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9

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幼兒教育榮譽學士課程 (三年及四年兼讀制)

比較教育
Comparativ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第一課
本節課堂目的
完成本節課堂,你能夠認識…
1. 甚麼是比較教育
2. 比較教育的類別
3. 比較教育理論
4. 因素分析時期的比較教育
5. 社會科學方法的運用
6. 比較教育的研究
甚麼是比較教育?
比較教育
運用不同的方法,對跨國、跨文化教育與社會文化資料的進
行蒐集、分析與詮釋

瞭解國際教育發展趨勢,增進自我瞭解,以培育本土公民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甚麼是比較教育?
楊深坑等(編)(2021):

目的:
汲取外國教育經驗,作為本國教育改革的依據
分析各國教育制度形成與特色之內、外在動力因素
比較教育成為教育決策與教育實踐改進的工具
瞭解與比較各國教學實況,作為教師改進教學之參照
比較教育可促進各文化、各族群的瞭解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的類別
W.D. Halls 比較教育學的分類模式

梁福鎮(2013):《比較教育學 : 起源、內涵與問題的探究》,台灣,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Halls比較教育學的分類模式
A. Comparative studies 比較研究 :
比較兩個以上的制度/區域/全球

• Comparative pedagogy 比較教育學


對不同國家的教學和課堂過程的研究

• Intra-educational and intra-cultural analysis


教育之間與文化之間的分析
藉不同層次來探究教育
研究歷史、社會、文化、政治、宗教、經濟,以及哲學對教育的影響力/
教育對其影響力
Halls比較教育學的分類模式

B. Education abroad 外國教育


對外國教育進行深入分析與瞭解

用科學探究的方式進行外國教育分析

研究者會對外國教育問題進行研究,研究的結果是比較教育科學
研究的基礎
Halls比較教育學的分類模式

C.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國際教育


International pedagogy 國際教育學
多國的、多文化的與多種族間的教育研究

1. 促進國際間相互了解/促進和平教育/促進國際人口的教育科學研究
2. 客觀化的教科書,建立國際上的教學規範
Halls比較教育學的分類模式

C.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國際教育


➢Study of the work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國際性教育機構工作之研究

關注於重要的政策課題,如 : 國際間文憑認可之建立
->提升教育交流
Halls比較教育學的分類模式

D. Development education 發展教育

探究各國背景對教育制度、政策與現況之影響,以及未來可能面臨之挑戰與
發展,協助政策制定者制定計劃

以長期的研究來協助政策或發展適宜的教育方法技術,特別是「新興國家」
比較教育理論
比較教育理論
較有系統的比較教育研究 :

Jullien 安東尼·朱利安(1817) :
• 十九世紀初法國的比較教育之父
• <<關於比較教育工作的計畫與初步意見>>
• 第一個提出比較教育中教育借入概念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理論

• 「教育借入」(education borrowing) /「教育借出」(education


lending)

瑞士教育家Pestalozzi表斯塔洛齊1809年起對普魯士全國教育的提供長期
教導,短期指點,就是一種教育借出
19世紀歐洲英、法等國家對非洲殖民地教育制度的輸出,也是一種教育制
度的借出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理論
Jullien朱利安之後,十九世紀之比較教育學者

受到民族主義與工業革命的影響 ->各國推動富國強兵政策->
認同借用其他國家教育制度

很多國家以為教育制度可以抄襲/模仿->
教育制度被誤認為「技術產品」
-> 比較教育無任何研究成果
比較教育活動因國家政策的需求而有所成長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研究
二十世紀初,社會科學興起,開始重視教育與社會的關係

比較教育研究試圖分析教育制度的因素,重視歷史原因與教育傳
統、因素決定論、民族性、哲學傳統和文化模式等研究方法

擺脫了盲目借用的方式,強調探求影響教育制度的各種因素,
故稱為因素分析時期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比較教育研究也以結構功能論、現代化理論、人力資本論、依賴
理論、世界系統理論等,來解釋教育的各種現象與問題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理論
1. 結構功能論
• 美國學者安德森 (C. A. Anderson)
比較教育研究不僅要研究各國的教育結構,而且要研究教育結構
在具體社會中的功能。

重視研究社會人才的選拔,教育機會,
關心經濟和職業結構對教育的決定作用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Region A Region B
Service and sales workers 1,653 2,671
服務和銷售人員
Craft and related workers, 2,564 3,213
plant and machine
operators and assemblers
工藝和相關工人、工廠和機
器操作員以及裝配工
Clerical support workers 1,794 2,888
文員
Managers, administrators, 3,435 3,751
professionals and
associate professionals
經理、行政人員、專業人員
和助理專業人員
Looking at the Macrosystem:
Cultural Ecological Theory
Societal
structure,
opportunities,
resources Subsistence
patterns
Native theory
of success Native theory
of child-
rearing
Parenting
styles

Ogbu, J. (1981). Origins of human competence: A cultural ecological perspective. Child


Development, 52, 413-429.
比較教育理論

• 社會是一個系統的整體,由許多相互倚賴的部門組成
(如 : 文化、司法機關、家庭組織、政治組織與經濟組織 )
• 各部門之間的關係則是功能性之相互依賴、支持且相容
以維持整體的存續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理論
2. 現代化理論(Modernism)
• 每一社會均須由傳統(traditional)進化到先進(advanced)、西方先
進國家成為各國發展的目標。
• 探討各國教育對於社會變遷及發展之功能與作用

3. 人力資本論(Human Capital Theory)


• 教育與訓練具有培養人力,是一種投資,而不僅是消費、教育投資
多而且合當,人力資本便雄厚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理論
4. 依賴理論(Dependency Theory)
• 倡導「依附理論」: 拉丁美洲的社會學者和政治學者
• “核心國家”對“邊緣國家”的主控
• 「核心」支配/榨取「邊緣」,「邊緣」被「核心」榨取,「邊
緣」依賴於「核心」的結構
• 在依賴關係的「邊緣」國家的社會制度發揮貢獻「核心」利益
的功能,而且是「邊緣」國家社會制度的最重要任務。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理論

4. 依賴理論(Dependency Theory)

• 從經濟學和國際政治學反省現代化理論的發展矛盾 >
落後國家(邊緣)和已開發國家(核心)的
依存關係愈近,開發的程度會愈低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理論

5. 世界系統理論(The Theory of World System)

• 多國企業所構築的「世界經濟體系」的影響
使得「核心」由原來指單一國家-> 走向超越國家
以「世界體系」為單位的「世界體系理論」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理論

5. 世界系統理論(The Theory of World System)


• 華勒斯坦 : 當代世界乃為資本主義世界,世界體系統理論亦即
是當代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理論

1.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產生較為強勢的國家,成為核心國家。
2. 因應不同產品和不同的世界經濟地區,採取各種的
勞力控制手段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理論
5. 世界系統理論(The Theory of World System)

• 集中研究「核心國家」對於邊緣國家教育的操控:

利於傳播支持「核心國家」本身利益的意識型態

• 學者主張教育援助是一種由核心至邊緣國家傳輸意識型態的工具

• 透過教育援助所傳遞的意識型態 > 直接支持資本主義的世界經濟擴

充。核心國家的教育援助有時旨在維持全球權力關係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理論

5. 世界系統理論(The Theory of World System) :


「世界體系理論」在教育上的應用頗為常見

世界體系理論對於解釋被殖民國家
何以要採取原殖民國家的語言教科書、課程、技術等問題有幫助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理論

➢過度依賴結構功能論典範
-> 應用計量的研究方法與量化教育理論之建立,一直困難重
➢針對這些理論和方法進行反省和批判,試圖在既有的理論和方
法框架中開拓其他可能性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因素分析時期的比較教育
因素分析時期的比較教育研究

二十世紀初,比較教育的研究著重在探討教育制度背後的影響因
素與動力,並開始重視各國教育制度因果關係的探討。

著名的比較教育學者有:
M. Sadler薩德勒 、I. L. Kandel康德爾、F. Schneider施耐德、N.
Hans 漢斯, A. H. Moehlman。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因素分析時期的比較教育研究

Michael Sadler 薩德勒 (1861-1943) :


• 牛津大學三一學院學習,「因素分析時代」的先驅
• 《我們從對別國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學到什麼有
價值的東西?》(1900)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因素分析時期的比較教育研究
Michael 薩德勒 :
比較教育是一種分析工具,可提供解釋及瞭解教育革新的途徑

強調「校外的事情比校內的事情更重要」,教育制度不能被視為孤
立的機構來研究,而是必須重視教育與社會之間的動態關係

藉由一系列歷史與社會因素,綜合分析及解釋教育制度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因素分析時期的比較教育研究

Isaac Leon Kandel康德爾(1881-1965):


• 美國著名比較教育學家 ; 薩德勒 的學生
• 《教育的新時代:比較研究》(1954)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因素分析時期的比較教育研究
Kandel康德爾:
比較教育思想特色強調重視民族主義、政治意識形態,以及歷史演進背景等
因素對於某國教育制度的影響

研究特別注意蒐集精確的資料,反對量化與單純描述,主張比較教育是將教
育史延續至今,應對教育制度形成的原因加以解釋

比較教育作為一門學科,其性質是「跨學科的研究」,涉及政治、經濟等多
方面的內容。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因素分析時期的比較教育研究
F. Schneider 施耐德 :

影響教育理論和制度外部動力因素有:
民族性、地理位置、文化、經濟、政治、宗教、學術、歷史及外
國影響等

影響教育理論和制度內部動力因素有:
思考形式的轉換、理論與實踐的相互關係、問題的解決與產生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因素分析時期的比較教育研究

Nicholas Hans 漢斯 (1888-1969)


• 英國比較教育學家
• 《比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傳統研究》
• 繼承和發展康德爾的和因素分析的研究方法,使方
法論體系變得更加歷史主義方法論思想細緻和完善
因素分析時期的比較教育研究
N. Hans 漢斯 :
• 國家的教育制度都體現著其社會結構和民族特性,如民族構成、通行的
語言、宗教信仰、歷史傳統、地理狀況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教育制度,
並通過教育制度表現出來
• 影響教育發展的因素可分為三大類:
1. 自然因素 : 種族,語言,環境等
2. 宗教因素 : 天主教,英國國教等傳統
3. 世俗因數 : 人民主義,民族主義,社會主義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因素分析時期的比較教育研究
Moehlman 何姆斯 :
• 區域研究 > 比較教育研究的起點
採用文化研究法和主題研究法分析教育制度

• 十四個因素來探討:人民、空間、時間、語言、藝術、哲學、
宗教、社會結構、政府、經濟、技術、科學、健康與教育。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社會科學方法的運用
社會科學方法的運用

• 1960年受到社會科學實證主義的影響,比較教育中的研究方法
傾向大量運用分析性的科學方法進行

代表人物 : Bereday 貝瑞岱 , Noah 諾亞 與Eckstein艾克斯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社會科學方法的運用
Bereday 貝瑞岱哥

• 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 比較教育研究分為兩大類型

1. 區域研究
2. 比較研究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社會科學方法的運用
Bereday 貝瑞岱哥

1. 區域研究 : 單一國家或地區為研究中心的主題

• 研究步驟 : 描述和解釋
• 描述階段:進行教育資料的蒐集,並將教育事實客觀詳盡地描述
• 解釋階段:是運用社會科學的方法對教育的資料進行分析,將描
述的教育事實,根據社會科學及人文科學的知識,解釋此教育適
時的原因、理由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社會科學方法的運用
Bereday 貝瑞岱哥

2. 比較研究 : 同時對多個國家或地區的教育現象進行研究

• 研究步驟 : 並列和比較(兩個階段)
• 並列階段:將不同國家的資料進行初步比對,以建立比較點、
比較所欲完成的研究目的
• 比較階段:針對研究主題 所做的跨國之同時分析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臺美高中教育階段家政課程之比較研究

「描述」階段
分別針對臺灣、美國的高中教育階段家政
課程標準暨綱要相關文獻作收集,對其有
透徹的熟悉與瞭解,作為本研究的起始

「解釋」階段
分別將臺灣與美國蒐集而得的資料,就其
與社會的關連性加以檢驗

「並列」階段
將臺灣與美國的高中教育階段家政課程標
準暨綱要進行初步配置,建立比較點

「比較」階段
檢證並列的問題,以達本研究目的
賴嘉誼 : (2007):《臺美高中教育階段家政課程之比較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社會科學方法的運用

Bereday 貝瑞岱
《Comparative Method in Education 》(1964, p.7) 比較教育方法

依研究方法的性質把比較教育分為三個階段
教育借用期
時期 內容
第一時期 教育借用期 比較教育之父: 朱利安創立:
19世紀 (The Period of 有用的制度/方法>可供各國改善教育現況之用
Borrowing)
以問卷形式搜集各國資料,寫成摘要,形成比較表,據此
比較出優點缺點,以利建立範本與規則。

特色:
• 描述性資料蒐集和分類
• 進行資料比較,以利教育移植
• 教育措施的移植
• 功利主義為目的/ 以國家建設為目的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教育預測期
時期 內容
第二時 教育預測期 始創人Michael Sadler 薩德勒 (1861-1943)
期 (The Period 教育制度與社會緊密聯連結,施行教育借入前應注意教
20世紀 of Prediction ) 育現象後的社會因素。
前半葉
特色:
• 比較教育研究從描述性資料的蒐集,走向教育實施背
景因素的推論
• 影響各國教育的民族性格,歷史與社會動力各有差異,
所以教育制度直接借用有其問題
• 教育研究的目的透過他國類似的經驗觀察來預測教育
制度的結果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教育分析期
時期 內容
第三時 教育分析 強調分析,方法與理論的發展,比較歷程步驟之明確制定
期 期 分析
(The
Period of 特色:
Analysis) • 發展客觀而不帶實用價值考慮的分析研究,對各個教育
進行徹底分析,促進國際了解。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社會科學方法的運用
貝磊教授(Professor Mark Bray)

- 現任港大比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及創立成員
- 港大比較教育講座教授 (1999起)
- 世界比較教育聯合會會長 (2004-2007)
- 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規劃研究所
所長(2006-2010)
Bray & Thomas多層次比例分析
• 傅統的國際此較教育研究多以國家或
地理區域為分析單位

• 《教育研究中的多面向不同層次比較
分析》Levels of comparison in educational
studies : Different insights from different
literatures and the value of multilevel analyses

• 主張國際比較教育不應只有單一樣本
的研究,應從多面向不同層次加以比
較,使比較教育研究逐漸趨向「科學
化」研究
舒懷(2018)
Bray & Thomas多層次比例分析
比較教育的研究範圍分成: 3個向度20層次

向度1 : 世界地理區域或地區性為比較單位 (Geographic / Locational level)

• 7個層次:
世界地理區域 (跨國性研究) (World regions)
國家(Countries)
州/省 (States/Provinces)
學區 (Districts)
學校 (Schools)
班級 (Classrooms)
個人 (Individuals) 舒懷(2018)
Bray & Thomas多層次比例分析

向度2 : 非地區的人口團體
(Non location demographic groups )

6個層次:
種族團體 年齡團體 宗教團體
性別團體 其他團體 整體人口

舒懷(2018)
Bray & Thomas多層次比例分析
比較教育的研究範圍分成: 3個向度20層次

向度3 : 教育與社會面向 為比較單位


(Aspects of education and society )

• 7個層次:
課程 教學方案 教育財政
管理結構 政治變遷 勞動市場 其他

舒懷(2018)
比較教育研究模型(例子一)
Bereday(1964) : 用於比較兩個國家的教育
被廣泛引用 > 僅側重於2個國家
可進行相當深入的分析

• 例子 : Bray 及 Koo(2004)書 :
香港和澳門的教育
它包含15個章節,側重於教育部分的不同部門
(學前教育,小學,中學教育及師範教育)

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
(教會,國家和教育,高等教育和工作力,語言和教育)

教育課程政策和流程
(課程改革,公民和政治教育)

結論 (關於方法論以及教育的連續性和變化)。 Bray, M., Adamson, B., & Mason, M. (2014)


比較教育研究模型(例子二)
將教育放在一個地點進行分析的中心,
與其他地點進行比較

• 關注香港例子 :
《比較教育》雜誌的特刊(Bray & Lee 1997
《Entitled Education and Political Transition:
Implications of Hong Kong’s Change of
Sovereignty》

1997年香港殖民時代結束時期的過渡,與斐濟、
尼日利亞、羅得西亞和新加坡等其他殖民地的
過渡進行了比較
討論重點的數據很詳細,而其他地方的數據則
很薄 Bray, M., Adamson, B., & Mason, M. (2014)
比較教育研究模型(例子三)
• 《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Morris &
Sweeting 1995)
• 列出關於中國、香港、日本、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和臺灣
的章節
• 無法達到只關注香港和澳門的深度,而是獲得了更大的廣度和更廣闊
的視野

Bray, M., Adamson, B., & Mason, M. (2014)


比較教育研究模型(例子三)
• 《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
(Morris & Sweeting 1995)
• 列出關於中國、香港、日本、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和臺灣
的章節
• 無法達到只關注香港和澳門的深度,而是獲得了更大的廣度和更廣闊
的視野

Bray, M., Adamson, B., & Mason, M. (2014)


比較教育研究模型(例子三)
• 沿著規模進行的研究將是對更多地點的研究
• 例如第14章提到的國際數學和科學研究趨勢(TIMSS)
• TIMSS (2003) 側重於 25 個國家或系統的四年級數學成績,以及
46 個國家或系統的數學成績(Mullis et al.,2005)

Bray, M., Adamson, B., & Mason, M. (2014)


比較教育的研究
比較教育的研究
研究領域
教育的整個領域,教育學所研究的問題
例如: 教育制度、教育行政、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目的、教學方法、政治思想教育

研究重點 : 各國的教育制度和基本的教育問題
例如 : 幼兒教育、高等教育、師範教育、教育管理體制、決定教育的主要因素、
教育發展趨勢等等

研究教育制度和教育問題對改進本國的教育的意義
=> 各國的情況不同,研究問題的重點也有區別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的研究
研究主題

比較教育學受到世界各國教育發展的影響以當前各國教育領域中關切的
問題為探討的對象

例如 : 世界各國教師專業、環境教育、人權教育、全球化與本土化、課程
與教學的提升、師資培育制度、性別平等教育、國際教育評比、視導制
度、研究方法、學術性質的探討

經常成為比較教育研究的焦點,當前各國教育重要的議題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的研究
研究的時間

比較教育學的研究以當代教育為中心
研究當代教育時,會追溯歷史根源。目的 : 更好地說明現在

與教育史的區別:
教育史是從時間上考察研究教育現象的變化發展
比較教育是考察研究當代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問題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的研究
1. 比較單位之種類:

跨文化比較的方法論首要問題是研究單位之建構問題
大多數的比較教育 : 多以國家作為分析的單位

2. 比較單位的數量 : 比較分析的單位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3. 比較單位的空間分配 : 比較分析的單位是隔鄰或遠距離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的研究 比較單位之種類
Schweizer(1978:13)依比較單位種類、數量及空間分配,將
1. 社會科學中的比較,繪製如表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的研究 比較基準點
多數的著作均停留於個別國家或某些地區的教育描述,
真正實質而系統的比較必須確立比較基準點

基準點 : 指一個各國或各地區教育比較的參考座標 (reference point ) 或指


標(guidepost)以評估不同國家或地區是否符合參考的座標或指標。各國或
地區所欠缺或是特具的教育事項

大多數學者認為比較教育研究須先確立比較基準點,才能進行一個系統、有
方法的科學探究形式比較
例如 : 歷史,驗證假設(一種比較的規準)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的研究 比較基準點

學者指出「比較」研究宜由不同語言、
文化經驗背景、不同學科訓練及不同理
論導向的専家形成研究團隊進行方法論
的協調與整合,確立研究範疇,形成比
較基準點,進而進行多國的比較教育分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研究
比較教育研究通常結合
量性研究 (Quantitative research) 調查、統計分析、實驗設計
質性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 訪談、觀察、文件分析

量性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
實驗研究法 (Experimental study) / 調查研究 (Survey research)

質性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


民族誌 (Ethnography) / 歷史研究 (Historical research) / 案例研究 (Case study)

梁福鎮(2013):《比較教育學 : 起源、內涵與問題的探究》,台灣,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的研究
諾亞H. J. Noah 與艾克斯 M. A. Eckstein
比較教育研究的七項步驟
1. 選擇和界定研究問題
選擇研究問題可能的來源包括:個人所處國家教育制度 + 其他國家教育制度
兩個國家教育制度會有相似/相異 > 尋求解釋的動機

例子:
• 相異方面 : 為何美國公立學校沒有宗教教育,英國卻有?
為歐洲學校17,18歲學生留校比率甚低,而美國頗高?
• 相似方面 : 全世界作為學校制度最基本單位的教室,其怖置為何相當類似?
教師坐在前面,學生在書桌後,兩者間的緊張關係為何各國均雷同?
梁福鎮(2013):《比較教育學 : 起源、內涵與問題的探究》,台灣,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的研究
諾亞H. J. Noah 與艾克斯 M. A. Eckstein
比較教育研究的七項步驟
2. 形成假設
根據研究主題是否已具備相當的理論發展與實證研究資料,而區分為假設模式

例子:
• (1)教育發展與經濟發展關係密切的國家, 其經濟發展將相當快速,而教育發
展與經濟發展關係較弱的國家, 其經濟發展將會遲緩
• (2)一個社會愈是強調宗教信仰,其教育愈強調理論研究;而較不強調宗教信
仰的社會,其教育則較強調實務研究

梁福鎮(2013):《比較教育學 : 起源、內涵與問題的探究》,台灣,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的研究
諾亞H. J. Noah 與艾克斯 M. A. Eckstein
比較教育研究的七項步驟
3. 確立觀念和研究指標
假設形成之後,將其中涉及的概念進行實證調查。

例子:
第一個假設為例,須先將「教育發展水平」化為操作性概念
研究員可用國家的教育支出佔國民生產總額的比率為研究的指標

梁福鎮(2013):《比較教育學 : 起源、內涵與問題的探究》,台灣,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的研究
諾亞H. J. Noah 與艾克斯 M. A. Eckstein
比較教育研究的七項步驟
4. 選擇研究案例
多少國家才足夠?樣本至少須兩個
就統計而言,超過兩個國家更理想
選擇研究國家的考量:必須與假設有關/研究經費

梁福鎮(2013):《比較教育學 : 起源、內涵與問題的探究》,台灣,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的研究
諾亞H. J. Noah 與艾克斯 M. A. Eckstein
比較教育研究的七項步驟
5. 蒐集資料
選擇與假設相關的資料
資料的蒐集最好是第一手資料,但因花費較昂貴,可採用現存
的資料進行分析
蒐集完成,須調整和整合,以用於比較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的研究
諾亞H. J. Noah 與艾克斯 M. A. Eckstein
比較教育研究的七項步驟
6. 資料處理
目的:澄清各變項間的關係,資料經過組織和呈現後,以驗證
假設
處理與呈現資料的方式,從簡單的相關到採用數學術語驗證複
雜的模式均有。
梁福鎮(2013):《比較教育學 : 起源、內涵與問題的探究》,台灣,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的研究
諾亞H. J. Noah 與艾克斯 M. A. Eckstein
比較教育研究的七項步驟
7. 結果解釋
科學研究最重要 : 研究過程與研究結果的結合
研究結果的價值 : 是其採用的方法和對未來研究的意義。
任何研究絕不可能對某一問題作最後結論,因其只是以某一特定方式處
理資料後得到的結論

梁福鎮(2013):《比較教育學 : 起源、內涵與問題的探究》,台灣,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比較教育的研究-幼兒教育
Guo, K., Kuramochi, K., & Huang, W. (2017). Learning and learners in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a:
Australia, Japan and China. Curriculum Perspectives,37(1), 39-49.
https://doi.org/10.1007/s41297-017-0007-9

Hayashi, A. (2022). Teaching Expertise in Three Countries: finding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from
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omparative Education,
58(3), 315–327. https://doi.org/10.1080/03050068.2022.2069327

Hu, A., & Ø degaard, E. E. (2019). Play and/or Learning: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ominant
Concepts in National Curriculum Guidelines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Norway,
Finland, China, and Hong Kong. Annual Review of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18, 37, 207-224. https://doi.org/10.1108/S1479-367920190000037016

Hujala, E., Eskelinen, M., Keskinen, S., Chen, C., Inoue, C., Matsumoto, M., & Kawase, M. (2016).
Leadership task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Finland, Japan, and Singapor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30(3), 406-421.
https://doi.org/10.1080/02568543.2016.1179551
The Finland Phenomenon
• 內容講述芬蘭和美國的教育體系。此影片透過對學生、教師、家長、
管理人員和政府官員的觀察和採訪,強調芬蘭教育體系的成功因素,
然後利用這些因素提出美國可以學習和改進的差距或領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VhH78NnRpp0
參考資料
Bereday, G. F. (1964): Comparative Method in Education.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Bickmore, K., Hayhoe, R., Manion, C., Mundy, K., & Read, R. (Eds.). (2017).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ssues for Teachers. Canadian Scholars’ Press.
Bignold, W., & Gayton, L. (2009). Global Issues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 Learning
Matters.
Bray, M., Adamson, B., & Mason, M. (2014).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Approaches and Methods (2nd ed.). Hong Kong: Springer.
Bray, Mark & Thomas, R. Murray (1995): Levels of comparison in educational studies:
different insights from different literatures and the value of multilevel analyses.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65(3), 472-490.
Halls, W. D., & Halls, W. D. (William D. (1990). Comparative Education : Contemporary
Issues and Trends. J. Kingsley Publishers.
Tobin, J. J., Hsueh, Y., & Karasawa, M. (2009). Preschool in Three Cultures Revisited
China,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舒懷 (2018) :《名師壓箱秘笈 : 教育哲學與比較教育》 (第一版) ,千華數位文化。
楊深坑等(編)(2021):《比較與國際教育》 (第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