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來文單位:香港台北貿易中心

標題:香港創意產業及市場
類別:與龍共舞
資料來源:綜合傳媒報導
日期:2010 年 4 月 26 日
文號:台貿 9904026 號
商情本文:

一、前言

一般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就是「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
智慧財產的形成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
體生活環境提升的行業」。香港「創意產業」的概念出現於 1990 年代
末。1999 年香港藝發局在文化界討論的基礎上首次提及「創意產業」
這個概念,引起傳媒的興趣及廣泛報道。2003 年,香港特區政府中
央政策組委託香港大學文化政策研究中心進行「香港創意產業基線
研究」。在該研究報告中,首次按照新的「創意產業」定義界定了香
港的十一個行業為創意產業,同時指出 2001 年至 2002 年度香港創
意產業的產出實佔本地生產總值的近 4%,就業人數達 17 萬人。香
港創意產業包括十一個行業類別: 廣告、建築、藝術、古董與工藝
品、設計、數碼娛樂、電影與錄像、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與印刷、軟件
與電子計算及電視與電台。

香港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一開始就面臨著本土市場嚴重不足
的先天劣勢,但在這一劣勢壓迫下,香港的文化創意產業從發展初
始就具有全球視野和外向型特徵。正是因為這樣的優劣轉換,使香
港的影視、流行音樂等文化藝術產品成為全球品牌。香港政府負責創
意產業的職能局主要有兩個,即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原來的工商科
技局)和民政事務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統籌創意產業的發展,包
括知識產權的保護、所有成熟的文化創意產業以及電影發展局等等,
它下轄的半官方機構香港貿易發展局則負責產業博覽。民政事務局
有康文署負責香港大的藝術團體發展、所有演出場地分配、節目統籌
乃至博物館、圖書館等等,法定團體包括香港藝術中心、藝術發展局
等。

創意和文化活動不單是興趣活動,而且是能夠推動社會、經濟
發展的重要力量。創意產業的價值鏈包括三個部分:

1
(一)「內容創作與創造」:創意產業的核心活動,包括一切數碼、
文本、圖像、聲音內容的創造。創意內容可以轉化成四種知識財產:
專利、版權、商標和產業設計。
(二)「製造輸入或基建」,是指產業在創作過程需要的生產或基建
支援。例如國畫需要裝裱,珠寶設計需要寶石切割和鑲嵌。
(三)「再生產、服務供應及分銷」:複製創作內容、或以其他形式
把創意文化內容帶入市場,例如:電影分銷、軟件發行,以至古董
及工藝品買賣。
雖然不少調查指出從事創意產業的人士以高知識、高學歷為主,
但也發現某些職業如工藝創作、表演藝術所重視的技能不一定可以
用正式學歷來衡量,為較低學歷但擁有技藝的人士提供就業機會,
而且他們可以憑藉較高的技藝得到較理想的事業成就。由此可見,
創造產業衍生出不同的工種,為不同教育背景的人提供就業機會。
全球多個國家地區都在推行創意產業,希望創意產業的發展為經濟
找到一條出路。創意產業並不一定是高科技,但也能與高科技結合。
這方面,香港資金充裕、有高效率集資機制,又有全球性生意聯繫、
人際網絡,能夠借用其他地方的技術優勢,發展技術含量高的創意
產業。這方面,中國大陸及台灣可提供不少合作的機會。所以,兩岸
三地應避免經濟聯繫受政治關係波動的影響。

二、香港文化創意產業現狀
文化藝術創作包括繪畫、書法、手工藝(陶瓷、工藝品)製作等。
香港的藝術家一般都自行或以合作方式開辦工作室或工作坊,少數
具有本地及國際名氣的則自行開設藝術創作公司。但是,大部份工
作坊、工作室或創作公司,都屬於較小規模,產業化程度與國際社
會仍有距離。而且,除個別知名度較高的藝術家外,他們欠缺渠道
將自己的創作成果向外界進行推廣及銷售。香港一些藝術團體定期
在香港舉辦藝術展覽,這些展覽對香港藝術教育和藝術交流作出一
定貢獻。但是,這些展覽的產業化程度仍然有限,不像外國一些畫
展,既能推動藝術交流和藝術教育,同時達到一定程度的產業化。
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每兩年舉辦一次 的「香港當代
藝術雙年展」,旨在透過公開比賽的形式,讓全港藝術工作者送交
作品參賽,從而選出優秀作品,以反映香港視藝的發展。雙年展雖
然在鼓勵本地藝術家創作方面有積極推動的作用,但對藝術創作產
業化的作用實在十分有限。近年香港舉辦了多次國際藝術展覽會,
展覽會展出一些來自海外及香港本土藝術家不同種類的藝術作品。
不過,這些國際藝術展覽的重點是香港以外地區藝術家作品,專門
推廣香港本地藝術家的展覽會寥寥無幾,而且不論香港藝術機構或

2
政府機構都沒有專為香港本土藝術家而設的海外展覽會或推介會。
香港每年定期舉行超過 10 個規模不一的藝術品展銷會及拍賣會。較
大型的藝術拍賣會多數由香港以外地區機構舉辦,本地機構舉辦的
大多數為較小型的,國際知名度也不足。
香港在創意產業方面,現有的相關行業包括廣告、建築、藝術品、
古董及工藝品、設計、數碼娛樂、電影及錄像、音樂,表演藝術、出版
軟件、電視及電台等十多個產業。約佔本地生產總值 4%,從事創意
產業的人數佔全數勞動人口的 5%以上。與全球其他創意產業發展
國家相比,香港的創意產業發展空間甚大。在香港發展創業,需要
很多方面的配套,包括創意人才的培育,鼓勵創意的社會及市場環
境,以及知識產權的保障。

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迅速
聯合國貿易及發展會議(UNCTAD)在2004年指出,創意產業佔全
球生產總值的7%,並會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增長。其中英國創意
產業的增加值在佔國內生產總值之7.9%左右,創意產業人口佔總
就業人口的4%以上,而且繼續快速增長。以鄰近香港的南韓為例,
南韓政府約於五年前開始大力推動國內既有的核心產業如電影、音
樂、廣播及遊戲。現時,南韓的創意產業如動畫、數碼娛樂,及電腦
軟件等經濟領域亦遠超其國內的全年經濟增長。
香港具備一些有利創意產業發展的條件,例如自由的言論環境、
與國際及國內的緊密交流和接觸,有助孕育創新的意念,惟香港在
以下方面仍有待改進:
(一)社會風氣及營商環境
創意經濟的特色在於沒有既定的規則,需要冒險嘗試。香港主流社
會卻維持工業經濟的思維模式,過分著眼效率和確定的回報,缺乏
冒險精神。不論營商環境及就業市場,都不鼓勵多元化的創意文化
活動。香港生產成本,特別是房地產租金偏高,缺乏適合藝術及創
意集群發展的場所,因此不少人因為難以靠創意文化工作維持生計,
只能將文化工作視為工餘興趣。
(二)人才培訓方面
香港人在國際設計及創作比賽屢獲殊榮,而目前香港部分大學及學
院亦有提供一些設計或藝術課程,包括學位、副學位、文憑、證書課
程等,但整體而言,相關的學院及課程仍然不足,未能涵蓋一些重
要範疇,例如只有一間工業學院提供珠寶設計高級文憑課程,不能
充分回應創意產業的人才需求。事實上培育創意產業,除了需要專
業人才,還要有具鑑賞能力、能夠欣賞多元文化的觀眾和市民。然而
香港的中、小學教育忽視藝術文化教育,公眾的文化生活亦略嫌單

3
一化,窒礙創意產業市場的發展。
(三)政策支援
香港的文化政策由民政事務局負責,決策局內缺乏文化界人士,文
化藍圖欠奉。文化政策僅零散地體現於政府在對文化活動及團體的
物質支援,僅在於場地及相關撥款,以及香港康文署舉辦的文化活
動。由於欠缺一個具整合能力的文化發展部門,以致文化與產業、文
化與城市規劃之間關係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以一直備受香港市民關
注的「西九龍文化發展區」為例,由於沒有文化藍圖,就有定位不清,
容易被評為「房地產」發展思維主導的危險。

四、香港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發展歷程
2003 年香港首次提出發展創意產業,展開有關創意產業的全面
研究;2004 年香港工商及科技局和民政事務局推動結合大陸內地的
資源和市場;2005 年香港政府施政報告認為,文化及創意產業可以
把經濟推上新台階,設計、包裝、形象和廣告,實際上是凝結和體現
文化的無形價值,因此,政府把先前所說的「創意產業」,改稱為
「文化及創意產業」,推行一項 2 億 5,000 萬港元(約 3,000 萬美
元)的設計智優計劃,通過 CEPA 為香港電影業打開大陸內地市場,
並加強現有電影基金的功能和運用,並首次結合香港國際電影節、
香港國際影視展、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數碼娛樂領袖論壇等多
項活動,舉辦「香港影視娛樂博覽」,同時研究引入新方式,以便圖
書館、博物館等設施發揮更大功能。
2006 年香港政府成立一個包括由業界代表組成的電影發展局,
政府接納「表演藝術委員會」的建議,在康文署轄下的演藝場地,推
行「場地伙伴計劃」,讓場地管理者與藝術團體建立伙伴關係,注資
4000 萬港元(約 500 萬美元)予「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2007 年香
港財政司長及旗下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負責主理香港創意產業發展
計劃,而教育局會推動中小學培育學生的創意、才能及藝術與文化
方面的鑑賞能力,並鼓勵大學擴展有關創意、演藝和文化人才的培
訓。2008 年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整合及調配現時分屬影視及娛樂事務
管理處、創新科技署、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及工業貿易署的資源,
成立專責創意產業的辦公室,負責政府跨部門協調工作。
2008 年香港政府成立創意產業辦公室,負責政府跨部門協調工
作。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表示,將整合及調配現時
分屬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創新科技署、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和工
貿署的資源及人手安排,辦公室於 2009 年 4 月 1 日成立,為業界提
升一站式服務,包括合併電影發展基金、創新科技基金等由不同部
門管理的基金,統一供業界申請,也會提供律師服務、代為撰寫商

4
業計劃及海外宣傳等服務。
2009 年香港政府對文化創意產業更為重視,香港行政長官曾蔭
權先生將創意產業納入其施政綱領中,例如在九龍石硤尾建立創意
藝術中心、成立香港電影發展局等。現時,有關創意產業的政策由民
政事務局和工商科技局負責。惟香港政府雖重視創意產業,不同部
門亦各有不同的負責範疇,但承認目前「政出多門」的情況確實需要
改善。
香港中央政策組曾推出一份名為《香港文化及創意產業與珠三
角的關係研究》報告,研究報告指出,香港文化及創意產業可利用
香港完備的法治建設、國際化環境及泛珠三角經濟協作區的發展等,
與珠三角開展廣泛的合作。報告並且建議要建立香港文化及創意產
業整體發展平台,以及在政府內部設立專責部門,執行文化及創意
產業委員會提出的政策及措施建議。

五、香港與周邊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前景和機遇
文化創意產業能否成為香港未來經濟發展的依托,能否充分發
揮本土優勢,是現時業界關心的問題。香港憑什麼發展文化創意產
業,我們從深圳近年發展文化產業的經驗中,可以得到一些啟發。
深圳現時在中國具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中排第二,僅次於香港。但值
得關注的是,深圳在中國的文化競爭排名中,也居第二,遠超前於
北京、西安這些具古老文化遺產的旅遊城市。可見,文化產業和文化
競爭力的形成,並不是看其文化遺產,而在乎它的文化創意和文化
產業發展水平。深圳雖是新興移民城市,文化資源貧乏,但深圳很
早就提出「文化立市」的發展策略和改革配套,率先在全國設立文化
產業專項基金,結合舊城改造在市內建起 54 個文化產業集聚區。目
前深圳已經有二百多個文化團體,數千家民營文化公司,從業人員
超過 20 萬人。深圳發展文化產業的經驗,很值得香港借鑑。
深圳市 2003 年便提出「文化立市」,香港 2009 年才提出發展六
大優勢產業,其中包括文化創意產業。2009 年深圳市的文化產業可
與高科技、物流、金融並列為深圳的四大支柱產業,每年的文化產業
超過 70 億美元,佔全市 GDP 的 7%以上。香港文化產業則剛剛起步,
在整體經濟中的比重尚少。但香港獨特的中西文化合壁的優勢,以
及自由港和國際商貿中心的地位,應較深圳更有條件發展文化創意
產業,推動香港服務業及相關行業的進一步興旺。
華南區域文化消費能力極具潛力,由於絕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
溫飽階段,大中城市、沿海地區則進入小康階段,人們的消費需求
開始向高檔次、多元化方向發展,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消費支出比例
逐步增大,文化消費正在成為新的消費熱點。據有關部門初步測算,

5
大陸內地文化市場潛在的消費能力為 500 億美元,估算僅廣東省文
化消費需求總量將到達 120 億美元以上,因此文化產業龐大的市場
容量及潛在需求,為香港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相當大的市場發展空
間。

六、網絡遊戲及動漫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根據調查顯示,中國大陸動漫市場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潛在消費
市場。中國大陸動漫影視產品的消費群約有 5 億人,僅廣東省 14 至
30 歲青少年每年花在漫畫卡通等相關產品上的消費額超過 1 億
5000 萬美元。預計中國大陸今後每年國產動畫片的需求量將達到 25
萬分鐘以上,而現在大陸國內每年製作的動畫片總量只有 2 萬 5000
分鐘左右,供給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廣州、成都先後成立了網絡
遊戲和動漫產業發展基地,2009 年廣東網遊動漫產業規模約 3 億美
元,佔全國用戶數 10%以上。
網絡應用技術的發展以及互聯網在中國大陸的普及,為網遊動
漫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極為廣闊的發展前景。香港在動漫創意、技
術與製作方面擁有一定優勢,創意人才應該抓住大陸國內網遊動漫
產業迅速發展的契機,與大陸專業人才合作,以合資、獨資等方式
設立研究開發機構,開發設計適合兩地及國際市場各年齡層次的網
絡遊戲以及動漫作品。

七、結語
香港滙聚中西文化,不但為創意產業締造優良的發展環境,更
大大推動了知識型經濟發展。香港貿易發展局 近年多次參加中國
(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文博會),「創意香港」館往往
是文博會中佔地最大的展位,充分體現香港在創意產業中的超凡水
平。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強調,創意產業是推動香港未來發展的
強勁動力,目前香港有超過 3 萬家與創意產業有關的機構,超過 17
萬名從業員,在不同的領域,包括電影、電視、設計、建築、城市規劃
動漫畫、文化藝術和數碼娛樂等,都擁有優勢。21 世紀是知識型經
濟,創意可提高生產力和競爭力,推動香港未來經濟發展的強勁動
力,因此加强推動香港創意產業的發展,培育人才至為重要。
香港的文化創意市場小,不像中國大陸內地有足夠大的本土市
場,加上香港是外向型的經濟體,面對的壓力相較大,香港土地、
生活費用高昂,正是香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最大的制約因素。例如
電影需要放映場地,表演藝術也需要較大和較多的場所,藝術家在
這裏生存,小小的一個創作藝術工作室成本已很高,可說是跟倫敦、

6
紐約等地不相上下。與此同時,香港社會傳統上,家庭觀念不是很
重視藝術,例如香港的音樂教育尚算普及,很多家長非常重視,每
年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鋼琴考級都非常多香港人參加,學音樂的恐怕
最少都有 10 萬人,但每年高考報讀音樂系的只有 1000 多人,大家
都不是把它作為一個很重要的事業來考慮,觀念上這些文化創意藝
術不能作為終身職業。
香港政府在 2008 年金融海嘯的衝擊下,意識到研究部署香港
的中長期經濟策略之必要性。2009 年由行政長官領導的經濟機遇委
員會,提出發展香港六大優勢產業的規劃,其中文化創意產業受到
社會的關注。香港具有良好的金融商貿網絡,又跟中國大陸有著十
分緊密的經貿合作基礎,只要充分發揮香港的區內優勢,配合好香
港未來的市區重建和產業調整,文化創意未來在香港將有很大的發
展空間,具中西文化融合基礎的香港文化產業,將展示出新的魅力。

香港文化創意大型活動多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7
香港舉辦的展覽會涉及多個文化創意範疇

文化創意產業在香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