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7

海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
(草案公示)
海宁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目 录

01 规划总则
02 构建新型空间格局
03 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
04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05 历史文化与景观风貌
06 创新活力与产业发展
07 内涵提升与集约高效
08 品质生活与宜居环境
09 综合交通与绿色出行
10 安全韧性与基础设施
11 规划传导与实施保障
01 规划总则
GENERAL PROVISIONS 海宁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1.1 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
以及省委、嘉兴市委决策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扛起红船起航地使命担当,落实省委、嘉兴市委各项
决策要求。依托海宁融杭接沪的桥头堡区位,深度推进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高水平建设“国际品质潮城”,努力打造“经济高质量新标杆、创新发
展新引擎、改革开放新高地、绿色美丽新花园、文化文明新示范、现代治理新样板、品质生活新家园”,
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勇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表率。

1.2 规划原则

• 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系统性结构性保护
高水平保护 • 国土、粮食、生态可持续永续安全
• 多功能、复合化保护

• 以人民为中心的宜居环境
高品质生活 • 面向公共服务提升的优质生活圈
• 更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花园性国土空间

• 依法行使“两个权责”的科学依据
高效能治理 • 国土空间有效、有序利用的保障
• 数字化智能化的空间平台与治理体系

• 人口、资源、环境和谐
高质量发展 • 经济结构现代化
• 城乡等质等值发展
01 规划总则
GENERAL PROVISIONS 海宁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1.3 规划范围和期限

规划范围:海宁市全域,总面积862.74平方公里,包含许村镇、长安镇、周王庙镇、盐官镇、丁桥
镇、斜桥镇、袁花镇、黄湾镇八个镇和硖石街道、海洲街道、海昌街道、马桥街道四个街道。
规划期限:2021—2035年。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近期年2025年,远景
展望到2050年。

海昌街道

中心城区
海洲街道 硖石街道

斜桥镇

马桥街道
周王庙镇

许村镇 长安镇 盐官镇


丁桥镇

袁花镇

西山
黄湾镇
02 构建新型空间格局
BUILD A NEW SPATIAL PATTERN 海宁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1 目标愿景与发展时序

现代中等城市、国际品质潮城
创新潮·时尚潮·人文潮·幸福潮

建党一百周年
近期 建设成为经济活力强市、文化旅游名市、生态宜居新市
2025

新一轮总规末期
远期 建设成为创新潮城、时尚潮城、人文潮城、幸福潮城
2035

建国一百周年
远景
争取成为国际化、品质型、中等城市
2050
02 构建新型空间格局
BUILD A NEW SPATIAL PATTERN 海宁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2 空间发展战略

战略一 协同区域建设国家级新区
协同杭州钱塘区,联动临平、桐乡,建设国家级新区。
●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协同;
杭海新区

●重点区域发展规划协同;
●跨区域产业规划协同;
●区域交通规划协同。

战略二 强化区域发展走廊

结合区域重大交通廊道建设,强化共建区域发展走廊。

战略三 推进融杭新通道

积极谋划连接杭州市临平区、钱塘区的多条通道,为
全面融杭打下坚实基础。
02 构建新型空间格局
BUILD A NEW SPATIAL PATTERN 海宁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2 空间发展战略

战略四 提升发展平台能级
加强与杭州、上海等周边城市联系通道的建设,
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谋划创建省级以上重大产业平台,争取省级国土
空间指标倾斜。

战略五 构建功能差异化格局

根据区位差异及资源禀赋条件,将海宁全市域分
为东、西两大发展板块,引导海宁全域地区功能、
发展模式、开发强度三大层面的差异化发展。

战略六 统筹实施全域土地整治

探索全域土地整治路径机制,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提升国土资源集约利用水平。
02 构建新型空间格局
BUILD A NEW SPATIAL PATTERN 海宁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3 发展规模与要素保障

至2025年,常住人口规模达到125万人。
至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达到155万人。

至2025年,社会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800亿元。
至2035年,社会生产总值力争突破2690亿元。
02 构建新型空间格局
BUILD A NEW SPATIAL PATTERN 海宁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4 新型空间格局

构建“一主两副、两带两廊、一区四特”总体空间格局

一主:以“东聚、南整、西延、北优、中融”为策略打造一个中心城区。
两副: 杭海新区副中心——建成拥江发展、深度融杭的综合型服务副城;
尖山新区副中心——完善城镇配套,加快产城融合,打造南部增长极。
02 构建新型空间格局
BUILD A NEW SPATIAL PATTERN 海宁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4 新型空间格局

构建“一主两副、两带两廊、一区四特”总体空间格局

两带:沿城际铁路产城融合带、沿钱塘江生态经济带。
两廊:连杭经济发展廊、创新创业集聚廊。

一区:盐官旅游度假区——打造市域中部集观潮体验、文化创意、休闲度假、
商务会展于一体的国际旅游度假区。
四特:即为四个特色镇。分别为袁花镇、丁桥镇、斜桥镇和周王庙镇。

钱塘国际新城 钱塘国际新城

许村新城 盐官音乐小镇
02 构建新型空间格局
BUILD A NEW SPATIAL PATTERN 海宁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5 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从严核实优化 科学评估调整 集约适度划定


永久基本农田 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开发边界
183.53平方公里 10.62平方公里 200.77平方公里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 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 在一定时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


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 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 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的区
的区域。 域边界。
03 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
PLOW-LAND PROTECTION AND RURAL VITALIZATION 海宁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3.1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加强 严保
耕地保护与利用 永久基本农田

保障 创新
粮食蔬菜自给空间 耕地保护监督管理

3.2 现代农业发展

构建“一带、四片、六平台”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一带
沿杭州湾环线高速
农文旅融合发展带

四片
四类特色农业
发展片

六平台
六大现代农业发展
重要平台
03 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
PLOW-LAND PROTECTION AND RURAL VITALIZATION 海宁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3.3 村庄布点规划与构建服务体系

新市镇(1点) 新社区(X点) 保留点(Y点)


城区集聚 中心扩容 盘活存量
有机更新 配套完善 优化空间

一级服务 生活、市政等设施相对齐备,根据服
务点类型不同,农业设施、文旅设施
二级服务 以类型为导向,突出类型区别,强调
设施的实用性。
核心 有所侧重。 核心
04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海宁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4.1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识别 锚固 建立
重要生态空间 生态整体格局 自然保护地体系

构建“一网、四片、四斑块”生态保护格局

一网:蓝绿基础生态网络 海宁市长山河长水塘
引用水水源保护水源涵养
四片:四大生态农业集中片区 生态保护斑块
海宁市盐官下河
蓝绿基础
四斑块:四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 饮用水水源保护水源涵养
生态保护斑块 生态网络

袁花镇
山体生物多样性维护
生态保护斑块
中西部 中部
生态农业集中片 生态农业集中片 东部
生态农业集中片 黄湾镇
牛头山高阳山
生物多样性维护
西部 生态保护斑块
生态农业集中片
04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海宁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4.2 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利用

河湖水系 湿地水塘 林地园地 生态系统


River and lake Wet land Forest Ecosystem

4.3 开展生态修复

森林保护修复 自然保护地修复 矿山治理修复 水生态保护修复 湿地资源修复

生态修复分类引导 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生态修复实施保障


05 历史文化与景观风貌
CULTURAL HISTORY AND LANDSCAPE 海宁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5.1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 盐官海塘

保护重点遗产遗存
挖掘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
划定历史保护格局

王国维故居

海宁中心城区风貌

海宁市历史文化保护格局规划图

5.2 彰显城乡景观风貌特色
百里钱塘国际旅游长廊
培养城乡特色风貌
加强地方风貌保护
控制重要景观廊道
管控城市建设强度
加强城市设计传导
06 创新活力与产业发展
INNOVATION VITALITY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海宁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6.1 夯实新型产业体系,培育品质智造集群

以“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深度融合”推
动海宁未来品质智造集群的迭代升级,构建
“一心两区、三片三带”的产业空间结构。
 聚焦上海大都市圈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建
设,积极承接全球城市非核心功能外溢,
打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高地,建设
全球功能支撑性节点。
 聚焦杭州都市圈建设,突出特色培育,坚
持错位发展、良性竞合,打造杭州都市圈
区域创新中心。 海宁市产业空间结构规划图

注:“两区”分别为浙江海宁经济开发区(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 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6.2 推进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深度融合

生命健康 现代商贸
泛半导体

光伏新能源 信息服务
“品质智造” “现代服务”
时尚产业
“142” 四大新业态
先进制造业集群
新材料 创新创意

高端装备制造
楼宇经济
航空航天
07 内涵提升与集约高效
CONNOTATION PROMOTION AND INTENSIVE EFFICIENCY 海宁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7.1 加大存量土地盘活

推动 加快 提高
批而未供用地供应 供而未用土地利用 工业用地开发强度

7.2 开展城市有机更新

推进低效工业有机更新 落实未来社区建设

7.3 加强乡村土地资源管理
创新 加强 实施
土地流转运行模式 土地复合利用 乡村分区管控
08 品质生活与宜居环境
QUALITY OF LIFE AND LIVABLE ENVIRONMENT 海宁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8.1 完备公共服务体系
打造“一主、三副、四轴、多节点”的公共中心体系。
一主 • 市域综合服务主中心;

• 依托尖山新区、长安镇区、盐
三副
官古城的市域综合服务次中心;

• 城乡综合服务轴、总部经济服
四轴
务轴、科创研发服务轴、全域
旅游休闲服务轴

多点 • 依托各镇(街道)形成的综合
服务节点和依托市场、高铁站、
观潮点等形成的特色服务节点。
市域公共中心体系分布图

8.2 建设九个城乡生活圈

9个城乡生活圈
主城区生活圈、杭海新城生活圈、尖山新区生活圈
周王庙生活圈、盐官生活圈、盐官国际旅游度假区
生活圈、斜桥生活圈、丁桥生活圈、袁花生活圈

服务引导
教育、健康医疗、养老、社会救助、
文化、体育健身 图例
城区中心
镇中心

支撑
社区/村中心
生活圈

城际铁路、城乡公交15分钟
市域城乡生活圈分布图
08 品质生活与宜居环境
QUALITY OF LIFE AND LIVABLE ENVIRONMENT

8.2 中心城区城市性质和总体格局
城市性质定位:

国际化时尚特色城市与都市区创新核心城市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

中心城区总体格局:

双核双十字轴、一环四片一组团

双核:即行政文化商务核、鹃湖国际创新核。

双十字轴线:即两条城市发展轴线与两条滨水
生态轴线,构筑双十字的总体形态。

一环:即城市绿环。

四片:即开发区片、老城片(硖石景区)、城
市新区片、鹃湖国际科技城片。

一组团:即现代经编产业组团。

中心城区总体格局图
08 品质生活与宜居环境
QUALITY OF LIFE AND LIVABLE ENVIRONMENT 海宁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8.3 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指引

总体风貌愿景:国际潮城、诗韵硖川
突出“海宁四风”,即潮城风尚、国际风范、硖川风韵、水乡风情四个方面内容。

中心城区总体格局:四水携青入硖川
(1)硖川:传承城市历史记忆。包括东西山在内的硖石景区。
(2)四水:延续城市景观记忆。包括长水塘、长山河、麻泾港、洛塘河及周边绿地。
08 品质生活与宜居环境
QUALITY OF LIFE AND LIVABLE ENVIRONMENT 8.3 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指引
重要节点效果图

城西CBD 城西CBD

鹃湖科技城 鹃湖科技城

伊嘉塘片区 火车站金三角片区

硖石景区 横头街
09 综合交通与绿色出行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 GREEN TRAVEL 海宁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9.1 交通发展战略

融杭接沪, 区域协同,
构建城际铁路网络,衔接区域交通 加强都市干线建设,实现合作共赢
Connect shanghai and hangzhou Regional synergy
融杭接沪,接轨国际,融入区域一体化浪 突破行政壁垒,实现周边区域交通设施共建、
潮,发挥海宁区域辐射带动作用。 共享。

公交优先, 枢纽联动,
建设城市公交走廊,构建公交都市 打造便捷换乘体系,完善交通疏解
Public transport priority Green and intelligence
以公交优先为前提,建设区域轨道交通、城 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市域轨道和重要公交
市快速公交专用道,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枢纽之间相互联动,打造便捷换乘体系。

9.2 交通枢纽体系
打造“三主两副多点”的综合客运枢纽体系。
海宁西站
三主
海宁站
观潮站

皮革城站
两副
海宁客运中心站

许村站、长安站、长安东站、
多点
盐官站、桐九公路站、斜桥
站、海昌路站、浙大国际校
区站、碧云站
09 综合交通与绿色出行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 GREEN TRAVEL 海宁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9.3 提升交通服务水平
加快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项目、沪昆铁路海宁火车站及市区段抬升改造工程等
铁路网络
重要廊道建设。
重点聚焦下沙至长安市域铁路、杭海城际西延、海盐至海宁市域铁路、嘉兴至海宁市
轨道交通
域铁路、水乡旅游线的规划建设。

全市规划总体形成“二横四纵十四互通”的高速公路网络布局。
高速公路 • 二横:沪杭高速、杭浦高速。
• 四纵:杭州绕城东线、钱江通道北接线、杭浦沪杭高速联络线、嘉绍高速。
全市规划总体形成“一环三横三纵四连”的市域快速路布局。
• 一环:湖盐线-G524-G525-海宁大道。
快速路 • 三横:硖许-紫薇快速路、G525 快速路、江东三路。
• 三纵:杭州中环、观潮景区快速路、S211 桐九公路(准快速路)。
• 四连:硖崇连接线、海宁大道连接线、嘉兴机场连接线、524连接线。

注:项目线位为规划示意。
10 安全韧性与基础设施
SECURITY AND INFRASTRUCTURE 海宁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10.1 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供水保障 排水完善 能源保障 固废处理 信息通达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10.2 城市安全保障

加强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公共卫生安全 防洪排涝 人防安全

消防安全 抗震防灾 海绵城市


11 规划传导与实施保障
PLANNING COND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SAFEGUARD 海宁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11.1 相关规划衔接

全市域
对上位规划的落实
确保目标、指标和坐标,三标落地(定位落实、指标
落实、重要控制线深化)。
县(区)域

乡镇 对乡镇(片区)规划的传导
将上级规划约束性指标空间落地,统筹乡镇指标分配,
空间布局深化至二级用途。

11.2 近期行动计划

01
生态优化计划 02 农业提质增效计划

03 功能提升计划

04 品质人居计划 05 交通融杭计划
11 规划传导与实施保障
PLANNING COND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SAFEGUARD 海宁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11.3 建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监督体系

建立政府对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监控机制
通过对人口、用地、交通、环境、资源等因素的发展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价,
对规划进行校核,确保政府对规划及其实施进行动态调控。

建设实施监督 严格执行规划管理许可程序,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
信息系统 发挥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
监督检查,认真查处和纠正各种违反规划的行为,加大对违法建设打击力度。

筹划完善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推行城乡规划阳光工程,通过民主、公开、程序化的方针建立行之有效的城乡
规划监督制约机制。

研究建立市域发展的评价制度
通过分区管控建立相应分区考核要求,作为考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
市域各乡镇的综合发展。

成立专门工作组,积极推进重大项目的上报、审批、实施

11.4 定期评估与适时修改

执行“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定期评估制度。结合本地实际,提出更具
针对性的规划修改类型、修改条件和修改规则。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