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2021 年桂阳县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上级乡村振兴及送教上门工作的相关文件部署和要

求,积极完成我县区域内“送教上门”工作计划中的各项任务,使

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共同提高,为残疾学生

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通过又一年的努力实践

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点经验。现针对我 县送教工作进

行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明确职责,转换观念

1、目前我县共有 50 个送教学校,遍布全县各乡镇,基本满足

就近送教的需求。各送教学校成立了“送教上门”领导小组,开展

梯队式管理,由校长主管,分管教学副校长专管,教务主任督促,

送教教师具体实施的管理形式,以"新理念、善管理、求合作、讲实

效"为目标,以"职责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为具体

要求,用心做好送教工作。

2、转变特殊教育观念,各送教学校较以往越来越重视送教工作,

配备了有责任心的、工作能力强的老师,本着一颗爱心和奉献的精

神积极、稳妥地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并将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

不断健全和完善工作。

二、强化管理,完善措施,努力构建“三残”儿童教育工作的

长效机制。
我县制定了《桂阳县送教上门学生学籍管理制度》,进一步建

立和健全学生学籍信息档案,内容包括:学生类别、基本情况、家

长(监护人)姓名、家庭状况、地址、联系电话等。 制定了《桂阳

县送教上门监督考核管理制度》、《桂阳县送教上门工作考核评优

制度》,为我县对送教上门工作规范、科学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加强与家长或监护人沟通,去年县送教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共下乡进

村入户调研 50 余次,全面了解和及时掌握全县送教工作的开展情况。

为今后调整送教方式、内容,不断提升送教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三、强化送教经费保障,规范送教经费使用

去年我县共为 271 名残障孩子开展送教服务,共有 200 余名教

师参与送教,全年送教次数共计 1293 次,送教服务费支出 258600

元。送教学生资助工作全部到位,共发放 67750 元。

为进一步规范送教上门工作,根据县委巡察组专项巡察特殊教

育送教上门工作问题整改交办函的精神,县送教中心就自 2020 年以

来送教上门工作全面开展了专项督查,专项督查组 26 人。分为 5 组,

对全县 21 个乡镇(街道)371 名学生逐一进村入户调查,共查处冒

领送教服务费 31400 元,目前正在进行有序清退。

四、加强教师培训,提高送教工作业务能力

随着教育的发展,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

也要求普通教师具备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只有加强理论业务知识

的学习,才能提高综合素养。因此,对教师进行培训,要求教师适

应新的要求,使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教育
科研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县送教中心工作人员

通过送教工作群及时与送教教师交流经验,帮送教老师解疑答惑,

还会共享有关特殊教育的理论文章,并且每年都会定期开展一次送

教上门业务短期培训班,进而提升送教教师的业务能力,明确特殊

教育送教上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五、积极探求送教上门的课程模式及教学方法

这是一群暂时不能适应学校生活的智障孩子。他们的教育该怎

么进行?我们送教的课堂上应该教什么?针对他们的残疾程度,该设

置一些什么课程?课程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主要

要看课程设置是否合适。县送教中心要求把中重度智力残疾学生的

教育训练内容分为生活适应、活动训练和实用语数三个方面。

1、在日常生活中教学。走进孩子家,看到孩子熟悉的东西,就

是我们的教学内容。比如,杨子轩在看电视,我们就会教孩子学说

词语“电视”,同时教他开关电视机。教学活动设计要求与生活实

际相联系。把生活中需要经常用到的技能,设计成教学活动来教给

孩子,让学生学过之后就可以在生活中巩固,不断提高送教对象的

生活适应能力。

2、在强化训练中康复。中重度弱智儿童的教学,简单的教学内

容都是要反复练习、不断强化才能完成的。应该说,对于中重度智

障儿童来说,每一个教学方法都是一个康复训练的过程。比如,教

孩子开口发音就是语言康复;教孩子写字画画,就是训练他们的精细

动作,认知能力……要让智障儿童有点滴的进步是非常困难的,有
时候付出了百倍的努力,却只收到的一点的效果。其实这就是智障

教育的特点,所以县送教中心要求送教过程不求快,不求直,只求

有起色、有进步。教学中坚决贯彻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将动作

分解成多个小单元,或者多个小层次和小目标,让学生每次只迈一

小步,把每一个动作都重复多次,慢慢叠加。

对于重度弱智儿童的教育教学,要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要因人

因地制宜,根据所教育对象的不同,方法也不同。教师只有根据弱

智学生的心理特点,缺陷情况,教育原则,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

才能有效地完成教育训练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县送教中心建议

采用以下教学组织形式:

1、合理开展康复训练,把握课堂命脉。接触送教对象后,先了

解儿童的大致情况后,及时对儿童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运动

能力、感知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

能力等等。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从各领域的角度来分析对象的状况,

为制定送教计划和教学进度方案提供依据和方向。在充分了解送教

对象现状后,立即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把分析结果及时

与家长进行沟通,在征询家长意愿的前提下,从教育与康复、知识

与技能的角度出发,有计划分阶段的对学生进行运动能力、感知能

力和语言能力的康复训练。在教学活动中,要将动作分解,每一个

动作都重复多次,反复演示,更多的是手把手地教孩子,支持孩子。

2、精心游戏设计,增强学习兴趣。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是
很有效地学习方式,也是儿童接受信息最有效率的方式,所以要求

在送教的时候,只要是能设计成游戏的教学内容一定要设计成游戏

活动来教给我们的特殊儿童。比如体育游戏“听铃声走走”,学生

听铃声走一走,跟着老师念“听铃声,走一走,找位子,坐下来”。

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中重度智障儿

童的社会性发展有深远的意义。在情境中学习,学生表现都会异常

活跃。

3、重视情感的投入,注意教师的形象、教态,送教过程自始至

终表达对孩子的信任,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丰富的表情来

感染学生的情绪,表扬、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我县的送教上门工作一路走来,留下了太多汗水及艰辛,然而

工作中确实还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我县送教上门虽已完成数量的

普及,虽然部分教育康复效果明显,但大多数效果微弱,因为每个

送教学生的障碍类型和情况都不一样,普校教师对特殊学生的了解

又甚少,不能有效的对特殊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康复,大多送了

些温暖和关爱。教师大部分是走形式,完成任务。还有就是目前为

止,尚未开发出一套系统的理论和送教上门的教材。

送教上门数量之大,数据随时有更新,送教管理人员少,送教
资料的审核和督查困难,没有组成专业的督导监管团队,对送教的

监管很难到位,考核是一件既耗费人力又耗费物力的工作,送教工

作是否真实,难以评量,目前仍是追求一个量的普及,即为每个送

教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资料(一生一册),却未对学生的进步与发

展做过多的要求。

2022 年桂阳县将进一步扩大“送教上门”工作的受益面,把教

育和康复有机结合,针对不同学历的残疾学龄儿童推出相应的学习

项目。依托县特殊教育专项工作小组、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发挥特

殊教育管理机构的职能,切实保障每一个残疾学龄儿童的受教育权,

保障送教上门工作长期开展下去,全面促进我县特殊教育事业稳步

发展。

1、送教上门实行“属地管理、任务到校”管理办法。各乡镇

(街道)中心小学、县直小学负责辖区内中重度残疾少年儿童送教上

门管理工作,原则上由中重度残疾少年儿童所在学区的学校负责送

教上门的具体工作。学校要求将送教上门服务纳入学年工作计划和

教学常规管理 ,落实送教上门责任教师、审核并发放送教上门服务

费,全面确保中重度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2、建好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在县特殊

教育学校,是全县送教上门工作业务指导中心。将多方筹措资金,按
国家建设标准建好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按标准配置设施设备,为全

县的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提供特殊教育指导和相关服务。

3、组建桂阳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 教育局会同卫生、民

政、 陪 残联等部门(组织),建立由教育、心理、康复、 社会工作

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 ,健全残疾儿童入学及送

教上门服务评估机制,完善教育安置办法,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提

出教育安 置及教育培养方向意见。 建立卫生、民政、残联、 教育

等部门的信息交流共享机制,便于送教上门工作更好的发展。

4、建立健全志愿者扶残助学机制。发挥城乡基层组织、 社会

志愿者、爱心人士在送教上门、社会活动方面的支持、参与作用。

加强 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庭在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和康复中的作用。

从学校到特殊儿童家的路上留下了我们汗水与艰辛,然而我们

为能做好这项工作而感到骄傲,因为我们的耕耘与收获并存,我们

的付出换来了残疾儿童点滴的进步,迎来了他们家长的笑颜。我们

的工作平凡而艰辛,但我们为自己能做好这项工作而感到自豪,因

为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肢体协调能力都有了点滴的进步。同时我们的

送教与家长取得了互动,赢得了他们的支持。我们正努力地把温暖

的"阳光"送进了孩子的心坎里,让他们体验到了被人关怀的温暖,

所以送教虽苦,大家却很乐意。常言道,只有无微不至地浇灌与培

育,苗儿才会茁壮的成长。我们努力着,我们也收获着。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