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①定义 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厂房

自用房地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办公楼

②与其他房地产的区别 生产经营场所

用以销售或为销售正在开发的商品房或土地(产品):存货

具备金融资产的属性
一、特征与范围 ③特征
需要作为一项单独的资产予以确认、计量和列报。

定义:企业通过出让或转让方式取得的、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 的土地使用权。

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一级市场:以交纳土地岀让金的方式 取得土地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法
二级市场:接受其他单位转让的土地使用

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定义:企业取得的、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④范围
自行建造或开发活动完成后用于出租的建筑物
定义:指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建筑物,包括: 基于房地产状态和目的的判断
正在建造或开发过程中将来用于出租的建筑物

企业必须拥有房地产的产权,租入再转租的建筑物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已出租的建筑物
企业新购入、自行建造或开发完工但尚未使用的建筑物
对企业持有以备经营出租的空置建筑物或在建建筑物,如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作出书面决议,明确表明将其用于经营出租且持有意图短期内不再发生变化的,即使尚未签订租赁协议,也应视为投资性房地产。 空置建筑物
不再用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且经整理后达到可经营出租状态的建筑物

企业将建筑物出租,按租赁协议向承租人提供的相关辅助服务在整个协议中不重大的,应当将该建筑物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例如: 企业将其办公楼岀租,同时向承租人 提供维护、保安等日常辅助服务

与该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确认条件 两个条件需同时满足
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确认
土地使用权、建筑物进入出租状态、开始赚取租金的日期
确认时点 一般为租赁期开始日
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确认时点为企业将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准备增值后转让的日期

购买价款

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包括: 相关税费

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外购的投资性房地产
①确认和初始计量
成本
企业购入的房地产,应按照不同用途的部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占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将成本在不同部分之间进行分配。 科目: 投资性房地产
公允价值变动

土地开发费

建筑成本

安装成本

初始计量 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包括: 应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

支付的其他费用费用

二、确认和初始计量 自行建造的投资性房地产 分摊的间接费用

其他

建造过程中发生的非正常性损失,直接计入当前损益,不计入建造成本

成本模式计量 按照该房地产在转换日的账面价值入账
非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按照该房地产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入账

扩建

满足投资性房地产确认条件 资本化并计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有以下情形: 改建 在再开发且将来仍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在再开发期间应继续将其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再开发期间不计提折旧或摊销。

装修
②有关的后续支出
借记 “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
不满足投资性房地产确认条件 费用化并计入当前损益
贷记 “银行存款”等科目

按期(月)计提折旧或摊销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摊销 )”科目


①成本模式 遵循的有关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取得的租金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

必须有确凿证据证明其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

特点 在会计期末按照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计算

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
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此模式计量需满足的条件
企业能够从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
三、后续计量 ②公允价值模式
不计提折旧或摊销

借记“投资性房地产一一公允价值变动”科目
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贷记“投资性房地产一一公允价值变动”科目

条件:在房地产市场比较成熟、能够满足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条件,从成本模式计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投资性房地产
③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 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并按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定义:因房地产用途发生改变而对房地产进行的重新分类(不是后续计量模式的转变)

一是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应当就改变房地产用途形成正式的书面决议
必须有确凿证据表明房地产用途发生改变,才能相互转换,证据包括两方面:
二是房地产因用途改变而发生实际状态上的改变

投资性房地产开始自用,相应地由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由存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转换形式 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相应地由无形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自用建筑物停止自用,改为岀租,相应地由固定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房地产企业将用于经营出租的房地产重新开发用于对外销售,从投资性房地产转为存货。
转换形式和转换日

定义:房地 产的用途发生改变、状态相应发生改变的日期

重要性:关系到资产的确认时点和入账价值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日(不包括非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日)
投资性房地产开始自用,转换日是指房地产达到自用状态,企业开始将房地产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的日期

确定标准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存货,转换日为租赁期届满、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作出书面决议明确表明将其重新开发用于对外销售的日期

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或者自用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改为出租,转换日通常为租赁期开始日。租赁期开始日是指承租人有权行使其使用租赁资产权利的日期。

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在转换日的账面余额、累计折旧或摊销、减值准备等 分别转入“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 值准备”等科目

借记“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科目
按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
贷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

转换为自用房地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计量
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摊销 )”科目
按已计提的折旧或摊销
贷记“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科目

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 均以转换日确认
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
成本模式
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按照该项房地产在转换日的账面价值 借记“开发产品”科目

按照已计提的折旧或摊销 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摊 销 )”科目


转换为存货 计量
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 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

按其账面余额 贷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非投资性房地产
①转换 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借记“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科目
转换为自用房地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 贷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
计量
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 贷记或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

公允价值模式 按其差额 贷记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均以转换日确认

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借记“开发产品”等科目

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 贷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
转换为存货 计量
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 贷记或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

按其差额 贷记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转换日通常为房地产的租赁期开始日

租赁期开始日是指出租人提供租赁资产使其可供承租人使用的起始日期

存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对于企业自行建造或开发完成但尚未使用的建筑物,如果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正式作出书面决议,明确表明其自行建造或开发产品用于经营出租、持有意图短期内不再发生变化的,应视为存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为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作岀书面决议的日期。

按该项存货在转换日的账面价值 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

计量 原已计提跌价准备的 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按其账面余额 贷记“开发产品”等科目
成本模式
应于租赁期开始日,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将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相应地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对不再用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且经整理后达到可经营出租状况的房地产,如果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正式作出书面决议,明确表明其自用房地产用于经营出租且持有意图短期内不再发生变化的,应视为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为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正式作出书面决议的日期。

投资性房地产

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按该项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在转换日的原价、累计折旧、减值准备等,分别转入以下科目: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摊销 )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
按其账面余额
贷记“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科目
计量

借记“累计摊销”或“累计折旧”科目
按已计提的折旧或摊销
贷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摊销 )”科目
四、转换和处置 非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或“无形资产减值准 备”科目
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
贷记“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

按该项房地产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入账 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

原已计提跌价准备的 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按其账面余额 贷记“开发产品”等科目
存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计量
若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 按其差额,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 按其差额 ,贷记“其他综合收益”科目

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因转换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部分应转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模式
按该项土地使用权或建筑物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 借记“投 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

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或累计折旧 借记“累计摊销”或“累计折旧”科目

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 借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计量 按其账面余额 贷记“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科目

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 按其差额,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 按其差额,贷记“其他综合收益”科目

当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因转换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部分应转入当期损益

定义:当投资性房地产被处置,或者永久退出使用且预计不能从其处置中取得经济利益时, 应当终止确认该项投资性房地产

对外出售或转让取得收益

处置形式 不断磨损直到最终报废,或者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发生毁损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及时进行清理 计入当前损益: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

其他原因,如非货币性交易等而减少投资性房地产

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 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②处置 在成本模式下的处置
按其账面余额 贷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

按照已计提的折旧或摊销 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科目

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 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

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 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在公允价值模式下的处置
按其成本 贷记“投资性房地产一一成本”科目

贷记或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

按其累计公允价值变动 同时结转投资性房地产累计公允价值变动

若存在原转换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也一并结转

You might also like