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儀器分析實驗報告

實驗十一: 咖啡因含量之測量

(高效液相層析儀)

組別:第十組

主筆姓名學號: C109146115 李華雄

組員姓名學號: C109146106 許乃文

C109146114 鄭弘章

C109146138 游博霖

實驗日期:111 年 10 月 03 日
數據結果整理
a. 以電腦繪製檢量線(X 軸:標準品濃度,Y 軸:面積值)

樣品 20 mg/L 標準品 50 mg/L 標準品 80 mg/L 標準品 未知溶液樣品

咖啡因滯留時間(min) 7.879 7.932 7.928 7.850

面積值 706295 1876981 2987431 3715084

b.以最小平方法迴歸之線性線性方程式為: Y=38019X+(-44044)

c. R2 = 0.9998

d.利用檢量線查出咖啡溶液樣品中咖啡因濃度為:98.87mg/L(此為

20mL 濾液稀釋至 100mL 之濃度)

e.未知咖啡因之濃度:98.87ppm
問題與討論
1. 各樣品的滯留時間是否一致?影響的原因為何?
滯留時間並非一致。
本次的操縱變因為固定相的濃度(Cs),由分配係數公式 KC = Cs Cm ,得知
Cs 和分配係數(KC)成正比。又由 K′= KC × KV = tR−tM/ tM 公式得出 Cs 和滯
留時 間成正比,得出固定相的濃度(Cs)越高,滯留時間(tR)越長。
tM: (通常是空氣)為不滯留在管柱填充物內的物種。
KV:靜相和動相之體積比。

2. 為何檢量線以波峰面積值(peak area) 迴歸,而不是以波峰高度

(peak height)為之?
層析圖譜的積分基線決定了波峰的高度與面積值,會影響定性與定量之準
確性,因此積分基線能否準確切割重疊峰或準確決定基線的終起點,成為相當
重要的工作。層析圖譜積分時常會遇到多波峰(基線飄移)、單一波峰加雜訊、
基線連線不準等問題,因此需要使用波峰面積值回歸。
用面積回歸才能得知整個滯留段時間,如果用波峰高度的話只能得出一個點的
時段。

3. 在本實驗中,為何偵檢器波長設定在 272nm?如果改用 254nm 有何

優勢?
因為本實驗偵測的咖啡因在紫外線吸收光譜 272nm 有一強烈的吸收峰,因
此本 實驗中 UV 偵檢器的波長設定在 272nm,大多數溶劑不吸收波長 254nm 的
紫外線。

4. 為何層析圖中峰的數目不一定等於樣品中成分的數目?
相同的分析條件,會具有相同滯留時間的物種應不只一種,也就是說,在
一張層析圖上其波峰所代表的意義僅具有時間與量(面積值或高度),並不具物
種的任何資訊。我們可以利用在不同的分析條件分析樣品檢視其分析結果仍是
一致,當改變分析物濃度見其波峰也會隨之變動,由此可以得知滯留時間係物
種定性上的佐證,而非峰數表示樣品成分中的物種數目。
參考資料
1. https://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63412
2. http://www.ncyu.edu.tw/files/site_content/ctrlrd/39%E9%AB%98%E6%95%88%
E6%B6%B2%E7%9B%B8%E5%B1%A4%E6%9E%90%E8%B3%AA%E8%AD%9C%E5
%84%80.pdf
3. https://ymctaiwan.com/hplc%E5%8E%9F%E7%90%8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