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教育发展纵横·

核军工精神的重构与传承
—— 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

东华理工大学  刘紫春  黄来明  江光亮  周林图

摘 要:核军工精神是国防核工业人在长期建设与发展实践中积累形成的一种新的文明成果和宝贵精神财
富。积极提炼和重构核军工文化的内涵,可以助力行业和社会形成对核军工精神的价值认同,便
于更好地弘扬核军工精神。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维度积极传承核军工
精神,加强文化植入和建构,培育核军工精神因子,重塑核军工精神的价值意义,发挥其育人功能。
关键词:核军工精神 重构 传承 文化育人
文章编号:2095-6711-08-2020-18-0185

引言 林,走戈壁,头枕青山,脚踏荒原;为了早日实现第一颗原
核军工的全称 —— 核军事工业,它主要包括核武器的 子弹爆炸的宏伟目标,早期时候的炼铀人员在没有像样的防
研制、核燃料的开采提取和核试验。核军工作为战略性高技 护设备的条件下,肩挑背扛,冒着生命危险“土法炼油”;
术产业,是构筑我国核大国地位的奠基石。伟大的事业铸就 他们紧扛核工业大旗,国家利益至上,家国同构,他们一心
伟大的精神。中国从上世纪 50 年代兴办核工业,在半个多 为“核”,无怨无悔地为国家、为民族而坚守,体现了强烈
世纪研究利用核能的风雨兼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 的家国情怀。
的核军工文化,孕育出独特的核军工精神。 二是军人特质,担当奉献。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勇于
一、核军工精神内涵的重构 牺牲的军人特质是核军工文化最美展现。发展核工业事关国
为打破美国和前苏联的核垄断,确保国家战略核安全, 家安全和民族命运。周恩来总理强调,核工业的几个厂是全
20 世纪 50 年代,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党中央毅然决定创 国人民最高利益所在,是世界人民最高利益所在。重托催生
建我国的核工业。经过老一辈核军工人艰苦卓绝的努力,
“两 责任,责任激发志气。核工业人以发展核工业为神圣使命,
弹(原子弹、氢弹)一艇(核潜艇)”相继研制成功,中国 以献身核工业为崇高职责,无形中树立了责任重于泰山、干
核工业完成了第一次创业,这标志着我国已进入核大国行列。 事创业担当、自觉奋发有为的责任意识,产生了为国分忧、
改革开放以后,核工业逐渐实现军转民,核电、核燃料以及 为国献力的使命感。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使命感,使得核
核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研发建设和生产经营等业务相继展开, 工业人能够忍常人所不能忍,为常人所不能为,甚至牺牲自
核工业在国民经济主战场上大显身手。 己的生命。
我国核工业历经国家核军工时期、核工业军转民时期和 三是工匠神韵,开拓创新。执着专注、精益求精是核军
军民融合新时期,在半个多世纪的光辉历程中形成了底蕴深 工文化的最亮丽品格。核中无小事。核具有辐射性,这也决
厚的核军工文化,铸就了“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高于一切、 定了核工业的高风险性,核工程的高度复杂性、系统性和严
严细高于一切、进取高于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四个一切” 密性。要正确认识、发现和掌握核工程的规律性,必须具有
的核工业精神内涵集中体现了核工业人的传统、习惯、精神 工匠般的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和精益求精,容不得半点虚假
和风貌。时间迈入 21 世纪,我们可以体会到“四个一切” 和马虎。为实现中国核武器研制和核电事业万无一失,核工
的表述稍显笼统和概括,难以诠释出核军工自身的特质,难 业人将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与事业成败联系在一起,安
以实现核工业精神与新时代话语体系的深度融合。因此,从 全上强调“小题大做”,每个人、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严
核军工自身的特质着眼,结合核军工精神的时代性,重构核 格地把住质量关、安全关。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
军工精神实有必要,也确实可行。从核军工文化的历史发展 心。核工业是高精尖的高科技产业,靠外援不能获得顺利发
中,我们可以提炼出核军工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即核军工精 展,故步自封、墨守成规也无法实现崛起。唯有开拓创新,
神 ——“核心意识,家国情怀;军人特质,担当奉献;工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从这个
匠神韵,开拓创新。”具体展开来讲,核军工精神包括了三 角度来说,核军工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在新时代的今天,核军工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
一是核心意识,家国情怀。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国家利 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鼓舞全
益高于一切,这种家国情怀是核军工文化的最集中体现。核 行业、凝聚全行业、献身军工、报国奉献的强大力量。
军工人坚信“祖国不能没有核工业,民族不能没有核工业”, 二、核军工精神传承的四个维度
自觉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发展核事业,铀资 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观问题,文化建设的实质是价值
源先行。为了找寻和勘探铀矿,地质勘探队员上高山,入深 观建设。为了弘扬核军工精神,光大核军工文化,有“核工

·471·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业人才培养的摇篮”之称的东华理工大学不断深化核军工文 年学子的世界观。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围绕“核军工”,
化内涵,以特色校园文化引领师生成长成才,从精神文化、 定期开展核科技竞赛、核文化节、“献身核工业”主题教育、
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维度出发,“以文‘化’ “感受核工业”夏令营、“核新讲坛”等特色主题活动。学
人,育人兴‘文’”,引领教育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校各种大小文艺晚会中的经典节目如舞蹈《踏遍青山》、短
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剧《生日》、情景剧《实验室里的人生》和舞蹈《脊梁》等
1. 育人于心,铸造核军工精神文化。 节目从不同视角传承着东华理工大学核军工情怀。同时,学
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东华理工大学建校 60 余 校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艰苦奋斗、为国奉献“的
年,着力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以核军工精神铸魂 先进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激励着学生努力向上的雄心斗志
育人,努力打造“东华理工名片”。通过凝练,学校形成了 和为母校争光、为国家献身的决心,达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不同时期的精神理念,展示的精神内涵也有所不同,但“国 4. 育人于景,创建核军工物质文化。
家利益至上、民族利益至上”的核军工精神内核始终不变。 核军工物质文化是核军工文化的物质形式的表征,是核
国家核军工时期,呈现的是艰苦奋斗,为国奉献,让蘑菇云 军工文化的形象体现和视觉传递形式。为加强核军工精神的
早日升空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核工业军转民时期,呈现的是 传承,搭建核军工文化有效的物质载体,东华理工大学非常
服务国防,忠诚教育,为国家和民族默默坚守的无私奉献精 重视能承载和弘扬“核军工“精神的环境建设。学校“核工
神;在寓军于民时期,呈现的是科教报国、为国防科技工业 楼”、“震旦楼”、“寒武楼”、“国防科技楼”、“地学
和地方经济发展再立新功的自主创新精神。这些精神理念通 楼”等建筑的命名极具“核”、“地”、“军工”特色。校
过“敦本务实、崇义奉公”校训体现出来,通过“明德厚学、 内大型原子核雕塑、硅化木布景,“核工路”、“震旦路”、
爱国荣校”的校风体现出来,通过校歌和 “盾形设计,中 “太谷路”等道路也散发着“核”、“地”情怀。5000 平
心为原子轨迹图”的 校徽体现出来。校园处处能见到的校训、 米的地质博物馆、全国乃至亚洲唯一的铀矿陈列馆、核资源
校徽,时时能听到的校歌,向全校师生传播着独特的“核军 与环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蘑菇云广场等为
工”校园文化。 主体场馆,东华理工建设了全省高校首个国防科技工业“军
2. 育人于型,打造核军工制度文化。 工文化教育基地”,是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制度文化是连通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载体,制约并引 建校以来,几代东华理工人坚守“核工情”,锻造“军
领行为文化的方向,也是大学管理的基础。原哈佛大学校长 工魂”,已形成了浓厚的核军工文化氛围和传统。学校通过
德里克 . 博克曾将大学自治视为哈佛成功的重要原因,而他 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维度的渗透
所指的自治即为教育体制和制度的改革。特色校园文化的构 和融入,实现育人于心、育人于型、育人于行、育人于景,
建,需要将学科特色融入学科专业建设、学生学籍管理、教 弘扬了核军工精神,践行着以文化人、立德树人。
师教学管理等制度中,建章立制,强化制度文化建设的优势,
为核军工特色文化建设保驾护航。学校高度重视特色文化建
设,制订了“十三五”校园文化规划,修订完善了大学《章 参考文献:
[1]刘立红.中国核工业精神研究[D],南华大学,2010
程》,对校训、校风、学校精神等进行界定,为文化育人提
[2]宇海金.国外大学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探析[J].江西科技师
供制度保障。
范学院学报,2012
为进一步凝练核军工文化内涵,学校还组织专家编撰核 [3]杨金龙.高校行为文化刍议[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
军工文化丛书。在涉核专业、国防军工专业中,学校直接开 报,2006
设了“核”、“军工”专业课程;对于其他专业学生,学校
也开设涉“核”、涉“地”相关公选课程,并规定所有文科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核
军工文化的传承与育人路径研究——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
生公选课学分里面必须要有一门这样的课程。
(18YB101)和抚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核军工文化育人
3. 育人于行,打造核军工行为文化。
路径研究——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18SK033)阶段性成
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晴雨表和“活化石”。学校将社 果。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办学、课程教学、文化活动和校园
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在教育中秉承校史,发扬献身国防、 作者简介:刘紫春(1963—),男,汉族,山东单县人,
勇于牺牲的精神,力图达到将核军工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 东华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
行的良好效果。 治教育;黄来明(1973—),男,汉族,江西崇仁人,副教
授,硕士,研究方向:文化与俗文学研究;江光亮(1978—
在机构设置方面,学校拥有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
),男,汉族,江西浮梁人,东华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部
室、放射性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核科学与工
长,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和新闻学;周林
程学院、海军后备军官学院、国防科技学院(核能学院), 图(1978—),男,汉族,江西安福人,东华理工大学党委
这些机构和教学、科研平台时刻彰显着学校“核军工”特色。 发展规划处副处长,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新生入学第一课即为以讲座、参
观等形式的校情校史教育,让新生感受核军工精神,筑牢青

·47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