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8

汉语句子成分及其教学

北京语言大学 杨玉玲
yangyuling705@126.com
主语 和 宾语

• 我叫维麦,我今年20岁,我来自美国,我很喜欢打球,我也很喜欢看电影。
• 我叫维麦,今年20岁,来自美国,我很喜欢打球,也很喜欢看电影。

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 “客人来了”和“来客人了”有何不同?
——主语的有定性和宾语的无定性
补语及其教学
• 结果补语:吃完、 洗干净、做对、来早、收拾干净等

• 可能补语:吃不完、听不懂、看得见、看不见、记不住

• 趋向补语:走出来、跑出去、挤进来、热起来、爬上去

• 程度补语:好极了、热得不得了、挤得很、憋得慌

• 数量补语 动量补语:去了一次、批评了几回、打了一顿
时量补语:睡了十个小时、住了半年

• 状态补语:兴奋得睡不着、高兴得跳起来

• 介宾补语:走到前台、放在桌子上、生于1881年
结果补语常见偏误
• 表示动作的动词的遗漏: *她坏了我的笔。

• 结果补语的遗漏:*老师听我们说英语,很生气了。

• 补语和宾语同现时,重复性动词的遗漏:*他打球累了。

• 错序:*他们吃饭完了。

• 否定形式有误:*昨天我不做完作业就睡了。

• “没”“了”共现:*我没听懂了。
动作演示法

• yínhánɡ rénmín qīmò cānɡuān

• 很⾏ ⼈民 期未

• 很⾏ ⼈民 期未 参观
动作演示法

操练

词 自 ⼰
⽣ 查
听写 检
桌 的
检 查 同
并 或
作业
图片法
安娜

萨沙

• 安娜吃完了。
安娜 大卫
V.+C(完/……) +了
萨沙
• ⼤卫吃完了吗/没有?

V.+C(完/……) +了吗/没有?
大卫
• 萨沙没吃完。

没(有)V.+C(完
/……)
课堂活动 我要买气球
趋向补语及其教学
来 去
上 上来 上去
下 下来 下去
进 进来 进去
出 出来 出去
回 回来 回去
过 过来 过去
起 起来 —
开 开来 —
“来”和“去”

来 来

说话人

去 去
“起来”的引申用法

某一特定的时间点 (热起来了/哭起来了)

组织起来 捆起来 扎起来


“起来”常见偏误

• 他胖起来了。

• *客人还没走,她就拖地起来。

• *他刚感冒就发烧起来。

• *正上课他们就聊起来天。
“下去”的引申用法

说话时间
“下来”引申用法
• “V+下来”表示“使固定”。如:
那辆车在他的旁边突然停下来不走了。 我想录下来回家听。

• “V+下来”表示“使脱离”。如:
快把湿衣服脱下来吧,别感冒了。 把旧挂历摘下来,换上新的吧。

• “V+下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如:
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们坚持下来了。 现在
这些美丽的传说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进入新的状态,由动态到静态,由强到弱。如:
等她心情平静下来再说吧。
老师拿着试卷一进教室,我们马上都安静下来了。
才5点,天已经暗下来了。
趋向补语偏误

1.*因为他家里没有钱,所以没办法让他继续下去学习。

2.*这么漂亮,你快照起来吧!

3.*虽然很难,但他没有放弃,坚持下去了。
4.*放心吧,我不会放弃,我会坚持下来的。
5.*刚开始,他很生气,我们劝了他很长时间他才冷静起来。
“下来”和“下去”的区别
“下来”和“起来”的区别
“过来”的引申用法

• 表示从不正常的状态变成正常的状态。
快点把作业里的错误改过来。
经过抢救,他终于醒过来了。

• 用在可能补语中,表示很好地完成某个动作量较大或对象较多的
动作。
你来帮帮我吧,我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一个班50个学生,老师确实照顾不过来。
“醒过来”和“昏过去”
表示从非正常状态到正常状态的过渡的“过来”可图示为:

非正常 正常
状态 状态

表示从正常状态到向非正常状态的过渡的“过去”可图示为:

正常 非正常
状态 状态
可能补语及其教学

• 动词1+得/不+动词2/形容词:表示有没有条件或能力完成某个动作实现某个结果。
刚到北京我什么也听不懂。 你看得清楚吗?
• 动词+得/不+了:表示是否有实现某个动作的可能性。
这种活儿你干得了吗?
对不起,我去不了了。
• 动词/形容词+得/不得:表示考虑到后果,做出可否实行某个动作的判断。
这种书,小孩子看得看不得?
• 否定:肯定=30:1
“能吃完”和“吃得完”有何区别?

• “能+V+结果补语”说话者的把握性比“V+得+……”要大,语
气更肯定。如:
今天你能干完吗?——能干完。
今天你干得完吗?——干得完。

• 有时意思完全不同:
这是女厕所,男孩子不能进去。(不允许进去)
没有钥匙,我也进不去。 (没有进去的条件)
可能补语偏误
• 不该用可能补语而用了:
*我已经走得了了,让我出院吧。 (能力恢复)
*她通不过考试以后,哭了很长时间。(多用于未然)
*这种东西很危险,你带不了。(不允许)
*他把这本书看得懂。
• 错序:
*我现在很紧张,每天都睡觉不着。
*我现在听京剧不懂。

• 该用可能补语而没用:
*老师,你写的字太小,我不看。


使用频率:可能补语的否定形式比肯定形式使用频率高得多,肯定形
01 事
式主要用于反问句和回答疑问句。如:

• 这么难的汉字你看得懂?
• A:中⽂电影你看得懂看不懂? B:看得懂。

宾语位置:宾语共现时,应放在可能补语的后面。如:
02
• 外面太吵,吵得我看不下去书。
• 我听不懂上海话。

宾语是比较长的定指名词性成分时,一般置于句首。如:

• 我们老师和那个⼈的对话我听不懂。

分阶段安排:不要一次全部教给学生。 意
03 事
初级
只教可能补语的基本式:

V.+得/不+结果补语/趋向补语

中级
可教可能补语“了(liǎo)”,即:
V.+得/不+了(liǎo)

高级
可教可能补语“得”,即:
V. /Adj.+得/不得

同时,随遇随教一些惯用语性质的可能补语。如:对得/不起、买得/不起、
看得/不起、合得/不来、来得/不及等。

04 VS能愿动词:表示动作者的自身能力或条件是否允许时,二者都可以,但能 意
愿动词的程度更强。如: 事
• 明天我有事,那个会议参加不了。 项
(程度弱)
• 明天我有事,那个会议不能参加。
(程度强)

表示劝阻禁止某种行为时,只能用“不能+V.”。如:

• 这种东西太危险,不能带。
• *这种东西太危险,带不了。
可能补语的教学:图片法

• 他的书太多了,今天看不完。
V.+不+C
图片法

你呢?这些书你看得完吗?
这些书你看得完看不完?

• V.+得+C 吗?
• V.+得+C +V.+不+C?
• V.+得+C +O吗?
图片法
操练 看图说话
图片法
操练 看图说话
图片法
操练 看图说话
图片法
操练 看图说话
情景举例法

• 老师写的字太小了,你们看不清楚。
V.+不+C
情景举例法
操练 你喜欢哪个数字?
情景举例法

他推得动吗?你呢?
情景举例法

¥2,000,000

这辆车你买得起吗?
情景举例法

这些字你看得懂吗?
情景举例法

¥20
¥20

这本书你得起吗?
情景举例法

这张图你看得清楚吗?
教学活动







状态补语及其教学

• “他打球得特别棒”对吗?

• “你要学习得很认真”对吗?
一般是先有动作发生,我们看到了某种状态才可以使用状态补语 ,如
用来警告、劝告、提醒的祈使句或者表示将来发生的动作,一般不能使用状
态补语。如:
*到人家那儿,你一定要工作得非常认真。
状态补语的偏误
• 状态补语位置有误:
*他说法语得很流利。 *我跑步得很累。

• 该用状语而误用成状态补语:
*你一定要工作得很刻苦。*希望你能接待他们很热情。

• 该用状态补语而误用成状语:
*她漂亮地打扮了。 *他快快地跑,差点儿摔倒。

• “得”误用成“着”或“了”:
*他学习着很认真。 *北京变化了很快。
时量补语及其教学
“睡了三天了”和“死了三天了”中“三天”一样吗?

• 用在持续性动词后,表示动作持续多长时间:
我们等了半天了。
等 等 等

开始等 说话时还在等
• 用在非持续性动词后表示从动作发生到某一时间点(或说话时)
之间的一段时间:
他死了十年了。

死的时间 说话时
时量补语和宾语的位置

• 看了一天书。
• *教了一年我。

为什么?
定语及其教学
能否说“定语就是名词前的修饰成分”?

“我买了一本书毛泽东写的”对吗?

①她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
②这是一本毛泽东写的书。
③这是一本关于世界历史的杂志。
④学校周围有很多饭店。

而这一点和英语等其他语言是不同的。对比如下:
• the books on the shelf 书架上的书
• a man who came from France 一个来自法国的男人
• a student of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的一个学生
• the restaurant in front of our school 我们学校前边的餐厅
定语和“的”的使用
我的妈妈=我妈妈,我的书 ≠我书 ?
• 必须用“的”的情况:
Ø 词组作名词的定语:
这是一个瓜果飘香的季节。 |让他发言的时刻到了。 |
关于中国历史的文章很多。 | 他是个非常认真的学生。
Ø 指示代词“这样”“那样”作定语:这样的学生无论如何都不能再留了。

• 一定不能用“的”的情况:这本书不错。|这种减肥方法很好。
• 可用可不用“的”的情况:
Ø 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一般不用,但表示强调时可用
Ø 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一般要加,但有些常用的形容词加不加两可
Ø 名词作定语加不加“的”意思略有不同:牛脾气 牛的脾气
实物法

sb的N
失物招领(lost & found)
状语及其教学

• *我到北京六点。

• *我学习汉语在首师大。

• *你别说这么。

• *我想说话跟中国人。

• *我想生活在一起跟她。

• *我每天吃早饭在食堂。
状语和补语的区别

• “激动地说”和“说得很激动”有何不同?

• “认真准备” 和 “准备得很认真”有何不同?

• “多+V ”和“V+多”有何不同?

• “我七个小时学习了”为什么不对?
免费下载图片和资源
http://www.morefunchinese.com

免费下载资源,但仅限于自己上课使用。
主要参考文献
•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陆俭明、马真《汉语教师应有的素质和基本功》,外研社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
•陆庆和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和生《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要素篇》 ,商务印书馆
•杨玉玲 吴中伟《国际汉语教师语法与语法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玉玲《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高教出版社
•杨玉玲 孙红玲《国际汉语教师中级语法教学手册》,高教出版社
•杨玉玲《现代汉语语法答问》,北京大学出版社
•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北语出版社
谢谢!欢迎提问!

扫码加入华文教学直播群!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