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DOI :

10.
161
65/
j.cnki .
22-
109
6/g4.
200
5.1
0.0
03

·教育改革·
2005年第10期( 总第140期)

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
刘翠兰
( 山东省东营职业学院‚山东 东营257000)

[ 摘 要] 目前‚家校合作在各国的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本文试图从管理学、父母教育权的演变、系统科学的
新分支---协同学和教师的新职业精神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家校合作的理论依据‚以期提高实践中的家校合作水
平。
[ 关键词] 家校合作;管理学;父母教育权;协同学
[ 中图分类号] G45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1477(2005)10-0006-03

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儿童成长的两个最重要 t ervention”( 教育介入) ‚


“ parent -t eacher collabo-
的场所‚两者对青少年儿童的成长影响最大、也最 ration” ( 家 长-教 师 配 合) ‚“ parent al -i nvolve-
为直接。因此‚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不仅 ment ”( 家长参与) 等[ 1] 。
能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 我国研究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
且可以有效地防止社会的不良现象对学生的影 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
响。家校合作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中不容 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
忽视的课题‚欧美发达国家为确保教育质量的提 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
高‚
一直在努力争取影响学生成长中的关键力量 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
---家长的支持。我国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 面的指导。这一概念把家校合作所涉及的范围界
以来‚开始重视家校合作问题‚并已在实践中探索 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领域。而美国的霍普金斯大
出一些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2004年2月26日 学“ 家庭-学校-社区” 研究专家艾普斯坦在《从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理论到实践:家校合作促使学校的改进和学生的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明确指出:
“ 家庭教 成功》一文中‚又把家校合作的范围扩展到社区‚
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 指出家校合作是“ 学校、家庭、社区合作” ‚三者对
用‚
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 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同时三者对
起来” 。那么‚如何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 孩子的教育和发展是相互影响的[ 2] 。
育紧密结合起来?什么是家校合作?家校合作从 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
理论上探讨‚它的依据是什么?本文试图从以下 来‚开始探索家校合作的理论及其合作方式‚逐渐
几个角度来分析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 意识到学校应主动争取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目前家校合作尚不是含义固定的概念‚未形 和配合‚并在实践中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成一个确切地、被广泛接纳的定义。英语中表述 的家校合作方式。如:各地妇联、关工委与社区教
“ 家 校 合 作” 的 词 最 常 见 的 是“ ho me -school - 育委员会作为群团组织‚发挥组织优势‚协调好社
coopertion”( 家校合作) ‚另外还有“education -i n- 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形成教
[ 作者简介] 刘翠兰(1969-) ‚女‚山东乐陵市人‚讲师‚硕士研究生。

·6· 现代中小学教育
·教育改革·
2005年第10期( 总第140期)

育合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教 业化使家庭不得不放弃原有的教育权利‚即家庭
育局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发挥行政职能‚加强对学 中对劳动者的培养‚而学校尤其是公共教育取代
校的家校合作工作的领导、检查和监督‚促进学校 了父母相当部分的教育权利[ 3] 。于是‚开始出现
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学校中的家长委员会可 了教育权利由家庭向国家公共教育的转移。
使家长明确在学校教育中的责任与义务‚强化家 近代以来‚随着资产阶段革命的深入‚人们的
长的家庭教育意识‚引导家长积极与学校配合。 权利意识不断提升。二战以后‚儿童权利开始成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调一致‚共同实现学生全 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1989年11月由联合国
面的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是保护儿童权利‚实
一、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学校管理中由家长 现儿童最大利益的法律保障。儿童权利的法学理
参与制定的决策‚能够增强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 论表明‚家长是儿童权利的当然监护人‚国家是儿
责任感‚提高教育质量 童权利的最高监护人‚这就意示着父母教育权的
管理理论中‚责权统一的原则表明‚在管理活 转移不可能是全部的‚父母对未成年人不可分离
动中责任与权力是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责任 的监护责任和义务决定了父母教育权存在的合法
由担当的职务决定‚权力是履行责任的保证‚若只 性‚现代社会中‚它不仅包括家庭教育的权利‚也
有责任没有相应的权利‚责任制就无法建立‚相反 包括对公共教育中是否实现教育公平和对儿童最
只有权利‚没有责任‚就会滥用权‚瞎指挥。因此‚ 大利益保护的监督权。家校合作中家长通过家长
责任、权力必须坚持相统一的原则。在学校管理 委员会或校董会等组织机构行使监督权‚可以最
中‚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协调学生成长的各方 大限度的保障儿童的权利。
面力量‚形成合力‚而其中家长的力量又是至关重 从系统科学的新分支---协同学角度分
三、
要的。学校管理过程中有关各项决策、措施的制 析‚
家校合作正是教育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协同
定有家长的参与‚就会增强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 效应的表现
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同时‚由于家长又是最了 协同学是系统科学的新分支‚创立者是德国
解学生的成长经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需要、兴 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1976年
趣、爱好‚由家长参与制定的决策‚才更具有针对 在他发表的《协同学导论》中‚系统地论述了协同
性。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授家长以管理权‚委 理论‚他认为‚客观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系统:
家长以责任‚使家长与教师密切配合‚共同探讨学 社会或自然界的‚有生命的或无生命、宏观的或微
生成长中的教育问题‚进而实现教育目标。 观的。这些看起来完全不同的系统内部都具有深
二、从父母教育权的演变历程来看‚家校合作 刻的相似性‚那就是各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之间
使儿童权利更大限度的得以维护 受相同原理支配‚这个相同原理是各子系统之间
父母教育权是亲权的组成部分。在以自然经 的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形成的协同效应并自
济为主的古代社会‚家庭是社会基本的生产单位‚ 组织成为协同系统。哈肯在研究协同效应的总结
家庭的生产和经济功能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 中说“ 在物理、化学系统中‚有许多组织得很好的
亲权的基本表现就是家长对其家庭成员的劳动和 时间、空间或时空结构‚是从无序状态产生的‚而
劳动产品的支配‚其中也包含了对劳动者养成目 且这些系统的功能如同在有机体中那样‚只能依
标和过程的决定和支配‚也包括了对子女教育的 靠其中的某种能和物质流来维持‚与那些经过设
支配和控制。因此‚古代社会里‚父母对子女具有 计呈现出特殊结构和功能的人造机器相比‚这些
绝对的教育支配权。 ” [ 4] 而这种
结构则是自发成长的‚它们在自组织。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到来‚带来了生 自组织的内在动力就是系统的协同作用。协同性
产方式的根本变革‚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的基本 是系统的普遍性‚没有协同性‚在环境的干扰下‚
要素‚社会化的大生产‚使得家庭功能发生了根本 系统就会瓦解‚其结果和层次就会破坏‚功能随之
性转变。家庭不再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逐渐转 消失或大大削弱。
变为经济共同体和消费单位。生产的社会化、工 教育系统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亚系统‚而教育

现代中小学教育 ·7·
·教育改革·
2005年第10期( 总第140期)

系统内部又有许多子系统‚从宏观上看‚有学校教 感‚而子女对父母则怀有很深的依恋与信赖‚父母
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从微观上看‚有教育者、 通过情感方式对子女的影响在其效果上就显得异
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在实现 常有力。家庭以“ 缩影” 的形式包含着几乎所有的
其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过程之中‚需要其系统内 教育内容和教育功能的范围。家庭教育所具有的
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协调。家校合作就是 这些特点与优势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学校要
实现其功能的手段之一‚它使学校、家庭、社会各 提高教育质量‚就应该考虑如何调动家庭的力量
系统之间形成协同效应‚学校教育居于系统的主 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从而最终实现将青少年培
导地位‚指导家庭教育‚协调社会教育‚使教育系 养成为符合国家教育目标的人才。
统不断向着平衡、和谐、有序状态发展。 六、从家庭教育的现状来看‚家庭教育需要学
四、从教师的新职业精神角度分析‚家校合作 校教育的指导和配合
是教师职业的要求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家庭解
教师新职业精神的内涵之一:就是重塑教师 体‚代之以由父母与子女构成的核心家庭‚核心家
新形象‚使教师走出封闭的校园环境‚走向社会‚ 庭的人际关系情感密切‚父母对子女更加关注‚家
走向家庭‚把与教育对象的成长密切关联的各方 长的教育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同时实行双休日‚闲
面因素联合起来‚达成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实现 暇时间增多‚使家长更有精力和时间关注子女的
学生的和谐发展。从教师的新职业精神的角度分 教育。
析‚家校合作正是学校教师树立新的职业形象‚协 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家长
调社会各方面影响学生成长因素的良好途径。家 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缺乏
庭是学生成长的基础‚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学生健 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研究‚面对
康成长的关键。在家校合作系统中‚学校与教师 着自己唯一的孩子又缺乏相关的教育经验‚仅仅
理所当然起到主导作用。一方面‚社会担负起对 凭着对孩子的爱进行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偏差。
家长的教育责任;另一方面‚教师有责任面对不同 家庭教育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有些家长
的学生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方法指导‚并与 的做法甚至是在阻碍子女的成才。目前在家庭教
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 育的实践中存在种种误区‚突出表现在:教育观念
五、从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功能来看‚学校教育 落后‚教育方法不科学‚教育内容偏差等等‚这些
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 都严重影响着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
家庭教育按传统的说法主要是指父母对子女 此‚学校教育必须加强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增强对
实施的教育。邓佐军在他的《家庭教育学》中指 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
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是以亲子关 育的水平‚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标的教育活
[ 参 考 文 献]
动‚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 主要指父母) 对
个体( 一般指青少年儿童) 产生的影响作用。 [ 1] 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 M] .北京:教育
1999.
科学出版社‚
在教育社会学中‚普遍认为家庭是一个具有
[ 2] 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J] .天津教科院
“ 面对面” 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家庭教育具有以
2002‚
学报‚ (3) .
下特点:一是家庭成员在地理空间上充分接近‚他 [ 3] 郑欣蓉.试析父母教育权的起源、演变和特征[ J] .教育研
们的接触方式是面对面进行的;二是家庭成员人 2000‚
究与实验‚ (5) .

数较少‚并且相对稳定‚他们之间互动的频率很 [ 4] 谭小林∙让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过程---协
同教学的理论[ DB/OL] .
htt p :
//w w w .
edu .
cn/.
2001-
高;
三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控制和影响主要通过
01-04.
非正式的形式;四是家庭成员彼此利益相关、目标
[ 5] 赵琴.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 M] .广州:广东高等教
一致‚联系十分密切;五是家庭群体关系在时间上 2000.
育出版社‚
最为持久[ 5] 。家庭这种初级群体‚又是建立在血 [ 责任编辑:何宏俭]
缘关系基础上的‚家长对子女有一种特殊的亲切
·8· 现代中小学教育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