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6

站长统计

好好学习:个⼈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思维导图
好好学习:个⼈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思维导图

引⾔ 什么是知识?

只有能够改变你⾏动的信息才是知识

临界知识套⽤了核物理学中的⼀个名词——临界质量。临界质量是指要产⽣核爆炸需要的裂变材料质量,只有突破这⼀临界值,才能产⽣惊⼈

的核爆炸

⾃序

富兰克林要培养⾃⼰养成13个道德准则,采⽤了“集中精⼒⼀次实践⼀项,待⼀种习惯养成之后,再实践另⼀项”的⽅
法。为了监督⾃⼰,他便每⽇⾃省,把道德要求和⾃⼰的⾏为做⽐较,持之以恒

芒格在普世智慧演讲中提到的第⼀个关键原则就是:“如果你只是孤⽴地记住⼀些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你⽆法
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

⼀切的学习和努⼒⽆⾮三个⽬标

1. 解释问题

2. 解决问题

3. 预测问题

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外部信息进⾏加⼯,提⾼我们改变认知或⾏动的速度

深刻理解问题的实质,然后⽤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规律去解决问题

1. 少数的知识能够给我们带来关键的影响,这就是临界知识

2. 对于学习临界知识⽽⾔,⾸先要掌握的是底层思维和⽅法,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3. 如何找到有价值的临界知识并把它应⽤到⽣活中
第⼀章 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知识与知识是不⼀样的,有些知识⽐其他知识的威⼒更⼤。少数的知识能够给我们带来关键的影响,这就是临界知识

美团在千团⼤战中脱颖⽽出后,王兴说了这么⼀句话:"多数⼈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临界知识:便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掌握临界知识,我们便能开启学习的“少即是多”“四两拨千⽄”模
式,从⽽极⼤地提升学习效率

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案的底层规律,能够让我们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那我们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

⼀开始就能带来直接利益和诱惑的事情,很可能要拿未来的机会做代价

斜杠是提升认知深度的结果,⽽不是追求多元的结果

学习与解决某⼀类问题相关的所有核⼼能⼒。这⼀点,⼀定是突破专业限制的

我们所谓的专业,⽐如市场营销、法律、政治、历史、⽂学,其实只是⼈为制造的分类标签罢了,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是按照你划分的标签在

各个专业之内单独运⾏的

你要跨学科地思考、解决问题,⼀个⼈活成⼀⽀队伍。⽽这种系统解决问题的知识往往是内隐的,需要我们在不断实践、
思考的过程中,领悟到跨领域知识交汇的微妙之处,从⽽灵活地把多个学科之间的知识随时调⽤,打赢⼀场战役

第⼆章 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法

跳出『低⽔平勤奋陷阱』

记住新知识更好的办法是和已有的知识进⾏联系

记忆宫殿法,可能是⽬前⼈类发明的最为强⼤的记忆⽅法

刻意放慢速度,花时间记录读书笔记——不是仅仅摘记名⾔,⽽是描述读书后受启发的内容,这些启发和我过去的哪些经
验相关。在记录和寻找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惊喜地发现⼀些过去不曾注意的规律,也发现很多能够直接
改进⼯作⽅法的办法。我的读书成效进⼊了⼀种产⽣复利效应的状态。也就是说,我读过的所有书都将为我未来获取新的
知识提供帮助

当我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案背

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案的原理,应⽤在什么领域?

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的两个⼼态

当我们遇到与过去认知不⼀致的新观点时,就会触发我们的习惯性防卫
乔布斯在⽣前说过⼀句很著名的话:“我特别喜欢和聪明⼈在⼀起⼯作,因为最⼤的好处是不⽤考虑他们的尊严

聪明⼈知道尊严不是在别⼈驳倒⾃⼰时去维护⾯⼦。真正的尊严是发现改进和成长的机会,成为更好的⾃⼰

真正⾼效的学习,其实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有了对重要的、核⼼知识的深刻理解,我们才能运⽤起来游刃有余

找⾃⼰不明⽩但重要的问题阅读,就是⼀种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的例⼦

掌握临界知识,⾸先要在学习新知识时有绿灯思维,⽽在具体学习时,⼜要有以慢为快的⼼态,把慢功夫⽤在真问题上,⽐如学习掌握临界知

提升学习能⼒的三个底层⽅法

学习临界知识最⽅便的教材,其实是复盘我们每天的⽣活:复盘每⼀天的决策都是在什么样的假设下做出的,⼜产⽣了什么样的结果

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呢?我最常⽤的⽅法有三个:

反思

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分析;⽽反思是对产⽣结果的原因进⾏分析

“损失规避效应”是指我们⾯对损失时的痛苦感要⼤⼤超过⾯对获得时的快感

对标管理由美国施乐公司于1979年⾸创,是现代西⽅发达国家企业管理活动中⽀持企业不断改进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最重
要的管理⽅式之⼀,被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管理⽅法之⼀

当我开始每天把⾼效能⼈⼠的习惯要求和我⾃⼰的⾏为进⾏对⽐时,我才发现⾃⼰要改进的地⽅太多!

每⽇反思之⼋个习惯

1. 积极处世:我们有选择的⾃由

2. 先有⽬标后有⾏动:以终为始

3. 要事第⼀

4. 双赢思维

5. 先理解别⼈再争取别⼈理解⾃⼰

6. 协作增效——第三种选择

7. 不断更新

8. 请教达⼈,知识迁移

提升反思能⼒⼤概有三个⽅法:

1. 从⼩事反思,深⼊突破;

2. 把⽣活案例化处理;

3. 培养记反思⽇记的习惯

教育的根本定义是改变⾃⼰,改变⾃⼰对经验的解读⽅式
风靡全球的『最后的演讲』

⽣活每天都在⽣产未经加⼯的经验素材。我们的判断来源于经验,⽽有效的经验来源于对判断的反思。反思,让我们把⽣活的素材重新解读,

成为洞见

你激励⼀个⼈(公司),不⼀定需要给钱,你也可以给他⼀个名誉,这便能成为激励他的动⼒

叫《晨间⽇记的奇迹》,是⽇本⼈佐藤传写的。这本书中,他提到了⽤“九宫格”写⽇记的⽅法,也就是把每天的⽣活分成9个格⼦来记录,

每个格⼦的内容可以根据⾃⼰的喜好来⾃定义

image-20220312070354846

会⽤《⾼效能⼈⼠的七个习惯》代替九宫格内容来训练⾃⼰习惯的养成。再后来,我引⼊思考问题的临界知识作为⽇记的分类领域,提升⾃⼰

从底层的系统维度思考每天⽣活的能⼒

⼈与⼈之间的差距不是来⾃年龄,甚⾄不是来⾃经验,⽽是来⾃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

以教为学
以教为学,也就是把教别⼈的过程作为帮助⾃⼰学习的过程

1. 因为要教别⼈,就会督促⾃⼰发现知识阻塞,进⼀步打通已有知识

2. 教别⼈的过程,是⼀个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

3. 教别⼈之后,别⼈提出疑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在备课中,⼀定要主动查询不同的观点和不⽀持⾃⼰结论的反⾯案例

⾏以教为学这个⽅法的时候,成长速度会更快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就是提升元认知能⼒的过程

通过刻意练习来掌握临界知识和提升元认知能⼒

1. 对基本核⼼知识划⼩圈;

2. 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的知识能⼒单元;

3. 在各知识能⼒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

持续提升学习能⼒三个技巧

提升学习能⼒的⼀个重要⽅法是:记录下来

记录的过程,其实是联想、启发、归纳、演绎的⼤集合,是调⽤⾃⼰所有的知识去重新理解过去⼀天发⽣的事情。⽽这种通过书写记录、调⽤

知识来解构和重构问题的过程,才是记录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记录帮助学习快速提升的关键环节!

定期回顾

影响我们提升认知效率的因素有两个:

1. 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

2. ⽤于学习的时间

付费买时间,也是提升学习效能的⼀个重要技巧

第三章 发现和应⽤⾃⼰的临界知识

为什么临界知识能四两拨千⽄

强调简单的价值,但是还有两点要注意:

1. 简单是有限度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要尽可能简单,但不能过分简单
2. 有⼀些领域的系统就是⼗分复杂的,难以简化

麦肯锡⽅法,在解决具体问题⽅⾯⾮常有效

我们公司新员⼯⼊职的基本训练之⼀,便是快速界定问题,结构化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案,快速进⾏验证试错

如何发现⾃⼰的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其实是对事物更底层规律的总结

找到可靠的知识学科就容易找到临界知识

查理·芒格很推崇的规模效应以及与之相关的边际效应,就是⾮常重要的临界知识,也是经济学原理

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第⼀性原理思考:能够⽤更加底层、通⽤的规律解释,就不⽤新的假设

查理·芒格提到的重要学科——⼼理学的知识解释了⼀个企业管理的问题。这就是临界知识的威⼒——可以普适地解释问

如何应⽤临界知识?

刻意练习⾄少有两⽅⾯的重复:

1. 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应⽤同⼀个临界知识;

2. 在不同的时间⾥,重复应⽤同⼀个临界知识

因为刻意练习必须关注两点:

1. 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训练;

2. ⼤量地持续练习

过去我们对知识管理的认识更多的是在提⾼搜索信息的效率、提升把学到的知识转变成⾏动的效率这些层⾯,却⼏乎没有关注将知识的底层结

构打通。⽽对临界知识的掌握和应⽤,能帮助我们构建底层认知,进⽽提升实现预见性认知的能⼒

⽤临界知识构建⾃⼰的『能⼒圈』
1. 在能⼒圈中做事情

2. 仍然要在能⼒圈中做出重要决策

1. 《TED演讲的秘密:18分钟改变世界》

第四章 案例:核⼼临界知识及其应⽤
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提及的以及我⾃⼰认为重要的⼏个临界知识:
1. 复利效应

2. 概率论

3. 黄⾦思维圈

4. 进化论

5. 系统思考

6. ⼆⼋法则

7. 安全空间

复利效应

复利的本质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结果B⼜会加强A,不断循环

做公众号、⼈脉、投资,都是⼀样的,它们背后都是复利模型。这个世界的基本运作规律之⼀就是复利模型

你把1万元钱投⼊个⼈的学习、⾃我成长、能⼒提升等⽅⾯,带来的年化收益可能是5000%;⽽买年化10%的理财产品,⼀年也不过1000元

概率论

把兼职和继续留在公司的情形也列出来,就形成了决策树
image-20220312071218706

把⼀个⽅案下每个结果的收⼊和它的发⽣概率相乘,然后求和。这就是这个选择的收⼊期望

例如创业这个环节,收⼊期望的下限是:

100×5%+50×20%+10×30%+5×30%+0×5%+(-10)×10%=18.5(万元)

⽽兼职的收⼊期望下限是:

100×1%+50×30%+10×20%+5×40%+2×9%=20.18(万元)

留在公司的收⼊期望下限是:

100×1%+50×10%+10×30%+5×59%=11.95(万元)

你应聘成功的概率也只有64%。可你坚持两次,找到⼯作的概率就是64%+36%×64%=87%。坚持三次,找到⼯作的概率就⾼达

64%+36%×64%+36%×36%×64%=95%

如果我们在⼤概率事件上持续投⼊,⼤概率事件发⽣的可能性会极⼤增加;我们在⾼期望的事件上持续投⼊(结果发⽣的
概率虽然⼩,但是回报⾜够⼤),坚持下去会获得⾼期望收⼊

我们要有冗余备份、安全备份,防⽌⼩概率事件给我们造成⽆法挽回的损失

从长期来看,⼀直投⼊最⼤赔率的事情,终究会有回报

黄⾦思维圈

黄⾦思维圈的最基本应⽤便是:你遇到每⼀件事情,⾸先问“为什么”,也就是,问⾃⼰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所谓黄⾦思维圈,其实是我们认知世界的⽅式。我们看问题的⽅式可以分为三个层⾯——第⼀个层⾯是what层⾯,也就是事情的表象,我们具

体做的每⼀件事;第⼆个层⾯是how层⾯,也就是我们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第三个层⾯是why层⾯,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image-20220312071351492

绝⼤多数⼈思考问题的时候,是从what的⾓度出发,很少有⼈能够从how的⾓度去思考问题。 ⽽站在why的⾓度思考问题的⼈,就少之⼜少了

我把这⼀⽅法⽤在了招聘新员⼯中:⼀⼤半的应聘者因为思考问题停留在what层⾯,就⽆法进⼊复试

任何⼀个领域中的顶尖⼈才思考问题都不会被问题展⽰出的what所迷惑,⽽会思考问题背后的本质。这也是黄⾦思维圈最⼤的价值:透过问题

的表象看到问题的实质

黄⾦思维圈是⼀个⾮常简单⽽强⼤的思考⼯具,也因此成为我的临界知识之⼀。它如此简洁,⽽⼜直指问题的本质

进化论

索罗斯:要存活下来就必须采取积极⾏动。我⽗亲的经验就是:如果你在那些规则已经不适⽤的地⽅遵守规则的话,你就
死定了

坐以待毙,是最危险的。想要在变化的世界⾥⽣存得更好,你得在环境发⽣变化的时候快速响应

你在哪⼉⽐你⼲什么更重要。换句话说:位置⽐努⼒重要

在看到变化这件事情上

1. 第⼀,祈祷⾃⼰拥有冒险的基因

2. 第⼆,精益创业,最⼩成本试错

3. 第三,模仿领先者的⾏动

正确的⽅法论(精益创业)和模仿同级别最优秀⼈的做法,能够让你在没有冒险基因的情况下,更好地把知道变为⾏动

多数⼈只能看到事件本⾝,在what层⾯做出反应;少部分⼈能够总结出事件的规律、模式(how),从⽽预见未来;⽽只有极少数⼈能够探求

到系统运作背后的结构——理解了系统运作的why,就有可能设计整个系统
image-20220312071930623

⼆⼋法则

《找⼯作》(GettingaJob)。书中提到,他的⼀项研究发现:⼈们通过弱关系找到⼯作的次数,远远⼤于通过强关系找
到⼯作的次数

打造⼈脉蜂窝,举个例⼦:你认识五个⼈,分别是ABCDE,但是ABCDE是彼此不认识的,你就是这个⽹络的中⼼

如果你介绍ABCDE彼此认识,就形成了像蜂窝⼀样互相联系的⽹络关系。这个关系结构就是⼈脉蜂窝结构

朋友就是要相互成就、互相⽀持。真正的⼈脉,应该是促成连接、促成信息交流的
image-20220312072025999

和弱关系进⾏1对1的深⼊交流。要想把⽹友转变成⽣产⼒,你就必须花专门的时间和他们沟通

两个⽅法能够帮助你和对⽅更快地建⽴信任

1. ⾃我暴露

2. 做⼀个给予者

安全空间

LinkedIn(领英)和PayPal(贝宝)的创始⼈霍夫曼有⼀个⾮常著名的ABZ理论。他认为,你在任何时候都要有三个计划:ABZ计划

1. A计划,是你⽬前能够长期从事,并且值得持续投⼊的⼯作,例如你现在的⼯作

2. B计划,是在A计划之外,你应该给⾃⼰创造的新职业机会。万⼀A计划有问题,你可以有应对的⽅案

3. Z计划,是⽤来应对最糟糕状况的备⽤计划,即假如有⼀天,你倒霉透顶,你的A计划和B计划都失败或失效了,你应该有⼀个可以保证⾃⼰⽣

存的计划

查理·芒格所说:尝试做成千上万的⼩事很难。但试着把⼏件事做好,就会有好的结果。少数⼏个好的决策在长期能带来
成功

1. 花很多时间思考

2. 和耐⼼⼀样重要的是勇⽓。你⼀旦发现机会,就要全⼒以赴

结语 认知优势的未来

随着移动互联⽹的普及,交易成本不断下降,顶级⼈才的溢价越来越⾼,⽽普通⼈才的⽣存条件却在恶化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