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从《君主论》第八章和第十六章看马基雅维利主义

在《君主论》一书中,马基雅维利明显的许可了个体为夺取君权是可以适当
的采用非道德手段的。于书中的第八章,马基雅维利共举两例关于通过邪恶手段
建立君主国的事例,在这两则事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故事中存在大义灭亲或大
量屠杀或欺骗或隐瞒虚伪的情节:阿加托克雷为进一步当上国王,以商讨国事为
幌子,在一天早上召集元老院的成员和当地的富人到广场,在那里,他让他的士
兵杀死了所有这些人,从而一举夺取了锡拉库萨的政权,把锡拉库萨从一个共和
国转变成为一个僭主国;奥利韦罗托欺骗自己的舅舅焦万尼要求大摆宴席邀请了
当地的权贵富绅并在宴会上表现出有要事与众人相商,邀请他们进入“密室秘谈”,
待众人都进去后,又立即指挥预先“密藏”好的士兵把舅舅焦万尼及其余众人统
统杀了,遂成功执掌费尔莫的政权,“他把所有那些心怀不满可能加害于他的人
们全部杀掉,同时颁布关于民政和军政的新的规章制度,来巩固自己的势力。”
由此,费尔莫的境内为之一清,邻国也都害怕他。[1]这些都是主人公为夺取政
权巩固政权而做出的心狠手辣的事,符合马基雅维利所认为的为夺取君权而不得
不做出的邪恶行为,显然,这些邪恶行为也为主人公带来了想要的权力与政权。
虽然马基雅维利在书中没有大肆赞美这种行为,认为他们实在算不上是光荣
的,承认“屠杀市民,出卖朋友,缺乏信用,毫无恻隐之心,没有宗教信仰,是
不能够称作有德性的”[1]。但笔锋微转又承认他们的的确确干出了一番事迹,
而且指出夺得君权后是有可能再造出光荣的,并认为君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能
够使用邪恶的非道德的手段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同时叮嘱君主使用邪恶手段的力
度应大而迅速,以减少民众的怨恨。在十五章的开头,马基雅维利公开表示“因
为我的意图是要写一些对任何理解了它的人来说有用的东西,对我来说更恰当的
是探寻有效的真理(1averitfieffetuale)而非想象的真理。很多作家都想象过从
未有人看到或知道在现实中存在的共和国与君主国。在一个人如何生活与一个人
应该如何生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距离,因此任何人如果为了应该做什么放弃了实
际上做什么,那么他会遭到毁灭而非自我保全。一个人如果任何时候都想要保持
良善,就会在那 么多不良善之人中间走毁 灭。因此,对于想要维持自己地位的
君主来说,就有必要学习如何能够做到不良善,并且根据必要性 (1anecessitd)
来决定使用或不使用这种知识。”[1]
后世的批评家因为马基雅维利公然教授邪恶之道而对他的政治思想大加评
判,认为这是穷凶极恶毫无人性的。但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马基雅维利的马基雅
维利主义有其正当性以及闪耀之处。有的学者从爱国主义出发,认为马基雅维利
写作《君主论》是希望存在有识之士能够从他的文章中获得启发而奋力改变意大
利当时混乱灾难的局面。为了改变意大利四分五裂人民苦不堪言的现实处境,如
果有人挺身而出一统天下,即使采用了邪恶手段也不应该被谴责,还应该鼓励他
在必要情势下采取邪恶手段,从某种角度看,这又是另外一种大爱,是“扬大德
而轻小德”[3]。有的学者则认为,其实马基雅维利在书中所写的这些关于统治
者丑陋的一面事实上并非马基雅维利黑暗内心的映射,历历代代的君主早就心照
不宣的化这些邪恶规则于心中,只是不轻言说出罢了,而马基雅维利著书这一行
为,恰恰是对邪恶君权的反抗,把这些潜规则公之于众,让民众不再蒙蔽了双眼。
[3]又有学者认为,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产生实际上源于马基雅维利对命运不确定
1
性的深刻认识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对审慎 的追求。[2]既然人生充满了未知与不确
定性,人们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就不应该拘泥于所谓的道德,因为道德是过去
面对已发生事情的选择,而人世间瞬息万变,固有的道德框架并不能帮助人们应
对每一个不同的场景,一个人应该学会审慎,也就是根据眼前的处境条件做出最
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比如说,如果过去许下的诺言已经不能帮助君主获得眼前最
好的利益,他就不应该选择恪守以往的诺言,撕碎诺言才是面对当下审慎的最好
的选择。
我们可能无法洞察马基雅维利写作时的真实动机与真实情况,但马基雅维利
主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第一次把政治与宗教神权剥离,将政治拉入世俗的人间,
用世俗的人性去分析他,把他当作一门科学,揣摩其中最优解的行为模式,这是
他在历史宏观意义上起到的积极作用。[3]
笔者认为,在拒绝一味遵守俗世道德的角度,马基雅维利主义与尼采的超人
思想有重合的地方。尼采认为一个真正的超人是蔑视道德的,是蔑视成规的,一
个人如果沉溺于俗世的道德,已经形成的社会习俗与文化,他就是被制约着的。
从这个角度讲,超人也带有世俗恶的部分。为了创造震惊全世界的个人价值,推
出石破天惊的思想观点或者进行改变人类生活的物质实践超人可以与家人断绝
关系,可以漠视社会,漠视周遭的一切。在以结果为目的导向的思维中,似乎为
了做出刮目相看的令人咋舌的成就,一切都是可以被漠视的,追求将自我的个人
意志发挥到极限,但笔者认为,从个人与社会的交互层面看,对道德的蔑视自然
是万万不可的,世界上终究还是普通人占绝大多数,如果每个人都以马基雅维利
主义为行事准则,必然会爆发大量的利益冲突与战争,但从国家巩固世界发展乃
至人类进步的角度看,超人与马基雅维利主义中冷血无情的一面似乎都可以被巨
大的成就结果给掩盖,作为次要方面与次要矛盾而被允许容忍,这也是许多学者
持有国家理性观点的原因,国家虽然由个体组成,但不应该被局限在个人之间的
道德准则,而应有其他的特殊的服务于国家主体的理性准则。马基雅维利在第十
六种中谈到“君主可以采用邪恶手段,但同时也要学会隐瞒与克制,不滥用暴行,
不过分展露暴虐的一面以赢得民众的信任与支持。”[1]要凶猛邪恶但也要狡猾
伪善,这种功利主义式的政治行为选择又切切实实在历史进程中对意大利国家的
统一,资本主义的发展发挥了自己的积极作用,所以还是从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
的观点出发,我们既要肯定马基雅维利主义在历史中起到的积极意义,又要警惕
功利主义在社会层面的泛滥,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与多样性,明白马基雅维利
主义有邪恶的一部分,但也有值得我们发现的闪光点。

1
审慎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一般而言它涉及的是在特定情形下如何利用可能的方式出色行动的问题。它主
要被用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是好的行动
参考文献
[1] Niccolo Machiavelli.The Prince.Translated by Harvey C.
Mansfield,Jr.,Beijing:China Social Science Publishing House , 1999 ,
pp.30-36,70-72.

[2] 陈华文. 命运、审慎与马基雅维利的道德叙述[J]. 学海,2016(3):138-144.


DOI:10.3969/j.issn.1001-9790.2016.03.018.

[3] 李金昕. 论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政治观[J]. 青年时代,2018(10):73,75.

[4] 刘训练. 马基雅维利在何种意义上是“马基雅维利主义者”[J]. 探索与争


鸣,2015(1):91-96. DOI:10.3969/j.issn.1004-2229.2015.01.022.

[5] 张尧均. 马基雅维里的"马基雅维里主义"——对《君主论》第八章的解读[J].


浙江学刊,2010(5):126-134. DOI:10.3969/j.issn.1003-420X.2010.05.02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