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有人說:「棒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也有人說:「獎賞是教育的恩物。」你對這兩種

說法有甚麼意見?

有人說:「棒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也有人說:「獎賞是教育的恩物。」前者是指以
嚴厲的方法教導及指導自己的子女或學生。後者是指以獎勵和讚賞提高子女或學生的學習
動機。我認同嚴厲的教育在求學時期是成才的重要因素,是最可行的,而奬勵和讚賞應要
根據不同的情況而用,而且不可在求學時期常用。

孩子是一張白紙一塊海綿。每位孩子的天性都是純良,他們有很多人和事都不懂,父母和
老師都是作為這些學生的教育者,教導學子是他們的天職。古語有云﹕「一失足成十千古
恨,回頭已是百年身」。每個錯誤都應改要改,但如果較為溫和的手法,成效未必最好。
現代的教學,體罰已經不能再用,在對比這些年,眼見學生的質素每況愈下,不論道德和
成績都有下滑的情況。透過一個嚴厲方法去管教可以很快地糾正學生錯誤的言行,以及令
他們牢牢緊記,因為有些錯誤可以毀了孩子的一生。

「小時偷針,大時偷金」正正告訴我們,在小孩還小的時候,我們必須灌輸他們正確的價
值觀。例如父母只用溫和的手法告訴孩子偷竊是不對,不可以再做的,孩子再犯的機會會
很大,因為他們只會覺得,盜竊只會給父母言語上的責備,大可以不聽。可是日子久了,
孩子有可能會習以成慣,日後會造成不為社會所容的行為。長大後,可能需為自己的行為,
蒙受牢獄之苦。

加上,如以一個嚴厲的態度教授孩子,可以令到孩子學會律己律人。國家跳水隊水亮曾經
在新聞節目上提及過,他們每天都會不停地練習,只要有一動作教練不滿意﹐他們便要再
不停重覆練習﹐更有可能被罰,連飯也不能吃。正正這些刻苦嚴厲,才能成就今天的田亮。
因此,嚴厲的教導,可以令孩子學會律己律人,鬆散的教導是難以成就成功的人。

可是,過份嚴厲的話會令事情適得其反。父母和老師多嚴厲也好,適當的奬勵是可以大大
增加子女學生的學習動機。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如一個人訂下了個人目標後,當他完成
目標後便可以得到奬勵,他會盡自己的能力,為目標前進,失敗多少次都會因為想得到奬
勵。可是,這種奬勵是不可以經常使用,因為太多奬勵會令到孩子變得唯利是圖或如沒有
任何奬勵的話,就不想去做或做得不好。

中三時,我們要學習清朝的歷史。在清朝開國之初,政府採用「高壓」和「懷柔」的政策,
希望可以打壓漢人鳷的反抗意識,亦強迫薙髪留鞭。同時,清政府亦會奬勵、重用明朝降
臣,使人民明白政府的用心。

總括而言,嚴厲和奬賞都應要用得適當,雙管齊下,才會有個正面影響。嚴厲管教的比重
應要多於奬賞,因為我們要理解奬賞並不是必然的,不能令子女學生把奬賞想到理所當然。
只要兩者平衡得好,便會變成一套有效的教育手冊,有效管教他們的品行和學業。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