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試題庫(文言指定篇章試題) 卷一 閱讀能力

試題庫(文言指定篇章試題)

杜甫《登樓》
248. 以下引文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試指出其中一種。
(1 分)又這種修辭手法對抒發情
感有何效果?試略加說明。(2 分)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杜甫《登樓》)

 修辭手法:對偶(1 分)

 效果:引文中「北極朝廷」對「西山寇盜」
,「終不改」對「莫相侵」
,字數相同,

詞性亦相同。運用對偶手法使詩句讀來字字鏗鏘,加強作者認為唐代國運不變的堅

定語氣(2 分)。
其他答案:
借喻(1 分);以北極星比喻唐室政權穩定不變,突出作者認為唐代國運不變的堅定
語氣(2 分)。

249. 試以杜甫《登樓》為例,從句式、對仗及押韻三方面,說明近體詩的體制。(4 分)

 句式:八句,每句七言(1 分)

 對仗:頷聯「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及頸聯「北極朝廷終不改,西

山寇盜莫相侵」都是對偶句,符合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的體制特色。(1.5 分)

 押韻:第一、二、四、六、八句的「心」、「臨」、「今」、「侵」、「吟」押平聲韻,

符合律詩偶句押韻、一韻到底的體制特點。(1.5 分)

250. 杜甫《登樓》是一首七言律詩,試根據本詩,說明古詩對仗的特點及作用。(4 分)

 特點:律詩非常講究格律,其中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
(1 分)杜甫《登樓》中頷

聯「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和頸聯「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

侵」都是對仗句。頷聯的「錦江」對「玉壘」,「春色」對「浮雲」,「來」對「變」,

「天地」對「古今」
;頸聯的「北極」對「西山」
,「朝廷」對「寇盜」
,「終」對「莫」

「不改」對「相侵」。當中的名詞、動詞、形容詞等詞性一致,句式也相同。(2 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1 頁,共 8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試題庫(文言指定篇章試題) 卷一 閱讀能力

 作用:能使句子具有形式上的整齊美,而且閱讀起來鏗鏘有力,琅琅上口,增強

節奏感。(1 分)

251. 根據杜甫《登樓》一詩,回答問題。

(1) 以下引文運用了甚麼修辭手法?(1 分)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杜甫《登樓》)
A B C D
A 借代
○ ○  ○
B 誇張

C 映襯

D 對偶

(2) 承上題,
「萬方多難此登臨」指的是甚麼?(2 分)
「萬方多難此登臨」指的是當時發生的幾件大事,當朝受着外憂室患的擔

憂,包括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唐代宗寵信宦官 和吐蕃入侵,在這個時刻

詩人登上高樓,眺望遠方。(2 分)

252. 試分析杜甫《登樓》一詩各聯的內容大意。(4 分)
 首聯:寫詩人身處異鄉,在春天登樓遠眺,感懷國家正值多難之時。(1 分)

 頷聯:寫詩人登樓所見的景物,從景物中流露對時局的關心和憂慮。(1 分)

 頸聯:寫詩人從登樓時所想,議論天下大勢、表明忠於國家的情懷。(1 分)

 尾聯:詩人就眼前所見所感,表達報國無門的憂憤。(1 分)

253. 根據杜甫《登樓》首兩聯,詩人從甚麼角度描寫眼前的景物?試簡略說明。(4 分)
 角度:杜甫從空間的遠近高低角度描寫眼前的景物。(1 分)

 說明:
「花近高樓傷客心」及「錦江春色來天地」均為俯視之景(1 分)
,前者寫

樓台之前繁花盛放,一片生機之近景,後者就寫錦江流水及蓬勃春色從天地邊際湧

來之遠景(1 分)
。「玉壘浮雲變古今」則從仰視角度出玉壘山上的浮雲變幻不定。
(1

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2 頁,共 8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試題庫(文言指定篇章試題) 卷一 閱讀能力
254. 杜甫《登樓》「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一句,反映了甚麼史實?試結
合寫作背景,加以說明。(2 分)
「錦江春色來天地」反映了當時唐室收復長安,代宗復位,大唐一片好景。(1 分)

「玉壘浮雲變古今」則是寄寓當時吐藩再次入侵,代宗寵信宦官,治國無方,國家

仍然動盪不安(1 分)。

255. 杜甫《登樓》「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一句,運用了哪種抒情手法?
(1 分)詩人又抒發了甚麼感情?(2 分)

 抒情手法: 借 景 抒 情 (答案須是四字詞)(1 分)

 感情:以錦江的春色抒發自己對唐室收復長安的期盼,又寫玉壘山上的浮雲

飄忽,感歎世事興衰的變幻不定。(2 分)

256. 杜甫詩被稱為「詩史」,試以《登樓》首兩聯為例,扼要說明。(4 分)
杜甫詩作常將個人情懷寄寓在現實時事中,故人稱杜甫詩為「詩史」。(1 分)

《登樓》第三句「錦江春色」承接第一句「花近高樓」,寫春回大地,象徵唐

室收復長安,一片好景。第四句「玉壘浮雲」指玉壘山上的浮雲飄忽無常,

猶如古今世事興衰的風雲變幻。(2 分)在現實中,唐室雖能收復長安,卻受

到外族入侵、代宗治國無方等問題困擾。杜甫在眼前景物中寄寓了對當之局

勢的感慨。
(1 分)

257. 杜甫《登樓》
「西山寇盜莫相侵」一句,呼應了詩中的哪一個詩句?試略加說明。
(2
分)
 引文呼應了:(1 分)
A 花近高樓傷客心 A B C D
B 萬方多難此登臨 ○ ● ○ ○
C 玉壘浮雲變古今
D 北極朝廷終不改

 說明:「西山寇盜」指吐蕃,外族入侵唐室,導致萬方多難的實際處境。(1 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3 頁,共 8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試題庫(文言指定篇章試題) 卷一 閱讀能力

258. 杜甫在《登樓》中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如何通過這抒情手法來抒發個人情
懷?試引用詩句加以說明。(4 分)
杜甫以眼前景物寄寓對時局感慨。「花近高樓傷客心」一句以繁花茂盛之景反映唐

室從吐藩手上收復長安,由危轉安的情況。
(1 分)
「錦江春色來天地」一句既寫春

回大地,亦象徵了唐室收復長安的一片好景。(1 分)最後「玉壘浮雲變古今」中

的「玉壘浮雲」指古今世事興衰變幻,抒發了杜甫對當前國事多難及自身漂泊流離

的悲歎。
(2 分)

259. 以下是一則分析杜甫《登樓》結構特色的文字,試填寫相關內容在橫線上,或塗滿
與答案相應的圓圈。(3 分)
杜甫《登樓》一詩內容前後照應,當中天地春來與「 花近高樓(0.5 分)」

照應,古今浮雲與「 萬方多難(0.5 分)」照應。此外,又以「 北極朝廷(0.5

分)
」和「西山寇盜」作對比,表達杜甫對國運及朝廷的 堅定信心(0.5 分)
,又

A 身處異鄉、風雲色變 ○

B 景色依舊、英雄遲暮 ○
隱含對 (1 分)的擔憂。
C 寇亂侵擾、興亡難料 ●

D 貧病交加、懷才不遇 ○

260. 試根據杜甫《登樓》一詩,判斷以下陳述,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每題限選一個
答案,多選者 0 分。(4 分)
正確 錯誤 無從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一句: 判斷
(1) 對仗工整,字數相同、詞性相對。 ● ○ ○
(2) 描述浮雲多變,象徵唐代國祚不長,詩人雖有濟世之心, ○ ● ○
但卻報國無路。

答案分析:(4 分,每分題 2 分;每題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 0 分。)


(1) 正確。引文是工整的對偶句,字數相同,詞性相對。 「錦江」對「玉壘」
;「春色」
對「浮雲」;「來」對「變」;「天地」對「古今」,不但詞性相對,地名也相對。
故陳述正確。
(2) 錯誤。詩中浮雲多變,象徵世事變遷不定,政權興亡更替無常,並不是象徵唐代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4 頁,共 8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試題庫(文言指定篇章試題) 卷一 閱讀能力
國祚不長。故陳述錯誤。

261. 杜甫《登樓》「北極朝廷終不改」中,
「北極朝廷」指的是甚麼?這句表現了詩人甚
麼信念?(2 分)
 「北極朝廷」指:唐朝政權。
(1 分)

 信念:杜甫認為唐室朝廷如北極一般穩固、絕不動搖的堅定。(1 分)

262. 綜合杜甫《登樓》全詩,詩人對唐代宗的感情是怎樣的?試以一個四字詞語概括。
(2 分)
悲 憤 交 織 (答案須是四字詞)

(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263. 杜甫《登樓》「日暮聊為《梁甫吟》」一句,運用了甚麼修辭手法?試指出其中一種。
(1 分)又詩人藉此抒發了甚麼感情。(2 分)
 修辭手法:用典(1 分)

 感情:引句借用《三國志》記載諸葛亮喜歡誦讀《梁甫吟》一事,寄寓杜甫對諸

葛亮的仰慕(1 分)及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1 分)。


其他答案:
象徵(1 分);杜甫以「日暮」象徵自己年華老去,自己已經垂暮之年卻空懷濟世之
心,苦無報國的機會。(2 分)

264. 有言杜甫《登樓》用字千錘百煉。試以下面引文為例,說明用字精煉如何能加強抒
情效果。(3 分)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杜甫《登樓》)

「北極朝廷終不改」的「終」字(0.5 分),有肯定的意思,表達了杜甫對唐室國

祚長存的祝願(1 分)。「西山寇盜莫相侵」的「莫」字(0.5 分),有力地表達對

吐藩的警誡、流露憤慨之情(1 分)。

265. 杜甫《登樓》一詩同時運用了興、比、賦三種寫作手法。試綜合全詩,略加說明。
(4 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5 頁,共 8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試題庫(文言指定篇章試題) 卷一 閱讀能力

杜甫在登樓時,因看到眼前繁花和高樓而興起個人作客異鄉的「傷」。(1 分)此

外,杜甫描寫登樓所見之景時,隱含比喻,以浮雲幻變不定,比喻當時局勢之變

幻;以北極星居天正中,比喻大唐國運不改的堅定。(1 分)最後,從景物聯繫到

現實中國事危難的時局,直陳其事。(1 分)全詩表現出杜甫關切時事,憂國憂民,

悲天憫人的情懷。(1 分)

266. 試圈出以下詩句中最能表達詩人心情及展現氣氛的一個字(1 分)
,並略加說明。
(2
分)
 圈出的字是:(1 分)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杜甫《登樓》)

 說明:
「傷」字點出杜甫身處異鄉,感懷國家正值多難之時(1 分)
,他既對國家

多難的感「傷」,亦對自身處境,懷才不遇,不為朝廷所用而「傷」感(1 分)。

267. 試比較以下兩句詩運用了哪種相同的修辭手法(1 分),並指出其表達的情感。(4


分)
甲 「日暮聊為《梁甫吟》。」(杜甫《登樓》)
乙 「王孫自可留。」(王維《山居秋暝》)

 修辭手法: 用 典 (答案須是兩字詞)(1 分)

 抒發感情:

甲句:運用《三國志》記諸葛亮隱居時「好為《梁甫吟》」的典故,寄託杜甫對諸

葛亮的仰慕,並流露個人懷才不遇的感慨。(2 分)

乙句:反用《楚辭‧招隱士》
「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一典,王維認為「山

中」比「朝中」潔淨純樸,寧可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嚮往歸隱。(2 分)

268. 杜甫在《登樓》中表現的個人情懷,與范仲淹《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相似嗎?試加以說明。(6 分)
相似。
(1 分)二人同是抱持愛國憂民的入世情懷。
《登樓》寫杜甫登樓後望見春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6 頁,共 8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試題庫(文言指定篇章試題) 卷一 閱讀能力

大地的景象,生起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帶出國事艱危、外族入侵的感慨,並藉劉後

主、諸葛亮的典故,諷諭唐代宗治國無方,自己卻空有濟世之心,報國無路。(2

分)《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達了范仲淹的抱負是

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先擔憂,在天下人享樂之後才享樂。(2 分)兩人的思想同樣入

世,為國家貢獻。
(1 分)

269. 根據杜甫《登樓》與李白《月下獨酌》,試分述杜甫與李白所展現的襟懷。(4 分)
《登樓》:杜甫登樓望後見春來大地的景象,生起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帶出因國

事艱危、外族入侵而生的感慨,並藉劉後主、諸葛亮的典故,諷諭唐代宗治國無方,

自己空有濟世之心,報國無路。(2 分)

《月下獨酌》:李白在月下獨酌,借酒消愁,後與月、影共飲共舞,藉以抒發個

人懷才不遇、抑鬱孤獨的情懷,但又決不為愁思所縛,追求逍遙自由的境界。(2

分)

270. 試比較以下兩個詩句運用哪種相同的修辭手法,並指出其表達情感的效果。(5 分)
甲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杜甫《登樓》)
乙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
 修辭手法:對偶(1 分)
 表達效果:
甲句:「錦江」對「玉壘」,「春色」對「浮雲」,「來」對「變」,「天地」對

「古今」;當中的名詞、動詞、形容詞等詞性一致,句式也相同。這句對偶句讀起

來鏗鏘有致,加強作者認為唐代國運不變的堅定語氣。(2 分)

乙句:
「我歌」對「我舞」
;「月徘徊」對「影零亂」
,字數及詞性相對。這句對偶句

讀起來鏗鏘有致,表面反映了作者能與月和影隨歌起舞而喜悅,其實是強化了作者

內心的孤寂。(2 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7 頁,共 8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試題庫(文言指定篇章試題) 卷一 閱讀能力

271. 試比較杜甫《登樓》 、王維《山居秋暝》及李白《月下獨酌》三首詩作的體制。


(10
分)(每項 1 分)
杜甫《登樓》 王維《山居秋暝》 李白《月下獨酌》

形式  七言律詩  五言律詩 五言古體詩

句數  全詩八句 全詩八句  全詩十四句

字數  每句七字 每句五字  每句五字

 頷聯及頸聯 頷聯及頸聯 第五及六句、九及十


對仗
句、十一及十二句
 心、臨、今、侵、  秋、流、舟、留  親、人、身、春 ;
韻腳
吟 亂、散、漢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8 頁,共 8 頁 © 2016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