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2

實驗須知 125

一、實驗室守則
1 進入實驗室必須穿實驗衣、戴護目鏡.
2 實驗室走道須隨時保持暢通.
3 窗戶及前、後門應隨時開著.
4 實驗桌上不可放置與實驗無關的物品.
5 實驗藥品及實驗器材必須擺放整齊﹐橡皮管或電線應避免交錯
纏繞.
6 不可在實驗室裡嬉戲打鬧.
7 不可將食物帶進實驗室﹐更不可在實驗室裡飲食.
8 未經老師允許﹐不可進行實驗課本指定外的操作.
9 實驗廢棄物須放置於指定的容器內.
0 實驗完畢後﹐須檢視排水孔是否留有固體殘渣﹐將實驗桌整理
乾淨並歸還器材﹐經老師檢查後才能離開.

二、安全須知
1 熟悉實驗室的消防滅火器材及緊急淋洗設備的放置地點及操作
方法.
2 進行酒精燈或本生燈加熱實驗時﹐須注意用火安全.酒精燈務
必以火柴從燈蕊處點燃﹐絕對禁止以酒精燈互相點燃;本生燈
則須於火柴點燃後才可開啟瓦斯開關﹐以免瓦斯漏出造成閃燃
或氣爆的意外.
3 藥品不可任意混合或敲擊.
126 高中基礎化學(三)

4 酌量取用藥品﹐取出的藥品不可再倒入原藥品瓶內﹐以避免造
成該藥品汙染.
5 具毒性的揮發性藥品須置於通風櫥內﹐取用及實驗均應於櫥內
操作.
6 加熱試管內之物品時﹐須注意管口不可朝向有人的地方.
7 將玻璃管、溫度計、漏斗等物插入橡皮塞時﹐應先以抹布包
裹﹐並於玻璃處塗水潤溼﹐以迴旋轉動方式小心操作﹐避免折
斷而傷手.
8 小心取用強酸及強鹼﹐特別是稀釋硫酸時﹐應將濃硫酸徐徐倒
入水中並攪拌溶液.
9 不可任意嗅聞藥品味道.必須嗅聞指定藥品的味道時﹐應與藥
品保持一定距離﹐以手掌輕搧其蒸氣至鼻孔處聞之.
0 量筒、容量瓶等非耐熱玻璃器材不可加熱﹐加熱過的器材須靜
置冷卻後才可淋洗﹐以免爆裂.
實驗器材 127

一、防護用器具

手套 護目鏡 實驗衣
(glove) (goggle) (laboratory coat)

二、量測用器具

溫度計 滴定管 分度吸量管和安全吸球


(thermometer) (buret) (graduated pipet and safety pipette filler)

移液吸管和安全吸球 氣體注射器 容量瓶


(transfer pipette and safety pipette filler) (gas syringe) (volumetric flask)

量筒 電子天平
(graduated cylinder) (electronic balance)
128 高中基礎化學(三)

三、固定用器具

陶瓷纖維網 陶製三角架 坩堝鉗


(wire gauze with ceramic fiber) (clay triangle) (crucible tongs)

試管夾 廣用夾 鐵環
(test tube holder) (universal clamp) (iron ring)

試管架 三角架
(test tube rack) (tripod) 鐵架(stand)

滴定管夾及滴定管架
(burette clamp and burette stand) 漏斗架(funnel support)
實驗器材 129

四、操作及反應用器具

乳頭滴管 分液漏斗 刮勺
(rubber dropper) (separatory funnel) (spatula)

玻棒 毛細管 離心管
(glass rod) (capillary tube) (centrifuge tube)

漏斗 布氏漏斗 研缽及杵
(funnel) (Büchner funnel) (mortar and pestle)

培養皿 燒杯 錐形瓶
(petri dish) (beaker) (conical flask)
130 高中基礎化學(三)

吸濾瓶 廣口瓶 平底燒瓶


(filter flask) (wide mouth bottle) (Florence flask)

圓底燒瓶 蒸餾瓶 試管
(round-bottom flask) (distilling flask) (test tube)

冷凝管 薊頭漏斗 爆燃匙


(condensing tube) (thistle funnel) (deflagrating spoon)

錶玻璃 蒸發皿 坩堝
(watch glass) (evaporating dish) (crucible)
實驗器材 131

五、加熱用器具

本生燈 酒精燈 加熱板


(Bunsen burner) (alcohol burner) (hot plate)

六、清潔用器具

洗瓶 試管刷
(washing bottle) (test tube brush)

七、其他器具

恆溫循環水槽 離心機
(circulating water bath) (centrifuge)
132 高中基礎化學(三)

實驗一 秒錶反應
一 目 的
1 使學生熟悉溶液的稀釋方法﹐以及分度吸量管與安全吸球的使用方法.
2 探討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3 探討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二 原 理
1 分度吸量管與安全吸球的使用說明:
1 吸量管(pipette)是一種將特定體積的某液體
準確移轉到另一個器具中;實驗室常用的有
移 液 吸 管(transfer pipette)以 及 分 度 吸 量 管
(graduated pipet)兩種.
1 移液吸管:用來量取固定體積﹐它的玻璃
圖 E1-1
管中間通常有一膨大球形的部分﹐在玻璃 安全吸球與移液吸管
管頸部只刻有一個標線.
2 分度吸量管:有較細微的體積刻劃﹐可用
以量取不同液體的體積.
2 安全吸球(safety pipette filler):以吸量管量取
溶液時﹐必須搭配安全吸球使用(如圖 E1-1、
E1-2).
1 安全吸球的構造包含三個控制閥(圖 E1-3): 圖 E1-2
安全吸球與分度吸量管
1 A 閥是排氣閥﹐A 表示 Air;擠壓此
處﹐可將吸球內空氣排出. A

2 S 閥是吸液閥﹐S 表示 Suction;擠壓此
S
處﹐可將液體吸入吸量管.
E
3 E 閥是排液閥﹐E 表示 Ejection;擠壓
此處﹐可將吸量管中的液體排放. 圖 E1-3 安全吸球
實驗一 秒錶反應 133

安全吸球中部圓球的上端、下端及側端各有一段開口﹐每端管路
中間均內藏有一粒玻璃珠(或鋼珠)﹐用以操控液體及空氣的流
動.只要以手指捏擠 A 閥(上端)、S 閥(下端)與 E 閥(側端)處
的玻璃珠﹐即可使液體流動.
2 安全吸球的操作:操作時﹐先將吸量管插在安全吸球下端﹐按壓
A 閥排氣閥(圖 E1-4)﹐同時擠壓球體﹐可將吸球內的空氣排出﹐
鬆開 A 閥後﹐此時安全吸球呈減壓狀態.接著﹐按住 S 閥吸液閥
(圖 E1-5)﹐球體就會慢慢膨脹﹐並將液體吸入吸量管內.最後﹐
按壓 E 閥排液閥(圖 E1-6)﹐即可將液體排放.

A 閥排氣閥
安全吸球
S 閥吸液閥
E 閥排液閥

圖 E1-4 按壓 A 閥 圖 E1-5 按壓 S 閥 圖 E1-6 按壓 E 閥

2 秒錶反應
在酸性溶液中﹐碘酸根會被亞硫酸氫根還原成碘離子﹐其化學反應式為:
  IO3-(aq)+3HSO3-(aq)→ I-(aq)+3SO42-(aq)+3H+(aq)
而後﹐碘酸根會再與碘離子反應形成碘分子﹐其化學反應式為:
  IO3-(aq)+5I-(aq)+6H+(aq)→ 3I2(s)+3H2O(l)
由以上兩反應式可得知﹐碘酸根與亞硫酸氫根的莫耳數比值必須大於三分
之一﹐亦即亞硫酸氫根反應用完後﹐過剩的碘酸根再與生成的碘離子反應
134 高中基礎化學(三)

產生碘﹐碘與澱粉發生反應而呈藍色.
  本實驗用碼錶﹐測定下述條件時﹐碘酸鉀溶液與亞硫酸氫鈉溶液反應
出現藍色所需的時間﹐藉以探討濃度及溫度與反應速率的關係﹐故亦稱為
碘鐘反應(the iodine clock reaction):
1 不同濃度的碘酸鉀溶液﹐與一定濃度的亞硫酸氫鈉溶液反應.
2 不同溫度時﹐一定濃度的碘酸鉀溶液與亞硫酸氫鈉溶液反應.

三 器 材
每組 每組
■ 試管(20 毫升) ‥‥‥‥‥‥‥ 10 支 ■ 容量瓶(500 毫升) ‥‥‥‥‥‥ 1 個

■ 試管架 ‥‥‥‥‥‥‥‥‥‥‥‥‥ 1 個 ■ 碼錶 ‥‥‥‥‥‥‥‥‥‥‥‥‥‥‥ 1 個


■ 燒杯(250 毫升)‥‥‥‥‥‥‥‥ 1 個 ■ 溫度計(0 ∼ 100 nC) ‥‥‥‥‥ 2 支
■ 錐形瓶(50 毫升) ‥‥‥‥‥‥‥ 1 個 ■ 標籤紙 ‥‥‥‥‥‥‥‥‥‥‥ 6 小張
■ 分度吸量管 ‥‥‥‥‥‥‥‥‥‥‥ 2 支 ■ 乳膠手套 ‥‥‥‥‥‥‥‥‥‥‥‥ 1 雙
■ 安全吸球 ‥‥‥‥‥‥‥‥‥‥‥‥ 2 個

四 藥 品
每組
■ 溶液 A:碘酸鉀(KIO3)溶液(0.02 M) ‥‥‥‥‥‥‥‥‥‥‥‥‥‥‥ 100 毫升
■ 溶液 B:亞硫酸氫鈉(NaHSO3)溶液(0.02 M)、稀硫酸及澱粉指示劑的混
合液 ‥‥‥‥‥‥‥‥‥‥‥‥‥‥‥‥‥‥‥‥‥‥‥‥‥‥‥‥‥ 100 毫升
■ 蒸餾水、熱水、冰塊 ‥‥‥‥‥‥‥‥‥‥‥‥‥‥‥‥‥‥‥‥‥‥‥‥‥‥‥‥ 適量
配方表

取可溶性澱粉 1.0 克﹐置入 50 毫升的燒杯中﹐加入少量蒸餾水﹐調成均勻糊


澱粉指示劑 狀.在 100 毫升的燒杯中﹐先倒入 60 毫升沸水﹐再將上述糊狀物小心地倒
入.加熱煮沸﹐直至溶液澄清或呈半透明狀﹐靜置冷卻至室溫備用
1 取亞硫酸氫鈉 1.04 克溶於約 50 毫升的水中
溶液 B 的 2 將上述1的亞硫酸氫鈉溶液倒入澱粉指示劑中﹐再加入 0.1 M 稀硫酸 5 毫
配製 升﹐攪拌均勻﹐最後加入蒸餾水﹐使溶液總體積為 500 毫升
3 所配溶液可供數組使用
實驗一 秒錶反應 135

b:因為 1 莫耳焦亞硫酸根溶於水﹐會分解成 2 莫耳亞硫酸氫根﹐化學反應式為:


S2O52-(aq)+H2O(l) 2HSO3-(aq)
所以溶液 B 也可如下列方法配製:

1 將焦亞硫酸鈉 1.9 克溶於 100 毫升的水中


溶液 B 的 2 將所配製的焦亞硫酸鈉溶液倒入澱粉指示劑中﹐再加入 0.1 M 稀硫酸 5
配製 毫升﹐攪拌均勻﹐最後加入蒸餾水﹐使溶液總體積為 1.0 升
3 所配溶液可供數組使用

五 實驗步驟
一、反應物的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準 備 5 支試管﹐分別貼上編號 1 到 5
1
的標籤紙﹐置於試管架上.

以 分度吸量管準確量取 9 毫升﹑8 毫
2
升﹑7 毫升﹑6 毫升﹑5 毫升的 A 溶
液﹐依序加入編號 1 到 5 的試管中.
136 高中基礎化學(三)

以 分度吸量管準確量取 1 毫升﹑2 毫
3
升﹑3 毫升﹑4 毫升﹑5 毫升的蒸餾
水﹐依序再加入編號 1 到 5 的試管
中.

以分度吸量管準確量取 10 毫升的
4
B 溶液置於試管中.

從步驟3的試管架上﹐拿出編號 1 的
5
試管﹐將其內溶液置於 50 毫升的錐
形瓶中﹐再把步驟4 B 試管中的溶
液﹐加入錐形瓶裡﹐立刻按下碼錶計
時.輕輕搖晃錐形瓶﹐仔細觀察藍色
出現時即按停止﹐記錄反應所需的時
間.

同上述步驟4﹑5﹐依序取編號 2﹑3﹑4﹑
6
5 的試管與 10 毫升的 B 溶液混合反應.
實驗一 秒錶反應 137

二、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於 1 個 250 毫升的燒杯中﹐倒入約
1
100 毫升的冷水.

取 1 個 50 毫升的錐形瓶﹐加入 10
2
毫升的 A 溶液.再取 1 支試管﹐加入
10 毫升的 B 溶液;然後一起置入步
驟1的燒杯中﹐靜置片刻﹐待三者達
熱平衡﹐即溫度計的度數穩定時﹐記
錄此溫度.

把 步驟2中試管裡的 B 溶液倒入錐
3
形瓶裡﹐與 A 溶液混合﹐立刻按下
碼錶計時.手握錐形瓶頸﹐將其稍微
提升﹐並輕輕搖晃瓶身﹐仔細觀察藍
色出現時即按停止﹐記錄反應所需時
間.

4重複步驟2﹐將水浴加熱至溫度高於室溫 5 nC﹑10 nC﹑15 nC﹑20 nC 時﹐分


別重複步驟3的操作.(b :1若室溫高於 30 nC﹐應以冰塊使水溫降至 20 nC
後﹐才開始進行本實驗.2拿取熱燒杯時﹐應戴棉布手套﹐以防燙傷.3溫度愈
高反應速率愈快﹐但超過 45 nC 時﹐可能無法呈現藍色)
138 高中基礎化學(三)

六 廢棄物處理
J 實驗後的反應溶液﹐倒入無機酸類廢液桶中﹐回收處理.

七 問題與討論
1 使用吸量管時﹐殘留在吸量管尖端的液體應如何處理?
2 使用安全吸球時﹐需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3 碘酸鉀溶液的濃度對反應速率有何影響?
4 溫度對反應速率有何影響?
5 本實驗的反應結果﹐為何會呈現藍色?
6 如果將藍色溶液維持在 50 nC﹐經過一段時間﹐藍色會消失﹐其原因為何?
7 亞硫酸氫鈉溶液加入稀硫酸後﹐為什麼會不安定?
實驗二 平衡常數與勒沙特列原理—平衡常數的測量 139

實驗二 平衡常數與勒沙特列原理—平衡常數的測量
一 目 的
  利用比色法﹐以鐵離子(Fe3+)與硫氰離子(SCN-)反應﹐測得產物硫氰
酸鐵(III)離子(FeSCN2+)的濃度﹐進而求得此反應的平衡常數 Kc.

二 原 理
  利用比色法測濃度的原理:
1 鐵離子(Fe )與硫氰離子(SCN )反應﹐產生血紅色的硫氰酸鐵(III)離子
3+ -

(FeSCN2+)﹐其化學反應式為:
Fe3+(aq)  +  SCN-(aq)     FeSCN2+(aq)
淺黃色 無色 血紅色

反應的平衡常數表示式可表示如下:
[FeSCN2+]
Kc= ‥‥‥‥‥‥‥‥‥1
[Fe3+][SCN-]

式1中﹐各項濃度均為平衡濃度.
2 將已知濃度的 Fe 和 SCN 溶液混合﹐當反應達平衡時﹐[FeSCN ] 的濃
3+ - 2+

度為 x(M)﹐Kc 可運用簡單的計算得到.根據反應平衡原理﹐三個成分物
質的初濃度、變化濃度與平衡濃度分別表示如下:
      Fe3+(aq) + SCN-(aq)   FeSCN2+(aq)
初濃度 [Fe3+]0 [SCN-]0 0
變化濃度 -x -x x
平衡濃度 [Fe ]0- x
3+
[SCN ]0- x

x
根據式1﹐可將 Kc 表示為:
x
Kc= ‥‥‥2
([Fe3+]0-x)
([SCN-]0-x)
3+ 2+
3 平衡系中的三個成分物質﹐SCN 是無色的﹐而 Fe 是淺黃色﹐FeSCN

則為血紅色.因此﹐反應平衡系的主要顏色應為 FeSCN 2+ 的顏色﹐亦即


140 高中基礎化學(三)

該溶液主要吸收藍綠色光.根據朗伯-比爾定律(Lambert-Beer's law﹐式
3)﹐可測得 [FeSCN ] 的平衡濃度.
2+

A=e•l•c ‥‥‥‥‥‥‥‥‥‥‥‥3
式3中﹐A 為溶液的吸光度﹐e 為溶液的莫耳吸光係數﹐l 為吸收光徑﹐
c 為溶液的體積莫耳濃度.
2+
4 本實驗需先配製出 FeSCN 標準溶液的濃度﹐利用其所呈現的顏色進行比
色﹐求其他反應比色管中 FeSCN2+ 的濃度.
3+
5 標準溶液的配製:取定量的 SCN 與過量的 Fe 反應﹐假設 SCN 完全反
- -

應成 FeSCN2+﹐則 [SCN-]0[FeSCN2+].
(b:因為 Fe3+(aq)+SCN-(aq) FeSCN2+(aq)的 Kc 夠大﹐而且假設標準溶液百分之百反應﹐
標準反應物的濃度亦較大﹐以作為比色的基準)

6 同溫、同壓下﹐不同濃度的反應物﹐所生成 [ FeSCN ] 的平衡濃度分別


2+

為 x0、xi;利用比色法調製成相同的吸光度﹐測得兩者的比色光徑分別為
l0、li﹐代入式3得:
l0•x0=li•xi ‥‥‥‥‥‥‥‥‥‥‥4
(l0:標準溶液高度﹐li:待測溶液高度)
若已知 x0 的濃度﹐則
l0•x0
xi= ‥‥‥‥‥‥‥‥‥‥‥‥5
li

三 器 材
每組 每組
■ 比色管(15 毫升) ‥‥‥‥‥‥‥ 6 支 ■ 燒杯(100 毫升)‥‥‥‥‥‥‥‥ 2 個
■ 比色管架 ‥‥‥‥‥‥‥‥‥‥‥‥ 1 個 ■ 分度吸量管 ‥‥‥‥‥‥‥‥‥‥‥ 2 支
■ 比色光源 ‥‥‥‥‥‥‥‥‥‥‥‥ 1 臺 ■ 安全吸球 ‥‥‥‥‥‥‥‥‥‥‥‥ 2 個
■ 直尺(15 公分) ‥‥‥‥‥‥‥‥ 1 把 ■ 黑色紙張(10 公分×5 公分) ‥ 2 張
■ 標籤紙 ‥‥‥‥‥‥‥‥‥‥‥ 9 小張 ■ 安全眼鏡 ‥‥‥‥‥‥‥‥‥‥‥‥ 1 副
■ 量筒(25 毫升) ‥‥‥‥‥‥‥‥ 4 個 ■ 塑膠滴管 ‥‥‥‥‥‥‥‥‥‥‥‥ 2 支
實驗二 平衡常數與勒沙特列原理—平衡常數的測量 141

全班
■ 容量瓶(250 毫升) ‥‥‥‥‥‥ 2 個

四 藥 品
每組
■ 酸化硝酸鐵(Fe(NO3)3)溶液(0.20 M) ‥‥‥‥‥‥‥‥‥‥‥‥‥‥‥‥ 15 毫升
■ 硫氰化鉀(KSCN)溶液(0.0020 M)‥‥‥‥‥‥‥‥‥‥‥‥‥‥‥‥‥‥ 25 毫升
■ 蒸餾水 ‥‥‥‥‥‥‥‥‥‥‥‥‥‥‥‥‥‥‥‥‥‥‥‥‥‥‥‥‥‥‥‥‥‥‥ 適量
配方表

酸化硝酸鐵 將硝酸鐵 48.4 克溶於約 500 毫升水中﹐攪拌均勻﹐再加入 2.0 M 硝酸水溶液﹐


溶液 使溶液總體積為 1.0 升
硫氰化鉀 將硫氰化鉀 0.194 克溶於約 200 毫升水中﹐攪拌均勻﹐最後加入蒸餾水﹐使溶
溶液 液總體積為 1.0 升

五 實驗步驟

準 備 5 支比色管﹐分別貼上編號 0﹑
1
1 到 4 的標籤紙﹐置於比色管架上.

以 分度吸量管吸取 0.0020 M KSCN


2
溶液 5.00 毫升﹐分別放入步驟1
5 支比色管中.
142 高中基礎化學(三)

在 0 號比色管中﹐加入 0.20 M
3
Fe(NO3)3 溶液 5.00 毫升﹐均勻混合
後﹐作為標準溶液﹐其中 [FeSCN2+]0
=0.0010 M.

以 分度吸量管吸取 0.20 M Fe (NO 3) 3


4
溶液 10.00 毫升﹐置入量筒中﹐加入
蒸餾水稀釋成 25.00 毫升(A 溶液).

以分度吸量管吸取 A 溶液 5.00 毫升﹐


5
加入編號 1 的比色管中.
實驗二 平衡常數與勒沙特列原理—平衡常數的測量 143

另以分度吸量管吸取 A 溶液 10.00 毫
6
升﹐置入量筒中﹐加入蒸餾水稀釋成
25.00 毫升(B 溶液).

以分度吸量管吸取 B 溶液 5.00 毫升﹐


7
加入編號 2 的比色管中.

以 分度吸量管吸取 B 溶液 10.00 毫
8
升﹐置入量筒中﹐加入蒸餾水稀釋成
25.00 毫升(C 溶液).
144 高中基礎化學(三)

以分度吸量管吸取 C 溶液 5.00 毫升﹐


9
加入編號 3 的比色管中.

以 分度吸量管吸取 C 溶液 10.00 毫
0
升﹐置入量筒中﹐加入蒸餾水稀釋成
25.00 毫升(D 溶液).

以分度吸量管吸取 D 溶液 5.00 毫升﹐


q
加入編號 4 的比色管中.
實驗二 平衡常數與勒沙特列原理—平衡常數的測量 145

將 用剩的 A﹑B﹑C﹑D 溶液﹐置入


w
Fe ( NO 3 ) 3 溶液的廢液桶中﹐集中處
理.

以黑色紙張﹐將編號 0 和 1 的比色管
e
包裹﹐置於燈源上方.

以 目測法比較兩支比色管內溶液的顏
r
色﹐再以滴管取出 0 號比色管內的
標準溶液﹐移至架上乾淨的比色管
中.直到兩管顏色深淺相同時﹐測量
兩支比色管的高度﹐記錄兩者的數
值.(b :可先以滴管將待測比色管
中的溶液取出剩達 10 公分高後﹐再
作比色)
146 高中基礎化學(三)

重 複e﹑r兩步驟﹐分別進行編號 0
t
和 2﹑3﹑4 比色﹐並記錄標準液與各
未知液的高度.

y依 朗 伯 - 比 爾 定 律 求 出 各 反 應 後 的
FeSCN2+ 的平衡濃度﹐據以求出 Fe3+
及 SCN- 的平衡濃度﹐並求出各次反應
的平衡常數.

六 廢棄物處理
J 實驗後的溶液﹐倒入重金屬類廢液桶中﹐回收處理.

七 問題與討論
1 目測比色法有何優點?
2 在比色操作時﹐為何要以黑色的紙張包裹住比色管管身?
3 比色管的底部為平底而非圓底的原因何在?
4 目測比色法可能會有哪些誤差?應如何改進?
5 在目測比色法的實驗過程中﹐除用眼睛觀測所造成的誤差外﹐還有哪些可
能會產生的誤差?
示範實驗 平衡常數與勒沙特列原理—勒沙特列原理 147

示範實驗 平衡常數與勒沙特列原理—勒沙特列原理
一 目 的
  改變影響平衡的因素﹐以二氧化氮雙聚反應的平衡﹐來探討勒沙特列原
理.

二 原 理
  法國科學家勒沙特列發現:當平衡系統受外加因素干擾時﹐系統會朝抵消
此干擾因素的方向移動﹐再達新平衡﹐此即勒沙特列原理.
  二氧化氮可由濃硝酸與銅反應製得﹐其化學反應式為:
  Cu(s)+4HNO3(aq)→ Cu(NO3)2(aq)+2NO2(g)+2H2O(l)
紅色 無色 藍色 紅棕色 無色

  二氧化氮分子的雙聚合為可逆反應﹐其化學反應式為:
  2NO2(g) N2O4(g)
紅棕色 無色

  收集產生的混合氣體﹐並密封於容器中﹐改變溫度、壓力﹐觀察再達新平
衡後的現象.

三 器 材
每組 每組
■ 注射針筒(25 毫升)‥‥‥‥‥‥ 3 支 ■ 乳頭滴管 ‥‥‥‥‥‥‥‥‥‥‥‥ 3 支

■ 橡皮塞 ‥‥‥‥‥‥‥‥‥‥‥‥‥ 3 個 ■ 試管(50 毫升) ‥‥‥‥‥‥‥‥ 2 支


■ 乳膠手套 ‥‥‥‥‥‥‥‥‥‥‥‥ 1 雙 ■ 燒杯(500 毫升)‥‥‥‥‥‥‥‥ 2 個
■ 錐形瓶(50 毫升) ‥‥‥‥‥‥‥ 1 個 ■ 鑷子 ‥‥‥‥‥‥‥‥‥‥‥‥‥‥‥ 1 支
■ 橡皮管 ‥‥‥‥‥‥‥‥‥‥‥‥‥ 2 條 ■ 鐵架(含鐵夾)‥‥‥‥‥‥‥‥‥ 2 座
■ 玻璃漏斗 ‥‥‥‥‥‥‥‥‥‥‥‥ 1 個 ■ 玻璃導管 ‥‥‥‥‥‥‥‥‥‥‥‥ 3 支
全班
■ 通風櫥 ‥‥‥‥‥‥‥‥‥‥‥‥‥ 1 座
148 高中基礎化學(三)

四 藥 品
每組 每組
■ 濃硝酸 ‥‥‥‥‥‥‥‥‥‥ 0.5 毫升 ■ 蒸餾水 ‥‥‥‥‥‥‥‥‥‥‥ 10 毫升
■ 銅片 ‥‥‥‥‥‥‥‥‥‥‥‥‥ 1 小片 ■ 熱水 ‥‥‥‥‥‥‥‥‥‥‥‥‥ 20 毫升
■ 氫氧化鈉溶液(1.0 M) ‥‥ 10 毫升 ■ 冰塊 ‥‥‥‥‥‥‥‥‥‥‥‥‥‥ 適量

五 實驗步驟
戴上乳膠手套﹐先將大試管用鐵夾固定在鐵架上﹐再依下圖組裝完成後﹐將圖右
1
的橡皮塞拔起﹐然後用滴管滴入濃硝酸於內置一小片銅片的大試管中﹐開始反
應;由於剛生成的二氧化氮裡混有空氣﹐因此經由橡皮管連接的漏斗面﹐將其導
入圖左盛有 1.0 M 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並使氣體流經漏斗面﹐增加與溶液接
觸的面積﹐利用酸鹼中和反應﹐吸收掉多餘的二氧化氮.(b:二氧化氮是帶刺
激氣味的紅棕色有毒氣體﹐製備二氧化氮時﹐必須於通風櫥中進行)

1.0 M 氫氧化鈉溶液 銅片
示範實驗 平衡常數與勒沙特列原理—勒沙特列原理 149

分 別用兩支注射針筒﹐將紅棕色的氣
2
體吸出約 20.0 毫升﹐立刻用挖好凹槽
的橡皮塞﹐塞住針筒的管口﹐然後置
於一旁備用.

用一支注射針筒﹐將空氣吸入約 20.0
3
毫升﹐立刻用挖好凹槽的橡皮塞﹐塞
住針筒的管口﹐準備一支 NO2 作為對
照組﹐然後置於一旁備用.

壓力改變.
4 溫度改變.
5

將兩支注射針
筒內的氣體體
用力推進含空
積調整回 20.0
氣與二氧化氮
毫升﹐一起放
的注射針筒﹐
入盛有熱水的
觀察筒內氣體
燒杯中﹐觀察
顏色的變化.
筒內氣體顏色
的變化.

將兩支注射針
用力拉出含空
筒一起放入盛
氣與二氧化氮
有冰塊的燒杯
的注射針筒﹐
中﹐觀察筒內
觀察筒內氣體
氣體顏色的變
顏色的變化.
化.
150 高中基礎化學(三)

六 廢棄物處理
J 收集完實驗所需的二氧化氮後﹐剩餘的氣體應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使其
反應成鹽類後﹐倒入鹼類廢液桶中﹐回收處理.

七 問題與討論
1 由實驗觀察﹐推論氣體體積的變化對平衡有何影響?
2 由實驗觀察﹐推論溫度變化對平衡有何影響?
3 由實驗得知:2NO2(g) N 2O 4(g)+能量﹐依勒沙特列原理預測﹐並完成下
表.

變化因素 平衡移動的方向
加入 N2O4(g)
加入 NO2(g)
移去 N2O4(g)
移去 NO2(g)
縮小容器體積
增大容器體積
升高溫度
降低溫度
實驗三 溶度積的測定 151

實驗三 溶度積的測定
一 目 的
  測定草酸鎂(MgC2O4)的溶解度﹐並計算其溶度積常數.

二 原 理
  在酸性溶液中﹐過錳酸鉀(KMnO4)與草酸根(C2O42-)會發生氧化還原
反應﹐使紫色的過錳酸根(MnO4-)褪色成粉紅色的亞錳離子(Mn2+)﹐化學
反應式為:
  2MnO4-(aq)+5C2O42-(aq)+16H+(aq) 2Mn2+(aq)+10CO2(g)+8H2O(l)
  用已知濃度的過錳酸鉀溶液﹐滴定飽和的草酸鎂溶液﹐依下列公式可求出
此飽和溶液中草酸根的濃度:
  5×CMnO ×VMnO =2×CC O ×VC O
4

4

2 4
2-
2 4
2-

  其中﹐CMnO 為過錳酸鉀溶液的體積莫耳濃度﹐VMnO 為達當量點時過錳


4

4

酸鉀溶液所消耗的體積;CC O 為待測草酸根溶液的體積莫耳濃度﹐VC O 為
2 4
2-
2 4
2-

被滴定的草酸根溶液體積.
  因飽和溶液中鎂離子的濃度等於草酸根的濃度﹐即可計算出草酸鎂的溶度
積﹐即 Ksp=[Mg2+][C2O42-]=[C2O42-]2.

三 器 材
全班 全班
■ 離心管(10 毫升) ‥‥‥‥‥‥ 10 支 ■ 容量瓶(500 毫升)‥‥‥‥‥‥‥ 1 個
■ 離心機 ‥‥‥‥‥‥‥‥‥‥‥‥‥ 1 臺 ■ 刮勺 ‥‥‥‥‥‥‥‥‥‥‥‥‥‥‥ 2 支
■ 電子天平 ‥‥‥‥‥‥‥‥‥‥‥‥ 1 臺 ■ 乳膠手套 ‥‥‥‥‥‥‥‥‥‥‥‥ 1 雙
■ 稱量紙 ‥‥‥‥‥‥‥‥‥‥‥‥‥ 2 張 ■ 玻棒 ‥‥‥‥‥‥‥‥‥‥‥‥‥‥‥ 2 支
152 高中基礎化學(三)

每組 每組
■ 離心管(10 毫升) ‥‥‥‥‥‥‥ 1 支 ■ 玻璃漏斗 ‥‥‥‥‥‥‥‥‥‥‥‥ 1 個
■ 試管(10 毫升) ‥‥‥‥‥‥‥‥ 1 支 ■ 燒杯(50 毫升) ‥‥‥‥‥‥‥‥ 2 個
■ 分度吸量管(10 毫升) ‥‥‥‥ 1 支 ■ 燒杯(250 毫升)‥‥‥‥‥‥‥‥ 1 個
■ 安全吸球 ‥‥‥‥‥‥‥‥‥‥‥‥ 1 個 ■ 燒杯(500 毫升)‥‥‥‥‥‥‥‥ 1 個
■ 滴定管 ‥‥‥‥‥‥‥‥‥‥‥‥‥ 1 支 ■ 錐形瓶(125 毫升) ‥‥‥‥‥‥ 1 個
■ 滴定架 ‥‥‥‥‥‥‥‥‥‥‥‥‥ 1 套 ■ 溫度計(0 ∼ 100 nC) ‥‥‥‥‥ 1 支
■ 乳膠手套 ‥‥‥‥‥‥‥‥‥‥‥‥ 1 雙

四 藥 品
全班 全班
■ 草酸鎂(MgC2O4•2H2O)‥‥‥ 5 克 ■ 蒸餾水 ‥‥‥‥‥‥‥‥‥‥‥‥ 1.5 升
■ 過錳酸鉀(KMnO4) ‥‥‥‥ 2.37 克

每組 每組
■ 草酸鎂(飽和溶液) ‥‥‥‥ 30 毫升 ■ 熱水 ‥‥‥‥‥‥‥‥‥‥‥‥‥‥ 適量
■ 過錳酸鉀(0.005 M)‥‥‥ 150 毫升 ■ 蒸餾水 ‥‥‥‥‥‥‥‥‥‥‥‥ 適量
■ 硫酸(3.0 M) ‥‥‥‥‥‥‥ 3 毫升
實驗三 溶度積的測定 153

五 實驗步驟
一、實驗前的藥品配製:

實 驗前一天﹐先配製草酸鎂的飽和溶
1
液:取 5 克草酸鎂﹐加入蒸餾水﹐並
攪拌使之溶解後﹐配成 500 毫升溶
液﹐靜置於容量瓶中﹐隔一夜備用.

實 驗時﹐小心量取上層的澄清液﹐切
2
勿揚起下層未溶解的草酸鎂固體﹐以
免造成實驗誤差.

可 利用離心機將溶液分離後﹐再取澄
3
清液.
154 高中基礎化學(三)

二、滴定飽和草酸鎂溶液:

以分度吸量管取 10.00 毫升澄清的飽


1
和草酸鎂溶液﹐置入錐形瓶中﹐並加
入 20.00 毫升蒸餾水.

在錐形瓶中﹐以分度吸量管加入
2
3.0 M 硫酸溶液 1.00 毫升.
實驗三 溶度積的測定 155

將滴定管先以約 1 ~ 2 毫升的 0.005 M


3
過錳酸鉀溶液潤洗﹐然後再置入過錳
酸鉀溶液於滴定管中﹐裝置於滴定架
上﹐記下其體積讀數.(b :過錳酸
鉀為強氧化劑﹐沾染物品或皮膚後會
留下深褐色的痕跡﹐因此需戴乳膠手
套﹐並小心操作)

將 錐形瓶置入盛有約 60 nC 到 80 nC
4
的熱水中﹐靜置約 1 分鐘後即可開始
滴定.

滴 定至溶液顏色變為粉紅色﹐並且維
5
持 30 秒內不褪色﹐即達滴定終點﹐
記下此時的體積讀數.
156 高中基礎化學(三)

記錄消耗的過錳酸鉀溶液體積.
6

7重複實驗兩次.

六 廢棄物處理
J 實驗後的溶液﹐倒入重金屬類廢液桶中﹐回收處理.

七 問題與討論
1 為何不可將草酸鎂飽和溶液直接用濾紙過濾?
2 於日常生活中﹐草酸根與鈣離子或鎂離子生成沉澱的反應﹐可用於檢測哪
些物質?
3 用已知濃度的過錳酸鉀溶液滴定飽和的草酸鎂溶液﹐如何判斷其滴定終
點?
4 草酸鎂溶度積的測定﹐除了本實驗法外﹐請設計不同的實驗法.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