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第 35卷第 1期  井 冈 山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学版 )
  VOI
.35 N0.1
 
201 4年 1月  Jour
nal
 of
 Ji
nggangshan 
Uni
ver
sit
y(Soci
al
 Sci
ences)
  Jan.2014 

文章编号 :
167
4—81
07(
201
4)O1
-00
93—0
6 

琴与魏晋士人的儒道情怀和生命体验 
彭  晖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 院 ,江西 吉安 3
430
09)
 

摘 要 :魏晋 时期 ,士人尊琴爱琴蔚 然成 风,琴不仅在魏晋士人 的 日常生活和诗赋 中有 着独特 的地位和 


意义,而且成为士人生命 境界 的一种表征 ,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琴作 为魏晋士人怡情养性、寄情抒 怀的 
生命 活动 方式之一 ,承载 了士人的思想情怀和 审美情趣 ,由此而形成 的琴 文化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 
部 分。
 
关键词 :琴 ;
魏晋士人 ;
生命活动 ;
儒道 思想 
中图分类号 :1
206.
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39
69/
j.i
ssn
.167
4—81
07.
201
4.01
.01
6 

琴作为中国最古老、
最具生命力 的乐器 ,
以其  众多史料表明魏晋士人钟爱琴且善弹琴 :
 
独特 的艺术魅 力 、空灵 的哲学 意蕴 和深厚 的文化  (阮瞻 )善 弹琴 ,
人 闻其 能 ,多往 求 听 ,不 问贵 
底蕴为中国历代文人雅士所推崇 。它在中国传统  贱 长幼 ,皆为弹之 。 (
《晋 书 ・
阮 瞻传》)
 ]P
(1
36
0)
 
文 化 中是 “八音 之 首 ”,“贯 众乐 之长 ,统 大 雅之  (
孙 登 )清静 无 为 ,好 读 易弹 琴 ,颓 然 自得 ,观 
尊”,
“乃 中国圣人治世之音 。
君子修养之物”
。尤其  其风神 ,
若游六合之 外者。(
《晋书・
孙登别传》)
 
是魏晋时期 。
琴摆脱了匠人之气 ,
成为当时士人倾  (
戴安道)
少有文艺 ,
善鼓琴。太宰武陵王唏,
 
心赏爱的乐器 。这时的士人将琴作为其怡情养性  闻其 能琴 ,
使人 召焉 。逵对使 者 前 ,
打 破琴 日 :
“戴 
的生命活动方式之一 。并操着这一“通神 明之德 ,
  安道不能为王侯伶人。”( 《晋 书・ 戴逵传》)  
合天地之和”
的神器 ,
或抱琴行吟, 或弦歌而治 ,以  (
陶 渊 明)
性 不 解 音 ,而 蓄 素 琴 一 张 ,弦徽 不 
达到其“
达则兼济天下 ,
穷则独善其身”
的 目的。于  具,
每 朋 酒之会 ,则抚 而和之 ,日 :
“但识 琴 中趣 ,
何 
是,
琴不仅是-
-I'

]艺术 ,
更成为一种生命境界的表  劳弦上声。”尝有诗云: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 
征 .对后 世古 琴艺 术 的发 展 以及 文人 的生活 方式  书。”又云:
“乐琴书以消忧。”
(《晋 书・
陶潜传》
) 
产生 了深 远 的影 响 。中 国文人 与琴 的这种 不 解之  北宋朱长文《
琴史》云 :
“(阮籍)
尤嗜酒 、
能啸 、
 
缘几 乎贯 穿 了 中国几 千年 的文 明史 。文人 的思想  善 弹琴 ,
当其得 意 ,
忽忘 形骸 ,
时人 以为 痴 。”又 云 :
 
情怀和审美情趣直接渗透到古琴之中,从而使琴  “王 同令 嵇 绍操 琴 ,
绍 推 不 受 ,日 :‘岂可操 执 丝 竹 
乐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 ,
私宴 ,
所不敢辞也。 ”’
又 
云:
“王谢诸俊皆好声乐 ,太傅作相,虽瞢丧不废 

、 琴与魏晋士人 的生命 体验 


乐。逸少尝云:‘
年在桑榆 ,
正赖丝竹陶写 。其于琴 

一)士 无故不 彻琴 瑟  也。
孰谓不能?”’

2]
 
魏晋时代 ,
士人与琴如影随形 ,
并至于心物相  据《
三 国志》、
《世说新语》、
《晋书》
传志等史料 
契的境界 。尤其是建安七子、
竹林七贤、
西晋二十  作出的初步统计 ,
曹魏两晋 2
00余年历史中,
史籍 
四友等人 .他们是魏晋时代 的社会风尚与精神风  中有 姓名 可 考 的知音 、爱乐 、解律 之 士 多达 1
40 
貌的杰出代表 。
因此他们对琴的爱好 ,
可以说影响  人,
善操琴者 3
O余人 。
文学作 品中,
仅出现琴或与 
了当时整个社会爱琴之风的盛行 。
  琴相关的诗歌 ,
就有 1
60多首 。
[ 
](
嘣 当时士人爱琴 
收稿 日期 :
201
3—0
9—1
7 
作者简介 :
彭 晖(
1971
一),
女,江西 吉安人 ,
副教授 ,
主要从 事语 文教育研究。
 
井 冈山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第 35卷 

解音 。
风气之盛 .自魏晋之际而至整个南北朝时期  也 。文 学与 音乐 于是 遂 同为人 生艺 术之一 部 分 ,
而 
始终未衰。北宋朱长文《 琴史 》
说“晋宋 (
刘宋 )
之  可 以相提 并论 。”f
6]
(P
z9
8)
作 为音乐 的演 奏乐 器 之一 ,
 
间,缙绅犹多解音律 ,
盖承汉魏嵇 (康)蔡 (邕)
之  “琴 ”同文 学 一样 都 是 抒 发性 灵 、
表 现 自我 的 一种 
余,
风流未远。”
琴 己经深深地融人到魏晋士人的  文化 象征 符号 ,而成为 人生 艺术 的 内容之 一 。魏晋 
生活 中,
并成为其特有的生命艺术表达方式 ,
他们  士人 与琴 有 着 密切 的联 系 。在 魏 晋 时期 诗 赋 中 ,
 
弹琴 自娱 ,听琴赋诗 ,以琴会友 ,借琴消忧甚至以  “
琴”的身影频频 出现 .
并 以其独特的魅力极大地 
琴 吊唁 ,
以此 表现 自己的人格 风 流和精 神气 度 。
  影 响 了魏晋 时期 诗赋 的审 美意境 。
 
王子 猷 、子敬俱 病 笃 ,而子敬 先 亡。子 猷 问左  “竹林七贤” 之一的阮籍 , 本来对“ 王业 ” 抱有 
右:
“何以都不闻消息?
此 已丧矣!
”便 索舆来奔丧,
  极 大 的热情 ,期 望建 功立业 ,
扬 名后 世 。但 由于 司 
都 不 哭。子 敬素好 琴 。
便径入 坐灵床 上 ,
取 子敬 琴  马 氏集 团 和曹 氏集 团的相 互倾 轧 。
政 局 日趋 恶化 .
 
弹 ,弦既不入 调 。
掷 地 云 :“子敬 !
子 敬 !人 琴俱 亡 。”
  这 让他 内心 中感 到 巨大 的压力 ,
加 上“典 午之 变 ”,
 

《世说新语 ・ 伤逝》)
 ](
 )  司马 懿大肆 诛杀 名 士 ,因此 .
生 死之 忧始终 不 释 于 
从 这则 故事 中可 以看 出 ,
东 晋 名士 王徽 之 (
子  怀 。为 了躲 避祸 害 ,
阮籍佯 狂 嗜酒 ,VI
不 臧否 人物 。
 
猷)和王献 之( 子敬) 喜爱古琴几乎到 了生死难弃 ,   他表面上放浪形骸 、 任诞潇洒 ,其实 内心充满 了极 
须 臾难 离的 地步 。因“子敬 素爱 琴 ”,
所 以子猷 才会  度 的焦虑 、
痛苦 、
伤感 、
恐惧 和忧 郁 。
在理 想 与现 实 
以抚 琴这 种 极为独 特 的方式 来 吊唁 子敬 ,他想 通  的 巨大反差 中 ,
阮籍 选择 了与诗 、
酒、琴 为伴 ,
并 在 
过琴声来传达对子敬的依依深情,但万万没想到  咏诗 、饮酒 和弹 琴 中排遣其 胸 中之块 垒 .
宣泄 心 中 
自己却 因过 度 的悲 伤 而“弦不入 调 ”。在他 看来 琴  之忧思。
他在《咏怀诗》
首篇中写道 :
“夜 中不能寐 ,
 
是 有 灵性 的 ,
琴 随着子 敬 的亡故 而亡 故 。没有 了灵  起坐弹鸣琴 ,
薄帷鉴明月 ,
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 
魂 的 琴 弦 自然 是 “
不 调 ”的 。人亡 琴 亡 .
人 琴 俱亡 !
  野, 翔鸟呜北林 。徘徊将何见, 忧思独伤心 。” 诗中 
琴 是子 敬生 命 中不可 或缺 的一部 分 。
  充 满 了孤独 苦 闷 的情 绪 .表现 了个 人无 法 获得 自 
在魏晋士人当中。 嵇康可谓是琴艺高手。 嵇康  由,
理想不能实现 的悲哀 。其《咏怀诗》
之 四十七 
曾作 了一篇三千字 的《琴赋》,
文 中 自述 “
少好音  云:
“生命辰安在 ,
忧戚涕沾襟。高鸟翔山冈, 燕雀 
声,
长而玩之。以为物有盛衰 ,
而此无变 ;
滋味有  栖下林 。
青云蔽前庭 ,
素琴凄我心。
崇山有鸣鹤 ,
岂 
厌,
m 此  倦 。可以导 养福 气 ,
宣 和情 志 ,
处穷 独而  可相追寻。” 诗 中充满了对生命 的慨叹 , “
素琴” 更 
不闷者 ,
莫 近于 音声 也 。”[
 ]
 ’他 在 《与 山巨 源绝  是营 造 了一种凄 清 的情境 ,“
忧 思 ”之情 弥漫 全诗 。
 
交书》中也曾说 : “今但愿……。浊酒一杯 , 弹琴一  因为 “忧 思 ”,
所 以抚 琴 以忘 忧 ,寄情 于琴 ,
宣 泄 内 
曲,此愿 毕矣 。”l
 
5l
(啊 
而他 临终 前所 弹奏 的那 曲摄  心 的孤寂 和忧 思 。阮籍 正是在 诗歌 中 ,
用琴来 寄 托 
人心魄的《广陵散》,
也给后人 留下 了魏晋风度 的  他 的情思 ,
用琴 来达 到 “忘忧 ”的 目的 .
琴 不仅 是 诗 
绝 唱。这悲壮惨烈 的一幕多少年来一直让人感  人在诗歌 中抒发心志的一种表现手段 .而且还极 
慨不 已。《
晋书 ・
嵇康传》中记载了有关嵇康临刑  大地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钟嵘《
诗品》
评论说 :
“《咏 
索琴之事 :
“康将刑东市 ,……顾视 E
t影 .索琴弹  怀》之作 ,
可以陶性灵 ,
发幽思 ,
言在耳 目之内 ,
情 
之 ,日 :‘旨袁孝 尼 尝 从 吾 学 《广 陵 散 》,
吾 每 靳 固  寄八 荒之表 。”
 
之, 《
广陵散》 于今绝矣 !’时年 四十。海内之士 , 莫  同属 “竹林 七贤 ”的嵇 康在 琴艺 上有 着 高超 的 
不痛之。”[  ]

P1
36

 嵇康之死 ,最终完成 了他此生 的  造 诣 ,他还 用卓 越 的文学 才华 写下 了洋 洋洒 洒 的 
理 想志 愿 。
那 凄婉 悠扬 的琴 声 .
将嵇康 临 刑前从 容  长篇大赋《琴赋》,
他认 为“
众 器之 中,
琴德最优”,
 
不 迫 、凛 然 悲壮 的神 态升华 为一 种崇 高 的艺术 风  “可以导养神气 ,
宣和情志, 处穷独而不闷者 ,
莫近 
度。
可见琴已成为嵇康生命 的有机组成部分 ,
是其  于音声也。”琴“性洁静 以端理 ,
含至德之和平。诚 
超越生死 ,
追求生命永恒的媒介 。   可 以感 荡 心志 ,
而发 泄幽 情矣 。是 故怀戚 者 闻之 。
 
(二)
弹 琴 咏诗 。
聊 以忘忧  则莫不僭懔惨凄 ,
愀怆伤心。
含哀懊咿,
不能 自禁 。
 
余时英先生在 《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曾说  其康乐者闻之 ,
则钦愉欢释 ,忭舞踊溢。留连兰漫 ,
 
道:
“音 乐与 纯文 学之 独立 ,同源 于士之 内心 自觉  咀噱终 日。
若和平者听之 ,
则怡养悦愉 ,淑穆玄真 。
 
第 1期  彭 晖:
琴与魏晋士人 的儒道情怀和生命体验 

恬虚乐古 ,
弃事遗身。”
嵇康处在那个时代 。
其内心  人的生命朝夕不保 ,人生理想与残酷现实的强烈 
跟 阮籍一样是孤独的、 寂寞的、
苦闷的。在苦苦地  矛盾 ,
使得士人们 内心充满着忧郁与苦闷 ,
于是琴 
挣扎于“ 名教与 自然”
激烈冲突中。为了逃避现实 。
  就成 为魏 晋 士人 宣泄 困 闷与寄托 人生理 想 的一 种 
嵇康选择用琴来怡情悦性 、
抒愤忘忧 .
用琴来体验  途径。正如嵇康在《 琴赋》 中所写 的: 琴“性洁静 以 
并表现个体生命之真味。在嵇康看来 .
琴使他“
导  端理 ,
含 至德 之 和 平 ,
诚 可 以感 荡 心 志 ,
而 发泄 幽 
养神气 ,
宣和情志”,
所以琴声是他“
处穷独而不闷  情 云 。”
 
者”
的慰藉。琴可以在他独处时候“
消忧 ”。
忘却世  众所周知.
魏晋是一个名士辈出,
风流彰显 的 
俗 的烦忧和羁绊 ,
在琴声中宣泄 自我 .
让 自己的心  时代 ,
但同时 ,
对 于士人来说 ,
魏晋时期又是一个 
灵达到 自由的超然放达 ,
无欲无求的生命境界。
  蹙迫险恶 ,人人 自危的时代。正如《晋书・阮籍传》 
不仅如此 .
“琴”这一意象在嵇康的诗歌中也  所云 :
“属魏晋之际 ,天下多故 ,
名士少有全者。”在 
频 频 出现 :
  中国历史 上 ,
魏晋 时期 是一 个社 会极 为动 荡 、矛盾 
习习谷风 ,
吹我素琴 。(
《赠秀才从军 ・
十二》)
  异 常尖锐 的时期 。曹 氏集 团与 司马 氏集 团为 了争 
鸣琴在御 ,
谁与鼓弹。(《赠秀才从军 ・
十五》)
  权夺 势 .
对异 己势 力大 加杀 伐 ,
许 多名 士成 为这 场 
弹琴咏诗 ,
聊以忘忧。(
《赠秀才从军 ・
十六》
)  政治灾难 的牺牲品。
腥风血雨的政治气氛 ,
给士人 
琴诗 自乐,
远游可珍 。(《
赠秀才从军 ・十七》)
  的心灵蒙上了一层厚重 的阴影。
“识者虑有危机”,
 
结友集灵岳 ,弹琴登清歌 。(
《答二郭诗三首》)
  士人们人人 自危 ,
朝不虑夕 ,
普遍对 自己的命运和 
检视载籍 。
魏晋时期 以琴人诗赋 ,
用琴来抒发  生命感到极大的忧惧。 他们对现实深感失望 ,内心 
心志、排遣忧思 的诗赋作 品还有很多 :   极为苦闷。
于是 ,
他们对政治往往采取回避退隐的 
独夜 不能 寐 .
摄 衣起 抚 琴 ,
丝桐 感人 性 ,为我  态 度 。另一 方 面 ,
面对 现实 的黑 暗 ,
士人们 对 于生 
发悲音。(
王粲《
七哀诗 ・
其二》
)  命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开始了新 的思考。正如宗 
何 以除斯 叹 ,
付 之 于琴 瑟 。 (
刘 伶 《北芒 客 舍  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所说 :
“汉末魏晋六朝是 
诗》
)  中国政治上最混乱 、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 ,然而却 
闲夜 抚 鸣琴 ,惠音 清且 悲。(
陆机 《拟 东城 高且  是精神上极 自由、
极解放 、最富于智慧 、
最浓于感 
长》
)  情 的一 个 时 代 。”[
s]
(麟)
为 了 在 “中 国政 治 上 最混 
假 乐器于神造兮 ,
咏幽人于呜琴 。(
陆云《
逸民  乱、社会上最痛苦 的时代 ” 求生存 ,士人们或与世 
赋》
)  决绝 ,
遁形 隐迹 ;
或放 浪 形骸 ,
混世 而超俗 ;或沉潜 
安排徒空言,
幽独赖鸣琴。(
谢灵运《
晚 出西射  于老 庄之道 ,
寻 求心 灵 的解脱 和精 神 的 自由。他们 
堂》
)  “以药来保养生命 , 以期永寿 ; 以酒来浇灭 心中的 
悦亲戚之情话 。
乐琴书以消忧。(
陶渊明《归去  块垒 .
麻 醉于 纷乱 的世 事 ,以期 获取 暂 时 的 逃避 ;
 
来兮 辞》)
  用诗 乐来 寄予 心声 ,
抒发 自己独特 的性 情 。药 、
酒 
知我故 来 意 .
取 琴 为我 弹。上 弦 惊别鹤 ,
下 弦  与音乐构成了他们生命的三部曲。”
[ 
](
  然而 ,
饮 
操孤鸾。(陶渊明《
拟古九首・其五》)E

)  酒、
服药 ,
只能暂时麻痹 自己;
放荡形骸 ,
纵情任诞 
可见 ,
当诗人们 陇思之嗟”
时,琴是他们寄托  并不能浇灭其心中之块垒 , 抚平其心中之伤痛。比 
情 感 、排遣 忧愁 的精 神伴 侣 ,通过 抚琴 来抒 发性  较 而言 ,
“处穷 独 而不 闷者 ,
莫近 于音 声也 。 ”陶醉 
灵 ,忘却世俗 的烦扰和纷争 。正是魏晋士人与琴  于音乐之中,似乎更能缓解精神的紧张和内心的 
的不解之缘 .以及他们在诗赋中所创造 出来 的丰  苦闷.
也可借 以宣泄淤积的忧思和愤懑 ,从而实现 
富的琴的意蕴 ,使得 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更加含  其精神的 自由。
而“众器之 中,
琴德最优”,可以“
通 
蓄悠长、
意境深远。
  神明之德 ,
合天地之和”。
发声作乐 ,
琴 自然是首选 

三)处 穷独而 不 闷者 ,
莫近 于音声  之物。于是 ,
琴便成为魏晋士人渲情泄愤 、抒忧遣 
琴是中国士人抒发情感的工具和载体 。士人  怀的最佳工具 。在抚琴弄乐的过程中 ,
魏晋士人找 
们通过这一载体表达其对于人生 、 生命 、价值的思  到 了属 于 自我 的意义 与存 在 的价值 ,使他 们 那孤 
考 。尤其 是在 那个 充满 动荡 与黑 暗 的魏晋 时代 ,
士  独、
忧郁、
苦 闷的“
幽情 ”
有 了可以释放的方式与途 
井冈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第3
5卷 

径,
使他 们的精神得到 了解放 。可 以说 ,
橱 隋于琴 ,
得  《声 无 哀 乐论 》中指 出 :
“故 日 ‘
移 风 易俗 ,
莫善於 
道于乐 .
是魏晋士人 由有 限臻至无 限的生活方式 。
  乐 ’。然 乐之 为体 ,以心为 主 ,
故 无声 之乐 ,民之 父 
母也 。”这里 ,
嵇康认 为“乐 ”的本体在于“心”的 
二、
琴与魏晋士人 的儒道情怀  “和”,
有 了“
无声之乐” 才能真正助成“ 风俗”之美 ,
 

一)乐 由中 出 ,
礼 自外作  产生“
移 风易 俗 ”的作 用 。到宋 代 时 ,
琴被 至 于至 尊 
琴的历史极其久远 ,
相传在圣人伏羲 、
神农时  地位。
陈呖在《
乐书》中说道 :
“琴者 ,
乐之统也”
。可 
期就已出现。
汉代桓谭《
新论 ・
琴道》云:
“昔神农 氏  见. 在历代士人思想观念 中, “琴”
是修善之物 , 琴 
继伏 羲 氏 而王 天 下 ,
上 观 法 于天 ,
下取法于地 ,
近  之 乐是 治世 之音 .
是 天地 间 的“正音 ”。他们 把琴 及 
取诸 身 .
远 取诸 物 ,
于是 削桐 为琴 ,
绳 丝为 弦 ,
以通  其 所 统之乐 视 为修 身治 国 的理 想 工具 ,
所 以 “士无 
神明之德 , 合天地之和焉。 ”
[1
0]
据说西周时期 , 琴曾  故不 彻琴 瑟 ”。因此 ,
可 以说 ,
琴 寄托 中国古代 士人 
是 家传 户有 的乐 器 ,
广泛 流传 于宫廷 和 民间 ;
到 了  的政 治抱 负 和理想 愿望 。
 
春 秋 战 国时 期 .
随着 “士 ”
这 一 特殊 阶层 的兴起 ,
琴  (
二)导 养神气 ,宣和情 志 
的地位悄 然 发生 了变 化 ,逐步 成为 文人 手 中特有  魏晋是一个“
名士少有全者”的时代 .
士人中 
的一种 “八 音之首 ”的乐器  的大多数虽然饱含儒家经邦济世 、悲天悯人的人 
真正将 琴 与士联 系在 一起 的据 说是 孑L子 。孔  世精神 ,
但在与统治者一次次的交锋 中,
在对 出仕 
子不仅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位  的渴求和对现状的失望的矛盾 中,越来越多的人 
善操古琴的音乐家。 他和弟子常常“ 弦歌不辍”, 深  选择 了明哲保身 、
归隐山林 ,
他们 的内心开始 由社 
为后世 文人 所仰 慕 。他 曾提 出“兴 于诗 ,
立 于礼 ,
成  会转 向 自然 ,由经学转 向艺 术 ,由客 观外 物转 向主 
于乐”(《论语 ・泰伯》)的观点 ,在他看来 ,音乐对个  体存在 ,
由是开启了一个突破数百年的统治意识 ,
 
人 的作用 不是 什么外 在 的文饰 。而是一 种 内在 的  重 新 寻找 和建立 理论 思维 的解 放历 程 。那 些 政 治 
修养 ,
可以达到修身养心 ,
陶冶情性 、
培养 品格的  上 的得 意者 依 旧将 孔 子 的 “成 于 乐 ”思想 作 为“名 
效果 , 是完善人身修养的重要手段 。 所以他高度重  教 ”工 具来维 护 统治 .
而政 治上 的 失意者 不再 崇 尚 
视 音 乐在 教育 中的作用 ,在 培养 全面 发展 人才 中  庙 堂 之乐而 是接 受道 家 “崇 尚 自然 ”、
“无 为而 治 ”
 
的作用 ,
对弟子教之 以六艺 ,
而六艺以礼 、
乐为首 。
  的思想 ,提出“
越名教而任 自然”,
以此来摆脱名教 
他 还精 心整理 “弦歌”, 将琴 曲、 琴谱 规范成 “正  束缚 ,
走向大 自然 ,
从而达到一种“自然一体 ”、
“万 
乐 ”,
又通 过鼓 琴 以期 达到 和人 心 、
齐行 为 的 目的 。
  物 一体 ”(阮籍 《乐论 》)的境界 。然 而要 达致 和平 欢 
由此 可见 ,琴 自创 制 之始就被 赋 予 了士人 的社 会  乐的理想社会 ,
“乐” 可发挥其作用 。 阮籍指 出: “乐 
理想 ,
因而具 有深 厚 的文化 内涵 ,
它反 映 了儒家 的  者,使人精神平 和 ,
衰 气 不 入 ,天 地 交 泰 ,远 物 来 
礼乐思想 。
“乐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重要地位。
  及,故谓之乐也 。” (《乐论》) 嵇康在《 声无哀乐论》  
早 在 《礼 记 ・乐 记 》中 就 提 到 “乐 由 中 出 ,礼 自外  中也 指 出“亡 国之音 哀 以思 ”.“治 世之 音安 以乐 ”。
 
作。
”可见,
古人把“
礼”看作人生行为的规范 ,
“乐”
  “安 以乐 ”之 “乐 ”“和 心 ”“和气 ”.因而 “和 心 足 于 
是人们心灵内在的追求。
因此“
乐教”
是一种理想 ,
  内,和气见于外 。 故歌以叙志 , 舞 以宣情 ;然后文以 
也 是 一种 手段 ,
通 过 “乐 教 ”,
可 以教化 人 伦 、
移风  采章 ,
照 之 以风雅 ,
播之 以八 音 ,
感 之 以太 和 。导其 
易俗 。
魏晋名士阮籍在他的《
乐论》中也提出了“
礼  神气 ,
养而就之;
迎其情性 ,
致而明之 ;
使心与理相 
治其外 ,
乐 化 其 内”的 观点 ,
并 更 为 明确 地 指 出 :
  顺,
气与声相应 。合乎会通以济其美 ,
故凯乐之情 
“夫 乐 者 ,
天 地之 体 ,
万 物 之性也 。… … ,
风俗 移易  见于金石 ,含弘光大显于音声也。” 那么怎样才能 
而 同 于是乐 。此 自然之 道 ,
乐 之所 始也 。”在 这里 ,
  达 到这种 “
和 ”的境 界 呢? 于是魏 晋 士人发 现 琴在 
阮籍 认 为 “乐 ”的本 体 即是 “天 地 之 体 ”、“万 物 之  所有 乐 器 中具 有 最 优异 的 品德 ,
所 谓 “众 器 之 中 ,
 
性 ”,
并 认 为 音 乐 的 “八 音 ”、
“五 声 ”均有 处 于 “自  琴德 最优 ”,
琴 最适 宜君 子作 为其 追求 个体 人 格精 
然 ”的“本 体 ”,是 “不 可妄 易 ”的 ,
只有 这 样 才 能体  神 自由的修养之具 ,因为它 “
导养神气 ,宣和情 
现 人 类社 会 伦 理道 德 的 天然 和谐 .
而 以 “乐 ”达致   志”。因此魏晋士人希冀以琴 自娱来修身养性 .
在 

风俗移易”的 目的。嵇康也有相似的论说 ,
他在  聆听琴声 中忘却尘世的喧嚣,最终达到天人和融 
第 1期  彭 晖:
琴与魏晋士人的儒道情怀 和生命体验 

的境 界 。
  所以说琴作为文人修身养性的工具.在其离 
另一方面 ,
从中国士人所走的道路来看 ,
他们  群索居 。游于方外的退隐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 
的思 维模式 和 人格模 式 在魏晋 时期 基本 上 已经形  用,他们通过“手挥五弦 ,目送归鸿”
而得意忘形 ,
 
成,即儒道互补 的思想。因此 ,
他们集儒家的济世  游 心太 玄 ,
超 越人 生 ,
超越 个 人 ,
在 茫 茫无 限 的宇 
观和道家的出世观于一身 .其人格既有渴望建功  宙中去追求心灵和道的合一 ,达到 “
物我合一 ”、
 
立业 ,
明道济世 ,
实现立德 、
立功、
立言的理想的一  “
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 。
反映在音乐上的审美取 
面,
又有遗世独立 ,
归隐山林 ,
回归 自然的一面 ,
既  向就是“
正中平和”
与“静淡远虚。
”对此 ,
谢希逸在 
重视 名 利 “学 而优 则 仕 ”,
又 淡 泊 名利 ,
与 世无 争 。
  他的《琴论》中作 了详细解释 :
“和乐而作 ,
命之 日 
故而 ,
这些士人得意时就是儒家 ,
人仕为官 ,
评判  畅,言达则兼济天下而美畅其道也 。忧愁而作 ,命 
朝政 ;
失意时就是道家 ,
归隐山林 ,
“乘桴浮于海”,
  之 日操 ,
言穷则独善其身而不失其操也。引者 ,
进 
走 向出世之途。我们从嵇康身上可以看到中国文  德修业 , 申达之名也 。弄者 , 情性和畅 , 宽泰之名 
人的一个缩影 ,嵇康的内心世界是充满着儒家积  也 。”I

2]从这 段话 中不 难看 出 .
乐 的本 质是 “和 ”.只 
极人世的精神 ,
他在《家诫》一文中写到:
“人无志 ,
  有 “无 主於 喜 怒 ,
亦 应 无 主 于哀 乐 ”,
才 可 “兼 御 群 
非人也。但君子用心 , 所欲准行 ,自当。量其善者 ,   理,总发众情 ”(
《声无哀乐论》)
,从化导众生 的礼 
必 拟 议而后 动 。若 志之所 之 。
则 VI
与心 誓 ,守死无  乐中追求个体人格 的独立高洁 。而琴 中正蕴涵着 
二。
耻 躬不 逮 ,
期於 必济 。”“
故 以无 心守 之安 ,
而体  这 两方 面 的内容 。[
13
](
P2
76
)于 是魏晋 士 人为 了调 和名 
之,
若 自然也。
乃是守志之盛者也。”这表明嵇康身  教与 自然 的关系 ,他们把 目光投 向了与时人关 系 
上儒家思想的底蕴极其深厚 ,
他强调立志、守志之  密 切 的艺术形 式— —琴 ,并 将这 一特 殊 的艺术 形 
重要 ,
也非常注重儒家修齐治平的观念 ,
正如唐长  式演化为他们独特的高雅风流 、独立傲世的一种 
儒先生指出的:
“嵇康在原则上并不反对儒家所规  生命存在方式 .从而其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 
定 的伦理秩序 ,
他只是反对虚伪的名教 ,
而他理想  相统 一 的理想 境 界 。
 
中真率 自然之人格是与封建道德不可分割。 ”[
“]
(脚)
  由是观之 ,
魏晋 时期“
琴”作 为一种思想 的载 
这实 际上 是对 嵇康 思想 中深层 的儒家 因素 的充 分  体 ,它 “已由两汉时期 以儒家道德教化为主的影 
肯定。实际上 ,
嵇康是企图把道家的崇 尚自然和儒  响,融人 了道家生命 的体会 。
并突破传统 由儒家乐 
家的积极人世结合起来 ,并克服儒家压抑人性的  教为主导的雅乐审美观 。融汇人魏晋名士的玄理 
方面。
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和当时政治的黑暗,
  风格与生命 隋调。”[

31
可见 ,
琴作为魏晋士人怡情 
嵇康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所以他只能到道家思想  养性 、
寄情抒怀的生命活动方式之一 ,它表现出 自 
中去寻求慰藉 .
以“越名教而任 自然”为美 ,
期待  我 人格 完善 的理 想追求 ,以及关爱 自然 、
天 人合 一 

浊酒一杯 ,
弹琴一 曲,
志愿毕矣。”
在琴声中实现  的人文精神 .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化 
自己所追求 的最高的道德境界,他的确也真正做  记忆 ,
这对中国文人的精神 、气度 、
品格、
行为产生 
到了,一曲《
广陵散》 完成 了他终身的心愿。
  了持久 、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参 考 文 献 


1]【
唐】房玄龄.
晋书【
M】.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7
4. 

2]【
宋】朱长文.
琴史【
A].
瞒f]
黄寅.
栋亭十二种[
M】.
上海:
上海古书流通处,
1921
 

3]许涛.
论魏晋风度与琴及音乐之关 系[
J】.
东岳论丛 ,
199
9(3
).
 

4]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
M].
北 京:
中华 书局 ,
1983
. 

5]戴 明扬 .
嵇康集校注【
M].
北京:
人 民文学出版社 ,
196
2. 

6]余英时.
士与 中国文化[
M】.
上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
2003.
 

7]逯钦立 .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M】.
北京 :
中华 书局 ,
198
3. 

8]宗 白华.
美学散步【
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
4. 

9]刘莉.
魏晋南北朝音乐美学思想研究[
c】.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
 
1 
m U 

98
  井 冈山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第3
5卷 


汉】桓谭.
新论[
A】.
中 国古代乐论 选集 【
C】.
北京:
人 民音乐出版社 ,
198
1 
唐长儒.
社会文化史论丛【
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
2001
. 

宋】郭茂倩.
乐府诗集【
M1.
北京:
中华书局,
1979.
 
李美燕.
琴道与美学[
M】 E
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
2. 

Guqi
n and t
he Li
fe s
tyl
e of W ei
-Ji
n Li
terat
i 
PENG Hui
 

(Scho
ol o
f Humani
ti
es,
Jingga
ngsha
n Uni
ver
sit
y,Ji
'an 343009,Chi
na)
 
Abs
tract: Guqi
n pl
ays
 an i
mpor
tant
 rol
e i
n t
he l
ife of
 the
 Chi
nes
e l
ite
rat
i,e
speci
all
y i
n t
he W ei-Ji
n 
Dynast
ies .
The W ei
-Ji
n l
iterat
i l
iked pl
ayi
ng  Guqi
n and Guqi
n i
s of speci
al si
gni
icance at
f  that
 ti
me.
 
It
 ref
lect
s t
he aest
het
ic i
deas
 and val
ue or
ient
ati
on whi
ch has
 had an ext
remel
y pr
ofound i
nfluence on 


ater generat
ions.In t
hei
r spi
rit
ual
purs
uit
 of
 sel
f-i
ntegrat
ion of Conf
uci
ani
sm,and Taoi
sm , t
he  Guqi
n 

becomes
 a cul
tur
al l
andscape t
o meet
 Chi
nese l
iter
ati
 S compl
icat
ed emot
ional
 needs. Thei
r t
hought
s 

whi
ch repr
esent
s i
n t
hei
r Guqi
n musi
c i
s t
he epi
tome of Chi
nese t
radi
tional
 cul
ture.
 

Ke
y wor
ds:
  Guqi
n;W e
i a
nd J
in Dynas
ties;l
ife
;Co
nfuc
iani
sm and
 Ta
ois
m 


责任编辑 :
刘伙根 ,
庄暨军)
 


上接 第 73页)
 

Fact
or-Anal
ysi
s-based 
M easurem ent
 of
 Land Fi
nanci
al 
Risks 
wu Hong , XIN Bo 

(1.
PR.
E Schoo
l,Sha
n dong 
Nor
mal
 Uni
ver
sit
y,Ji
"na
n 25001
4,Chi
na;2.Schoo
l o
f Econor

 ̄,s
ha
n do
ng 

nst
it
ute
 f 
o Bus
ines
s n d Te
a chnol
ogy,
Yant
ai 
264005,Chi
na)
 
Abstract: Chi
na 
S r
api
d economi
c devel
opment
 and accel
erat
ing urban const
ruct
ion i
n r
ecent
 years
 resul
ted 


n i
ncreasi
ng rati
o of
 land f
inance t
o urban const
u ct
r ion f
unds
 and enl
argi
ng f
inanci
al r
isks.Thi
s paper 

proposes a l
and f
inanci
al r
isk measurement
 index s
yst
em based on 10 i
tems i
n 4 respect
s and by met
hod of
 


act
or mul
tivar
iat
e st
ati
sti
cal
 anal
ysi
s;i
n addi
tion.i
t makes
 a quant
itat
ive anal
ysi
s of Chi
na'
s l
and f
inanci
al 
isks on basi
r s of
 rel
evant
 dat
a bet
ween 2007 and 2012.I
t i
S ai
med t
o expl
ore t
he r
isk—efect
ing f
act
ors
 and 
pr
edi
ct t
he t
rend of 
land f
inanci
al ri
sk。f
or 
ref
erences
 in t
he pr
ecaut
ion of 
the ri
sks.
 

Key words:f
act
or 
anal
ysi
s;l
and f
inance;r
isk measurement
  ‘
 

(责任 编辑 :曾琼 芳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