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识字方法识字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通常
以记、读、背、写为主,缺少情节,缺乏情趣,内容枯燥,学生只能机械记忆,一般采
用读、认、写这三种方法去接触汉字。同时完成识字任务长时高耗,需要极大的耐心,
不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学生不感兴趣,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不高,识
字教学的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如何科学有效开展识字教学,成为
一线教师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困惑。
15
(二)确定主体教学方法
研究伊始,我们的想法很简单,认为解决现阶段学校低年级识字课堂教学中存在的
识字方法的单调、低效、与语言环境脱节等问题入手,开始本次研究。在这一阶段,我
们分年级在组里开展研讨课、力图通过对各种不同识字课型的方法研究,提高教师的识
字教学水平,来改善识字教学课堂的现状。这种努力初见成效,规范了识字课的教学常
规,逐步摸索出一些适应不同课型的相应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基本掌握了一般性的教学
程序与教学重点、难点,使识字教学走上轨道。
在设定行动方案的前期收集资料阶段,我们重点分析了“注音识字”
“字理识字”
“集中
识字”
“分散识字”
“韵语识字”等方法的优缺之处,一方面大大拓展了思路,一方面引
发了我们的思考:如何灵活、综合的运用最佳的识字方法,达到最好的识字效果呢?基
于这一想法,研究组教师开始了“根据不同的识字课型选用合适的识字教学方法”的探
讨。
1.字理识字,中国汉字的造字有六书之说,即象形、形声、指事、会意、转注、假
借,大部分汉字用的是前四种。
长春版教材在低年级识字的编排上已突出了这一点,比如把汉字分象形字(山石田
土,日月水火)、形声字(傍膀、蜂峰)、会意字(灭鲜休众森尘)等一定的内在联系进
行编排,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去发
现体会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而不是全
部由老师讲。(教师交流)
在一次听课中,看到一位老师在生字教学过程中坚持引导学生利用汉字的音形义识
字,学习“飘”这个生字时,一位学生就这样发言:“老师,这个是形声字,左表声,
右表义,有风才能飘起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一定的汉字学知识,对汉字的字理
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比如“旦”、“闪”、“集”、、“美”、“本”、“末”、“刃”、“看”等,
为什么“篇简笔”用竹字头,比如“月字旁”是“肉”字的变形,故人体的各部分大多
用月字旁作偏旁,如“脚腿胳膊胃肝肠肾”。(教师交流)
2.字族识字,字族文识字法是在教学中一边学文一边识字,把本字和由之派生出的
字归拢起来,看成一个“族”,把这一族字编进韵文,使生字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
既明字义,又辩清了字形。使学生在学过一族文字后,在头脑中形成了一种识字框架,
形成识字能力。
学习蜻字时,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带“青”字旁的字如“请清情晴睛”等从字音字义
字形方面进行比较识记。我还借鉴编写韵文:“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池
上蜻蜓眨眼睛,它们一同捉害虫。请出专家评一评,庄稼丰收好心情。”
(教师教学经验)
我在字族文教学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①字族相──厢、湘、箱、想、霜 节节车
厢披满霜 手提皮箱回故乡 思又想 湘江正是橘飘香 故乡一定大变样②字族登──蹬、
凳、瞪、橙 铃声响起进课堂 小小板凳排成行 课间休息蹬蹬腿 活动活动精神爽 同学

16
之间有意见 不嚷嚷,不瞪眼 团结友爱是关键 赤橙黄绿青蓝紫 多彩的生活交给你③字
族苗──描、瞄、锚 苗苗学素描 用眼瞄一瞄 小猫玩铁锚 真是太可笑④字族查——喳、
碴、渣 树上喜鹊叫喳喳 肚里无食饿得慌 叼起一块石头碴 把它当作面包渣字族识字
(教师教学经验)
3.用编识字歌和字谜识字。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去挖掘汉字所固有的趣味因
素,对汉字做出富有想象和合乎逻辑的表述让学生在对汉字美的感受中学习汉字。
学习“鲁”字时,我让学生猜字谜:“上面在水中,下面在天空,要问家在哪,老
家在山东。”在学习“才财材”这三个字时,老师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三个字的组成特点,
然后给学生编成这样的识字歌:
“才字能力大,有才闯天下,才字请来贝,财神到了位,
才字靠近木,材料真丰富。”(教师交流)
经过交流以后,确立了第一轮研讨课的主要方法体系:趣味识字和随文识字两大类。
这里所讨论的“趣味识字”是指在识字教学中强调一定要使用游戏、图画联想、动作联
想、字理识字等趣味识字方法提高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在专门的识字课“汉字家园”一
类的课型中使用。而“随文识字”是指在以课文为主要呈现形式的课型中,把识字与阅
读同步,在阅读中识字、加强识字与语言环境的联系,以识字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也需要说明一下,我们不是排斥传统的集中识字方法,这种方法仍然适用于很多识字教
学内容,此次选定的两类主体方法是一个大体的原则。

(三)进入课堂教学阶段(第一轮)
1.阶段工作现状
前期的准备工作,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学领导与研究组教师有目的地对课堂教学
的过程进行了严谨的理性观察和面对面分析、讨论后提出了关于课堂教学方法改进策
略,主要分三步进行:
(1)前期备课阶段。教学领导和上课教师共同讨论教学设计,初步确定教学重点和
教学方法。
(2)课堂教学诊断。一方面是听课教师和教学领导对教学情况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另一方面是上课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
行动策略。
(3)集体交流研讨。教学领导和听课教师分别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提出反馈
意见,共同交流讨论整改措施,进行下一轮的课堂教学。

2.阶段中的思考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活动,其中,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识字教学只有以尊重学生主体发展为立足点,制定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才是
有效的,调动学生的识字愿望,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去主
动识字,体会成功的快乐,才能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让单纯的兴趣变成学生的一种心

17
理满足,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在内力的驱动下乐于接受学习任务,有效调动学生的前认
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课程标准及教学参考书上一再要求低年级识字教学要体现汉字的特点,作到音形义
相结合,要改进识字方法,注重培养识字能力。要求我们的识字教学一定要改变不分重
点、难点一律由老师先教字音、分析字形、讲解字义,再让学生机械抄写的陈旧教法。
(教师座谈)
中国的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它源于象形文字,它凝结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审美
情趣,在汉字中凝结了中华文化在里面。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
中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汉字的音形义的联系有初步的认识,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教师座谈)
我会根据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通常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 72 页,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生:看生字上面的拼音;问一问同学;问一问老师;还可以猜一猜。
师:你们认字的办法真多,那就开始读吧。
从小培养学生自读自疑自解自悟的良好学习习惯,是我们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职
责。过程中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发
现问题,又自己想办法主动去解决问题,这样在学生的心中,所遇到的这个不认识的字
将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远远要比你直接教给他们读要好。就好比医生摸清了病情,
对症下药病好得快的原理差不多。(教师交流)
通过教学领导对第一轮教学情况的评价,给任课教师一周的时间充分反思了自己的
教学效果,大致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问题出在教师们所想的还只限于以往教学经验提示
给他们的教学要点,诸如“汉字结构,笔画,笔顺”等僵硬化的知识方面,随着研究的
不断深入,研究组教师与领导一起座谈,重新审视了研究中的问题,要实现识字教学的
科学有效,实际就是说在相对短的单位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掌握汉字,而且记得扎实、长
久。

(四)确立改进目标
揭示汉字规律、渗透汉字文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养成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是
解决第一轮教学问题的最佳途径。以第一轮教学作为基础,在第二轮课堂教学中要注重
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汉字文化的渗透
在第一轮的教学过程中,以趣味识字和随文识字两大类为主体方法,在教学和反思
中,我们不断遇到一个问题:教师对识字方法的认知程度不同,一部分教师知道要在教
学过程中要运用不同的识字方法,但是由于不能掌握识字方法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
只体现了不同的识字的形式;还有一部分教师原本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教学方法,在识字

18
教学中不愿意改变原有的习惯,千篇一律地教;也有的教师的确做到了多种识字方法的
灵活运用,可是对个别汉字的特点把握不够,课堂上出现了知识点不落实的现象,造成
了新的问题。尤其是让学生编字谜歌,加一加、减一减识记生字时,出现了违背汉字规
律的情况。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开始了汉字学的研究,只有科学地了解了汉字的特点,
掌握汉字的演变规律,准确把握汉字音、形、义方面的关系,才能准确地扎住识字课上
应落实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从而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对识
字方法的研究应立足于汉字研究的基础上,让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而不能只重形式
而舍本逐末。

2.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
通过第一轮的教学情况反映出教师们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新课程理念中关于改变
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思想,造成了课堂的表面繁荣,好像学生能独立分析字形说出了
多种识字方法就把字学会了。这样的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反思:识字教学中我们到底要教
给学生些什么?又能通过识字教学教给学生些什么?
为此,在第二轮授课前,在一二年级的两个班级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时间:2008
年 10 月;调查人数 178 人)

识字途径调查统计表
生活中无意识识字
请 翻 其
学校 借助影 教 查 他
识字 父母 在生活
看 环境 借助某 视媒 他 字 途
途径 教的 中 情景中 人 典 径
书 些物品 体、报
纸、广
告等
所占
20 71 23 32 25 22 32 35 2
百比列

表中显示,学生所识得字主要来自于读书,当然包括课文,其次来自于查字典,也
基本属于课堂教学中培养的学习习惯,再有就是请教他人认识的,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
也不在少数,说明我们的识字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角度考虑,不是把每一个
字统统“教”给学生,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连接。在第一轮的教学中,几位教师为了
达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的研究目的,在教学设计中,给每个生字都设计了相对应的识字
方法,没有选准重点、难点,平均使用力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这
样的课堂教学只是完成了识字任务,是满足不了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学生对生字的音形义充分感悟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想办法记住这个字。课程标准及教学参考书上一再要求低年级识字教学要体现
汉字的特点,作到音形义相结合,要改进识字方法,注重培养识字能力。要求我们的识
19
字教学一定要改变不分重点、难点一律由老师先教字音、分析字形、讲解字义,再让学
生机械抄写的陈旧教法。中国的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它源于象形文字,它凝结了中华
民族几千年来的审美情趣,在汉字中凝结了中华文化在里面。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汉字的音形义的
联系有初步的认识,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五)进入课堂教学阶段(第二轮)
1.阶段工作现状
进入第二轮教学阶段,老师们积累了第一轮教学中识字方法的经验,基于对汉字的
学方面的学习,要求上课教师在这一轮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有三个方面改进
目标的体现。 研究组教师均就本阶段主题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要与第一轮教学近
似的课文,然后组内交流设计方案,同时组内教师集体备课,完善上课教师的教案设计,
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体现汉字文化的渗透和学生自主识字这两方面。

2.阶段中的变化和调整
这一阶段实质是教师在第一轮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设计改进完善后在课堂教
学中进行实践、检验问题解决的方案是否可行。在计划中研究组的每一位教师都要进行
两轮的课堂教学,由于进入期末,两个年段都基本要结束课程,没有更多的课文可以选
择,教学内容受到限制,同时在时间上也是比较紧张,因此调整了行动方案,选择三位
教师上课,教学领导和同组教师听课并记录课堂情况,上课的问题解决后,原本应该是
分组进行的课堂诊断和集体研讨的环节,没有进行。考虑到学校的现实情况:本次研究
是一二年组的教师全部参与,而且所有的语文教师都是班主任,期末,学校工作都处于
收尾,老师们很难集中一个时间停课来研讨,而且教学领导提出大规模的交流未必有好
的效果,所以采取了小组集合的方式,分成三四个讨论组,每次就一种教学设计情况进
行探讨,把涉及到随文识字的三四个老师集中在一起,涉及到字族文识字的几位教师集
中讨论。
在这个阶段还遇到一个困难: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渗透汉字文化,教师们
纷纷开始钻研汉字,在分析汉字,总结汉字规律的过程中试图用一些方法把字的形和义
联系起来,因缺少科学性戛然而止,还有的是涉及到文化的内容只有字理可以挖,文化
应该从哪里体现;还有的是汉字分析与课堂教学脱节,教师明白了字的来源却不知如何
呈现给学生,担心在讲汉字的时候很难保证科学性。教师对汉字的研究的扎实程度是本
阶段教学改进的关键,这一步也体现着教师对学科的理解、对汉字文化的理解,针对这
些问题和矛盾,就要在第二轮上课前给予教师充足的时间深入研究汉字,延迟第二轮上
课的时间,只有在教师的理解后进行教学处理,深入浅出,把深奥的汉字知识以通俗易
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易于学生容易接受。

20
3.课堂的反思与再改进
通过教学领导和听课教师集体反馈对课堂教学进行具体的指导和点评,指出听课中
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1)教学领导在听课中发现一些共性问题:有的教师自身对汉字的理解有困难,在
这轮上课的时候老师自己还没有弄透这个汉字,更顾不上考虑教学方法了,就直接把书
上的汉字解释灌输给学生,没有教学处理的过程,也等于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
养。
(2)有的教师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进行教学,耗费时间长,低年级每篇课文的识字
量都在十几个左右,不可能每个字都挖掘字理,不利于体现教学重点,而且也会影响教
学进度,长此以往,别说提高识字效率,都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在讨论中,年组教师提出建议措施:不能每个字都从字理角度分析,每篇课文选择
一、二个有代表性的,其他的字还是要根据汉字的特点,灵活采用其他的识字方法,不
能因为说要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就字字都渗透,只能是循序渐进,让学生产生
对汉字文化的感知后,逐步积累文化素养,教师只需要从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方向性的引
领,带动其自主学习汉字。
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无论教师采用哪种识字方法进行教学,都可以通过汉字文化
有效化解识字教学中的难点,汉字文化作为识字教学背后的一条主线,明确其本质特征,
我们才能抓住特征更好地开展教学。

21
四、研究结果

(一)学生的成长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是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的重
要动力。激发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识字的动力。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某种程度上突破
了识字的“零阶段”,这里所说的“零阶段”是相对意义而言的,因为学生在入学以前
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在两轮的教学研讨课中,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智
慧,调动了教师的内在能动性,能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教学,采取简笔画
识字、多媒体识字、游戏识字、谜语识字等方法,寓教于乐,同时充分地将学生熟识的
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利用生活经验,以生活为识字背景和舞台,促使学生形成识字
的敏感性和浓厚的兴趣。老师在交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让学生
在识字时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是合适的方法识字,单调冗长的识字过程在学生
浓厚的学习兴趣的牵引中,变得轻松、愉悦,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通过问卷对一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调查:
(调查时间 2008 年 12 月;
调查人数 665 人)

学生觉得上语文课是否有趣
所占 一年级 二年级
百分比 第一轮前 第二轮后 第一轮前 第二轮后
没有意思 4.9 2.6 5.3 2.2
一般 27 9 33.2 14.7
比较有趣 33.3 24.2 35 26.6

有趣 34.8 64.2 26.5 56.5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二轮识字教学课后,一二年级学生对于上语文课的
兴趣都不同程度的改变,班级中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学生比例明显增多,也体现了学生参
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是教师善于动脑,只要教师能利用学生的无意意识获
取知识的特点,巧妙地设计教学方法,就可以改变学生“苦学”、
“厌学”的现象,让学
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和巩固知识,在学习中体会乐趣。(教师反思)

22
2.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因而在培养学习能力时,必须
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面对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习惯形成时期,在了解这个
阶段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水平基础上,采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把识字兴趣的
激发与调动放在识字教学的首位,注重诱发学生的积极性,做到“要我学”为“我要学”

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做到自主学习,才能在识字教学中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串”这个字的时,有学生想到了羊肉串,说出了自己的理解:“我最喜欢吃
羊肉串,那两个‘口’就是羊肉串,那一竖就是串羊肉的竹签,合起来就是‘羊肉串’
的‘串’。”多么形象生动!学生们兴致勃勃,在快乐的笑声中记住了“串”这个生字,
增添了学习兴趣和成就感。(教师交流)
学习“兔”字时,我就曾担心他们会与“免”混淆,有学生就想到了好主意:“老
师‘兔’字的那一点就好像小兔子毛绒绒的短尾巴,有了尾巴的兔子才可爱啊!”这样
的识记的效果更贴近学生兴趣,是学生自主识字的良好体现。(教师交流)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重在导上,学生的学重在法上,教
导有方,才能使学生的学更有效率,潜移默化的把科学思想内化为自己的学法,学习能
力得到提高。在第二轮的方案改进中,老师们意识到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识字教学过
程中的重要作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
变换课堂教学方式,做到少讲、精讲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
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主动、大
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
去交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把课堂教学活动转
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的过程,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从
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

(二)教师的发展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观念由“知道什么”和“知道怎样”组合而成,它是一种主体性、个性化的知识。
教学观念是教师对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教学现象,尤其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
教学生的主体性的认识。这里的教学观念值指的是研究组 14 位教师个人的、微观的教
学观念。教学观念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从而教学观念的改变
是改变教学方式的根本,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个告知和被告知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对
新的教学观念进行行动和实践,获得“知道怎样”的实践知识,以实践知识和效果的融
合来确立自己新的教学观念。通过研究原来存在与汉字本身与教学方法想结合的问题,
过度到如何科学运用识字教学防范同时体现汉字文化性的问题,到后面教师更多的关注
的是如何教给学生,怎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体现了教学观念从知识本身的理解: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转变,简言之,就是关注内容到关注教再到关注学,体现了教

23
师的观念是在行动研究不断循环中逐步深化、升华。

2.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最重要的环节,更是展现教
师教学水平的平台。本次研究从如何科学有效进行小学低年级识字课堂教学为实际问题
出发,通过研究组老师相互讨论、交流、研究及与教学领导座谈的形式,以研讨课的课
堂教学为成果展示,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及形式方法的改变清晰地呈现于眼前,
教师通过对识字教学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与自己的教学经验相结合,再运用
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更为准确的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在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
更为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偏重
于教师的讲解与分析,忽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性的有效调动,改变为关注学生的
认知经验,重点通过教学策略的运用,鼓励和发动学生自己去思考,凸显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
“辛”
“幸”两个字字形相近,字义不同。如果是以常见词出现“辛苦”
“幸福”时,
学生大都能读准确,然而单个字出现时,有其是在选择字填空时出现错误就不在少数了。
以前教学时我也会努力比较,并多次强调要注意的地方,但收效不是很好,在这次研究
中我开始从字的意义上去琢磨,后来发现了两个字的特点:在教学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下
两句话:
“辛苦一点,幸福十分。”
“辛苦短,幸福长。”学生开始会默然,继而踊跃:
“只
要人们肯辛苦劳动,就能过上幸福生活。”
“幸福的生活靠辛勤劳动换来。”我又在“辛”

“幸”上分别标出了“、”和“十”。学生沉思片刻后恍然大悟答道: “‘辛’字上面是
点,就是‘辛苦一点’”;“‘幸’字上面是个‘十’字,就是‘幸福十分’了”。以简单
的两句话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真正达到了理解识记的长效意义,激动与喜悦之情溢于
言表。(教师反思)

3.教师专业知识的增强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如果教师没有
渊博的学科知识,是不可能教出知识丰富的学生。识字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汉字的认
知,然而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大部分教师都是师范院校毕业,根本没有对汉字文化知识
进行过系统的学习,汉字研究离他们的知识经验背景相差太远。教师在传统教学背景下
形成的一些习惯工作方式,这些习惯的方式主要表现为“搬运工式”的教学方式,在这
类方式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简单搬运,即把所要教的知识、
内容从教科书、教参上搬到教案上,然后把教案搬到课堂上,再把教案的内容告诉学生,
一个教学流程就算完成了。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归结于教师对于汉字本身的研究没
有足够的文化基础,每一节的课的教学任务,也不是单纯停留在识字上,还要有写字教
学、朗读指导、语言表达等方面,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去查找文学书、工具书中对字的
解释,即使找到了,也很难消化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对汉文字学书上的内容不能融会贯
通,深入浅出的教给学生。
24
在本次研究中,从前期的资料查找,到后期的教学反思,教师们都是积极地参与、
认真完成,在教学中思考,将自己对汉字新的认识、理解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不同程
度上积累了专业知识、学科知识,以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从理论层次界定问题,看
清楚问题产生的根源,行动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地学习知识、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学习要求。

4.教师研究意识的形成
教师要实现专业化,除掌握必要的学科内容和教学技能之外,还必须要通过系统的
自我研究,成为研究者。而教师所要成为的研究者与理论研究者又是有所区别的。① 行
动研究强调提高教师对自己行动的反思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师在自己的教学
实践中“反思”研究。教师主要进行的研究主要就是通过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
观察、内省、反思与探究来完成的,是以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为目的的研究。通过
参与研究促使教师内在研究意识的形成,其主要表现在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
教师的问题意识体现在教师的专业敏感性,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面对问题,教师才有研究的动机,由问题做牵引去观察发现,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
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验证研究实际效
果。然而教师仅是能够发现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对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思考,缺少了对问
题出现原因的科学的归因分析和理论思考,不可能过渡到问题的深层面的原因。
在本次研究中,从研究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从教学方法的选择到课堂教学的重建,
都充分体现了研究组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教师们开始意识到教育研究的意义从
而使方案的实施更加顺利。

25
五、反 思

反思是行动研究的精髓所在,在研究中“反思”如影随形:研究前是对现实情况的
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现象,形成研究意向;研究中的反思是对过程的反思,行动
研究的研究方法决定了在研究中不断的反思,发现问题,改进研究方法;研究后的反思
是建立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总结在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和研究中发现的新的问题,
在研究前、研究过程中、研究后都需要反思。

(一)识字教学方法应坚持以人为本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提倡以人的主观意识为出发点,重视人的意识所
具的有主动性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让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
识字的愿望。”的第一学段阶段目标。识字教学必须立足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观,用
汉字文化培育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方能体现识字教学的人性化,以学生为中心,相信
学生的潜能,为激发学生的潜能服务,在识字教学中,挖掘汉字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激励
因素,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教师教授识字方法的过程逐渐
转化为学生的识字能力生成内化的凝练,在丰富识字量的同时受到文化的熏陶,提高创
造性的学习欲望,为形成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而奠定下基础。

(二)识字教学应注意阶段性和连续性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不同年段识字的不同要求,小学识字教学的过程,要
注意体现识字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从认识独体字开始,教给学生有
关汉字的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的基本知识和书写汉字的方法;进而学
习合体字,开始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这一阶段识字教学过程中的每一项训练,都
要扎扎实实地进行,不能贪多图快,只考虑达到识字数量的要求,而要在完成识字量的
同时,教给识字方法,为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理论不能千篇一律机械地运用到教育实践之中,每一个教育理论的应用都依据
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行动研究不仅要确定情境中的问题,而且还要具体运用教育理论,
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行动中的有效改变,行动研究的过程不是像其他研究按前期设计的
既定计划按部就班执行的,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策略变通的过程,改变固有的策略,
调整行动研究的步调。这样的行动研究就架起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改变教育
生存环境和重构学校文化,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体制的配合下更好地开展行动研究,促进
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带动当地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反过来,小学教师应该逐
渐摆脱旧有的教育体制的约束,使自己成为行动研究的主体,追求专业自主。
26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从研究的角度审视低年级识字的课堂教学情况,我们可以有信
心地说,低年级学生是具备大量识字潜能的,只要我们掌握汉字音形义相结合的特点,
遵循其认知特点,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将这个年段学生无意识地接触汉字变成有意识
地认字活动。这样,完全有可能突破教材识字量的限制,大大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提高
学生的识字能力,从而实现小学低年级识字“提速”的教学目标。

27
结 语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
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识字教学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
个语文教学的基石。行动研究不是一次性的和万能的,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本次对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研究只是关于识字教学研究的一个阶段过程,笔者只是初步探索
了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课堂教学中一些行之有效教学方法,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
何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体、个性的方法呢?这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展开更多、更好的尝试。学生对汉字的认识、理解是潜移默
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次研究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
变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在第三章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阶段性的结果分析对先前的研
究方案做出了修改和调整,在重建后继续努力改进,表明着对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识字教
学的研究还将继续,朝着促进有效识字的语文教学方向继续前行,相信我们只要执着精
神,就可以体会到天道酬勤的喜悦。

28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佟乐泉,张一清.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2]戴汝潜,谢锡金.汉字教与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许嘉璐.语言文字学及其应用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4]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周立群,庞车养.与新课程同行—语文新课程教学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8]王宁.汉字学概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时学祥.语林趣话[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2.
[10]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1]陈瑶著.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2]宋虎平.行动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4]蔡清田.教育行动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5]曹明海,李洪.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16]叶澜.“新基础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17]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汉字文化教育研究中心.识字教育科学化论文集粹[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18]林清田.教育行动研究[M].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0.

二、期刊论文类
[1]王用衡.对汉字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08.
[2]戴益华.汉字教学的“文化味儿”[J]. 小学教学(语文版),2008,(04).
[3] 胡国梁,毕秀芳.汉字六书与识字教学[J].河北教育,2000,(12).
[4]王宁.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2,(11).
[5]王立英.语文识字教学方法评述[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6]陈燃.反思小学识字教学改革的高原现象[J].江西教育科研,2003,(10).
[7]陈曦.关于汉字教学法研究的思考与探索——兼论利用汉字“字族理论”进行汉字教学[J].汉语
学习,2001,(3).
[8]陈传锋.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2,(1).

29
[9]刘伟.语文识字教学科学方法建构的心理学依据[J].课程·教材·教法,2000,(12).
[10]朱振平.汉字教学疑难辨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3).
[11]海莺.关于教师参与课程行动研究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3,(2).
[12]钟媚.行动研究过程的关键元素计划、实施与反思[J].教师之友,2005(7).
[13]蒲蕊.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J].教学与管理,2006,(3).
[14]顾黄初.儿童识字方法的理论探讨[J].语言文字应用,2003,(1).
[15]季芳.如何在识字教学中关注字义[J].小学教学研究,2004,(7).
[16]张大成,伍新春.语言文字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汉字识字教学的心理实质其规律[J].语言文
字应用,1999,(4).
[17]耿红卫.我国百年汉字识字教学改革述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10).
[18]邬涌菊.识字教学探究[J].语文学刊,2005,(14).
[19]陆伟.创设识字情境 体验识字乐趣[J].教育科研论坛,2006,(6).
[20]胡学慧.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6).
[21]杜雅玲.在新课程理念下搞好识字教学[J].陕西教育,2005,(11).
[22]赵玉娟.课程实施之行动研究初探[D].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05.
[23]徐缨.语文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的构想[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30
附 录

附录一:本研究小组教师构成情况一览表

姓名代号 性别 年龄 工作年限 学历 职称

A 老师 女 35 14 本科 小学高级

B 老师 女 26 4 本科 小学一级

C 老师 女 27 6 本科 小学一级

D 老师 女 39 19 本科 小学高级

E 老师 女 28 7 本科 小学一级

F 老师 女 30 10 本科 小学一级

G 老师 女 28 7 本科 小学一级

H 老师 女 32 11 本科 小学高级

I 老师 女 33 12 本科 小学高级

J 老师 女 36 15 本科 小学高级

K 老师 女 38 17 本科 小学高级

L 老师 女 28 7 本科 小学一级

M 老师 女 40 20 本科 小学高级

N 老师 女 31 9 本科 小学一级

31
后 记

心系教育,心系东北师范大学,在师大求学三年,学得了做人的真知,学到的各位
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三年即将毕业,检验成绩的论文也在写作、修改和完善中。经过了
六次的修改,终于可以交上一份答卷。回想走过的三年硕士生活,我边学习边工作,时
间和精力的有限常常让我置于彷徨和苦闷之中,但是我知道任何时候都不要期望没有付
出的回报。回首三年,看着眼前的论文,有遗憾,有欢喜,但更多的是感激。
感谢我的导师陈旭远教授,他对本文的选题、文章的思路和具体地写作都给予了具
体指导,在我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鼓励,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力量,不仅仅是学业上
如此,导师对我在学业上的严格要求和生活上的关心,让我对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
的人格深感敬佩。难忘恩师,在此,谨向导师致以我最高的敬意和感谢。
感谢长春市绿园小学侯玉芳校长、孟德会校长和徐丹主任,他们对我的研究生的论
文完成提供了无私的帮助,他们的厚爱让我时刻感到温暖,。
感谢我所在研究组的 14 位教师,她们不厌其烦地实践研究方案,反思总结,陪同
我在教学一线走过了近两年的研究历程,她们的帮助给予了我信心和前进的力量。
论文虽然完成,但并没有意味着学习的结束,我将继续在本职工作中继续深入学习、
潜心研究,为成为一名科研型的小学语文教师而努力前行。

李泽蕊
2010 年 3 月

3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