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申请书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双减”政策后城市家庭子女教育投入的调适与应对研究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所在学院

学 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E-mail

申请日期

起止年月

xxx 大学
填 写 说 明

1、本申请书所列各项内容均须实事求是,认真填写,表达明确严

谨,简明扼要

2、申请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为创新团队,首页只填负责人。“项

目编号”一栏不填。

3、本申请书为大 16 开本(A4),左侧装订成册。可网上下载、自

行复印或加页,但格式、内容、大小均须与原件一致。

4、负责人所在学院认真审核, 经初评和答辩,签署意见后,报送

学校管理部门。
一、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双减”政策后城市家庭子女教育投入的调适与应对研究

项目期限 一年期

起止时间 2022 年 4 月至 2023 年 4 月

所属专业类 公共管理类


生 所在学 专业 联系 项目中 是否负
姓名 性别 学号 民族 手机 E-mail
年 院 班级 电话 的分工 责人

统筹策划 是

财务 否

宣传 否

撰写报告 否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联系电话(宅) 手机 E-mail

“双减”政策的实施试点将“减负”问题推到了一个新高度,
不仅对学校教育育人体系进一步进行科学定位和整体优化,也为家
庭教育回归本源、发挥自身独特的教育功能指明了方向。本研究聚焦
项目简介 校外家庭教育投入如文化资本等经济型投入和社会资本中父母参与
等非经济型投入,探讨研究“双减”政策后城市家庭子女教育投入
的调适及应对,分析困境的发生逻辑,并据此提出针对性建议,形
成可行性方案,对家庭做出理性的教育投入决策提供借鉴。

负责人曾经参与

科研的情况
指导教师承担科
研课题情况
指导教师对本项
支持
目的支持情况

二、立项依据(可加页)

(一) 研究目的
1、研究背景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
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
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 年 7 月 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
“双减”)。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在缓解原有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
题。总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据 P 地调查研究表明,整体来看﹐家长对“双减”持积极态度﹐ 63%支
持﹐31%观望﹐仅 6%反对。家长认为“双减”能够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精神压
力,但仍存在一些担忧的地方。其中家长最大的担忧点在于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在
家庭教育方面。素质教育投入成本高、不考试/不公布成绩、学生学习态度更散漫/
学习动力更弱﹑学生休闲时间多﹐容易沉迷不良嗜好也是家长的主要担忧点。
(2)“应试教育”下高考模式的僵化。首先,阶层跃迁焦虑导致的升学竞争,是
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考试竞争”传统以及教育被附
加的前景价值过大等惯有思维,在经过实践的反复证明后已经被国民内化,成为
“读书改变命运”的内在规则,调节着人们的行为。由于民生竞争与教育竞争过
早的发生关联,从而形成一个紧密相关的竞争链:“民生竞争——就业竞争——
升学(择校)竞争——考试竞争——分数竞争”。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要想取
得理想的分数,只有一种千百年来被实践证明了的方法,便是应试训练。其次,
以“应试教育”为纽带的“利益联盟”,是学生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教育不仅
要服从国家意志,还需要满足家长的期望,并且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都有追
求自身利益的动力。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升学率的高低依然是衡量部门政绩
的重要指标;对于学校而言,想要不被看作低效学校,必须借由升学率 来扩大
自己的影响力;对于教师而言,绩效工资制和末位淘汰制激励了对学生考试成绩
的片面追求;家长则既希望孩子快乐成长,又期盼孩子“题名金榜”,既焦虑孩
子在考试中能否出人头地,还关切是否有一技之长。减负涉及相关各方利益的损
益问题,从中央到地方,从地方再到学校、教师、家长主体的执行长链使得国家意
志大打折扣。
2、概念界定
(1)“双减”政策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
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021 年 7 月 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
政策坚持学生为本,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回应
社会关切与期盼,减轻家长负担;强化学校主体作用,健全保障政策,明确家校
社协同责任。
政策要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
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
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
力负担 1 年内有效减轻、3 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2)教育投入
本研究聚焦校外家庭教育投入,拓展至“经济型教育投入”和“非经济型教
育投入”两个方面。具体为:第一,通过经济资源投入或支出等经济型教育投入
为子女购买与成长相关的物品、活动、教育服务等,增加子女发展和教育获得的机
会;第二,通过时间投入、情感投入等非经济型教育投入如与子女的日常交流和
互动、学习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等参与,让子女能够更直接地学习家庭的行为、感
受家庭的支持、了解家庭教育观念,更大限度地从家庭参与投入中获益实现教育
目标。
(二) 研究内容
“双减”政策的实施试点将“减负”问题推到了一个新高度,不仅对学校教
育育人体系进一步进行科学定位和整体优化,也为家庭教育回归本源、发挥自身
独特的教育功能指明了方向。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在缓解原有问题的同
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1)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在家庭教育方面。(2)“应试教
育”下高考模式的僵化。
基于新政策试点地区选择的条件性,城市家庭相对于农村家庭更具代表性。
“双减”政策对于城市地区、高学历高收入、报过辅导班群体影响较大,而对乡镇
农村低学历低收入群体影响较小。因此本项目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以受
影响的城市家庭为研究对象,并重点探讨以下问题,(1)双减政策后,城市家
庭子女教育投入流向了哪?(2)城市家庭应该如何调适子女教育投入中的经济
型教育投入和非经济型教育投入?( 3)如何解决子女在课外“无人管”的困
境?(4)城市家庭如何在“双减”政策下促进子女学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全面发
展?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项目研究思路如下:
1. 对城市家庭教育投入意愿,特点,投入量,所面临的问题等进行全面的
描述和统计,并将与其对应的子女学业和综合素质进行交叉分析。
2. 分别从经济性投入和非经济性投入两方面探讨两者的占比情况在子女发
展的作用和影响。
3. 在此基础上,对于城市家庭子女的教育投入进行调适和对策的分析。
本研究将聚焦校外家庭教育投入如文化资本等经济型投入和社会资本中父母
参与等非经济型投入,探讨研究“双减”政策后城市家庭子女教育投入的调适及
应对,分析困境的发生逻辑,并据此提出针对性建议,形成可行性的方案 ,对家
庭做出理性的教育投入决策提供借鉴。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1、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状态:
首先,国内研究多为城乡家庭的教育投入比较,解决措施也偏向非经济性投
入。第一,尽管城市家庭相对于农村家庭的教育期望水平更高,但是总体上看两
类家庭均具有较高的教育期望水平,说明中国的家长对子女教育普遍持有重视态
度。但是随着城乡掌握的社会资源差距较大,学业竞争已经从校内扩展到校外。
近些年,随着城市校外教育的发展,城市家庭重视对子女教育的财力投入,
但是往往忽视时间精力和家庭文化的投入;不考虑投资效益,造成投资效益较低
和资源的浪费;可见, 城市家庭不合理的教育投资主要是对校外教育的过热投资、
盲目投资,其次家长是家庭教育决策者,但是家长的攀比、炫耀、补偿以及“望子
成龙”“望女成凤”等心理造成了对子女教育的过度投资、盲目投资。乐善耀
(2000) 曾经提出家长应该转变家庭教育投资观念,建立学习型的家庭教育模
式,重视家庭文化对子女的熏陶作用;注重物质与精神、智力与非智力相结合的投
资方式。黄慧利(2011)提出应该构建以学校为主体的家庭教育投资服务体系,为
家长提供专业的决策咨询,使家长在充分掌握教育信息的前提下,实现对教育的
合理投资。
张杰和罗茜认为在双减政策前后,家庭教育支出变化和学业负担变化的研究
具有一定的意义。98.78% 的家庭都认为“双减”政策减轻了自己和子女的负担。
因此,“双减”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中和子女的负担,但接近一半的家庭
认为减轻程度不够。“双减”政策后,家庭教育支出和学业负担变化学科类辅导
课的支出均值减少了 2161 元,兴趣类辅导课的支出均值减少了 1183 元。政策出
台后的学科类辅导课的支出减少 20.56%,兴趣类辅导课的支出减少 11.47%。“双
减”政策对于减轻教育支出的效果较为显著,减轻学科类辅导课支出效果相比减
轻兴趣类辅导课支出更明显。相比政策出台前,学生完成学科作业的耗用时间,
政策出台后的学生完成学科作业的耗用时间减少 8.85%,总体上减少了 33 分钟。
“双减”政策对于减轻学生完成作业的负担的效果显著但不明显。
2、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状态:
在家庭教育投资方面,国外的研究更为广泛和宏观,部分研究内容与国内的
不同,比如,美国的家庭学校也是家长投资教育的一种形式,它相对于学校教育
费用较低,效果更好。国外对家庭教育投资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相关理
论的支持;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因素;影子教育等。
在教育投入中又分为经济性投入和非经济性投入。经济投入中的文化资源研
究多内嵌于布迪厄文化资本在学生发展和教育获得的影响研究中。布迪厄最早提
出文化资本的概念,他认为文化资本是一种基于对文化资源的占有的资本,有三
种形态:
一是内化于身体的形态,体现在人们根深蒂固的性情倾向和外在体态;二是
实物的形态,主要体现在书籍、图片、词典、仪器等文化物品之中;三是制度化的
形态,主要体现在教育学历。部分学者将文化资本概括为文化资源 ,既包括文化
作品,也包括父母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活动、营造的家庭氛围、学生校外高雅活动的
参与等。国内学者从最初将文化资本理解为父母的教育程度,逐渐扩展到家庭的
文化资源、文化活动参与和家庭的文化氛围等。布迪厄等在 1990 年关于文化再生
产理论探讨中认为家庭背景好的上层阶级子女的文化资本更多地从家庭中获得,
家庭背景差的下层阶级的子女因家庭文化资本不足而从学校中习得文化资本。而
关于时间投入的研究多聚焦于基于科尔曼社会资本理论的父母参与。科尔曼认为
在教育获得中起重要作用的社会资本是一种社会闭合,即父母与子女之间形成的
一种网络联系结构。当父母参与子女的教育和生活、与小区其他成年人之间的社会
交流充分、社会网络封闭性高时,子女就会得到较丰富的社会资本,影响其发展。
科尔曼指出,父母对子女生活和教育的参与是社会资本的重要表现形式,父母与
子女、老师、其他家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形成一种支持性社群,有利于孩子学习
与生活信息的交流和传递,从而可以监督、鼓励和促进学生更加努力。部分学者将
社会资本分为两种形式:家庭内部的社会资本,即家长与子女间的直接关系;家
庭外部的社会资本,即家长与子女有关的其他群体如教师、子女朋友和其 他家长
之间的联系等。父母参与是科尔曼社会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并且基于不同的社
会资本形式,父母参与也分为两类:基于家庭的父母参与,如父母与孩子沟通交
流、父母检查作业指导功课、父母陪伴子女吃饭读书做运动、父母陪伴参加文化活
动等,和基于学校的父母参与如父母和教师、同学或其他家长的交流等。
随着教育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推动着家庭教育投资的发展。首先,以西
奥 多 舒 尔 茨 (Theodore W. Schultz) 、 爱 德 华 . 富 尔 顿 丹 尼 森 (Edward Fulton
Denison)、加里贝克尔(Gary S. Becker)等人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加里贝克尔
(Gary S. Becker) 将人力资本理论引入人口家庭经济理论,从而产生了子女成
本与效用比较理论。
其次,课外补习也是国外家庭教育投资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其形式有家教
和辅导机构两种形式。1992 年史蒂文森(Stevenson) 和贝克(Becker) 提出“影子
教育”的概念,它是课外补习比较形象的说法。一方面,影子教育已经成为全球
的一种趋势, 采取禁止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另一方面,影子教育又造成了不同阶
层学生享有的教育的不公平。因此,各国政府只能采取措施规范影子教育市场并增
加对弱势家庭的补偿。马来西亚和日本采取了规范市场的方法;韩国则是利用公共
教育资源介入补习,2005 年正式推出由公立学校实施的“放学后教育计划"以及
卫星电视和广播放送等方式,提供私人课外补习的替代品;美国和德国则是为贫
困生安排暑期学习和活动,政府的公共服务对减少学生对补习的需求有一定的作
用,但是这种做法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基础教育比较发达,
且本来就重视学生的创新性以及兴趣能力的培养,学生额外参加兴趣班的现象并
不多。国外基础教育中需要家庭支付费用的投资项目较少,学者们对家庭教育投
资费用的研究也少。
(四) 创新点与项目特色

1.教育投入研究的全面性。以往关于家庭教育投入的研究多聚焦于“父母参与”
“文化资本”等单一维度,较少将家庭教育经济型投入和非经济型投入纳入到同
一研究框架。
如威斯康星理论下的教育期望,文化资本理论下的制度化、形态(身体)化、
物化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理论下的亲子交流、亲子陪伴等父母参与,人力资本理
论下的课外补习等教育支出,布迪厄阶层轨迹理论下的拉鲁“协作培养”和 自
然成长” 式的家庭教养方式等等。以上对“黑箱”的挖掘呈现以下特征:
① 大部分实证研究是基于不同理论探究家庭背景对个体学业发展或教育获得的可
能路径,主要通过直接影响效应对可能涉及的中介路径变量进行推论性探讨,并
未直接探究中介作用机制;
② 既有研究的中介机制挖掘也大多较为单一,或聚焦在教育期望,或聚焦在教育
期望、父母参与,较少将教育期望、父母参与、教育氛围或教养方式、教育支出等潜
在中介变量放在同一研究框架中,探究多种教育投入的中介作用路径,形成整合
性分析,而家庭教育实质上往往是情感+时间+金钱的多边投入过程;
③ 较少分析不同阶层家庭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路径是否存在差异,并进一步挖掘弱
势阶层学生实现逆流而上的路径。
2、研究的深入性和必要性。
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目前对于本政策的研究仅限于对数据上的简单统计。
即“是什么”和“为什么”。但并没有深入到如何做的解决措施上。而本选题则着
重研究措施方面。本选题基于对教育投入的研究上,探讨在新政策背景下,应该
如何平衡经济性投入和非经济性投入,以及当前教育模式下,如何达到学业和综
合素质达标以及身心健康得到充分发展的调适及应对措施的研究。
3、研究对象的独特性,研究对象为城市家庭。
在以往的国内外研究中,调查对象绝大多数将城乡家庭,研究教育投入的对
比以及从多学科理论的角度分析成因,鲜少有单独深入研究城市家庭教育投入和
措施类的研究。
4.研究方向的创新性,双减政策后城市家庭的教育投入调试和对策研究。
自双减政策出台后,热议不断,社会关注点多为双减政策对学生的影响,对
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影响。而本选题从城市家庭的教育投入研究。
(五) 技术路线、拟解决的问题及预期成果
1、技术路线
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

提出
“双减”政策后城市家庭子女教育投入研究综述 文献研究
确定研究假设 问题

双减政策后,城市家庭子女教育投入流向了哪?
探究“双减” 分
城市家庭应该如何调适子女教育投入中的经济型

政策后城市家 教育投入和非经济型教育投入? 问卷调查 问
庭子女教育投 题
入现状

检视“双减” “双减”政策后城市家庭子女教育面临的困境 深度访谈


( 1 )如何解决子女在课外“无人管”的困境?
政策后城市家 ( 2 )城市家庭如何在“双减”政策下促进子女
庭子女教育面 学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临的困境

可行性建议 “双减”政策后城市家庭子女教育投入调适与应对 对策设计 解




2、拟解决的问题
“双减”政策的推行将“减负”问题推到了一个新高度,使得学生和家长们
的焦虑似乎存在进一步加深的趋势,希望通过此调查能够缓解“双减”给城市家
长带来的焦虑。
第一、解决课外“学生谁管”的问题
第二、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明确责任边界,提高合作效率,建立高效的工作机
制。
第三、为应对当下的教育模式及今后的教育方向提供借鉴。
3、预期成果
(1)前期成果:对目前学界中已有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解辨析,撰写较为综合
全面的研究综述,基于此明确本次项目的研究方向与研究目的,构建合理科学的
研究理论框架体系。
(2)中期成果:细化问卷,实地考察,整理调查问卷与实地考察中得到的资料
数据,在保证其科学性和理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调研资料,并用于调研报告的
撰写。
(3)后期成果:完成调研,整理数据后,撰写一篇关于“双减”政策后城市家
庭子女教育投入的调适与应对研究的调研报告。
(六) 项目研究进度安排
1.第一阶段:资料整理、文献梳理及理论框架构建(2022.4-2022.7)
(1)资料整理: 针对有关文献查阅和整理
(2)构建理论框架:基于文献综述内容,构建基本的理论框架。
2.第二阶段:调研实施阶段(2022.7-2022.8)
(1)设计问卷并进行预调研:针对选择的调研对象——xx,与老师及团队成员
讨论并设计一份“双减”政策后城市家庭子女教育投入的调查问卷,选择相关地
区的当地居民进行预调研。
(2)设计调研方案:针对预调研情况对未来调研方向进行修改和确定,设想调
研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调研方法,安排调研行程。
3.第三阶段:正式调研阶段(2022.8-2022.10)
(1)问卷填写:首先对 xx 市家庭进行问卷调查。
(2)实地走访:联系政府相关负责人、社区负责人以及当地宣传部门等,进行访
谈记录,收集数据
(3)总结分析:总结分析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的城市家庭教育投入的情况,并
对此进行分析
4.第四阶段:成果归纳与整理(2022.11-2023.3)
(1)调研报告:依据调研的照片、录音、笔谈内容、记录等撰写系统性的“双减”
政策后城市家庭子女教育投入的调适与应对研究报告,形成一份具有创新性和应
用意义的调查报告。
(2)结项报告:针对预期完成内容撰写结项报告。
(七)已有基础
1、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积累和已取得的成绩
张杰和罗茜认为在双减政策前后,家庭教育支出变化和学业负担变化的研究具
有一定的意义。98.78% 的家庭都认为“双减”政策减轻了自己和子女的负担。因
此,“双减”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中和子女的负担,但接近一半的家庭认
为减轻程度不够。“双减”政策后,家庭教育支出和学业负担变化学科类辅导课
的支出均值减少了 2161 元,兴趣类辅导课的支出均值减少了 1183 元。政策出台
后的学科类辅导课的支出减少 20.56%,兴趣类辅导课的支出减少 11.47%。“双
减”政策对于减轻教育支出的效果较为显著,减轻学科类辅导课支出效果相比减
轻兴趣类辅导课支出更明显。相比政策出台前,学生完成学科作业的耗用时间,
政策出台后的学生完成学科作业的耗用时间减少 8.85%,总体上减少了 33 分钟。
“双减”政策对于减轻学生完成作业的负担的效果显著但不明显。
2、已具备的条件
(1)专业知识与成员能力
本团队由 xx 大学的四名同学组成,四位同学均为 2020 级学生,其中两位为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同学,两位为行政管理专业同学
① 宣传优势
团队成员担任校级及院级辩论队成员,曾参与市级、校级比赛并获得奖项;
团队成员曾担任学院融媒体中心干事,负责微信公众号工作。
② 专业优势
团队成员均来自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及行政管理专
业,与本项目研究相衔接,更好发挥专业优势进行调查研究。
③ 指导老师与研究基地
A.指导老师
团队项目由 xx 大学 xx 学院肖 xx 指导
B.研究基地
xx 及 xx
④ 前期准备
收集 xx“双减”政策试点城市,团队成员具有一定的调研能力
(2)尚缺少的条件以及解决方法
① 前人相关研究较少,可供参考论文数量较少。
解决方法:发挥主观能动性,组员头脑风暴,秉承科学性的基础上进行理论
创新与方法探究。
② 学术论文写作与投送经验较为欠缺,可能会出现学术论文的写作不规范、走弯
路的现象。
解决方法:多向专业指导老师请教,系统性学习论文的写作技巧,提升论文
的专业性、科学性与规范性,深入了解论文的投稿渠道以及投送技巧等。
③ 调研数据处理能力、理论总结分析能力目前较为欠缺,在调研方法的选择以及
调研过程的专业性技巧仍然有待提高。
解决方法:借助学校以及个人资源,借鉴优秀前辈的调研经验查阅相关调研
案例,提升团队整体调研专业性能力技巧。

三、经费预算(单位:元)

财政拨款 学校拨款 申请金额合计

8000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 主要用途 (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1. 业务费 1000 查阅资料 500 500
(1)计算、分析、测 —— —— —— ——
试费
—— —— —— —— ——
(3)会议、差旅费 4000 车费、住宿 2000 2000
费、餐费
(4)文献检索费 1000 打印材料 500 500
(5)论文出版费 1000 打印 500 500
2. 仪器设备购置费 —— —— —— ——
3. 实验装置试制费 —— —— —— ——
4. 材料费 1000 购买材料 500 500

四、指导教师意见

导师(签章) :
年 月 日

五、院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组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章):
年 月 日

六、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组意见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