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文言文閱讀基礎工作紙 配合單元 2 使用

單元 2 文言文閱讀基礎工作紙

袁宏道《觀第五泄記》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得分:___________/91 分

閱讀袁宏道《觀第五泄○
1 記》,然後回答所附問題。

(1) 從山門○
2 右折,得○
3 石徑。數步聞疾雷聲,心悸○
4 。山僧曰:「此瀑聲也。」

(2) 疾趨○
5 ,度○
6 石罅,瀑見。石青削○
7 ,不容寸膚○ 8 ,三面皆郛○
9 立。瀑行青壁間,

撼山掉谷,噴雪直下。怒石橫激如虹,忽捲掣○ 10 折而後注,水態愈偉,山行之極觀也。

(3) 遊人坐欹○
11 巖下望,以面受沫,乍○
12 若披絲,虛空皆緯○
13 。至飛雨瀉崖,而猶不忍

去。

(4) 暮歸,各賦詩。所目○ 14 既奇,思亦變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作何等語○ 15 。時夜已

午○ 16 ,魈○
17 呼虎號之聲,如在牀几間。彼此諦○ 18 觀,鬚眉毛髮,種種皆豎,俱若鬼矣。

注釋

1 泄:浙江方言。瀑布。


2 山門:寺院的大門。這裏指五泄山上五泄寺的大門。


3 得:本義是「得到、獲得」,在這裏解作「有」


4 悸:因害怕而心跳。


5 趨:快步走。


6 度:穿過。


7 青削:青,顏色青綠。削,陡峭如刀削。


8 膚:皮膚。這裏借指附在山石表面的泥土。


9 郛:外城。


10 掣:牽引。


11 欹:傾斜不正。


12 乍:恰好。


13 緯:編織物的橫紗或橫線。


14 目:本義是「眼睛」,為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解作「看見」。


15 何等:疑問詞,相當於「甚麼」、「甚麼樣」。


16 夜已午:指半夜,夜裏十二點前後。


17 魈:傳說中的山間鬼怪。


18 諦:仔細、詳細。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1頁,共8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閱讀基礎工作紙 配合單元 2 使用

篇章探究

1. 指出以下句子中粗體字的意思,把答案寫在橫線上。(8 分)

(1) 數步聞疾雷聲。(第 1 段) 疾:

(2) 疾趨,度石罅,瀑見。
(第 2 段) 見:

(3) 遊人坐欹巖下望,以面受沫。(第 3 段) 受:

(4) 乍若披絲,虛空皆緯。
(第 3 段) 虛:

2. 根據文意,把以下句子譯為白話文。(6 分)

(1) 瀑行青壁間,撼山掉谷。(第 2 段)

(2) 彼此諦觀,鬚眉毛髮。(第 4 段)

3. 作者在文章開首聽到「瀑聲」後感到「心悸」,為何又會「疾趨」?(2 分)當中
可見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2 分)(答案必須是四字詞)

 原因:

 為人:

4. 本文第 2 段從哪些方面描寫第五泄的景色?(2 分)

 第五泄瀑布的山石 A B C D
 第五泄瀑布的外觀 ○ ○ ○ ○
 第五泄瀑布的水勢
 第五泄瀑布的水質

A  B

C D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2頁,共8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閱讀基礎工作紙 配合單元 2 使用

5. 根據第 2 段,作者對第五泄有何評價?當中透露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 分)

作者在第 2 段以「 」一句來總結第五泄的景

色。從這句話可知,作者認為第五泄的景色是 ,他被此地

的景色所 ,並且驚歎 。

6. 根據文章第 3 段,判斷以下陳述,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
0 分。(2 分)

無從
正確 錯誤
判斷
即使瀑布的水沫像雨點那樣飛濺到作者和朋友的面
○ ○ ○
上,他們也不肯離去。

7. 本文第 2 至 3 段運用了層遞法具體描繪第五泄瀑布的景色,試分析文章內容,把答
案填寫在下表內。(5 分)

層遞法 內容分析

由  瀑布的外觀:青綠的 高挺聳立,形成 ,三面緊

到 密相連,如 一樣包裹着瀑布。

 瀑布的水流:湍急猛烈,顏色 ,姿態 。

 瀑布的水沫:起初細如 ,朝着同一方向灑往 ,

後來變成如 。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3頁,共8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閱讀基礎工作紙 配合單元 2 使用

8. 遊人在遊覽第五泄後有甚麼反應?(2 分)

 腦中出現許多奇怪的景象 A B C D
 說不出話來 ○ ○ ○ ○
 聽到鬼哭虎號的聲音
 受到鬼獸驚嚇,直至深夜仍未能入睡
 害怕得連眉毛和頭髮都立起來

A  B 

C  D 

9. 本文運用了多感官描寫,從不同的方面描寫第五泄的特點。試各舉一例說明其效果。
(6 分)

多感官 原文 效果

聽覺

視覺

觸覺

10. 本文作者記述了遊覽第五泄的經過,並描寫了沿途的風光。這種描寫方法是甚麼?
試用兩字詞語寫出答案(2 分),並簡略說明(2 分)。

 法

 說明: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4頁,共8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閱讀基礎工作紙 配合單元 2 使用
比較閱讀

11. 根據單元 2 講讀一《岳陽樓記》及本文,回答以下問題。


(1) 《岳陽樓記》中,范仲淹追求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觀第五泄記》的作
者袁宏道能否做到?試結合文章加以說明。(6 分)

(2) 《岳陽樓記》和《觀第五泄記》都是寫景記事的文章,此二者在語言句式方面
各有甚麼特點?試略加說明。(6 分)

《岳陽樓記》:

《觀第五泄記》:

古漢語知識

12. 試把以下附着重號的通假字所替代的本字寫在橫線上。(5 分)
(1) 皆陽應曰:「諾。」(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事》)
(2) 每至是日,傾城闔戶,連臂而至。(袁宏道《虎丘記》)
(3) 逝將去汝,適彼樂土。(《詩經‧碩鼠》)
(4) 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司馬遷《史記‧項羽本
紀》)
(5) 雲銷雨霽,彩徹區明。(王勃《滕王閣序》)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5頁,共8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閱讀基礎工作紙 配合單元 2 使用

13.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把答案寫在橫線上。(5 分)

(1)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已:

(2) 斷頭置城上,顏色不少變。(歐陽修《五人墓碑記》) 少:

(3)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詩經‧衞風‧氓》) 乘:

(4) 毋妄言,族矣。(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族:

(5) 而性浮薄,後進文章無可意者。
(《舊唐書‧白居易傳》) 可:

14. 判斷以下句子中「夫」的詞性,在適當的空格內加✓。(5 分)
(1) 天敗楚也夫?(《左傳‧成公十六年》)
 代詞  助詞

(2)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論語‧先進》)
 代詞  助詞
(3) 且夫不好問者,由心不能虛也。(劉開《問說》)
 代詞  助詞
(4) 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左傳‧子產論尹何為邑》)
 代詞  助詞
(5) 仁夫!公子重耳。(《禮記‧檀公下》)
 代詞  助詞

15. 試指出以下句子中「其」的意義,把答案寫在後面的橫線上。(5 分)
(1) 回也不改其樂。(《論語‧雍也》)
(2) 先生其此類乎?(馬中錫《中山狼傳》)
(3)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4)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5) 其或未能處置,即且給公驗。(封演《封氏聞見記》)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6頁,共8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閱讀基礎工作紙 配合單元 2 使用

16. 在「既歸竹窗下,則山妻稚子,作筍蕨,供麥飯,欣然一飽。」(羅大經《山靜日
長》)一句中,以下哪些有關「然」字的意義和用法的陳述是正確的?(2 分)

 「然」在句中作代詞

 「然」在句中作助詞

 可譯為「那樣」

 可譯為「……的樣子」

A  A B C D

B  ○ ○ ○ ○

C 

D 

17. 試判斷以下句子中「然」的詞性,把代表正確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在横線上。(4 分)

A 連詞 B 代詞 C 助詞

(1) 不然,籍何以至此?(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2) 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孟子‧緣木求魚》)
(3) 公拆襖,出珠授之,封識宛然。(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事》)

(4) 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之信然。
(《三國志‧隆中對》)

18. 辨析「而」字在以下句子中分別表示甚麼關係,把正確答案的代表字母寫在橫線上。
(5 分)

A 並列關係 B 轉折關係 C 承接關係


D 假設關係 E 遞進關係

(1) 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
(2) 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3) 夫諸侯而驕人則失其國。(司馬遷《史記‧魏世家》)
(4) 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墨子‧公輪》)
(5) 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7頁,共8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閱讀基礎工作紙 配合單元 2 使用

19. 試分辨下面的句子是否屬於判斷句,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5 分)

句子 是 否

(1) 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資政通鑑‧赤壁之戰》) ○ ○

(2) 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左傳‧蹇叔哭師》) ○ ○

(3) 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荀子‧議兵》) ○ ○

(4) 此非曹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蘇軾《前赤壁賦》) ○ ○
(5) 十人而事一人者,寧力不勝、智不若耶?(《戰國策‧魯仲
○ ○
連義不帝秦》)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8頁,共8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