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教育研究

Education research 第 3 卷◆第 2 期◆版本 1.0◆2020 年


文章类型:论文 刊号(ISSN):2630-4686

对外汉语教学中时量补语的偏误分析
高然
渤海大学文学院
DOI:10.32629/er.v3i2.2459

[摘 要] 补语是现代汉语六大句法成分之一,而补语又分为结果补语、时量补语、趋向补语、可能补语、状态补语和程度补语,因此可以看出,
时量补语也是现代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语法形式,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语法点。本文将研究留学生在学习时量补语时会出现的偏误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更简单、易懂、易教的方法概括总结出时量补语的几种不同语法形式以及具体的使用形式。
[关键词] 对外汉语;时量补语;偏误分析

引言 子整体理解的错误。(2)有影响整句子,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显性偏误和语法
语法作为语言的三要素之一,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因此是否能 上没问题,但语境中却行不通的隐性偏误。(3)没有表达出说话人真正意图
将汉语语法学好,成为检验是否学会汉语的标准之一,这也使得语法教学 的语义偏误,违背语篇衔接原则的语篇偏误,以及在与人进行交谈时使用
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时量补语作为语法项目中重要的一环,也 了与说话人身份、地位、关系不相符合,或者跟交际场合的话题不相符合
应当作为重点出现。 的语用偏误。
关于时量补语的学习,不少外国人会出现偏误,偏误是什么?偏误又 综上,就是对时量补语、偏误的概念以及偏误分析的概念以及分类做
可以归为哪几类呢?它是怎么产生的呢?如何对时量补语这一语法点进 的简单介绍。
行教学呢?本文将对时量补语偏误产生的原因、偏误的分类以及时量补语 2 关于时量补语的偏误分析
的教学设计这三个问题进行分析。 2.1动词带宾语或者动词为离合词
1 时量补语及其偏误的介绍 (1)在爱知大学,我学习中国历史两年。
1.1时量补语 (2)在西双版纳旅游时,我坐出租汽车二十个小时。
时量补语是数量补语中的一种,“用表时间的量词和加数词组成的数 (3)因为人很多,所以我们等公共汽车半个小时。
量短语充当,或用数量名短语充当,用来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也就是时 (4)来中国以前,我在汉城的国民大学学汉语三年。
量、时段”,例如“住了三天、等了一个钟头”
;有的时候,还表示动作实 (5)昨天下午我打网球两个多小时。
现以后所经历的整段时间、时段,比如说“成立了五年了,挂了一天”等, (6)他生病了三个星期。
这就要求与时量补语搭配的动词要是能够持续的。另一方面,时量补语的 (7)他抽烟了十年,居然戒了。
语法结构根据和它搭配的动词是否为离合词,可以分成两种形式,比如说: (8)傍晚在校园里我跟他谈话了半天。
“我画画儿画了一个小时。=我画了一个小时的画儿。
”这是因为“画画儿” 从以上的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就是都包含了“动
是一个离合词,但是另一方面,“我锻炼了一个小时。”就不能说出“我锻 词+宾语+时量”这样一个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时量”做的是时量补语,
炼一个小时的炼。”这也是时量补语的一个特点,将离合词与时量补语放在 “学习中国历史两年、坐出租汽车二十个小时、等公共汽车半个小时”等,
一起进行教学,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都是这种结构。这里面包含着一种偏误。
1.2关于偏误 这几句话中的动词后面都有宾语,而动词是否带宾语,在很大程度上
1.2.1偏误的概念 影响着时量补语句式的结构形式。当动词不带宾语或者动词不是离合词的
偏误是指由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 时候,那么时量补语的句式结构只有一种了,即:主语+动词+时量补语。例
性的错误,偏离了目的语的正确轨道,反映了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用目的语 如:我每天学习一个小时。当语义表示爱好、习惯的时候,都可以用这种
进行表达的时候的语言能力和水准。比如,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学习英 形式来表达;另一方面,动词不带宾语而且表示持续的时候,时量补语的句
语的时候,常常会弄错英语中名词的复数表达形式,拿不准是加“s”还是 式就变成了“主语+动词+了+时量补语”了,比如“我等了半个小时。/我
加“es”
;而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也会犯一种错误,比如说,误将“真+ 睡了一个小时。
”等等。
形容词”这种结构当做定语,就会出现“你是一个真漂亮的姑娘。
”这种错 但是,如果句子中的动词带宾语,或者动词为离合词的时候,时量补语
误,然而他们并不清楚,“真+形容词”在汉语中是绝对不能做定语的。这 的句子结构就发生了变化。当动词带宾语还要带时量补语后,应该重复动

类错误学习者自己一般很难察觉并加以改正,因此同一错误就会多次重复 词,变为“主语+动词+宾语+动词+了+时量补语”或者“主语+ 动词+了+
出现。这就是偏误。 时量补语+的+宾语”,比如例句(1)到例句(5)的几个句子,应该改为:
1.2.2偏误的分类 ①在爱知大学,我学中国历史学了两年。/在爱知大学,我学了两年的
要进行偏误分析,首先要知道哪些句子、语篇存在偏误,而这些偏误又 中国历史。
是什么。只有知道了有哪些具体的偏误,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 ②在西双版纳旅游时,我坐出租汽车坐了二十个小时。/在西双版纳旅
关于偏误的分类,有以下几种情况:(1)有根据偏误的严重程度进行分 游时,我坐了二十个小时的出租汽车。
类的整体性偏误和局部性偏误;整体性偏误指误用句式、关联词、语序错 ③因为人很多,所以我们等公共汽车等了半个小时。/因为人很多,所
乱等造成整个句子表达不清的情况,局部性偏误指一些不影响其他人对句 以我们等了半个小时的公共汽车。
Copyright c This word is licensed under a Commons Attibution-Non 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17
教育研究
Education research 第 3 卷◆第 2 期◆版本 1.0◆2020 年
文章类型:论文 刊号(ISSN):2630-4686

④在来中国之前,我在汉城的国民大学学汉语学了三年。/在来中国之 整体。
“着”是非完整体的形式标志,“等着”、
“听着”不涉及动作的全部
前,我在汉城的国民大学学了三年的汉语。 经历,不指动作的整体过程,因此就不能有时间量。
⑤昨天下午我打网球打了两个多小时。/昨天下午我打了两个多小时 因此,以上的例句可以改为:
的网球。 ①他听了好几个小时广播了。(因为动词带宾语了,要按照第一类偏误
这是句子中的动词带宾语的时候,时量补语的句式可以有这两种情况。 改正)。
当动词是离合词的时候,比如例句(6)、(7)、(8)中的“生病、抽烟、 ②她走了以后,我呆呆地站了一会儿。
谈话”,它们是动宾格的结构,是可以分离的,其中的动词具备动词的句法 ③他看了很久,也想了很久。
特点,因此句中表示动态的助词“了”应该放在动词后,这时时量补语的句 ④我昨天在那儿等了一个多小时。
式就可以变成“主语+动词+了+时量补语+(的)+宾语”因此,例句可以改为: ⑤昨天我批评他的时候,他笑了半天。
⑥他生了三个星期(的)病。 ⑥房子里的电话响了好长时间,她居然没醒来。
⑦他抽了十年(的)烟,居然戒了。 造成这种偏误的原因是由于对目的语知识泛化造成的。外国学习完
⑧傍晚在校园里我跟他谈了半天的话。 “着”之后,知道了“着”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
外国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偏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不 态在持续,因此他们以为只要是表示持续,都要用“着”。这是不对的,因为
能准确判断并运用时量补语的句式,不能掌握当动词为离合词或者动词能 时量补语是表示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动作的量,而“着”只是着眼于动作过
够加宾语时,时量补语的具体位置。造成判断失误的原因,一是因为母语负 程中间的某一部分,并不是指这个动作行为的全部过程。所以“着”不能
迁移造成的,将时量补语不加区别的放在句子的末尾;同时也是由于对目 与时量补语同时出现。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偏误,在特定语境下,不会影响
的语知识掌握不牢而造成的偏误。这是一种局部的显性偏误。 交际。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去减少偏误。第一个,教师在授课过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它不影响交际而忽略对它的纠正。关于目的语泛化
程中,以一种将句式充分突出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讲授,比如:教师可以先给 这种情况,应该从源头入手,将学生混淆的知识点再次向学生解释清楚,告
出例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或者先给出句式结构,让学生去造句。这 诉他们汉语语法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不能想当然。
是通过归纳法和演绎法得出的结论。第二个方式,就是加大学生的练习量, 3 总结
课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发言练习,课后,布置句子仿写的 本文先介绍了时量补语与偏误分析,让读者首先对这两个问题有一个
任务,毕竟语言是练会的,要让学生多多练习。 理论上的认识。接着又从偏误分析的角度,分析了外国留学生学习时量补
2.2动词为持续性动词时的时量补语 语的时候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是时量补语的句式结构以及不能与“着”
(1)他听着广播好几个小时了。 同现。在进行时量补语的句式偏误分析的时候,我们知道了当句子中的动
(2)她走了以后,我呆呆地站着一会儿。 词带宾语,或者动词为离合词的时候,留学生会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产生
(3)他看着很久,也想着很久。 偏误,将时量补语的位置弄混了。而在对“着”与时量补语的关系进行偏
(4)我昨天在那儿等着一个多小时。 误分析的时候,外国学习者会受目的语知识泛化的影响产生一系列偏误。
(5)昨天我批评他的时候,他笑着半天。 注释:
(6)房子里的电话响着好长时间,她居然没醒来。 ①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193.
通过分析上面的六个句子,我们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就是都包含表示持 [参考文献]
续的助动词“着”,但这几句话显然是错的。例句中的动词“听、站、看、 [1] 黄 伯 荣 , 廖 旭 东 . 现 代 汉 语 ( 增 订 五 版 )[M]. 北 京 :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想、等、笑、响”都是能够表示持续性的动词。当句子中有时量补语的时 社,2013:71-75.
候,动词后面可以有动态助词“了”、
“过”,但是不能有“着”。我们可以 [2]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
说“听了好几个小时”,也可以说成“听过好几个小时”,但是不能说成“听 社,2016:258-259.
着好几个小时”,因为在汉语中,不存在“动词+着+时量补语”这种结构。 [3] 张 百 慧 . 对 外 汉 语 中 的 时 量 补 语 教 学 研 究 [D]. 重 庆 : 重 庆 大
所以上面的例句都是错误的。当我们说“听过几个小时”和“听了好几个 学,2015:20-26.
小时”的时候,说的这个“听”是一个整体过程中的某个具体的动作,其中 [4]周小兵.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
的“了”和“过”是某个具体动作在一个整体过程中的形式标志。因为要 社,2010:194-196.
强调的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所以涉及动词就要能满足贯穿于整个过程的要 作者简介:
求,所以后边就可以加上表示持续了多长时间的时量补语。但是,“动词+ 高然(1994--),女,汉族,河北霸州人,硕士,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着”就不符合这个要求了,“着”着眼于整个过程中的某一个部分,并不是

18 Copyright c This word is licensed under a Commons Attibution-Non 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