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本刊特稿

NEWS RESEARCH

试论性别话题公民新闻的出现及意义
□ 戴蓓芬

【摘 要】性别话题类公民新闻于近两年频繁出现,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性别
话题类公民新闻,研究这类公民新闻的特征及其兴起的原因。同时本文试图在媒体、技术、社会与文
化的多维视角下,探讨这类公民新闻的意义,即其作为女性在公共领域的话语平台的意义。
【关键词】性别;公民新闻;公共空间

公民新闻兴起于20世纪末,在世 将有可能摆脱商业控制的模式,不再 话题的公共话语平台如何成型。


纪之交各大危机事件的新闻报道中, 受到自上而下的垄断型传媒集团的控 一、性别话题类公民新闻的兴起
[3][4]
比如1994年加利福尼亚地震、2001年 制 。在中国新闻业语境中,公民新 及原因
“9·11事件”、2004年东南亚海啸 闻则意味着,新闻传播领域将出现一 性别话题类公民新闻早期的表现
等,普通民众运用手中的传播工具, 个新的公共话语表达空间,这一空间 形式为,在主流媒体(包括网络新闻
比如手机、DV与网络平台,大规模 能够相对独立于中国式新闻传播的双 媒体)的主导之下,网民参与性别
发布与传播这些危机事件的现场信 重模式的控制——这一双重模式由自 新闻的时事评论,比如2012年“唐慧
息,极大颠覆了传统媒体在这些事 建国以来“政治为体,新闻为用”的 上访案”与2013年“李彦杀夫案”。
[1] [5]
件中应有的角色 。目前,学界对于 政党模式 与20世纪80年代新闻业市 以“李彦杀夫案”为例,自2013年1
公民新闻的定义基本从两个面向出 场化改革的商业模式构成。本研究所 月李彦被法院判处死刑后,该事件首
发。第一,强调公民在信息传播过 针对的性别话题类公民新闻属于第二 先在知识分子领域获得了大规模的
程中的角色与作用。如谢恩·包曼 种面向。这类公民新闻通常由女性这 关注。1月25日,136名律师、学者与
(Shayne Bowman)与克里斯·威利 一弱势群体发布,其发布内容基本为 NGO工作者联合署名一封紧急呼吁信
斯(Chris Willis)所述,“在收集、 有关性别话题类社会时事的新闻或评 递交法院以希望轻判李彦。随后,主
报道、分析与传播新闻和信息过程 论。这类公民新闻于近几年出现,并 流媒体纷纷介入报道此案,《东方早
中,公民个体或群体积极参与的行 在2015年至2016年之间呈现大规模发 报》网站于1月30日发表名为《从一
[2]
为” 。第二种面向强调公民新闻对 展的态势,其中2015年“最美乡村女 起杀夫案检讨死刑》的社论,该社论
于推进社会民主进程的作用,这是指 教师”、2016年“地铁哺乳”事件、 被新浪新闻网、凤凰网转载,《参
公民新闻能够作为一种针对政府行为 2016年3月7日关于“高校女生节标 考消息》网于2013年1月31日转载了
的民主监督力量,以及针对落后社会 语”的争议是其中的代表性事件。本 《纽约时报》的文章《遭家暴妇女杀
文化的自主批判力量,并且通常公民 研究首先阐明这类公民新闻的兴起及 夫被判死刑引争议》。除了国内媒
新闻能够摆脱传统媒体在不同新闻业 原因;其次梳理女性问题在中国重大 体,外媒,比如《纽约时报》、美国
语境中受到的限制。在西方的新闻业 历史时期公共领域的表现形式,并研 之音、BBC中文网也纷纷报道此案,
语境中,这意味着新闻的生产与传播 究在这类公民新闻中,一个有关女性 扩大了此案的国家影响力。可以说,

新闻知识 2016年第11期 9
本刊特稿
NEWS RESEARCH

正是在知识分子与各大媒体的联合 日“女生节标语事件”是由于女权主 的特征有关。公民新闻本身就具有针



作用下,使得李彦案在2015年4月重 义者“李思磐”引发了3万次转发 。 对权威机构的反抗意识,这种意识能
审,结果由死刑改为死缓。而在2015 主流媒体在这些事件中不再发挥主导 够赋予性别话题类公民新闻一种相应
年4月新的判决结果出现之后,李彦 作用,而只是在事后,或以网民对事 的媒体环境。其次,这与女性问题在
案又获得了更广泛的社会关注。人民 件的大规模关注的现象为新闻,或在 新闻领域的存在现状有关。
网、新华网、《参考消息》网站、新 网民关注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后续报 (一)公民新闻的反抗精神
浪新闻、网易、《南方周末》纷纷报 道。比如在“最美乡村女教师事件” 公民新闻在其兴起之时,就伴随
道李彦案的最新结果,同时新浪微博 中,自2015年7月28日“青鲤君”的 着对于包括传统主流媒体在内的社会
出现以“李彦受暴杀夫案”的话题标 微博发出后,人民网、新浪新闻、南 权威机构的对抗意识,马克·德乌兹
签,获得87.7万次的阅读。可以说, 方网、凤凰网、澎湃新闻等网站以网 (Mark Deuze)认为这已成为一种全
[6]
李彦案并非典型的性别话题公民新 民对此事件的大规模关注为新闻进行 球性的现象 。这种对“权力的极为
闻,在其两次重要的时间节点(2013 报道,《南方都市报》在其纸版报纸 敏感”的意识能够成为一种自下而上
[7]
年1月与2015年4月)中,主流媒体在 上发表社论“被拐女变身乡村教师, 的民主监督力量 。公民新闻的监督
推动这起案件的社会关注度方面发挥 不能止于感动”。除此之外,《中国 对象不但包括政府与传统主流媒体等
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李彦案之所以 青年报》再次采访了当地公安部门以 实体机构,甚至还包括存在于文化与
获得如此大的影响力,与公众舆论的 推进事件的处理。与性别话题类公民 思想层面的社会问题。而在近两年出
力量密不可分,特别是由网民参与 新闻的早期形式相比,主流媒体与公 现的这些性别话题类公民新闻中,网
(主要为新浪微博的话题讨论)引发 民的角色发生了倒置,前者的主导作 民所具有的反抗意识成为引发事件与
的后续的社会反思,更进一步推进了 用为后者取代。第二,在这些事件 推动事件发展的核心力量。
社会对此案更深层次的思考。可以 中,网民开始运用一种性别视角与话 以“最美乡村女教师事件”为
说,这是性别话题类公民新闻的早期 语审视社会中的性别不公正现象。可 例,事件的主人公郜艳敏于1994年被
形式,其特征为由主流媒体主导社会 以说,这些事件之所以获得如此大规 拐卖。2006年其留任乡村教师的事迹
舆论,由网民在网络平台中的讨论推 模的关注,原因均在于其中所蕴含的 被当地媒体《燕赵都市报》报道,
动事件的影响力与后续思考。 对于女性传统价值与角色的期待,实 2007年郜艳敏成为“感动河北”十大
而在2015年下半年,在7月“最 际上已造成了对女性权益的损害,比 年度人物,2009年郜艳敏的事件被改
美乡村女教师事件”,11月“北京地 如在“最美乡村女教师事件”中,传 编为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2015
铁哺乳事件”,2016年3月7日“女生 统媒体与地方政府对女性宽容与奉献 年7月28日,一位拥有3万多粉丝的网
节标语事件”这三条新闻中,性别话 的价值期待与歌颂,完全忽视了郜艳 民“青鲤君”发布了一条关于《嫁给
题类公民新闻开始具备独立的形态, 敏作为被拐受害者所遭受的各种不公 大山的女人》的短评,并引发了5万
所谓独立形态,是指这些新闻并非由 正待遇;而在“地铁哺乳事件”中, 次的转发与16000次的评论。网民的
主流媒体主导。它们的新闻源本身就 女性身体作为性对象应被遮蔽的传统 大规模关注使事件的影响力在主流媒
是网民发布在网络上的消息。总的来 价值观损害了女性作为母亲所应有的 体中不断扩大,腾讯新闻、网易新
说,这些事件均具有以下两点特征, 公开场合哺乳权利。网民在这些事件 闻、搜狐新闻等新闻网站纷纷发文报
第一,事件起因均为公民将信息或评 中对女性权益的被损害表现出极高的 道并重现事件的原貌,而《南方都市
论发布在网上(平台主要为新浪微 敏感度,以及强烈的反抗意识。可以 报》也于2015年7月30日发表相关社
博),由一条微博引发上万条的转发 说,一种自主、独立与鲜明的性别意 论。而“青鲤君”的短评原文可以说
与评论,在短时间内形成大规模舆论 识正在这些事件的发展进程中发酵成 是语言用词低俗,逻辑条理不清,甚
效应。比如“最美乡村女教师事件” 型,并不断影响新的事件产生。 至含有网络暴力的倾向,但正是这种
是由微博网友“青鲤君”的一条微博 那么,性别话题类公民新闻为何 极情绪化的语言风格,及其对事件本
引发5万次转发,“北京地铁哺乳事 能够作为一种独特的公民新闻现象兴 身强烈的批判态度引起了3万多粉丝
件”是由“北京往事微博”的一条微 起?本研究认为,相关原因在于以下 的关注。而在这一事件不断在网络传
博引发了1万次转发,而2016年3月7 两个方面:首先,这与公民新闻自身 播的过程中,网民的言论更体现出了

10 新闻知识 2016年第11期
本刊特稿
NEWS RESEARCH

清晰与强烈的反抗意识。这种反抗所 么例子说被拐卖的媳妇和‘丈夫’ 性人物,“男性新闻人物在出现频


针对的对象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首先 是真爱的。行,就算您是真爱!就算 度、被引用频度、被拍摄频度方面都
是事件中的两个官方行为主体——对 恰好您的买主是个还不算太渣的禽 远远多于女 性 ; 他 们 在 文 字 和 图 片
拐卖人口缺乏法治管理的当地政府与 兽,真的相爱了!那么这种犯罪关系 新闻中都是压倒多数的主角:在主
对郜艳敏歌功颂德的传统媒体《燕赵 就能被掩盖吗?奴隶和奴隶主,毒贩 要新闻人物中,男性占83.19%,女
都市报》;其次,还有这两个行为主 和瘾君子,强奸和被强奸,警察和罪 性占16.81%” [8] 。21世纪新媒体日
体背后所代表的男权价值观。人们可 犯……千千万万的罪恶里可能有那么 益 崛 起 , 女 性 问 题 在 主 流媒体中仍
以通过网民的言论整理出其所批判的 偶然一例还不算太悲惨的特例,就可 未获得实质性的关注。根据2015年的
不同对象: 以掩盖犯罪了?” 一项小型调查,对女性问题的报道在
第一,网民对传统媒体报道歌功 “静静的驴仔”:“所以女性就 现今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网站中呈现
颂德的报道视角的批判。 是被拐了也算奉献?靠自己的坚强活 两极化的态势。也就是说,在现今的
比如,“秋声90770”:“当地 得好一点,那些买卖人口的人就无罪 传统媒体(主要为报纸,调查的报纸
政府和部分媒体试图把一出个人与社 了?” 为《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羊
会的悲剧演绎成喜剧,来为自己增光 可以说,尽管网民低俗化、碎片 城晚报》)中,有关女性问题的报道
添彩。但结果弄巧成拙,把它演成了 化,甚至暴力化的语言特征使其言论 仍处于低频状态;同时,在各大新媒
讽刺剧、滑稽剧,反而大丢其丑。” 缺乏理性与说服力,但是,网民在意 体网站中(调查的网站为腾讯新闻
“我爱肉肉和姐姐”:“十八岁 识层面仍清晰地指明了在这一事件中 网、北青网等),有关女性的报道虽
被拐卖的郜艳敏,被强奸凌辱,后迫 需要被问责的对象,即“政府”“媒 相对变得高频,但其报道的主题多为
为人妇人母,最后为生存而成山村代 体”“人贩子”。也正是由于这种清 具有色情色彩的性话题或是具有性暗
课教师,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个 晰,且具有感染力的反抗意识,使这 示(比如强奸、猥亵或卖淫)内容的
人与国家的耻辱,将其经历美化成 条公民新闻的影响力迅速扩大,最后 法治话题。这些话题的目的并不在于
《嫁给大山的女人》,选入央视‘感 以致主流媒体要将这一旧闻当作新闻 从女性作为被害人的角度,呼吁性别
动中国’,这种化黑暗为光明的宣传 来重新报道。 公正,或加强针对性犯罪问题的法治
思维,才是最灭绝人性的,最令人不 (二)主流媒体对女性问题的边 管理,而在于运用一种刺激性与娱乐
寒而栗的!” 缘化与扭曲化 性的叙事方式,增加网站的点击率。
第二,网民对地方政府纵容拐卖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女性在获得 可以说,主流媒体在报道女性问题方
人口的犯罪行为的批判。 巨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面临大量有 面的失职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在
比如,“Bxsscu”:“比丑更丑 关性别关系的社会、文化与政治问 传统媒体时代,女性问题处于边缘位
陋的是遮丑,当地政府无耻!!” 题。但是主流媒体落后的性别观念, 置,而在新媒体时代,以女性为话题
“杨庆国微博”:“人贩子要严 以及忽视女性问题的媒体实践使这些 的新闻虽大量出现,却是媒体增加自
厉打击,正能量要歌颂,不作为官吏 问题不断累积,甚至加剧问题的严重 身娱乐性,获取商业利益的工具。
要依法查办。” 性。这样一来女性利益诉求增多—— 与主流媒体的失职相比,公民新
第三,网民对拐卖妇女这一深受 利益表达渠道被封闭的恶性循环机 闻这一新兴的传播形式正在逐渐成为
男权制影响而存在的社会现象的批 制,致使女性只能通过有限的方式, 女性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渠道。在近
判。 比如发布公民新闻,表达自身的利益 两年上述三条重大的性别话题公民新
比如,“177044”:“拐卖妇女是 诉求。 闻中,女性问题不但获得了大规模的
针对妇女最严重的犯罪,是强奸与限制 具体来说,女性利益表达渠道被 关注,并且,女性群体在其中不再是
人身自由的结合,往往还伴随着身体伤 封闭这一状态从传统媒体时代就已开 处于商业逻辑下被窥视的客体,而成
害与精神摧残。而这种罪恶却被社会规 始,并一直延续至新媒体时代。有学 为自主运用新媒体工具表达自身利
则所默认,甚至在一个社区之内,所有 者于20世纪末调查了我国八家具有影 益诉求的主体。比如在2016年3月7日
人都在扮演凶手与帮凶的角色。” 响力的报纸新闻版的报道内容,其 “女生节标语事件”中,按照往年惯
“找支歌唱唱”:“以前还有什 中女性人物出现的频度远远低于男 例各大高校(以男生为主)纷纷拉起

新闻知识 2016年第11期 11
本刊特稿
NEWS RESEARCH

横幅以庆祝女生节,但这些横幅的内 当代女性的各种生存体验与权利诉求 忠党、赵月枝、陆晔等学者均认为,


容却充斥着各种贬损女性的内容,比 能够得到独立表达。所谓独立表达, 在新闻实践中,媒介作为党的喉舌功
[11][12][13]
如固化女性形象的内容(“东师女生 也指女性问题的公共领域的表达能够 能仍然是主导原则 。这就导致
国家唯一指定儿媳妇”固化了女性的 充分围绕以女性作为主体的经历展 了,一方面,在具有议程设置功能的
妻职形象),或侮辱女性的内容(比 开,而不受某个外在于女性问题的宏 公共领域,比如新闻业,女性由于其
如“春风十里,不如睡你”这类属于 大目标的干扰。 政治边缘地位,遭遇了持续地被失声
[14]
具有性骚扰的内容)。这些标语内容 纵观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尽管女 。另一方面,在非新闻领域,比如
由女权主义微博“李思磐”整理发 性问题在各个关键时期均占据过公共 广告与影视行业,女性却成为商品符
② [15]
出,迅速激起了女性,特别是高校女 的话语空间,但是女性独立表达的实 号 ,作为经济利益的来源,被大
性群体的反抗。她们甚至要求废除女 现程度始终是有限的,它受到来自 规模地呈现与复制。
生节,并在微博上发起了以“反三七 各种形式的权力结构与意识形态的限 可以说,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三
过三八”为话题标签的活动。根据这 制。在20世纪初,女性问题获得公共 个重要阶段,女性在公共领域或是作
一标签下的评论,人们可以看出,女 领域的关注是与以中国男性知识分子 为有限的主体被置于统一的国家发展
性如何运用新媒体工具主动表达自身 主导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联系在一 话语之下,或是作为单纯的客体成为
[9]
的利益诉求: 起的 。戴锦华指出,“中国的女权 商品逻辑的工具性符码。
“有此一仙”:“#反三七过 运动……与民族国家的确立、国家民 实际上,在当今转型期的中国,女
三八#妇女节快乐!拒绝一切自以为 族主义话语间存在极为直接与复杂的 性在公共领域的独立表达需求早已具有
[10]
是的关爱和强加到身上的弱者标签! 纠葛” 。在20世纪中期,即二战后 社会基础。这是指,女性在政治、文化
和一切视女性为性工具和生育工具的 的冷战时期,女性问题是在以坚持社 与经济等领域正面临各种复杂的挑战,
思想斗争到底。” 会主义为原则,以实现国家工业化建 而这些问题并未获得公共领域的关注。
“Shawneshie”:“#反三七过 设为目标的框架下被提出的。“铁姑 对于城市女性来说,根据我国《第10次
三八#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这是一 娘”“半边天”等符码指涉了女性与 中国城市女性生活质量调查报告》,
个纪念女性开始得到权利的节日,而 国家建设的关系。实际上,在这两个 72.8%的城市女性表示工作压力大,而
不是‘生殖器’们可以公开群体性骚 阶段,女性解放与女性权利问题均曾 “任务繁重”“工作家庭难兼顾”与
[16]
扰的日子。反对任何形式的性别歧 获得公共领域的关注,但直至今日, “职场竞争激烈”是三大压力来源 。
视,支持性别平等,自由!” 其中为女性许诺的性别平等并未实 而对农村女性来说,其所面临的挑战则
在“反三七过三八”这一标签之 现,贬抑女性的社会文化仍然存在。 包括受教育程度偏低、经济独立程度偏
下,类似的言论还有很多。并且,从 这正是由于女性问题总是处于一种外 低、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失地现象严重,
“拒绝”“斗争”“反对”这样的表述 在于女性自身诉求的政治目标之中, 以及相比于城市女性更为严重的传统男
[17]
看来,在这起公民新闻事件中,女性已 而这些目标一旦被改变或得到实现, 权文化的束缚 。面对这些问题,传统
不再是被商业逻辑所操控的低俗新闻中 女性问题就被弃置一旁了。 媒体并未履行媒介应有的社会职责,即
的客体,而是新闻事件中的行动主体。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 设置议程,积极引导舆论,促进政府与
这正是性别话题公民新闻能够频频发生 市场经济体制的兴起,女性问题不再 公众关注女性社会问题的职责。
的社会动因。与主流媒体掩盖女性主体 处于国家政治话语的叙事框架中,而 通过考察纵向的历史背景与横向
身份的做法相反,在公民新闻这一传播 逐渐被置于由市场理性主导的商业逻 的社会现实,笔者发现女性在公共领
形式中,女性能够以主体的身份进行自 辑话语中。也就是说,在结束了国际 域的失声既是一个从未被重视的问
我表达与自我塑造。 意识形态斗争与国内政治斗争的后冷 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作为公共领域女性话语平台 战时期,女性不再是一种需要被动员 公民新闻,作为在新媒体技术支
的性别话题类公民新闻 以参与政治斗争的社会力量。和平时 持下,促进公众对公共权力进行民主
近几年兴起的性别话题类公民新 期的女性反而重新被视为边缘群体。 监督的新闻传播形式,能够突破女性
闻已显示出了塑造独属于女性媒体话 同时,在转型期的中国传媒业中,媒 在公共领域被失语的困境。它不仅赋
语空间的潜力。在这一媒体空间内, 介运作的原则仍以政治宣传为主。潘 予女性在公共领域的独立表达以技术

12 新闻知识 2016年第11期
本刊特稿
NEWS RESEARCH

支持,同时其天然与权力对抗的意 这样的舆论刺激,一方面有助于促进 系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分析个体如何


识,以及其中蕴含的民主精神,为女 大众重新思考这一长期被边缘化的群 获取信息与传播信息这个层面,对这
性的独立表达提供了与之契合的精神 体目前的生存现状与其应有的社会权 一关系的考察有必要加入媒介对人的
土壤。 利,另一方面,也能够促使传统媒体 生存状态的关怀,以及媒介如何实现
人们可以在近两年这些较具影响 提高性别问题的议程优先性。比如在 不同群体权力诉求的表达这些维度。
力的性别话题公民新闻中,看到女性 “最美乡村女教师事件”与“地铁哺 注 释
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正逐渐出现于 乳事件”后,主流媒体(以网络新闻 ① 由于受到网民的关注与推动,女生节标语事
件在微博上成为一个以“反三七过三八”为标签的
公共领域中,并且,女性问题不再受 媒体为主)受舆论影响,纷纷跟进报 话题,引发了1.1亿次的阅读与6.5万次的讨论。
到国家叙事与商业逻辑的干预。在 道这些事件。这对于媒体在女性问题 ② 在女性与商业文化关系的研究中,商业文化
对女性的物化,已成为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一项共
“最美乡村女教师事件”中,公众舆 报道上的失职——无论这种失职是来
识。刘伯红与卜卫在《中国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
论开始多方位地反思女性在社会中的 自于外力的干扰,或大量媒体工作者 象》中对90年代中国电视节目中相关现象的量化研
究是早期较有代表性的研究。
地位问题,其中包括反思女性与传统 男权意识形态的局限,本身就是一种
媒体的关系,批判传统媒体利用媒体 有力的修正。 参考文献
[1][8] Stuart Allen,“Histories of Citizen
资源损害女性权益,并刻意树立女性 三、结语
Journalism” in Stuart Allen,Einar Thorsen,eds,Citizen
容忍与善良这些传统妇德形象的做 当代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面临各式 Journalism——Global Perspective,New York:Peter
Lang.,2009:18-25
法;反思女性与政府的关系,要求政 各样的问题,性别问题无疑是其中重
[2][4] Shayne Bowman,Chris Willis.We Media-
府加强对女性的人身保护,实现司法 要的一项。可以说,这是一个问题的 How Audienc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of News and
Information,The Media Center as The American Press
公正。在2016年3月7日女生节标语事 集合,比如文化领域,传统文化性别 Institute,2003:9
件中,各大高校的标语所体现出的夫 偏见的痼疾对女性的精神束缚,比如 [3] Dan Gillmor,We the Media: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Boston:O'Reilly
权思维,比如某高校将“我妈指定儿 就业领域,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问题 Media,2006:45
媳”标语作为对女性的最高褒奖,以 等等。而传统媒体在解决这些问题方 [5] 黄旦.二十世纪中国新闻理论的研究模式[J].
现代传播,1994(4):50
及“春风十里,不如睡你”这样的公 面并未发挥媒体引导舆论和民主监督 [6] Mark Deuze,“The Future of Citizen
Journalism”,in Stuart Allen,Einar Thorsen,eds.,Citizen
开性骚扰内容,引起了公众特别是知 的功能,这既有客观原因,即现存的
Journalism——Global Perspective,New York: Peter
识女性公众的强烈反感,而公众也开 媒介体制(媒介的喉舌功能与其在市 Lang.,2009:257
[7] 姜华.公民新闻及其民主监督作用初探[J].国
始关注女性与传统夫权思维的关系。 场经济体制下的生存压力限制了媒介
际新闻界,2013(4):43
在“地铁哺乳事件”中,公众舆论一 发挥公共精神), 也有主观原因,即 [9] 张春田.五四前后的女性解放话语[M].台湾:新
锐文创,2013:159
方面呼吁加强公共场所便于女性哺乳 媒体从业者自身的男权意识形态缺陷 [10] 戴锦华.性别中国[M].台湾:麦田出版
的设施,另一方面也开始思考女性在 (女性问题的重要性总是被视为次级 社,2006:19
[11] 潘忠党.传媒的公共性与中国传媒改革的再
公共空间的哺乳权利问题。 的)。这样看来,新媒体时代,即公 起步[].传播与社会学刊,2008(6):6
民能够通过掌握传播工具成为传播主 [12] 赵月枝等.反思与展望:中国传媒改革开放
可以说,这些新闻正在不断触及
三十周年笔谈[J].传播与社会学刊,2008(6):26
女性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所遭遇的各 体的时代,性别话题类公民新闻的兴 [13] 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社会转型过程
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J].新闻学研
种问题,而公民新闻这一传播形式使 起,意味着女性公民要跳过传统媒体
究,2002(4)
这些问题得以公开表达,并在短时间 这一中介,运用手中的传播工具,通 [14] 冯媛.女性在新闻中的存在——关于八家主
导报纸新闻版新闻的研究报告[J].浙江学刊,1998(2)
内集结大量的公众注意力以关注这 过在公共领域自主发声,以自行设置 [15] 刘伯红,卜卫.中国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些问题。并且,公民在这些新闻事件 议程的方式,自主解决其在社会中遇 [A].金一虹,刘伯红主编.世纪之交的中国妇女与发展
[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225-244
中体现出了鲜明的主体性,使这些问 到的各种问题与障碍。 [16] 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第10次中国城市
题的关注点能够完全围绕女性群体的 从这类新兴公民新闻的出现,人 女性生活质量调查报道(2014年度)[J].中国妇
女,2014:34
权益。虽然目前,公民新闻的偶发性 们也可以看到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格局 [17]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
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
特质决定了这类公民新闻无法具有常 不仅意味着技术的革新,同时更意味
[R].2010:229-231
规形式,但是每一次性别话题类公民 着媒体、技术、社会、文化与意识形
新闻的爆发都能使性别问题与女性生 态更深层次的互动,甚至是融合。而 (作者戴蓓芬:中国传媒大学新闻
存发展问题大规模地进入公众视野。 对传播学研究来说,对个体与媒介关 与传播学部博士后)

新闻知识 2016年第11期 1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