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1

飼主對寵物的依附關係與寂寞感、憂鬱情緒之探討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et Owner's Attachment, Loneliness and Depression

doi:10.29863/JTHS.201212.0003
旅遊健康學刊, 11(1), 2012
Journal of Tourism and Health Science, 11(1), 2012
作者/Author: 游婉婷(Wan-Ting Yu);湯幸芬(Hsing-Fen Tang)

頁數/Page: 45-64
出版日期/Publication Date:2012/12
引用本篇文獻時,請提供DOI資訊,並透過DOI永久網址取得最正確的書目資訊。
To cite this Article, please include the DOI name in your reference data.

請使用本篇文獻DOI永久網址進行連結:
To link to this Article:

http://dx.doi.org/10.29863/JTHS.201212.0003

DOI是數位物件識別碼(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DOI)的簡稱,


是這篇文章在網路上的唯一識別碼,
用於永久連結及引用該篇文章。

若想得知更多DOI使用資訊,
請參考 http://doi.airiti.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see: http://doi.airiti.com
旅遊健康學刊 第 11 卷 第一期 民國一○一年十二月,頁 45~64
 
 

飼主對寵物的依附關係與寂寞感、憂鬱情緒之探討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et Owner’s Attachment, Loneliness and
Depression

游婉婷 Wan-Ting Yu* 湯幸芬 Hsing-Fen Tang**

摘要

臺灣社會面臨少子化、高齡社會的趨勢,外加壓力來源、人際關係間多重影響之結果,形
塑了寂寞產業的崛起,也讓飼養寵物犬成為人們情感依附、心靈寄託的新對象,然相關研究卻付
之闕如,同樣地,對寵物犬飼主之寂寞感與憂鬱情緒亦鮮少受到討論。因此瞭解飼主對寵物之情
感依附與寂寞感、憂鬱情緒的關係,除了可深入瞭解現況,亦可將結果提供給動物輔助治療相關
單位參考。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飼主對寵物的情感依附情形及其與寂寞感、憂鬱情緒間
之關係。
研究依據相關文獻設計結構式問卷,在寵物用品展覽會場與寵物餐廳進行問卷調查,採便
利取樣方式,共回收 242 份有效問卷,透過 SPSS 17.0 版本進行描述性統計、信效度分析與結
構方程模式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受訪的飼主樣本對寵物犬的依附關係高,其中次構面「責任感」
的平均值最高(M=4.45),
「情感面」其次(M=4.35),顯示受訪者普遍具有正確的飼養觀念;研
究同時發現飼主的寂寞感與憂鬱情緒普遍多偏低,顯示受訪飼主的負面情緒較少;研究最後發現
依附關係顯著影響寂寞感與憂鬱情緒。本研究依研究結果發現,提出建議供相關單位及後續研究
者參考。

關鍵詞:寵物犬、依附關係、寂寞感、憂鬱情緒

ABSTRACT

Taiwan society has faced the problem of low birth rate and aging. Furthermore,
daily life stress and urba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worsen this situation. As a result, the
lonely-relieving industry rises rapidly and the companion pet became lonely people’s
spiritual attachment. The research about the benefit of companion pet keeping is quite
rare. Moreover, those researches are insufficient in realizing the loneliness and
depression state. Therefore, depict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attachment, loneliness,
and depression state of the pet owners will lead us not only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
but als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animal-assisted therapy organizations. For this reason,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piritual attachment,
loneliness and depression of the companion dog owner.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旅遊健康研究所。通訊作者,Email: tina21219@hotmail.com 
Graduate Institute of Tourism and Health Science,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旅遊健康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ourism and Health Science,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45 
飼主對寵物的依附關係與寂寞感、憂鬱情緒之探討

 
This research examined the data by adopting the questionnaire established from
literature review. The survey sample was chosen in pet accessories festivals and pet
restaurants. Two hundred and fourth two valid samples were interviewed.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the Descriptive and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SPSS 17.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t owner shows a high attachment to their companion dog. Additionally, their
feeling of loneliness and depression were generally low. In conclusion, the attachment
between owner and their companion dog does significantly release loneliness and
depression of pet owners. Suggestions and further research were also discussed for pet
managing organizations.

Keywords: Dogs, Attachment, Loneliness, Depression

壹、緒論

哺乳類動物-犬類,在距今一萬多年前就被發現,牠在人類生活中的定位從野生狼類逐漸被
馴化成為家畜,早期在農村通常作為工作犬或看門犬(行政院農業委會,2009)。然而,隨著時代
變革,臺灣面臨少子化、高齡社會的趨勢,更多人以養寵物取代生小孩的機會,或選擇寵物陪伴
度過退休後生活,充分展露寵物犬在人類社會中角色之轉變。因為有這樣互動歷程,外加飼主在
寵物身上尋求被需要的感受,使飼主對寵物產生情感上的依附關係與連結(Kurdek, 2009)。基於
上述社會現況的觀察,引發本研究探討飼主對寵物依附關係的研究動機。
此外,隨著生活型態改變,科技進步與社會脈動快速,導致人際關係互動變得淡薄。根據遠
見雜誌 2006 年 4 月號所做的寂寞指數調查,臺灣三大都會區寂寞男女超過 107 萬人次。為填
補寂寞感受的時間空缺,也讓寂寞產業逐漸崛起。江逸之(2006)指出飼養寵物成為「寂寞產業」
一環。中國大陸甚至出現「丁寵家庭」一詞:係指年 輕 夫 妻 認 為 生 小 孩 負 擔 過 大 , 以 養 寵
物 來 取 代 小 孩 。 展 現 養 寵 物 已 成 為 許 多 家 庭 或 個 人 不 可 或 缺 的 親 密 伴 侶 。 而 在 相關研
究中,飼養寵物犬可降低寂寞感受予以證實(王彥鈞,2011;吳怡玲,2006;Cole & Gawlinski,
1995)。本研究根據上述社會現況,探討寵物犬飼主的寂寞程度感受為何?
除上述描述之社會現象,環境快速變遷加上工作與升學考試的多重壓力,對人們的身心造成
影響,可能引發憂鬱情緒,甚至有自殺的傾向。行政院衛生署統計室調查顯示,97 至 99 年全
國自殺死亡人數佔 4-5%。除此,董氏基金會(2010)調查成年人對於憂鬱情緒的負向反應逐漸增
長。故憂鬱情緒成為生活中不容忽視的感受。楊聰財(2007)亦說明對一般人來說透過飼養寵物也
可改善憂鬱的情緒。故本研究想透過調查來瞭解寵物犬飼主之憂鬱情緒程度為何?
綜合上述,相關研究說明對寵物有較高依附程度的飼主有助於心理健康效益發展(Alayli,
Lystad, Webb, Hollingsworth, & Ciolli, 2006;Williams, Muldoon & Lawrence, 2009;
Kurdek, 2009)。回顧過去國內外寵物議題研究多從消費市場、資訊商務、寵物醫療、飼養行為
與生死教育等觀點來討論。而飼養寵物的休閒效益以往也針對特殊族群或老年人為研究對象,但
這些研究中大多由專業人員與經過訓練的犬隻介入,觀察期間不長、有較多干擾因素無法控制,
並無法確切瞭解飼主與寵物互動之依附關係與其效益。所以本研究透過飼主對寵物的依附關係與
寂寞感、憂鬱情緒間之關係來瞭解飼主對寵物的依附情形與延伸效益為何。綜合上述,本研究目
的為: 一、探討飼主對寵物的情感依附情形;二、探討飼主的寂寞感與憂鬱情緒程度;三、探
討飼主對寵物的情感依附、寂寞感與憂鬱情緒之間的關係。

46
旅遊健康學刊 第 11 卷 第一期 民國一○一年十二月,頁 45~64
 
 
貳、文獻回顧

一、依附關係
依附(attachment)關係是人們基本存在的一種渴望。因為依附理論的發展,引起人類情感上
的新革命思考(劉芳其,2008)。最早提出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的學者為 Bowlby,他指
出依附是嬰幼兒時期對父母及主要照顧者所產生的情感,之後也衍生為個人對特定對象或事物所
擁有的一種情感聯繫。羅立人(1999)亦提到依附關係的產生是因為個體試圖找尋一種保護與歸屬
的本能。但實際上,此種關係會隨個體進入青少年或成人階段逐漸成長,並移轉至新的對象。
本研究探討其人們對寵物依附之關係,透過文獻回顧參考 Johnson、Stallones、Garrity
(1992)與 Poresky、Hwndrix、Mosier 與 Samuelson (1987)和 Staats、Miller、Carnot、Rada
與 Turnes(1996)學者之量表,進行問卷編撰與修正,歸納出下列四個測量依附程度之構面:情
感面、時間金錢、責任感、社交活動。

二、寂寞感
寂寞(loneliness)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尤其現今社會快速之變遷,寂寞可說是每個人都
曾經歷過的一種情緒體驗(Peplau & Periman , 1982;王以仁,1989)。隨著生活型態改變,科
技進步與社會脈動快速,不平衡的社會結構,讓各階層族群出現了情感上的缺口,也更容易有寂
寞感受。在一個尋求自我心靈滿足的寂寞時代,促成了許多新的市場需求,其中,飼養寵物則成
為「寂寞產業」的一環(江逸之,2006)。
測量寂寞感之構面,本研究參考 Russell、Peplau 與 Cutrona 在 1980 年發展並經陳麗婉
於 1989 年翻譯的中文版量表作為問卷編撰之依據,其參考分類方式,將寂寞感分為無助感、友
伴關係與歸屬感三個構面,彙整出 12 題問項。

三、憂鬱情緒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指出,憂鬱被視為「二十一世紀的癌症」

此外,環境變遷與各種壓力來源增加,情緒上之憂鬱或憂鬱症都可能存在於我們生活中。董氏基
金會(2007)解釋憂鬱是一般人都會出現的一種低落、感到不愉快、沮喪的情緒。董氏基金會(2010)
調查,表示民眾負向情緒的影響力逐漸增加。
測量憂鬱情緒的量表其性質與條件有所不同,部份測量工具受族群與對象之限定,而
Radloff(1977)提出的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CES-D)適用一般族群,且評估面向完整,以此
為測量憂鬱情緒主要研究工具。

四、依附關係與寂寞感、憂鬱情緒之相關
目前針對寵物議題深入探討依附關係與心理效益相關文章甚少,經文獻查證,歸納出依附關
係與寂寞感、憂鬱情緒之關係文獻,做為推論依據:

47 
飼主對寵物的依附關係與寂寞感、憂鬱情緒之探討

 
(一)依附關係與寂寞感相關研究
寂寞感是一種情感狀態的表現,也是來自於一種依附關係的渴望。羅立人(1999)與李政璋
(2007)於研究中指出,不同依附型態與寂寞感彼此之間有關係。在低情感依附狀態下,則寂寞感
越高(Kerns &Steven, 1996),有此顯示出寂寞感與依附之關聯性。國內學者羅立人(1999)針對
583位大學生進行調查,研究亦發現兩者有顯著的負相關,受訪者在低依附狀態時,其寂寞感受
則愈高;國外方面,Kerns與Steven(1996)針對青少年作為研究對象,結果得知受試者在低依附
狀態和寂寞感也呈現顯著負相關。
由於國內外有關情感依附與寂寞感之實證研究仍屬缺乏,因此本研究僅能藉由上述文獻做適
度的推論,認為情感依附與寂寞感之間存在某種程度相關性。相關研究說明對寵物有較高依附程
度的飼主有助於心理健康效益發展(Alayli, Lystad, Webb, Hollingsworth, & Ciolli, 2006;
Williams, Muldoon & Lawrence, 2009;Kurdek, 2009)。故根據上述文獻,建立依附關係對寂
寞感有顯著影響之假設。
(二)依附關係與憂鬱情緒相關研究
黃曉雯(2006)研究國小學童依附關係與憂鬱傾向顯示,922 位小學學童在不同層級的依附關
係中與憂鬱傾向達到顯著。謝宜芳(2009)以 285 位老年人為研究對象,發現老年人處於不安全
依附狀態時憂鬱情緒也越高,另外,屬安全依附型的老年人,憂鬱情緒反應較低。
國外相關研究,Miltiades 與 Shearer (2011)探討老年人寵物依附和憂鬱情緒間之關係,顯
示有自我照顧與照顧寵物能力的老年人對生活感到滿意,且較高的寵物依附程度能降低憂鬱情緒
的發生,飼養寵物在老年人生活中可能取代人類的陪伴角色。經由上述,顯示依附程度的影響能
達到心理的效益,也降低憂鬱情緒之反應。透過文獻回顧,本研究建立依附關係對憂鬱情緒有顯
著影響之假設。
(三)影響寂寞感、憂鬱情緒之因素
寂寞感與憂鬱情緒皆為一種內心狀態的反應,探討此概念議題的相關研究各有不同理論與解
釋方式,故測量寂寞感與憂鬱情緒時,難以直接精準的衡量,本研究回顧相關文獻,歸納重要影
響因素做為本研究控制變項,建立其研究架構:
1.親密需求:親密需求取向強調人類有基本的情感需求層面,當親密需求不足時亦產生負
向心理狀態。李庭璋(2009)認為寂寞源自依附關係的渴望。
2.社會增強:孫若馨(2010)認為寂寞感是因為社會增強不足所產生。從 Young(1982)的觀
點描述,寂寞者主要是未獲得足夠的社會性增強所造成,因缺乏滿意的社會
關係所產生心理上的困擾。
3.壓力事件:壓力是每個人生活中相當普遍的經驗。 Peterson(1992)提出影響憂鬱情緒的
因素與個體面臨壓力事件有關。對於飼養寵物最直接影響為居住環境(例如:
造成過敏)。
4.人際關係缺陷:對於外在環境、事件反應的知覺和看法,若與個人期待與理念有差異時,
易導致個人內在或人際間的衝突,而帶來焦慮、憤怒等負面情緒(袁啟棟,2009)。
Perlman 與 Peplau(1982)說明寂寞是當個人的社會關係網絡在某些重要方
面有缺陷時所引起不愉快的經驗。Peterson 於 1992 年提出,憂鬱情緒受到
心理與認知因子、家庭、同儕、學校等所致。國內學者楊延光、鄭淑惠(2006)
對此做一討論,也提到憂鬱情緒受家庭影響深遠。

48
旅遊健康學刊 第 11 卷 第一期 民國一○一年十二月,頁 45~64
 
 
經上述文獻回顧,本研究發現寂寞感會受到人際互動、親密需求與社會關係的影響;憂鬱情
緒會受到壓力事件、親密需求與人際互動之影響。此外,親密需求之意涵近似本研究所探討依附
之概念。故本研究綜合歸納上述學者提出之影響因素,並將其變項命名為壓力感、社會規範感與
人際關係影響,各別解釋如下:
(1)社會規範感:本身情境轉變或因外在社會觀感限制所產生的感受。
(2)壓力感:指飼主在飼養寵物過程因家庭負擔、環境及支持度影響所產生的感受。
(3)人際關係影響:指飼主與他人互動、交往時,受到來自家庭、工作、朋友三方面關係的
影響程度。

參、研究方法

一、研究架構與假設
本研究主要探討寵物飼主的依附關係與寂寞感、憂鬱情緒間之關係。透過文獻回顧發現影響
寂寞感重要因素有社會規範感與人際關係;影響憂鬱情緒的重要因素有壓力感和人際關係,將以
上列入研究中做為控制變項,故研究包含六個主構面,其各概念次構面詳細分類為研究架構(圖
1)所示:

依附關係 H1  寂寞感


情感面
時間金錢 無助感

責任感 友伴關係
H2 
社交活動 歸屬感

社會規範感
憂鬱情緒
 
壓力感 情緒向度

  身體活動
人際關係影響 認知面

主要研究變項
控制變項

圖1
研究架構圖

本研究假設為:
H1:飼主對寵物的依附關係對寂寞感有顯著影響。
H2:飼主對寵物的依附關係對憂鬱情緒有顯著影響。

49 
飼主對寵物的依附關係與寂寞感、憂鬱情緒之探討

 
二、問卷設計
根據文獻回顧,將問卷分為測量飼主對寵物的依附關係、寂寞感、憂鬱情緒與個人資料和控
制變項五部分,依附關係包含情感面、時間金錢、責任與社交活動等四個構面,共 13 題。寂寞
感分為三個構面:無助感、有伴關係與歸屬感,共 12 題。憂鬱情緒共 15 題,分為有情感向度、
身體活動與認知三個構面。上述部分皆以 Likert 五點尺度測量,透過 SPSS 17.0 統計軟體進行
信效度分析、敘述性統計分析以及結構方程模式探討變項間之關係。

三、研究對象
本研究針對寵物飼主對象做了以下的設定:
(一)由於飼養型態多元,目前可以當作「寵物」的物種很多。Siegel(1990)提及飼養犬、貓
相較其他寵物類型能提供較多的互動與依附關係,外加本研究考量養貓族群不易攜帶寵物外出,
樣本難以掌握,故選擇飼養寵物犬的族群為研究對象。
(二)根據動物保護法之規定,寵物實際管領人需年滿十五歲者,考量其對象為合法的寵物管
領人外,也已具有獨立照顧寵物的能力,故以此標準劃分。
(三)本研究以家庭中主要照顧者為探討對象,因考量研究目的為瞭解飼主對寵物的依附關係
與其飼養效益,如非為主要飼主者,對其寵物的依附程度並無法做客觀的量測,故有此對象選定
之條件。

四、研究地點
根據動物保護資訊網站資料顯示,2009 年全國各縣市家狗、家貓飼養數量以臺北縣和新北
市居冠,新北市家犬數量為 193,156 隻、家貓 76,120 隻;臺北市家犬 149,164 隻、家貓 74,267
隻,佔全國家犬、家貓數量之冠,故本研究範圍選定大臺北地區(臺北市、新北市)飼養犬類寵物
飼主為主。
問卷透過大臺北地區動物醫院、寵物餐廳與寵物用品展覽會場為發放地點。

五、預試問卷抽樣方法與結果
問卷前測時間為 2012 年 4 月 23 日至 5 月 12 日,採用滾雪球抽樣方法。
回收問卷時,發現依附概念中,「時間金錢」和「責任感」兩個構面之 Cronbach’s α 值
分別為 0.361 和 0.461 偏低,深入探討其原因可能為詞彙表達不清,故將不適切之題項語句進
行修正,使其 α 係數提升至 0.652 與 0.646;在寂寞感概念中,無助感、友伴關係與歸屬感之
Cronbach’s α 值分別為 0.795、0.770 與 0.770,均為可接受之程度。而憂鬱情緒概念在「身
體活動」構面 Cronbach’s α 值經刪除題項「我感到身體虛弱、精神不佳」與「我說話的次數
開始變少」兩題,係數由 0.462 提升至 0.744,達可接受之標準,預試問卷經修正後成為本研究
之正式問卷。

六、正式問卷抽樣方法與結果
正式問卷於 2012 年 5 月 26 日至 7 月 16 日進行調查,抽樣方法為便利抽樣,以臺北寵物
用品商業公會與農委會指導所舉辦的年度寵物用品展為主要發放地點,因展覽有特定期間之限制,
故另以寵物餐廳與獸醫院為次要收集單位,共發出 271 份問卷,有效收回樣本 242 份,發放地
點與回收數量如表 1 所示,造成廢卷原因為條件不符者較多。正式問卷 Cronbach’s α 係數分

50
旅遊健康學刊 第 11 卷 第一期 民國一○一年十二月,頁 45~64
 
 
析結果:
「依附關係」總量表信度為 0.848,
「寂寞感」總量表信度為 0.895,
「憂鬱情緒」信度
為 0.907,控制變項各構面信度為,0.612、0.654 與 0.666,α 係數皆在 0.6 以上,故內部一致
性良好。

肆、研究結果

一、樣本分析
本節以有效樣本 242 份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來瞭解各變項分布情形,內容包括:性別、
年齡、飼養年,分述如下(詳見表 2)。
(一)性別:受訪者在性別部分以女性居多,共 197 位,佔 81.4%。男性受訪者有 45 位,佔全
部 18.6%。
(二)年齡:受訪者年齡分佈以 25-34 歲居多,共 118 位,佔 48.8%;15-24 歲居第二位,共
63 位,26.0%;35-44 歲有 35 位,佔 14.5%;其中 65 歲以上受訪者最少,僅有 1 位,佔
0.4%。樣本顯示飼養寵物族群集中於 15-34 歲之間,本研究推測因發放問卷地點為寵物餐廳
與寵物用品展等地點,屬於年輕且消費力較佳之族群聚集的場所,故 25-34 歲者最多。
(三)飼養年:受訪者飼養寵物年限以 2 年以上-6 年以下為最多,佔 40.7%;其次為 1 年以上
-2 年以下,佔 19.5%;最少為飼養 14 年以上者,僅佔 7.5%。

表1
問卷調查地點及樣本數列表
抽樣方法 研究地點 樣本收集單位 發出樣本 有效回收樣本
寵物餐廳 餐廳業者/研究者 126 113
便利抽樣 獸醫院 獸醫院人員 40 25
寵物用品展覽會場 研究者/訪員 105 104
總計樣本數 271 242

表2
樣本分析
變項 組別 樣本數 百分比
性別 男性 45 18.6 %
女性 197 81.4 %
年齡 15~24 歲 63 26.0 %
25~34 歲 118 48.8 %
35~44 歲 35 14.5 %
45~54 歲 22 9.1 %
55~64 歲 2 0.8 %
65 歲以上 1 0.4 %
飼養年 1 年(含)以下 27 11.2 %
1 年以上~2 年以下 47 19.5 %
2 年以上~6 年以下 98 40.7 %
6 年以上~10 年以下 32 13.3 %
10 年以上~14 年以下 19 7.9 %
14 年(含)以上 18 7.5 %
註:N=242

51 
飼主對寵物的依附關係與寂寞感、憂鬱情緒之探討

 
二、飼主對寵物的依附關係、寂寞感與憂鬱情緒現況分析
(一)飼主對寵物的依附關係
依據對依附的定義,依附關係係指飼主與寵物犬互動所產生的親密感受,得分愈高表示對寵
物的依附程度愈高。從表 3 的各構面之平均數可知,受訪者對於「責任感」的平均值(M=4.45)
最高,其次依序為「情感面」(M=4.35)與「時間金錢」(M=4.23)和「社交活動」(M=4.14)。
在「責任感」題項的平均數中,以「養寵物是一輩子的事,應對牠負起責任」(M=4.83)最
高,
「清理、梳洗寵物通常由我負責」(M=4.07)最低。此概念中,受訪者對「責任感」的投入程
度最高,推測是政府與相關單位近年大力宣導勿隨意棄養以及認養代替購買等觀念,使民眾在飼
養的保育觀念有所提升。
在「情感面」題項的平均數中,以「我經常與他人提及我的寵物」(M=4.49)最高,
「我很愛
我的寵物,勝過對其他人的情感」(M=3.78)最低。有部分飼養寵物犬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於
寵物角色的認定是較特別的,例如於問卷調查時,就有飼主主動表示,他們將寵物當作自己的家
人與親密伴侶般看待。
在「時間金錢」題項的平均數中,以「如果寵物破壞了家中物品,我會想將他送走*」(M=4.68)
最高,
「對於寵物的生活上之用品,我會毫不考慮直接購買」(M=3.56)最低。雖然臺灣寵物市場
的商機持續成長,但對於一般飼主在購買寵物用品時,仍會審慎評估才進行消費。
在「社交活動」題項的平均數中,以「因為養寵物,我會特別關注與寵物相關的活動與訊息」
(M=4.41)最高,「出遊時,我會攜帶寵物與我同行」(M=3.86)最低。顯示受訪者在飼養過程中
對訊息的關注程度較高,而攜帶寵物出遊易受場地、交通工具、氣候等條件限制,分數較低。

表3
依附關係的分析表
題 項 平均數 標準差 排序 總平均 Cronbach’α
1. 我經常與他人提及我的寵物 4.49 0.707 2 4.35 0.711
2. 寵物在我心中佔據重要的角色 4.73 0.583 1
情感
3. 我和寵物的關係並不密切* 4.45 0.955 3

4. 我很愛我的寵物,勝過對其他人的情感 3.78 0.994 5
5. 我認為寵物就只是寵物* 4.30 0.886 4
6. 我每天會挪出時間陪伴寵物 4.22 0.823 3 4.23 0.620
7. 如果寵物破壞了家中物品,我會想將他送走* 4.68 0.627 1
時間 對於寵物的生活上之用品,我會毫不考慮直
8. 3.56 1.030 4
金錢 接購買
如遇到寵物須接受大規模治療或手術時,我
9. 4.47 0.763 2
會願意支付醫療費用
責任 10. 清理、梳洗寵物通常由我負責 4.07 0.940 2 4.45 0.646
感 11. 養寵物是一輩子的事,應對牠負起責任 4.83 0.507 1
12. 出遊時,我會攜帶寵物與我同行 3.86 0.954 2 4.14 0.650
社交
因為養寵物,我會特別關注與寵物相關的活
活動 13. 4.41 0.769 1
動與訊息
註1:採Likert五點量表計分法。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普通;4=同意;5=非常同意。
註 2:*該題項採反向計分。

52
旅遊健康學刊 第 11 卷 第一期 民國一○一年十二月,頁 45~64
 
 
(二)寂寞感
依據寂寞感的定義,係指個體在情緒上的負面反應,得分愈高表示寂寞感受愈高。從表 4
的各構面平均數可知,受訪者對於「無助感」的平均值(M=2.25)最高,其次依序為「歸屬感」
(M=2.20)和「友伴關係」(M=2.03)。李政璋(2007)研究發現親子依附關係對寂寞感影響之因素,
主要為無助感構面分數較高,與本研究結果趨近一同。無助感分數較高是個體感到孤獨以及對自
我具負面評價的感受所影響,而歸屬感與友伴關係易受外在條件的改變。
「無助感」題項的平均數中,以「我是一個外向的人*」(M=2.61)最高,
「我不再親近任何
人」(M=1.79)最低。顯示一般的寵物飼主並非強烈感受到孤獨,且對自我沒有過多負向評價。
在「歸屬感」題項的平均數中,以「我的社會關係是膚淺、表面的」(M=2.33)最高,
「當我
需要時,可以找到求助的對象*」(M=2.10)最低。顯示受訪者在飼養過程中除了與寵物的互動外,
對於周遭生活中的負向觀感較低的。
在「友伴關係」題項的平均數中,以「沒有人真正瞭解我」(M=2.24)最高,
「我覺得自己被
他人孤立」(M=1.90)最低。顯示受訪者在此構面中,受訪者很少因個人缺乏友伴關係而導致寂
寞感受。
整體而言,此概念各題項平均數皆小於 3 分,顯示對於一般的寵物飼主來說,寂寞感受程
度是較低的,本研究推論是因問卷發的地點與時間所致,受訪者的心情狀態可能正處於正向的情
緒反應(例如:於寵物餐廳用餐),故寂寞感受較低。
(三)憂鬱情緒
依據憂鬱情緒的定義,係指個體在情緒與認知層面的負面感受,並透過身體活動反應的一種
情感狀態,分數愈高者表示憂鬱情緒程度愈高。從表 5 構面平均數可知,受試者在「情緒向度」
與「認知面」的平均值(M=2.21)最高,而在「身體活動」構面的平均值(M=2.07)較低。
在「情緒向度」題項的平均數中,以「我覺得悲傷、想哭」(M=2.32)最高,
「我變得不喜歡
自己」(M=2.06)最低。顯示受訪者在此構面中的負向情緒態度偏低,如非遭遇特殊事件很少有
悲傷、想哭的感受。
在「認知面」題項的平均數中,以「我覺得自己與他人一樣好*」(M=2.48)最高,
「即使有
家人朋友的協助,我仍然無法擺脫憂鬱的情緒」(M=1.88)最低。顯示對於飼養者來說,並沒有
與未飼養者有太大差異,但對於少部分受訪者還是有憂鬱情緒上的困擾。
「身體活動」題項的平均數中,以「我感到精神狀況不佳」(M=2.33)最高,
「我不想吃東西、
食欲不佳」(M=1.76)最低。推測有部分受訪者易受到外在社會變遷與環境影響,精神壓力較大,
有精神狀況不佳的情況。

53 
飼主對寵物的依附關係與寂寞感、憂鬱情緒之探討

 
表4
寂寞感的分析表
題 項 平均數 標準差 排序 總平均 Cronbach’α
1. 我是一個外向的人* 2.61 0.896 1 2.25 0.785
無 2. 我覺得自己被冷落 2.31 0.768 3
助 3. 我不再親近任何人 1.79 0.793 5
感 4. 我感到孤單 2.23 0.870 4
5. 我不開心,有種失落感 2.33 0.914 2
6. 我覺得自己被他人孤立 1.90 0.775 3 2.03 0.815
友伴
7. 我覺得我缺少友伴 1.94 0.909 2
關係
8. 沒有人真正瞭解我 2.24 1.006 1
9. 當我需要時,可以找到求助的對象* 2.10 0.933 4 2.20 0.721

10. 我覺得我能融入周遭的人* 2.18 0.863 3

11. 我的社會關係是膚淺、表面的 2.33 0.964 1

12. 我覺得自己是團體中的一份子* 2.19 0.851 2
註1:採Likert五點量表計分法。1=從未如此;2=很少如此;3=有時候;4=經常如此;5=一直如此。
註 2:*該題項採反向計分。

表5
憂鬱情緒的分析表
題 項 平均數 標準差 排序 總平均 Cronbach’α
1. 我覺得悲傷、想哭 2.32 0.775 1 2.21 0.820
2. 我感到憂鬱、沮喪 2.30 0.780 2
情緒
3. 我感到快樂* 2.20 0.720 3
向度
4. 我變得不喜歡自己 2.06 0.830 5
5. 我感到害怕 2.18 0.771 4
6. 我無法安穩入睡 2.12 1.015 2 2.07 0.708
身體
7. 我不想吃東西、食欲不佳 1.76 0.735 3
活動
8. 我感到精神狀況不佳 2.33 0.949 1
9. 我認為我的生活充滿希望* 2.38 0.894 2 2.21 0.872
10. 我覺得沒有人瞭解我 2.37 0.815 3
11. 不論我做什麼,都無法讓我拋開煩 2.23 0.936 4

12. 我對周遭事物失去興趣 2.09 0.872 5

13. 即使有家人朋友的協助,我仍然無法擺脫 1.88 0.845 7

憂鬱的情緒
14. 我覺得自己與他人一樣好* 2.48 0.943 1
15. 我無法有繼續向前的動力 2.04 0.871 6
註1:採Likert五點量表計分法。1=從未如此;2=很少如此;3=有時候;4=經常如此;5=一直如此。
註 2:*該題項採反向計分。

54
旅遊健康學刊 第 11 卷 第一期 民國一○一年十二月,頁 45~64
 
 
三、多變量常態驗證與驗證性因素分析
(一)常態分佈情形
檢視偏態與峰度係數大小可判斷觀察變項是否符合常態分佈之假設前提,偏態(skewness)
絕對值小於3,峰度(kurtosis)的絕對值小於20(黃芳銘,2005)。本研究觀察變項偏態係數值介於
-1.568~0.823之間,峰度介於-0.698~4.890間(見表6),並無違反常態性的假設驗證。
(二)驗證性因素分析(CFA)
1.模式標準化係數值:本研究經刪除依附關係之中「社交活動」構面後,所修正模式標準
係數介於 0.39~0.90 之間,並未大於 1;而標準誤介於 0.19~0.85 之間,並無負數誤差變
異數存在,並無違反估計現象產生,故可進行模式整體適配度檢定(詳見圖 2)。
2.信效度分析:信度乃指測驗的一致程度,估計信度的方法有許多種,其中以 Cronbach’
s α 最受信賴。而 α 係數無法估計單一觀察變項的信度,無法觀察變項之間的測量誤差具
有相關,故建構組合信度(construct reliability, CR)可用於評鑑一組潛在構念指標之一致性
的程度。本研究之組合信度介於 0.543~0.869 之間,皆達到標準(詳見表 7)。
3.區別效度:係指不同構面間題項的相關程度,若不同構面間相關程度微弱,則表示區別
效度存在,亦即構面間的平均變異數抽取量(AVE)大於潛在變項相關數平方,表示區別效度
獲得支持,本研究結果如表8,除了寂寞感對憂鬱情緒構面未達標準,其餘構面皆具有區別
效度。

此外,效度是指問項的正確性,其又可分為收斂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與區別效度
(discriminantvalidity)。收斂效度係指以不同衡量方式去量測來自相關的變數,彼此間相關程度
越高,即衡量的變項與預期結果愈相應。
本研究平均變異數抽取量部分構面未達標準值,但Fornell與Larcker(1981)指出平均變異抽
取量屬於較保守之標準,故即使超過50%以上的變異來自測量誤差,若單獨以組合信度為基礎,
仍可判定依附關係、寂寞感與憂鬱情緒具收斂效度。

表6
各構面偏態與峰度
概念 構面 偏態 峰度
情感面 -1.568 4.656
時間金錢 -0.689 0.405
依附關係
責任感 -1.518 4.890
社交活動 -1.135 2.193
無助感 0.620 0.981
寂寞感 友伴關係 0.658 0.592
歸屬感 0.482 0.659
情緒向度 0.780 1.574
憂鬱情緒 身體活動 0.585 0.538
認知面 0.823 1.105
社會規範感 (依題項取代) 0.516 0.100
壓力感 (依題項取代) 0.228 -0.698
人際關係影響 (依題項取代) -0.564 -0.045

55 
飼主對寵物的依附關係與寂寞感、憂鬱情緒之探討

圖2
驗證性因素分析(標準化係數)

表7
因素項目分析與驗證性因素分析
平均變異數抽取量
變項 Cronbach’s α 組合信度(CR)
(AVE)
依附關係 0.813 0.560 0.272
寂寞感 0.895 0.543 0.288
憂鬱情緒 0.907 0.692 0.432
社會規範感 0.612 0.776 0.545
壓力感 0.654 0.869 0.688
人際關係影響 0.666 0.846 0.648
註:1. Cronbach α ≥0.6,表示量表有不錯的信度,≥0.7以上更加。
2. CR(Composite Reliability)組合效度≥0.5為可接受。
3. AVE(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平均變異抽取量,≥0.5為適配情形良好。

56
旅遊健康學刊 第 11 卷 第一期 民國一○一年十二月,頁 45~64
 
 
表8
各構面區別效度檢驗結果
依附關係 寂寞感 憂鬱情緒 社會規範感 壓力感 人際關係影響
依附關係 0.273
寂寞感 0.008 0.288
憂鬱情緒 0.004 0.561 0.432
社會規範感 0.0008 0.031 0.016 0.545
壓力感 0.069 0.032 0.024 0.041 0.688
人際關係影響 0.009 0.158 0.181 0.004 0.126 0.648
註:對角線為平均變異數抽取量(AVE);非對角線為隱藏變數相關係數平方(r2 )。

四、結構方程模式分析
(一)模式整體適配度檢定
整體模式的適配考驗在於了解觀察資料與所要考驗之理論模式間之情形,結構方程模式整體
適配考驗的指標可分為卡方檢驗與適合度指標檢驗,本研究參考Hair、Anderson與Tatham等
(1998)與邱皓政(2004)提出之衡量項目及建議判別指標分述如表9:

表9
模式適配度指標與說明
適配指標 說明 評判標準
為模型評判最常用之指標;卡方自由度比標準 <3
χ²/ DF
其比值應愈小愈好
指假設模型中可以解釋觀察資料的變異數與 ≧ 0.9
GFI
共變數的比例值
絕對適配指標 指模式推估後所剩的殘差,以評估兩個不同模 ≦0.05
RMR
式對相同資料的配適情形
< 0.05良好適配
為一種不需要底線模式的絕對性指標,此種測
RMSEA 0.05~0.08不錯適配
量是基於一種母群近似誤的觀念
0.08~0.10中度適配
NFI 反應假設模型與一個觀察變項間沒有任何共 ≧ 0.9
變假設的獨立模型的差異程度
相對適配指標 NNFI 非規範性指標,其對 NFI 做自由度調整 ≧ 0.9
CFI 表示假設模型無任何共變關係的獨立模型差 ≧ 0.9
異程度的量數
PNFI 為 NFI 的修正,一般建議須大於 0.5 ≧ 0.5
簡效適配指標
PGFI 將 GFI 乘以簡效比值的指標 ≧ 0.5

57 
飼主對寵物的依附關係與寂寞感、憂鬱情緒之探討

 
本研究經LISEL統計結果,模式適配指標如下表所示(表10)。模式一為加入控制變項社會
規範感、壓力感與人際關係影響之結果,模式二為僅針對依附關係對寂寞感與憂鬱情緒三個變項
間關係之結果。表10數值以模式一RMR 略低於標準值外,其他量測指標皆達標準之結果,故整
體模式適配良好。

(二)結構方程式分析
本研究徑由 LISREL8.80 版本進行結構模式分析,標準化結果如圖 3、圖 4 所示。模式一路
徑係數分別為依附關係對寂寞感 0.35 與憂鬱情緒 0.36,有正向顯著影響,本研究在控制社會規
範感、壓力感與人際關係的影響下,依附關係會正向影響寂寞感與憂鬱情緒,故本研究假設皆為
成立。除此,壓力感對憂鬱情緒路徑係數 0.48 也具有正向顯著之影響。社會規範感與人際關係
影響對寂寞感與憂鬱情緒並無顯著關係。
本研究因進行相關研究變項的控制,故進一步比較模式一、二之差異,探討控制變項的影響
效果為何,發現依附關係對憂鬱情緒仍有影響效果(路徑係數值 0.88),但與寂寞感關係未獲得證
實,顯示依附關係對憂鬱情緒具有顯著正向影響效果。

表 10
假設模式適配結果
適配指標 模式一 模式二 評判標準 結果
χ²/ DF 1.81 2.65 <3 皆符合
GFI 0.91 0.94 ≧ 0.9 皆符合
絕對適 RMR 0.057 0.046 ≦0.05 尚可/符合
配指標 < 0.05良好適配
不錯適配/
RMSEA 0.058 0.082 0.05~0.08不錯適配
中度適配
0.08~0.10中度適配
NFI 0.92 0.96 ≧ 0.9 皆符合
相對適
NNFI 0.95 0.96 ≧ 0.9 皆符合
配指標
CFI 0.96 0.98 ≧ 0.9 皆符合
簡效適 PNFI 0.73 0.64 ≧ 0.5 皆符合
配指標 PGFI 0.65 0.50 ≧ 0.5 皆符合

58
旅遊健康學刊 第 11 卷 第一期 民國一○一年十二月,頁 45~64
 
 

圖3
結構方程模式(模式一)

圖4
結構方程模式(模式二)

伍、結果與討論

一、研究結論與討論
(一)飼主對寵物的依附關係
由問卷調查結果得知,飼主對寵物的情感依附,總平均分數介於同意與非常同意之間,顯示
受訪者對寵物投入的依附程度高,與 Williams、Muldoon 和 Lawrence(2009)研究結果趨近一
同。而其中平均分數最低的三題分別為「我很愛我的寵物,勝過對其他人的情感」
、「對於寵物的
生活上之用品,我會毫不考慮直接購買」與「出遊時,我會攜帶寵物與我同行」,顯示受訪者對
於寵物依附程度雖高,但在實務的考量下依然會有所區別。推論本研究調查的受訪者為一般民眾,
在經濟考量下,並不會大量購買寵物用品或奢華的寵物精品;加上寵物外出的限制較多,包含搭
乘交通工具的阻礙與場所禁止攜帶寵物等規範,使得上述題項分數較低。

59 
飼主對寵物的依附關係與寂寞感、憂鬱情緒之探討

 
平均分數較高的題項為「寵物在我心中佔據重要的角色」
、「如果寵物破壞了家中物品,我會
想將他送走」與「養寵物是一輩子的事,應對牠負起責任」,顯示寵物犬在受訪者心中佔據重要
的角色,同時本研究推論近年來政府對飼養寵物之正確觀念宣導有佳,使大部分的飼主也擁有正
確的飼養觀念與態度。
(二)飼主的寂寞感與憂鬱情緒程度
受訪者的寂寞感受程度,總平均分數介於 2~3 分之間(很少如此~有時候),顯示受訪者在此
方面的負向感受程度不高。其中平均分數最高的三題為「我是一個外向的人」
、「我不開心,有種
失落感」與「我的社會關係是膚淺、表面的」
,相較平均分數最低的題項「我不再親近任何人」

「我覺得我缺少友伴」與「我覺得自己被他人孤立」
。依據飼主對憂鬱情緒程度的統計資料顯示,
總平均分數一樣介於 2~3 分之間(很少如此~有時候),顯示受訪者憂鬱情緒傾向不高。而平均分
數最高的三題為「我認為我的生活充滿希望」
、「我覺得沒有人瞭解我」與「我覺得自己與他人一
樣好」
,平均分數最低的題項為「我不想吃東西、食欲不佳」
、「即使有家人朋友的協助,我仍然
無法擺脫憂鬱的情緒」與「我無法有繼續向前的動力」
,顯示受訪者雖在寂寞感與憂鬱兩者負向
情緒程度偏低,但依然少部分飼主為此因素受到影響。
(三)以結構方程模式探討各構面之關係
依附關係對寂寞感與憂鬱情緒之影響效果,從研究模式中可發現,依附關係對寂寞感與憂鬱
情緒有正向顯著影響,直接效果值為 0.35 與 0.36。表示對寵物投入過多的依附感,會正向影響
心理負面情緒。有研究說明,寂寞是源自於一種依附關係的渴望(Vincenzi & Grabosky, 1987)。
推論本研究的受訪者,對寵物投入較高的依附關係,亦可能是對情感上的需求與渴望,當他們將
寵物做為情感依靠或生活支持的主要來源時,可能會因面臨短暫性分離而感到憂鬱與寂寞之感
受。
依附關係構面中,以責任感構面的直接效果 0.79 對依附關係影響最深。與卓燕萍(2006)研
究結果一致,發現飼養行為意向以寵物照顧承諾部分影響為最大。此外,亦可能與近年來動物保
護單位所宣導之飼主責任教育計畫有關,提升受訪者對飼養責任之重視程度。
寂寞感構面中,以友伴關係 0.64 對寵物飼主影響程度最高,與過去文獻李政璋(2007)、孫
若馨(2010)結果一致。雖然飼養寵物具有陪伴功能,但是 25~34 歲階段之族群,除了家庭的影
響因素外,亦重視人際互動的維繫以及友誼的品質和關係,所以此部分友伴關係的影響力為最
高。
憂鬱情緒構面中,以身體活動影響較大,直接效果值為 0.63,與余存仙(2010)研究結果一
致,發現適度的透過身體活動有助改善憂鬱指數,並能達到緩和緊張焦慮之效果。對我國週休二
日的政策,落實休閒規律的生活品質,亦有助身心健康。對寵物飼主來說,亦可透過適度運動(例
如:遛狗),對減緩憂鬱情緒會有不錯之效果。
社會規範感構面中以婚姻動機的影響直接效果值 0.90 為最高,本研究推論因受訪者年齡層
在 25~34 歲間,正面臨適婚壓力,故可能會有較高的影響力。
壓力感對憂鬱情緒之影響,從研究模式中可發現,壓力感對憂鬱情緒有正向顯著影響,直接
效果值為 0.48,與唐全騰(2009)結果一致。壓力感構面中,以家庭負擔的直接影響效果值 0.89
為最高。因飼養寵物犬須負擔經濟與照顧責任等壓力,所耗費之精神與時間,所以在家庭負擔的
程度上影響還是最大的。
人際關係影響構面中,又以朋友觀感直接效果值 0.89 為最高。推論因本研究受訪對象年齡
層的關係,故對於週遭朋友的影響力大於家庭或工作上的同事。

60
旅遊健康學刊 第 11 卷 第一期 民國一○一年十二月,頁 45~64
 
 
綜合上述說明,對於寵物飼主而言,投入較高的依附關係會正向影響寂寞感與憂鬱情緒,故
如果能在飼養過程中,透過寵物適當的協助調適身心狀態,並對所飼養之寵物履行照顧責任,且
不投入過多角色的期望和需求,才是讓飼養寵物犬成為生活中對心理效益的正向發展的一項重要
因素。

二、研究建議
本研究為瞭解寵物犬飼主的依附關係、寂寞感與憂鬱情緒的現況。結果與本研究推論的假設
關係不成立,可能有未受控制變項存在,或變項間為反向影響關係,是哪些因素仍有待後續研究。
建議後續研究可採質量並行方式,深入且廣泛的探討,針對特殊族群進行討論(例如:獨居老人、
正透過寵物治療之患者),或對飼養其他寵物種類的飼主進行調查,瞭解是否因族群或人格特質
的差異而影響其變項之關係。

61 
飼主對寵物的依附關係與寂寞感、憂鬱情緒之探討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王以仁(1989)。大學生寂寞之相關研究。嘉義師院學報,3,1-53。

王彥鈞(2011)。寵物飼主之人格特質、休閒效益、寂寞感、休閒阻礙與飼養行為之研究。彰化。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9)。邂逅牠之前,先認識自己。2011 年 7 月 31 日,取自
http://www.coa.gov.tw/nam/suggest.php?issue=20703

江逸之(2006)。寂寞指數大調查:台灣有多寂寞?三大都會區107萬寂寞心。遠見,238,

166-174。

余存仙(2010)。花蓮縣國民小學學校行政人員身體活動與憂鬱傾向之關係探討研究。花蓮。

李政璋(2007)。父母管教方式、親子依附關係與其國中少年寂寞感之相關研究-以南區後備指揮
部志願役軍人為例。臺北。

李庭璋(2009)。視覺障礙學生寂寞之研究。高雄。

吳怡玲(2006)。動物溝通:寵物作為人際互動的中介。臺北。

邱皓政(2004)。結構方程模式:LISREL的理論、技術與應用。臺北。

卓燕萍(2006)。臺中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寵物飼養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臺中。

袁啟棟(2009)。國小兒童的社交地位、運動能力知覺和學業成就對寂寞感的關係研究。臺北。

孫若馨(2010)。臺北地區夫妻寂寞感、婚姻品質與幸福感之研究。臺北。

陳麗婉(1989)。自我意識、自我坦露與寂寞感之關係研究。臺北。

唐全騰(2009)。國中生生活壓力、壓力因應及憂鬱情緒-以新竹縣為例。新竹。

動物保護資訊網(2009)。各縣市犬貓統計。2011 年 11 月 6 日,取自
http://animal.coa.gov.tw/html/?main=10h&page=10_law_a00

黃芳銘(2005)。結構方程式模式理論與應用。臺北:五南。

黃曉雯(2006)。國小學童自我概念、情緒能力、依附關係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臺南。

楊聰財(2007)。楊聰財心理衛教中心專欄。2012 年 8 月 30 日取自
http://www.yang1963.com.tw/knowledge.php?pageNum_rsKnowedge=7&totalRow
s_rsKnowedge=49&id=14

楊延光、鄭淑惠(2006)。全方位憂鬱症防治手冊。臺北市:張老師文化。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的網誌(2007)。憂鬱症 V.S 憂鬱情緒。2011 年 10 月 21 日取自


http://blog.udn.com/jtfmh/980098#ixzz1bNSvknUR

董氏基金會(2010)。忘憂草憂鬱防治協會-運動抗鬱真 EASY。2012 年 8 月 30 日,取自


http://npo-92.npo.nat.gov.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60
3&Itemid=107

62
旅遊健康學刊 第 11 卷 第一期 民國一○一年十二月,頁 45~64
 
 
遠 見 雜 誌 (2006)。2006 寂 寞 指 數 大 調 查:臺 灣 有 多 寂 寞 ? 三 大 都 會 區 107 萬 寂 寞 心 。
2011 年 10 月 28 日,取自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aspx?go=cover&ser=11920

劉芳其(2008)。青少年依附、寂寞與欺凌行為之研究。彰化。

謝宜芳(2009)。老年人個人屬性、依附風格、心理需求與憂鬱情緒之關係研究-以高雄市長青學
苑老年人為例。臺北。
羅立人(1999)。大學生的依附風格與寂寞感之相關研究。彰化。

英文文獻:
Alayli, A.E., Lystad, A.L., Webb, S. R., Hollingsworth, S. L., & Ciolli J. L. (2006).Reigning Cats
and Dogs: A Pet-Enhancement Bias and Its Link to Pet Attachment, Pet–Self
Similarity,Self-Enhancement, and Well-Being. Basic &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8(2), 131-143.

Bowlby, J. (1969). Attachment and Loss. New York: Basic Books.

Cole, K.M., & Gawlinski, A. (1995). Animal-assisted therapy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30(3), 529-537.

Fornell, C. & Larcker, D. F. (1981),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8(1), 39-50.

Hair, J. F. J., Anderson, R. E., Tatham, R. L., & Black, W. C. (1998).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Johnson, T.P., Stallones, L., & Garrity, T.F. (1992).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Lexington Attachment to Pets Scale. Anthrozoos, 3(5),160-175.

Kerns, K. A. & Stevens, A. C. (1996). Parent-child attachment in late adolescence: links to


social relations and personality.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125(3), 323-342.

Kurdek, L.A. (2009). Pet Dogs as Attachment Figures for Adult Owners.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23(4), 439-446.
Miltiades, H., & Shearer, J. (2011). Attachment to Pet Dogs and Depression in Rural Older
Adults. Anthrozoos, 24(2),147-154.

Peplau, L. A., & Perlman, D. (1982).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loneliness. In L. A. Peplau &
D. Perlman (Eds.) , Loneliness: A sourcebook of current theory, research and therapy.
New York: Wiley- Interscience.

Poresky, R.H., Hendrix, C., Mosier, J.E. & Samuelson, M.L. (1987). The Companion Animal
Bonding Scale: Internal reliability and construct validity. Psychological Reports, 60,
743-746.
Radloff, L. S. (1977). The CES-D scale: a self-report depression scale for research
ingeneral population. 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1, 385-401.

63 
飼主對寵物的依附關係與寂寞感、憂鬱情緒之探討

 
Russell, D., Peplau, L.A., & Cutrona, C. E. (1980). The revised UCLA Loneliness Scale:
Concurr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ity evide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9(3), 472-480.

Siegel, J. M. (1990).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use of physician services among the elderly: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et ownership.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8(6), 1081-1086.

Staats, S., Miller, D., Carnot, M.J., Rada, K., & Turnes, J., (1996). The Miller-Rada
Commitment to Pets Scale. Anthrozoos, 9, 88-94.

Vincenzi, H., & Grabosky, F. (1987). Measuring the emotional/ social aspects of loneliness
and isolation. 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2), 257-270.

Williams, J.M., Muldoon. J., & Lawrence, A. (2009). Children and their pets: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t ownership, pet attitudes, attachment to pets and
empathy. Education and Health, 28(1),12-15.

Young, J. E. (1982). Loneliness depression and cognitive therap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Peplau, L. A., & Perlman (Eds.), Loneliness: A sourcebook of current theory,
research, and therapy. New York: Wiley- Interscience.

6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