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守株 1 待兔 韓非子

宋 人 2 有 耕 者,田 中 有 株,兔 走 觸 3 株,折 頸 而 死,因 釋 4

5 6
其 耒 而 守 株,冀 7 復 8
得 兔,兔 不 可 復 得,而 身 為 宋 國 笑 9。

一、作者簡介
韓非(公元前 280?—233),戰國末期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出身
韓國貴族,與李斯同是荀子的學生。秦始皇讀到他的著作,十分 欣賞。後來
秦國攻打韓國,韓王派韓非出使秦國,秦王將他扣留下來。李斯當時已在秦
國當官,怕韓非受到重用,影響自己的地位,用 讒言陷害韓非,韓非最後死
在獄中。韓非的思想集法家的大成,他提出的君主專制及法治思想等,對後
世影響很大。

《韓非子》基本上是韓非所著,也有後學所輯錄的文字,全書共有五十
五篇,十餘萬字。
《韓非子》的文章詞鋒銳利,條理分明、嚴密透徹,有很強
的說服力;又善用寓言,巧設譬喻,使文章更為生動。

本文選自《韓非子‧五蠹》。

二、注釋
1. 株:樹幹。
2. 宋人:宋國的人。宋:西周所封諸侯國之一,領地在今河南省商 丘縣一
帶。春秋時期(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476 年)曾爭霸失敗,戰國時(公元
前 476 年—公元前 221 年)為齊國所滅。
3. 觸:撞到。
4. 釋:放下。
5. 其:代詞,他的。
6. 粵 [淚],[leoi6];○
耒:○ 漢 [lěi]。古代用來耕田翻土的農具,形狀像木叉。

7. 冀:希望。
8. 復:又、再。
9. 而身為宋國笑:而自己卻被宋國人取笑。身:自己。宋國:這裏指「宋
國的人」。

1
三、賞析重點
這是一篇簡短的寓言故事,說明了人若死守狹隘經驗,心存僥倖,妄想
不勞而獲,是不會有成果的。

故事講述宋國一位農夫某天在田間工作時,看見一隻兔子因急竄撞到樹
幹而斷頸致死,所以僥倖撿拾了兔子。於是,農夫放下農具,不再耕作,只
守在樹旁等待,希望再次有撞死的兔子可拾。結果他沒有再得到兔子,卻因
而遭受國人恥笑。

故事中的農夫因為偶然拾獲兔子,便妄想以後都會有相同遭遇,結果一
無所獲,還落得遭人 取笑的下場。這個寓言既諷刺那些目光短淺,妄圖不勞
而獲的人,也譏諷只圖僥倖,不肯努力和不思進取的人。

本文篇幅短小,但語言生動,文句簡潔有力。作者寫宋國農夫「釋其耒
而守株」,「守」字表示農夫一步也不願離開,通過簡單的動作描寫,形象地
刻畫他渴望不勞而獲的心態,用字精準。「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用字刻
意重複,迴環往復,餘韻不盡。韓非對於農夫的愚蠢及貪婪行徑沒有絲毫同
情,最後以「而身為宋國笑」收結,充滿嘲諷和揶揄。韓非的文章詞鋒銳利,
可見一斑。

【 預 習 /跟 進 活 動 】
1. 瀏覽教育多媒體網頁 :《寓言集(粵語版)‧守株待兔》(3:20-4:39)
https://emm.edcity.hk/media/%E5%AF%93%E8%A8%80%E9%9B%86%2
8%E7%B2%B5%E8%AA%9E%E7%89%88%29/0_fma1s984
2. 理解「守株待兔」內容,生動地複述故事 ,並由同學評價表現。

【想一想】
1. 假如你是文中的農夫,你會「守株待兔」嗎?為甚麼?
2. 你試過不用付出,就僥倖得到 想要的東西嗎?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我
們應該用怎樣的態度來面對這種僥倖呢?
3. 你曾 否讀 或聽過 其 他 寓言 故事 ?當中 包 含 了甚麼 道 理呢 ?請 與 班中同
學分享。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