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建筑结构研究I Resea rch on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083

曲乖
7扫田 奥托与大跨度柔性结构建筑
Frei Otto and Large Span Flexible Structure

张玲玲1 ZHANG Lingling杨绍亮YANG Shaoliang

摘要:弗雷・奥托一生致力于发展大跨度轻型建筑,其对柔性结构的研究引领大跨度建筑发展进入全新的领域。通
过皂膜试验等“实体模型”试验方法,模仿自然界中的自主构形过程,弗雷・奥托开glJ7现代膜结构和索膜结构体系,
并应用于设计实践,逐步发展成为当代大跨度公共建筑中柔性结构体系部分。本文通过对弗雷・奥托设计哲学、“实
体模型”试验方法、设计实践三方面的综合分析,揭示了弗雷・奥托的研究与实践推动大跨度柔性结构建筑发展
的过程。

关键词:弗雷・奥托、大跨度建筑、柔性结构、“实体模型”试验

Abstract:Frei Otto devoted alI his¨fe to the development of la rge span building His resea rch of light flexible
structu re brought the large span building into a By doing model experiment like soap film experiment,
new realm

Frel 0tto imitated the process of autonomous configu ration ln natu re,then he lnitiated modern membrane and

cable structure system,and g radually applied them in design practice,which develop to an important part of con—

temporary large—span public buildings.In this paper,by analyzing the design philosophy of Frei Otto,the model

experiment and his design practice.reveal the development of la rge span flexible structu raI architectu re which

promoted by Frei Otto’s practice.

Key words:Frei Otto,Large Span Building,Flexible Structure,Model Expedment

一、引言 体系的开创者。[21在此之前,膜都以帐篷形式存在,

而以帐篷形式存在的膜不能称为膜结构,因为它

弗雷-奥托(Frei Otto)一生致力于轻型建筑 并不起结构作用,仅起围护作用。奥托发掘了柔

的研究,其创造的基于“实体模型”试验的柔性 性膜的结构作用,发掘出可以让膜结构脱离刚性

结构(Flexible structure)设计方法.将大跨度柔 结构支撑.独自起到支承作用的空间形式.并且

性结构建筑推向了世界建筑的舞台。这是大跨度 通过膜与索网的结合.得到了更大跨度、更轻自

建筑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大跨 重的柔性结构形式,真正地使柔性结构成为大跨

度建筑本质上就是轻型建筑,只有质量更轻、结 度建筑领域的重要组成。本文将从弗雷‘奥托的

构更强的建筑才能实现更大的跨度。从砖石结构 设计哲学出发.通过分析不同”实体模型”试验

到钢筋混凝土结构,大跨度建筑发展历经了数百 的工作方法.分两个阶段阐述他的研究与设计实

年的冈0性结构体系.跨度上仅有小规模的发展。 践推动大跨度柔性结构建筑发展的过程。

在20世纪中叶,弗雷‘奥托创造的柔性结构体系

推动大跨度建筑飞速发展,实现了几十米到上百 二、弗雷・奥托的设计哲学
作者. 米的跨度飞跃。|1’
张玲玲,苏州大学建筑学院讲师: 膜和索是大跨度柔性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 “弗雷‘奥托不仅是一位建筑师,还是研究

规划学院讲师。 分。弗雷’奥托被认为是现代膜结构和索膜结构 者、发明者、工程师、建筑工人、教师、环保主

万方数据
建筑结构研究【Research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084 oN

义者、人文主义者……他创作了一种灵敏 世纪50年代,弗雷‘奥托跨过了建筑领 对自然界自主构形过程的研究.包括了求

的建筑,影响了世界上的无数建筑师。”口] 域,通过模拟自然的自主构型过程.实现 解最小曲面(Minimal Surface)、结构传力

弗雷・奥托身份多重,除了作为一名建筑 了现代大跨建筑形式与结构的统一.并逐 途径和构件中的应力状态等。他的研究方

师,在他身上还闪耀着作为科学家和发明 步创造了~种全新的理性与艺术、形式与 法是基于经验、试验以及数学计算三者

家的光芒。事实上他首先是作为一名科学 结构完美结合的新建筑类型——大跨度柔 的有效结合.即模型试验找形(Form—find—

家和发明家.将毕生的研究集中在自然界 性结构建筑。因此弗雷‘奥托的设计哲学 ing)、高度精确的模型以及科学的构件受

的找形(Form—Finding)过程中:而后才作 可以被认为是尊崇自然的”结构理性主 力测量方法。通过“实体模型”反复试验

为一名建筑师,应用找形过程发展和建造 义”。而“实体模型”试验是弗雷’奥托实 进行找形研究,对提出的方案和设计进行

了许多新类型的建筑。因为他较早地应用 现对自然界的自主构形过程模拟的工具。 评价:制作高精度的模型,采用其团队创

找形的方法展开建筑设计研究.所以在当 正是通过“实体模型“试验发明的大跨度 新性的测量方法”],测出精确的几何尺寸.

今建筑领域.他更多地被认为是数字化技 柔性结构设计方法.带来了建筑跨度的飞 同时测量出模型中的内力。同时在试验中,

术的先驱。14]除此之外.他在大跨度建筑 跃,促成了大跨度建筑领域形式与结构的 用模型来对建筑的应力和应变进行测试,

领域的突出贡献还未被充分认识。 统一。 揭示和解释结构的性质,从物理角度展示

结构形式的生成过程.并最终筛选获得可

1.尊崇自然的结构理性主义 2.“实体模型”试验 以用于建造的”形式与结构统一”的建筑

方案。

弗雷奥托一个重要的建筑思想是对 在最初的设计工作中.弗雷‘奥托感 从20世纪40年代到斯图加特火车

轻型建筑的执着追求.也由此促成其对大 觉受到了~起合作的结构工程师的束缚。 新站,弗雷奥所制作的模型数量超过了

跨度柔性结构建筑发展的持续推动。他在 结构工程师们认为除了计算分析方法之外 100件。他采用过的”实体模型”试验包

建筑设计中一直致力于用最少的材料创造 很难找出另一种方式来对自然界中不同形 括皂膜实验、悬吊实验、最优化路径系统

出最大的空间,而他实现的方法是通过 式进行理解和解释。针对这个问题,20世 实验和分支结构实验。其中.皂膜试验是

对自然界轻型结构自主构形过程的模拟。 纪40年代,弗雷懊托开创了”实体模型” 进行张拉膜结构以及索网结构找形和最小

基于此他开创了大跨度轻型建筑新的设 试验的研究方法。当时还没有计算机.通 曲面求解的主要试验方法.也是推动大跨

计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对找形方法的 过模型试验.奥托简化了复杂的数学计算, 度柔性结构发展的最重要试验方法。

挖掘,也使他成为建筑数字技术领域的 通过对物理的自主构形过程的模拟.获得

先驱。 可以用于建造的合理建筑形态。“如果采 三、弗雷・奥托和大跨度柔性结构建筑


在追求轻型建筑的过程中.弗雷-奥 用数学的方法对弗雷‘奥托的作品进行解

托发展出了独特的设计哲学.出发点是对 释存在很大的难度.耗费大量的时间还只 在弗雷奥托之前.没有人对膜结构

自然界自主构型过程的模拟,核心是尊崇 能得到近似解。”16] 进行过细致系统地研究.这种轻型的空


自然的“结构理性主义”(Structural Ratio— “实体模型”试验方法直观地建立了 间结构一直停留在原始帐篷的形态。在

nalism)。他认为“自然界在极小的范围内 柔性建筑结构和形态之间链接。在弗雷‘奥 20世纪50年代.奥托第一次使用四点支

实现了自主最优化的过程,如果建筑师可 托之前,大跨度建筑只能通过结构工程师 撑膜结构以后.柔性膜结构建筑开始风


以掌握这些原理,建筑就有可能比数百万 的数学方法计算出刚性结构的受力,形态 靡全球。从美国到沙特,不同气候条件
年进化的生物更趋近于完美的状态。。【5] 单一且跨度有限。而柔性结构在当时的计 的国家都采用膜结构建造临时或永久的

结构理性主义强调材料形式与自身结 算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在应力和形态始 建筑。中国稍晚一些.90年代后期在上

构特性的吻合,从而达到形式与结构的统 终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无法用单纯的计算 海也建成了膜结构的虹El体育场和徐家


一.建筑与“建构”的统一。在整个现代 方法计算出建筑的最终形态。弗雷・奥托 汇八万人体育场。从1955年卡塞尔联邦

主义时期,某种意义上建筑师们都在追求 通过试验建立的柔性结构形态超越了当时 花园音乐厅到1972年慕尼黑奥林匹克公

这一点。勒’柯布西耶、沃尔特+格罗皮 的计算条件所能设计建造出的大跨度建筑 园,弗雷+奥托的”实体模型”试验和设


乌斯以及其他一些著名的结构工程师包括 形式。因此.其设计哲学带来的不仅是全 计实践引领膜结构完成了从临时性的展览
海因里希‘许布施(Heirrich Hubsch)、弗 新的结构形式和设计方法。也是全新的建 构筑物到正式的大跨度封闭体育场馆的跨
拉基米尔+舒霍夫(Vladimi r Schukhov)、皮 筑形态。而这一切实现的途径正是他模拟 越。其间,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皂
埃尔’路易吉奈尔维等一直渴望能在建 自然的“实体模型”试验方法。 膜试验与张拉膜阶段、索网模型试验与

筑中实现结构和形式之间的统一。在20 通过“实体模型”试验.弗雷・奥托 索网膜阶段(图1)。

万方数据
建筑结构研究I Research on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度柔性结构建筑发展的开端。 该种方法形成的皂膜是可能包含空汪

1)皂膜试验 圈面积的最小曲面(Minimal Su rface)。

张拉膜结构是柔性结构建筑发展的早 1953年.弗雷‘奥托设计了皂膜试验. 自主构形得到的结果取决于制定

期类型.”早在1954年,弗雷‘奥托就提 通过试验对张拉结构的物理特性进行了学 束条件,所设定的约束条件正是属亍

出只有预应力的膜结构才是真正意义的柔 习和研究:将围合的框架浸入到肥皂泡液 的一部分。在皂膜试验中,确定了结


性建筑结构.而最小曲面的形式是使其内 体中.可以在闭合环之间形成一层薄膜。 形态即给定了约束条件.之后皂膜篚

部应力最合理的形式。采用这种最小曲面 如果伸入的是空间曲线形状的环,那么相 能够很快地自动确定(图2)。但并刁

形式.预应力膜结构能够获得最大强度以 应地将形成空间曲面形状的薄膜。该方法 个皂膜形态都可以用于现实中张拉脂

便较好地抵抗外部荷载(比如雪荷载、风 形成的薄膜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几何性质: 造,通过反复的皂膜试验.可以研穷

荷载等)”18]。通过皂膜试验形成的皂膜形 由于薄膜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形 形式的边缘构件以及支撑情况对膜杉

态,因为具有了预应力和最小曲面的特征. 成的皂膜中任何点所有方向的表面张力都 的影响。最终能够建造的形态.必须

与张拉膜结构中所需要的膜材性能十分相 相等.所形成的皂膜能够处于各点各向预 膜材能够产生足够大的曲率.同时膳

似。因此皂膜试验是弗雷’奥托推动大跨 应力相同且预应力保持稳定不变的状态。 能够顺利传递。通过预张拉具有足镯

反曲率变形能力的帐膜.才能够承受

荷载。否则.没有足够张拉带来的I

表面膜将产生变形.不能形成具有一

载力的稳定空间结构。因此,在皂腊
早期
原始帐篷
中通过改变约束条件逐步修正以获篌

的最小曲面形态.就是实现膜结构咒


弗雷_奥托皂膜实验 脆结构形式
结构统一的过程。

为了方便几何测量并且记录皂刖
少习 的形式.弗雷・奥托带领的斯图加糕

《玲
建筑研究所发明了”皂膜测量仪”。

皂膜测量仪产生的平行光.将存放召

的皂膜按照真实尺寸投影到底片或毒
● 上.对成像进行测量,再利用数值多
张拉膜结构

哪b企翅
1957
彭芝焱
二塑嘲匦:::::--

.叁. A

逝一图一d函一嘲寻k
_一瓜一蝴一_萋▲一囵
1967
……………………………斯固腑梅轻型结掏研究陌屋顶

索网+膜结构

复杂囊网结构
爹霸
图2:实验中所用的皂膜机器
图1:弗雷奥托’实体模型”试验与设计实践对柔性结构发展的推进

万方数据
086 建筑结构研究I Research on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m3 1955年卡塞尔联邦花园音乐厅 图4 1957年科隆联邦庭园展览入口帐篷 图5:1957年科隆联邦庭园展览歌舞厅

法.得出”最小曲面”。然后.通过近景 远远超过当时用于帐篷结构中不受约束的 高点所支撑.高点由桅杆顶端的蘑菇状的

摄影测绘的方式,将”最小曲面”绘成工 布的长度。这个设计通常被认为是最早的 柱头或者弹性薄板形成。驼峰膜结构除在

程图,由此用于实际建造。在实际建造中. 张拉膜结构.它的建成代表了大跨度柔性 驼峰支撑处膜材具有同向曲率之外,其他

还有一个难点即如何让没有弹性的布条实 结构建筑的起步(图3)。 各处膜材均呈现出了互反曲率性质。该形

现皂膜所具有的弹性和受力特征.以抵抗 (2)拱形支撑膜结构——1 957年科隆 式的帐篷膜材曲率变化缓和,在制作时不

风力作用下的拍击,获得结构允许的最大 联邦庭园展览入口帐篷 需要将膜材剪裁成特别的形式.可采用普

强度。在建造中.每个布条必须剪裁成与 拱形支撑膜结构,膜材由受压拱支 通平膜,通过改变网格划分的角度就可以

在拉力下曲率相反的形态,当初始预应力 撑,可以覆盖拱进行张拉.也可以固定在 达到曲率互反。1955年建成的柏林世界

和曲率在两个方向是相等的时候,屋顶即 沿拱布置的脊索和索眼上,通过膜材可以 博览会驼峰帐篷是第一个建成的驼峰膜结

是最小表面积的屋顶。同时布条通过剪裁、 确保受压拱的稳定性。在这里膜材除了作 构。但这种形式的帐篷设计中有一个关键

拼接和固定以施加预应力也获得了一定的 为承担荷载屋盖,还起到了结构性的作用。 问题.即单个桅杆制成的膜材很容易被桅

结构强度。由此.弗雷。奥托由最初的皂 1957年.科隆联邦庭园展览入13处的拱形 杆顶部刺穿。在1957年的科隆联邦庭园

膜试验发展出了大跨度柔性结构中的重要 帐篷就属于拱形支撑膜结构。该项目支撑 驼峰展览馆中,弗雷’奥托改进桅杆顶部

类型——张拉膜结构。 采用了34m跨度的扁拱.膜材采用聚氯酯 的设计.将原有桅杆顶部的蘑菇顶改为由

2)张拉膜结构 涂层玻璃纤维.受压拱由直径17cm的钢 1 9根相互独立的支杆固定的结构.从而避

弗雷‘奥托通过皂膜试验开始了对柔 管两端铰接而成l图4)。 免了应力集中带来的膜布破裂问题(图6)。

性结构系统的研究。在短短几年中就发展 (3)星形支撑膜结构——1 957年科隆 1955年卡塞尔联邦花园音乐厅之后.

了现代张拉结构的几种最重要的基本形式 联邦庭园展览歌舞斤 1 957年科隆联邦庭园展览是弗雷’奥托设

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包括四点支 1957年建造的科隆联邦庭园展览歌 计建造的预应力帐篷的集中展演。在本次

撑膜结构,拱形支撑膜结构、星形支撑膜 舞厅是最早的具有代表性的星形支撑膜结 展览中,确立了最早的也是最主要的几种

结构以及驼峰膜结构,实例如下: 构。该顶篷共设有6根高度为10m的轻 张拉膜形式。这一系列新型张拉膜帐篷曾

(1)四点支撑膜结构——1 955年卡塞 型桅杆,是由三根曲线钢管形成的空间格 经方便地多次拆卸和重新安装.其质轻、

尔联邦花园音乐厅 构柱.结构轻巧.降低了桅杆屈曲失稳的 大跨度、灵活拆卸安装等特征初步体现出

1955年在卡塞尔联邦花园建造的音 可能性。顶部膜材为张拉面积达到998m2 了该种建筑类型可持续的旺盛生命力。自

乐厅属于四点支撑膜结构.是最基本的张 的棉布,膜材的分区方法与四点支撑帐篷 此弗雷奥托声名远扬.开始有机会将柔

拉膜结构。弗雷‘奥托首次依靠边索给膜 相同,都是分为12个分区进行张拉,所 性膜结构应用于更大跨度、更长寿命的公

材施加预应力使其外形呈现两头向上.两 以该顶棚也呈现出双曲互反的表面形状。 共建筑中。

头向下的稳定四点支撑形状。将裁剪拼接 6个双索张拉的高点和6个单索张拉的低

成马鞍形的膜材张拉到两个高点和两个低 点交替布置.呈现星形放射状。这个临时

点对角布置的四点上.边索与膜材边缘的 的帐篷原计划使用一个夏天,由于受到广

拉力平衡.获得了各向应力相等的最小曲 泛的欢迎,在其后的每年夏天科隆市都进
面形态。在皂膜试验中.是将细线固定在 行重新安装(图5)。

高点和低点之间.膜材边缘的形态根据细 (4)驼峰膜结构——1 957年科隆联邦


线的长度自动确定。该项目膜材是由1mm 庭园驼峰展览馆

厚、1 8m长的厚棉布组成,这个长度已经 驼峰膜结构由一个或者多个驼峰状的 图6:1957年科隆联邦庭园驼峰展览馆

万方数据
建筑结构研究I Research on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087

2.索网模型试验与预应力索网结构 的索网模型试验方法.以推进大跨度索网

结构的研究。主要采用丝线和非常细的金

20世纪50年代.弗雷・奥托利用展 属弹簧来模拟索网.建立精确的可用于内

览建筑或者临时建筑来试验膜结构的形 力测量的模型.这种方法也被称为丝网模

式,以及设计、建造的可能性。在1 960年代, 型法(图7)。在模型制作和测量的过程中,

在简单的张拉膜结构基础上,弗雷‘奥托 还开发了一些新技术和新设备。例如,柏

发展出了更为复杂的张拉体系——预应力 林的斯泰格公司(Staeger)制造的弹簧拉
图7蒙特利尔世博会德国馆丝网模型
索网结构。运用预应力索网结构,从斯图 力测量仪器.可以将模型中索的张力张拉

加特轻型建筑研究所屋顶到慕尼黑奥林匹 到设定的需求值。通过弹簧拉力测量仪器.

克公园,弗雷’奥托完成了大跨度柔性结 可参照试验方法计算出实际建造中,组成 建筑。这个单桅杆索网结构的试验是之后

构建筑类型的确立。 索的每一股钢绳的应力情况。通过该种测 索网结构发展的重要开端,不仅是蒙特利

1)索网模型试验 量仪,弗雷‘奥托更进一步精确了找形过程、 尔世博会德国馆.中间连接的索网为了采

从本质上看.索网结构与张拉膜结构 膜布的剪裁技术、结构的深化设计以及施 光首次应用了塑胶玻璃覆盖.作为能够抵

具有相同的受力原理.都是自然界中皂膜 工过程的关键技术。 抗荷载的预应力玻璃。这种做法也被看作

结构“最小曲面”的应用方式。皂膜结构 2)预应力索网结构 是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屋面的前身。

在自主构形过程中,自动调整力和几何形 (1)斯图加特轻型建筑研究所屋顶 (2)蒙特利尔世博会德国馆

态使得结构和材料同时发挥高效。索网膜 1966年初.弗雷・奥托在进行蒙特 1967年弗雷・奥托为加拿大蒙特利

结构和张拉膜结构一样,也是通过模仿皂 利尔世博会德国馆设计建造过程中.在 尔展览会设计的德国馆(German Pavilion)

膜试验中获得的膜形态.从而建立最小曲 Vaihingen的斯图加特大学里.建造了一 可以认为是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索和

面屋顶,以确保结构和材料同时发挥较高 个全尺寸的单桅杆索网结构模型,用来测 膜结构体系。通过支撑在不同高度桅杆上

的效率。能够用膜实现的形式都可以用索 试设计的原理和安装的流程。通过皂膜试 的预应力双曲钢索网覆盖了大片面积,以

网来代替膜材来实现。不同的是.在索网 验确定了屋顶最初的形态.并通过简单的 轻质透明的聚氨酯纤维膜作为围护结构连

结构中由于钢索的引入.可以比原有膜结 升高柱子来检验索网受到的拉力。这个测 接于索网下。预应力提供了索网形态的稳

构产生更大的跨度。且索网结构不需要做 试用的索网覆盖面积460m2。两个相互对 定性和抵抗外部效应的刚度。

成特定的形式以满足曲面互反的要求,可 称的马鞍形索网悬挂在一个高17m、直径 索网屋面支撑桅杆共11根.布置灵

以变成任意由正则曲线构成的曲面形状. 42cm的柱子两侧。中间巨大的洞由另一 活。预应力双曲钢索网屋顶覆盖面积达到

为大跨度建筑设计带来了更多的灵活性。 个索网连接。 了8000m2,配合中间高耸的桅杆撑拉出

索网结构为大跨度柔性结构建筑设计提供 1967年.这个在试验过程中建造帐篷, 变幻的曲面,为平面布置提供了极大自由

了新的设计灵感.为建筑形式的发展提供 成为弗雷・奥托在斯图加特的轻型建筑研 (图1 1)。蒙特利尔世博会德国馆是当时世

了新的可能性。 究所的建筑屋顶(图8~图10)。这个试验 界上最大的均网格索网结构,是弗雷‘奥

弗雷・奥托在皂膜试验初步确定膜的 性的结构在20世纪70年代获得了很高的 托的大跨度柔性结构建筑作为正式的公共

外部形态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更为精确 赞誉.在1970年代翻新后.成为永久性的 建筑走向世界的开始。

图9:屋顶结构索网实体模型 图10:斯图加特轻型结构研究
图8:屋顶结构皂膜模型
所室内

万方数据
088 建筑结构研究I Research oR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3)慕尼黑奥利匹克公园 再有单纯利用模型试验的方法来完成的大跨度建

1972年的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是弗雷‘奥 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因此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的

托柔性结构建筑的代表作,也是大跨度建筑发展 索网模型试验可能是大跨度建筑史上最为复杂、

的里程碑。该项目一系列预应力索网覆盖了大约 精度最高的模型试验,也是数字化技术到来之前

75000m2.最高的支撑桅杆高达80m(图12)。索 大跨度建筑发展的至高点(图13、图14)。

网结构的屋顶把游泳馆、体育馆、体育场看台以及 在这个项目中弗雷‘奥托不仅解决了巨大体量

人行通道区域都联系起来。整体屋面覆盖的面积是 的柔性建筑设计问题.而且发明了新的连接构造,

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德国馆的近1 0倍。 解决了柔性索网屋面与刚性玻璃幕墙的连接问题.

慕尼黑奥利匹克公园项目的中标方是Beh— 使体育场馆成为全封闭的室内空间(图15)。由此,

nisch&Partner.弗雷。奥托及其工作室成员作为项 大跨度柔性结构建筑真正成为公共建筑领域一种

目资讯工程师.通过复杂的丝网模型试验.提出 重要的建筑类型。

了项目实施的可行结构方案.打破了初始项目评

委会等各方面的质疑。这些模型的制作建立在高 四、弗雷-奥托之后大跨度柔性结构建筑
精度拉力测量技术以及两次曝光摄影技术之上, 发展
由此才能准确确定结构在荷载下的变形情况。克

劳斯’林科维兹(Klaus Linkwitz)工作小组开发的 慕尼黑奥利匹克公园之后.弗雷‘奥托开创

摄影测量技术在模型的测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的柔性结构体系引领大跨度建筑设计进入到一个

在这个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方法从传统的静力 全新的时期.世界范围内对大跨度建筑的建设热

分析方法和模型分析方法逐步转向了计算机辅助 情空前高涨。与此同时,大跨度建筑设计也开始
设计。约翰。阿基里斯(John Argyris)的有限元 进入了计算机时代。结构工程师通过非线性有限

计算方法和克劳斯。林科维兹工作小组的应力强 元法(Nonlinearfinite element method).力密度

度方法以及其他结构工程师的协助使精确计算结 法(Force Density Method)、动力松弛法(Dynamic

构受力体系成为可能。在此项目之前.从未制作 Relaxation Method)等计算方法嘲,配合建筑师发

过如此高精度的索网结构模型。在此之后逐渐进 展出了更大跨度更为复杂的柔性结构。在弗雷。奥

入计算机时代,大跨度建筑的复杂空间结构体系 托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的结构类型有框架膜结构、
也逐渐超出靠精密实体模型所能设计的范畴.不 拱支撑膜结构、桅杆支持膜结构和张拉整体结构

图”: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德国馆实景图 图12: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鸟瞰 图13: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体育场


屋顶试验模型

图14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体育场屋顶试验模型测量工具 图15:柔性屋面与玻璃墙面连接节点图

万方数据
建筑结构研究I Reseamh on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089

等(表1)。其中张拉整体结构代表了目前 弗雷奥托开创的柔性结构空间体系在大跨度建筑中的应用 表1

为止最先进的柔性结构体系。 覆盖面积 高度
结构类型 建筑名称 竣工年份《年) 国家 主要用途
(m2) (m)
1957年科隆联邦庭园展览中,弗雷・奥
San Nicola体育馆 1990 意大利 足球体育场 13000 43 84
托利用皂膜试验发展出现代张拉结构的几
香港体育馆 1994 中国 足球橄榄球场 16000 55

种最重要的基本形式。1962年,美国建筑 Oclate Jukai穹顶 1997 日本 棒球场、多功能 21911 52


框架支撑
膜结构 1990 意大利 足球体育场 42000 50
师布克敏斯特’富勒(R.B.Fuller)受此影响. 罗马奥林匹克体育馆

室外体育场。游泳池 1998 马来西亚 足球场、田径场 38200 48


从面的张拉结构发展出了空间的张拉结构,
中心体育馆 2001 日本 足球体育场 23000 5746

提出了张拉整体结构体系(Tensegriq)【1“ 拱支撑膜
Lindsay公匿运动中心 1984 加拿大 体育文化竞赛 10683 36.5
结构
(图1 6)。在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的丝网模
Abdul-Aziz King
1981 沙特阿拉伯 机场 440000 45.75
型试验中.弗雷。奥托实现了大跨度的连 国际机场
桅杆支撑 Fahd国际体育馆 1986 沙特阿拉伯 足球竞赛场地 51000 58
续索网,解决了柔性屋盖结构与维护结构 King
膜结构
Denver国际机场 1994 美国 机场 40077 39
的连接问题,为后续单个大跨穹顶的实现
千年穹顶 1999 英国 展览集会中心 80000 100

提供了技术支撑。在1986年,吸收了弗 1987 11310 29.4


汉城奥林匹克体育场 韩国 运动场.演出厅
张拉整体
雷’奥托的丝网模型法.依据富勒的张拉 乔治亚穹顶 1992 美国 足球及运动竞赛 34800 82.5
结构
La Plata体育馆 2000 阿根廷 足球场、田径场 36800 65
整体结构理论,美国的盖格尔一伯格公司

(Geiger-Berger Associate)首次实现了张拉

整体结构的索穹顶,成功地应用于汉城奥 覆盖面积达到34800m2.用钢量却不足 建筑发展的过程.旨在数字化技术领域之

运会的体操馆和击剑馆(图17)。至此, 30kg/m2(图18).充分体现了索穹顶高效 外重新认识弗雷-奥托的重要作用。从砖

张拉整体索穹顶这一新的柔性结构形式出 能的一个显著特点:随着跨度的增加,结 石构筑的拱券到钢筋玻璃的场馆,再到柔

现在了大跨建筑的历史舞台。柔性结构也 构重量的增加不明显。 性的索膜.最后发展到刚柔相济的混合结

从弗雷・奥托的基于面的张拉结构(Tensile) 张拉整体索穹顶结构是单纯的大跨度 构,大跨度建筑结构自重越来越轻、跨越

逐步发展为了基于空间的张拉整体结构 柔性结构发展的顶端。从汉城奥运会到乔 的尺度越来越大。从作为临时建筑的卡塞

(Tensegrity)。相较于膜或索的连续张拉结 治亚穹顶,在索穹顶结构发展中.刚柔相 尔联邦花园音乐厅到大型封闭体育场馆慕

构.张拉整体索穹顶结构能够得到更大跨 济的混合结构的趋势也逐步显现。虽然柔 尼黑奥利匹克公园,弗雷’奥托在20世纪

度的单个穹顶,且结构稳定性增强.与刚 性结构具有跨度大、自重轻的特点.但是 50-70年代的研究和设计实践逐步推动了

性结构的拉结也更为合理。 与刚性结构相比,柔性结构的形状稳定性 大跨度柔性结构建筑的发展。他模拟自然自

汉城奥运会的体操馆和击剑馆之后, 和刚度只是维持在可接受的水平上。因此 主构形过程的“结构理性主义”设计哲学和

张拉整体索穹顶结构应用遍地开花,其中 索穹顶之后,单纯的柔性结构进一步发展 ”实体模型“试验方法.跨越建筑和结构领域,

较具代表性的有盖格尔一伯格公司建成的 为了刚柔混合的结构.柔性结构逐渐发展 在当时的时代实现了形式与结构统一。

美国伊利诺斯州大学的红乌体育馆、佛 成为混合结构””中的屋盖部分。 在今天,大跨度柔性结构体系在世界

罗里达州的太阳海岸穹顶、美国工程师 范围内被广泛的采用,不仅作为体育馆和

M.RLevy和T.EKing设计的亚特兰大奥运会 五、结语 足球场.在会展中心、机场等更多建筑类

场馆乔治亚穹顶、圣彼得堡的雷声穹顶等。 型中都可以看到。弗雷’奥托通过试验和

其中.1996年建成的乔治亚穹顶是其中 本文分两个阶段梳理了弗雷‘奥托的 设计实践开创的柔性结构体系,成就了现

最杰出的案例.单个穹顶跨度超过200m, 设计哲学和设计实践推动大跨度柔性结构 代大跨度公共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图1 7:汉城奥运会击剑馆剖面图 图侣: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主场馆的乔治亚穹顶
图1 6张拉整体结构体系示意

万方数据
090 建筑结构研究I Research on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注释 【6】F rei Otto L14 Adaptable A rchitectu re【M]Stuttg a rt

Institute fo r Lightweight Structure,1975:162—165

f1]就结构自重而言从刚性结构的200—250kg/m 2(40—50m 【7]F rei Otto L1 6:Tent s【M】Stuttg a rt n stitut e fo r

跨度的钢筋混凝土薄壳)、40.50kg/m 2(刚性网格结构),到柔 Lightweight St ructu re.1976

性索穹顶结构的10 kg/m 2柔性结构极大的减少大跨度建筑 [8]Otto F Ten sfIe st ru ctu res【M】Camb r】dg e MA.MlT
的结构自重. P ress 1 971

2]参见董石麟等著新型空间结构分析设计与施工【M】北京‘ [9l约尔格施莱克,蔡为1972年慕尼黑奥林匹克运动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39 会体育场馆生成——约尔格施莱克采访…城市环境设

[3】201 5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审团对弗雷奥托评语 计,201 5(11)1 70—173

【4】参见帕特里克舒马赫,张朔炯,罗丹参数化主义参数化的 【10]FU LLER R B Tensile—integ rity st ructu resIM】U s,3063521

范式和新风格的形成…时代建筑.201 2,05:22—31 【P】+1962

15j参见F rei Otto er at N atu rNche Konst ruktionen Fo rmen 【1 1】fan Liddell Prei Otto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 ridsheNs
und Kon5t ru ktlonen Jn Natu r und Techni k und Prozesse I』]Case Studies in Structural Enginee ring,2015,4:39—49
Ih re r Ent stehung[M】Stuttga rt,1982。7 [1 2]G EIG ER D H The design and const ruction of two cable

{6】1965年康拉德罗兰(Con rad Roland)在他的第一本工作 domes fo r the Ko rean OIympics【C]ff P roceedlng of IASs

室报告中对弗雷奥托作品进行的评论 ASCE Osa ka:[s n】,1986:265—272

【7]参见《轻型建筑与自然设计——弗雷奥托作品全集》模 【1 3jRen6 Mot ro Tenseg rity s1 ructu raI systems fo r the

型采用的测量仪器都是针对研究司题而设计的其中克劳斯 futu re[Mj Butterwo rth-Heinemann,2003

林科维兹发明的“特写摄影为模型的测量提供了重要支持. 【14】赵楠,胡正平,陈彬磊大跨度索穹顶设计与张拉控制…
[8]参见F rei Otto Neue Bauten mit hangendem Dach… 结构工程师,2017,33(05):1—7
DBZ,Deutsche Bauzeit sch卅t 1 954 4 224—2 30 [1 5】董石麟,涂源索穹顶结构体系创新研究…建筑结构学

(9j力密度法是把索网或等代的膜结构看成是由索段通过结点 报,201 8,10:85-92

相连而成通过指定索段的力密度建立并求解结点的平衡方程, [16]刘宏伟大跨建筑混合结构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8 8

可得各自由结点的坐标,动力松弛法是将处于不平衡状态的

结构体系离散化为单元网格假设结构的质量集中在各节点上

节点在不平衡力作用下向平衡位置振动逐点、逐时地跟踪各

点的振动过程当体系动能达到极大值时所有的速度分量设

置为零振动过程从当前几何形状构形重新开始反复迭代直 图片来源

到节点不平衡力趋近与零满足收敛性要求为止非线性有限

元方法是采用非线’胜迭代的方法进行索网找形即从一个勾 图1作者绘

画出的初始几何开始.通过改变索的预应力或者索段的原始 图2 www a rchidaily com

长度并经过迭代得到相应的形状 图3.azu re a zu re comlhomes/f rei—otto—wIn zke r.


s.P rlt

【10】张拉整体结构Ten seg rity为富勒发明的名词是将张拉 a rchitectu re—P rize一201 5

Tensile和整体{nteg rItv结合起来。 图4。statI c d e zee n com/u P}o a d s/201 5/0 3/F re【_Otto

…j混合结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类型组成且各子 P riIz ke r Prize-lau reate一201 5 dezeen 784 33

结构在承受荷载能力方面基本相同结构等级和地位也基本 图5.http//www a rc hd alI Y com/608 5 0 6/1 2 t h}n g s

平等 Y o u—d1 d n-t—k n ow a b o ut,P rit z ke r一1 a ur e at e f『el

otto/55008acl e58ece81290000de一3一JPg

图6图7、图9、图11、图12《轻型建筑与自然设计——弗雷奥
托作品全集》

图8 www detal{de

参考文献 图10图14 WWW p ritzke rp rize ca

图1 3:Im a g es ad stt c com/m edl a/Im age s/5 50 7/43f8/

…张其林索和膜结构[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2-3 5 8 e/c e0 c/0 b 0 0/0 0 0 e/j ehOtto—T h



a‘g e—J P g/F r e

f2】杨绍亮复杂性背景下基于数字技术的大跨度建筑设计研 1 9 6 7一I nte r n atio n af—a n d—U ni ve r s al—E x o sltI o n一01


究【D】同济大学201 5:35 JPg?1426539501


【3j[德l温菲尔德奈丁格,艾琳梅森那,爱伯哈德莫勒.莫亚娜 图1 5 www viewfrommad rld btogspot com

格兰斯基轻型建筑与自然设计——弗雷奥托作品全集fM]柳 图16根据http:Hwww kdmem(n/Home/u 5e№t/a rt】cte/

美玉,杨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ld/1 7 html中的图示重绘

14]宫聪,胡长涓亨利拉布鲁斯特与维奥菜勒迪克理论思想 图1 7.http://www coiumbia ed u/cu/g saPp/BT/DOM E 5/

比较——1 9世纪法国两种理性主义理论体系对比研究…建 SEOU L/sol 47 Jpg

筑师,201 7(02):77—84 图1彤https://www ajc com/sp。rts/foolb圳ge。r91a,dome,


【5】杨绍亮张玲玲基于数字技术的大跨度柔性结构建筑设 demoNtion—planned—faII-201 7/81voF3t12f12M05TOJ Bzd L/
1 3
计新途径——以膜结构为例…新建筑2018(4)9

万方数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