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五代文學概說

1. 五代詞 ..................................................................................... 2

1.1 導言 ................................................................................ 2
1.2 詞的形成與特色 ............................................................ 2
1.3 溫庭筠與晚唐詞 ............................................................ 4
1.4 西蜀詞人與《花間集》 ................................................ 5
1.5 南唐詞人:李煜 ............................................................ 6
2 | 五代文學

1. 五代詞
1.1 導言
在唐代詩歌繁盛的同時,作為廣義詩歌的一個分支的詞也在
逐漸形成。在其孕育發展的過程中,詞體現出與傳統詩歌顯
著不同的特質,因而產生了“詩”、“詞”並立的意識。而
在後世,唐詩、宋詞、元曲,更被認為各自代表了一代文學
的最突出的成就。
從晚唐五代至北宋,文學的發展變化在詞與詩文兩方面有不
同的情況:從詞來說,其前後延續的脈絡頗為明顯;而從詩
文來看,後者則是在反撥前者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軌道。
換言之,北宋的詩文與詞存在著分化現象。考慮到這一點,
把唐五代與北宋詞放在一起來介紹大概是比較合適的。

1.2 詞的形成與特色
詞本來是一種歌曲的歌辭,就此而言,它和《詩經》、漢魏
六朝樂府等配樂演唱的詩並無區別。只不過它所配合的是一
種新的音樂——燕樂,這種音樂是由原產於西域的“胡樂”
(尤其是龜茲樂)與漢族原有的以清商樂為主的各種音樂相
融合而產生的。“燕樂”的名目在隋代就有,至唐代大盛,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近代曲辭》論唐代燕樂,說它“盛於
開元、天寶,其著錄者十四調二百二十二曲”。其歌辭就是
詞的雛形,當時叫作“曲子詞”。
唐代與燕樂相配合的歌辭在體制上本來沒有嚴格的規定,不
少文人詩歌(尤其七絕)被伶伎直接用來演唱。如《樂府詩
集》所錄《水調》的第七段為杜甫七絕《贈花卿》,《明皇雜
錄》所載《水調》為李嶠七古《汾陰行》的末四句,或許就
是這種情況。但以詩入曲必然也有不相合的,為了適應曲調
格式,就需要作一定的變動處理,如破句、重疊等;據宋人
沈括、朱熹等的解釋,在唱這些齊言的歌辭時,還需要加入
“和聲”、“泛聲”,才能與長短不齊的曲拍相合。後來歌
辭的寫作與樂曲進一步密合,要求依樂章結構分遍(片),
依曲拍為句,依樂声高下用字,其文字遂形成一種句子長短
不齊而有定格的形式。這種情況是過去的樂府歌辭所沒有的,
“詞”的基本格式大體就此而成立。
中國文學史 | 3

但詞與詩的區別,並不只是表現於音樂和句式的變化上。從
文學角度來說,詞在抒情表現上的某些特徵也許更重要。一
般說來,詞通常被用來抒發更具有個人性的、與日常生活更
貼近的情感,如男女歡愛、相思別離、感時傷春之類,傳統
詩歌中偏於嚴肅、沉重、激烈的情感則較少用詞來寫,而且
詞的寫作也不像詩那樣經常被當作社交手段來使用;在語言
方面,詞的表達通常較詩更為淺顯和委婉曲折,意脈的流動
較為連貫,不大使用詩歌中常見的高度壓縮和跳躍性的筆法。
總之,詞就其主流而言可以說是“軟性”的文學,總體上比
傳統詩歌要更為單純地偏向於抒情和娛樂,唯美的意味也更
濃。所以王國維說詞的特點是“要眇宜修”。而詞的長短句
格式的形成,也不能只看到它與音樂的關係,參差錯落的節
奏也正是適應了上述抒情偏向的需要。雖然,宋代以蘇軾、
辛棄疾為代表的“豪放”風格給詞的面目帶來很大改變,但
至少在詞體形成的過程中,上述特徵是非常明顯的。
但儘管可以作出如上大概的描述,關於詞的起源仍然是一個
爭執不下的問題。這是因為詞的特徵和填詞的基本規則並不
是一下子確立的。借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原理來說,詞的若
干特點最初出現時相當於物種的變異現象,它顯示出傳統詩
歌更複雜的分化,而由於這種變異適合於社會環境和文學發
展的需要,逐漸完善並定型,才最終形成了被稱為“詞”的
新的詩體。中唐時自覺按曲譜作詞的文人不斷增多,藝術表
現上與詩的區別也變得明顯起來,至少,到這時詞應該說已
正式成立為一體。
一般認為,詞體的形成與唐代的民間歌謠也有密切關係,而
且這種為曲而配的歌辭可能很早就是長短不一的。近代在敦
煌發現了一批曲子詞的鈔本,其中唐人寫本《雲謠集雜曲子》
含作品三十餘首,除此以外還有很多其他歌辭。但對哪些應
列入“詞”的範圍,則各說不一,故一般將這些作品泛稱為
“曲子詞”。
現在唐代民間曲子詞產生年代早晚不等,其中有一部分是玄
宗時代的作品;其形式較為鬆動,在字數、平仄、協韻等方
面似尚無嚴格規定。它們的作者可能包括了樂工、歌女、普
通百姓以及無名文人,歌辭的內容十分龐雜,有寫日常生活
的,也有記述政治大事的,乃至“佛子之讚頌,醫生之歌訣”
4 | 五代文學

亦容納在內(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敘錄》),這和文人詞作
集中於寫日常生活有所不同。但作為一種娛樂的藝術,曲子
詞中仍以寫男女歡愛、離愁別恨的作品最為出色,所佔比重
也較大,這和詞在題材上的基本偏向還是一致的。
現存的敦煌曲子詞大多是民間創作,感情直率、語言自然樸
實是其顯著的優點。如《鵲踏枝》借思婦與喜鵲的對話表現
征夫之妻盼望親人回歸的心情,在輕快風趣的調子中透出苦
澀。而一首《望江南》則顯然是反映了妓女內心怨懟的情緒: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臨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
恩愛一時間。
在簡短直率的辭句中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敦煌曲子詞中也包含小部分文字頗為穠麗的作品,如《雲謠
集》中的《天仙子》,王國維稱“當是文人之筆”,但其中
“五陵原上有仙娥,攜歌扇。香爛漫,留住九華雲一片”云
云,語意還是偏於淺俗的。這大概是無名文人為歌女寫作的
歌辭吧。

1.3 溫庭筠與晚唐詞
晚唐不少詩人如杜牧、皇甫松、韓偓等都填過詞,但真正花
大力氣在詞的藝術創造上,從而對後世文人詞的語言、題材、
風格產生了重大影響的,唯有溫庭筠。人們向來認為溫詞標
誌了文人詞的成熟,這是不錯的。
溫庭筠現存有六七十首詞作,所含曲調達十九種,其中如《訴
衷情》、《荷葉杯》、《河傳》等,句式變化大,節奏轉換快,
與詩的音律特點差別很大,從中可以看出他對詞的特殊聲律
模式有精心的推敲。溫詞中常運用唐詩中習見的精致的意象
與語言,如“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菩薩蠻》之二)、
“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同前之六)等等,這對詞擺
脫俚俗的語言風格起了很大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他同時也努
力尋求跟詩完全不同的語言,如《更漏子》下半闋: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
到明。
在一個細節上充分展開,使感情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這在
詩的傳統中是罕見的;這也是詞能夠獨立為一體的重要理由。
而在題材方面,溫庭筠詞集中于描寫美麗的女子和她們的感
中國文學史 | 5

情生活,這是對晚唐詩風的承襲,以後成為詞的一種重要特
徵。
溫詞有些是單純描摹女性之美的,如下面這首《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
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末句以“雙雙金鷓鴣”含蓄曲折地反襯了女子的孤單。但從
全篇來看,這並不突出,它的主要特點是以豔麗細膩的筆調
描畫了一個慵懶嬌媚的女子晨起梳妝的情景,顯示出一種以
女性美為觀賞物件的態度。但也有一部分詞作力圖深入地呈
現女性的內心世界,並獲得不錯的效果。前舉《更漏子》便
是一例,另一首《菩薩蠻》也是很好的例子:
夜來皓月才當午,重簾悄悄無人語。深處麝煙長,臥時留薄
妝。 當年還自惜,往事那堪憶。花落月明殘,錦衾知曉寒。
詞中細節寫得精緻而富於暗示性(如“麝煙長”的“長”字
深堪體味)。這個深夜不眠、似有所待,同時又在回憶往事
而自惜當年的女子,她的痛苦是令人同情的。類似意境在李
商隱及溫氏本人的詩中也可以看到,但詞顯然有更為細致的
特點。

1.4 西蜀詞人與《花間集》
溫庭筠之後,寫詞的文人越來越多,到五代十國時期,倚聲
填詞更蔚為風氣。而西蜀與南唐二地,軍事力量雖弱小,經
濟文化卻是全國最發達的,因而成為詞人薈萃的基地。
趙崇祚於廣政三年(940)編成《花間集》,收錄了唐代溫庭
筠、皇甫松以及韋莊、薛昭蘊、牛嶠、張泌、毛文錫、牛希
濟、歐陽炯等十六位由唐入五代的詞人的近五百首詞。後十
六人中十四人曾仕於蜀,所以《花間集》差不多就是西蜀詞
的彙編。
《花間集》以溫庭筠為首,歐陽炯在《序》中也對他表示了
特別的尊崇,而西蜀詞人的創作總體上正是延續了溫詞的方
向。其題材大抵以女性及男女之情為中心,語言則力求豔麗
精美。不過,西蜀詞人在描寫男女情愛時,其大膽露骨的程
度要遠超過溫庭筠,它因此常受到後代具有正統意識的人們
的嚴厲批評。這一特點,既與詞在當時主要作為供歌妓演唱
的娛樂性藝術的性質有關,同時也反映了自晚唐以來文人與
6 | 五代文學

正統思想的疏離。

1.5 南唐詞人:李煜
南唐是建立在富庶的長江中下游地帶的小朝廷。自晚唐以來,
這裡的環境比較安定,出現了當時少有的繁榮氣象,它為文
人的風雅生活提供了條件。北宋陳世修為馮延巳《陽春集》
所作序中說:“公以金陵盛時,內外無事,朋僚親舊,或當
燕集,多運藻思為樂府新詞,俾歌者倚絲竹而歌之。”由此
可以略見當時的風氣和詞在社會上層的娛樂作用。
也許是因為沒有專門總集傳世的關係,現在所知的南唐詞人
與詞作數量均不及西蜀。但以南唐詞人中最為出色的馮延巳、
李璟和李煜而言,其文化修養和詞作的品質都超過西蜀大多
數詞人。這裡順帶要說明一點:李煜的代表性詞作實際是寫
於亡國以後,只是習慣上人們仍把他視為南唐作家。
李璟的兒子李煜(937—978)即李後主,字重光,二十五歲
即位,三十九歲時南唐為宋所滅,李煜被押到汴京,過了兩
年多被宋太宗毒殺。他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養與才華的藝術
家,卻並無治國的才能,南唐的軍事力量也根本不能與宋相
提並論,所以亡國是必然的。但正是這種由國君而淪為降虜
的辛酸經經歷,使他對“人生愁恨”有了深刻的體驗,由此
成就了他作為詞史上一流大家的地位。
李煜在亡國以前的生活相當豪華奢侈。他的早期詞作或寫宮
廷生活及歌舞宴飲,或沿襲傳統題材寫男女戀情,未見有格
外特別之處。但在語言藝術上,則已經表現出較高的才華,
某些特點與後期詞作是一致的。如《清平樂》: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
生。
用淺顯的語言、完整連貫的結構來抒情,意象較少,而且選
擇的是日常習見之物,但關鍵是在比喻、象徵的關係上,表
現出新奇而又巧妙的想像力——這是天才型詩人的共通之
處。前半部分用如雪花般飛舞、拂之不去的落梅,暗喻相思
之情令人煩亂惆悵,無從擺脫,後半部分用一望無際、隨處
而生的春草,比喻離恨的無窮無盡、鋪展于遙遙相隔的每一
寸路途,兩者前後呼應,都生動而新鮮,令人讀之喜愛。
中國文學史 | 7

代表李煜最高成就的是他的後期詞。這類詞中所抒發的情感
有些僅與其特殊身份有關,對一般讀者而言是隔膜的,如《破
陣子》所寫的“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
宮娥”那種悲苦。但更多的詞作所寫,乃是由個人特殊的經
歷中體驗到的更具普遍意義的“人生愁恨”。王國維比較李
後主詞與宋徽宗《燕山亭》詞,以為同是經歷亡國而作,後
者“不過自道身世之戚”,而前者則“儼有釋迦、基督承荷
人類罪惡之意”,意似指後主詞有一種為人類的生存感到悲
哀的內涵。李煜是否想到那麼深實也難說,但他寫的“人生
愁恨”確是普通人同樣能夠理解和被打動的。
這裡面寫得最多的是對美好事物容易凋零的感慨和失去它
之後由追憶所
引起的哀傷,如《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
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以及《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
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
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前一首完全不涉及他曾有過的帝王身份,後一首雖說到非尋
常人家所能有的“雕欄玉砌”,但這裡主要作為易改之“朱
顏”的對照物。林花春紅,禁不得朝雨晚風苦苦相逼,而人
生的美好光景,也同樣脆薄易碎,不經意間就化成了幻影。
換一種角度看,則春花秋月是無窮迴圈的,而往事卻不重現
於春花秋月之下。人生是那樣充滿缺憾,所以說恨如流水,
愁滿春江。
李煜詞的特點,首先是抒情的熱烈感人。詞作為供歌女演唱
的作品,原本距作者自身的感情較遠,它的抒情是在擬想中
完成的。韋莊、馮延巳詞雖有所改變,但他們抒寫自身感情
也還是有所抑制的,表現得較為平靜。李煜詞則多是直率地
傾吐情懷,將人生的悲哀、痛悔充分地展示於文字中,令讀
者可以走近他的內心世界。而起伏變化的情緒,成為貫穿詞
篇始終的主脈。與此相應的是語言的清新自然,沒有過分的
雕琢、過分的羅列造成讀者注意力的分散。而同時,憑藉著
久已蓄積的藝術修養與天賦才華,作者又能夠似乎是不很費
8 | 五代文學

力地選擇恰當的意象,使抽象的情緒化為可見可感的形象,
造就透明的、和諧完整的意境。李煜詞在詞史上帶有某種特
殊性,所以儘管它寫得清淺,卻很少有人風格上與之相近,
大約清代的納蘭性德可以算是遙相承續吧。

主要參考書目

1.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2. 駱玉明:《簡明中國文學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3 年。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