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2.

1 生物架构
神经元
 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
细胞本体:接受讯息
树状突:接受讯息
轴突:传递讯息给其他神经
 髓鞘(myelin sheath):一层包围在轴突外不连续且绝缘的鞘
o 由许旺细胞(Schwann cells)形成
o 内含大量脂蛋白物质
o 一般出现在较大的神经元
¤ 如主要支配到骨骼肌的神经元
o 使扮演神经传导的离子无法直接进出轴突的细胞膜
¤ 兰氏结(Node of Ranvier):轴突介于髓鞘断节的沟或空间
 是包覆髓鞘的轴突上唯一可让离子通透的位置

感觉神经元(sensory neuron) 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 联络神经元(interneuron)


接受器(内脏器官/感觉器官) 脊髓/脑 感觉/其他联络神经元
  
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联络神经元
  
脊髓/脑 肌肉细胞 运动/其他联络神经元

 较高等动物的联络神经元种
类及数目均较低等动物多

2.2 神经元和神经传导物质
A)神经元内
 以神经冲动(nerve impulse)的形式
 自树状突或细胞本体传到轴突末端
静止电位(resting potential)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 神经细胞在静止状态形成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 ¤ 活动电位的产生:全有或全无的性质(all-or-none
o 膜内电位:约为 -70mv property)

形成静止电位的重要因素: 去极化(depolarity)
细胞膜上的钠钾帮浦 o 当神经受到足够刺激时,便会改变细胞膜
o 将 3 个钠离子主动运出细胞外 & 2 个钾离 对离子的通透性(Na+, K+),使膜内电位增
子主动运入细胞内 加至正值
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o 细胞膜上的钠离子管道打开,使大量钠离
o 钾离子、阴离子之蛋白质、有机阴离子 子流入细胞内(钠离子管道打开仅开启 1 微
 难以穿透细胞膜 秒随即关闭)
o 钾离子、氯离子 再极化
 较易通过细胞膜 o 细胞膜上的钾离子管道打开,使大量钾离
o 静止状态的离子浓度(神经元细胞膜内) 子流出细胞内(钾离子管道打开仅开启 1
 钾离子浓度比细胞膜外多 ~2 微秒随即关闭)
 钠离子 & 氯离子较细胞膜外少 o 膜内电位会降低,甚至比静止电位更低
渗透压 & 电中性取得平衡  约 -80mv
o 渗透压:细胞膜内外的离子颗粒浓度
o 电中性: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带电的电位差

 不反应期:限制神经冲动在固定时间内能够传导的数目
A. 绝对不反应期
¤ 一旦钠离子管道开启时,电化学变化会依序发生,直到除非钾离子管道关闭,否则不可能开
始第二次的活动电位
B. 相对不反应期
¤ 当钠离子 & 钠离子管道皆关闭,此时电位由静止电位更低的状态回复至静止电位
¤ 除非有更大的刺激才可能引起第二次的活动电位
 传导速度
o 轴突越粗,传导越快
o 轴突有髓鞘的脂肪物包围时,动作电位仅发生在未被髓鞘包围的接点处(结 node)
 跳跃式传导
¤ 传导速度较未有髓鞘包围的神经元快

B)突触传导:从一个神经元传至另一神经元
 神经突触(synapse):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在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本体终结处
突触囊(vesicle)
o 大部分的神经元会制造化学物质(神经传导物质 neurotransmitter)并储存于

突触裂槽(synaptic cleft)
o 轴突末端与另一神经元之间非常窄且充满液体的沟
 动作电位至轴突末端  刺激突触囊释放出神经传导物质进入突触裂槽  进入另一个神经
元,使该神经元增加产生增加(兴奋突触)或减少(抑制突触)动作电位的产生 & 神经传导
物质会由该神经元上的酶破坏吸收

2.3 神经系统
 出生时便拥有大部分将会利用的神经元
 怀孕后的九个月,神经系统便停止分化
 脑部的重量随出生到青少年增加
 个别细胞大小增加和髓鞘的形成
 胶质细胞(glial cell)
 当神经死亡时,会填补该空缺
 负责轴突髓鞘化
 引导神经通路及内部交互连接的成长
 参与神经系统的新陈代谢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central nervous system)  主要由轴突组成
 脑与脊髓内的神经元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神经元
躯体神经系统 自律神经系统
(somatic nervous system) (automatic nervous system)
 包含感觉与运动神经 交感(sympathetic)神经系统
o 应付紧急状态,压力
o i.e.  心跳
副交感(parasympathetic)神经系统
o 保留能量
o i.e.  肠胃消化
 交感与副交感对生理的影响互为拮抗
o i.e. 交感  心跳 ,副交感
 心跳 

脊髓
灰质区 白质区
 蝴蝶形状  髓鞘化的轴突
 大多为细胞本体
 脑和身体间的运送讯息
 脊髓反射(spinal reflex):
单突触反射(monosynaptic reflex)
o 感觉神经将讯息传至直接运动神经产生反应
o i.e. 膝跳反射
包含联络神经元的反射
o 感觉神经元将讯息传至联络神经元,再传到运动神经
o i.e. 赤脚踩到尖物时,在撤回疼痛脚的同时,另一只脚亦会用力撑起身体

脑部

前脑 后脑
中脑
视丘 下视丘 大脑 延脑 桥脑 小脑
 如花椰菜一样位于脑干  形成脑干

脑部
前脑

视丘 下视丘 大脑
 收集和统合感觉讯息  负责许多系统的调节
 将感觉讯息传到大脑,也接受  体温的调节
脑的更高层系统所传来的回馈  调节动机行为
讯息  部分控制脑下垂体的活动
o 影响内分泌系统

大脑
 大脑半球
A) 灰质区
o 主要由细胞体组成
o 覆盖其外
B) 白质区
o 主要由轴突组成
o 在下方
 胼胝体(corpus collosum)
o 由轴突组成
o 连接两大脑半球,以作为两大脑半球沟通的桥梁

基底神经结 海马回 杏仁核


(basal ganglia) (hippocampus) (amygdala) 皮质
 主要是细胞本体的集  负责储存学习记忆  掌控恐惧、生气等情
中处 绪
 与动作的规律控制有

 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

皮质
 每个大脑半球可分成:
a) 额叶 b) 顶叶 c) 颞叶 d) 枕叶
 左右脑

一般惯用右手者 一般惯用左手者
o 左脑:控制语言能力 o 语言中心并不总是在右脑,甚至有些人两个半球
o 右脑:特殊功能(如音调的知觉或空间的关系) 都存在

运动区 体感觉区
 控制对侧的身体动作  接收对侧身体的感觉
 i.e. 右大脑半球的运动区控制身体左半边的动作  热、冷、压、疼痛、身体位置及动作、味觉

联结区(剩余的区域) 听觉区
 掌握说话、读书、思考、情绪的能力  位于颞叶上
 语言区:主要位于左脑半球  接收来自对侧耳朵所传来的听觉讯息
布氏语言区(Broca’s area)
o 在说话功能扮演重要角色 视觉区
o 发生问题/受损:  位于枕叶上
 能够了解别人言语的意义(可用手语沟通)  传递视觉讯息
 能以其他方式使用其发声器官(如唱歌)  左半边视野的光线  两个眼睛右半边的视
 无法完成有意义的言语 网膜  右大脑半球的视觉区
温尼克区(Wernicke’s area)
o 发生问题/受损:
 在理解和使用语言上会受影响
 能流畅地讲话,能认识句子
 其言语在别人听来古怪且无意义
 只能互相交换讯息/与另一个半脑区域沟通
o 无法直接从外界的到资讯输入
o 不能直接产生任何动作反应

中脑
o 经由 3 对脑神经控制眼球移动
o 由细胞本体组成网状活化系统(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
 其轴突能深入脑的更高层中枢(前脑)
 控制一般的警醒程度
后脑
延脑 桥脑 小脑
 控制呼吸、心跳等重要机制  提供讯息传递的中继站  平衡与协调动作的控制
 神经由此进入脑中其他部位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