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0

第 16 卷第 3 期 经 济 学 (季 刊 ) Vo 16,No.

l. 3
2017 年 4 月 Ch
ina 
Economi
c Qua
rte
rly Apri,
l 2017

生育率选择 、 不平等与中等收入陷阱

郭凯明   颜   色 *

摘   要   本文在 归 纳 统 一 增 长 理 论 的 基 础 上, 建 立 了 一 个 包 含
家庭收入异质性的统一增长模型,分析了中等收入陷 阱 的 产 生 机 制。
当经济不平等随 着 发 展 而 扩 大 时, 可 能 会 进 入 人 力 资 本 积 累 和 经 济
增长逐渐放缓的 中 等 收 入 陷 阱。 由 于 社 会 养 老 对 家 庭 养 老 的 替 代 作
用和公共教育对 私 人 教 育 的 激 励 作 用, 公 共 政 策 可 以 改 变 数 量 和 质
量的替代关系,改 善 不 平 等, 推 动 经 济 持 续 增 长, 从 而 跨 越 中 等 收
入陷阱。应用这 一 模 型, 本 文 讨 论 了 我 国 发 展 不 平 等 和 经 济 增 长
问题。
关键词   统一增长理论,不平等,中等收入陷阱
DOI:10. 13821/
j.cnk
i.c
eq.
2017.02.04

一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经 济 保 持 了 长 期 快 速 增 长, 当 前 已 经 处 于 上 中 等 收
入国家行列。然而 与 此 同 时, 我 国 经 济 也 出 现 了 许 多 矛 盾 和 问 题, 使 增 长 承
受了较大的下行压力,未 来 继 续 保 持 稳 定 增 长 进 入 高 收 入 国 家 行 列 面 临 诸 多
困难。事实上,许多发 展 中 的 问 题 并 不 是 我 国 所 特 有 的, 其 他 中 等 收 入 国 家
同样存在类似问题。为 此, 世 界 银 行 特 意 将 一 个 经 济 体 发 展 到 中 等 收 入 水 平
后,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区间,经 济 增 长 放 缓 或 者 停 滞 的 现 象 命 名 为 “中 等
收入陷阱” (Wo
rl Bank,2007)。 从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后 世 界 经 济 的 发 展 看,
d 
1960 年的 101 个 中 等 收 入 经 济 体 中 只 有 13 个 在 2008 年 进 入 高 收 入 经 济 体。
比如,日本、韩国、新加 坡、 中 国 香 港 以 及 中 国 台 湾 等 东 亚 经 济 体 通 过 持 续
的高增长,先后进入高收入阶段;而拉美和中东的大多数经济体在 20 世 纪 六
七十年代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经济一直停滞不前 (Wo
rl Bank,2013)。
d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 各 经 济 体 增 长 路 径 和 绩 效 的 差 异 性?这 是 包 括 我 国 在

* 郭凯明,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颜色,北 京 大 学 光 华 管 理 学 院。 通 信 作 者 及 地 址:颜 色,北 京 市 海 淀 区 北



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 号楼 402 室;电话:( 010)
62757764;E-mal:
i seyan@gsm. pku.
edu.cn。 作 者 感 谢 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71503102)、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青 年 项 目 (
14YJC790040)、广
2015A030310147)、广 东 省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十 二 五 规 划 2014 年 度 项 目
东省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 04)和中央高校基本科 研 业 务 费 专 项 资 金 项 目 暨 南 启 明 星 计 划 (
GD14YYJ 15JNQM001)的 资 助。 感 谢
匿名审稿人的宝贵意见。文责自负。
922
  经 济 学 (季 刊) 第 16 卷

内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都 要 面 临 的 重 要 发 展 问 题。 但 是, 当 前 关 于 中 等 收 入 陷
阱的经济解释还 不 多, 理 论 发 展 也 并 未 成 熟。 事 实 上, 从 内 生 人 口 增 长 的 宏
观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 的 “统 一 增 长 理 论” 通 过 引 入 生 育 率 选 择 时 的 数 量 和
质量的替代关系,强调 了 技 术 进 步 和 人 力 资 本 积 累 对 经 济 发 展 的 贡 献, 很 好
地解释了工业化国家长 期 发 展 过 程 中 包 括 人 口 转 型、 增 长 方 式 转 变 等 许 多 问
题,对于理解中等收入陷阱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对统一增长 理 论 的 重 要 文 献 进 行 了 梳 理 和 总 结, 在 此 基 础 上, 我 们
建立了一个基于统一增 长 理 论 的 世 代 交 叠 模 型, 从 理 论 上 解 释 了 中 等 收 入 陷
阱的成因和趋势。 我 们 认 为, 能 否 通 过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和 经 济 结 构 调 整, 使 经
济进入创新推动的内生 增 长 路 径 是 一 个 国 家 避 免 中 等 收 入 陷 阱 的 关 键, 而 其
中人力资本这一生产要 素 将 发 挥 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用。 人 力 资 本 积 累 和 收 入 不 平
等程度高度相关,收入 分 配 恶 化 抑 制 了 人 力 资 本 积 累, 最 终 可 能 导 致 经 济 进
入中等收入陷阱。具体来说,不同收入家庭对子女赡养的依赖程度存 在 差 异,
低收入家庭更加依赖 于 家 庭 养 老, 因 而 更 倾 向 于 生 育, 而 高 生 育 率 会 提 高 教
育的影子价格。并 且, 相 对 于 生 育 成 本 和 收 入 水 平, 低 收 入 家 庭 面 临 的 教 育
价格更高。于是,这些 家 庭 的 教 育 投 入 是 不 足 的。 当 相 对 收 入 低 于 一 定 水 平
时,这些家庭甚至 不 会 投 入 教 育。 因 此, 如 果 收 入 不 平 等 程 度 很 高, 经 济 中
存在大量低收入家庭,那么教育投入总量就会很低,人力资本积累也 会 放 缓,
最终可能使经济进入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状态。
在不平等程度很 高、 教 育 投 入 不 足 的 情 况 下, 政 府 恰 当 的 公 共 政 策 可 以
有效推动经济增 长, 跨 越 中 等 收 入 陷 阱。 一 方 面, 社 会 养 老 保 障 可 以 替 代 家
庭养老,降低老人 对 子 女 赡 养 的 依 赖, 促 使 其 在 年 轻 时 降 低 生 育 水 平, 而 生
育率的下降将使家庭 转 而 增 加 教 育 投 入。 另 一 方 面, 公 共 教 育 可 以 提 高 私 人
教育对人力资本积累 的 贡 献 率, 这 将 激 励 家 庭 增 加 教 育 投 入, 而 每 个 子 女 教
育投入的上升将使家 庭 降 低 生 育 率。 所 以, 政 府 提 高 在 社 会 养 老 和 公 共 教 育
上的投入有利于生育 率 下 降 与 人 力 资 本 积 累; 并 且, 由 于 低 收 入 家 庭 更 大 程
度地降低了生育率,其 后 代 在 总 人 口 中 的 比 例 将 下 降, 下 一 代 人 的 不 平 等 程
度也会由此得到改善。 这 些 都 有 助 于 经 济 跨 越 中 等 收 入 陷 阱, 到 达 人 口 缓 慢
增长、不平等程度较低、依靠人力资本积累推动增长的平衡增长路径。
本文的主要贡献 在 于: 第 一, 利 用 统 一 增 长 理 论 内 生 化 家 庭 生 育 的 理 性
选择,在一个存在家庭收 入 异 质 性 的 经 济 中 引 入 了 生 育 数 量 和 质 量 的 替 代 关
系,论证了收入不 平 等 是 导 致 经 济 进 入 中 等 收 入 陷 阱 的 重 要 原 因 。 第 二, 目
前统一增长理论相关文 献 还 没 有 提 供 一 个 很 好 的 公 共 政 策 分 析 框 架, 本 文 通
过强调社会养老 对 家 庭 养 老 的 替 代 作 用 和 公 共 教 育 对 私 人 教 育 的 激 励 作 用 ,
从理论上弥补了这一空白,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本文余下部 分 的 安 排 如 下: 第 二 部 分 对 统 一 增 长 理 论 进 行 归 纳 和 总 结。
第三部分建立一个包含 公 共 政 策 的 统 一 增 长 理 论 模 型, 并 对 模 型 进 行 初 步 分
第3期 郭凯明、颜   色:生育率选择、不平等与中等收入陷阱 923
 

析。第四部分利用理论 模 型 对 中 等 收 入 陷 阱 进 行 解 释, 并 对 社 会 养 老 保 障 和
公共教育这两种公共政 策 进 行 分 析。 第 五 部 分 利 用 理 论 模 型 对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问题进行讨论。第六部分总结。

二 、统一增长理论

(一)统一增长理论的内涵与发展

   统一增长理论是近 二 十 多 年 来 宏 观 经 济 领 域 中 新 形 成 的 增 长 理 论, 是 经
济学解释超长期下经济 增 长 与 人 口 增 长 模 式 转 变 的 重 要 理 论 突 破。 与 新 古 典
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相比,这一理论的显著特征是通过将生育率内 生 化,
引入了人口增长的结 构 变 迁 过 程。 根 据 统 一 增 长 理 论, 生 育 率 是 家 庭 最 大 化
效用的理性选择结果, 家 庭 不 但 选 择 生 育 孩 子 的 数 量, 而 且 选 择 对 孩 子 的 质
量 (通常解释为人力资本) 进行投入。质量投入增加提高了生育的边际 成 本,
而生育率增加也会提高 质 量 投 入 的 边 际 成 本, 于 是 生 育 行 为 表 现 出 数 量 和 质
量的替代关系。在这一 分 析 范 式 下, 人 口 转 型 本 质 上 是 收 入 效 应 和 价 格 效 应
的结构变迁结果。收入效 应 体 现 为 收 入 上 升 导 致 家 庭 将 更 多 资 源 投 入 到 孩 子
的数量和质量上,倾向 于 提 高 生 育 率 和 人 力 资 本 积 累 速 度; 而 价 格 效 应 体 现
为家庭更侧重于孩子 质 量 的 投 入, 提 高 了 生 育 数 量 的 边 际 成 本, 倾 向 于 降 低
生育率和提高人力资本积累速度。
统一增长理论认为, 人 口 增 长 的 这 一 结 构 变 迁 过 程 与 经 济 发 展 的 模 式 转
变密切联系。Ga
lor
 and 
Wel(
i 2000) 把西欧发展史按经济和人口的增 长 模 式
分成三个 阶 段: 人 口 增 长 和 技 术 进 步 缓 慢, 人 均 收 入 长 期 维 持 在 低 水 平 的
“马尔萨斯” 时期;人均收入和人口同时快速增长的 “后马尔萨斯” 时 期; 以
及人均收入和 技 术 稳 定 增 长, 而 人 口 增 速 与 人 均 收 入 负 相 关 的 “现 代 增 长”
时期。根据统一增 长 理 论, 在 经 济 发 展 初 期, 生 产 技 术 水 平 落 后, 质 量 投 入
的回报率较低,价 格 效 应 低 于 收 入 效 应, 人 口 增 长 稀 释 了 经 济 发 展 成 果, 经
济处于马尔萨斯时期。 但 人 口 总 量 的 提 高 最 终 将 促 使 技 术 进 步, 从 而 提 高 质
量投入的回报率, 促 进 人 力 资 本 积 累, 经 济 增 长 开 始 加 速。 由 于 价 格 效 应 仍
低于收入效应,人 口 也 随 之 快 速 增 长, 此 时 经 济 处 于 后 马 尔 萨 斯 时 期。 随 着
技术水平进一步 提 高, 价 格 效 应 开 始 起 到 主 导 作 用, 使 人 口 增 长 放 缓, 人 力
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增强,经济最终发展到现代增长时期。
新古典增长理论和 内 生 增 长 理 论 通 过 对 资 本 积 累 与 技 术 进 步 的 研 究, 只
解释了现代增长 时 期 的 经 济 增 长。 由 于 没 有 引 入 人 口 增 长 的 结 构 变 迁 过 程,
这些理论无法解释工业 化 进 程 中 经 济 增 长 和 人 口 增 长 模 式 的 转 变 过 程。 统 一
增长理论填补了 这 一 空 白, 把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拓 展 到 了 超 长 期 下 的 经 济 发 展,
对正经历工业化的发展 中 国 家 如 何 转 变 增 长 模 式、 实 现 工 业 化 具 有 更 为 重 要
924
  经 济 学 (季 刊) 第 16 卷

的借鉴意义。
统一增 长 理 论 内 生 化 人 口 增 长 的 分 析 范 式 最 先 开 始 于 Be r。Be
cke cke

1960) 认为,家庭生育行为可以被纳入经济学理性分析框架中。因为 家 庭 生

育后代需要支付成本, 但 小 孩 可 以 为 父 母 带 来 效 用, 这 与 选 择 消 费 其 他 商 品
并无本质区别。Be
cke
r and  s(
Lewi 1973) 首次提出了生育行为中数量和质量
的替代关系,这一替代 关 系 源 于 孩 子 的 数 量 和 质 量 是 不 能 分 开 选 择 的。 应 用
这一关系,他们提 出, 如 果 孩 子 质 量 的 收 入 弹 性 大 于 数 量 的 收 入 弹 性, 也 就
意味着收入效应低于 价 格 效 应, 那 么 随 着 收 入 的 提 高, 家 庭 更 倾 向 于 用 质 量
替代数量。Be
cke
r and  s(
Tome 1986) 考 虑 了 个 体 具 有 禀 赋 的 情 形。 他 们 指
出,如果存在能力的代际传递或政府的公共教育,那么家庭不进行质 量 投 入,
也能够积累人力资本。 并 且 通 过 引 入 禀 赋, 他 们 分 析 了 家 庭 如 何 针 对 禀 赋 不
同的孩子分配教育投入。
上述研究虽然详细 分 析 了 孩 子 数 量 和 质 量 的 选 择, 但 还 仅 限 于 微 观 层 面
的分析。Be
cke
r and 
Bar
ro(
1988)、Ba
rro 
and 
Be r(
cke 1989) 将 这 一 分 析 方
法引入了宏观经济研究 中。 他 们 通 过 把 子 女 的 福 利 函 数 纳 入 父 母 的 福 利 函 数
引入了利他主义, 构 建 了 代 际 形 式 的 效 用 函 数。 尽 管 没 有 引 入 孩 子 质 量, 这
两篇论文依然 有 力 地 分 析 了 生 育 成 本、 利 率、 技 术 进 步、 时 间 偏 好、 社 会 养
1 之后许多宏观经 济 研 究 开 始 将 人 口
老保障和税收体系等对人口增长的影响。①    

增长内生化,其中,Be cke
r e a
t l .(1990) 是一篇具有深远影响的论文。 在这
篇论文中,他们沿用了 Be ckerand 
  Lewis(1973) 提出的质量和数量的替代关
系与 Be
cke
r and  s(
Tome 1986) 的 禀 赋 设 定, 首 次 应 用 人 口 增 长 中 收 入 效 应
和价格效应的结 构 差 异, 解 释 了 不 同 经 济 体 的 发 展 模 式。 他 们 认 为, 当 生 育
价格中物质成本占主要 作 用 或 者 经 济 总 人 力 资 本 水 平 较 低 时, 收 入 效 应 大 于
价格效应,经济处在马 尔 萨 斯 增 长 模 式; 当 生 育 价 格 中 时 间 成 本 占 主 要 作 用
并且经济总人力资本 水 平 较 高 时, 收 入 效 应 低 于 价 格 效 应, 经 济 处 在 现 代 增
长模式。然而,他们并 没 有 给 出 经 济 转 型 的 动 态 轨 迹, 只 是 将 经 济 进 入 哪 种
发展模式归因于自然选择的初始禀赋。
但是,西欧通过工业 革 命 摆 脱 了 马 尔 萨 斯 经 济, 之 后 通 过 人 口 转 型 进 入
了现代增长 阶 段, 理 论 上 需 要 一 个 统 一 的 增 长 模 型 来 解 释 这 一 过 程。Luc
as
2002) 认为人力资本积累是人口转型的必要条件,而技术进步导致人力 资 本

的边际回报上升, 促 使 生 育 率 下 降。 但 是, 他 也 没 有 建 立 一 个 人 口 与 增 长 同
时内 生 的 理 论 模 型 来 描 述 长 期 的 经 济 和 人 口 发 展 过 程。 Ga
lor
 and We
il
2000) 建立了这样的一个长期 增 长 模 型。 由 于 这 一 模 型 内 生 化 了 人 口 增 长,

将马尔萨斯时期、后马 尔 萨 斯 时 期 和 现 代 增 长 时 期 统 一 起 来, 有 别 于 内 生 增

1 
Ra

①in  Ben-Z
and  i 1975)也使用了代际形式的效用函 数,但 是 他 们 的 模 型 中 孩 子 的 效 用 和 数 量 是 可
on(
分的。虽然这一设定在计算上更加方便,但是却要假设孩子的效用不会提高孩子数量的边际贡献 。这 一
假设过于严格,因此之后的研究多采用 Be cke
r and 
Bar
ro( 1989)的设定。
1988,
第3期 郭凯明、颜   色:生育率选择、不平等与中等收入陷阱 925
 

长理论,因此被称为统一增长理论。与 Luc
a 2002) 的观点一致, 他们也认
s(
为技术进步提高了质量 投 入 的 回 报 率, 是 促 使 经 济 增 长 和 人 口 增 长 模 式 转 变
的关键机制。
之后,统一增长理论 得 到 进 一 步 发 展, 对 生 育 率 和 技 术 进 步 的 研 究 视 角
更趋多元化。首先,Ga lorand 
  Wel(
i 2000) 中没能考虑家庭选择不 生 育 的 情
形,Aa
r e
onson  a
t  2014) 在 统 一 增 长 理 论 框 架 中 引 入 了 家 庭 不 生 育 的 决
l .(
策机制,从女性接 受 教 育 提 高 了 生 育 机 会 成 本 的 角 度 解 释 了 人 口 转 型 过 程 。
其次,Ga
lor
 and 
Wel(
i 2000) 中技术进步由人力资本决定,并没有 引 入 内 生
增长理论中基于研发的 技 术 进 步 过 程, 本 质 上 仍 是 人 力 资 本 积 累 推 动 经 济 增
长。S
tru
li e
k  a
t  2013) 首次将基于研发的创新过程引入了统一增长理论框
l .(
架,利用数量与质量的替 代 关 系 解 释 了 经 济 发 展 过 程 中 人 口 增 长 和 技 术 进 步
之间由正转负的非单调关系。
从理论发展历程看,统一增长理论起源于对生育率选择的微观 经 济 分 析,
把人口增长中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的结构变迁机制引入宏观经济增长理论 中 ,
强调了数量与质量的替代关系在经济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作 用 ,
其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已经非常成熟。

(二)统一增长理论的应用

统一增长理论很好 地 解 释 了 经 济 发 展 和 转 型 的 动 态 轨 迹 及 内 在 机 制, 经
济增长领域的学者利用这 一 理 论 对 经 济 发 展 和 转 型 中 涉 及 的 诸 多 问 题 进 行 了
重新探讨。
1.人口
统一增长理论在人口经济学关于人口转型的解释上做出了革命性 的 贡 献 ,
研究思路主要是分析哪 些 因 素 改 变 了 收 入 效 应 和 价 格 效 应 的 相 对 大 小, 最 终
促成了人口转型。Ga
lor
 and 
Wel(
i 2000) 和 Luc
a 2002) 认 为 技 术 进 步 提
s(
高了对人力资 本 的 需 求, 促 使 家 庭 用 质 量 替 代 数 量, 导 致 了 人 口 转 型。 而
Ga
lor
 and 
Wel(
i 1996) 和 Lage
rlf(
o 2003) 认 为, 技 术 进 步 和 资 本 积 累 的 过
程缩小了男女工资差 异, 女 性 相 对 工 资 上 升 增 加 了 生 育 的 机 会 成 本, 也 会 促
使女性劳动参与率 上 升, 生 育 率 下 降。Di
ebo
ltand 
  Per
ri 2013) 在 统 一 增
n(
长理论模型中引入了女 性 地 位 变 化, 认 为 女 性 地 位 提 高 与 技 术 进 步 共 同 推 动
了人力资本积累和 人 口 转 型。 Ha z
an and Berdugo (2002) 和 de
 la 
Croi
x and

Doepke 2004) 认为,禁止雇用 童 工 的 规 定 增 加 了 生 育 成 本, 对 人 口 转 型 有
着重要作用。可以看到, 这 些 研 究 普 遍 认 为 价 格 效 应 由 弱 变 强 是 促 成 人 口 转
型的原因,这也得到了历史数据的有力支持。Be ckere
  a
t  2010) 发 现早在
l .(
19 世纪的普鲁士地区数量和 质 量 的 替 代 关 系 就 显 著 存 在, 该 地 区 的 教 育 状 况
可以很好 地 解 释 之 后 的 人 口 转 型。 利 用 1870—2000 年 的 跨 国 数 据, Mur
tin
2013) 发现教育是影响人口转型的稳健因素。

926
  经 济 学 (季 刊) 第 16 卷

2.收入分配
统一增长理论在这 一 领 域 的 研 究 认 为, 不 同 收 入 的 家 庭 在 生 育 选 择 时 面
临的收入效应和价格效 应 具 有 差 异 性, 这 一 差 异 性 决 定 了 不 平 等 的 演 化 及 其
对经济发展的影 响。Be
cke
r and  s(
Tome 1986) 在 对 社 会 流 动 性 的 研 究 中 指
出,生育行为影响了家 庭 对 后 代 的 人 力 资 本 投 入, 对 社 会 流 动 性 和 不 平 等 演
化起着重要的 作 用。de
 la 
Cro
ix 
and  2003) 发 展 了 生 育 行 为 和 不 平
Doepke (
等演化关系的研 究。 他 们 认 为, 低 收 入 家 庭 教 育 的 相 对 价 格 较 高, 而 生 育 的
相对价格较低。于是存 在 一 个 临 界 收 入 水 平, 收 入 低 于 临 界 收 入 的 家 庭 就 不
会投入教育。如果经济 不 平 等 程 度 比 较 高, 大 量 低 收 入 家 庭 的 人 力 资 本 积 累
缓慢,就会抑制经 济 增 长。 因 此, 他 们 的 这 一 研 究 强 调 了 生 育 率 差 异 影 响 了
人口和经济增长以及不平等的演化。以上研究都是在完备市场下研究不 平 等,
之后一 些 研 究 进 一 步 引 入 了 异 质 性 冲 击 或 不 完 备 市 场。 Hos
sei
ni e
t a
l.
2013) 在 Ba
( rro 
and 
Be r(
cke 1989) 的 模 型 中 引 入 了 异 质 性 冲 击, 利 用 家 庭
人口规模、消费和休闲之间的相互关系给出了最优的消费不平等程度 。
3.公共政策
统一增长理论通过公 共 政 策 影 响 家 庭 生 育 选 择 的 收 入 效 应 和 价 格 效 应 的
经济机制,评估政策效 应。 由 于 收 入 效 应 和 价 格 效 应 体 现 了 家 庭 资 源 在 代 际
间的分配,因此统 一 增 长 理 论 主 要 用 于 分 析 具 有 代 际 转 移 特 征 的 公 共 政 策 ,
如公共教育和 社 会 保 障。de
 la 
Cro
ix 
and  2004) 讨 论 了 教 育 完 全 由
Doepke (
政府提供的情形,他们 的 分 析 结 合 了 不 平 等 和 生 育 率 差 异 的 关 系。 与 教 育 完
全由私人购买相比,公 共 教 育 可 以 帮 助 低 收 入 家 庭 积 累 人 力 资 本, 但 是 会 降
低高收入家庭人 力 资 本 的 积 累 速 度。 所 以, 当 不 平 等 程 度 比 较 高 时, 公 共 教
育通过降低生育率差异,可以带来更快的经济增长。而当不平等程度 较 低 时,
教育应该由私人来购买。Fan  Zhang (
and  2013) 提 出, 低 技 术 的 父 母 不 擅 长
教育子女,因而有 较 高 的 生 育 率 和 较 低 的 教 育 投 入。 与 私 人 教 育 相 比, 公 共
教育可以降低生育率差异,并且有可能提高代际流动性。
事实上,生育和教育 子 女 属 于 家 庭 内 部 的 代 际 支 持, 而 这 种 支 持 还 包 括
老人给予子女遗 产 和 子 女 赡 养 老 人, 这 些 行 为 都 是 相 互 联 系 的。 因 此, 统 一
增长理论在社 会 养 老 保 障 领 域 也 有 重 要 影 响。Be
cker and Ba
rro(1988) 指
出,在生育率外生 时, 遗 产 动 机 将 完 全 消 除 社 会 养 老 保 障 的 影 响, 社 会 养 老
保障制度是完全 中 性 的。 但 是 在 生 育 率 内 生 时, 遗 产 改 变 了 生 育 成 本, 社 会
养老保障制度就不再是中性的了。Lapan  and 
Ende
rs(1990) 认为加大社会养
1995) 利 用 Be
老保障,会降 低 生 育 率, 提 高 资 本 劳 动 比。Zhang ( cke
r and
Ba
rr 1988) 的思想,详细分析了社会 养 老 保 障 制 度 如 何 通 过 遗 产 效 应 影 响
o(
家庭生 育 和 教 育 的 选 择, 改 变 人 口 和 经 济 增 长。Gr
oez e
en  a
t  2003) 与
l .(
Yew 
and  2009) 分别引入人口政策和外部性,讨论了社会保障对人口
Zhang (
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3期 郭凯明、颜   色:生育率选择、不平等与中等收入陷阱 927
 

4.经济结构
在经济结构选择和动态演化领 域, 统 一 增 长 理 论 也 有 着 重 要 应 用。Ga
lor
and 
Moun
tfo 2008) 提出,国际贸易使发展中 国 家 专 业 化 生 产 低 技 能 劳 动
rd (
力密集的产品,降 低 了 对 高 技 能 劳 动 者 的 需 求, 延 缓 了 人 口 转 型 的 过 程。 而
发达国家专业化生产高 技 能 劳 动 力 密 集 的 产 品, 倾 向 于 提 高 劳 动 者 的 教 育 程
度,用质量替代数 量, 这 就 促 进 了 人 口 转 型 和 技 术 进 步。 通 过 将 生 育 和 教 育
的替代 关 系 引 入 国 际 贸 易 的 比 较 优 势 理 论 和 要 素 禀 赋 理 论 中, Ga
lor和
Moun
tfrd 创造性地分析了 国 际 贸 易 对 发 达 国 家 与 发 展 中 国 家 发 展 模 式 的 影

响,建立了国际贸易与 经 济 增 长 和 转 型 的 动 态 内 在 关 系,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理 论
突破。Vo
llr
at 2009) 在一个两部门模型中引入了内生生育率, 认为传统部
h(
门里市场劳动时间和家 庭 劳 动 时 间 是 不 可 分 的, 从 而 解 释 了 为 什 么 经 济 发 展
过程中部门间的生 产 率 差 异 能 够 长 期 存 在。Vo
llr
ath应用统一增长理论分析
了城镇化过程的生产 率 差 异, 但 是 没 能 讨 论 人 力 资 本 在 其 中 的 重 要 作 用, 这
一领域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5.健康
如果将健康视为 人 力 资 本 的 一 部 分, 那 么 根 据 统 一 增 长 理 论, 健 康 既 可
以通过改变质量投入影响价格效应,从而影响生育率,又是质量投入 的 结 果。
Ehr
lich 
and 
Lu 1991) 指出,如果人口预期寿命提高,那么父母从子女处得
i(
到的赡养费将上升,就 会 促 使 其 为 子 女 增 加 教 育, 带 来 更 快 的 人 力 资 本 积 累
和经济增长。Zhang 
et l .(
a 2001) 在 Zhang (
1995) 的 框 架 下 引 入 了 预 期 寿
命,他们认为 预 期 寿 命 增 加 可 以 降 低 生 育 率, 促 进 人 力 资 本 投 资。Lagerl
of
(2003) 和 Soa
res(2005) 将 健 康 对 生 育 行 为 的 影 响 用 于 分 析 长 期 经 济 发 展。
Lagerl
of(2003) 在 Becke
r e
t l .(
a 1990) 的模型中引入 了 死 亡 率, 提 出 经 济
摆脱马尔萨斯经济是由于一些传染病导致了死亡率上升。Soa
re 2005) 也强
s(
调了经济长期发展过程 中 死 亡 率 对 发 展 模 式 有 重 要 影 响。 上 述 分 析 多 是 认 为
健康会提高教育回 报, 与 之 不 同 的 是, Ha
zan 
and  i(
Zoab 2006) 认 为, 预 期
寿命上升更可能促使 家 庭 提 高 生 育 率, 替 代 教 育 投 入。 这 些 研 究 虽 然 强 调 了
健康对经济发展 的 作 用, 但 是 健 康 也 应 是 内 生 的, 技 术 进 步、 家 庭 投 入 和 公
共政策都会影响健康,因此这一领域还有待更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可以看到,统一 增 长 理 论 在 经 济 增 长 与 发 展 的 许 多 领 域 都 有 重 要 影 响 ,
但是由于理论提出的时间还不长,在解释经济增长和转型的各种相关问 题 上,
现有研究还留下很多未 解 的 问 题。 其 中 一 个 问 题 就 是 如 何 利 用 这 一 理 论 分 析
中等收入陷阱现象。本 文 进 行 了 这 一 尝 试, 我 们 利 用 统 一 增 长 理 论 解 释 了 中
等收入陷阱,详细分析了公共政策效应。
928
  经 济 学 (季 刊) 第 16 卷

三 、基 本 模 型

我们建立的是一 个 世 代 交 叠 模 型。 假 设 时 期 是 离 散 的, 从 0 到 ∞ , 用 下
标t 表示。一个人或者家庭可以生存三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年老期。t-1
期出生的个人 在 青 少 年 期 通 过 接 受 教 育, 形 成 人 力 资 本 ht 。 在 成 年 期t 期,
他进入劳动市场,获得劳动收入 wtht 。其中,wt 是有效工资率。本文的分析
只限于均衡附近, 我 们 将 工 资 率 标 准 化 为 1, 即 wt =1。 在 年 老 期t+1 期,
个人退休,停止工作。假设t 期劳动 人 口 总 量 是 Nt , 人 力 资 本 水 平 服 从 分 布

- -
ht)。用 ht 表示平均人力资本水平,则 ht =
函数 Ft(
∫h dF (h )。 用 H

t t t t 表


示人力资本总量,则 Ht =Ntht 。
在成年期,个人拿出收入的τt χ
部分用于赡养父母;生育nt 个子女,每个
子女的生育成本设为 pt ;为每 个 子 女 投 入 教 育et , 教 育 的 单 位 价 格 设 为 pt
n e

所以,家庭在生育和 教 育 子 女 上 的 总 支 出 是 pt

etnt 。 政 府 对 个 人 收 取

nt +pt
收入税和社会养老保障税,税率分别为τt l
和τtf 。个人将剩余收入用于当期消
费ct 和储蓄st 。于是,个人在成年期的预算约束为
n e χ

ct +st +pt etnt =ht(
nt +pt 1-τt -τt -τtf ). (
1)

并且,由于生育率 nt 和教育投入et 非负,个人还面临约束

nt ,et)≥ 0.
( (
2)

   在这一时期,子女 开 始 接 受 教 育, 形 成 人 力 资 本 ht+1 。 假 设 人 力 资 本 取
决于家庭的教育投入et 和人力资本水平ht ,形式设为

ht+1 =A (
μ0 +μ1et)ht ,
θ 1-θ

3)

这里,A >0 是人力资本积 累 函 数 的 技 术 参 数。μ>0 是 禀 赋,μ1 衡 量 了 私 人


教育对人力资本形成的 作 用。0<θ<1 衡 量 了 教 育 对 人 力 资 本 形 成 的 贡 献 程
度,1-θ 衡量了人力资本的代际传递程度。进一步假设

Et η-1-η
μ1 =B N ( )
t+1
ht , (
4)

其中,B >0。(
4)式表示私人教育对人力资本形成的作用取决于政府提供的公
共教育和平均人力资本水平。参数 0<η<1 衡 量 了 公 共 教 育 对 私 人 教 育 生 产
效率的贡献程度,1-η 衡量了人力资本形成过程的外部性。 小孩总数 Nt+1 衡
量了公共教育的拥挤 程 度。 政 府 提 供 的 公 共 教 育 水 平 越 高, 私 人 教 育 对 人 力
资本形成的边际贡献越大,二者体现为互补关系。
个人进入年老期 后 将 停 止 工 作, 其 收 入 来 源 有 三 个 方 面: 一 是 储 蓄 回 报
第3期 郭凯明、颜   色:生育率选择、不平等与中等收入陷阱 929
 

Rt+1st ,这里 Rt+1 是利率;二是 政 府 给 予 的 养 老 金 ft+1 , 与 成 年 时 支 付 的 社


会养老保障税之比设为 Rt τ
+1 ; 三 是 子 女 给 予 的 赡 养 费, 从 单 个 子 女 处 得 到 的

赡养费与其成年时的劳动 收 入 之 比 设 为 χt+1 。 个 人 将 收 入 全 部 用 于 年 老 期 的
消费 dt+1 。于是,个人在年老期的预算约束为
τ
dt+1 =Rt+1st +Rt τtfht +χt+1htnt .
+1 (
5)

   个人决策都是在成年期做出的,假设其一生的效用函数为
og
l ct +βl
ogdt+1 +γl
ogntht+1 , (
6)

其中,β>0 是时间偏好因子,γ>0 是父母对子女成长的关心程度, 衡量了利


他主义强弱。
个人在约束( 1)—( 5)式下,通过选择消费ct 和dt+1 、储蓄st 、生
3)式和(
育率 nt 、教育投入et ,最大化效用(6)式。把关于st 的一阶最优条件代入( 6)
式,得到个人一生的效用函数

1+β)
( l ct +γl
og ogntht+1 . (
7)

再利用(
1)式和(
5)式,得到个人一生的预算约束
χt+1 Rτ
1+β)
( n
ct + pt(-
Rt+1 ) e
etnt =ht (
ht nt +pt
χ
[ l
1-τt -τt
Rt+1 (
)+ t+1 -1 τtf . )]
可以看到,个人在成年期生育一个孩子 的 成 本 是 pt

,但在年老期可以获得赡
~n
养费 χt+1ht ,所以实际 生 育 成 本 是 p n
t =pt -χt+1ht/Rt+1 , 家 庭 养 老 的 存 在
降低了生育成本。χt+1 越 大, 个 人 越 依 赖 家 庭 养 老, 实 际 生 育 成 本 越 低。 令
τ
rt+1 ≡Rt+1/
τ
Rt+1 -1,表示社会养老保障 的 实 际 回 报 率。 当 rt
τ
+1 <0 时, 社 会

养老保障的回报低于 储 蓄 的 回 报, 个 人 是 没 有 动 力 加 入 社 会 养 老 保 障 的。 只
有当rt
τ
+1 ≥0,即社会养老保障的回报高于储蓄回报时,个人才有 积 极 性 加 入

社会养老保障。令 mt ≡ ( χ l
1-τt -τt ) +rt
τ
τtf ,表示一生的实际可支 配 收 入
+1

与其劳动收入之 比, 受 rt
τ
+1 的 影 响。 基 于 以 上 的 设 定, 个 人 一 生 的 预 算 约 束

简化为

( ~n n
1+β)
ct +ptnt
ptetnt =mtht . (
8)

于是,个人最优化问 题 转 化 为 在 约 束 ( 3)式 和 (
2)式、( 8)式 下, 最 大 化 效 用
7)式。

求解后可以得到

烄 ~n
pt μ0 ;
0, e <
pt θμ1
et =烅 (
9)
~n ~n
θ μ1pt μ0 , pt

烆1-θ pt


θ )
e ≥
μ0 .
pt θμ1
930
  经 济 学 (季 刊) 第 16 卷

烄 ~n
γ mtht pt μ0 ;
, e <
~n
1+β +γ p pt θμ1

nt =烅 ~n (
10)
γ (1-θ) mtht pt μ0.
, e ≥
1+β +γ ~n μ0 e pt θμ1
pt - pt
烆 μ1

e-
   我们对 生 育 和 教 育 成 本 做 出 两 个 假 设。 假 设 1:p1 = ht ,pt =  
n n e
ht ,
~n
其中 0<n <1 和 0<e <1 均为常数。 假 设 2:pt =δ ht , 其 中 0<δt ≤1,

且 δt/rtf+1 >0,δt/ht >0。


假设 1 表 示 养 育 成 本 与 收 入 之 比 为 常 数, 教 育 成 本 与 平 均 收 入 之 比 为 常
数。这一假设可以模拟教 育 成 本 随 经 济 增 长 不 断 上 升 的 趋 势 。 假 设 2 表 示 由
于家庭养老,实际养育成本只相当于养 育 成 本 的 δt 部 分, 而 且 对 家 庭 养 老 的
依赖程度 χt+1 和收入水 平、 社 会 养 老 保 障 水 平 相 关。 收 入 水 平 越 高, 对 子 女
赡养的依赖程度越低,即 δt/ht >0。 由 于 社 会 养 老 可 以 替 代 家 庭 养 老, 于
是 δt/rtf+1 >0。通过假设 2,我们引入了家庭养老与收入水平、 社会养老的
关系,这是本文分析社会养老保障政策的关键经济机制。
~n/ e
从( 10)式可知,家庭是否投入教育取决于 pt
9)式和( θμ1)的大
pt 与μ0/(
~n/ e ~n/ e
小关系。由于 pt pt 随着收入 ht 的提高而上升,存在临界收入 h
′t
,使 pt pt

t 的 家 庭 教 育 投 入 为 零, 只 有 收 入 高 于 ht 的
=μ0/( ′
θμ1)。并且,收入低于 h ′
家庭才会投入教育。
把 nt 和et 分别对ht 进行全微分,可以得到:

对于所有的 ht ,d ′
nt/dht < 0;对于 ht > ht et/dht > 0。
,d

可以看到,家庭的生育 率 和 教 育 投 入 取 决 于 收 入 水 平。 低 收 入 家 庭 对 子 女 赡
养的依赖程度很高,实 际 生 育 成 本 很 低, 为 了 将 来 获 得 更 好 的 养 老 保 障 会 倾
向于多生育,这就提高 了 教 育 的 影 子 价 格。 再 加 上 教 育 价 格 本 身 相 对 于 生 育
成本就很高,所以 这 些 家 庭 的 教 育 投 入 很 少。 特 别 地, 对 收 入 低 于 一 定 水 平
的家庭,由于教育 的 边 际 成 本 高 于 边 际 收 益, 甚 至 不 会 进 行 教 育 投 入。 而 高
收入家庭面临的教育 价 格 相 对 其 收 入 较 低, 教 育 投 入 也 较 多, 这 就 会 提 高 生
育的影子价格,于是生育率会相应降低,表现出教育对于生育的替代。

四 、中等收入陷阱与公共政策分析

(一)动态演化路径

   用τ 表示人均享有的公共教育与社会平均收入之比,则

第3期 郭凯明、颜   色:生育率选择、不平等与中等收入陷阱 931
 

Et e-
=τht . (
11)
Nt+1

用 gth =ht+1/ht 表示人力资本增长率,由(


3)式可知,当 ht >h
′t 时,

n e η

{ (τ )δ -Bμh ] ,
θ
h t 0
gt =Ω e 12)

其中,Ω =A [
Bθ/(
1-θ)]
θ ′
。当 ht <ht 时,

θ

gt =A (μh ) .



13)

决定家庭是否投入教育的临界收入水平 h
′t 满足



δth  , 14)

t = n e η
θB (τ)

其中,δt 是h
′t 的增函数。我们分别定义收入低于和高于临界水平的家庭为低

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这两类家庭生育率 nt 和人力资本增长率gth 用上标j


来区分,j=0 表示低收 入 家 庭,j=1 表 示 高 收 入 家 庭。 我 们 有 nt0 >nt1 ,gth0
h1
<gt ,并且都是当期人力资本的函数。
把不同收入家庭的 生 育 率 和 人 力 资 本 增 速 加 总, 可 以 得 到 人 口 增 长 速 度
nt 满足
!
Nt+1 h


nt0dFt(
ht)+
∫n dF (h ), 15)


nt =
Nt

∫ 0 h

t t t


平均人力资本增速 gt 满足



t !
htgth0nt0dFt(
ht)+ h1 1

-h

ht+1
gt = - =
∫ 0 ∫hg n dF (h ).



t t t t t


16)

ht ntht

ht+1)满足
到t+1 期,人力资本分布 Ft+1(
!
1 h
Ft+1(
ht+1)=
nt ∫nI(hg

t t t ≤ ht+1)
dFt(
ht), 17)

其中,I (· )表 示 逻 辑 判 断 函 数, 当 自 变 量 为 真 时 取 值 1, 否 则 取 值 0。
17)式共同给出了人口数量、人力资本增长和分布的动态演化路径。
15)—(

可以看到,家庭人力 资 本 积 累 的 动 态 过 程 取 决 于 家 庭 收 入 是 否 高 于 临 界
水平 h
′t

。如果 ht <ht
,人力资本增长逐渐加速,而收入提高降低了对家庭养
δt =1), 人 力 资 本 达 到 稳 定 的 增 长 速
老的依赖,最终不再 依 赖 于 家 庭 养 老 (
度Ω [ n
 (
e η
τ) /e ]
θ ′
,经济持续增长。而 ht <ht 的家庭, 人力资本增长逐渐
932
  经 济 学 (季 刊) 第 16 卷

放缓。于是,(
16)式右侧分子的 第 一 部 分 低 收 入 家 庭 增 长 速 度 逐 渐 下 降, 第
二部分高收入家庭增长 速 度 逐 渐 上 升 到 稳 定 水 平, 那 么 经 济 平 均 人 力 资 本 增
长速度就由这两部分 的 相 对 大 小 决 定。 在 低 收 入 家 庭 比 重 较 高 时, 第 一 部 分
的权重也就较高,这些家庭较慢的人力资本积累就会使经济增长减 速。 因 此,
如果经济发展使更多家 庭 收 入 越 过 临 界 收 入 水 平, 那 么 这 些 家 庭 的 人 力 资 本
将持续积累,促进 经 济 持 续 增 长。 但 是, 如 果 经 济 发 展 只 是 使 少 数 家 庭 的 收
入高于临界水平, 大 部 分 家 庭 的 人 力 资 本 积 累 缓 慢, 而 生 育 率 较 高, 那 么 经
济增长将持续放缓,长期处于收入低于临界水平的增长陷阱中。
在经济发展初期, 人 力 资 本 水 平 普 遍 较 低, 教 育 的 边 际 产 出 很 高, 即 使
私人教育投 入 很 少, 经 济 增 速 也 会 很 高。 但 是, 低 收 入 家 庭 教 育 投 入 较 低,
13)式);而高收入家庭不断投入教育,人力资本积 累
人力资本积累缓慢 (如(
12)式)。于是, 不 平 等 程 度 随 经 济 发 展 逐 渐 扩 大。 这 一 时 期,
逐渐加快 (如(
较高的教育边际产出和高 收 入 家 庭 人 力 资 本 积 累 的 加 速 使 经 济 总 体 人 力 资 本
快速增长。所以经 济 发 展 初 期, 经 济 快 速 增 长, 不 平 等 随 之 扩 大。 但 是 随 着
经济发展,教育成 本 逐 渐 上 升, 如 果 家 庭 收 入 增 长 低 于 教 育 成 本, 那 么 家 庭
的生育成本就会 变 得 相 对 较 低, 家 庭 会 倾 向 于 多 生 育, 而 降 低 教 育 投 入。 于
是,不平等扩大 使 低 收 入 家 庭 逐 渐 增 多, 这 些 家 庭 人 力 资 本 积 累 持 续 减 缓。
16)式 的 人 力 资 本 积 累 中 起 决 定 性
当不平等扩大到一定程度, 低 收 入 家 庭 在 (
作用时,经济 增 长 将 开 始 放 缓, 陷 入 增 长 陷 阱 中。 而 如 果 不 平 等 程 度 较 低,
大量家庭越过临界收入水平,那么经济将进入持续增长的路径。

(二)社会养老保障

假设社会养老保障 制 度 实 行 个 人 账 户 和 社 会 统 筹 相 结 合 的 形 式, 并 且 满
足预算平衡。用ξ 表示 社 会 养 老 保 障 税 收 中 社 会 统 筹 部 分 所 占 比 重, 那 么 收
入水平为 ht 的个 人 在 年 老 时 得 到 的 社 会 养 老 金 为 ft+1 = (
1-ξ)
Rt+1τtfht +
τtf+1Ht+1/Nt 。于是,社会养老保障的实际回报率
ξ
f H

(ττR gz -1),
rtf+1 =ξ
t+1 t

t+1 t
18)

其中,gtH =Ht+1/Ht ,是社会总人力资 本 水 平 的 增 长 率, 取 决 于 人 口 和 社 会


平均人力资本水平的增长。当rtf+1 >0 时,提高社会统筹的比重或者下一代人
社会养老保障税的税率 都 会 提 高 实 际 回 报 率, 而 人 口 增 长 或 者 人 力 资 本 积 累
放缓都会降低实 际 回 报 率。 并 且, 低 收 入 家 庭 更 易 受 这 些 因 素 影 响。 下 文 提
到的提高社会养老保障,主要是指提高实际回报率rtf+1 。
把(
14)式对rtf+1 进行全微分,可以得到


d′ /rtf+1 < 0.
t d
第3期 郭凯明、颜   色:生育率选择、不平等与中等收入陷阱 933
 

   提高社会养老保 障 可 以 降 低 临 界 收 入 水 平, 促 使 更 多 家 庭 投 入 教 育。 这
是因为,社会养 老 通 过 替 代 家 庭 养 老, 降 低 了 个 人 对 子 女 赡 养 的 依 赖 程 度,
使其生育动机减 少, 生 育 率 下 降。 而 这 会 进 一 步 降 低 教 育 的 影 子 价 格, 使 之
前临界收入之下的部分 家 庭 由 于 教 育 的 边 际 收 益 开 始 大 于 边 际 成 本, 开 始 投
入教育。
把( 10)式对rtf+1 求全微分,可以得到
9)式和(
对于 ht > h
′t
,  d
et/d
rtf+1 > 0;
rtf+1τf
当εδf > χ
时,对于所有的 ht ,d
nt/d
rtf+1 < 0.
1-τt -τl +rtf+1τf

其中,εδf = (
dδ/
δ)/(
d rtf+1),εδf 越 大, 社 会 养 老 对 家 庭 养 老 的 替 代 作 用
rtf+1/
越强。
社会养老部分替 代 了 家 庭 养 老, 相 当 于 提 高 了 生 育 成 本, 降 低 了 教 育 与
生育的相对价格。教育 变 得 相 对 便 宜 使 家 庭 倾 向 于 增 加 教 育 投 入。 这 会 进 一
步提高生育的影 子 价 格, 这 一 影 响 可 以 看 成 是 生 育 的 价 格 效 应。 但 是, 社 会
养老保障的实际回报率 提 高 使 个 人 一 生 的 可 支 配 收 入 上 升, 这 一 收 入 效 应 又
会促使家庭增加生育。 当 社 会 养 老 对 家 庭 养 老 的 替 代 作 用 较 强 时, 生 育 的 价
格效应会抵消收入效应的影响,促使家庭降低生育率。对于部分低收 入 家 庭,
可能在社会养老保障提 高 后 仍 然 不 会 投 入 教 育, 但 是 这 些 家 庭 的 生 育 率 会 降
低,其子女在下一 代 人 中 所 占 比 重 也 会 下 降。 所 以, 到 下 一 期, 不 进 行 教 育
投入的家庭所占比重较低,经济中更多家庭投入教育,有利于人力资 本 积 累,
促使经济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三)公共教育

τHt 。 由 (
假设政府收 取 收 入 税 用 于 公 共 教 育, 预 算 平 衡 要 求 Et =τl 11)
式,得到
e l
τt =τt/nt . (
19)

14)式对τt
   把( 进行全微分,可以得到


d′ /τt
t d

< 0.

   公共教育提高了教 育 回 报, 之 前 由 于 教 育 成 本 高 于 收 益 而 不 投 入 教 育 的
家庭将开始投入教育。 与 社 会 养 老 保 障 类 似, 增 加 公 共 教 育 降 低 临 界 收 入 水
平将促使更多家庭投 入 教 育, 有 利 于 经 济 摆 脱 中 等 收 入 陷 阱。 但 与 社 会 养 老
保障提高生育成本的机 制 不 同 的 是, 公 共 教 育 主 要 是 通 过 提 高 私 人 教 育 回 报
来实现的。
把( 10)式和(
9)式、( 19)式分别对τt

进行全微分,可以得到
934
  经 济 学 (季 刊) 第 16 卷

e e
et/d
d nt/d
τt ≥ 0,  d τt < 0.

   如果家庭收入始终 低 于 临 界 收 入 水 平, 那 么 公 共 教 育 不 会 影 响 其 教 育 投
入,而对生育率的 影 响 主 要 是 收 入 效 应, 即 收 入 税 减 少 了 可 支 配 收 入, 使 家
庭降低了生育率。而对 于 投 入 教 育 的 家 庭, 公 共 教 育 直 接 提 高 了 私 人 教 育 对
于人力资本积累 的 贡 献, 相 对 于 生 育, 教 育 回 报 增 加, 就 会 促 使 家 庭 增 加 教
育投入。这又会进一步提高生育的影子价格,家庭将减少生育率。

(四)小结

综上,收入不平等随 经 济 发 展 而 扩 大 时, 教 育 价 格 相 对 生 育 成 本 更 快 上
升,收入低于临界 水 平 的 家 庭 会 降 低 教 育 投 入, 转 而 增 加 生 育 率, 其 后 代 人
力资本积累放缓。经济 总 体 进 入 增 长 陷 阱 还 是 保 持 持 续 增 长, 就 取 决 于 多 大
比例的家庭能够越过 临 界 收 入 水 平。 当 不 平 等 扩 大 到 一 定 程 度, 零 教 育 投 入
的家庭比重较大,最终 拖 累 整 个 经 济 的 人 力 资 本 积 累, 导 致 经 济 进 入 增 长 陷
阱。我们提出不平等扩 大 可 以 使 经 济 进 入 增 长 陷 阱, 并 且 不 平 等 本 身 是 随 着
经济发展而不断演化的,出现 增 长 陷 阱 可 能 是 不 平 等 演 化 的 结 果。 这 就 意 味
着经济发展到了一 定 阶 段 或 收 入 达 到 一 定 水 平 后 也 会 出 现 增 长 陷 阱,我 们
将这一阶段进一步 阐 述 为 中 等 收 入 阶 段。一 个 经 济 体 发 展 到 了 中 等 收 入 阶
段,不平等程度也由 初 期 较 低 水 平 发 展 到 较 高 水 平,可 能 会 导 致 增 长 陷 阱
出现。
在不平等程度较高 的 背 景 下, 政 府 可 以 通 过 加 大 社 会 养 老 保 障 和 公 共 教
育上的投入, 促 使 经 济 持 续 增 长。 首 先, 社 会 养 老 可 以 通 过 替 代 家 庭 养 老,
减少家庭对子女赡养 的 依 赖, 从 而 提 高 生 育 的 实 际 成 本, 降 低 教 育 的 影 子 价
格。如果这一替代作用比较显著,那么社会养老保障将促使家庭降低 生 育 率,
转而增加教育投入。其 次, 公 共 教 育 可 以 通 过 提 高 教 育 回 报 直 接 激 励 家 庭 增
加教育,从而提高 生 育 的 影 子 价 格, 于 是 生 育 率 下 降。 我 们 强 调 了 公 共 教 育
与私人教育的互补关 系, 认 为 公 共 教 育 具 有 公 共 品 属 性, 可 以 提 供 私 人 教 育
无法替代的功 能, 比 如 基 础 设 施、 教 育 制 度 等。 因 此, 虽 然 社 会 养 老 保 障 和
公共教育的作用 机 制 不 同, 但 是 最 终 都 会 促 使 低 收 入 家 庭 用 教 育 替 代 生 育,
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

五 、讨    论

尽管我国实施了计 划 生 育 政 策, 但 生 育 行 为 中 数 量 与 质 量 的 替 代 关 系 仍
然适用。因此,前文中不 平 等 通 过 这 一 关 系 导 致 中 等 收 入 陷 阱 出 现 的 经 济 机
制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我国的计划生 育 并 非 绝 对 的 一 胎 化 政 策。 历 年 人 口 抽 样 调 查 数 据
第3期 郭凯明、颜   色:生育率选择、不平等与中等收入陷阱 935
 

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 查 数 据 显 示, 我 国 新 生 婴 儿 中 一 孩 比 重 并 不 高, 二 孩 及
以上的比重基本稳定在 1/3 左 右;2010 年, 我 国 新 生 婴 儿 中 二 孩 及 以 上 的 比
47% 、 镇 为 38.
重城市为 23. 34% 、 乡 村 为 44.
61% 。 并 且, 计 划 生 育 政 策 在
5 胎 化 的 计 划 生 育, 政 策 生 育
城乡、地区间存在差 异。 农 村 通 常 被 认 为 是 1.
率在地区分布上也呈现多样性,计划生育政策并不是全国一致的一胎化 政 策。
十八届五中全会后,我 国 已 经 开 始 允 许 普 遍 二 孩, 未 来 很 有 可 能 会 进 一 步 放
宽,这意味着家庭将更自由地选择生育率。
其次,数量和质量相 互 替 代 的 经 济 机 制 在 我 国 得 到 了 大 量 的 经 验 数 据 支
持。图 1 给出了第 六 次 全 国 人 口 普 查 中 我 国 不 同 受 教 育 程 度 的 生 育 妇 女 中 ,
生育婴儿是一孩 的 妇 女 的 人 口 比 重。 可 以 看 到, 女 性 受 教 育 程 度 越 高, 再 生
育的可能性越低。根据 第 六 次 全 国 人 口 普 查 数 据,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越 高 的
地区,总和生育率往往 越 低, 并 且, 城 乡 生 育 率 分 布 也 是 如 此。2010 年, 农
村地区总和生育率为 1.
44,比城市、镇分别 高 0. 29。 微 观 层 面 上, 我
56、0.
国居民家庭的教育投 入 与 收 入、 生 育 率 负 相 关。2010 年,我 国 东 部 地 区 城 镇
5 元,分别是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1.
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为795. 24 倍、
1. 73 倍。生 育 率 越 高 的 农 村 地 区,人 均 教 育 投 入 也 越 少。L
41 倍和 1. i e
t a
l.
(2008) 研究发现,我国家庭生育行为的数量和质量的替代关系是显 著 的, 并
且在农村地区特别明显。Ros enzwe
ig and  2009) 发现,我国家庭如果
Zhang (
多生一个小孩, 会 降 低 所 有 小 孩 的 学 习 成 绩、 上 大 学 的 可 能 性 和 健 康 程 度。

L 2014) 利用计划生育政策的外生变化检验发现,生育 率 对 小 孩 身 高 有 显
u(
著负向影响。

图 1 2010 年不同受教育程度妇女中生育一孩的人口比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

在当前收入分配矛 盾 突 出 的 背 景 下, 我 国 人 力 资 本 可 能 会 呈 现 不 平 衡 的
发展态势。如果这一趋 势 不 能 得 到 有 效 应 对, 低 收 入 家 庭 或 地 区 缓 慢 的 人 力
936
  经 济 学 (季 刊) 第 16 卷

资本积累将使我国难以 形 成 高 素 质 的 人 才 资 源, 经 济 通 过 转 型 升 级 保 持 持 续
发展就缺乏根基,经济增长将逐渐放缓甚至停滞。
首先,我国居民收入 分 配 差 距 和 城 乡 区 域 发 展 差 距 依 然 较 大。 根 据 国 家
统计局数据,虽然 2009 年开始基尼系数呈现小幅回落,但仍然处于大于 0.
45
的高位;尽管近年来我 国 农 民 居 民 收 入 增 速 快 于 城 镇 居 民、 中 西 部 地 区 经 济
增速超过东部地区,但城 乡 区 域 发 展 的 绝 对 差 距 仍 在 继 续 扩 大。 图 2 给 出 了
近年来我国不同地区 城 乡 收 入 比 的 变 化 趋 势。 可 以 看 到, 我 国 城 乡 差 距 与 区
域差距效应相互叠加,共同扩大了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

图 2  不同区域城乡收入比的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

其次,我国收入分配 差 距 扩 大 与 人 力 资 本 发 展 不 平 等 程 度 高 问 题 相 互 交
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 查 数 据 显 示, 东 部 地 区 每 十 万 人 口 中 高 中 及 以 上 文 化
程度人口数平均为 29 
618,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平均为 22  542, 而西部
980、21 
578。城乡 之 间 也 是 如 此, 城 市 每 十 万 人 口 中 高 中 及 以 上 文 化 程
地区仅为 18 
度人口数达到 47 
439,而镇、乡村仅为 28  753;城市文盲人口占 15 岁
566、10 
及以上人口比重 1.
90% ,而镇、乡村分别达到 3.
87% 、7.
26% 。
我国的公共政策仍 存 在 许 多 问 题 和 不 足, 这 意 味 着 政 府 在 促 进 经 济 持 续
稳定增长上大有可为。表 1 给出了 2010 年我国不同地区的社会养老保 障 和 公
共教育情况。其中,我们 用 养 老 基 金 支 出 与 领 取 人 数 之 比 衡 量 社 会 养 老 保 障
水平,用小学和初 中 的 生 师 比 衡 量 公 共 教 育 水 平。 可 以 看 到, 东 部 地 区 社 会
养老保障水平显著高 于 中 西 部 和 东 北 地 区, 城 乡 之 间 的 差 距 也 较 大, 并 且 中
西部地区的城乡差距 更 大。 从 公 共 教 育 水 平 看, 东 部 和 东 北 地 区 的 小 学 生 师
比和初中生师比均显著 高 于 中 西 部 地 区。 城 乡 和 区 域 之 间 的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差
距较大,公共政策反而助长了收入初次分配时的不平等。
第3期 郭凯明、颜   色:生育率选择、不平等与中等收入陷阱 937
 

表 1 2010 年不同区域社会养老保障和公共教育水平比较

社会养老保障 公共教育

城镇企业职工 新型农村社会
地区 基本养老基金 养老保险基金
小学生师比 初中生师比
支出/离退休人 支出/领取待遇
员人数(元) 人数 (元)
东部地区 19 
162  1 
506  16.
0  13.

中部地区 14 
927  562  19.
1  15.

西部地区 17 
220  628  17.
5  15.

东北地区 14 
000  608  13.
0  12.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

现阶段,我国社会养 老 保 障 还 没 有 实 现 全 国 统 筹, 社 会 养 老 基 金 依 赖 于
地方财政补贴,教 育 经 费 也 主 要 由 地 方 政 府 负 担。 因 此, 地 方 政 府 的 财 力 差
距在很大程度 上 决 定 了 公 共 服 务 不 均 等 发 展。 下 一 步, 必 须 加 大 改 革 力 度,
打破区域和城乡 的 分 割 局 面, 把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作 为 财 政 支 出 的 优 先 方 向,
使更多优质的公共资 源 惠 及 农 村、 欠 发 达 地 区 和 低 收 入 家 庭, 为 个 人 提 供 一
个公平的发展环境。

六 、结    论

当前学界从宏观经济 增 长 理 论 上 解 释 和 分 析 中 等 收 入 陷 阱 的 研 究 还 比 较
少,而从内生人口增长 的 经 济 理 论 中 发 展 起 来 的 “统 一 增 长 理 论” 对 理 解 中
等收入陷阱有着重要的 借 鉴 意 义。 在 对 统 一 增 长 理 论 进 行 归 纳 和 总 结 的 基 础
上,本文通过建立一个 内 生 生 育 和 教 育 选 择 的 统 一 增 长 模 型, 从 理 论 上 分 析
了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原因,并进行了相应的政策分析。
本文研究对于 发 展 中 国 家 实 现 经 济 持 续 稳 定 增 长 具 有 一 定 的 政 策 意 义 。
在我国,区域发展绝对 差 距 仍 在 继 续 扩 大, 人 力 资 本 可 能 会 呈 现 不 平 衡 的 发
展态势。如果这一趋势 不 能 得 到 有 效 应 对, 低 收 入 家 庭 或 地 区 缓 慢 的 人 力 资
本积累将使我国难以形 成 高 素 质 的 人 才 资 源, 经 济 通 过 转 型 升 级 保 持 持 续 发
展就缺乏根基,经 济 增 长 将 逐 渐 放 缓 甚 至 停 滞。 为 此, 政 府 必 须 加 大 改 革 力
度,打破地区分割 局 面, 实 现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社 会 养 老 保 障 方 面, 要 推 动
实现保障基金全 国 统 筹, 并 稳 步 提 高 保 障 的 范 围 和 标 准; 公 共 教 育 方 面, 要
推动教育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并不断提升公共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研究仍有待 于 继 续 发 展。 第 一, 我 国 家 庭 生 育 行 为 受 人 口 政 策 的 影
响,生育数量和质量的 替 代 关 系 并 不 能 直 接 用 于 评 估 计 划 生 育 政 策, 需 更 加
细致评估其效应。如果 随 着 生 育 率 下 降, 其 对 人 力 资 本 积 累 的 边 际 影 响 也 会
逐渐降低,那么一胎化政 策 对 生 育 率 的 大 幅 限 制 可 能 就 不 会 显 著 影 响 人 力 资
本积累。第二, 本 文 没 有 考 虑 技 术 进 步 的 影 响。 随 着 经 济 发 展 和 技 术 进 步,
938
  经 济 学 (季 刊) 第 16 卷

人力资本需求提高,家 庭 将 转 变 生 育 观 念, 在 数 量 和 质 量 的 权 衡 中 更 加 重 视
投入教育,从而有 助 于 缓 解 不 平 等 对 人 力 资 本 积 累 的 负 面 影 响。 但 是, 技 术
进步是内 生 的, 本 身 可 能 又 取 决 于 人 力 资 本 水 平, 因 此 这 一 机 制 仍 然 有 待
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Dan
iel,A.
,F.Lange,and 
B.Ma r,“
zumde Fer
til
it Tr
y  ans
iti
on 
along
 the 
Ext
ens
ive
 and
 In
tens
ive
Ma
rgns”,Ame
i rican 
Economi
c Rev
iew ,2014,104(
11),3701—3724.

2] Ba
rro,R.
J.,and 
G.S.Be r,“
cke Fer
til
it Cho
y  ice
 in 
a Mode
l o
f Ec
onomi
c Gr h”,Ec
owt onome
trca,

1989,57(
2),481—501.

3] Be r,G.S.
cke ,“An 
Economi
c Ana
lys
is 
of 
Fer
til
ity”,I
n Demog
raph
icand Ec
  onomi
c Change 
in
Deve
loped 
Coun
tri
es,ed.
by 
Uni
ver
sit
ies-Na
tiona
l Bur
eau,1960,225—256.

4] Be r,G.
cke S.,and  s,“Human 
N.Tome Cap
ita
l and
 the 
Ris
e and 
Fal
l o
f Fami
li
es”,Journa
l  La-
of 

o Ec
r  onomi
cs,1986,4(
3),1—39.

5] Be r,G.
cke S.,and  s,“On
H.G.Lewi  the
 In
ter
act
ion 
betwe
ent
 he 
Quan
tit
y and 
Qua
lit
y o
f Ch
il-

den”,Journa
l  Po
of  l
iti
cal 
Economy,1973,81(
2),279—288.

6] Be r,G.
cke S.,and 
R.J.Ba
rro,“
A Re
formu
lat
ion 
oft
 he 
Economi
c Theo
r o
y f 
Fer
til
ity”,Quar
ter
ly
Journa
l of 
Economi
cs,1988,103,1—25.

7] Be r,G.S.
cke phy,and R.Tamur
, K.M.Mur a, “Human Cap
itl,Fe
a rti
li
ty,and Ec
onomi

Gr h”,Journa
owt l of 
Pol
iti
ca Ec
l  onomy,1990,98,12—37.

8] Be r,S.O.
cke ,F.C
inn
ire
lla,and 
L.Woe
ssmann,“
The 
Trade-o
ffbe
  twe
en 
Fer
til
it and 
y  Educ
aton:

Ev
idenc
e f
rom be
for
e t
he Demog
raph
ic Tr
ans
iton”,Journa
i l of 
Economi
c Gr h,2010,15,
owt
177—204.

9] de
 la 
Cro
ix,Dav
id,and 
M.Doepke,“
Inequa
lit
y and 
Gr h:Why 
owt Dif
fer
ent
ial
 Fe
rti
li
t Ma
y  t
tes”,

Ame
ri Ec
can  onomi
c Rev
iew ,2003,93,1091—1113.

10]de
 la 
Cro
ix,Dav
id,and 
M.Doepke,“
Pub
lic 
ver
sus 
Pri
vat
e Educ
ati
on 
When 
Dif
fer
ent
ial
 Fe
rti
li
ty
Ma
tte
rs,”Journa
l  Deve
of  lopmen
t Ec
onomi
cs,2004,73,607—629.

11]C
laude,D.
,and 
F.Pe
rrn,“
i From 
Stagna
tion
 to 
Sus
tai
ned 
Gr h:The 
owt Rol
e o
f Fema
le 
Empowe
r-
t”,Ame
men rican 
Economi
c Rev
iew ,2013,103(
3),545—549.

12] Ma
tth
ias,D.
,“Ac
coun
ting
 fo
r Fe
rti
li
t De
y  c
line 
Dur
ing
 the 
Trans
iti
ont
 o 
Gr h”,Journa
owt l of
Ec
onomi
c Gr h,2004,9,347—383.
owt

13]Ehr
lich,I.
,and 
F.T.
Lui,“
Int
ergene
rat
iona
l  ade,Longev
Tr ity,and 
Economi
c Gr h”,Journa
owt l
of 
Pol
iti
ca Ec
l  onomy,1991,99,1029—1060.

14]S
imon,F.
C.,and 
J.Zhang,“
Dif
fer
ent
ial
 Fe
rti
li
t and
y   In
ter
gene
rat
iona
l Mob
ili
t unde
y  r Pr
iva
te 
ver-
sus 
Pub
lic 
Educ
aton”,Journa
i l  Popu
of  lat
ion 
Economi
cs,2013,26,907—941.

15]Oded,G.
,and 
A.Moun
tfo
rd,“
Trade 
Popu
lat
ion
 fo
r Pr
oduc
tiv
ity:Theo
r and 
y  Evi e”,Re
denc view
of 
Economi
c St
udi
es,2008,75,1143—1179.

16]Oded,G.
,and 
D.N.We
il,“
Popu
lat
ion,Te
chno
logy,and 
Gr h:Fr
owt om 
Mal
thus
ian 
Stagna
tion
 to

he 
Demog
raph
ic 
Trans
iti
on  beyond”,Ame
and  ri Ec
can  onomi
c Rev
iew ,2000,90(
4),806—828.

17]Oded,G.
,and D.N.We
il,“The Gende
r Gap,Fe
rti
li
ty,and Gr h”,Ame
owt rican 
Economi

Rev
iew ,1996,86(
3),374—387.
第3期 郭凯明、颜   色:生育率选择、不平等与中等收入陷阱 939
 


18]Gr
oeen,Ba
z s van,Theo 
Lee
rs,and 
LexMe
ijdam,“
Soc
ial
 Se
cur
it and 
y  Endogenous 
Fer
til
ity:Pen-

ions
 and Ch
ild Al
lowanc
es a
s S
iame
s ns”,Journa
e Twi l of Pub
lic Ec
onomi
cs,2003,87,
233—251.

19] Mo
she,H.
,and 
B.Be
rdugo,“
Chi
l Labour,Fe
d  rti
li
ty,and 
Economi
c Gr h,”Ec
owt onomi
c Jour-
l,2002,112(
na 482),810—828.

20] Mo
she,H.
,and 
H. i,“
Zoab Doe
s Longev
it Caus
y  e Gr h?A 
owt Theo
ret
ica
l Cr
itque”,Journa
i l of
Ec
onomi
c Gr h,2006,11,363—376.
owt

21]Roo
zbeh,H.
,L.
E.J s,and 
one A.Shour
ideh,“
Opima
t l Con
tra
cti
ng 
wit
h Dyna
sti
c Al
tru
ism:Fam-

i S
y iz
e and 
per 
Cap
ita 
Consump
tion”,Journa
l  Ec
of  onomi
c The
ory,2013,148,1806—1840.

22]Lage
rlf,Ni
o ls-Pe
ttr,“
e Gende
r Equa
lit
y and 
Long-Run 
Gr h”,Journa
owt l of 
Economi
c Gr h,
owt
2003,8,403—426.

23]Lage
rlf,Ni
o ls-Pe
ttr,“
e From Ma
lthus
 to 
Mode
rn 
Economi
c Gr h:Can 
owt Epi
demi
c Exp
lai
n t
he
Thr
ee 
Reg s?”,In
ime terna
tiona
l Ec
onomi
c Rev
iew ,2003,44(
2),755—777.

24]Lapan,H.
E.,and 
W.Ende
rs,“
Endogenous 
Fer
til
ity,Ri
car
dian 
Equ
iva
l e,and
enc  the 
Deb
t Man-
agemen
t Po
liy”,Journa
c l  Pub
of  lic 
Economi
cs,1990,41,227—248.

25]L
i,H.
,J.
Zhang,and 
Y.Zhu,“
The 
Quan
tit
y-Qua
lit
y  ade-o
Tr ffo
 f 
Chi
ldr
eni
 n 
a Deve
lop
ing 
Coun-

ry:I
den
tif
ica
tion 
Usi
ng 
Chi
nes
e  ns”,Demography,2008,45,223—243.
Twi

26]L
iu,H.
,“The 
Qua
lit
y-Quan
tit
y Tr
ade-o
ff:Ev
idenc
e f
rom t
he 
Rel
axa
tion o
f Ch
ina
s One-Ch
ild
Po
liy”,Journa
c l of 
Popu
lat
i Ec
on  onomi
cs,2014,27(
2),565—602.

27]Luc
as,Robe
rt.E.J
r.,“The
 Indus
tri
al 
Revo
lut
ion:Pa
stand 
  Fut
ure,”I
n Le
ctur
e on 
s  Economi

Gr
owt
h.Ha
rva
rd 
Uni
ver
sit
y Pr
ess,2002.

28]Fab
ire,M.
c ,“Long-t
erm 
Det
ermi
nan
ts 
oft
 he 
Demog
raph
ic 
Trans
iton,1870—2000”,Re
i vi of
ew 
Ec
onomi
c and 
s  Sta
tis
tis,2013,95(
c 2),617—631.

29]As
saf,R.
,and 
Uri
 Ben-Z
ion,“
AnI
 nt
ergene
rat
iona
l Mode
l o
f Popu
lat
ion 
Gr h”,Ame
owt rican 
Eco-
nomi
c Rev
iew ,1975,65(
5),923—933.

30]Ro
senzwe
ig,M.
R.,and 
J.Zhang,“
Do 
Popu
lat
ion 
Con
tro
l Po
lic
ies
 Induc
e Mo
re 
Human 
Cap
ita
l I
n-
ve
s t?”,Re
tmen view  Ec
of  onomi
c St
udi
es,2009,76,1149—1174.

31]Soa
res,R.
R.,“Mo
rta
lit
y Reduc
tion,Educ
ati
ona
l At
tai t,and 
nmen Fer
til
it Cho
y  ice”,Ame
rican
Ec
onomi
c Rev
iew ,2005,95(
3),580—601.

32] Ho
l r,S.
ge ,K.Pr
ett
ner,and 
A.Pr
skawe
tz,“
The 
Pas
t and 
Fut
ure 
of 
Knowl
edge-ba
sed 
Gr h”,
owt
Journa
l of 
Economi
c Gr h,2013,18,411—437.
owt

33]Di
etr
ich,V.
,“The Dua
l Ec
onomy
 in Long-r
un Deve
l t”,Journa
opmen l of 
Economi
c Gr h,
owt
2009,14,287—312.

34] Wo
rl Bank,An 
d  Eas
t As
i Rena
an  iss e:Idea
anc s o
f Ec
r  onomi
c Gr h:Idea
owt s o
f Ec
r  onomi

Gr h,The 
owt Int
erna
tiona
l  o
Bank 
f Re
r  c
ons
truc
ti and 
on  Deve
l t,2007.
opmen

35] Wo
rl Bank,Ch
d  i 2030:Bu
na  ildi
ng 
a  rn,Harmon
Mode ious,and 
Crea
tive 
Soc
iet
y.Wa
shi
ngt
on
D.
C.,2013.

36]L
ing,Y.
,and 
J.Zhang,“
Opima
t l So
cia
l Se
cur
ity
 in 
A Dyna
sti
c Mode
l wi
th 
Human 
Cap
ita
l Ex
ter-
na
lit
ies,Fe
rti
li
t and 
y  Endogenous 
Gr h”,Journa
owt l  Pub
of  lic 
Economi
cs,2009,93,605—619.

37]Zhang,J.
,“So
cia
l Se
cur
it and 
y  Endogenous 
Gr h”,Journa
owt l of 
Pub
li Ec
c  onomi
cs,1995,58,
185—213.

38]Zhang,J.
,J.
Zhang,and 
R. e,“Mo
Le rta
lit
y De
cli
neand 
  Long-r
un 
Economi
c Gr h”,Journa
owt l of
Pub
li Ec
c  onomi
cs,2001,80,485—507.
940
  经 济 学 (季 刊) 第 16 卷

Fe
rti
li
t Cho
y  ie,I
c nequal
it and
y 
Midde-I
l ncome Tr
ap

KAIMING GUO

Sun 
Yat-Sen 
Uni
ver
siy)

SE YAN*①

Pek
i Un
ng  i
ver
siy)

Ab
str
act I
n t
his 
pape
r we
 summa
riz
e t
her
 ec
ent
 de
vel
opmen
tsi
 nt
 he 
Uni
fied 
Growt

The
ory,and
 then 
deve
lop 
a UGT 
mode
l wi
th 
het
erogene
ous
 fami
li
est
 o 
exp
lai
n t
hec
 aus
e o

mi
ddl
e-i
ncome
 tr and 
ap  study
 the
 re
lat
ed 
pub
lic 
pol
ici
es.We
 fi
ndt
 ha
t r
isi
ngi
 ne
qua
lit
y s
lows
down
 the
 ac
cumu
lat
ion 
ofhuman 
  cap
ita
l and 
may
 le
adt
 he
 ec
onomy
 to 
stagna
tei
 n 
midd
le-i
n-
ome
c  tr
ap.
Sinc
e s
oci
als
 ecu
rit
y sy
stem 
and 
old-age
 suppo
rtsy
  s
tem 
wit
hin
 the
 fami
l a
y re
 sub-

sit
uts,and 
e pub
lic
 educ
ati
on 
and 
pri
vat
e educ
ati
on 
are
 comp
lemen
ts,ade
qua
te 
pub
lic 
pol
ici
es

may ff
ect
 the
 fami
ly
s f
ert
il
it cho
y  ice,de
cre
ase
 the 
deg
ree 
ofi
 ne
qua
lit
y and
 thus 
yie
ld 
a sus-

tinab
le 
growt
h.
Ke
y Wo
rds un
ifi
ed 
growt
h t
heo
ry,i
nequa
liy,mi
t ddl
e-i
ncome
 tr
ap
JEL 
Cla
ssi
fic
ati
ons H52,J
13,O11


Cor
①re
spondi
ng Aut r:Se 
ho Yan,Guanghua  Schoo
l o
f Management,Pek
ing 
Univers
ity,Ha
idi
an 
Dis-

rit,Be
c ii
jng,100871,Chi l:86-10-62757764;E-ma
na;Te il:seyan@gsm.
pku.
edu.cn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