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當我們享受着新式的醫藥,或進步的技術治療疾病時,豈料每一種發明,不唯經過長時期孜孜不倦,日以繼夜地

在實騐室埋頭研究,最重要還是經過人的身體試騐過程,以證明不但具有效用,而且實際上是不受任何不良反應

所害,才可以問世的。因此數以千計的人,曾貢獻他們的血肉之軀,以供種種實騐,而這項試騐多是要忍受决非

平常人吃得消的痛苦,且和死神僅一線之隔,依然不小願意捨身為人類造福的人,勇于去冒險嘗試。

  事例﹕

小兒痳痺症和狂癎症患者的可怕的痙攣現象,是令人可怕的。史密斯博士為研究一種鎮靜劑以減輕這種可怕的病

狀,自告奮勇,接受實騐,那是要注射印第安人毒箭上的一稱黑色樹脂毒藥,去求證其可能使用以作控制的最高

份量。這將會使人產生嚴重痲痺現象,當劇毒進入人體內能否生還頗成問題。史密斯醫生毫不畏懼,毅然從咽喉

肌肉注射毒藥,旋卽毒發不能下嚥,未幾險被痰湧窒死,肺部停止呼吸,心臟和腦部仍然活動,但全身不能動彈,

賴灌輸氧氣維持生命,事後他說,好像受過活埋一般痛苦。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候活博士領導下的一羣醫生,研究預防痢疾桿菌的疫苗,經過一番艱巨試騐,宣告成

功,但發覺其注射在鼠身上僅幾分鐘便死亡,于是十二位醫師,做這些急救的準備便互相注射小量疫漿,以觀其

反應,數分鐘後各人面部有難以忍受痛苦的表現,一小時後,肌肉痙攣,心房劇跳,體温躍升。但,由此已獲悉

疫苗對動物雖可以致命,而人類身體尚可抗抵。因為在試騐前,是預期毒素可以滲襲神經系統,血壓沉降,可由

虛脫狀態,而致死亡的,這當然是很冒險的生命賭注。

  有兩位男女醫學生,因試驗痛症藥物,而致犧牲性命,他們决不是重賞下的勇者。鑒于這些無名英雄値得讚

揚,醫學界知名之士于一九五一年十二月成立了一個协會,起草安全條例,訂下人體作實騐的準則,每個曾經提

供自己作醫學,生理試騐的男女,頒發一紙證書,其中有一句說:「其無上的貢獻,難以衡量,其犧牲的代價,

是無法估計的」,這般頌詞,殊不過份。

  在資本主義國家的醫學生都要作上述的宣誓,並且是有法律的效力,但違反即作發假誓而作刑事處理。

  但在我們中國,縱使是現在的高級醫生和高年資的醫生,在閒談中發現:基本上並不知道有《醫生宣言》這

一個慣例和內容。

  因此,我特作上述的介紹,

我個人認為《醫生宣言》很重要,這些內容要求在品德上的修養和技術上的修養都很嚴格,只有每一位醫生能遵

守以上的誓言,將會是一個非常負責而又稱職的醫生。在我們電視介紹的「妙手仁心》醫院急診室的情況,讀者
將可以充份體會到:醫生的神聖責任和對生命的敬畏精神,我們也應向他們學習。

反過來看看在澳門的醫生,能弓否接受《醫生宣言》來表現自己的承諾,那就是見仁見智了。客觀地觀察:本來

《醫生宣言》是西方傳統的東西,但在澳門的中醫師們,在表現上似乎比西醫較好。重點是他們的團結和尊重,

彼此的專業和師長表現更有深度。

  

  現今的醫病服務已經不斷的改進,前一段時間我的老師「寄萍」在《苦樂天使》的「改變」一文中,充份剖

析了現今的醫務工作者,正在不斷運用其專業知識,改變工作方式方法,釋放個人的尊嚴,以豁達的胸襟接受和

滿足患病者的要求,盡量做到「以病人為中心」,努力改善服務質素。並以同理心、愛心、責任心,去善待病患

者,更運用有效的溝通方法,祈望做到醫、護、病合一,有利於病人及早康復。但事情的發展是一個過程,何況

是人的工作,衷心感謝你提出意見,有助我們改進工作。我們一致都祈望日後的醫療服務有更完滿的進步,以造

福巿民。

  「劍瑩」兄,最後我建議你與澳門一個由癌病患者自發組織的「澳門愛心之友協進會」聯絡,他們經常聚會,

分享經驗及心得。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生,拿出勇氣來,在有生之年盡量做有意義的事,充分運用利導思維,

凡事從好處去想,打開心扉,讓生命的陽光透進光彩,畫出彩虹。祝早日康復!

  讀完了上述新聞後,感到非常震驚。此事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網上的聲音又代表了一些怎樣的心態?在這
個文明時代,為何會有這樣不文明的行為!結合去年北京同仁醫院醫生被砍重傷事件,不得不令我們深思,為甚
麼醫患間的對立情緒如此嚴重,如何才能保障醫護人員執業?沒法保障他們的安全,又如何確保病人的安全呢?
  事件發生後,中國衛生部號召從兩個方面作出努力。首先,加強醫院治安保衛和推動調解,要求各醫療機構
和衛生行政部門,配合公安部門切實履行好治安保衛職責。落實全天侯式安全值班制度,和對門急診等重點科室
實行廿四小時安全監控。並大力推動以人民調解為重點的醫療糾紛調處機制。
  再者,是提高醫德化解矛盾。這才是最重點和最關鍵的問題。提高醫德,關鍵在醫學教育、醫療制度和社會
風氣。醫德的高尚與否完全與社會的人文緊扣,不可能單獨存在,但其責任重在醫方,其次才是患方。根據中國
青年報二月份一篇報導認為,內地部分學校培養醫學生重技術不重人文,醫學教育對倫理道德教育所佔比例,與
西方國家比較明顯偏低,僅有一半甚至四分之一。而且教學方法偏重於單一和說教式,如不可收紅包之類,實用
性不強,至令修讀學生不感興趣而失去意義。同時,醫學院導師也因為升職等關係忙於撰寫論文,不能全身心地
投入到醫療服務中,令學生沒有角色模範而不知向誰學習。
  雖然澳門醫患關係尚算和諧,但隨著社會的繁榮,醫療科技的日新月異,未來臨床環境將會更趨複雜。對醫
護人員的醫德和倫理教育還有很大空間有待加強。最近,聆聽了台灣安寧療護之母、成功大學醫學院護理系趙可
式教授的課,令我有很大啟發。她是護理人員,但醫學生的倫理課由她負責講授,共有五個學分,分別在一年級
和三年級修,她定該科是選修課。她的課應用大量自身經歷和臨床案例,通過角色扮演和多樣化教學方式,讓學
生投入醫生工作的人性關懷。
  她強調,有說服力的醫德教育,需要在醫療工作和實踐中進行。其中一個例子,令我印象難忘。她帶學生到
太平間去體驗,在冰箱中有一個出生不久便夭折的新生兒,她取出並抱在懷中,跟孩子說話,並問學生誰願意抱
一抱。一時間,全退後了。直至一個女生提出她願意,慢慢地,全班五十多個同學,都自發輪流抱一抱這個其實
已經僵硬的新生兒。通過這震攝人心的幾個小時,讓學生感受生命與死亡的實在,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是如何的與
我同在。對未來要面對無數生老病死,並對別人生命與健康操生殺大權的準醫生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強烈的呼喚
和感召。是多少說教都代替不了的情景教育,效果必然是深刻和持久的。
  若要病人愛護醫護人員,有良好和諧的醫患關係,必須從醫護的教育出發。趙教授指出:醫護患間溝通是最
重要的。在醫療過程中,患方(病人與所有家屬)通常會有不同的意見,大部分分成兩派。但醫護團隊必須要有
共識,共識的基礎是接受共同的教育,培養面對患方矛盾時保持一致性的能力。我們不能分成兩派,否則就會容
易出問題。臨床與教育、醫生與護士及團隊,雖有不同的專業背景,為了病患方利益,需努力尋求共同的教育機
會,增進彼此對倫理議題的敏感度、思辨力及處理能力。當然,病方也需要有「德」,提供準確而實在的信息,
與醫護人員合作,尊重醫護人員的執業權與尊嚴。
央視北醫事件報道衛生部回應稱遺憾

 為了每一個未來醫生的成長,公眾還是應該理解、關心、支援這些醫學生的臨床帶教工作。
  發佈會上,毛群安談到北醫事件報道時說,「關於這個報道,反思起來我認為也有值得檢討的地方。我作為
衛生部的新聞發言人,我們一直致力於跟各位媒體加強溝通。首先我們歡迎媒體的監督,媒體的監督、輿論的監
督對於改進衛生行業的工作、提高醫療品質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也期待著媒體的報道是客觀公正的。長
期以來,我們和中央電視台保持著良好的溝通和合作,中央電視台在做好衛生改革與發展的宣傳方面給予了我們
非常大的支援和幫助。但是對這件事情的報道,我作為新聞發言人認為很遺憾,在雙方的溝通方面,應該說有做
得不到位的地方」。
  毛群安說,「我現在是衛生部的新聞發言人,但是我的另一身份是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的主任,衛生部之所
以成立這個中心,就是希望我們能夠在媒體的宣傳報道方面給大家提供更多的支援幫助,大家一起共同做好衛生
新聞宣傳工作,從而推動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我希望大家在以後重點選題策劃方面可以和我們進行溝通,避免
出現這樣一些不必要的錯誤」。
  毛群安說,有關事件調查處理的情況,衛生部及時地給媒體做了通報。
  他還表示,對這一事件媒體和公眾非常關注,作為醫務界也非常關注。而且醫務界的理解和公眾的關注點有
不大相同的地方。
  十一月三日,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播出《北大醫學教授為何死在北大醫院?》節目,節目認為,許
多無執業醫師執業證書的醫學生在北大醫院「非法行醫」。該片節目一經播出,立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醫生的考試

  醞釀
  考試,又到了考試的季節。通常政府公職人員的開考時間表都是極難預測的,所以這一次,還沒等大家把書
看完,考試的通知已經臨在,政府公立醫院的醫生的入職考試開始了。
  在筆者的印象之中,澳門人大多都喜歡念醫,眾所周知,本澳是沒有西醫學院的,但據非正式的統計數字指
出,每年大約有二百名醫生從不同地方的醫學院畢業回澳就業,可對於現在僧多粥少的就業現況來看,每一次的
考試招聘都競爭激烈。十幾年前西方醫學大行其道之時,莘莘學子便一頭紮在西醫和護士的範疇中,而十幾年後
的今天則興起念祖國醫學來,因此新生代頭也不回地投進了中醫學的懷抱。先不論他們當中到底有多少人最後確
實從醫,但光看他們那份執著於念醫的大無畏精神,已經足以冠上勇者之名,為什麼?很簡單,因為念醫的路真
的很漫長,並且十分艱苦。
 

我的瘋言瘋語
  昨天考完第五次的那一刻,真是舒了一口大氣。考前的心理壓力真是不足為外人道,只要不小心有一科不合
格,就可能造成延畢了(即延遲畢業)。幸好,前五次考試都在合格範圍以內,剩下的最後一次考試有較多時間
準備,決心要把這次考得特別好。
  晚上時分,有時候總不期然翻閱前幾個月寫在記事本上的文字,看看自己這學期又完成了甚麼偉大的任務。
只能說考試太密集了,在整個教學計劃大改革後,考試次數增多了,而成為一位醫學生越來越困難了。除了必備
的基礎考試,用以考核學生的知識能力外,現在還增設 Problem.based learning 式的教育。在這門課程中,十人為
一組,配以一位指導老師,每次教案均有一主題,為某身體系統的相關疾病,學生需針對病人的描述進行發言,
討論病例及深入探討箇中病因。由於現今醫學發達之快,再也不能單靠個人力量來診斷病症, 而醫療的宗旨是以
病人為中心,跟以前以醫生為中心的理念截然不同。現今醫生所受的訓練越來越多,這也是由於醫療社會的轉型,
醫生必需跟許多不同範疇的專業人員相互溝通,一起分析病情,組成醫療團隊。只能說醫生越來越不好當了,在
資訊爆炸的年代,唯有終身學習才不致使自己落伍。
  在沒有考試的時候,不是趕報告就是準備下一次考試。正好這學年的假期少之又少,令人感覺三年級是躲在
書堆中,不斷吸啜知識海洋的養份,連生病的時間也沒有。真令人體會到當一位醫學生之不簡單,除了知識淵博
外,完美的體格也是不可或缺的。
  上學期只是個熱身而已,下學期還有更“好”受的等著我!◇

醫生的白袍

  醞釀
  從前當我還是個醫學生的時候,我曾經有數十次被誤認為護士的經歷。這大概是因為人們對醫護行業的性別
理解存在偏倚,總覺得念醫科的男孩子一定是醫生,而女生一定就是護士,對此,我會不厭其煩地向誤解的人們
詳細解釋,加以糾正,並且自豪地說上一句「我是醫生,不是姑娘(護士)!」可是今天,畢業後的大半年,當
我名副其實地擁有作為醫生的所有履歷和經驗以後,當我可以名正言順地宣稱自己是一名醫生的時候,當我可以
堂堂正正地穿上醫生的白袍、戴上聽診器走訪不同診室的時候,我卻忽然害怕從事這個職業,甚至於在人前忌諱
談論自己的職業。
  這樣巨大的轉變,不為別的,僅僅是因著工作的本身讓我清楚地認識到這份職業背後所隱藏的深沉的責任而
已。
  「健康所繫,性命相託」,醫學生的誓言仿佛言猶在耳,尚記得在當年入學之際,我懷著滿腔熱情,揮灑青
春、貢獻心力,昂首挺胸向夢想邁步進發。我沒有後悔在別系的同學已經早早入夢的時候還挑燈夜讀,面對書山
題海的煎熬也毫不畏懼,我不曾埋怨在別人已經完成四年的大學生涯投身社會之時仍然沒完沒了地出席醫院的實
習課,我甚至慢慢地接受了終身必須在考試中度過的殘酷現實,而唯一我未能信守諾言承擔的是,生命交託在我
手上的重量。
  記得畢業的時候有位同學說醫生這個職業難度很高,當好醫生更是難上加難。七十二行之中只有醫生這個行
業同時要求守法和醫德,其他行業卻只需達到不違法的基本要求即可;而且, 醫生不能有所失誤,差之毫釐,謬
以千里,偏倚一旦出在人命上,其後果必定不堪設想;人家修理工修一百台機器修好九十九台、壞了一台尚且情
有可原,可以歸咎為零件故障和器械生鏽,可醫生一旦診治百人而有一個沒被治好,他的苦處卻不會為人所理解 ,
最後的下場也不會好到哪裡,即使沒被追究責任也會成為眾人的出氣袋。如斯壓力,並非筆墨所能道盡。
  醫生的白袍不是小孩子的玩具,亦非可以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玩物,那不是用來穿的,而是要去背負的東西 ,
如果真的理解背負起醫生的責任是怎麼一回事,大抵無論是誰都不會說自己有成為醫生的本事。
  當然,行醫這條路是我自己選擇的,當初沒有看清楚那些生命託付的責任和承諾,今天理清便行,實在沒有
必要為此費神,周旋下去也只是徒然。現在不是膽怯的時候,穿上白袍繼續努力地向前走才是唯一的去路。◇

回到非典未來時
  醞釀
  隨著感染人數的進一步減少、零的突破保持、死亡率再度下降,這宗轟動全球的非典型肺炎事件似乎暫吿一
段落。而我也希望,同時也是全球人類所希望的:「SARS」眞的已成為歷史。
  當「SARS」的腳步已緩、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暫結束,人們的生活又回復到從前那樣,繼續「馬照跑,舞照
跳」的規律,一切似乎很平靜,一如往日,但眞的那麼平靜嗎?好像又不。
  整個世界彷彿變了,因為「SARS」的存在。作為普通市民,我們不再手一閒下來就摳鼻子、揉眼睛、抓頭屑 ,
我們不再沾蘸唾液濕手翻書,不再亂觸亂碰帶菌的物品、吃受污染的食物。我們不再在不足三秒時間內完成洗手
的工序,而是採用流動水和肥皂徹底清潔擦洗手背手掌甚至甲縫直至無菌。我們懂得定期用漂白水消毒家居和傢
具。在夏天,我們不再是空調房裡的小花小草、足不出戶,而是義無反顧主動打開窗戶呼吸新鮮空氣。我們不再
在閒著無聊時到人多的地方聚眾玩樂而是選擇到戶外參加有益身心的活動、鍛煉身體、盡情流汗。我們會好好照
顧自己、會平衡營養、會充分運動、會提高免疫力。
  作為醫護人員、醫學生,我們認清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把自己貢獻給世界,在病人面前學會勇敢——縱然內
心畏懼;要把安全留給別人,把危險留給自己,因為在病人面前,醫生早已不再是人,而是「神」。
  作為政府官員,我們凝聚力量、萬眾同心,我們改革改革再改革,建醫院改行政立新法,務求讓社會更安定
繁榮、市民更平安健康。
  作為研究人員,我們發揮小宇宙致力探討和認知世界,研究新藥新方,抗擊世上更多不知名的疾病。
  當危險褪盡,「SARS」的腳步已遠,可能再不需要繃緊頭皮去思索生命,可能再沒有必要「戒嚴」,可能生
活即將回到非典未來時,但請不要就此鬆懈,請延續非典帶給我們的改變和警惕,只因未來還有很多危險。◇

我國古代醫藥聞知錄 (上)
  千年前的國家醫科大學
  公元五八一年,隋王朝建立以後,曾創設「太醫署」,設有醫科、按摩科、咒禁科。唐王朝建立後,若干方
面沿襲了隋代的制度,也設置了太醫署。
  唐太醫署分成醫學和藥學兩大部。醫學部又分設醫科、針科、按摩科和咒禁科。四科均設有博士,主要負責
教授學生。太醫署是兼有醫學教育和醫療兩種職能的機構。太醫署的醫科學生,學習年限根據所分的專業而不相
同。據《唐六典》記載,體療(相當於內科)學習七年;瘡腫(相當於外科)學習五年;少小(相當於兒科)學
習五年;耳目口齒科學習兩年;角法(拔火罐之類)學習兩年。學生入學後,先學習《黃帝內經》、本草、《針
灸甲乙經》《脈經》等,然後再分別學習各自有關專科的知識與技術。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按月、按季、按年進行考試。月考由博士主考,季度考試由較高級的醫官「太醫令」主
考,年終考試則由國家最高醫官「太常丞」主考。對醫學生成績的評定,除筆試成績外,還依據他們對疾病的診
治療效進行評分。畢業考試成績優等者,將予選拔任用。
  唐代太醫署中的藥學部,特設有藥園,面積為三頃,每頃相當一百畝。一所醫學院擁有三百畝面積的藥園,
其規模不能說不大。
  藥學部中,配備了藥園師,其職責主要是按時栽種某些必須新鮮使用的藥物,以隨時提供醫療之需。至於太
醫署中儲備的其他藥物,則是徵購各地特產的「道地藥材」。藥學部的學生稱為「藥園生」,是從民間招收的十
六歲至二十歲的青年,他們在藥園師的指導下,學習有關中藥的品種、栽培、採集、加工、貯存、配伍等知識。
  「和濟局」與國家藥典
  宋代「賣藥所」及其以後的「醫藥和劑局」,是世界上最早由國家開辦、經營的藥店和製藥廠。
  賣藥所創設於公元一○七六年,不久又稱為熟藥所、贖藥所,屬宋太醫局管轄。當時宋代正實行王安石的新
法,根據「市易法」規定,藥物的貿易被歸於國家控制之下,國營賣藥所因之而創設。一一一四年後,賣藥所改
名為「醫藥惠民局」,原有的修合藥所改稱為「醫藥和劑局」,專門加工製造熟藥(成藥)供醫藥惠民局出售。
汴京以外的其他一些地方,也逐漸開設了國營熟藥所。
  賣藥所與醫藥和劑局為了使配製方劑的質和量有保證,規定了各種方劑所含藥物的分量和質量標準以及炮製
加工方法,因此還設置了專門收購藥材的機構,配備檢驗官員。
  為了便於辨認和劑局製成的藥物及防止奸商冒牌藥,熟藥所與和劑局的成藥均加上專門的印記。現存文獻中 ,
有紹興六年(一一三六年)十月四日詔書,寫明對製造冒牌假藥者的處罰規定:「撰合假藥、偽造貼子印記作官
藥貨賣,並依偽造條法。」這種以國家法令形式,規定檢驗藥材質量、銷毀陳舊變質藥品以及懲罰製造冒牌假藥
者的制度,在世界醫學史上,均屬極具重要意義之擧。
  熟藥所為使各種方劑的配製有一定的根據可依,對配製成藥訂出了藥味品種和質量規格,載明炮製方法,匯
總為《太醫局方》。其後,經過充實修訂,出版了《和劑局方》,由朝廷命令頒行全國應用。《和劑局方》使調
製的各種成藥有一定的質量保證,因而它成為中國醫學史上一部比較完備的國家藥典。◇
  (上)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