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泰雅族音樂消失沒落了嗎?

文、圖—余錦福

泰雅族傳統音樂已經消失沒落了嗎?若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原住民族音樂與文化經歷了幾
個不同政權洗滌後,已經是瘡痍滿目文化幾乎殆盡,尤其是國民政府遷台以後推行國語運
動不准說方言,造成原住民文化大量失血,而又在這文明的社會,各種音樂已經邁向多元
化、國際化,泰雅族音樂還能保存下來嗎?過去許多專家學者認為泰雅族音樂主要是以二
音、三音組織所構成的旋律,口簧琴的使用、朗誦調唱法等,除此之外,泰雅族沒有其他
的音樂了嗎?這是很多泰雅族人常問的問題。

音樂在原住民族文化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從日據時代開始,便有不少的專家學者投身
於研究中,但是對於分布群廣大的泰雅族,過去他們所蒐集的田野資料,的確有其參考價
值,但也發現許多疏漏之處,因此若擴大面來調查,是否能再收集到更多的音樂資料?筆
者於 2005 年在因緣際會下,接下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民族音樂研究所「泰雅族音樂文化資
源調查」委託計劃,擔任計畫主持人,挑戰這項艱巨的任務,全面著手擴大調查瀕臨失傳
的泰雅族音樂,藉此來說明目前泰雅族音樂現況。

泰雅族音樂現況

泰雅族音樂再現生機

現今時代泰雅族社會文化結構來看,過去政治、宗教、經濟等影響,對於泰雅族音樂的保
存如何,過去專家學者認為,泰雅族文化在原住民族群,消失最為嚴重的一族,多數的泰
雅族人也認為,在現今時代很難再聽到會唱泰雅族傳統歌謠的族人。的確在傳統原住民族
群中,泰雅族因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接觸,使得音樂在形式及內容上產生變化,連帶的
將原本音樂中傳遞歷史文化、生活經驗、祖先遺訓、社會規範、宗教信仰的功能,逐漸流
失,取而代之是基督教音樂與現代流行音樂,是目前普遍的現象。文化的流失確實受到某
程度的影響,但筆者認為音樂在整個文化脈絡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因為這種吟唱方式,仍
然潛藏在族人的記憶中,因此筆者秉持著若沒有親自走訪調查,絕不放棄的決心,文化保
存責無旁貸的信念,開始以各種管道著手調查各部落能唱者,經過數月的部落走訪調查,
出乎意料之外,田調結果包含歌謠、樂器吹奏、樂器製作,與祖靈祭拍攝,共收錄了將近
80 位吟唱者與吹奏者,拍攝田野資料 84 小時,合計 250 首音樂資料,所到之處包含泰雅
族聚落 7 縣 9 鄉 23 個村落。對於此次泰雅族音樂全面蒐羅,突破了人們認為現今泰雅族沒
有太多音樂的想法。

泰雅族音樂死灰復燃

經過本次調查結果,回到前文提到的問題,為什麼現今的泰雅族部落,很難再採集到傳統
音樂?其中有兩個重要因素,過去外來政權對原住民文化的迫害,導致族人放棄祖先所留
存的傳統文化;及基督教傳入後族人對傳統文化漠視與淡忘有關。但經過本次田野調查結
果,有如此驚人的收穫,筆者認為,這和近年來民族主義開放後原住民族意識抬頭有極大
關係,因族人意識到文化的重要與價值,促使了族人再度重新找尋過去的記憶,泰雅族傳
統音樂「魂」才能再次浮現,是本次田野調查收穫最大關鍵。這裡也印證一個事實,當族
人認同自己文化價值時,內在深層的文化生命,就在族人們的記憶中刻劃出來。其次,因
為泰雅族分布廣,過去研究者只選擇某個區域未擴大採集;而且過去也只呈現朗誦歌謠與
口簧琴曲目,但是傳統小調與時下創作、兒歌、祖靈祭歌等,具有族群風格的音樂至今一
直被埋沒,無怪乎多方認為泰雅族沒有什麼音樂。本次的田野調查,全面收集泰雅族各類
音樂如此豐碩,證實了現今泰雅族音樂的多元性、豐富性與存活性。

泰雅族音樂時代產物

泰雅族音樂就如一團山中迷霧,背後蘊藏著矗立山巒、千年老樹及鮮豔的花朵,等待著我
們揭開這神秘的音樂世界。山中所傳來的歌聲,雖然它沒有傲然的合音效果,卻有盎然的
音樂內涵與生命,並承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與生命禮俗,朗誦歌謠以隱喻式、比喻式的深
奧語言,表達出泰雅族音樂內在深層的文學與哲學內涵,小調歌謠刻劃著泰雅族各種真實
的生活故事,及以現代創作手法,融合泰雅古調精神之時下創作歌謠。另外,泰雅族先祖
運用大自然產物,創造出可以傳情與歡樂時的口簧琴樂器,以及象徵勇士之戰績及告慰亡
魂的馘首笛,這種天時、地利、人和多樣貌的音樂型態,是值得我們來發覺。因本文篇幅
之限制,就歌謠部分提出其中 3 類來說明:

古意盎然的「朗誦歌謠」

若從歌唱語言的表現來說,泰雅族的「朗誦歌謠」(Qwas Lmuhuw),可以說是最為豐
富,也是泰雅族歌謠最具代表的傳統演唱方式,雖然不具多樣變化,但有從語言衍生的原
生特質,音樂在整個文化脈絡中,具有整個族群文化的累積與傳遞的重要功能,因為這種
吟唱方式仍然保存在族人的記憶當中,傳遞歷史文化、生活經驗、祖先遺訓、社會規範、
宗教信仰的功能。這種吟唱方式常見主要有兩種:單口唱法(由 1 人來擔任)、對口唱法
(由 2 人或多人相呼應對唱)。歌者依照心中意念隨著語言高低起伏略作變化,以即興方
式敘述宇宙、人類來源、民族來源、傳說故事及遷徙歷史等。

這種朗誦吟唱方式,在所有泰雅族分布區都有這種唱法,但表現方式卻非常不同,就筆者
田調分析,可分成下列區域不同唱法:1.苗栗縣泰安鄉 2.宜蘭縣南澳鄉五塔村 3.台中縣和
平鄉達關村、自由村 4.新竹縣尖石鄉、五豐鄉;桃園縣復興鄉;台中縣和平鄉梨山村;南
投仁愛鄉台北烏來鄉。這類歌謠雖然有相同性質唱法,但旋律上隨著不同歌者有所變化。

上述第 4 小項為泰雅族朗誦歌謠普遍唱法,吟唱的內容,曲目大都偏向遷徙歌與遺訓歌
(勉勵歌)為最多,其次提親歌、見面歌、感恩之歌等。這種歌謠用詞表現來看,有下列
特殊演唱方式:1.吟唱時歌詞有實詞與語助詞相互交替使用,每一單字前、後、中,加不
同之語助詞:例如:吟唱時是 muqaqeri 說話為 mqeri,吟唱時是 kinsalungan 說話為
inlungan 等用詞。2.以地方性習慣用語。3.應用不常用的古字。4.應用譬喻式來描述。族
人吟唱時歌詞中的隱喻性表達,正是此種唱法的一大特徵,我們可以從吟唱當中隱喻反常
性表明他是一種字詞的話語現象。因為要影響一個詞,此隱喻必須擾亂周圍語境網,這種
邏輯偏離意義產生二者之間的關係,讓對方思索箇中意涵,後才可明白其中意思。按照話
語語言學的觀點考察,隱喻會發現它是一由語境行為決定的言語現象。由此得知,在泰雅
族的 Qwas Lumuhuw 隱喻的字詞關聯性,與其話語關聯性是密不可分的。5.引申的意義。
藉助語言所指稱者傳達的東西:如歌唱時用最小孩子的名字,歌者在此自謙之用語。6.反
射的意義。藉助與同一表達的其它意思的聯想所傳達的東西,例如:泰雅語 laxiy usa
makara ki kakulcing mqeway na pakaw,整句在形容泰雅子孫不可以彼此樹敵,製造仇
恨。7.聯想意義:通過與在其它詞的環境內會出現的諸詞的聯想所傳達的東西,如 atu na
agiq 指到達茅草生長的邊緣,agiq 是一種在平原才會看得到的植物,只要看得到有 agiq
分佈的地方,即代表有人煙。泰雅史詩常用 atu na agiq 此句代表泰雅族分布居住的界線,
形容泰雅族後代子孫要像 agiq 一樣不斷繁衍。

載歌載舞的「傳統小調歌謠」

根據民族音樂學家史惟亮先生,於 1966 年到泰雅族部落採集歌謠紀錄,認為泰雅族只有


mi、sol、la 三音旋律,來構組音樂表現型態;但是,筆者近 10 年來的田野採集,發現
5、60 年來泰雅族部落所傳承的小調歌謠,介處於朗誦式歌謠及現代創作歌謠中,一直是
過去學者們所忽略的,族人稱它為 Qwas Khmgan(或 Qawas Binkesal) 「傳統歌謠」,
它屬集體創作與姓名不可考之個人創作,旋律較優美且變化較多,音階組織主要是以小調
式五音音階為主。唱法分為 3 種:1.曲調唱法 2.對唱法 3.領唱與應答唱法。

傳統小調歌謠唱法,其中以「領唱與和應答唱法」最為豐富,歌詞即興變化、配合舞蹈,
這項原則不僅構成一套規則的音樂形式,屬「聯唱式」,就是領唱樂句與答唱樂句,領唱
者唱完一句,答唱者緊跟唱一句的方式,通常領唱樂句較長,答唱樂句較短,這種演唱方
式,也成為泰雅族人根深蒂固的演唱態度與觀念,形成該文化體系下一種獨特的社會行
為,一人領唱之後眾人以不同旋律重複應和。泰雅族是起應之間有階序關係的二元對同心
圓,結構性的組織原則,也表達出整個社會中,強調社會整合與凝聚文化價值的基本期
望,以綿密的環環相
扣。

與時代接軌的「時下創作歌謠」

隨著時代的演進與社會結構的改變,也出現不少膾炙人口的泰雅族「時下創作歌謠」,屬
個人性創作,族人稱它為 Qwas Kinbahan。歌詞非即興,皆事先填好的詞,歌詞內容包含
引用宗教語言及一般敘述民間生活兩種。如:有模仿傳統民謠的創作曲、流行曲調、宗教
曲,這種時代性所帶來的變革,形成多樣性的現代歌謠亦不可忽略之歷史產物。歌謠特徵
以小調式五音音階為主。固定旋律配上固定歌詞;旋律、節奏與音域有擴大的趨勢;有拍
節號與表情符號;大量應用附點節奏表現振奮向前的情緒;強調歌唱技巧與音量變化與豐
富的演唱表情,表演意味更加濃厚。歌詞以描述過去傳統生活,或反映現代社會生活處
境;並以羅馬字拼音呈現,少部分用國語歌詞。

泰雅族音樂不能從既有的社會文化體中抽離,音樂與舞蹈、祭儀和慶典緊密相連,這些環
節構成一個泰雅族音樂脈絡,成為保存音樂遺產時需要重視的基本面向。音樂不僅是音
樂,更是表達族群生命與歷史的底層,最深沉的祖靈之聲,這些被祖靈附身的空氣振動,
呈現出一股從邊緣向中心抗衡的力量,積極的展現泰雅族聲音的價值,舊曲新唱則是以此
為主軸。事實上,創造性的再現,過去是原住民表演藝術的主要方式,向傳統學習被認為
是開創新局的不二法門,而舞台展演活動的興起,也讓我們看到音樂形態在社會變遷之際
的適應過程,更重要的,它真實地反應了泰雅族歌謠在現今時代裡的意義。

結論

一個音樂結構得以延續、傳承與發展,並形成異於其他的獨特風格,是因為它依附於,或
者該說是源自於、生存於某特定文化體系下的長久結果。時代不斷在變,許多傳統文化與
藝術都在消逝中。然而,也正因為時代變得太快、傳統即將被遺忘,因而喚醒了泰雅族人
的族群意識而積極找尋自己的驕傲,不論是傳統歌謠、口簧琴音樂、舞蹈以及傳統祭典,
這些往日光彩都是他們積極在尋回、並且發揚光大的。有了傳統,族群才有了根,才能夠
吸收他族的養分化為己用,文化與藝術也才可以藉由這棵老幹,發出傲人的新枝,更是傳
承泰雅族內在
音樂的表徵。

●余錦福
族名為馬智撒度(泰雅族),美國波士頓音樂學院聲樂碩士、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台灣
神學院音樂學士。曾任玉山神學院總務長,現任玉山神學院專任副教授。研究專長領域包
括泰雅族音樂、賽德克族音樂、阿美族音樂、聲樂等。曾榮獲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原住民
專業人才獎勵「專題研究」及榮獲教育部「著作獎」。曾出版及發表書籍、音樂光碟、論
文及委託計畫案數十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