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H1 高效学习的战略和策略

这个电子书共1万余字,整理了公众号「行为设计学」中最受欢迎的几篇文章,能够帮助你
提升学习力和生产力,下面是电子书大纲。大辉朋友圈也会针对这个主题发一些理解和感
悟,加微信「16279731」查看。

高效学习的战略和策略
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还发不了财
创造财富的法则
知识的层次
1.Date(数据)
2.Information(信息)
3.Knowledge(知识)
4.Insight(洞见)
5.Wisdom(智慧)
6.Impact(影响力)
数据与知识的相互转化
总结:
双环学习,让经验变成智慧
什么是双环学习
单环学习
双环学习的关键:拥抱失败,经常反思
双环学习步骤
Step1.基于事实,大胆假设
Step2.制定计划,提出对策
Step3.实施对策,确认成果
Step4.评估成果,调整对策
Step5.定期反思,修订假设
张先生的创业故事
思考:
快速学会任何技能的四个步骤
DiSSS 四步法
CaFE 法则
一种保证效果的学习方法:费曼技巧
Step 1:确定主题
Step 2:教给孩子
Step 3:发现缺口
Step 4:组织+简化+讲故事
牛顿生产力定律:提升效率的三大法则
牛顿生产力第一定律
牛顿生产力第二定律
牛顿生产力第三定律
牛顿生产力定律(总结)
 

H2 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还发不了财
在维基百科的财富(Wealth) 词条下, 有6条对于 Wealth creation (创造财富)的建议,
这些都是亿万富翁的观点,他们你可能都知道,是比尔盖茨、贝佐斯、巴菲特、马斯克、查
理芒格等。这些亿万富翁认为创造财富的普遍法则是:

H3 创造财富的法则
1.Science and scientific method

科学和科学方法

2.Economics and continuous lifelong learning

经济学和终身持续学习

3.Reading and education

阅读和教育

4.Learning from rich people - billionaires and millionaires

向亿万富翁和百万富翁学习

5.An investment in knowledge pays the best interest. - Benjamin Franklin

知识上的投资会获得最大的回报。—— 本杰明·富兰克林

6.The best investment you can make is an investment in yourself. The more you learn, the
more you'll earn. - Warren Buffett

你能做的最好的投资就是对自己的投资。你学得越多,挣得就越多。—— 沃伦·巴菲特

这6条,几乎都跟学习有关,看来,要想赚钱,学习是不二法门。那么,学了那么多,为什
么还不富呢,可能学的方法不对,或者学的东西不对,关于学习的方法我们说了很多,今天
聊聊究竟应学什么样的知识。

H3 知识的层次
广义的知识有包含很多层次,在知识管理中,有个 DIKW 的金字塔结构,即Data(数据)、
Information(信息)、Knowledge(知识),Wisdom(智慧)逐渐递进,越往上越有价
值,也越难获得。这个框架能帮助我们理解知识结构,但还不能说明为什么有很多知识,仍
然发不了财。

我在 gapingvoid 上看到一张 information-knowledge meme (信息知识模因图)能更清晰


的解释我们的问题。
这张图分六部分,一个个来看:

(数据)
H4 1.Date

数据是原始的符号、文字、语言、图像等。比如白菜0.5元/斤,39℃,18岁等,都是一些零
散的,没有关联的观察与度量记录。数据容易获取,是分散的点,如果不能有序组合,没有
什么价值。
H4 2.Information (信息)
信息是加工组织后的数据。比如白菜市场价0.8元/斤,而沃尔玛超市0.6元/斤。将白菜的市
场价跟沃尔玛价格这样两组数据组织起来,就有了意义。

这个信息对想买白菜的人来说,就有价值,但对没有买白菜需求的人,就没意义。我们看
到,信息严重依赖语境和信息接受者。
我们说信息爆炸,基本上是被这类看起来有意义,但又与我们没多大关系,并且过时、相互
矛盾的信息缠绕,污染大脑,干扰判断。比如满天飞的假消息,对热点事件的过度解读和臆
想,包装成真理的个人经验等。

有个词叫「信息觅食」,说动物根据气味寻找食物,我们人类对信息的渴求也类似,根据气
味寻找信息。如果你对八卦消息感兴趣,喜欢早上起来刷一刷,你就是通过这类信息来满足
大脑对信息的渴求。
但八卦消息都不是什么好消息,比如某某离婚了,某某吸毒了,通常会带来负面感受,影响
一整天的情绪。想要获得更高质量的信息,你得提高信息品味,学会如何辨别信息气味,不
受垃圾信息污染。

稀缺信息是有价值的,特别是能消除不确定性的信息,但随着信息渠道越来越通畅 ,信息套
利的机会越来越少。
H4 3.Knowledge (知识)
知识从信息中发掘,经过淬炼而来,是对信息的理解,通常可以解释因果,有更强的适用
性。比如:

随着对任务的熟练,执行它会变得越发自动化,对中枢认知的需求越来越少。

这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句总结,能解释为什么老司机一边开车一边可以跟车上的人聊天。而
依据这个知识,我们要想不费脑力的执行一项任务,就需要多练习,让它自动化。

知识与信息最大的区别是能否可与已有知识连接,如果你看到一句有意义的话,跟已有知识
关联起来,并帮助思考或指导行动,才算是知识,否则只是信息。从这个角度来讲,很多人
学的都是信息而不是知识。
管理学家陈春花将知识分为三类:

存量知识: 书本上,网上的各种知识。
增量知识: 对存量知识的解释,阐述和传播。比如大学老师对课本知识的讲述,请家
庭教师辅导学生,以及大部分知识付费都属于增量知识,是对存量知识的二次加工,目
的是让它更易于理解和应用。

过程知识: 伴随实践过程的知识,比如管理顾问对公司实践过程的指导。

存量知识能免费获得,我们买纸质书,买的也不是知识,而是纸张。而增量知识和过程知识
需要付费。

数据、信息和大部分知识都基于过去,并依赖语境和接受者,对我来说是知识,对你可能连
信息都算不上,而且还有时效性,不断被淘汰,而更有价值的是面向未来的,有预测能力的
知识,洞见就是一种关注未来的知识。

(洞见)
H4 4.Insight

洞见也可理解是对未来的判断,是你对世界的一些现象归纳提炼,生成了独特的理解,用来
指导未来行动。
比如多年前(淘宝规模还不大,京东只是中关村的一个小门店),我通过阅读大量杂志和网
络文章后认为,电子商务未来10年会快速发展。于是就毅然转行,学习产品知识,进入电子
商务,入职只有几个人的创业公司。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当然不是我的洞见,但是我坚信这一点会变成现实,可以算是洞见,然后
也付出了行动。
图上可以看出,洞见只是独立的,偶尔的闪光点,还没有连接起来形成体系,虽然有价值,
但不稳定,适用范围也不大,很难推而广之。
H4 5.Wisdom (智慧)
智慧是一种运用知识、经验、理解、常识和洞见进行思考与行动的能力。

智慧是一种洞察力,它指引我们应该关注什么知识,是洞悉事物核心本质的才能,是处
理知识、抽象事物本质规律和实施高度创造力的必备条件。

我们都说懂得了很多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其实懂的只是知识,还没有上升到智慧层
面。智慧具有垄断性,不易传播。

「怎么做」可以教,可以学,但做什么,何时做,没有固定程式,需要智慧。都说炒股很简
单,就是低买高卖。但知道在何时该买入,何时该卖出,得靠智慧。
电商领域也一样,多年后,我明白电商的核心是「三流」。即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淘宝
从信息流出发,高效撮合买家和卖家的供需信息,而京东则从物流入手打造核心能力,最后
他们都玩起了资金流。而当当,亚马逊中国在「三流」中没有一样做好。

如果当时我明白这一点,物流业是电商绕不过去的坎,快递会跟着电商急速发展,那么有很
多方式赚钱,比如可以承包几个市中心的快递点,当时承包费只需一两万,两年后就涨到十
多万了。
智慧就是将洞见联系起来,形成一套解释当下和判断未来的体系,智慧能让我们从已知推断
未知,由现在推断将来。但是,智慧并不能保证你成为富人。只有在智慧指导下,灵活运用
知识,做出高质量的决策,持续行动才能赚到钱。

我一直用丰田的理念「一面思考,一面行动」提醒自己,不要做两脚大书橱。
H4 6.Impact(影响力)
最后,你想要赚到更多钱,还得靠影响力,影响力能将你的智慧加上杠杆,成倍放大。成功
的商人,都有强大的影响力,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共同理念指导下,输出产品和价
值,影响更多的人,这个圈越来越大,赚钱效率也越来越高。
这个顺序是层层递进的,很多人直接追求影响力,因为影响力容易变现,但却没有耐心打基
础,结果即使偶然获得了一些关注,但根基不牢,很快打回原形,从头开始积累。我们回到
DIKW 这个金字塔结构:

打一个类比:数据是广袤的大地,信息是未开采的矿石,而知识就是提炼出来金属,智慧则
是加工后的产品[1]。

智慧没法教,也学不会,得自我生成,靠「悟」,比如难得糊涂,无欲则刚,知止可以不
殆。不能说是认识这几个字,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通常是经历了一些事,有了体验后,才
能深切理解这些话背后的道理。

H3 数据与知识的相互转化
在 DIKW 金字塔结构中,如果让智慧、知识、信息和数据自由传播,就会呈现出一种耗散现
象,从顶层向底层转化,不断衰退:

智慧传播为知识,知识普及为信息,信息变化为数据,数据衰退为噪音。[2]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智慧和知识很难传播,因为在过程中它们会衰退,可能会变成无意义的数
据和噪音。
反过来,如果对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加工和处理,则能够从底层像顶层转化,不断递
进,实现有序和结构化,价值也逐渐递增。

从噪音中分拣数据,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升级为知识,知识升华为智慧。[3]

有效的学习,是一种自底向上加工和提炼的过程,如果总在同一层级中重复,那只不过是一
种整理和收集,不能算是学习。

H3 总结:
如何辨别信息需要知识,运用知识需要智慧;

拥有稀缺信息,可能产生价值;
掌握领先知识,具有更强竞争力;
具备超常智慧,才能取得更大成功。

参考文献:
[1] ,[2] 顾大全,刘高飞.对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研究与思考,长春大学学报,2012-04

H2 双环学习,让经验变成智慧
深秋,夜晚,黑漆漆的小树林,某工科学校的男生很开心,因为对面坐着隔壁班心仪已久的
女生,要知道,女生一直不愿出来,他好不容易才约到了这次见面机会。
天已经很凉了,女生搓着手说「好冷啊」,男生心急如焚,不知道怎么办,想了一会说,
「我去给你买个煎饼来暖暖手吧」,随之,人和声音一起消失在夜幕中

……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故事中,工科男用他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买煎饼帮女生暖手,倒是解决了手冷,可是
造成了更严重的伤害——心冷。这种只从表面现象入手,忽视背后的真正目的,就是陷入一种
「单环学习」模式。

很多人人将学习限定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于是就专注识
别和纠正外部环境中的差错,解决问题很重要,但若想有效学习,必须向内探索。

H3 什么是双环学习
从对问题的本质开始反思,以开放的质疑与讨论作为过程,最后通过克服习惯性防卫
(defensive reasoning)造成的认知障碍,从战略层面对现有问题进行反思,从而取得
根本性改善。

这就是双环学习的定义,即打破认知障碍,反思习惯的固定模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
心智模式也发生了改变。

双环学习是行为管理大师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Argyris),于1991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
《教聪明人学会学习》一文中提出的。他用了一个比喻来解释:

假如在房间中有一个恒温器,当室温低于20℃时,自动启动供暖设备,这就是一个单环学习
(single-loop learning)。而如果恒温器提出问题「为什么是20℃」,然后研究有没有其
他温度设定,既保暖还能节省能源,这就是双环学习(double-loop learning)。

在同一问题上反复尝试,不改变方法,从不质疑目标,就是一种单环思维,而从更高的层面
质疑并反省,就是双环思维。
H3 单环学习
同真实世界互动中,我们先收集信息,再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决定下一步的决策和行动,若
结果是我们期望的,就重复这一过程,就形成了一个循环回路。

单环思维是人类的本能思维,我们饿了,点了一个外卖,味道很好,下一次还继续点这个外
卖。一直持续,直到有一天吃腻了为止。

在不断的强化过程中,我们越来越熟练,也越来越依赖这个闭环,回路就越难打破。逐渐固
定化为一种心智模式,决定着我们的思考方式,成为我们指导认知和行动的规则,并以此来
理解别人的行为。
一定程度上,越成功的人,越容易陷入单环思维陷阱,一旦当他们的策略失灵时,就会有强
烈的自我防卫意识,拒绝接受批评,将问题归罪于环境或他人,坚称自己并没有过错。

策略失灵,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但在这种单环的防卫心理机制下,他们丧失了学
习的能力。
阿吉里斯研究发现,人类普遍倾向通过下面这四项基本价值观规划自己的行动:

1. 保持对事物的单方控制
2. 努力追求「胜利」,避免失败
3. 压抑负面感受
4. 尽可能「理性」,通过明确目标,并以是否达成目标评价自身行为。
这些价值观都是为了避免自己不受威胁,不让自己看起来无能的一种应对机制。在这种自发
机制下,一听到批评的意见就会跳脚,为了保护自己,让自己看起来没那么蠢,我们在跟人
沟通时,经常首要任务不是搞明白真相,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于是就陷入「争
执」,夫妻间的吵架,谈崩的生意,朋友的反目,莫不如是。

在我看来,前一段时间大家热议的996工作制,就是一种单环模式。工作干不完,大家加班
干吧,从早9到晚9,每周干6天,还是干不完怎么办?

如果照这个思维,就继续增加工作时间,增加到997?不行就247(一天24小时,每周工作7
天)。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哪怕制定这些措施的人,也都知道,脑力工作的成效,根本不能以时
间为衡量指标。相反,如果是有一定程度的创造性工作,工时越长,效率越低。

解决这个问题应从更高的维度思考,比如考察公司的业务模式,促进员工的主动性,提高单
位工作时间效率,少干废事,减少废动作。

H3 双环学习的关键:拥抱失败,经常反思
瑞·达利欧说,进步=痛苦+反思,进步源于对痛苦的反思,成功不痛苦,失败才痛苦,追求
进步就要尝试失败,这二者是一体的。

就像我们点菜,如果你害怕点错,那么你永远不可能吃到更好的菜。失败不可怕,缓慢的失
败才可怕。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失败是进步的前提。

早点失败,先把一切都做完。如果你学会处理失败,你就能拥有一份有价值的事业。当
你把失败视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人生的决定性时刻时,你就重新学会了呼吸。
— Rev. William L. Swig

双环学习,就是要拥抱失败,质疑过程,甚至我们的信念和假设,阿吉里斯指出了一些需要
考虑的关键问题:

你当前使用的理论是什么?
它与你的战略和目标有何不同?
你正在遵守什么样的隐含条件,它们是否有害?
什么能改变,怎么改变?
抛开细节,更大图景是什么?
没有持续的专注,就不可能出现有意义的学习。双环学习是将经验转化为改进,信息转化为
行动,对话转化为进步的关键。

H3 双环学习步骤
根据前面的介绍,我提出一个双环学习步骤,双环学习看做是前面我介绍的OODA模型的一
个补充,和另一种表达方式:

基于事实,大胆假设
H4 Step1.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假设,有人说,学习要空杯心态,什么都要学,正方意见反方意见都要
听,但是在听之前你得有一个自己的主见。

如果你没有主见,像一根墙头草,随风飘荡,就如听奇葩说的观众一样,哪一方声音大,能
调动情绪,就倒向那一方。

我们的假设可能是错的,但也比没有强的多。在一个明确的观点下,你能有的放矢,与你相
同的观点印证你的假设,重复出现的反面观点,也会引起你的关注。

比如我以前认为要改变行为,必须先改变思维,然后改变态度,最后导致行为改变。顺着这
条线索,我学习心理学,但越来越多的材料导向这样的一个观点:

改变行为快于改变态度。

行为改变会带来认知失调,态度和思维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是一种更有效的改变途径。
H4 Step2. 制定计划,提出对策
光有假设还不行,我们得验证它。所以要制定计划,提出一个详细的可实施的对策。
H4 Step3. 实施对策,确认成果
有了计划和对策后,快速实施,将环境变化的影响降到最低,以验证我们的原型
(prototype)。「百思不如一行,百行不如一果」,如果不能确认成果,一切将无从谈
起,一切都毫无意义。解决问题,一种是精益模式的,快速试错,小步迭代,另一种是非精
益的,第二种少有成功。

H4 Step4. 评估成果,调整对策
根据行动的成果来修改计划调整对策。

H4 Step5. 定期反思,修订假设
前面四步构成了一个单环。但这远远不够,我们需要跳出这个环,深度反思整个过程,甚至
从根本上质疑假设,修订和完善假设。经过多次双循环后,我们的假设就越来越接近事物的
真实样子,假设变成洞见,原型(prototype)变成模型(model),我们获得了智慧。
H3 张先生的创业故事
最后,以纽约时报登的张先生的故事结束本文。张先生本不姓张,他是美籍韩国人。话说厨
师张先生在日本当了几年学徒,学会了一身本事,擅长做各种美食。
但创业初期,资金有限,他从经营一家小面馆开始,非常勤奋,每天工作18小时,但结果并
不如人意,他留不住员工,面馆眼看维持不下去,就要倒闭了。

张先生对自己的厨艺很自信,可就是没人上门吃。很多人碰到这个情况,会认为饭馆位置不
好,或者饭菜价格及口味不好。
但张先生不这样考虑,他从单环学习转向了双环学习,向内探索,重新评估和反省自己的假
设和信念——张先生一直认为,面馆只能卖面条,不能卖其他食品。

但是他观察到对面汉堡店生意很好,他认为自己能做出更好吃的汉堡。他打破了面馆只能买
面条的信念,开始做三角面包,甜面包,奶酪,墨西哥玉米煎饼等等。接下来,张先生觉得
事情都「有点荒谬」,食客蜂拥而至,好评不断,连美食奖项也跟着来了。
这就是双环学习的例子,质疑一切,深度反思,必要时可以从头开始。

H3 思考:
学完这个模型,你可以从自身入手,如果事业生活越干越累,还不出成果,不妨采用双环学
习,重新思考自己的信念和假设。一起升级认知,快速进步,大辉期待你的留言。

参考资料:

Teaching Smart People How to Learn 《哈佛商业评论》1991 年 5/6 月号

H2 快速学会任何技能的四个步骤
畅销书《每周工作4小时》的作者 Tim Ferris ,是一个创业者,投资人,还是一位快速学习
方法实践者,他熟练掌握日语、中文、西班牙等多种语言,在拍摄的纪录片中,他还展示了
在一周内学会游泳、赛车、跑酷、架子鼓等。

H3 DiSSS 四步法
如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会一项技能呢?Tim Ferris 将自己快速学习的方法总结为4步,简
称 DiSSS(i 没实际意义,凑数的):

第一个D是 Deconstruction(解构),先将技能分解为最基本单元。比如学中文,汉字不是
最小的单元,偏旁部首才是。

第一个S是 Selection(选择),根据二八原则,任何事情最重要的只占20%,挑最重要的,
最常用的基本单元学习。汉字最常见的偏旁部首也占很少一部分。

第二个S是 Sequencing (排序),选出最重要的基本单元后,最有效的顺序是什么? 比如


学打篮球最有效的顺序是什么,投篮→运球→传球吗?这个顺序显然不够好,不会运球和传
球,就算能百发百中,在比赛练习中也像木桩子一样,起不了作用。
分解和选择很多教程都提到,但排序这一点,不够重视,包括我们熟悉的刻意练习也没提
到,然而适合的次序却异常重要。要素选对,顺序搞错,照样没效果。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
原子组成,特性差异巨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结构不一样。

最后一个S是 Stakes(赌注),任何技能不可能一次学会,练习是枯燥的,一时的热情谁都
有,但持续联系需要外部约束。我越来越同意这个观点:

大多数所谓培养自律的方法,本质上都是找到合适的他律。

一些缴押金打卡社群是同样的道理,但收费太低,很多人觉得丢了也没大影响,起不到承诺
一致性效果。也可以用正向激励,比如完成后奖励自己种草很久的礼物。这一步可理解为通
过外部约束,让自己有持续练习的动机。
DiSSS 是英文的简写,我将它归纳成中文,用「分选排练」四个字帮助记忆。学东西时,从
下面四个问题出发:

1.分-分解:这事能分解成更小的基本单元吗?
2.选-选择:选出了最重要的单元要素吗?

3.排-排序:次序是合适的吗,还能优化吗?
4.练-练习:持续练习了吗?

H3 CaFE 法则
除了这四步,Tim Ferris还分享了快速记忆,习得技能的 CaFE(咖啡)法则,英文单词多了
就是好,总能找出相近的词,用开头字母拼出一个有意义的词帮助记忆,其中:

C:Compression(压缩,浓缩),将最重要的部分压缩的更精简,这是对最重要的20%的
再次精简,要能在一页纸上写完。

《Succeeding》 作者 John Reed 建议年轻人:

当你开始学习一个领域时,你似乎必须记住大量的东西。其实并不必要。你只需要找出
这个领域的3-5个核心原则。而你认为必须记住的数量巨大的知识点,只不过是这几个
核心原则的各种组合。

密歇根大学经济学教授 Justin Wolfers 在推特上分享了,他教学生经济学时应从下面四个核


心原则出发:

成本效益原则: 又名激励问题;
机会成本原则: 还有其他更优选择吗;
边际成本原则: 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带来的成本增加;
相互依存原则: 这个决策还跟其他那些相关联。

将这四个原则学明白后,就学到了经济学的大部分知识。

F:Frequency,频率,学习最适合的持续时间和重复频率。可以用遗忘曲线来指导,对要
掌握知识点确定重复周期。
遗忘曲线刚开始特别陡峭,20分钟后就剩下58%,一天后还剩33%,对需要记住的知识,第
二天甚至隔一个小时就应重复,不然一个月后(31天),只剩五分之一。不一定要死记硬
背,可以看下面这条。

E:Encoding,编码。通过创造锚点,编码成形象具体的事物,利用大脑已有连接能快速记
忆。比如用 DiSSS 和 CaFE 目的都是为了让我们快速记住。

中文中有句「伸手要钱」很形象,让我们记住出门必带四样物品「身份证、手机、钥匙、钱
包」。

如果能对要记忆的知识点,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形象具体的编码,设定有意义的助记词,就能
将短期记忆快速变成长期记忆。

最后,虽然有技多不压身的说法,但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也不要漫无目的的学,确定自
己的能力圈,以问题为导向,一面思考(学习),一面做事,进步是最快的。

H2 一种保证效果的学习方法:费曼技巧
费曼先生天生好奇,机智幽默,比如在严密的国家安全系统监控下,他以破解密码系统自
娱,取得机密资料后,还留下字条警告政府注意安全。

他还是一位热情洋溢的老师,致力于为学生揭开科学的面纱,引导和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创
新,被称为「伟大的阐释家」。他总结了一套高效学习的方法,人们称之为费曼技巧
(Feynman Technique)。

在学他的方法前,我再跟你介绍下费曼其人:

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曾参与过制造
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在物理学上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费曼图、费曼规则和重正化的计算方
法,这些都成为研究量子电动力学和粒子物理学不可或缺的工具。
除专业上的成就外,费曼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思想家,善于分享对科学的深刻见解。爱因斯
坦曾以学生身份上过费曼的第一节课。比尔·盖茨听了费曼的课后,印象深刻,称费曼是他见
过的「最棒的老师」。可见,费曼很会教书,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式。费曼的很多作品不是
「写」出来的,而是「说」出来的,他口述了大部分作品和回忆录,科学论文也从他讲座内
容转录而来的。

我们看看费曼是怎样将艰涩的科学知识以简洁易懂的方式讲述给他人的。这套方法就是费曼
技巧,你可以将它看成是保证学习效果的一个算法,这个算法能帮你学习新概念,巩固旧知
识,弥补知识差距,让学习更有效率。这个算法共四步:

H3 Step 1:确定主题
写下关于这个主题你知道的全部内容。当遇到新素材时,马上添加到参考资料中。

H3 :教给孩子
Step 2
假想一个场景,让你将这个主题讲给孩子们听。如果你能让小孩子理解你讲的内容,就说明
你完全掌握这个主题了。具体方法是:

在白板上,或者找一张空白纸(或在笔记软件中),写下你想教的主题。并在该主题下,用
简洁明了的话语写下你知道关于这个主题的一切,可以尝试大白话,举例,图形等多种方
式。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用简单易懂的话语

孩子们是不懂术语的,而科学概念充满了各种术语和专业词汇。如果你没有透彻理解,就会
躲在知识背后,用复杂的术语掩盖自身模糊的认知。

保持简洁

孩子的注意力很短暂,如果你不能在短时间内抓住他的注意力,他就会跑掉。你也可以想象
着在做一个电梯广告,你的内容能在对方乘坐电梯的短暂时间内搞明白吗?
如果很难做到,就说明你还有非常大的改进空间。

H3 Step 3 :发现缺口
这才是你真正学习的地方。如果你卡住了,就回到原始材料找原因,卡壳的地方就是你的知
识缺口,你就要花时间钻研这个主题,彻底搞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你将学到更多的知识。

H3 Step 4 :组织+简化+讲故事
将关于该主题的最重要的知识汇集在一起,用简洁故事的形式分享。可以大声朗读你的故
事,假装你是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在讲述的过程中你明白了语言的魅力,你还可以使用类
比等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卡壳了,被绊倒了,就表明你还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不够完整。就回到
Step 2,继续学习和改进,直到能够流利地以故事形式讲出来为止。
举个费曼本人的例子,在一次会议中,有人问他,假如在一次浩劫中,所有的科学知识都被
摧毁,只能留下一句话给后代,怎样才能用最少的词传达最多的信息呢?费曼认为这句唯一
的话就是原子假说,即:

万物由原子构成,它们永恒运动,在一定距离外相互吸引,受挤压时则相互排斥。

这句话包含了我们这个世界的所有信息,一个没有学过物理的孩子也听的懂。

我也模仿着对行为设计做个简单介绍:

行为由行动者、环境和行动内容三因素决定,行为设计是通过精心构造环境,简化行动
内容,帮助行动者达成行动目标的方法。

还不够好,我会持续迭代这个概念。也邀请你加入我的知识星球共同进步。
 

H2 牛顿生产力定律:提升效率的三大法则
原创: 大辉船长 行为设计学 5月14日

牛顿三大定律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重新定义了认识世界和利用科学的范式。我以前也尝
试用牛顿定律理解人的行为机制,最近收到《原子习惯》的作者 James Clear 发来一封订阅
邮件, 他将牛顿三个定律跟生产力法则做了有趣的类比,称之为牛顿生产力定律,有助于我
们提升生产力,简化工作,改善生活。先来看牛顿生产力第一定律。

H3 牛顿生产力第一定律
物理学中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是:

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也就是说,运动中的物体倾向于保持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往往静止不动)。**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或惰性定律。所以,惰性,或者说拖延一点也不奇怪,它是宇宙
的基本规律。静止的物体往往静止不动,相反,运动的物体倾向于保持运动。

所以,提升生产力的关键就是启动,想办法开始,一旦你动起来,就会做更多的事。有句话
是这样说的:

要找本来就很忙的人帮你办事。

忙碌的人在高速运动中,行动效率很高,就更容易帮你做事。

GTD 理念中有个2分钟规则:克服拖延的最好办法是开启你的两分钟任务。这个任务不一定
是你必须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可以是任何让你改变当前状态,动起来的任务,一旦开始这2
分钟,你就会持续下去,举几个例子:

你不想跑步,你可以穿上跑步鞋,戴上耳机,打开喜欢听的音乐,这行动作就能让你出
门;
你对着屏幕写报告,没有思路,不要坐着想,先随便打几个字,几分钟后你发现一些有
用的东西闪现在屏幕上;
你想读书,静不下心来,先打开书,随便翻一页,找一张插图、对话、或者任何你感兴
趣的内容,很快你就沉浸在书中。

我们提到的微习惯也是锻炼快速启动的方法。刚开始哪怕只是两个俯卧撑,逐渐地,在你有
能力做更多时,你不会再满足两个俯卧撑了,你会做更多。
一旦启动,你就有更多的动力持续行动,因为运动的物体倾向于保持运动状态,所以你的重
点是想办法从小开始。

H3 牛顿生产力第二定律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

要想让生产率最大化,就得以成果也就是工作的输出为核心。而不能以技能或知识等的
投入为出发点。技能、信息、知识只是工具[1]。

牛顿第二定律通常用一个公式表达: F=ma,就是说改变物体的力的矢量和等于物体的质量
乘以物体加速度的矢量。更常见的表述是: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
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我们怎样将牛顿的 F=ma 这个等式应用于生产力呢?

等式中有一个关键点,力F和加速度a都是矢量(教材一般在字母上方标注箭头以表示矢
量),就是说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想让物体向一个方向加速,你施加
的力和方向都会影响效果。同样的道理在生活中也成立的。

你想富有成效,收获尽可能多的成果,不仅取决于你有多努力(大小)有关,还跟你将力用
在了什么地方(方向)也密切相关。我们经常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因为选择决定力的
方向,努力决定着力的大小。

这个定律适用于生活中的大决策和日常小决定,你的技能用在不同的地方,会取得不同的成
果。比如同样的谈判技术,你在菜场上用来跟小贩讨价还价,或者在几百万的合同中用一样
的技术帮公司节省一大笔开支,二者的成果区别显然很大。

总之,力是有限的资源,选择将它用在什么地方和你的努力程度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H3 牛顿生产力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内容是: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
直线上,表达式为: F = -F’。

就是说当第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力时,第二个物体同时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大小相同
而方向相反的力。

我们在生活中有一个平均速度。你的生产力水平是前进的力和阻碍的力的一个平衡,就像牛
顿一对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力。有很多促进生产力的力,比如专注,积极的心态,探索未知
的动力。还有一些阻碍的力,比如情绪波动,睡眠不足,以及试图同时处理多项任务。

做一个简要的受力分析,作用在个体上的力有三种:1.阻力:前进的阻力,比如满足于当下
的惯性,对改变的焦虑;2.拉力:外界的诱惑,激励,类似于胡萝卜,可理解为外部拉力,
也包括自身兴趣带来的内部动力。3.推力:推力通常由压力产生,类似于大棒,推力太大会
击垮个人,而拉力则不会。

拉力能够掌控前进的方向,而推力则比较被动,推过独轮车的应该能理解,非常难控制方
向,而如果倒着拉则会乖乖的跟着你走。

由此,促进行动,提升效率,就有两种选择:

第一种是增加拉力或推力。比如给自己设置阶段性奖励,明确工作方式,让自己有自由感和
掌控感。实在没有干劲了,还可以看看名人传记、励志演讲等,都有积极效果。

另一种选择就是减少阻力,消除障碍。在粗糙的路面上,需要一个很大的力才能让物体运
动,而在光滑平面上,只需要一点力就能让物体运动。
这一点在物理世界显而易见,但在生活中,我们往往选择第一种,不停的给自己制造压力,
而忘了还有第二种做法,减少阻力,消除障碍。通过改变环境,让事情变得简单,你的效率
自然就提高。

丰田生产方式创始人大野耐一提出过一个叫做流畅性(flow)的概念:

他认为整个生产流程内的各环节应该做到无缝衔接,迅速流畅的接续下去,管理团队的一个
重要任务就在于确定并消除生产流程中的障碍,任何障碍都是一种浪费。

而管理个人效率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设法消除工作流程中的障碍。比如看书时,关掉手机
提醒,笔记直接写在书上,不理解的概念,先划出来,继续往下读,读完整个章节后如果还
不明白,再去查。

努力让流程顺畅起来,就能减少浪费,提升效率。

H3 牛顿生产力定律(总结)
牛顿生产力定律给我们的启示跟它在经典物理学中的地位一样,告诉我们几乎所有怎样提高
效率的原则。

1.运动的物体倾向于保持运动状态,设法在2分钟内启动,哪怕你做的这件事跟主线任务无
关,也能让你做事高效起来。
2.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努力工作是必须的,而选择在何处努力,往往比努力本身对成果影响
更大。

3.你的生产力是两种相反力量平衡的结果。
如果你想更有效率,要么突破阻力,要么消除障碍。实践证明,第二种效果更好,设计环
境,解构和重组任务,使各环节无缝衔接,流畅的接续,就能减少浪费,提升效率。

参考资料:
[1]德鲁克.《管理:使命、责任、实务》;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