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文化遗产 2015 年第 1 期

*
湖南官话的形成与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的关系
吕俭平

[摘 要] 文章从地理语言学的角度对湖南省的西南官话作了一个宏观的考察。首先介绍了湖南官话的
分布范围,其次论述其形成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密切关系,特别强调湖南西南官话的分区与湖南文化区
域的关系; 最后指出周边官话及湖南官话对湘语的 “侵蚀” 导致湘语分布范围越来越萎缩、湖南官话却越来
越扩大的趋势。
[关键词] 湖南官话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文化区域
〔中图分类号〕 H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 - 0890 ( 2015) 01 - 120 - 11

湖南省境内 的 方 言 除 了 湘 语 还 有 西 南 官 话、 临澧县、 澧县、 津市市。 陈晖、 鲍厚星 《湖南省


赣语、客家方言、 乡话和湘南土话。 湖南官话即 的汉语方言 》 中西南官话常澧片包括湖南北部的
西南官话,是湖南第二大方言, 主要分布在湘北、 10 个县市: 常德市 ( 武陵区、 鼎城区 ) 、 汉寿县、
湘西 ( 含湘西北 ) 和湘南。 这三片的西南官话前 桃源县、 慈利县、 石门县、 临澧县、 澧县、 津 市
人时贤都有调查研究成果, 但大多限于某个区片 市、 安乡县 ( 包括县城在内大部分地区 ) 、 华容
的个案 研 究。 本 文 拟 在 前 人 调 查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县。两种划分的区别在于华容县、 安乡县是不是
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角度对湖南省三片西南
该划入西南官话。 李蓝 《湖南方言分区述评及再
官话的分布格局和历史形成做一个宏观的考察 。
分区》 ( 1994) 一文曾把华容县、安乡县归为西南
官话 ②。《中国语言地图集 》 ( 1987) 所说的 “西
一、湖南西南官话的分布范围
南官话常鹤片 ” 包括湖南省北部地区除华容以外
的 9 个县市, “华容 ” 则划入赣语大通片 ③ 。 吴泽
《中国语言地图集 》 ( 第 2 版,2012) 中李蓝
顺 ( 2005) 认为,华容的地理位置使其兼有湘语、
的 《西南官话 》 和陈晖、 鲍厚星的 《湖南省的汉
语方言》① 关于湖南省三片西南官话的划分范围有 赣语和西南官话的特点, 相比之下西南官话的特

所出入,下面我们分别加以讨论。 征较多, 而且与湖北西部官话联系密切。 从华容


1. 湘北西南官话的分布。 李蓝 《西南官话 》 溯长江而上, 石首、 公安、 松滋、 宜都这一线都
中的湖广片 “湘北小片 ” 包括湖南北部的 8 个县 有 “AB 哒 ” 这 一 相 同 的 形 容 词 生 动 形 式。 明 刊
市: 常德市、汉寿县、 桃源县、 慈利县、 石门县、 《华容县志》 载,华容县原本 “跨江南北 ”, 包括

[作者简介] 吕俭平 ( 1974 - ) ,男,湖南邵阳人,中山大学中文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研究生。 ( 广东 广州,


510275)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 “湘西州汉语方言的区域特征及地理格局研究” ( 项目编号: 12XYY009) 的阶段性


成果。
①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语言资讯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语言地图集》 ( 第 2 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年版,第 86 - 87 页、194 页。
② 李 蓝: 《湖南方言分区述评及再分区》,《语言研究》1994 年第 2 期。
③ 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 《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 香港朗文 ( 远东) 有限公司 1987 版,第 28
页。

120
今湖北监利、石首,“至晋,始分为三”①。据此我 从鄂 中 ( 湖 北 中 部 ) 、 怀 ( 湖 南 怀 化 ) 玉
们认为华容方言应归入西南官话 ( 部分属于赣语 ( 贵州 玉 屏 ) 和 黎 ( 贵 州 黎 平 ) 靖 ( 湖 南 靖 州 )
的乡 镇 除 外 ) 。 据 熊 连 珍 ( 2008 ) , 安 乡 方 言 分 等小片名称我们可以看出李蓝的分法侧重湘西官
“西边话” 和 “南边话”, “西边话 ” 属于西南官 话与周边的湖北、 贵州等省市官话的历史地理方
话,保留入声, 占全县人口四分之三; “南边话 ” 面的联系。陈晖、鲍厚星分其为吉永和怀靖两片,
属于湘语②。据此我们认为华容县和安乡县 ( 大部
这种分法客观上与湘西山川地理有较为一致的对
分) 应归为西南官话。 湘北官话分布在包括华容
应关系。我们更赞成后者的分法。 参见图 1, 详见
县、安乡县在内的湖南北部的 10 个县市。 湘北官
下文论述。
话主要特点是古浊声母平声今读送气清音, 仄声
3. 湘南西南官话的分布。 在 《中国语言地图
今读不送 气 清 音。 声 调 大 多 去 声 分 阴 阳, 包 括:
集》 ( 第 2 版,2012) 中,湘南地区的官话李蓝称
桃源、石门、 华容、 临澧和汉寿。 半数点较完整
之为 “桂柳片” 中的 “湘南小片”,陈晖、鲍厚星
保留入声, 包括: 桃源、 石门、 华容、 澧县 和 安
称之为 西 南 官 话 的 永 郴 片。 两 片 只 是 名 称 不 同,
乡。常德和临澧的入声消失主要归入去声 。
2. 湘西西南官话的分布。《中国语言地图集 》 它们分布范围相同。 这个范围内的西南官话我们

( 第 2 版,2012) 中李蓝和陈晖、鲍厚星对湘西西 称之为湘南西南官话。 湘南西南官话分布在湖南

南官话的分片结果也有所不同。 我们列表比较如 南部的永州市与郴州市, 包括 14 个县市 ( 双方言


下: 区和部 分 地 区 ) : 永 州 市、 东 安 县、 双 牌 县、 道
表 1: 湘西西南官话分片比较表 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 新田县、 宁远县、
蓝山县、郴州市 ( 北湖区、苏仙区) 、桂阳县、 宜
章县、临武县和嘉禾县。 这一带是双方言区, 多
数市县官话和土话并用, 说土话的人口 90% 都会
说官话。

二、湖南西南官话的形成
与自然地理的关系

学者们关于湖南方言的形成有不少论述。 袁
家骅等 ( 2001) 认为, 古代楚语包括湖北、 湖南
以及周围的长江中游一带,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
以说楚语是今天湘语的前身③。彭建国 ( 2008) 认
为,汉朝的 “楚语”,特别是 “南楚” 的汉语是现
代湘语的前身④。李蓝 ( 1994) 认为,秦汉时期的
汉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的 3 个区域: 以常德为中心的
沅水和澧水中下游地区; 以长沙为中心的湘江中
下游地区; 湖南和江西两省的交界线一直到广东
省的狭长地带。 另外, 整个湖南地区的广阔腹地
仍然是古代使用苗瑶语族语言的民族居住和没有
① 吴泽顺: 《论华容方言的归属》,《云梦学刊》2006 年第 3 期。
② 熊连珍: 《安乡方言语音研究》,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年。
③ 袁家骅: 《汉语方言概要》,北京: 语文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01 页。
④ 彭建国、彭泽润: 《湖南方言历史研究》,《湖南社会科学》2008 年第 1 期。

121
开发垦殖的地方, 其中可能还零星地散布着一些 常德县 ( 今常德市鼎城区 ) 、汉寿县、桃源县、慈
汉语移民地点①。彭建国 ( 2008) 认为,唐朝后期 利县、石门县、 临澧县、 澧县、 津市市、 安 乡 县
刘禹锡贬谪到武陵以后写的文章说: “湘沅之滨, ( 大部分) 、桑植,再加上与之邻近的湖北的鹤峰、
寒暑一候,阳雁才到,华言罕闻。” ( 《全唐文》6 松滋、公安和石首④ ( 《中国语言地图集 》 ( 第 2
卷 603 《上杜司徒书 》) 说明当时湘江、 沅江流域 版) 对桑植、 松滋方言的归属作了调整, 划入西
还有大量非汉族地区,汉语难得听到②。以上史料 南官话湖广片的鄂中小片⑤ ) 。 从地理位置看, 石
表明,湖南官话形成之前, 至少在唐朝, 湖南大 门县、澧县、 安乡县、 华容县这些湘北官话点与
部分地区使用湘语和使用苗瑶语族语言。 下面分 湖北的鹤峰、 公安、 石首刚好连成一体。 根据鲍
别介绍湘北、 湘西和湘南官话的形成与自然地理 厚星 ( 1988) 考察, 湖北境内的方言分阴阳去的
的关系。 地方,阳去调值读为 33 的占绝对优势, 特别是靠
湘北西南官话的形成、 分布与自然地理的关 近湖南的地区, 如监利、 公安、 石首、 鹤峰等地
系密切。 湖南省有湘、 资、 沅、 澧四大河 流。 湘
都是如此。 常德地区以南、 以东一大片分阴阳去
北官话的形成、分布与澧水、 沅水流域关系密切。
的方言,上声调值的读音占绝对优势的是低降调
湘北官话分布在澧水流域以及沅水流域的下游地
21。从这一点来看, 湘北官话的去声是明显地受
区。周振鹤、游汝杰 ( 1985) 指出了澧水和沅水
到了湖北方言的影响⑥。桃源方言的特征也与地理
在湘北官话形成中的作用, 即北方方言的影响溯
位置密切相关。 李蓝 ( 1994) 曾把桃源列为混杂
澧水、沅水而上, 以致整个澧水流域、 沅水流域
性方言⑦,我们认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桃源方言
的下游被北方话所同化, 并影响到湘资的下游③。
虽划归湘北官话, 却还具有湘语的特征。 从地理
从地势看,湖南东南西三面环山, 湘北主要为湘、
位置看, 桃源北部靠近常德、 临澧等官话区, 因
资、沅、澧四水尾闾汇入的洞庭湖湖积平原, 地
而呈现 出 官 话 特 征; 桃 源 南 部 靠 近 安 化 湘 语 区,
势平坦,湖塘众多。 归属湘北官话的 10 个点就分
从而带有湘语特征。
布在洞庭湖湖积平原西部, 桃源、 常德、 汉寿位
湘西官话的形成、 分布与湘西自然地理也有
于沅 水 下 游, 慈 利、 石 门、 澧 县、 临 澧、 津 市、
比较密切的关系。 湘西有东北 - 西南走向的武陵
安乡处 于 澧 水 中 下 游。 平 坦 的 平 原 地 势 和 澧 水、
沅水的水利之便, 便于人们的来往和语言的播散, 山、雪峰山, 两山山势雄伟, 海拔在 1000 - 1500

这对湘北官话的形成势必产生影响, 于是逐渐形 米之间。雪峰山是资水和沅水的分水岭。 周振鹤、

成了趋同的语言区域特征。 湘北官话趋同的语言 游汝杰 ( 1985) 指出,远在汉代,扬雄在 《方言 》

特征主要有: 绝大多数去声分阴阳, 而且阳去的 中就有 “南楚江湘之间 ” 和 “沅澧之间 ” 的不同


调值除常德市外都是 33; 上声调值除石门、 慈利 提法,沅澧流域和湘资流域是自然地理界线, 也
以外都是 21; 半数较完整地保留入声。 从相邻的 是方言分界线⑧。周振鹤、游汝杰从水系指出了湘
语言环境看, 湘北官话北边与湖北接壤, 与邻近 西官话和湘语的大致分界线。 其实界线不只在水
的湖北的西南官话关系密切。 《中国语言地图集 》 系,还有雪峰山和武陵山。 雪峰山南起湖南、 广
里归属西南官话的常鹤片包括湘北官话的常德市、 西边境, 与南岭相接, 北止于洞庭湖西南。 雪峰

① 李 蓝: 《湖南方言分区述评及再分区》。
② 彭建国、彭泽润: 《湖南方言历史研究》。
③ 周振鹤、游汝杰: 《湖南省方言区画及其历史背景》,《方言》1985 年第 4 期。
④ 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 《中国语言地图集》,第 27 页。
⑤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语言资讯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语言地图集》 ( 第 2 版) ,第 86 页。
⑥ 鲍厚星: 《常德十县市方言声调的特点— ——兼论常德方言的系属》,《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88 年第 5 期。
⑦ 李 蓝: 《湖南方言分区述评及再分区》。
⑧ 周振鹤、游汝杰: 《湖南省方言区画及其历史背景》。

122
山是沅水和资水的分水岭, 也是湘西官话与新湘 是在湘南。 交通要道的位置为移民的迁入和定居
语、老湘语的分界线。 湘西官话分布在雪峰山以 创造了自然条件。 湘南地处五岭山脉, 其地形复
西,还没有逾越山势雄伟的雪峰山脉。 湘西官话 杂,山地丘岗交错, 山岭重峦叠嶂, 人们往来交
的吉永和怀靖两片, 大体以武陵山为界: 吉永片 通不便。这种地理环境也催生了各种各样的土话,
在雪峰山以西的武陵山北部 ( 山北片 ) , 怀靖片在 人们交 际 很 困 难, 迫 切 需 要 找 到 一 种 共 同 语 言,
雪峰山以西的武陵山南部 ( 山南片 ) 。 吉永片中的 这样西南官话刚好迎合这种需要。 后来这种官话
龙山县、 张 家 界 市 ( 永 定 区、 武 陵 源 区 ) 、 桑 植 越来越 “茂盛”,其强劲的势头、强大的影响甚至
县、永顺县、保靖县、古丈县 ( 大部分 ) 、花垣县 超过了湘西和湘北的官话。 湘南官话的分布与山
都在武陵山西北部, 只有吉首市和沅陵县在武陵 脉关系密切。据曾献飞 ( 2012) ,湘南官话以永州
山南麓。吉首市离武陵山南支的腊尔山只有三四 的阳明山为界可以明显分为两片: 山北片和山南
十公里。 武陵山北部地处沅陵境内。 怀靖片的凤 片。山北片包括东安、 芝山、 冷水滩、 双牌等区
凰、麻阳、 怀化市 ( 鹤城区 ) 、 芷江侗族自治县、 县; 山南片包括道县、 江华、 江永、 宁远、 新田、
中方县、 新晃侗族自治县、 洪江市 ( 原洪江市和 蓝山、郴州、 桂阳、 宜章、 嘉禾、 临武等县 市 的
黔阳县)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通道侗族自治县 官话③。两片不仅以阳明山为界各自独立为一个地
这 9 县市从北往南分布在武陵山南部。 山北、 山 理单元, 而且语音上也具有各自的区域特征。 浊
南两片在上声、 阳平的调型上有各自的区域特征 入在山北片除东安外还部分保留入声, 其他地点
( 参见表 3. 湖南官话声调区域特征比较表 ) 。 邹 入声消失, 该片的入声舒化后, 清入绝大多数变
晓玲 ( 2012) 也指出, 湘西自治州官话的布局跟 为阴平, 浊入变为阳平。 山北片除江永完整保留
州内山脉、 河流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湘西自治 入声 22 调外, 其余各点入声消失, 阴阳入合流,
州官话主要分布于湘西州的西北部、 酉水流域的 变为阳平。 总之, 两片在入声消失后归派的方向
西部及北部 ( 酉水中段的一大支流—猛洞河流域 上明显有别。《中国语言地图集》 ( 第 2 版,2012)
周围的地区都包括在内 ) 、 澧水流域。 武陵山脉由 中李蓝的 《西南官话 》 把这一 “湘南小片 ” 归入
西南向东北斜贯湘西州全境, 地势西北高、 东南 到 “桂柳片” 下,可见这一小片与桂柳官话的密
低,可分为西北中山山原地貌区、 中部低山山原 切关系。 李蓝认为, 就桂柳片内部来说, 湘南地
地貌区、 中部及东南部低山丘岗平原地貌区, 以 区与桂林更接近, 蓝山、 郴州等地的人甚至认为
武陵山脉为中轴, 其西北中山山原地貌区为官话 他们的话和桂林话相同。 湘南地区早期大概是通
区① 。 行湘南土话, 后来以由城及乡、 由官及民、 由商
湘南官话的分布和湘西官话一样也处于山区。 及农的方式引进了接近桂林口音的西南官话, 这
湘南官话位于南岭以南, 所处地理环境特殊。 南 个过程直 到 现 在 仍 在 继 续。 目 前, 在 郴 州 城 区,
岭呈东西方向延伸, 是长江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土话已完全被官话替换; 在蓝山、 江永等地的县
多山间 盆 地, 历 史 上 很 早 就 形 成 南 北 交 通 孔 道。 城里,土话已退出公共交际场合, 一般只用于家
湘南地 处 南 岭, 是 沟 通 岭 南 和 岭 北 的 交 通 要 道。 庭成员或亲友之间的交流; 而在偏远山村, 仍有
宋代周去非 《岭外代答 》 指出进入南岭的通道有 一些老年妇女不太会 说 官 话④。 所 以 说 “湘 南 小
5 条, “…… 自湖南之郴入连, 三也, 自道州之广 片” 和 “桂柳片 ” 语言接近, 这与它们之间自然
西入贺, 四也; 自全州入静江, 五也。”② 由此可 地理位置的接近密切相关。
知,历代穿越南岭的 5 条通道中有 3 条基本上都 从 《中国语言地图集 》 ( 第 2 版 ) 的 A2 图

① 邹晓玲: 《湘西州汉语方言音韵比较研究》,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年。
② (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5 页。
③ 曾献飞: 《湘南官话语音研究》,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85 页。
④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语言资讯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语言地图集》 ( 第 2 版) ,第 87 页。

123
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除了被会同等几个湘 府出于政治、 经济或军事目的而组织的有计划的
语点隔断以外, 湘北、 湘西、 湘南三片官话和周 人口迁移。 语言是人类交际工具, 语言的形成与
边邻近的湖北、 重庆、 贵州、 广西的西南官话几 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密切相关。 湖南西南官话的形
乎连成一片。 这是因为湖北、 重庆、 贵州、 广西 成也是如此。
的西南官话从北部、 西部和南部对湘语形成了一 湘北官 话 形 成、 分 布 与 历 史 移 民 关 系 密 切。
个巨大的包围圈, 这些外围官话不断侵蚀里层湘 中国古代有一条从中原京都 ( 长安、 洛阳等 ) 出
语,不断使其 “官话化”,从而使得官话的地盘不 发,向南经过襄阳、 荆门, 到达南方重镇荆州的
断扩大, 并最终与之连成一片。 这种方言格局的 道路,这条古道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 是南
形成与湖南的西南官话、 周边邻近的官话在地理 北方之间最主要的陆路通道。 其中, 湖北省襄阳
位置上的邻近密切相关。 市经荆门市至荆州市的一段俗称荆襄古道。 历代
来湘的北方移民 应 该 主 要 沿 着 这 条 古 道 南 迁 的 。
古代秦雍地区的人们既可经荆襄古道南迁, 又可
以沿汉水流域南下到达洞庭湖地区, 水陆两路都
很方便。常德和澧县 ( 含津市 ) 位于洞庭湖西北
岸,北连荆襄古道。 因此, 在每个朝代, 常德和
澧县 ( 含津市) 比湘北其他地方的移民历史要久,
数量要多。 史载, 从永嘉之乱中国古代出现的第
一次人口南迁高潮开始, 秦雍地区的大量人口沿
汉水流域南下到达洞庭湖地区。 当时, 流入津市、
澧县一带的, 以河东 ( 今山西西南部 ) 人为主。
西汉时期,关中人又流入荆州、 津市、 澧县一带,
人数达 10 多万人。 这些秦雍、 关中人, 所操的当
时的所谓 “雅言 ”, 给津市等地方言以很大影响,
初步奠定了北方话的语音基础。 但总的来说湖南
因为距离中原比较远, 只有在北边一小部分地区
有移民来迁。 周振鹤、 游汝杰 ( 1985) 根据 《大
图 1: 湖南西南官话分区图 清一统志》,发现当时设置的北方移民区域在今湖
南界内的, 有 南 义 阳 郡 ( 以 安 乡 县 西 南 为 中 心,
三、湖南西南官话的形成 居民自今河南信阳一带迁来 ) 、 南河东郡南部 ( 今
与人文地理的关系 华容、 安乡、 澧县一带 ) ①。 葛剑雄等认为, 唐朝
天宝年 间 移 民 以 紧 靠 荆 州 的 澧 州 和 朗 州 最 多②。
湖南西南官话的形成与历史移民、 历史政区 《旧唐书· 地理志 》 记载 “自至德后, 中原多故,
以及文化区域等人文地理因素密切相关 。 襄邓百姓, 两京衣冠, 尽投江湘, 故荆南井邑十
( 一) 湖南西南官话的形成与历史移民的关系 倍其初”③。这说明在唐朝中期, 从湖北荆州到湖
“移民” 指以改变定居地点为目的而进行的跨 南常德一带因为移民而增加了户口 10 倍以上。 北
地区、跨国界的人口迁移和流动。 它既包括由各 方居民迁徙规模大, 人数多, 地域相对集中, 使
种突变而引起的无序流民, 也包括国家和地方政 他们的语言不仅难以被本地土著语言同化, 反而

① 周振鹤、游汝杰: 《湖南省方言区画及其历史背景》。
② 葛剑雄、曹树基、吴松弟: 《简明中国移民史》,福州: 福建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251 页。
③ 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 《二十五史·隋书旧唐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195 页。

124
给当地土著语言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这就强化了 城之岭 ( 今湖南靖州境内) ,一军守九嶷之塞 ( 今
常德方言的官话基础。 到了宋朝, 鼎、 澧二州仍 湖南宁远界内) ……三年不解弛弩 ”, 这些士兵很
为移 民 南 迁 必 经 之 地, 移 民 最 多①。 因 此, 周 振 多就留在了岭南。据曾献飞 ( 2004) ,秦始皇攻打
鹤、游汝杰 ( 1985) 指出: “如此大量的移民势必 岭南的兵力有 50 万, 征服南越族以后又征发了几
带来北方方言的巨大冲击, 以至北方方言取代了 十万中原居民到岭南定居, 其中很多留在了湘南,
澧水流域和沅水下游的固有方言。 常德地区的官 这使湘南的汉人剧增。 王莽统治时期, 中原离乱,
话基础也许在此时已经奠定。” 后来, 北方话终于 大量的北人南迁, 湘南的人口也发生了根本的改
由北向南逐步扩大至整个沅澧流域 。 变。西汉时,桂阳郡的人口约 15 万, 到了东汉,
湘西官话形成、分布与历史移民相关。 《淮南 人口就达到了 50 万, 人口增加了 2 倍多。 湘南人
子·人间训》 记载, 秦始皇征南越 “使尉屠睢发 口的大量增长, 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就是北方大
卒五十万为五军, 一军塞镡城之岭 ( 现在湖南的 规模地向湘南移民③。《中国移民历史 》 ( 第一卷 )
靖州一带) ……”。西晋永嘉之乱以后,很多中原
大事年表记载, 庆历五年 ( 1045 年 ) , 平南大将
人南流至武陵地区, 曾分武陵郡的龙标、 辰阳建
军狄青率部南征平定广西侬智高之乱。 此后, 在
立南阳郡 ( 侨置 ) , 以安置河南等地南来的流民。
桂林、邕州 ( 治今南宁市) 、宜州和钦州常年屯驻
南宋时北民避金乱于辰、 沅、 靖州。 应该说这些
宋军 1. 3 万人, 连家属约达 4 万人④。 平南大军
来自不同历史时期的北方士兵和流民对湘西官话
留下了众多的官兵和移民, 屯戍岭南, 繁衍至今。
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历代被贬或路过湘西
明初为镇压湘南少数民族反抗, 明朝政府调兵镇
的文人官员,例如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入
守,据葛剑雄 ( 1993) ,明洪武年间 “这些军人原
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 的屈原②, “闻道
籍多在浙、 皖、 苏、 路诸地区, 半数以上在当时
龙标过五溪 ” 的王昌龄和 “咏荠 ” 的高力士, 在
的南京 ( 南直隶 ) 范围之内 ”。⑤ 这些北方移民对
靖州 开 办 “鹤 山 书 院 ” 的 魏 了 翁, 在 沅 陵 建 立
湘南官话形成、 分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牟成刚
“虎溪书院” 的王守仁, 在芷江建立 “明山书院 ”
( 2012) 认为明初以南京为中心的江淮一带的军事
的马元吉 …… 他们来到湘西, 带来了当朝的先进
移民是明初湘南移民的主要来源, 这些屯兵带来
文化,以自己的诗文和书院讲学、 官场办公等语
的江淮官话因地域和语言接触等因素而演变成西
言活动对今天湘西官话的形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
响。 南官话⑥。

湘南官话的形成、 分布也受历史移民的影响。 ( 二) 湖南西南官话的形成与历史行政区划的

公元前 219—公元前 214 年,秦始皇修筑灵渠曾动 关系

用军队和民工数百万。 当年参加建秦城建灵渠的 湘北、湘西官话的形成与历史行政区划关系


军队兵卒,本地人称之为 “陡军” ( 意为建设秦城 密切。历史政区的演变一方面使常德地区的方言
和灵渠修筑 “陡门” 的军队) 。 “陡军” 中的大部 与湖北方言趋向一致, 另一方面又使北方方言的
分人屯兵戍关, 留在了当地, 娶妻生子, 繁衍生 影响溯沅水而上以至整个沅水流域被官话所同化。
息。据 《淮 南 子 · 人 间 训 》 载, 公 元 前 221 年, 根据周振鹤、游汝杰 ( 1985) ,唐代中期天宝初年
秦始皇 “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 一军塞镡 以后, 澧、 朗二州 ( 今常德地区 ) 从江南西道划

① 葛剑雄、曹树基、吴松弟: 《简明中国移民史》,第 303 页。


② 有学者认为辰阳、溆浦不在湘西,参看陈士谔 《屈原 < 涉江 > 中 “辰阳” “溆浦” 考》,《武陵学刊》2012 年第 1
期。古辰阳在今湖南辰溪县潭湾镇西,沅水的支流辰水北; 溆浦在沅水的支流溆水之滨,今湖南溆浦县境内。本文认为两
地在湘西。
③ 曾献飞: 《湘南方言的形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 年第 1 期。
④ 葛剑雄、曹树基、吴松弟: 《中国移民史》 ( 第一卷) ,第 307 页。
⑤ 葛剑雄、曹树基、吴松弟: 《中国移民史》 ( 第一卷) ,第 355 页。
⑥ 牟成刚: 《西南官话音韵研究》,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年。

125
属山南东道, 与湖北西部同处于一个一级政区之 四百年,今永州和郴州的部分湘南地区与桂林等
内。至德以后, 因荆南人口大增, 而置荆南节度 桂北地区一直同属零陵郡, 同一政区有助于语言
使,更把澧、 朗二州 与 归、 夔、 峡、 忠、 万 诸 州 之间相互影响。 在桂林西南官话的 “侵蚀 ” 影响
( 今湖北西南和四川东南) 划入以江陵府为中心的 之下,湘南官话逐渐形成和发展③。
政区内。此后一直到宋末长达五百多年的时间内, ( 三) 湖南西南官话的分区与湖南文化区域的
常德地区一直属于以湖北西部为主体的政区, 因 关系
此这一带方言和鄂西方言有很大的一致性, 其原
方言与地域文化关系非常密切。 我们发现湖
因由来已久①。 宋神宗熙宁年间 ( 1068 - 1077 ) ,
南的湘北、 湘西和湘南这三片西南官话与湖南文
荆湖溪峒诸蛮为患,熙宁五年 ( 一○七二 ) , 章惇
化亚区是相对应的。据张伟然 ( 1995) , 湖南可划
受命察访荆湖北路, 向沅水上游进兵, 经制蛮事
分湘资和沅澧两大文化区, 往下又分五个文化亚
三年有余,“平定” 南北江蛮。 此后在沅水中上游
区。湘北、 湘西、 湘南这三片西南官话分别对应
地区置辰、 沅、 靖三州。 这样, 促进了湘西州的
于沅澧区常澧亚区、 沅澧区辰沅永靖亚区、 湘资
开发,北方汉语对湘西州某些地区的语言带来了
区郴桂永亚区。 下面我们列表比较这三片西南官
一定的影响, 北方话的影响就从沅水下游向中上
话对应的文化亚区的区域特征。
游推进。 经过两宋三百年的经营, 北方官话终于
表 2: 湖南三片西南官话对应的文化亚区的区域特征
由北向南逐步扩大至整个沅澧流域, 并在这一地
区取得统治地位。
慈利县与桑植县、 永定区、 武陵源区现在都
隶属张家界市。 但从方言归属来看, 慈利县归属
湘北官话, 桑植县、 永定区、 武陵源区划归湘西
官话。湘北慈利县与桑植县、 张家界市两个区的
方言差异跟历史行政区划有关联。钟江华 ( 2013)
把慈利县与桑植县、 张家界市两个区的历代行政
区划列表详细比较, 由表中可以清楚看出, 慈利
与桑植、张家界市两个区从公元前 11 世纪以来在
行政区划的隶属上 “聚少离多 ”, 从而使得语言交
流机会相对减少, 因此造成今天彼此之间方言的
较大差异②。
湘南官话的形成与行政区划关系密切。 汉武
帝元鼎六年 ( 公元前 111 年 ) , 汉武帝置零陵郡,
治所在今广西区全州县。零陵郡下设 7 个县、4 个
县级侯国, 其中包括始安县 ( 治今桂林市, 辖桂
林、永福、 阳 朔 ) 、 零 陵 县 ( 治 今 全 州 县, 辖 全
州、兴安、 灌阳 ) 、 营道县 ( 治今宁远县大阳洞,
辖宁远、道县) 、泠道县 ( 治今宁远县胡家村,辖
宁远、新田) 等县。光武 25 年, 郡治迁至今永州 上表表明,每一个文化亚区在民歌、 民祀和
市零陵区。三国吴甘露元年 ( 公元 265 年 ) , 分零 民俗上都有着自己的区域特征, 湖南这三片官话
陵郡南部设置始安郡 ( 治今桂林市 ) 。 在汉朝这三 分别与三个文化亚区相对应, 并承载着各自的地

① 周振鹤、游汝杰: 《湖南省方言区画及其历史背景》。
② 钟江华: 《湖南张家界方言语音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年。
③ 可参看本文引用的李蓝 ( 1994) ,周振鹤、游汝杰 ( 1985) 的论文。

126
域文化。 由 上 分 析 可 知, 湖 南 周 边 的 官 话 不 断
从湖南花鼓戏的流行区域来看, 湘北、 湘西、 “侵蚀” 外层湘语从而形成湖南官话, 湖南官话又
湘南这三片西南官话分别与常德 “喀喀戏 ”、 湘西 不断 “侵蚀” 里层湘语,使之不断 “官话化”,从
阳戏、零陵花鼓戏的流行地域相对应①。每一种花
而引起湖南方言分布格局的改变。 下面先分析声
鼓戏分别以这 3 片官话为载体, 各具风格。 湘北
调,尤其是入声在湘北、 湘西和湘南官话中的区
官话分 布 在 常 德 ( 武 陵 区, 鼎 城 区 ) 、 临 澧、 汉
域特征分布; 接着分 析 它 们 与 周 边 方 言 “侵 蚀 ”
寿、澧县、慈利、 桃源、、 津市、 石门、 安乡 ( 大
的关系。
部分) 、华容等常德地区 10 县市。 常德喀喀戏也
( 一) 湖南官话的声调区域特征比较
主要流行武陵, 鼎城, 临澧, 汉寿, 澧县, 慈利,
表 3: 湖 南 官 话 声 调 区 域 特 征 比 较 表 ( 根 据 张 进 军
大庸,桃源、 津市等地。 常德喀喀戏的戏曲语言
《中古入声在湖南方言中的演变》 ( 2008) )
由常德话提炼而成。 唱腔音乐属曲牌联缀体, 包
括正宫调、 打锣腔和小调三类。 生、 旦、 净、 丑
都有本嗓和小嗓相间演唱, 至今还保持翻高八度
用假嗓结束乐句尾音的唱法, 使人在听觉上因其
音色强烈对比和音程急剧大跳而感到仓凉、 古朴。
常德喀喀戏传统剧目有 《黄金塔》、《尤二姐之死》
和现代喜剧 《嘻队长》。湘西阳戏是在湘西山野的
樵歌、秧歌、 炉歌、 船歌、 傩歌、 采茶歌以 及 其
他民族民间歌舞 和 一 些 地 方 戏 曲 剧 种 的 影 响 下 ,
形成并流行于湘西一带的地方小戏剧种。 阳戏可
以分为北路和南路两个流派。 南路阳戏流行于吉
首、泸溪、 凤 凰、 麻 阳、 怀 化、 芷 江、 黔 阳、 会
同、新晃、 溆浦县市, 流行区域基本上与湘西官
话的怀靖片一致, 唱腔则有凤凰、 吉首、 黔阳口
音等区别。北路阳戏则流行于沅陵、 古丈、 永顺、
大庸、桑植、 龙山、 保靖、 花垣等县市, 流 行 区
域大致上与湘西官话的吉永片一致, 念白以张家
界话为主。 湘西阳戏唱腔以曲牌联缀体为主, 多
用真假声相结合的唱法, 每一句腔的腔末用小嗓
高八度唱。传统剧目有三女戏 《孟姜女》、 《龙王 观察上表可知, 湖南这三片官话都呈现出明
女》 和 《庞氏女 》 和现代阳戏 《斗笠湾 》。 零陵 显的区域特征。 这三片官话阳平、 上声和去声有
花鼓戏, 主 要 流 行 于 零 陵、 桂 阳、 道 县、 嘉 禾、 同有异, 但阴平调值都为中平或高平调。 从入声
蓝山、东安 等 地, 都 属 于 湘 南 官 话 的 分 布 区 域。
的归派方向及入声舒声化的比率来看, 湘南 “官
零陵花鼓戏融剧情、 音乐、 舞蹈三位一体, 剧目
话化” 程度最高, 湘北 “官话化 ” 程度较低, 湘
有 《打零陵婆》 等。
西官话有中间过渡性质。下面进一步仔细考察。
从入声归派方向来看, 湘南官话的入声舒声
四、湖南官话的声调区域
化后绝大多数变为阳平。 如图 2 所示, 桂阳、 郴
特征与周边方言的侵蚀
州、宜章、 临 武、 新 田、 嘉 禾、 宁 远、 蓝 山、 道
县、江华都变为阳平。 泸溪、 辰溪和溆浦, 祁阳、

① 李 蓝: 《湖南方言分区述评及再分区》。

127
祁东和衡阳也有这种倾向。 泸溪、 辰溪和溆浦全 过渡地带 ( 慈利县刚好处于武陵山的余脉与洞庭
浊入今读 70% 左右为阳平, 祁阳、 祁东全浊入今 湖平原的交界处) ,这样特有的地理位置与它作为
读 70% 为 阳 平, 衡 阳 市、 衡 阳 县、 衡 南 县 浊 入 湘北和湘西官话的交界线是有密切关系的。 从历
90% 派入阳平。 史行政隶属来看,根据钟江华 ( 2013) , 慈利与桑
从各个点入声舒声化的比率来看, 湖南官话 植、张家界市的两个区在历史上 “聚少离多 ”③。
舒声化的比率中湘南官话最高, 其次是湘西、 湘 所以无论从语言特征、 地理位置还是历史行政区
北官话。根据张进军 ( 2008) ,湘南官话中的郴州 划的隶属, 慈利县作为湘北、 湘西官话的分界线
市 ( 北湖 区、 苏 仙 区 ) 、 桂 阳 县、 宜 章 县、 临 武 都是很有道理的。
县、嘉禾 县、 新 田 县、 蓝 山 县、 宁 远 县、 道 县、 ( 二) 湖南官话与周边官话的侵蚀
江华瑶族自治县、 冷水滩、 永州市、 双牌县已经 许多学者认为湘南官话是受到周边官话的影
没有入声。只有东安县、 江永县保留入声 33。 湘 响、 “侵蚀 ” 而形成的。 周振鹤、 游汝杰 ( 1985)
西通道入声舒声化的比率低至 10% , 湘北张家界 认为周边官话的影响是从广西传过来的, 分成两
等地入声舒声化比率低到 8% 。从保留入声的方言
支: 一支北上靖州, 结合湖北的影响, 使靖县方
点的数量来看, 湘南有东安、 江永, 湘西有通道
言 “官话化”,使会同、通道、黔阳方言带有湘语
县溪、 洪 江, 湘 北 有 桃 源、 安 乡、 华 容、 石 门、
北片特征。 另 一 支 自 西 向 东 进 入 湘 南, 与 湘 语、
澧县和津市。
赣语接触、交融,形成几类方言混杂的局面④。 范
根据官话的声调区域特征, 我们可以试着来
俊军也认为官话在湖南南部是后来出现的, 最早
划分湘北、湘西官话的界线。李蓝 ( 1994) 认为,
也只能在明朝末年以后从中国西南经过广西北部
湘西 片 与 湘 北 片 的 交 界 线 大 致 在 龙 山、 永 顺 一
进入湖南南部。 从郴州市范围来说, 官话最先从
带①。依据 “去声是否分阴阳 ”, 我们可以把湘北
西经过湖南永州市 ( 零 陵 ) , 进 入 郴 州 市 的 桂 阳
官话和湘西官话分开。 湘北官话大多去声分阴阳,
县,再向东边扩散到郴州、 郴县, 再向南边扩散
而湘西官话去声几乎不分阴阳。 我们发现以慈利
到临武、 宜章甚至粤北。 这种扩散在东面、 南面
县为界,慈利县以东包括慈利在内的湘北官话大
止于桂东、 资兴、 汝城的客赣方言, 北面阻于耒
多去声分阴阳, 慈利县以西包括桑植、 张家界两
阳、常宁、 衡 阳、 祁 阳 的 赣 语 和 湘 语⑤。 据 张 双
区 ( 大部分) 的湘西官话大多去声不分阴阳。 根
据入声 归 派 阳 平、 四 声 调 值 和 武 汉 相 似 的 标 准, 庆、庄初升 ( 2008) ,处在粤北山区的乐昌市和连

李蓝把龙山、 桑植和张家界市的两个区划为鄂中 州市还有小部分地区兼通西南官话 ⑥。乐昌市、 连

小片。其实永顺、 吉首、 凤凰等湘西小片的方言 州市刚好与湘南的宜章、 蓝山和临武等相邻, 这

点也可以凭这样的声调标准划归进去。 因此我们 证实了 以 上 所 说 的 扩 散 是 确 实 存 在 的。 鲍 厚 星、


认为如果立足于湖南官话的整体, 龙山等 3 个点 陈晖 ( 2007) 指出, 永州地区汉语方言的现状实
不必从湘西官话中划出去, 它们都可以看做湘西 际上在许多方面就是西南官话和湘语在这一地区
官话②。我们认为,湘西官话与湘北官话的交界线 接触、碰撞的结果。 一般情况是, 由于强势方言
大致在慈 利、 桑 植 一 带。 从 湖 南 的 地 形 图 来 看, 西南官话长期的影响, 各地的县城或市区首先被
慈利县、桑植县刚好处于云贵高原向洞庭湖平原 “官话化” 了⑦。

① 李 蓝: 《湖南方言分区述评及再分区》。
② 吕俭平: 《湘北官话形成分布与自然地理及历史地理的关系》,《武陵学刊》2014 年第 3 期。
③ 钟江华: 《湖南张家界方言语音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年。
④ 周振鹤、游汝杰: 《湖南省方言区画及其历史背景》。
⑤ 范俊军: 《湖南 ( 郴州) 双方言的社会语言学透视》,《湖南大学学报》2000 年第 3 期。
⑥ 张双庆、庄初升: 《广东方言的地理格局与自然地理及历史地理的关系》,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 总第 48 期,
2008 年。
⑦ 鲍厚星、陈晖: 《湖南省的汉语方言 ( 稿) 》,《方言》2007 年第 3 期。

128
我们还发现另外一条 “侵蚀 ” 路线: 桂林— 特点。但声 调 特 点 却 是 西 南 官 话 的 模 式: 吉 首、
东安—冷 水 滩—祁 阳—祁 东—衡 南—衡 阳, 这 后 保靖、花垣三地入归阳平, 与西南官话代表点十
面 6 个点的清入的舒声化率从东安到衡阳大体逐 分贴近; 古丈、沅陵虽保留入声调类, 可是阴平、
渐降低, 清入舒声化后归阴平, 浊入都已经舒声 阳平、上声、 去声调值与西南官话常见调值很相
化,主要归入阳平。 在湖南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 近。在实际交际的过程中, 人们对于声调的敏感
之间的狭长平原上, 在南岭的越城岭与海洋山之 和关注程度已经盖过了对于声母读音特点的注意。
间,自古就是中原通向岭南的交通要道, 被称为 当地群众中存在的 “土人感 ” 认为自己的方言更
湘桂走廊。 从前湘桂走廊的重要交通是河运, 有 像 “湖北话”、 “四川话”、 “贵州话 ”③。 胡萍指
灵渠 连 通 湘 江 和 漓 江。 现 在 的 湘 桂 走 廊 有 建 于 出,新晃其地错入贵州, 周边有属于黔东南方言
1939 年的湘桂铁路、322 国道等重要交通线。 这 区的玉屏、 岑巩、 镇远、 三穗等县市。 据 《贵州
条 “侵蚀” 路线正好沿着沟通广西、 湖南的主要 省志· 汉语方言志 》 介绍, 上述各点的入声均归
通道湘桂走廊而进军的。 湘桂走廊对简易的桂林 阳平。随着周边这些官话的 “侵蚀 ”, 新晃话入声
西南官话同化邻 近 的 湘 语 起 着 相 当 重 要 的 作 用 。
字中归入阳平的占 94% , 新晃本地人也自认他们
这种 “侵蚀” 日益扩大, 正逐渐伸向湘语的腹地
的话接近贵州话。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洪江作为
邵阳。下面以笔者的母语邵阳县金称市方言为例
湘西南的 商 业 重 镇, 贸 易 繁 荣, 人 口 流 动 频 繁,
来加以说明。 从语音来看, 金称市方言的声调除
各地方言在此交汇, 江西人和湖广人的方言难学
了少数口语字的白读中保留阳上 351 调以外, 绝
难懂,在 交 流 中 自 然 竞 争 不 过 简 明 易 懂 的 四 川、
多数字的声调格局是 4 调: 阴平 44、阳平 121、阴
贵州人说的官话, 于是方言慢慢向官话靠拢, 导
上 51、去声 35。 桂林西南官话声调为: 阴平 44、
致老洪 江 话 中 入 声 字 归 入 阳 平 的 为 89% 。 中 方
阳平 21、上声 53、去声 35。两者相比,金称市方
( 新路河) 、麻阳 ( 高村) 、泸阳三处的入声字清入
言声调的调类和调值跟桂林西南官话的调类、 调
归阴平、 浊入归去声的比例日渐缩小, 并且无论
值非常接近。 调类都为四调, 平分阴阳, 去声不
清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向阳平靠拢的趋势, 其中
分阴阳。调值阴平、 去声相同, 阳平、 上声非常
以泸阳最为明显, 近 60% 的入声字归入阳平, 已
接近。金称市方言的声调越来越与西南官话趋同,
经形成了入声字今多归阳平的局面。 位于湘西北
这应该说受到了周边西南官话的影响。 从名词来
吉永片西南官话的吉首、 保靖、 花垣等以及与湘
看,吕俭平 ( 2014) 认为, 金称市方言中存在大
西交界的黔东南方言 ( 也属西南官话区 ) 的绝大
量的重叠式名词①。 罗昕如 ( 2006 ) 在 《湘方言
词汇研究 》 中将湘方言词汇与西南官话词汇进行 多数方言点的入声都是归阳平的, 它们分别从北

比较后认为, 西南官话多用重叠式构词, 湘语极 部、从西面对泸阳等方言点施加影响, 使得上述

少采用这种构词方式②。金称市方言中存在大量的 方言点早期清入归阴平, 浊入归阴去的格局被打

重叠式名词应该说也是受到了周边西南官话的影 乱,不同程度地出现入 声 归 阳 平 的 现 象④。 鲍 厚


响。 星、陈晖在 《湖南省的汉语方言 ( 稿) 》 指出,在
在湘西,贵州、 四川的西南官话对这一地区 湘北,紧邻湖北的常澧片 ( 原 《中国语言地图集 》
湘语的 “侵蚀” 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鲍厚星、 称为常鹤片 ) 是西南官话深入湖南的重 要 阵 地。
陈晖 指 出, 在 湘 西, 吉 首、 保 靖、 花 垣、 古 丈、 西南官话通过常 澧 片 由 北 而 南 对 湘 语 施 加 影 响 。
沅陵等地都是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 平声 湘语长益片中的益沅小片首当其冲。 益沅小片有
读不送气浊音, 仄声读不送气清音, 此为湘语的 古清去今读阳平的现象, 在常澧片是屡见不鲜的

① 吕俭平: 《湖南省邵阳县 ( 金称市) 方言中重叠式名词的特征》,《邵阳学院学报》2014 年第 4 期。


② 罗昕如: 《湘方言词汇研究》,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59 页。
③ 鲍厚星、陈晖: 《湖南省的汉语方言 ( 稿) 》。
④ 胡 萍: 《湘西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150 - 154 页。

129
现象,这是受到湘北西南官话的影响①。我们明显 水、澧水以及武陵山、 雪峰山、 阳明山和南岭等
地看到, 在地理位置上, 沅江、 益阳是近邻湘北 自然地理因素密切相关, 也与历史移民、 行政区
官话的。这可以看作是西南官话以湘北官话为阵 划、文化 区 域 等 人 文 地 理 因 素 密 切 相 关 。 李 蓝
地,对湘语发起的新一轮的 “侵蚀”。 ( 1994) 认为, 湖南境内的西南官话可 以 分 成 三
片。第一片是从常德开始往北延伸, 与湖北的江
陵连成一片的湘北片; 第二片是以吉首、 怀化为
中心,往西延伸与贵州的黔东南连成一片的湘西
片,湘西片与湘北片的交界线大致在龙山、 永顺
一带; 第三 片 是 以 蓝 山、 嘉 禾 为 中 心 的 湘 南 片,
这一片与广西的桂林连成一片。 总的说来, 湖南
境内的西南官话方言点都有过渡性质, 与湘语的
接近程度随着方言点在地理分布上与长沙的距离
成正比。 常 德 正 处 于 西 南 官 话 湘 北 片 的 最 南 端。
往南以沅、 资流域的中间地带为过渡带, 过了资
水就是湘语区的 “天下 ”②。 现在看来, 湖南官话
从北部、 西部和南部, 尤其是从南部对湘语形成
包围,并日益使其 “官话化”,湘语范围越来越缩
小。如上所述, 即便是处于资江上游的邵阳县金
称市镇的湘语也受到了西南官话的 “侵蚀 ”, 看来
西南官话的 “势力” 范围将越来越大。
图 2: 湖南官话侵蚀图

五、结语
[责任编辑] 庄初升

综上分析, 湖南官话的形成与湖南境内的沅

① 鲍厚星、陈晖: 《湖南省的汉语方言 ( 稿) 》。
② 李 蓝: 《湖南方言分区述评及再分区》。

13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