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2010年 3月 唐都学刊 Mar.

2010
第 26卷第 2期 Tan
gduJ
our
nal Vo
l.26 No.2

汉宣帝 “武帝正统 ”
的树立与戾太子案之昭雪
———从夏侯胜诽谤案谈起

崔建华
(
中国人民大学 国学 院 , 北京   100872)

摘  要 :
卫太子刘据死于巫蛊之祸 , 此后 , 武帝醒 悟太子 无意谋 反 。 但囿于 太子与 他兵戎 相见的 客观事 实 , 以
及皇权交代之际的政治忌讳 , 汉武帝在其有生之年仅仅为太子做了极为有限的 平反 。 昭帝之 立以卫太 子败亡为前
提 , 这决定了辅政的霍光只能采取只做不说的方式恢复 卫太子 之孙的 宗室身 份 , 客 观上迈 出了卫太 子平反 的重要
一步 。 宣帝即位 , 与霍光合作树立 “武帝正统 ” , 为达此目 的 , 宣帝 在不违背 礼制的 前提下 , 首先 为卫太 子正名 。 紧
接着 , “武帝正统 ”最终确立 。
关键词 :武帝正统 ;
巫蛊之祸 ;
卫太子 ;
霍光
中图分类号 :K23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1 -0300(2010)02 -0005 -07

  本始二年 (
前 72),也就是汉宣帝即位的第三年 , 论 ,他是管不着的 。因此 , 夏侯胜指责汉武帝 “无德泽
朝廷内发生了一场诽谤案, 但诽谤对象并非宣帝本人 , 于民 ”, 所触犯的不是汉武帝的 “政治忌讳 ”, 而是因为
而是已经作古十多年的汉武帝 。汉宣帝下诏曰 :
“(孝 不合乎汉宣帝初年的政治主流 。为夏侯胜所冒犯的人
武皇帝 )
功德茂盛 , 不能尽宣 , 而庙乐未称 , 朕甚悼焉 。 物 ,最明显的似乎莫过于新即位的汉宣帝 。公卿纷言
其与列侯 、二千石 、博士议 。”群臣皆曰 :
“宜如诏书 。”长 “宜如诏书 ”、“此诏书也 ”, 看来 , 为汉武帝上庙号的确
信少府夏侯胜却唱反调 :
“(武帝 )
亡德泽于民 , 不宜为 是皇帝本意 。但有一点令人费解 , 汉武帝去世以后的
[ 1] (P3156)
立庙乐 。”“公卿共难胜曰 :̀此诏书也 。' ” 一方 十几年间为什么没做这件事 , 偏偏汉宣帝一上台就注
以皇权相压 , 一方以道义抗争 , 结果是夏侯胜落败 , 被 意于此 ? 若说没有特殊目的 , 不免令人生疑 。 阎步克
[ 4] (P370)
御史控以 “毁先帝 ”的罪名 , 投入监牢 。对于御史劾奏 就认为 , “强调自身的正统 ”, 这是宣帝此举的一
[ 2] (P195)
夏侯胜的做法, 李贽用一字快评曰 :
“差 ”。 当今 个重要主旨 。夏侯胜所触犯的“政治忌讳 ”实际上也在
学者也指出 :
“夏侯胜之言是完全符合事实的 , 他只是 于此 ,因为在宣帝树立正统地位的道路上 , 他做了绊脚
按照自己所信仰的儒学理念 , 恪尽大臣 直
'言正论 的
'义 石 。然而要搬掉他 , 也不能由宣帝一人说了算 。当时
[ 3] (P71)
务 , 说出了人人皆知的事实而已 。” 既然夏侯胜所 的实际秉政者是霍光 , 如果没有霍光的首肯或默许 ,宣
言 “完全符合事实 ”, 那为何要被治罪呢 ? 原因在于他 帝对上层的人事任免就难以实现 。
“触犯了政治忌讳 , 为此他必须承受牢狱之灾 , 甚至差
[ 3] (P71) 一、霍光本无意表彰汉武帝
一点付出生命的代价 。” 此论可为一针见血 。不
过 , 究竟是怎样的 “政治忌讳 ”, 似乎还有深入探讨的必 霍光对夏侯胜原本是极为看重的 。夏侯胜 “以儒
要。 显名 ”, 擅长 “说灾异 ”。汉昭帝死后, 霍光迎立昌邑王
忌讳往往是出于活人的需要而设置的心理壁垒 。 刘贺 ,旋即谋欲废之 , 然而计划并未公开 , 夏侯胜无从
当夏侯胜诽谤案发生之时 , 汉武帝已死 , 后人怎么议 知晓 。但他在劝阻昌邑王收敛放浪行为时 , 却说出这

收稿日期 :2009 -11 -20


作者简介 :
崔建华 (1981— ), 男 , 河南渑池人 ,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研究生 。

· 5·
样的话 :
“天久阴而不雨 ,臣下有谋上者 ”。霍光闻听此 能等待汉宣帝来实现 。然而, 不应当忽略的一个事实
言 , “大惊 , 以此益重经术士 。”还令夏侯胜教授太后 (
霍 是 ,汉昭帝死时已经 21岁 , 宣帝 18岁即位, 到本始二年
光外孙女 ),并加官进爵 。在废昌邑王 、迎立宣帝的过 也不过 20岁 , 比昭帝还小, 却有资格去主导过问先帝
[ 1] (P3216)
程中 , 夏侯胜也有 “定策安宗庙 ”之功 。 霍光作为 祭祀的有关事项 。若参照宣帝的年龄标准 , 霍光完全
这次废立的主导者 , 他对夏侯胜的态度无疑是欣赏其 可以辅助汉昭帝处理先帝的祭祀问题 , 以其年龄太小
学识 , 同时感念其对废立行动的支持。 作为昭帝没有为汉武帝立庙乐的解释 , 显然是无法成
作为废立行为的最直接受益者 , 汉宣帝对诽谤案 立的 。
发生之前的夏侯胜又是怎样看待的呢 ? 其实 , 宣帝的 昭帝时期没有大张旗鼓地尊崇汉武帝 , 原因是多
态度对夏侯胜的个人前途影响并不大 。这里首先应当 样的 。首先是没有这样做的紧迫性 。昭帝是汉武帝之
考虑的是汉宣帝本人在即位伊始的政治处境。 若不是 子 ,并且是武帝临终所立 。霍光的辅政地位也出自汉
霍光废掉昌邑王 , 那就轮不到汉宣帝上台 , 因此 , 宣帝 武帝 。二人有充分的政治资本来执掌汉王朝的最高权
对霍光的行为必须是绝对肯定的 , 这个立场容不得有 力 。其次, 当时的汉廷内对如何评价汉武帝存在重大
丝毫动摇 , 否则 , 汉宣帝取得皇位继承权的合法性将会 分歧 ,最突出地反映在始元六年 (
前 81)
召开的盐铁会
丧失 。至于那一班附和霍光 、参与废立的大臣 , 汉宣帝 议上 。王利器说 “这是一次王道与霸道两条政治路线
[ 6] (P2)
既然将此次非常举措定性为 “定策安宗庙 ”的神圣之 面对面斗争的会议 ”, 是经过 “大司马大将军霍光
[ 6] (P3)
举 , 那就没有理由以个人恩怨好恶为依据去对他们进 为首的精心策划 ”的 。 田余庆也认为参加会议的贤
[ 7] (P54)
行厚此薄彼的提拔或贬斥 。对即位之初的汉宣帝来 良文学是“受霍光支持 ”的 。 斗争的另一方为御史
说 , 最致命的一个弱点就是没有什么根基 , 如果打算妄 大夫桑弘羊 , 是武帝时期主张国家大力干预经济以充
自出令的话 , 那么 , 想一想昌邑王为什么被废 , 而他自 实财政的大臣 。但霍光具有汉武帝亲授的更强大的政
己又是如何皇袍加身的 , 一个明白事理的新皇帝肯定 治权威 ,并且因其 “识时务之要 ”, 获得了汉廷内外更为
就要选择谦恭与沉默了 。 《汉书 ·张敞传 》: “国辅大臣 广泛的支持 , 在这场较量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所谓 “时
未褒 , 而昌邑小辇先迁 , 此过之大者也。”昌邑王不封赏 务之要 ”, 正如杜延年所说 “年岁比不登 , 流民未尽还 ,
昭帝时旧臣 , 先提拔自己的亲信 , 是为大过 , 结果失去 宜修孝文时政 , 示以俭约宽和 , 顺天心 , 说民意 ”。正是
了到手的帝位 。鉴于此 , 汉宣帝若要稳住自己的位子 , 这个杜延年首倡罢除武帝时期的盐铁政策 , 而 “(
霍)光
在即位之初是不便插手朝廷的人事安排的 , 更别说去 纳其言 ”, 则表明霍光对汉武帝功过评价的个人倾向 ,
惩处一个为霍光所看重的大臣 。 即基本否定汉武帝 。但是他又不方便公开表态 , 因为
无奈的历史境遇决定着汉宣帝即位最初几年的为 他深深懂得投鼠忌器的道理 , 如果公然贬损汉武帝 ,自
政倾向 , 即压抑个人对掌握权力的渴望 。正如学者所 身利益将会遭受巨大威胁 。作为汉武帝指定的首席顾
言:宣帝 “汲取了刘贺的教训 , 以 `无为 ' 的姿态缓解了 命大臣 ,一旦公开承认先帝 “无德泽于天下 ”, 那又如何
[ 5] (P28)
霍光的防范之心 ”。 但所谓的 “无为 ”并非完全被 让公卿百官相信先帝寄 “六尺之孤 ”于霍光的正确性
动 , 颇有心计的汉宣帝懂得在不触犯霍光 、甚至于有利 呢 ? 于是, 我们看到 ,盐铁会议只是一场由丞相田千秋
于霍光的前提下 , 稳扎稳打地同时提升自己的地位 。 主持的外朝争论 , 而霍光则隐于幕后 , 他实在是有个人
为汉武帝奉上世宗的庙号 , 就是一个体现共同利益的 的盘算 、自己的顾虑 。
结合点 。尽管霍光很欣赏夏侯胜的学识 , 对他支持废 霍光对汉武帝的不满不仅仅出于治国策略的差
旧立新的行为也感到欣慰 , 然而 , 他反对尊崇汉武帝 , 异 ,还应当包括对巫蛊之祸的情感倾向在内 。 巫蛊之
那就是站到霍光的对立面去了 。他的牢狱之灾 , 更深 祸导致武帝长子刘据的死亡 , 刘据的生母卫皇后与霍
层次的原因在于失去了霍光的庇护 。 去病的母亲是姐妹 , 而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正是霍光 。
然而 , 霍光也并非一直支持为汉武帝上庙号 。 《汉 虽说亲缘关系已经隔了几层 , 但这并不妨碍霍光内心
书 ·郊祀志下 》:
“宣帝即位 , 由武帝正统兴 , 故立三年 , 支持刘据。 班固说道 : “征和中 , 戾太子败 , 卫氏遂灭 。
[ 1] (P2493)
尊孝武庙为世宗 ”, 并 “以立世宗庙告祠孝昭寝 ”。这说 而霍去病弟光贵盛 ”, 显然将霍光视作外戚集团
明昭帝时期虽然有孝武庙, 但汉武帝庙号尚付之阙如 。 之一员 。赵翼曾注意到 “武帝三大将皆由女宠 ”, 并连
霍光曾经辅佐汉昭帝十多年 , 难道在这么久的时间内 带谈及霍光 :
“去病异母弟光 , 又因去病入侍中 , 后受遗
就没有发现尊崇汉武帝可以巩固他和昭帝的地位吗 ? 诏辅政 , 封博 陆侯 , 为一代 名臣 。其 始皆由 贱妇而
[ 8] (P51)
对于这样的质疑 , 或许可以这样解释 :
汉昭帝年纪太 起 。” 秦学颀说 :
“汉武帝在临终前还是作出了以
[ 9] (P101)
小 , 还没资格行此大礼 , 所以汉武帝祭祀规格的设定只 外戚霍光辅佐昭帝的遗诏 ”, 直言霍光为外戚 。
· 6·
出身于卫氏外戚集团, 这决定了霍光与卫太子在一定 养武帝曾孙名病已在掖庭外家者 ……' 光览其议 , 遂尊
程度上具有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情感纽带和实际利 立皇曾孙”。如果理解为完全是丙吉举荐的功效 , 而霍
害关系 。另一方面, 从霍光在昭帝时期的施政风格来 光仅仅是一个言听计从者 , 那无疑是把霍光估计得太
看 , 刘据那种仁弱尚文的政治态度也与霍光的举措具 过简单了。昭帝时期 , 称颂汉宣帝的人有之 , 如掖庭令
有更多的相通之处 。并且武帝末年和昭帝时期 , 汉王 张贺 。而宣帝本人 “舍长安尚冠里 ”, “时会朝请 ”明显
朝正处于从尚武到守文的政策转变中, 情感与施政倾 是恢复了宗室身份 。在废立之际 , 作为霍光幕僚的丙
向的双重因素都将导致霍光既同情卫太子 , 同时也不 吉称扬宣帝 , 说 “皇曾孙在民间 , 咸称述焉 ”, 这说明朝
会主动地去大肆称扬武功卓著的汉武帝 。 中很多大臣一直都明里暗里地在注意着宣帝行踪, 霍
光如何能够众人皆醒而我独醉呢 ? 而霍光与卫氏家族
宣帝 、霍光的共同追求
二、“武帝正统”:
的关系也使他根本无法彻底无视卫太子之孙的存在 。
那么 , 为什么宣帝登基不久 , 霍光就一改初衷 , 转 汉宣帝恢复宗室身份 , 发生于汉昭帝不满 14岁的时候
而支持尊崇汉武帝呢 ? (
说见下节 ),如此敏感举动 , 若非霍光从中运作 , 也难
宣帝一经拥立 ,如何巩固刚刚到手的政权 , 这实际 成功 。种种迹象表明 , 霍光一直对汉宣帝抱有同情之
上是汉宣帝和霍光共同面临的课题 。废昌邑王 , 立汉 心 ,并且对他的成长保持着关注 。丙吉力荐宣帝做皇
宣帝 , 对霍光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在不到一个月时间 位继承人 , 只不过使霍光本来就有的倾向坚定下来罢
内完成废立之举 , 显示出他作为首席辅政大臣的绝对 了 。某种程度上说 , 丙吉的奏记给霍光提供了拥立宣
权威 , 由此也进一步加强了他个人的权力 。但是 , 也不 帝的便利, 正合乎霍光的心意 , 他绝没有再行废立的主
能不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昌邑王由霍光推上皇位 , 旋 观想法 。即便是有此念头 , 一而再地把用人的失误展
即被废掉 , 霍光择人的眼光不能不令人生疑, 而用人的 示给天下, 对霍光来说 ,也是必须要加以顾及的 。
智慧是实际掌权者不可或缺的一项执政能力 。其二 , 因此 ,霍光的 “稽首归政 ”不能单纯地以政治表演
废掉一个已经成年的皇帝, 这在汉朝也没有先例 , 霍光 视之 ,实际上应当包含打消宣帝疑虑的动机 。 而他支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颇受非议 。当他表明欲行废 持汉宣帝为汉武帝上庙号 , 就是认可宣帝的正统身份 ,
立的意思时 , “群臣皆惊鄂失色 , 莫敢发言 , 但唯唯而 并帮助新天子树立正统形象 , 这样做也可以在客观上
[ 1] (P2937)
已 ”, 可见此事给公卿大臣带来的心理触动非同 起到减轻君臣猜疑的作用 。
小可 。而严延年甚至指责霍光 “擅废立 , 亡人臣礼 , 不 再从汉宣帝这方面看 , 当时他没有多少实权 , 因
[ 1] (P3667)
道 。” 不管严延年所说是否考虑到昌邑王的确不 此 ,必须采取与霍光鼎力合作的态度 , 通过加强霍光的
够检点 , 但道理就是如此 , 作为大臣 , 并没有权力废黜 权力来壮大自己 。他所提出的每一项举措 , 最起码不
皇帝 。霍光自己在废昌邑王之前也很犹豫 , 他向亲信 能危害到辅政大臣的利益 , 最好是对霍光有利 , 这才行
[ 1] (P2937)
询问 :“今欲如是 , 于古尝有此否 ?” 希冀从历史 得通 。而尊崇汉武帝就具有这样的政治功能 。霍光作
上找到可以仿效的故事 。 为首席顾命大臣 , 其地位来自十多年前的汉武帝 , 由他
此外 , 对于新立的汉宣帝来说 , 虽然他必须万分感 发起的皇位废立的波折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他的政治
激霍光废昌邑王的做法 , 可是 , 当他坐上了宝座 , 他就 威信 ,在此情况下 , 重新揭起汉武帝的招牌 , 也就表示 ,
不得不为自己的前途忧心忡忡 , 大将军能废掉昌邑王 , 他的举动乃是出于对先帝的高度负责 , 并无多少私心 。
凭什么就断定他不会故伎重演 , 把自己也拉下来呢 ? 同时也提醒公卿大臣 , 是那位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给他
对宣帝的忧虑 ,霍光显然有所觉察 。本始元年 ( 前 73) 的权力 ,这一点不容动摇 。另外 , 霍光也可以通过尊崇
初 , “大将军霍光稽首归政 ”, 此举的意义 , 有学者认为 汉武帝 ,为自己越过武帝之子 、燕王之子 , 而拥立罪人
“仅是一种表面文章而已 , 其目的在试探宣帝即位后的 之孙的做法 , 提供更为有力的法理支持 。
政治动向 , 倘若宣帝会流露出不利于他 (
按 , 指霍光 )
专 尊崇汉武帝 , 对宣帝自身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政
擅朝政的政治企图或准备采取相应措施的话 , 霍光同 治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 。他上台日浅 , 最要紧的事就
样会像对付昌邑王那样 , 抢先下手 , 将根基浅薄的宣帝 是塑造自己做皇帝的正当性 , 而他最大的资本就在于
[ 10] (P76)
废黜 。” 此说看似合理 ,实际上行不通 。无论是霍 他是武帝长子一系的唯一后代 。仅仅强调汉宣帝 “嗣
光的主观意愿 ,还是他当时所处的境况 , 都决定了他没 孝昭皇帝后 ”, 这当然也是一个正统性的体现 。然而 ,
有再行废立的可能。 论辈分 ,昭帝是宣帝的祖父行 , 中间隔了一代 , 以孙继
表面看来 , 宣帝能够进入霍光的择立视野 , 是由于 祖 ,这在古代继承制度中绝非常态 。在汉宣帝以前 ,似
丙吉的推荐 。 《汉书 ·丙吉传 》:
“吉奏记光曰 :̀遗诏所 乎只有周文王与此有些相仿 。据说文王的祖父打算把
· 7·
[ 11] (P738)
位子传到文王手里, 但并没有直接传 , 而是采取了比较 姓 ,糜费天下者 , 悉罢之 !” “当今务在禁苛暴 ,止
[ 1] (P3914)
迂回的方式 。虽然最终实现了实质上的以孙继祖 , 但 擅赋 ,力本农 ”, 所言皆是统治方略的改变 , 绝口
仍然绕不过父死子继的原则 , 仍然少不得文王之父这 不提巫蛊之祸的问题 。这说明汉武帝对巫蛊之祸或者
个过渡人物 。再以明代历史为例 , 明太祖越过诸子 , 直 没有太深刻的反思 , 或者明知其错误 , 却不愿显言之 。
接传位给皇太孙 , 结果就导致了叔侄之间的皇位争夺 至于武帝本人对卫太子的眷恋之情 , 更大程度上
战 。因此 , 以孙继祖的正统性并不够强大 , 有更向他处 是出于一个父亲对长子的血缘亲情 。正是皇帝与太子
寻觅的心理诉求 。对汉宣帝而言 , 最有号召力的一面 之间的父子情感使得垂暮之年的汉武帝因太子的逝去
旗帜莫过于汉武帝。 而悲伤 , 同时也导致他无法从内心说服自己彻底原谅
将正统上溯到汉武帝 , 这就势必出现两种正统脉 刘据与他兵戎相见的事实 。孟祥才指出, 在巫蛊之祸
络:一种经由昭帝而上溯至汉武帝, 其脉络是汉武帝 的悲剧中, “武帝的人性被扭曲了 , 他只重皇位不思父
(曾祖 )
———汉昭帝 (
叔祖 )
———汉宣帝。 在此情形下 , 子之情 ;
太子的人性被扭曲了 , 他只重太子之位而不思
[ 12] (P16)
不用考虑卫太子的叛逆史 , 因为卫太子与汉昭帝是同 为子之道。 ” 父子二人虽然都有错误 , 但在君权
一代人 , 在同一条继统线索中的同一个点上, 不能出现 至上 、父权至上的时代 ,太子的 “不思为子之道 ”更难以
两个代表正统的人物 。尽管汉宣帝与昭帝之间有一代 被容忍 。
人的缺环 , 但缺少的一代只是宣帝之父史皇孙刘进 , 并 在这样的矛盾心态下 , 想要汉武帝为太子平反昭
非存在重大争议的卫太子本人 。史皇孙虽然不是昭帝 雪 ,恐怕只能作为后人乐于成人之美的善良心愿来看 。
亲生子 , 但西汉时代兄弟之间过继儿子的现象是的确 汉宣帝也是受巫蛊之祸牵连而被收入郡邸狱的 , 卫太
存在的 。如于宣帝有恩的掖庭令张贺, 其子早死 , 其弟 子的平反问题与汉宣帝的人生道路存在密不可分的关
张安世就把自己的小儿子张彭祖过继给张贺 。因此 , 联性 。虽然汉武帝最终颁布了大赦令 , 使他获得了自
从伦理上讲 ,上述继统脉络也算流畅 。问题在于 , 以父 由 ,但他是与一大批人共同被释放的 。之所以这样做 ,
死子继的继承原则来衡量, 史皇孙死于巫蛊之祸 , 没有 在我看来, 正反映出汉武帝对卫太子刘据所做的平反 ,
做过皇帝 , 以孙继祖 , 所谓的正统总显得不那么 “正 ”。 不但程度有限 , 并且都是不事声张的 , 属于那种做而不
另一种脉络是经由卫太子而前推至汉武帝 , 其序列是 说的类型。有学者指出 :
“中国古代帝王能够意识到自
汉武帝 (
曾祖)—卫太子 (
祖 )—史皇孙 (
父)—汉宣帝 。 己的政治失误并且致力于扭转补救 , 已经是难能可贵
这是一条血统纯正的脉络, 不过也有不足之处 , 即卫太 的 。其方式有多种 , 一般情况下 , 往往尽管在实际上对
子横亘其间 , 无法跳过他与巫蛊之祸的陈年旧账 。如 失误有所纠正 , 然而在口头上对于失误却并不愿意公
[ 13] (P12)
果对此搁置不理 ,那么 , 汉宣帝始终都摆脱不掉反叛者 开承认 。” 尽管汉武帝下了罪己诏 , 要转变政策 ,
后代的身份 , 其即皇帝位的合法性会大打折扣 。从这 但对卫太子冤案的处理仍然采取 “不愿公开承认 ”的态
个角度来看 ,当汉宣帝与霍光一同尊奉汉武帝的时候 , 度 。因为他有不便明言的种种顾虑 , 最重要的一点就
首先要走的一步棋就是给卫太子正名 。 是不能给幼子刘弗陵制造对立面 。如果为卫太子彻底
平反的话 , 作为卫太子之孙的汉宣帝势必成长为这样
三 、心照不宣 :
宣帝宗室身份的悄然恢复
一个潜在的对立面 。
巫蛊之祸发生后 , 武帝觉察到太子的冤情 , “对卫 昭帝时代 , 对卫太子平反问题仍然讳莫如深 , 大体
[ 7] (P38)
太子问题一步一步地进行昭雪 ”, 然而, 武帝对卫 上继承了武帝末期做而不说的行事风格 。假如汉昭帝
太子谋反案所做的平反工作是有限的 。张小锋就曾指 的生命长一些 , 假如汉昭帝有子嗣 , 那么 , 给卫太子平
[ 10] (P15)
出:“汉武帝为太子的昭雪工作并不彻底 。” “并 反的问题将始终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 , 无论是昭帝
[ 10] (P12)
未给卫太子冤狱作进一步的平反 。” 而田余庆说 本人抑或是昭帝后嗣 , 出于自身皇统的得来是以卫太
“卫太子问题也终于同转变统治政策的问题一起解 子败落为前提的考虑 , 他们都不会主动去为卫太子正
[ 7] (P57)
决 ”, 这并非历史实情 。实际上 , 统治政策改弦更 名 。因此, 卫太子冤案的昭雪必待汉宣帝上台方能实
张与卫太子平反属于两个不同类型的历史课题 , 就前 现 。张小锋说:“昭帝嗣位后 , 也对于这起亟待平反的
[ 10] (P12)
者而言 , 发端于武帝末年 , 昭帝时期已经实现 , 而卫太 冤案漠然视之 。” 某种程度上 , 说 “漠然视之 ”并
子的平反问题 , 则明显滞后。 《汉书 ·宣帝纪 》说 :
“巫 不错 ,但并不是完全无所作为 , 只能说不大积极而已 。
蛊事连岁不决 ”, 《丙吉传 》也说 :
“吉治巫蛊事 , 连岁不 张小锋还认为 :“终昭帝一朝 , 始终未给卫太子沉狱洗
[ 10] (P13)
决 。”可见武帝对巫蛊之事仍然没有捐弃前嫌。 汉武帝 冤 。” 究其实 ,昭帝朝为卫太子 “沉狱洗冤 ”还是
转变政策的罪己诏只说 “使天下愁苦 , ” “事有伤害百 做了一些事情的, 只不过不直接涉及卫太子的评价问
· 8·
[ 1] (P219)
题 , 而是在相对边缘的问题上做工作罢了 。 昭帝时期 主各万三千户 。” 当时 , 昭帝 “年八岁, 政事壹决
[ 1] (P2932)
对幼年汉宣帝宗室身份的恢复 , 客观上已经迈出了卫 于光 ”, 这样的诏令所体现的无疑是霍光的旨
太子冤案昭雪的重要一步 。这一举措照旧是在不声不 意 。论排行 , 燕王 、广陵王 、长公主都是昭帝兄姊 , 且为
响中实现的 ,其中闪现着霍光的影子。 至亲 ,但两位兄长对年幼的汉昭帝构成巨大威胁 , 此时
[ 1] (P3142)
虽然武帝最后 “因赦天下 ”, 汉宣帝有幸为 增封 ,意在和缓他们年长却不得立为帝的怨恨之情 ,表
[ 1] (P3143) [ 1] (P2651)
“遗诏所养 ”, “以皇曾孙收养掖庭 ”。 霍 达宗室一家的亲亲之意 。在这种情况下, 已经逝去的
光也曾说 :“孝武皇帝曾孙病已 , 武帝时有诏掖庭养 刘据作为昭帝的长兄 , 其后代完全有可能纳入一体抚
视 ”。但这个说法过于笼统 , 并没有交代清楚幼年汉宣 慰的考虑当中 。况且 , 掌权的霍光也明了卫太子的冤
帝 “掖庭养视 ”的前前后后 。元帝时 , 长安士伍尊上书 屈 ,在安抚燕王等人的同时 , 趁便恢复宣帝的宗室身
谈及这一段细节, “后遭条狱之诏 , 吉扞拒大难 , 不避严 份 ,不显山不露水 ,很是巧妙 。 《汉书 ·武五子传 》:
“谨
刑峻法 。既遭大赦 , 吉谓守丞谁如 , 皇孙不当在官 , 使 行视孝昭帝所为故皇太子起位在湖 ”, 文颖曰 :“位 , 冢
[ 1] (P2748)
谁如移书京兆尹, 不受, 复还。”这里记载的转移轨迹 位也 。” 这说明汉昭帝时期确曾为刘据做过一点
是:
郡邸狱 ———京兆尹 ———郡邸狱 。 《汉书 ·宣帝纪 》 稍微具有正名意义的事 , 只是力度十分有限 。 记载没
的记载是 : “因遭大赦 , 吉乃载曾孙送祖母史良娣 ( 按: 有说明具体时间, 但从重大而微妙的皇位继承权角度
宣帝祖母 , 亦死于巫蛊之祸 ) 家 。”“后有诏掖庭养视 , 上 来考虑 ,与增封燕王等兄姊同时为故太子 “起位 ”,应当
属籍宗正 。”其轨迹为郡邸狱 ———史良娣家 ———掖庭 。 较为合理。
《汉书 ·外戚传 》:
“邴吉怜皇曾孙无所归 , 载以付史恭 。 如果说以上的论述还有些臆测的话 , 那么 , 后来发
恭母贞君年老, 见孤孙 , 甚哀之 , 自养视焉 。 后曾孙收 生的一件事则实实在在地表明 , 汉宣帝至迟在昭帝始
养于掖庭 , 遂登至尊位 , 是为宣帝 。”轨迹与 《宣帝纪 》所 元五年 ( 已经恢复了宗室身份 。 《汉书 ·隽不疑
前 82)
言相同 。综合这几则材料, 可以大致推知 , 汉武帝并没 传 》:
有单独对宣帝的后路加以规划 , 只是免罪而已 。丙吉 始元五年 , 有一男子 ……诣北阙 , 自谓卫
[ 1] (P3037)
最初也不知该怎么安置他已经照顾了五年的幼年汉宣 太子 。 ……廷尉验治何人 , 竟得奸诈 。
帝 , 先是认为“皇孙不当在官 ”, 送到京兆尹那里 。而京 本夏阳人 , 姓成名方遂 , 居湖 , 以卜筮为事 。
兆尹出于种种顾虑 , 又把球踢回来 。丙吉这才把宣帝 有故太子舍人尝从方遂卜 , 谓曰 :
“子状貌甚
送给外家史氏养育。 似卫太子 。”方遂心利其言 , 几得以富贵 ,即诈
接下来就牵扯出这样的问题 :
真的是武帝下令让 自称诣阙 。廷尉逮召乡里识知者张宗禄等 ,
皇曾孙得以 “掖庭养视 ”的吗 ? 如果这样的话 , 丙吉何 方遂坐诬罔不道 , 要斩东市。 一云姓张名延
[ 1] (P3038)
以大费周折 , 在郡邸狱和京兆尹之间往返呢 ? 何不直 年。
接送到掖庭去? 大赦令发布于后元二年一二月间 , 我 所谓 “几得以富贵 ”, 绝不是毫无把握的冒险 。在巫蛊
们可以先假设汉武帝在生命的最后这两个月发布过两 之祸的风头上 , 或者汉廷仍然明确地将卫太子定为叛
道诏书 , 一道大赦天下 , 另外一道对皇曾孙的问题专门 逆 ,成方遂能有这么大的胆子吗 ? 他之所以觉得可以
有所交代 。 但这样的假设实在找不到可靠的历史依 “几得以富贵 ”, 乃是因为当时的形势让他作出了错误
据 , 翻检有关汉武帝后元二年 (
前 87)
一二月间的主要 的判断 。虽然自武帝末年以来 , 执政者都极力淡化巫
史料, 所能见到的只有武帝在丙吉力保汉宣帝之后发 蛊之祸及卫太子反叛之事 , 然而 , 谁也没有大张旗鼓地
布的那次大赦令 。再者 , 汉宣帝的释放是不声不响的 , 为故太子平反 , 昭帝在位的既成事实 , 不容许哪个人显
如果在如此短暂的间隔期内又明言给予其 “掖庭养视 ” 言卫太子的冤屈 。因此 , 成方遂绝不敢有冒充太子的
的待遇 , 这就等于公然表态:
曾孙原本不应当受到牵 举动 。昭帝即位之初固然展现了亲亲之意 , 但燕王等
连 。但随之而来的一个危险就是 , 无罪的皇曾孙是不 人增封并不意味着燕王之兄卫太子无罪 ;
给卫太子 “起
是该恢复应有的政治地位呢 ? 当时的汉武帝正要立少 位 ”只是由兄弟之情引起的对逝者的仁慈 , 并没有除罪
子刘弗陵为太子 ,让皇曾孙恢复更多的权利, 无疑会对 的内含 。前去认亲 , 风险依然非常大 。待到汉宣帝宗
皇权交接产生威胁。因此 , 上面的假设很难成立 。 室身份被恢复 , 那所折射出的为故太子平反的暗示便
但宣帝从依靠外家史氏到 “掖庭养视 ”, 甚至可以 空前强烈了 , 成方遂这才斗胆前往长安认亲 。 承认孙
“上属籍宗正”, 这个转折确实需要一道诏书来促成 , 除 子是刘姓宗亲 , 那仿佛就表示做祖父的也可以恢复皇
了最高统治者, 也没有谁能拥有这样的权力 。我们注 家身份了, 没理由把这个九死一生的祖父再打入死牢 ,
意到 , 始元元年 ( , “益封燕王 、广陵王及鄂邑长公
前 86) 这大概就是他奉行的逻辑 。如果他真的是刘据 , 或许
· 9·
会如他所想 , 不至于死 , 然而, 他偏偏又被查出来是个 顾颉 刚 曾 指出 :“`灵 、幽 、厉 ' 诸 谥 未 必 是 恶
[ 15] (P26)
冒牌的皇亲国戚 ,不死何为 ? 谥 ”, 虽然顾先生没有具体说明其根据, 也不涉及
至此或许会产生一个疑问 , 汉宣帝宗室身份的恢 “戾 ”的谥号 ,但就实情来说 , “戾 ”字确如顾先生所言 ,
复既然是低调的 ,成方遂何以得知 ? 上引材料说到 , 指 “未必是恶谥 ”。 《说文 》:
“戾 , 曲也 , 从犬出户下 。戾
[ 16] (P205)
出成方遂 “状貌甚似卫太子 ”的人是 “故太子舍人 ”, 通 者 ,身曲戾也 。” 其原始含义表现的是动物为了
过以往在汉廷中做事结下的人事网 , 他可以获悉太子 通过一种特殊情境 , 不得不改变自己本来的体态 。如
之孙地位的变化 。其实不单是他 , 当时社会上潜藏着 果门户洞开的话 , 它本不必如此 。 《吕氏春秋 ·先己 》:
[ 17] (P68)
一股拥护 、怜惜太子一脉的情绪。 比如 , 掖庭令张贺 , “饮必小咽 , 端直无戾 ”, 用的就是 “戾 ”的较原始
甚至在车骑将军张安世面前称扬汉宣帝 , 因此遭到告 意义 。引申开去就产生了违反原则 、缺乏坚守底线的
诫 。又如丙吉 , 甘冒杀头的危险保护汉宣帝 。 “昭帝 意思 。 《淮南子 · 览冥训 》:“举事戾苍天 , 发号逆四
[ 18] (P485)
时 , 上林苑中大柳树断仆地 , 一朝起立 , 生枝叶, 有虫食 时 。” “戾 ”字有 “违反 ”的意蕴 。戾太子被谥为
[ 1] (P1412)
其叶 , 成文字 , 曰 `公孙病已立 ' 。” 此事蹊跷 , 僵 “戾 ”, 一方面表明 , 群臣对他不服从先帝的行为表示难
柳复起 , 事或有之 , 然柳叶被虫蚀为意思连贯之文字 , 以翻案 , 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戾太子当时
太过离奇 , 必属民间妄作流言 。此中有宣帝本名 “病 所处的困境 , 理解他是在非常状态下作出了完全不符
已 ”,显然系为支持宣帝张本 。宫廷内外此种情绪的沟 合自己性格的举动 , 排除他反叛的主观性 。这实际上
通 , 有关宣帝地位变动的消息传扬出去 , 毫不奇怪 。 就是为戾太子正名 。因此 , 汉宣帝最终接受了其祖父
“戾 ”的谥号 ,就皇帝本人来说 , 更关注的一定是为祖父
四 为尊者讳:
戾太子叛逆色彩的弱化
开脱罪责的那一层含义 。 而这样的谥号得以昭告天
在昭帝时期不具备明确地为卫太子平反的条件 , 下 ,也表明它不是恶谥 。
昭帝暴亡 , 汉宣帝上台虽然有为祖父彻底平反的主动 为卫太子正名 , 难免与 “嗣孝昭皇帝后 ”的原则发
性 。然而 , 终宣帝一朝 , 卫太子的平反昭雪依然是在一 生些许龃龉 , 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到霍光的利益 。
定限度内进行的 , 谈不上彻底。 继承制度上的规定迫 如果霍光表示反对 , 刚刚即位的汉宣帝不会逆势而上 。
使 他 只 能 如 此 。 大 臣 们 都 说 “陛 下 为 孝 昭 帝 因此 ,为卫太子平反的举措应当得到了霍光的支持 ,这
[ 1] (P2748) [ 1] (P238)
后 ”、 “可以嗣孝昭皇帝后 ”, 既然是继承 是为了化解废立过程中出现的自相矛盾的因素 。汉宣
昭帝的基业 ,那就不容许他以自己的祖父刘据为正统 。 帝是昭帝的孙子辈 , 由孙子来 “嗣孝昭皇帝后 ”, 中间空
昌邑王被废 , 其中一条罪状就是 “祖宗庙祠未举, 为玺 出来一代 , 这在汉朝也是第一次 , 道理上似乎很不圆
书使使者持节, 以三太牢祠昌邑哀王园庙 , 称嗣子皇 润 。燕王之子不得立 , 照班固所言 , 是因为 “燕刺王反
[ 1] (P2944)
帝 。” 宣帝应该清楚 , 假如他首先尊奉自己的祖 诛 ,其子不在议中 ”。不过 , 汉宣帝的祖父刘据不是武
父 , 那是自取灭亡。 另外 , 昭帝上官皇后是霍光外孙 帝长子吗? 不也是犯下谋反大罪的人物吗 ? 他的孙子
女 , 宣帝一旦尊奉卫太子 , 史良娣就是正统的太皇太 为什么就可以当皇帝呢 ? 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使得为
后 , 昭帝上官皇后的地位势必就要降低 , 这恐怕不是霍 卫太子公开平反成为必然 。
光乐于看到的情形。最要紧的还在于巫蛊之祸中卫太 与为汉武帝论定庙乐所引起的激烈争议相比 , 宣
子与其父汉武帝刀兵相向的事实 , 无论怎么解释都没 帝为卫太子平反并没有遇到多大的阻碍 。其原因首先
[ 1] (P2747)
办法超越 。宣帝所能做的 , 只是尽最大可能地从主观 在 于 卫 太 子 “无 辜 ”, 田 千 秋 “讼 太 子
[ 1] (P2747)
动机方面为卫太子开脱罪责 。 冤 ”, 壶关三老茂上书陈情 , 汉武帝 “作思子宫 ,
[ 1] (P2747)
《汉书 ·武五子传 》记载卫太子谥号的议定过程 , 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 。天下闻而悲之 ”。 可见 ,
有司奏请 :
“谥法曰 `谥者 , 行之迹也 ' ,愚以为亲谥宜曰 对于卫太子 “反叛 ”之事 , 社会上弥漫着普遍的同情心
[ 1] (P2748)《史记正义 · 谥法解 》
悼 , 母曰悼后 ”。 :
“不悔前过曰戾 ”, 态 。其次, 汉宣帝是在礼制范围内处理卫太子平反问
[ 14] (《史记正义》 P30) [ 1] (P2748)
又进一步解释为 “知而不改 ”。 实际上 , 这 题的 ,坚持了 “制礼不逾闲 ” 的原则 。师古曰 :
样的解释不大讲得通 。卫太子死于巫蛊之祸 , 人已逝 “闲犹限也 。”也就是说 , 汉宣帝为祖父平反并没有突破
去 , 哪里还谈得上悔过与否 ? 他是不是 “不悔前过 ”, 是 相关仪节的限制 , 他是在不否认昭帝正统的前提下 ,尽
不是 “知而不改 ”, 后人要作出评判, 一个前提条件就是 最大可能地为祖父正名 。后来的汉哀帝在继承成帝正
卫太子在巫蛊之祸后还继续活在人间 。否则 , 就犯了 统的情况下 , 又尊其亲生父亲定陶恭王为恭皇 , 尊祖母
把自己的主观判断强加于逝者主观世界的错误 , 成了 傅太后为帝太太后 , 与太皇太后并立 , 结果引起朝臣的
毫无根据的臧否 。 纷议 。参照此例 , 就能体会到汉宣帝 “制礼不逾闲 ”的
· 10·
做法 , 易于为群臣所接受。 其三 , 卫太子平反是汉宣 2007.

帝 、霍光树立 “武帝正统 ”的重大步骤 。给武帝议论庙 [ 4]  阎步克 .


士大夫政 治演生史 稿 [ M] .
北京 :
北京 大学出
版社 , 1996.
号的时候 , 公卿纷纷声言 “此诏书也 ”,与盐铁会议时对
[ 5]  宋超 .“霍氏之 祸 , 萌于骖 乘 ”发微 ——— 宣 帝与 霍氏家
汉武帝评价负面占优的情形相比 , 朝臣分明是向相反
族关系探讨 [ J
].史学月刊 , 2000(5).
立场一边倒了。 公卿们显然明了当时情势 , 树立宣帝
[ 6]  王利器 .
盐铁论校 注 (
增订本 )[ M] .
天津:
天 津古籍出
的正统地位是皇帝本人和霍光的共同追求 , 他们也能 版社 , 1983.
感受到为卫太子平反与树立武帝正统二者之间的内在 [ 7]  田余庆 .
论轮台 诏 [ A] .
田余 庆 .
秦汉 魏晋 史 探微 (

联系 。因此 ,他们对卫太子平反之事不持异议 。 订本 )[ C] .
北京 :
中华书 局 , 2004.
待到汉廷上下就卫太子评价问题达成共识后 , 以 [ 8]  王树民 .
廿二史札 记校证 (
订补本 )[ M] .
北京 :
中华书
皇曾孙的身份尊奉武帝为汉世宗 , 本来已是水到渠成 局 , 1984.
之事 , 没有哪个可以阻挡的 。偏偏在这个时候 , 夏侯胜 [ 9]  秦学颀 .
汉 武帝与 外戚 政治 [ J
].西南 师范 大学学 报 :

奏出了不和谐音 。面对皇帝 、大将军 、公卿高度一致的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3(3).


[ 10]  
张小锋 .
西汉中后 期政局演 变探微 [ M] .
天津 :
天津古
朝局 , 他被冠以诽谤罪名 , 打入囚牢 , 实属必然 。好在
籍出版社 , 2007.
夏侯胜所 “毁谤 ”的只是先帝而已 , 并不针对宣帝本人 。
[ 11]  
司马光 .
资治通鉴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56.
他只是暂时性地阻碍了宣帝与朝臣树立 “武帝正统 ”的
[ 12]  
孟祥才 .
析戾太子 之狱 [ J
].齐鲁学刊 , 2001(5).
种种努力 。无论宣帝还是霍光 , 都并非真的要置他于 [ 13]  
王子 今 .
晚年 汉武 帝与 “巫蛊 之祸 ” [ J
].固 原师 专学
死地 , 仅仅是暂时将他搬离朝堂 。后来 , 世宗庙号既经 报:
社会科学版 , 1998(5).
议定 , 夏侯胜出任谏大夫给事中 , 成为宣帝近臣 , 这从 [ 14]  
司马迁 .
史记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59.
反面也可证明 ,宣帝 、霍光当初对他的处理只是因一时 [ 15]  
顾颉刚 .
《古史辨 》第一 册自序 [ A] .
顾颉 刚 .
古 史辨自
形势之需 。 序:
上 [ C] .
石家庄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2000.
[ 16]  
许慎 .
说文解字 [ M] .
南京 :
江苏古籍出版社 , 2001.
[ 参考文献 ] [ 17]  
许维遹 .
吕氏春秋 集释 :
上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2009.

[ 1]  班固 .
汉书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62. [ 18]  
何宁 .
淮南子集释 :
上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98.
[ 2]  李贽 .
史纲评要 :
第二册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74.
[ 3]  孙 家洲 .“诽 谤 ”之法 折射的 秦汉 政治实 态 [ A] .
雷依 [责任编辑  朱伟东 ]
群 , 徐卫民 .
秦汉研究 :
第二辑 [ C] .
西安 :
三 秦出版社 ,

Xuandi
' sSe
tti
ngup“ Orthodoxof
Emper
orWudi ” andRight
ingthePrinceWei' sCas
e
——— ACaseStudyofXiaHou-s heng' sSl
ande
r ingAf
fai
r
CUIJ
ian-hua
(S
cho
olo
fCh
ine
seCl
ass
ic
s, Re
nmi
nUn
ive
rsi
tyo
fCh
ina
, Be
ij
in
g100872, Ch
ina)

Ab
str
act
:Af
t
erPr
inc
eWe
idi
edb
ythewi
tc
hcr
aft
, Emp
ero
rWu
dio
fth
eHa
ndy
nas
tyr
eal
iz
edt
hatP
rinc
eWe
iwa
s
i
nnoc
ent
.However
, t
hef
actt
hatt
hepr
inc
eorga
nizedthef
igh
tagai
nstth
eemper
or, andt
hepol
it
ic
alta
boostha
t
wase
asytoo
ccu
ra tt
het
imeofpo
werr
epl
ace
ment, wha
tEmpero
rWu dioft
heHand y
nast
ywa
sme r
elya
bletodo
wa
stop
art
lyr
eco
vert
hep
rin
ce' sr
epu
tat
io
n.Th
ede
atho
fPr
inc
eWe
iwa
sth
epr
ere
qui
si
tef
orEmpe
rorZh
aod
i's
a
sce
ndin
gthethr
one
, whic
hle
dtoHu
oGu a
n g
'ssec
ret
lyr
etu
rni
ngthepri
nce
' sro
yalst
atu
s, a
ndthiswa
sveryim-
p
ort
antt
ofur
the
rrec
o v
eri
ngPr
inc
eWei
' sr
eputa
ti
on.Aft
erEmp e
rorXuand
ia s
cende
dt h
et h
ron
e, hecoo
pera
ted
wi
thHuoGu an
gtosetu
pth
e“ort
hodoxofWudi
”, t
oreac
hth
isaim, Xuan
dire
cover
edth
eti
tl
eofth
ep r
inc
etohi
s
gr
and
fat
her(Pri
nceWei)o
nth
ep re
requi
si
teo
fo be
yin
gthep
rin
ciplesa
bouti
nher
it
ancei
nst
i
tut
io
ns.Shor
tl
yaft
er
-
wa
rds
, t
he“o
rth
odo
xofEmpe
rorWu
di” wa
sse
tup.
Ke
ywo
rds
:or
tho
doxo
fEmp
ero
rWu
dio
fth
eHa
nDy
nas
ty;wi
tc
hcr
aft
;Pr
inc
eWe
i;Hu
oGua
ng
· 1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