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投稿類別:

篇名:

仿生獸與動物之探究

作者:

孫健淳。三民高中。高三 6 班
朱槿宸。三民高中。高三 6 班

指導老師:
施曉萍
壹、前言

一、研究動機

觀察了生活周遭的環境後,發現如今 圖一:golden circle 研究動機示意圖


的交通工具雖然發達、方便,但仍以輪子
的方式為基礎,導致在不平的陸地上,
如:小碎石、沙灘、泥濘上難以行走,因
此想要解決輪子帶來的不便,而仿生獸是
目前最具未來性的產品,可以代替輪子的
方法,且能運行在凹凸不平的路上,甚至
更具節能的效果。因此我們決定研究仿生
獸來提升人類的便利性及效率。 圖一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二、研究目的

(一)製作一台仿生獸為目標
(二)提高交通的便利性
(三)評斷可行性
(四)比較與傳統交通工具之利弊

貳、文獻探討

一、 仿生獸結構與原理

利用矛點(anchor point)將一點固定,並延伸出一直線,使其運動固定於一點並
畫圓如圖[2]。將其原理衍伸至使用兩條線交集於結點並設成 anchor point 的方式做出
可活動式的結構(flexible joint),如圖[3]所示。透過此方法,聯繫多個點合併成多
個幾何形狀並可以隨以 anchor point 畫圓來運動(linkages),會有如動物般的運動結
構,如圖[4]所示。這種 linkages 有一大特點,當一線固定在 anchor point 畫圓時,
其他結構的運動能隨不規則的周期性運動,如:形成更大的圓(圖[5])、畫出一直線
甚至是簽名(kempe’s universality theorem)(圖[6])。透過此原理,設計出訪生獸初
步的運動軌跡(圖[7])。

1
圖二: anchor point 示意圖 圖十二:神聖的 11 個數字

圖二資料來源: Exploratorium2016 年 6 圖三資料來源: Exploratorium2016 年 6


月 6 日)。The Blind Watchmaker With Paul 月 6 日)。The Blind Watchmaker With Paul
Stepahin。Exploratorium. https://www. Stepahin。Exploratorium. https://www.
exploratorium.edu/video/blind-watchmaker- exploratorium.edu/video/blind-watchmaker-
paul-stepahin paul-stepahin

圖四: linkage 示意圖 圖五:linkage 小圓帶動大圓示意圖

圖四資料來源: Exploratorium2016 年 6 圖五資料來源:Exploratorium2016 年 6 月


月 6 日)。The Blind Watchmaker With Paul 6 日)。The Blind Watchmaker With Paul
Stepahin。Exploratorium. https://www. Stepahin。Exploratorium. https://www.
exploratorium.edu/video/blind-watchmaker- exploratorium.edu/video/blind-
paul-stepahin watchmaker-paul-stepahin

圖六: 以圓形成簽名圖案示意圖 圖七: 仿生獸運動軌跡示意圖

圖四資料來源:Exploratorium2016 年 6 月 圖四資料來源:Exploratorium2016 年 6 月
6 日)。The Blind Watchmaker With Paul 6 日)。The Blind Watchmaker With Paul
Stepahin。Exploratorium. https://www. Stepahin。Exploratorium. https://www.
exploratorium.edu/video/blind-watchmaker- exploratorium.edu/video/blind-watchmaker-
paul-stepahin paul-stepahin

2
二、 仿生獸發展史

仿生獸是荷蘭藝術家泰奧楊森所研究出來的結構,利用塑膠管(PVC)與風帆構成
一個依靠風力在沙灘上行走的動物。從 1990 開始研究經歷了 12 個時期的結構性變化,
如表[1]。從剛開始一直線的四足類發展到如今能像風箏一樣的飛行功能,以下將敘述
重要時期的里程碑。

(一)Linamentum-第一階段

於西元 1986~1989 年,由一條線的四足類(linamentum)構想而來,當時並還


沒有實際的作品創作,主要在電腦裡面進行運作模擬,而模擬方式以演化的方式進
行,透過演化中優勝裂汰的概念來制定規則,最後在規則中活下來的 linamentum 保
留下來並演化,而不適任的將淘汰並逐漸消失,如圖[8]。透過此想法延伸到動物
腳的活動方式,先制定好腳的運動規則,並製作一個仿生獸結構的腳讓電腦自己訓
練,運算出最符合規則的腳結構,其中的運算訓練方式將運算後最符合腳幾個結的
運動方式留下,其餘淘汰,並從剩餘的腳在進行訓練,並繼續挑出最符合結構幾個
設計,依此進行,如圖[9]
。最後演化出圖[10]的結構。

(二)Chorda-第二階段

於西元 1991~1993 年,當時的突破點在於將仿生獸實體化,並能在海灘上


行走,雖然走的生澀但這是重要的里程碑,也從中發現了 13 個神祕的結構數
字,如圖[11],對於日後的仿生獸結構有系統性的發展。

(三)Calidum-第三階段

於西元 1993~1994 年,新增了一個新的工具是風帆,除了有效的增加動力來


源與動能外,也對未來的風力運作奠定了基礎。走路的部分也變得更為穩定

(四)Cerebrum-第四階段

於西元 2006~2008 年,這次的改動讓仿生獸更像是一個有智慧的動物,如同


有了處存能量的胃與能辨別風向與海水的大腦。利用瓶子能處存空氣的方式,當
沒有風時,讓瓶子裡的空氣帶動仿生獸走動,遠離潮水,如同動物的胃,指示處
存的是能量。也安裝了感應器,利用瓶子與細管製作的簡易幫浦,並使用二進位
置的原理來進行判斷是否遇到海水,比免仿生獸溺水,如同動物的大腦可以判斷
環境的危險。

3
表一: 仿生獸演化時期發展示意圖

Pregluton Gluton Chorda Calidum Tepideem


(1986-1989) (1990-1991) (1991-1993) (1993-1994) (1994-1997)

Lignatum Vaporum Cerebrum Suicideem Aspersorium


(1997-2001) (2001-2006) (2006-2008) (2009-2011) (2012-2013)

Aurum Bruchum Volantum


(2013-2015) (2016-2019) (2020-2021)

表一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圖八: Linamentum 模型演化示意圖 圖九: 仿生獸初步改念結構圖

圖八資料來源: Exploratorium2016 年 6 圖九資料來源: Exploratorium2016 年 6


月 6 日)。The Blind Watchmaker With Paul 月 6 日)。The Blind Watchmaker With Paul
Stepahin。Exploratorium. https://www. Stepahin。Exploratorium. https://www.
exploratorium.edu/video/blind-watchmaker- exploratorium.edu/video/blind-watchmaker-
paul-stepahin paul-stepahin

圖十: 仿生獸電腦演化後的結構圖 圖十一:神聖的 11 個數字

圖十資料來源:Exploratorium2016 年 6 月 圖十一資料來源: Exploratorium2016 年


6 日) 。The Blind Watchmaker With Paul 6 月 6 日)。The Blind Watchmaker With
Stepahin。Exploratorium. https://www. Paul Stepahin。Exploratorium. https:
exploratorium.edu/video/blind- //www.exploratorium.edu/video/blind-
watchmaker-paul-stepahin watchmaker-paul-stepahin

4
參、研究方法

一、研究架構

表二:研究架構示意圖

文獻

仿生獸 設計實作

仿生獸與動物
電腦模擬
之探究

犬科與人類 電腦模擬

表二資料來源: 研究者繪製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分析法:藉由蒐集網路上及官方資料進行彙整
(二)實驗研究法:以仿生獸與模型船在水中的速度並進行分析與研究
(三)描述性研究法:透過網路上對仿生獸的研究及理論,提出自己的想法

三、研究流程圖

表三:研究流程架構圖

製作仿
確定主 蒐集相 規劃實 電腦模擬仿 實驗資
生獸模 結論
題 關資料 驗內容 生獸 料統整

表三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5
肆、研究分析與結果

為了探討仿生獸對於未來的可用性,分別作了以下三大實作與實驗。首先利用軟體
GeoGebra 模擬仿生獸的動畫與運動軌跡,其結構使用 holy number 設計出最符合運動軌
跡的仿生獸。為了計算其運動軌跡,利用 Tracker 軟體來計算腳底的運動詭計之位移與
速度,並將其週期性與其他犬科動物與人類行走軌跡做對比,實測是否 holy number 的
演化是否跟自然世界的演化一樣。最後在電腦上模擬、計算完後,將其實體化。

一、仿生獸電腦動畫模擬與實際製作

透過電腦模擬將神聖的 11 個數字套用於 geogebar 這個結構運動的模擬軟體


(圖[13])中,依此呈現仿生獸如何運動,並試著將其實體化。而實體化分為兩
個部分,一個是利用已有的產品「大人的科學-泰奧楊森仿生獸縮小版模型」進行
實體化製作。另一部份利用木材與螺絲釘自製一條仿生獸的腿進行測驗。兩者的目
的在於測試其可行性如何,若用塑膠管以外的材料是否也能達到相同的效果。

(一)仿生獸電腦動畫模擬

將神聖的 11 個數字套用於 geogebar 中,從中發現他的運動方式如同一隻動物


在行走,而底下的運動軌跡能輕鬆地避掉障礙物。雖然運動軌跡複雜,但利用了
flexible joint 的原理,能用最簡單的畫圓方式來創造出走路的運動軌跡。
從中我們發現了此構造雖然類似動物的走路方式,但仔細的下去比對後發現,
電腦所演化出來的方式仍有些許不同,其跨越的 y 軸幅度比生物行走時的 y 軸幅度
大,但這不僅擷取了動物走路的概念來解決遇到凹凸不平的地面問題,也增加了上
盤的穩定度,達到更好的效果。

圖十二:神聖的 11 個數字 圖十三:仿生獸運動模擬圖

圖十二資料來源:Strandbeest(2020 年) 。 圖十三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Evolution(部落格文章) 。https://www.
strandbeest.com/evolution

6
二、仿生獸、犬科動物、人類週期性運動演算

模型設計完成後,為探討期與動物的差異性,因此分別從網路上抓取人的走路方式
與狗的走路方式進行對比,從中找出相異性並進行探討其生物走路的共通點。從中了解
仿生獸的設計運動模式。

(一)週期運動之比較

從三者的運動週期比較中,我們可以探討出以下三個論點。

1、 仿生獸運動足跡與人類運動足跡極為相似

從三張圖中比較可知,圖[14]與圖[15]的位移變化量週期、速度Y軸
週期變化量可知,人類的移動週期性與仿生獸運動週期性相似,能推測其運動
方法與人的方式差不多。而 Vx 軸雖然與人類的週期性運動不太一樣,但仿生
獸此演化發展讓上盤穩定。
若從運動軌跡畫面來判斷,兩者的差異性也不大,皆有雨滴狀的形狀軌
跡,這也代表著仿生獸可以從人類的腳部運動軌跡進行推算。

2、 運動位移週期仿生獸更穩定

從圖[14]中仿生獸腳 Vx 週期性運動中顯示出,中間有一大段是平穩的
穩定速度,若差最大皆在兩側抬高與下放。此運動週期讓仿生獸整體的運動更
為穩定,中間落差並不大,而兩邊的速度也有另一隻腳補上,因此造就成了能
在不平的陸地上也能平穩地走過。

3、 運動軌跡路徑皆有相同的形狀

圖[14]仿生獸軌跡與圖[15]人類走動軌跡本身有相似的運動方式外,圖[
16]狗的走路也是以長橢圓的方式,但 Y 軸幅度並不大。雖然狗的運動周期不太一
樣,但基本上都是以同性狀,長橢圓進行運動,皆有生物跨過障礙物的特性。

7
表四:仿生獸週期運動,位移、水平速度、垂直
圖十四:仿生獸腳運動模擬軌跡 速度

圖十四資料來源: 研究者繪製 表四資料來源: 研究者繪製

表五: 人類腳週期運動,位移、水平速度、垂
圖十五:人類腳運動模擬軌跡
直速度

圖十五資料來源: 研究者繪製 表五資料來源: 研究者繪製

表六: 狗腳週期運動,位移、水平速度、垂直
圖十六:狗腳運動模擬軌跡
速度

圖十六資料來源: 研究者繪製 表六資料來源: 研究者繪製


8
伍、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一)仿生獸的結構優勢

因為是模擬動物的走路運動方式,因此在一些自然環境的路程中可以更適應期
地理環境並平穩地行走,也能作為乘載的工具,而其風力運行的部分也符合未來綠
能的趨勢,因此在未來有極高的可行性,可以應用於複雜的地形上進行探索。

(二)對於工具發展性

雖然如今的交通工具並沒特別的將仿生獸應用於實際應用中,但生活中有許多
工具的背後原理與動物的運動方式極為相似,如:鴨蹼與蛙鞋構造、雷達與貶幅的
回聲定位等,進而衍伸出了仿生學。而仿生獸是最具代表性與未來可朔性的概念,
不只限於交通工具上,其他物品的延伸也可往仿生獸議題延伸,如:鳥的翅膀是否
能變為未來飛行的方式、魚的結構設計來適應阻力極大的環境等,這些都是仿生獸
能演化出來的可能性。

二、建議

(一)仿生獸不完善之處

雖然在運動的部分類似於人類的行走,可以克服在一堆的小碎石上平穩的運
動,但如今仍有許多技術需要克服,如:面對上坡時,該如何有效地順利上坡,
克服扭力不夠的問題、該如何設計轉彎的結構讓仿生獸具有可控性

(二)未來交通之應用

如今的陸地交通工具大多以圓輪為基礎,雖然圓輪可使整體運動平穩且能轉換
為最多的動能,但圓輪構造無法適應所有的地形,如:沙灘上、碎石很多的路面。
若能結合仿生獸模仿動物的走路方式,可以輕鬆走在一些不平的道路且能保持上半
部結構之穩定。而在海灘上,未來能結合船的功能,能在水陸上行走的交通工具,
不須水陸兩邊切換。在未來的外星探勘中,也能利用這個方式更有效率地去探索外
星的未知,更能適應凹凸不平的地面上。
在能源上,仿生獸能更有效率的使用風力能源,若之後能將其運用於其他交通
工具上,那將節省許多非循環訊能源的消耗,如:石油、電力。

9
陸、參考文獻

Lena, Herzog, & Lawrence, Weschler, & Theo, Jansen. (Eds.). (2014). Fo-Lena Herzog
Dream Machines. Taschen

Theo,Jansen. (2007). The Great Pretender. Rotterdam

Saad, Bin. Abul. Kashem, & Shariq, Jawed, & Jubaer, Ahmed, & Uvais, Qidwai. (2019)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Quadruped Amphibious Robot Using Duck Feet,
Robotics, 8(3), 6-7.
https://www.mdpi.com/2218-6581/8/3/77

Exploratorium(2016 年 6 月 6 日)。The Blind Watchmaker With Paul Stepahin。


https://www.exploratorium.edu/video/blind-watchmaker-paul-stepahin

Strandbeest(2020 年)
。Evolution(部落格文章)。
https://www.strandbeest.com/evolution

TED(2007 年 3 月 15 日)。My creations, a new form of life。[影片]。TED。


https://www.ted.com/talks/theo_jansen_my_creations_a_new_form_of_life

1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