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自然科學探究實作學習成果報告

【小組研究主題】
青楓果實的仿生實驗
改變重量對旋轉圈數的影響

班級座號:104 班 22 號
學生姓名:陳沛吾
指導教師:蔡佳怡、王俊乃
目錄

Ⅰ、課程學習歷程.............................................................p.2
Ⅱ、課程學習心得.............................................................p.5
Ⅲ、小組研究主題的內容與成果.....................................p.7
壹、前言..........................................................................p.7
貳、文獻探討..................................................................p.8
參、研究方法..................................................................p.9
肆、研究分析與結果......................................................p.11
伍、研究結論與建議......................................................p.12
陸、參考文獻..................................................................p.12

-1-
I、課程學習歷程
在這一學年探究主要教我們:發現問題、提出研究問題、觀察方法、準確
的提出證據、數據處理這五個主要的探究步驟。
⚫ 九宮格法
將一個主題往外
延伸多個觀察重
點。
⚫ 發現問題
1. 開放式
2. 鷹架式
3. 推論
⚫ 動態&靜態
定性:
透過觀察與分析
實驗等,來探討
研究對象是否具
有特種屬性或特
徵。
定量:
研究對象所含有
成分的數量關
係,或是具備特
質間的數量關
係。
⚫ 鷹架式提問

課堂實作:
「蠟燭燃燒實驗」
觀察蠟燭在不同
條件下燃燒情
況,做紀錄並彙
整上台發表。

-2-
觀看影片後,利用
想像觀察實作,並
做下紀錄。

心得:
認識不同的觀察紀
錄法,熟練使用模
式,使想法更多
元、靈活。

⚫ 提出證據與建模

實作:
「冒泡的美」
按照 CER 的思
考模式,試著提
出主張並尋找證
據。

-3-
⚫ 數據處理

上學期期末報告:
《橡皮筋彈不彈》

下學期期末報告:
《青楓果實的仿生
實驗改變重量對旋
轉圈數的影響》

-4-
Ⅱ、課程學習心得
⚫ 實驗探究過程—實作
在討論後決定做實驗探究的方向後,依課堂老師教授的發現問題、
提出研究問題、觀察方法、準確的提出證據、數據處理,做完一次
次的探究實驗,而後發現每次實驗後的缺失,下次改進。
上學期期末報告《橡皮筋彈不彈》,在最後發現圖表在縱軸的單位
量未一致,無法看清因曝曬時間長短造成的差異、斜率變化,導致
下方的情況,下次再製作圖表時會多加注意此方面的檢查。

↑ 縱軸的單位量未一致,斜率比較基準點不同 ↓

下學期期末報告《青楓果實的仿生實驗改變重量對旋轉圈數的影
響》的實驗,我們組以重量改變後,觀察圈數的變化。後來發現下
降速度也該列為觀察項目製作相關圖表,但礙於器材限制,無疾而
終。

-5-
⚫ 小組實驗過程—合作
上下總共分了兩次組別,在小組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與功用,運用自
己的能力、特長與他人合作。這兩次的分組中,做實驗的過程效率
高,組員配合良好。在分工做報告過程,和諧的分配工作,各司其
職,都很順利的完成報告,推派上台發表人選也是輪流上場,避免
糾紛。
在這兩次的分組合作後,我了解到人與人的溝通的重要性,每個人
都有自己的想法,在做出決定時需彼此接納意見互相磨合,順利的
繼續完成接下來的任務。
⚫ 口頭發表成果—思辨
我原先非常害怕上台,在眾人的注目下、聽到自己的聲音從喇叭傳
出。在上學期發表期末報告《橡皮筋彈不彈》由我上台發表。
那次發表過後,我明白我需要更多的練習,累積經驗。以下是改善
方法:
1. 鼓勵自己上台發表,累積實戰經驗,克服恐懼。
2. 以他人角度審視自己失誤、缺陷,清楚自身需改進的地方。
3. 上台時的講話方式、視線、站姿要做改善,可觀看 TED
觀摩演講方式並稍做學習。
4. 上台發表時,觀眾提出問題,建立自信心,對自己的立場
有所見解,與他人解釋。
5. 從他人身上找到自己所缺乏的,效仿他人優點,增進自我
實力。
6. 模仿學習優秀的發表者,藉由他們發展屬於自己的風格。

-6-
Ⅲ、小組研究主題的內容與成果

小組研究主題:青楓果實的仿生實驗改變重量對旋轉圈數的影響

壹、前言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課堂過程中老師展示青楓果實落下旋轉,藉著落下過程激發研究動機,藉由

改變重量觀察旋轉圈數變化。

二、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目的是探究以青楓果實的仿生,改變重量對旋轉圈數的影響,擬訂研究

問題如下:

(一)改變操縱變因重量,實作觀察對應變變因旋轉圈數的影響關係。

三、研究方法與發現簡介

本研究先經由文獻探討,以田口法優化帶翅種子翼翅幾何外形對氣動力影響之

研究、帶翅種子氣動力特性應用在風力機葉片之仿生設計,並利用實驗探究,

觀察應變變因,研究方法及研究發現簡單的結果如下:

(一)研究方法:

1、 改變操縱變因重量,實作觀察對應變變因旋轉圈數的影響關係,控制變

因為仿生果實本體和落下高度。

(二)研究發現:

1、 旋轉圈數大致隨著迴紋針數量增加而減少。

2、 旋轉圈數減少應與仿生果實下降速度增加有關。

-7-
貳、文獻探討
本研究帶翅種子氣動力特性應用在風力機葉片之仿生設計,依研究目的收集相

關文獻資料進行分析歸納,作為本研究之學術理論基礎。本研究共分為四個部分進

行相關文獻探討,第一部份為以田口法優化帶翅種子翼翅幾何外形對氣動力影響;

第二部分為帶翅種子氣動力特性應用在風力機葉片之仿生設計。

一、以田口法優化帶翅種子翼翅幾何外形對氣動力影響之研究

本文使用二維雷射掃描描繪出翼翅之輪廓,並利用直交表的因子組合,建立出

三維仿生葉片模型,匯入至流體模擬軟體中進行分析流場情況,並計算升力係數、

阻力係數以及升阻比,並使用變異數分析找出各因子效應與重要性,並對於升阻比

因子影響之顯著性依序排列。本文利用最佳因子組合建立最佳化翼型後,再次使用

流體模擬軟體進行求解,計算出可可最佳化翼型氣動力的的特性。最佳化翼型最高

升阻比與仿生青楓葉片最高升阻比兩者之間差距 ,而與原本未最佳化之基底葉片差

距 ,顯示最佳化後之翼型氣動力特性優於尚未最佳化之翼型。在流場的分析中,速

度向量在攻角越大時速度梯度也會也會越明顯,攻角大於 時上翼面流場開始產生迴

流影響升阻比的表現。(廖朝立,2018)。

二、帶翅種子氣動力特性應用在風力機葉片之仿生設計

本篇論文重點主要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分析三種帶翅植物(青楓、二葉松、

肖楠)種子之仿生葉片的一些相關物理與氣動力資料,包含重量、體積與密度及翼片

的升力與阻力係數。首先將植物種子葉片的外型藉由 2D 量測儀掃描至電腦,再利繪

圖軟體建立其外型輪廓及計算模型,最後使用有限元素分析軟體(ANSYS)分析流場、

計算及繪出仿生葉片的升阻力係數圖。結果發現青楓仿生葉片的升力係數在攻角度數

很大的時候有不容易失速的優點,且其升阻比是三種仿生葉片中最大的。(蔡瑋楓,

2017)。

-8-
參、研究方法

1、 研究流程與架構

本文研究經由文獻探討了解帶翅種子翅翼與氣動力關係,設計實驗,尋找適合

作為仿生果實的材料與改變重量,並測量其旋轉圈數,觀察重量改變與旋轉圈

數的關係。

圖一為研究架構流程圖

2、 實驗器材、裝置架設

(1)實驗器材:本次實驗所使用到的器材與軟體分別如表一與圖二所示。

表一 研究器材與軟體列表

項目 敘述
紙張一張 製作一個相同的仿生果實基底
迴紋針十個 增加重量
膠帶一卷 固定紙張
攝影手機 具備慢動作攝影功能

-9-
圖二 研究設備與器材實體圖與示意圖

紙張 膠帶 剪刀 迴紋針
(2)裝置架設:皮尺從地面往上量測 100 公分,仿生果實從 100 公分處落下,

攝影器材由正上方慢動作拍攝仿生果實落下過程。

3、 實驗步驟

(1) 實驗一:改變操縱變因重量,實作觀察對應變變因旋轉圈數的影響關係。

1. 用紙張摺出一個青楓仿生果實作為基底。

2. 依序加上迴紋針增加重量,落下高度固定 100 公分。

3. 錄影並記錄旋轉圈數以及結果。

- 10 -
肆、研究分析與結果
實驗一:改變操縱變因重量,實作觀察對應變變因旋轉圈數的影響關係。

表二 改變重量,觀察對應變變因旋轉圈數
次數
第一次(圈) 第二次(圈) 第三次(圈) 平均(圈) 標準差(圈) 不確定度(圈)
針數(個)

0 10 11 10 10.30 0.57 0.33


1 9 9 8 8.66 0.57 0.33
2 10 8 8 8.66 1.15 0.67
3 9 9 8 8.66 0.57 0.33
4 8 7 9 8.00 1.00 0.58
5 8.5 8 9 8.50 0.50 0.49
6 7 7 8 7.33 0.70 0.41
7 6.5 6 7 6.50 0.50 0.29
8 6 5 6 5.66 0.57 0.33
9 6 7 5 6.00 1.00 0.58
10 5 4 6 5.00 1.00 0.58

圖三 迴紋針數與旋轉圈數關係圖

- 11 -
伍、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一)觀察圖表得出旋轉圈數大致隨著迴紋針數量增加而減少。

(二)由仿生果實因重量增加,下降速度增加,旋轉速度增加,而導致旋轉圈數減

少。

二、反思與建議

(一)測量時應該多加考慮環境因素對實驗組影響。

(二)高度固定應更精準。

陸、參考文獻
(一)廖朝立,2018。以田口法優化帶翅種子翼翅幾何外形對氣動力影響之研究。中

原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蔡瑋楓,2017。帶翅種子氣動力特性應用在風力機葉片之仿生設計。中原大學

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 12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